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化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海洋化学 期末复习资料

海洋化学 期末复习资料

海洋化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1. 海洋化学的定义是什么,研究内容是什么?海洋化学是研究海洋各部分的化学组成、物质分布、化学性质和化学过程,以及海洋资源在开发利用中的化学问题的科学,是海洋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定义)。

研究内容概括:含量、迁移、过程、通量①海洋环境中各种物质的含量、存在形式、化学组成及其迁移变化规律;②控制海洋物质循环的各种过程与通量,特别是海-气、海-底、海-陆、海-生等界面的地球化学过程与通量。

2. 海洋化学和化学海洋学的定义与区别。

化学海洋学是研究海洋各部分的化学组成、物质分布、化学性质和化学过程的科学,是海洋化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海洋化学包括:化学海洋学、海洋资源化学区别:海洋化学是研究海水或是海洋里物质的化学,是以化学为主。

化学海洋学是用化学的方法来研究海洋。

3. 海洋中广泛存在五大化学作用分别为:氧化还原作用、沉淀溶解作用、酸碱作用、络合作用、界面作用第二章1. 海水中包含各种各样的物质,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p16,元素存在形态)颗粒物质:包括由海洋生物碎屑等形成的颗粒有机物和各类矿物所构成的颗粒无机物;胶体物质:包括多糖、蛋白质等构成的胶体有机物个Fe、Al等无机胶体;气体:包括保守性气体(N2、Ar、Xe)和非保守气体(O2、CO2);真正溶解物质:包括溶解于海水中的无机离子和分子以及小分子量的有机分子。

2.Marcet-Dittmar 恒比规律是什么?海水中常量元素基本保持恒定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海水中常量元素恒定性的原因是什么?Marcet-Dittmar恒比规律,即表示海水的大部分常量元素,其含量比值基本上是不变的。

(意味着不管盐度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如何变化,海水中常量元素的比值几乎是恒定的。

)海水中常量元素基本保持恒定的原因是:水体在海洋中的迁移速率快于海洋中输入或迁出这些元素的化学过程的速率。

(加入和迁出不改变海洋中元素总量,只改变离子浓度和盐度)海水常量成分恒定性成因:混合作用――大洋海水通过环流、潮流、垂直流等运动,连续不断地进行混合。

第六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复习.docx

第六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复习.docx

第六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复习)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1、 海洋资源类型:、、、2、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 最多的阴离子 最多的盐.3、 海水提镁的过程为:反应的方程式为:①②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化学式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4、 天然气水合物是由 ___________ 和水在 _______________ 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因极易燃烧,又称。

5、 海底蕴藏着一种含多金属的矿物质 --------- 多金属结核,也称。

6、 如何区别海水和淡水。

7、 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是。

【在线测试】:海水的综合利用可以制备金属镁,其流程如图所示(A 、B 、C 表示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书写化学式A B C⑵写出题中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②③ ④⑤⑶整个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 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第二节海水晒盐1、 在一定,在一定量的 _________________ 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

2、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盐田通常分为 和 两部分。

3、 海水晒盐的过程为:先将海水引入,经日晒蒸发水分至一定程度,再导入,继续日晒,海水成为食盐的,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剩余的液体为(也称)。

4、 结晶:固体物质从它的 溶液以 形式析出的过程;结晶分为 结晶和 结晶。

石灰乳5、粗盐中的杂质、(、、)提纯步骤为:①②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步,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除去NaCl中的NazSCU ,加入,除去NaCl中的MgCl?,加入,除去NaCl中的CaCh,加入。

6、固体溶解度是指:在 ___ 下,某固体物质在______ g溶剂(通常为水)中,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把握四个要素:、、、。

7、根据溶解性把物质分为、、、8、根据曲线回答:(1)a中混有少量b时用什么方法提纯a(2)b中混有少量a时用什么方法提纯btl温度广C【在线测试】:1、粗盐中往往含有难溶与水的泥沙,某同学利用下列实验流程图对粗盐进行提纯看图并回答问题:操作A 操作B 操作C粗盐固体------ ►浑浊液体--------- 澄清液体------ ►食盐固体(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A的名称叫做,该操作一般在进行。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九:海水中的化学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九:海水中的化学

