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中的被动式节能技术

建筑设计中的被动式节能技术现如今,世界各地都在积极推广绿色环保理念,其中被动式节能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被动式节能技术指的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建筑材料的选择,降低建筑物使用能源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被动式节能技术,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保温材料的选择保温材料在建筑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物内外热量的传递。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保温材料可供选择,如聚苯板、矿棉板、岩棉板等。
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可以将热量传递降至最低,从而减少能源消耗。
二、建筑朝向和窗户设计建筑朝向和窗户设计对室内采光和通风起着重要作用。
在南半球,应尽量将建筑物的主要窗户朝向北面,以减少室内夏季的阳光照射。
在北半球,则可以将主要窗户朝南面,利用阳光进行室内采暖。
此外,合理的窗户设计也可实现室内通风的效果,减少空调的使用次数。
三、绿色屋顶和墙体绿色屋顶和墙体是一种常见的被动式节能技术,它们可以减少建筑物对空调和供暖的需求。
绿色屋顶可以起到保温降温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吸收雨水,减少排水的压力。
绿色墙体则可以吸收雨水和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四、采光和照明设计合理的采光和照明设计是被动式节能技术的关键。
通过合理设置窗户和天窗,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线,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此外,使用节能灯具和自动感应灯也能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
五、隔热玻璃和窗帘隔热玻璃和窗帘是被动式节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隔热玻璃可以有效地阻挡室内外热量的传递,保持室内温度稳定。
窗帘则可以在夏季降低室内温度,阻挡阳光的直射,减少空调的使用。
六、适度使用建筑自然通风系统建筑自然通风系统是一种低能耗的通风方式,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建筑结构可以实现自然通风的效果。
这不仅可以减少空调的使用,还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总结起来,在建筑设计中应该综合考虑多个被动式节能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方案。
被动式节能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还能为建筑物提供一个舒适、可持续的环境。
建筑设计中的被动式节能技术探讨

建筑设计中的被动式节能技术探讨在当今社会,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
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如何在设计阶段就引入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建筑师们面临的重要挑战。
被动式节能技术作为一种低能耗、高效益的节能手段,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被动式节能技术是指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利用自然能源和环境条件,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这种技术不需要复杂的机械和电气设备,而是依靠建筑自身的特性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节能效果。
一、被动式节能技术的原理和特点被动式节能技术的原理主要基于建筑物理学和热力学的知识。
通过合理的建筑朝向、体形系数、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自然通风和采光等设计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源,减少能源的浪费。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低技术、低成本:被动式节能技术不需要高端的技术和昂贵的设备,主要依靠建筑设计的优化和自然能源的利用,因此成本相对较低。
2、高效节能:能够有效地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舒适健康:通过合理的自然通风和采光设计,能够提供更加舒适和健康的室内环境,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4、可持续性: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能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被动式节能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1、合理的建筑朝向和体形系数建筑的朝向和体形系数对能源消耗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朝向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冬季的采暖需求和夏季的制冷需求。
例如,在北半球,建筑朝向宜选择正南或南偏东、南偏西一定角度,以保证冬季能够获得充足的阳光,夏季能够避免过多的太阳直射。
同时,优化建筑的体形系数,减少建筑的外表面积,降低热量的散失和吸收。
2、高效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顶、门窗等,其保温隔热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的能源消耗。
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如聚苯板、岩棉等,增加保温层的厚度,可以有效地减少热量的传递。
建筑节能施工方案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与施工

建筑节能施工方案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与施工建筑节能施工方案: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与施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建筑节能技术成为当前建筑设计与施工中的重要方向。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与施工是一种有效的节能策略,通过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实现建筑能源效益的最优化。
本文将介绍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与施工的原理和实施步骤,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的原理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以利用太阳能为基础,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建筑构造和材料选用,最大程度地调节建筑内外环境,从而实现能源的节约和利用。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太阳辐射利用:合理利用建筑的朝向和开窗设计,最大程度地获取太阳辐射能量,实现室内采光和自然采暖。
2. 能量调节:通过选用适宜的建筑材料和隔热保温技术,减少能量的传导和损失,保持室内温度稳定。
3. 自然通风:通过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利用自然气流实现室内空气的流通和冷热空气的交换,降低空调使用频率。
4. 雨水收集:利用建筑屋顶和排水系统,收集雨水用于植物灌溉和生活用水,降低对市政供水的需求。
二、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与施工的步骤1. 制定设计方案:根据建筑需求和环境条件,确定合适的建筑朝向、开窗设计和采光方式,考虑建筑外观和整体效果。
2. 选用合适的材料:选择具有优良隔热保温性能的材料,如高效玻璃、保温板等,减少能源的损耗。
3. 设计通风系统:根据建筑的功能和使用需求,设计合理的自然通风系统,考虑到空气流通和室内温度控制。
4. 结构优化:通过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的优化,减少能量的传导和损失,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
5. 安装太阳能设施:根据建筑设计方案,安装太阳能采集器、储能设备和利用设备,实现对太阳能的收集和利用。
6. 系统监测与调整:建成后,对建筑节能系统进行监测和调整,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节能效果。
三、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与施工的应用案例1. 绿色住宅小区:在住宅小区的规划和建设中,采用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实现低耗能、高舒适度的居住环境。
绿色建筑如何实现建筑物的被动式太阳能利用

