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3课件:3-5-2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基础梳理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考点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科研的起步 1.措施 (1)成立科研机构:1949年,成立中国________; 1958年,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此后逐步形成完整 的科研体系。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兴
工业的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 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尚未掌握 的世界高新科技。拉特瑙带回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 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 成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 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 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解析】电子计算机由美国人制造,细胞学说由德 国人提出,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只 有B项是由中国参与各国共同努力的科技项目。故答案为 B项。
【答案】B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例2】(2009· 广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
(2)欢迎海外知识分子回国,李四光、华罗庚、 ________、吴阶平、邓稼先等,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 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同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3)编制科技发展远景规则:1956年,科学规划委员 会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了国家重 点科技任务和发展尖端科技的紧急措施,在全国范围内 掀起了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我国的科技成就PPT课件

❖ 2000年,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六国科学家联合公 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其分析结果,绘制出完整的 人类基因组图谱,破译出人类全部遗传信息。这一 计划的实施将为人类自身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 旧,给医药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变化,将促进生命 科学、信息科学及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7
二.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迅速
❖ 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增强国防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促进了国防工业的技术进步。
4
三、工农业科技获得进展
❖ 推广水稻旱育稀植和节水技术、ABT植物调 节剂和小麦旱地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等重 大技术,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粮食增产目标的 实现。
❖ 数字程控交换机、氧煤强化炼铁技术、镍氢 电池、非晶材料等的产业化方面获得一系列 重大成果。结合三峡工程、国民经济信息化、 集成电路、泰山核电站二期等一系列国家重 大建设工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 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掌握了若干重大成套 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设 计(CAD)、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一 批重大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了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以模拟人 行走与基本操作功能的类人型机 器人,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首次 亮相。类人型机器人的问世,标 志着我国机器人技术已跻身国际 先进行列。
10
五.国家“863“计划
❖ “863”计划自1986年3月实施以来,重点支持 的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水平与世界先进水 平的整体距离明显缩小,开始在世界高技术 领域占有一席之地,60%以上的技术从无到 有,如今已进入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另有 25%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原来的 基础上也有很大进步。
3
二.高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方面有所突破
❖ 载人航天技术、运载火箭及卫星技术等航天高技术 取得了重大突破。
7
二.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迅速
❖ 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增强国防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促进了国防工业的技术进步。
4
三、工农业科技获得进展
❖ 推广水稻旱育稀植和节水技术、ABT植物调 节剂和小麦旱地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等重 大技术,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粮食增产目标的 实现。
❖ 数字程控交换机、氧煤强化炼铁技术、镍氢 电池、非晶材料等的产业化方面获得一系列 重大成果。结合三峡工程、国民经济信息化、 集成电路、泰山核电站二期等一系列国家重 大建设工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 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掌握了若干重大成套 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设 计(CAD)、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一 批重大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了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以模拟人 行走与基本操作功能的类人型机 器人,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首次 亮相。类人型机器人的问世,标 志着我国机器人技术已跻身国际 先进行列。
10
五.国家“863“计划
❖ “863”计划自1986年3月实施以来,重点支持 的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水平与世界先进水 平的整体距离明显缩小,开始在世界高技术 领域占有一席之地,60%以上的技术从无到 有,如今已进入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另有 25%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原来的 基础上也有很大进步。
3
二.高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方面有所突破
❖ 载人航天技术、运载火箭及卫星技术等航天高技术 取得了重大突破。
《科学技术的成就》PPT精品课件

第18课
科技文化的成就
-.
一、新课引入
“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 好,必须要有强大科技”。
——习近平
二、新课讲解 1.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什么是“两弹一星”? 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20世纪70年代初,青蒿素的发现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其意义有哪些?