流程图中反应①的原理为NaCl+H2O+NH3+CO2===NaHCO3↓+ NH4Cl。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为_过__滤__。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D_。
A.工艺流程中CO2可循环使用 B.Na2CO3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C.NaHCO3俗称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NH4Cl可作氮肥,能使植物茎秆粗壮,增强植物抗倒伏能力
领域。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2_N_a_H_C_O_3_=_=△_=_=_N_a_2_C_O_3_+__H_2O_+__C_O_2_。

考点四 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 典例4 (2023·济南)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我国坚持 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 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下列有关海洋资源 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海水“晒盐”主要利用了蒸发结晶的方法 B.可以利用蒸馏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C.可以直接电解浓缩后的海水获得金属镁 D.海水“制碱”得到的“碱”是一种盐
思路导引 根据海水中蕴含的资源及利用分析解答。氯化钠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所以“海水晒盐”利用了蒸发 结晶的原理;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因此“海水淡 化”可利用蒸馏法得到淡水;直接电解浓缩后的海水不能获 得金属镁,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海水制碱”得到 的“碱”是指纯碱,即碳酸钠,是一种盐。
考点一 海水提镁 典例1 (2023·淄博)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镁被誉为 海洋里宝贵的“国防元素”。从海水或卤水(含氯化镁)中提取 镁的主要步骤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①→步骤②是为了将氯化镁聚集起来,获得比较纯净 的氯化镁 B.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 C.步骤③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D.加入的试剂B是盐酸

海洋化学 复习重点

海洋化学 复习重点

元素逗留时间:某元素以稳定速率向海洋输送,将海水胸该元素全部置换出来所需要的时间(单位:年)称为该元素的逗留时间。

前提条件 1.稳态 2. 元素在海洋中是均匀的海洋“稳态”原理: 海洋中各元素的含量(供给和从海水中去除)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

dA/dt=0 各元素含量不随时间改变保守性元素:海洋中的浓度表现为无变化或几乎无变化的元素。

非保守性元素:海洋中的浓度表现为随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元素。

恒比规律:尽管各大洋各海区海水的含盐量可能不同,但海水主要溶解成分的含量间有恒定的比值。

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

海水氯度简称“氯度”:早期定义为:一千克海水中所含的溴和碘由等当量的氯置换后所含氯的总克数。

单位为“克/千克,符号为Cl‰。

为了使氯度值保持永恒性,便于相互比较,克努森和雅科布森在1940年提出新的定义:沉淀0.3285233千克海水中全部卤素所需银原子的克数,即为氯度。

标准海水:经过放置和严格的过滤处理,调整其氯度为19.38‰左右(其氯度值准确测定到0.001‰)的大洋海水。

中国标准海水由中国海洋大学生产,其氯度值与中国海平均氯度数值相近,在17—19‰左右。

实用盐度标度:将盐度为35的国际标准海水用蒸馏水稀释或经蒸发浓缩,在15℃时测得的相对电导比.绝对盐度:符号SA,定义为海水中溶解物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营养盐:一般指磷、氮、硅元素的盐类。

营养盐再生:在真光层内,营养盐经生物光合作用被吸收,成为生物有机体组成部分,生物体死亡后下沉到真光层以下,有机体分解、矿化,营养元素最终以无机化学形式返回到海水中的过程为营养盐再生。

铁假说:离子缔合:两个异号电荷离子相互接近到某一临界距离形成离子对的过程。

EH:通称氧化还原电位,氧化还原反应强度的指标。

PH:指氢离子浓度指数,是指溶液中氢离子的总数和总物质的量的比。

1.大气的气体组成可分为不变气体成分和可变气体成分两部分:不变气体成分(11种)主要成分:N2、O2、Ar 微量成分:He、Ne、Kr、Xe、H2、CH4、N2O;可变气体成分:CO2、O3、NO2、CO、SO2、NH3、H2O2.生源: CH4、NH3、 N2O、 H2、 CS2、 OCS 光化学: CO、 O3、 NO2、 HNO3、 OH、 HO2、H2O2、 H2CO 闪电: NO、HO2 火山: SO24.真实气体( Vander Waals方程)式中,a、b为范德华常数。

化学海洋知识

化学海洋知识

化学海洋知识1、化学海洋学研究的内容①海洋环境中各种物质的含量、存在形式、化学组成及其迁移变化规律;②控制海洋物质循环的各种过程与通量,特别是海-气、海-底、海-陆、海-生等界面的地球化学过程与通量。

可概括为:含量、迁移、过程、通量2、现代海水的化学组成(1)元素存在形态①海洋物质:②颗粒物质:由海洋生物碎屑等形成的颗粒有机物和各种矿物所构成的颗粒无机物;③胶体物质:多糖、蛋白质等构成的胶体有机物和Fe、Al等无机胶体;④气体:保守性气体(N2、Ar、Xe)和非保守气体(O2、CO2);⑤真正溶解物质:溶解于海水中的无机离子和分子以及小分子量的有机分子。

实际工作中,一般以孔径为0.4或0.2μm的滤膜过滤海水,被滤膜截留的称为颗粒物,通过滤膜的称为溶解物质,其中包含了胶体物质(操作性定义)。

(3)恒比规律海水的大部分常量元素,其含量比值基本上是不变的。

原因:水体在海洋中的移动速率快于加入或迁出元素的化学过程的速率。

(4)海水常量组分组成非恒定性的影响因素①河口区:河水输入对区域恒比规律有一定影响②缺氧海盆:细菌的还原作用,使SO42-被还原为H2S,进而可通过形成FeS2、ZnS、CuS等沉淀将迁出水体,由此导致海水中的SO42- /Cl-非常低,偏离恒比规律。

③海冰的形成:海冰形成时,仅少量离子结合进入海冰,导致盐卤水常量组分比值偏离恒比规律。

海冰形成时, SO42-结合进入冰体,导致海冰具有高SO42- /Cl-比值,而残余水的SO42- /Cl-比值较低。

海冰形成过程中,CaCO3沉淀在海冰中的形成也会导致Ca/Cl比值的变化。

④矿物的沉淀与溶解:海洋中文石或方解石的沉淀会导致海水中Ca2+浓度的减少,而文石或方解石在深层水中的溶解可导致Ca2+浓度增加约1%,这就导致海水中Ca/Cl比值的变化。

⑤海底热液的输入:热液的注入对绝大多数海水主要成分的影响很小,但会使局部海域一些常量组分也会发生变化,如Si和Ca浓度的增加,Mg、K、B和SO42-浓度的降低等。

中考复习: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

中考复习: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

H+ H+ Cl- Cl-
H2CO3
Na+ Na+ H2O
+
CO2
Cl- Cl-
3.依次类推 AgNO3+NaCl===AgCl↓+NaNO3 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用符号表示。
反应实质:H+ + OH— H+ + CO3 2 - Cl— + Ag +
H2O H2O + CO2 ↑
AgCl ↓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溶质有NaCl、HCl、NaOH
乙同学猜想:溶质只有NaCl
丙同学猜想:溶质有NaCl、HCl
你的猜想:溶质有___
__.(填化学式)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是错误
的,理由是_____.
【实验设计及验证】请你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cdbe (填字母)。
• 加Na2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 CaCl2和过量的Ba(OH)2
1、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诸葛亮率
领的汉军误饮了哑泉水,不过旬日必死,但
饮过了安乐泉水后却又转危为安,哑泉和安
乐泉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可能是( )
A:NaCl CaCl2 C:BaCl2 NaNO3
应生成的碳酸氢钠的质量要大于氯化铵的质量,因此在溶液中 碳酸氢钠会因先达到饱和而析出。
海水中的化学
方法盘点
物理方法