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 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 治疗中……为每年数百万感染相 关疾病的人们提供了“强有力的 治疗新方式”,在改善人类健康 和减少患者病痛方面的成果无法 估量。
邓稼先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 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 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 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 武器的第一步。他还领导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 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身患重病的邓稼先 在医院与同行探讨学术问题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对我国有何意义?在国际上有何影响?
4 文化事业发展
四、练习
1.在我国研制“两弹一星”过程中,最先取得成功的是( D )
A.氢弹
B.人造地球卫星
C.导弹
D.原子弹
2.下列关于“双百”方针表述正确的是( A )
A.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C.1954年提出来
D.艺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学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科技文化的成就
-.
一、新课引入
“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 好,必须要有强大科技”。
——习近平
二、新课讲解 1.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什么是“两弹一星”? 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20世纪70年代初,青蒿素的发现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其意义有哪些?
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 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 治疗中……为每年数百万感染相 关疾病的人们提供了“强有力的 治疗新方式”,在改善人类健康 和减少患者病痛方面的成果无法 估量。
邓稼先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 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 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 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 武器的第一步。他还领导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 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身患重病的邓稼先 在医院与同行探讨学术问题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对我国有何意义?在国际上有何影响?
4 文化事业发展
四、练习
1.在我国研制“两弹一星”过程中,最先取得成功的是( D )
A.氢弹
B.人造地球卫星
C.导弹
D.原子弹
2.下列关于“双百”方针表述正确的是( A )
A.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C.1954年提出来
D.艺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学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PPT课件

他是谁? _邓__稼__先___
.
6
一、科研起步
1、起步的背景;新中国成立时,科技水平低.
2、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方针:“自力更 3、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措施;生”.
成立科研机构.壮大科研队伍.制定科技发展规划.
4、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国防.医学.农业.
5、意义;
.
7
1964年10月6日,我国第. 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8
②全国科学大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③科技体制改革。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1
三、推进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提出的原因;
1)文革中科技事业严重受挫——教训;
2)“文革”后党和政府重视科技的发展;
2、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提出;
3、意义;
---鲜明特点;---理论概括;---理论基础;
.
22
.
25
四、走向世界
1、原因:1)科教兴国战略提出;
2)科研工作者的努力; 3)科技规划的实施;
2、科技成就:
3、意义:
.
26
“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工作舱模型
.
27
10月12日上午9时,“神 舟六号”发射成功。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酒
泉卫星发射中心整装待发。
.
28
聂海胜
神六
.
费俊龙
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
B.D
B、第一颗氢弹的爆炸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第一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19
三、推进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提出的原因;
建国七十年来科技的发展和成就PPT课件

2019/10/24
29
4、混合现实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VR和AR)技术已经在消费电子市场激发了极大的热 情,各科技公司也迅速的开始进入这个市场。在2014年收购Oculus VR之后, Facebook将在今年推出他们首款VR眼镜。三星、索尼、宏达也计划在今年推出 VR产品。资本的涌进代表了VR将会成为新一代的主流娱乐技术。当然,VR也有 在娱乐之外的应用。美国第二大家居装饰用品公司Lowe’s(劳氏公司)正在开 发名为Holoroom的一款3D增强现实科技。Lowe’s的客户将可以设计一个空 间,然后使用Holoroom进入一个3D模型,体验他们设计的空间感觉如何。 虽然在历史上,市场对VR和AR曾有些过于膨胀的预期,如今的超高清显示,低 价的姿势与位置探测器以及高清视频内容给混合现实科技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在 未来的30年里,这些技术将成为主流科技。AR眼镜将把实时相关的信息给用户 投放在现实中,而VR眼镜则可以通过融合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来实现深度 沉浸的体验。
医学 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
农业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1973)
“文革期间”,科技尽管有突破性进展,但科技事业
整体受到严重挫折,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
2019/10距/24 越拉越大。
11
1964年10月16日15时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019/10/24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3
科技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
学习生活
从手写教学到多媒体教学
2019/10/24
24
从家信到视频聊天的变迁
2019/10/24
25
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PPT课件

——毛泽东
4
想一想:原子弹研制成功有何意义?
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加 强了我过得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 国主义的和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 具有重要意义。
5
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
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
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 作 一 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 目 不 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 标 为
3
合作探究:读材料分析,四人小组讨论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 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材料一: 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从战争废墟上刚刚站立 起来,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麦克阿瑟甚至扬言要在 中朝边境建立“核辐射带”……严峻的现实迫使新中 国的领导人不得不考虑研制自己的原子弹。
材料二: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 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多宝贵技术资料,科技人 员提心吊胆,朝不保夕,
苏联和东欧国家:“2000年科家学属也技受术牵进连步,综引合起纲很大要”
恐慌,使科研工作无法正
日本:”今后十年科学技术常振进兴行政。策“
国际:各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国内:中国与世界在高科技领域存在差距
21
四位”追梦“发起者
王 大 珩
(heng)
杨 嘉 墀
17
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
“蒸汽时代”
18
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
“电气时代”
19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许
美国:“星球大战计划” 多科学家受到批判,被安
上莫须有的罪名关进"牛棚
西欧:“尤里卡”计划 ","造反派"抄家撕毁了许
4
想一想:原子弹研制成功有何意义?
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加 强了我过得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 国主义的和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 具有重要意义。
5
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
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
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 作 一 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 目 不 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 标 为
3
合作探究:读材料分析,四人小组讨论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 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材料一: 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从战争废墟上刚刚站立 起来,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麦克阿瑟甚至扬言要在 中朝边境建立“核辐射带”……严峻的现实迫使新中 国的领导人不得不考虑研制自己的原子弹。
材料二: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 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多宝贵技术资料,科技人 员提心吊胆,朝不保夕,
苏联和东欧国家:“2000年科家学属也技受术牵进连步,综引合起纲很大要”
恐慌,使科研工作无法正
日本:”今后十年科学技术常振进兴行政。策“
国际:各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国内:中国与世界在高科技领域存在差距
21
四位”追梦“发起者
王 大 珩
(heng)
杨 嘉 墀
17
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
“蒸汽时代”
18
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
“电气时代”
19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许
美国:“星球大战计划” 多科学家受到批判,被安
上莫须有的罪名关进"牛棚
西欧:“尤里卡”计划 ","造反派"抄家撕毁了许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课件

产业技术创新
总结词
产业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和促进经 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中国在产业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的 技术创新,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03
中国科技政策与环境
科技政策体系
科技政策体系概述
01
介绍中国科技政策体系的构成、发展历程和特点,阐述政策体
《中国科学技术发 展》ppt课件
目 录
•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概述 • 中国科技创新成果 • 中国科技政策与环境 • 中国科技人才培养 • 中国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 • 中国科技未来展望
01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概述
科技发展历程
01
02
03
古代科技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源远 流长,如四大发明等,为 世界科技史做出了重要贡 献。
详细描述
中国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 成果,包括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 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为全球 科学界贡献了中国智慧。
高新技术研究
总结词
高新技术研究是推动国家科技实 力提升的关键,对于提升国家综 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 义。
详细描述
中国在高技术领域的研究不断取 得突破,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 、5G通信等领域,已达到世界领 先水平。
。
感谢观看
THANKS
加强基础研究
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鼓励自由探 索,培养创新型人才。
推进产学研合作
加强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 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激发创新活 力,促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化。
扩大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 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 科技创新的养计划,如“千人计 划”、“万人计划”等,重点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领 军人才。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三、新中国科技之走向世界篇
(1976年—今)
(一)原因 1.“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1995)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3.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863计划” “火炬计划
什么是火炬计划? 火炬计划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 导性计划,于1988年8月经中国政府批准,由科 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组织实施。 火炬计划 的宗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执行改革开 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 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 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什么是863计划? 指1986年3月3日提出,经论证后中
高科技成果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 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 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 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 先使用核武器。
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走向世界
奠基
挫折
1949年 1966年 1976年
求强
年份
求富求强
探究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发展 的原因。
A社会主义制度和经济发展的促进 B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展和规 划,重视科技人才 C科技人员的爱国奉献和努力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怎样的感悟体会?