海水或卤水
石灰乳
氢氧化镁
盐酸
氯化镁
通电

海水中的化学
方法盘点

海洋化学复习资料

海洋化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1.化学海洋学的研究内容:(p2)研究海洋环境中各种物质的含量,存在形式,化学组成及其迁移变化规律以及控制海洋物质循环的各种过程与通量,特别是海——气,海——底,海——陆,海——生等界面的地球化学过程与通量,可用“含量,迁移,过程,通量”来概括化学海洋学的研究内容。

2.化学海洋学的奠基者-挑战者号的意义(p3,p6)化学海洋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以英国的“挑战者”号调查为起点。

挑战者号航行了13万千米,调查了南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日本及数百个大西洋和太平洋岛屿,获得了大西洋,太平洋和南大洋大约1.3万种不同的动物和植物样本以及1441份水样,成功地确定了海底的两个主要路标:大西洋中脊和马里亚纳海沟。

挑战者号对深海的勘测以及对世界海洋的温度,洋流,化学成分,海洋生物的调查,开启了人们对海洋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了解。

第二章1.水的性质水具有异常高的冰点和沸点,导致其具有高的热容量水具有异常的密度变化水中盐分的增加导致渗透压增加水中盐分的增加导致冰点的降低以及达到最大密度的温度降低水是极好的溶剂2.现代海水的种类:颗粒物质,胶体物质,气体,真正溶解物质颗粒物质:由海洋生物碎屑等形成的颗粒有机物和各种矿物所构成的颗粒无机物;胶体物质:多糖、蛋白质等构成的胶体有机物和Fe、Al等无机胶体;气体:保守性气体(N2、Ar、Xe)和非保守气体(O2、CO2);真正溶解物质:溶解于海水中的无机离子和分子以及小分子量的有机分子。

3.海水的元素组成: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常量元素:在海水中的浓度一般高于0.05mmol/kg,其中包括钠,钾,钙,镁,Sr等5种阳离子,氯,硫酸根,溴,碳酸氢跟(碳酸根),氟等5中阴离子和H3BO3 分子,它们构成了海水溶解态组分的99%以上微量元素:在海水中的浓度一般小于0.05μmol/kg,包括Li,Ni,Mn,Fe,Zn,Pb,Cu,Co,U,Hg等金属元素4.Marcet-Dittmar恒比定律,原因(p18-19)Marcet-Dittmar恒比定律:尽管各大洋各海区海水的含盐量可能不同,但海水主要溶解成分的含量间有恒定的比值原因:水体在海洋中的迁移速率快于海洋中运输或迁出这些元素的化学过程的速率。

海洋为主题的高中化学相关核心知识

海洋为主题的高中化学相关核心知识

海洋是一个广阔的主题,涉及高中化学的许多核心知识。

以下是一些与海洋主题相关的化学核心知识:1.海洋化学:●海水盐度:海水通常含有大量的溶解盐,其中主要是氯化钠(NaCl),还有少量的其他盐类,如氯化镁(MgCl2)、氯化钙(CaCl2)等。

这决定了海水的盐度,并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许多方面。

●海洋酸碱度:海水的pH值通常在7.5到8.5之间,这主要是由于海水中含有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等弱酸盐。

海水的酸碱度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珊瑚礁的健康有重要影响。

●海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在海洋中,由于光照、氧气和有机物质的相互作用,会发生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

这些反应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至关重要。

2.海洋生物化学:●海洋生物的能量代谢:许多海洋生物通过氧化有机物质获取能量,如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这些能量代谢过程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运转至关重要。

●海洋生物的物质合成:海洋中的生物通过各种途径合成有机物质,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

这些物质的合成对于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

3.海洋地化:●海洋沉积物:海洋底部的沉积物对于了解地球历史的气候变化、地质构造和地球化学循环非常重要。

不同的沉积物类型(如泥沙、珊瑚礁、矿物沉积等)可以提供关于海洋历史和地球历史的重要信息。

●海洋中的元素循环:海洋中的元素循环,如碳、氧、氮、磷等,对于地球的生物化学循环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了解这些元素的循环过程有助于理解地球的生态系统如何运作和变化。