• 科技发展与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密切相关; • 科学家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 值得我们学习;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推动经济发展; • 科教兴国; ……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 术的国家,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景海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标志着科学技术成了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前提和先导,机 器大工业出现,生产力的发展进入第一个突飞猛进时期。
2、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电磁学的发展引 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电力技术革命。在第二次产业 革命时期,人类开发和完善了钢铁、化工和电力生产三 大技术,建立和发展了汽车、飞机和无线电技术三大产 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又一次飞跃,科学技术和生产 的关系日益紧密,在传统的“生产——技术——科学” 发展模式仍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出现了“科学—— 技术——生产”的发展趋势。
3、从20世纪中叶至今,以六大科技群体, 即微电子等信息科技、核能等新能源科技、超导 等新材料科技、人造卫星等空间科技、基因工程 等生物科技以及海洋科技的崛起为标志,科学技 术的发展开始进入全面突破、综合创新的阶段, 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产业技术升级加快, 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科 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发生质的突变,它 逐步成为决定生产力总体水平高低的首要因素。
⑸大力培养人才
4、文革前的科技成就
⑴表现
①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58) 国防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 科技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
④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970) 医学: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 农业:袁隆平培育出“ 籼型杂交水稻”(1973)
⑵地位:集中代表中国科技的新水平,大大增
4、影响:使科技体制改革更加深入。
5、“863计划”和 “火炬计划”等科 技规划的作用
⑴有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 产力转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中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⑵高新技术研究队伍逐步建立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原因
⑴“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⑵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2、标志: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
探讨:“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 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2.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 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 世界和平。
4.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
什么是863计划?
指1986年3月3日提出,经论证后中央 批准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是我 国高科技发展的第一个全面、规范、长期的 系统计划,有力协调和推动我国高新技术的 发展。
中华—“东方红—1”号卫星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 二靠袁隆平。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广东 大亚 湾核 电站
浙江站
在国防科技大学计 算机学院宽敞明亮的机 房里,矗立着一个红黄 两色相间的大机柜。这 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 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速 度达亿次的巨型计算 机———“银河—I”。 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 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 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 型计算机的国家。
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一、科研的起步和国力的展示
1、起步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时,科技水 平低。
2、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方针:自力更生的 发展方针
3、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措施 ⑴成立中国科学院(1949) ⑵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1956),制定 《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⑶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1958) ⑷欢迎知识分子归国
为了祖国的强盛,他 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 后的第 9 天即登上了轮船 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 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 年,被誉为“两弹元勋”。
1964年10月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年4 月24日,“长 征—1”号航天 运载火箭顺利 地将“东方 红—1”号人造 地球卫星送入 太空轨道。
3、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奉献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积极吸取国际相 关科研成果。
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
1、中华民族在古代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 领先世界的文化, ;
2、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 方先进水平;
3、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 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演变历程
基因组大规模测序的全套技术及科研 队伍。
3、影响:对巩固国防,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探索宇宙空间的奥秘, 造福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归纳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和经济高速发展促进了科技 发展 2、人民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展战 略和规划,重视科技人才。
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
⑴核技术:是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
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
⑵空间技术:是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
“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并走向 国际市场。
⑶运载火箭: 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
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⑷信息技术:1983… 2002… 2003…
⑸生物工程: 推动国际性基因组研究,建立自己的
“我在美国待了20年, 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 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 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 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 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 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邓稼先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 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 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 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 国。”
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背景
⑴文革使科技受挫 ⑵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⑶系列科技体制政策的出台及实施
2、提出:1988·9 邓小平
3、认识
⑴反映当代科技和社会实践发展的鲜明特
点,是对科技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 中的第一位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⑵是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教兴国 战略的理论基础。
什么是火炬计划?