4.海洋染与保护:●海洋污染的形式和影响: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塑料垃圾等,会进入海洋并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了解这些污染物的来源和影响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海洋保护的方法和技术: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防止过度捕捞等。

这包括使用可持续的渔业管理技术、实施污染控制措施和推广海洋保护教育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化学海洋学的研究内容:(p2)研究海洋环境中各种物质的含量,存在形式,化学组成及其迁移变化规律以及控制海洋物质循环的各种过程与通量,特别是海——气,海——底,海——陆,海——生等界面的地球化学过程与通量,可用“含量,迁移,过程,通量”来概括化学海洋学的研究内容。

2.化学海洋学的奠基者-挑战者号的意义(p3,p6)化学海洋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以英国的“挑战者”号调查为起点。

挑战者号航行了13万千米,调查了南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日本及数百个大西洋和太平洋岛屿,获得了大西洋,太平洋和南大洋大约1.3万种不同的动物和植物样本以及1441份水样,成功地确定了海底的两个主要路标:大西洋中脊和马里亚纳海沟。

挑战者号对深海的勘测以及对世界海洋的温度,洋流,化学成分,海洋生物的调查,开启了人们对海洋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了解。

第二章1.水的性质❖水具有异常高的冰点和沸点,导致其具有高的热容量❖水具有异常的密度变化❖水中盐分的增加导致渗透压增加❖水中盐分的增加导致冰点的降低以及达到最大密度的温度降低❖水是极好的溶剂2.现代海水的种类:颗粒物质,胶体物质,气体,真正溶解物质颗粒物质:由海洋生物碎屑等形成的颗粒有机物和各种矿物所构成的颗粒无机物;胶体物质:多糖、蛋白质等构成的胶体有机物和Fe、Al等无机胶体;气体:保守性气体(N2、Ar、Xe)和非保守气体(O2、CO2);真正溶解物质:溶解于海水中的无机离子和分子以及小分子量的有机分子。

3.海水的元素组成: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常量元素:在海水中的浓度一般高于0.05mmol/kg,其中包括钠,钾,钙,镁,Sr等5种阳离子,氯,硫酸根,溴,碳酸氢跟(碳酸根),氟等5中阴离子和H3BO3 分子,它们构成了海水溶解态组分的99%以上微量元素:在海水中的浓度一般小于0.05μmol/kg,包括Li,Ni,Mn,Fe,Zn,Pb,Cu,Co,U,Hg等金属元素4.Marcet-Dittmar恒比定律,原因(p18-19)Marcet-Dittmar恒比定律:尽管各大洋各海区海水的含盐量可能不同,但海水主要溶解成分的含量间有恒定的比值原因:水体在海洋中的迁移速率快于海洋中运输或迁出这些元素的化学过程的速率。

因为加入或迁出水并不会改变海洋中盐的总量,仅仅是离子浓度和盐度的变化而已,对于其中的常量元素,它们之间的比值人基本保持恒定5.影响海水常量元素组成非恒比性的因素河口区:大量外来物质的输入缺氧海盆:缺氧导致细菌发生还原作用海冰的形成:元素的变化矿物的沉淀与溶解:主要是Ca2+的变化海底热液的输入:海底火山等与盐卤水的混合:形成沉淀海-气界面物质的交换:界面交换导致元素含量变化沉积物间隙水的影响:间隙水的组成不同6.相关盐度定义盐度:在1kg海水中,将所有的碳酸盐转变为氧化物,所有的溴和碘为等摩尔的氯所取代,且所有有机物被氧化以后,所含全部固体物质的总克数。

单位:g/kg,以s‰表示。

1969年电导盐度定义s‰=1.80655×Cl ‰实用盐度: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5℃的环境温度下,海水样品与KCl标准溶液的电导比。