火炬计划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的指导性计划,于1988年8月经中国政府批 准,由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组织实施。
火炬计划的宗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 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 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 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2、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电磁学的发展引 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电力技术革命。在第二次产业 革命时期,人类开发和完善了钢铁、化工和电力生产三 大技术,建立和发展了汽车、飞机和无线电技术三大产 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又一次飞跃,科学技术和生产 的关系日益紧密,在传统的“生产——技术——科学” 发展模式仍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出现了“科学—— 技术——生产”的发展趋势。
3、从20世纪中叶至今,以六大科技群体, 即微电子等信息科技、核能等新能源科技、超导 等新材料科技、人造卫星等空间科技、基因工程 等生物科技以及海洋科技的崛起为标志,科学技 术的发展开始进入全面突破、综合创新的阶段, 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产业技术升级加快, 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科 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发生质的突变,它 逐步成为决定生产力总体水平高低的首要因素。
⑸大力培养人才
4、文革前的科技成就
⑴表现
①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58) 国防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 科技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
④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970) 医学: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 农业:袁隆平培育出“ 籼型杂交水稻”(1973)
⑵地位:集中代表中国科技的新水平,大大增
4、影响:使科技体制改革更加深入。
5、“863计划”和 “火炬计划”等科 技规划的作用
⑴有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 产力转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中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⑵高新技术研究队伍逐步建立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原因
⑴“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⑵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2、标志: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
探讨:“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 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2.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 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 世界和平。
4.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
什么是863计划?
指1986年3月3日提出,经论证后中央 批准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是我 国高科技发展的第一个全面、规范、长期的 系统计划,有力协调和推动我国高新技术的 发展。
中华—“东方红—1”号卫星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 二靠袁隆平。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广东 大亚 湾核 电站
浙江站
在国防科技大学计 算机学院宽敞明亮的机 房里,矗立着一个红黄 两色相间的大机柜。这 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 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速 度达亿次的巨型计算 机———“银河—I”。 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 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 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 型计算机的国家。
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一、科研的起步和国力的展示
1、起步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时,科技水 平低。
2、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方针:自力更生的 发展方针
3、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措施 ⑴成立中国科学院(1949) ⑵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1956),制定 《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⑶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1958) ⑷欢迎知识分子归国
为了祖国的强盛,他 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 后的第 9 天即登上了轮船 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 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 年,被誉为“两弹元勋”。
1964年10月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年4 月24日,“长 征—1”号航天 运载火箭顺利 地将“东方 红—1”号人造 地球卫星送入 太空轨道。
3、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奉献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积极吸取国际相 关科研成果。
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
1、中华民族在古代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 领先世界的文化, ;
2、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 方先进水平;
3、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 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演变历程
基因组大规模测序的全套技术及科研 队伍。
3、影响:对巩固国防,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探索宇宙空间的奥秘, 造福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归纳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和经济高速发展促进了科技 发展 2、人民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展战 略和规划,重视科技人才。
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
⑴核技术:是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
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
⑵空间技术:是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
“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并走向 国际市场。
⑶运载火箭: 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
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⑷信息技术:1983… 2002… 2003…
⑸生物工程: 推动国际性基因组研究,建立自己的
“我在美国待了20年, 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 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 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 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 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 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邓稼先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 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 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 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 国。”
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背景
⑴文革使科技受挫 ⑵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⑶系列科技体制政策的出台及实施
2、提出:1988·9 邓小平
3、认识
⑴反映当代科技和社会实践发展的鲜明特
点,是对科技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 中的第一位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⑵是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教兴国 战略的理论基础。
什么是火炬计划?
火炬计划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的指导性计划,于1988年8月经中国政府批 准,由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组织实施。
火炬计划的宗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 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 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 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