无量纲,符号:S。

7.海洋水体运动过程:平流,湍流平流作用导致水体经历大尺度的净替换,而湍流作用是水分子的随机运动。

平流作用可将水体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运动,最典型的例子即全球热盐环流。

平流作用速率比湍流作用来得快,水团往往可保留住它们最后一次在海表面时所获得的温度、盐度特征,因此,可以利用深层水团独特的温度、盐度信号来追踪热盐环流的路径。

水体的湍流混合受密度梯度所控制,由于海水垂向密度层化较强,因此,水平湍流作用比垂向湍流作用所起作用的空间尺度更大。

对于绝大多数海洋水平环流,从技术上是无法区分水平平流与水平湍流在水体运动中各自的贡献。

垂向湍流又称为涡动扩散,即与分子扩散相类似。

用于支持涡动扩散的能量主要来自海面风的作用、相邻水团之间的剪切力和沉积物—水界面的摩擦力。

湍流混合作用比平流输送慢约103-105倍。

温室气体:H2O,CO2,CH4,O3,NO,氟氯烃第三章1.气体溶解度定义在现场大气压为101.325kPa时,一定温度和盐度的海水中,某一气体的饱和含量,称为该温度、盐度下的气体溶解度。

2.气体在海水中的溶解度规律(图分析) (图在42页)❖气体在海水中的溶解度一般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CO2例外);❖气体在海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气体在海水中的溶解度一般小于其在淡水中的溶解度;❖如果实测海水中气体浓度超过与大气平衡时的浓度,称为过饱和;如果二者相等,则称为饱和;否则称为不饱和。

3.海气界面气体交换模型,通量表达式及影响因素海气界面气体交换模型: 海洋上方的大气充分混合;上层海水也充分混合(混合层);大气与海水以一层“静止”的水薄膜隔开,气体通过分子扩散穿过此薄膜。

在这种情况下,该薄膜层顶部水体中气体的浓度与其上方的大气达到通量表达式:影响因素:薄膜层的厚度(z)。

薄膜层越厚,气体分子于薄膜层运动的时间越长,气体交换速率越慢;气体分子在海水中的扩散速率(D A),水体温度越高,气体分子运动越快;薄膜层顶部和底部气体浓度的差异,浓度梯度越大,气体扩散输送越快4.影响非活性气体偏离饱和的因素▪气压偏离标准大气压▪气泡的部分溶解▪空气的注入▪热量与气体交换的差异▪不同温度水团的混合▪放射来源与原生来源的加入5.溶解氧的来源与消耗溶解氧的来源:大气:大气中的氧通过海-气界面气体交换进入海洋表层,而后通过水体运动,把表层的富氧水带到深层。

生物光合作用:海洋真光层中,浮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经常导致在海洋次表层水体中观察到溶解氧的极大值。

溶解氧的消耗:1)生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逆反应。

2)有机物的分解:营养盐再生(CH2O)106(NH3)16H3PO4+138O2→106CO2+16HNO3+H3PO4+122H2O。

3)无机物的氧化作用.6.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图分析)垂直分布特征:1)海洋混合层中溶解氧浓度比较均匀,其含量取决于大气氧在海水中的溶解度。

但由于气泡注入的影响,混合层溶解氧含量一般偏离饱和值+5%左右。

从全球尺度看,高纬度表层水由于温度较低,溶解氧含量较高,而热带与亚热带海域水温较高,溶解氧含量比较低。

2)在水体稳定度较好且生物光合作用较强烈的海区,在真光层的次表层,可观察到由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所形成的溶解氧极大值现象,其出现深度通常与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层次相一致。

3)真光层以深,由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和海洋生物的呼吸作用,溶解氧含量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其变化梯度对不同的海区会有所不同,在有机物垂向输送通量高的海域,变化梯度一般较大。

4)500~1000 m存在极小值;中层极小值层以深,溶解氧含量逐渐增加,且北太平洋深层水DO明显低于北大西洋。

太平洋溶解氧的断面分布:(图在53页)AAIW和AABW对太平洋中、深层水体溶解氧的影响。

深层水DO由南向北逐渐降低,说明深层水体运移过程中有机物分解耗氧作用。

北太平洋中层海水溶解氧的低值区显示其来自东太平洋水体的水平输送,东太平洋为上升流海域,真光层具有高的生物生产力,沉降有机物的讲解导致该海域中层水体极低的溶解氧水平。

印度洋溶解氧的断面分布:(图在53页)与太平洋类似,存在富氧南极中层水和南极底层水的北向运动,在赤道与北印度洋中层水,也存在溶解氧低值区。

大西洋溶解氧的断面分布:(图在52页)北大西洋深层水(NADW)由于来自表层水的下沉,具有高溶解氧的特性。

图知,从北纬60度的0-2000m由南至南大西洋的3000m均存在DO的高值,是NADW形成并输送的结果,且在向南运动过程中由于有机物分解耗氧,深层水的溶解氧有降低趋势。

在南大西洋海域,南极底层水(AABW)的形成增加了南大西洋深层水溶解氧的含量,但其影响不显著。

还有就是南极中层水(AAIW)对中层水体溶解氧分布的影响。

7.表观溶解氧定义定义:假设水体在海面时与大气处于平衡,水体的溶解氧达到饱和,水体下沉后,由于有机物的分解等,溶解氧含量发生变化,二者之差称为表观耗氧量:AOU=DO s-DO其中DO S是在压力为1 atm,相对湿度为100%,指定温度和盐度下氧的溶解度,DO为实测的溶解氧浓度。

8.海水中的温室气体一氧化二氮(N2O) 甲烷一氧化碳氢气第四章1.海水pH定义,相关pH尺度海水pH定义:Sǿrense(1908)提出pH的定义: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

对于无限稀释的溶液,氢离子活度约等于氢离子浓度。

海水pH值的测定一般用电位法,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

pH尺度:常用的pH标准缓冲溶液为0.05 mol/dm3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其pH值与温度有关:(1)pH NBS尺度:利用缓冲溶液测定PH值,误差较大,不宜采用(2)pH F尺度:采用人工海水配置的标准溶液,实质是:自由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需要预知海水HSO4-的解离常数,之后通过计算获取自由氢离子的浓度;(3)pH T尺度:以人工海水配置的有机缓冲溶液作为海水PH值测量的标准。

(4)pH SW尺度:如果采用的介质中除HSO4-外,还有HF,需考虑HF的解离常数。

2.影响海水pH因素1 无机碳体系对海水pH值的影响:(1)温度的影响:当温度升高时,由于电离常数变大,导致海水pH值降低。

温度对海水pH值影响的校正公式如下:其中α为温度效应校正系数。

(2)盐度的影响:海水盐度增加,离子强度增大,海水中碳酸的表观电离常数变小,海水pH值增加。

(3)压力的影响:海水静压增加,碳酸的表观电离常数变大,pH值降低。

压力对海水pH值的影响可用下式进行校正:(4)CaCO3、MgCO3沉淀的形成与溶解:海水中的Ca、Mg等阳离子可与CO32-形成CaCO3、MgCO3沉淀,这些沉淀在一定深度下,受压力、生物等作用可溶解。

当CaCO3、MgCO3沉淀形成时,C CO32-(T)和C HCO3-(T)降低,pH值降低;当CaCO3、MgCO3沉淀溶解时,C CO32-(T)和C HCO3-(T)升高,pH值增加。

2、生物活动对海水pH值的影响海洋生物活动通过影响海水无机碳体系的平衡而影响海水的pH值。

由无机碳平衡关系有:生物的光合和呼吸作用对上述平衡的影响。

上述平衡常数可表示为:当海洋生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及有机质的分解作用时,海水中出现CO2的净消耗,比值减小,pH值升高。

当呼吸作用和有机质降解作用强于光合作用时,比值升高,pH值降低。

3.海水pH值空间变化(图分析)pH值的空间变化总体与pCO2变化的预计相同,即pCO2越高的海域,pH 越低,反之亦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