绿色建筑如何实现建筑物的被动式太阳能利用在当今追求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环保的时代,绿色建筑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其中,被动式太阳能利用作为一种高效、环保且经济的能源利用方式,在绿色建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那么,究竟什么是被动式太阳能利用?绿色建筑又是如何实现这一技术的呢?被动式太阳能利用,简单来说,就是不依赖复杂的机械装置和设备,而是通过巧妙的建筑设计和布局,充分利用太阳的能量来满足建筑物的采暖、制冷和采光需求。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能为居住者提供更加舒适和健康的室内环境。
要实现建筑物的被动式太阳能利用,首先得从建筑的选址和朝向说起。
理想的绿色建筑应该选择在阳光充足的位置,并且建筑物的主要朝向应该是朝南。
这样可以确保在冬季能够最大程度地接收太阳的直射光,从而为室内提供温暖;而在夏季,通过合理的遮阳设计,又可以避免过多的阳光直射,降低室内温度。
比如,在南方地区,建筑物可以适当偏东或偏西一些,以适应夏季较长的日照时间,减少西晒带来的过热问题。
窗户的设计也是关键之一。
窗户不仅是采光的通道,也是太阳能进入室内的重要入口。
在冬季,应该增加南向窗户的面积,以让更多的阳光进入室内,同时要保证窗户的密封性良好,减少热量的散失。
而在夏季,则需要控制窗户的面积和遮阳措施,如安装百叶窗、遮阳篷等,以阻挡过多的阳光。
此外,窗户的位置和高度也需要精心设计,以促进室内空气的自然流通,提高通风效果。
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样不可忽视。
良好的保温隔热材料可以有效地阻止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在冬季保持室内温暖,夏季保持室内凉爽。
例如,在墙体中使用保温性能好的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板、岩棉等;在屋顶设置保温层和防水层,减少热量的传递。
同时,要注意避免热桥的出现,热桥是指建筑结构中传热系数较大的部位,如墙角、梁柱等,这些部位容易导致热量散失,需要进行特殊的保温处理。
除了建筑的外壳,室内的布局和装饰也能对被动式太阳能利用产生影响。
被动式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52023.08 |建筑的安全性。
在进行楼板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保温隔声的楼板,控制噪音。
进行门窗设计时,要进行建筑物以及门窗的密封工作,降低建筑物的能耗[2]。
3被动式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3.1合理设计建筑场地做好建筑规划是建筑施工人员工作的重点。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进行场地规划,对建筑场地的地势地形进行分析,并了解建筑周边的道路设计,掌握周边建筑以及公共设施的具体情况,明确建筑场地以及周边的水文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土壤条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件等,提升建筑的布局效果。
对于设计人员而言,要对不同季节的气候进行了解,做好朝向设计,确保夏季的通风效果,在冬季要具有避风效果。
建筑布局以及规划要注重采光效果,要确保建筑物内部具有充足的光照,提升居住环境的舒适性[3]。
此外,还需要进行周边生态环境设计,在进行设计时,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确保生活的绿色化,进行自然环境的保护,做好空间的合理设计,融入绿色景观,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优化建筑功能,提升建筑环境的节能效果以及环保性能。
此外,还要进行环境设计,提升建筑物的资源利用,对勘察数据进行分析,优化建筑设计方案,对建筑设计开展精加工,不断进行设计目标的优化,确保可以为居民提供完善的环境以及休闲空间。
3.2通风设计3.2.1热压通风热压通风遵循的原理就是空气受热膨胀变轻,利用温差形成的压差,进行通风。
压差的形成是根据建筑物内部热空气柱和外部环境温度、热风柱存在的高度差导致的温差。
对于空气柱顶部而言,其压差在增加的过程中,会导致空气柱底部以及空气发生剧烈的运动。
这时空气就会经过空气柱顶端,进而从建筑物的底端进入,这可以称之为烟囱效应。
对于温度比较高的浑浊空气而言,可以从上方排除,对于新鲜的以及温度比较低的空气需要从下面进入,进行空气交换。
在此过程中,还可以进行热回收,对浑浊的空气热能进行回收,实现节能。
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
首先分析了建筑中太阳能利用的现状,接着介绍了被动式太阳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应用。
在讨论太阳能建筑的设计原则和实际效益后,提出了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在建筑中的未来发展方向和重要性。
通过分析实际效益,总结了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在建筑领域的潜力,并展望了未来。
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在建筑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建筑、太阳能利用、基本原理、具体应用、设计原则、实际效益、未来发展方向、重要性、总结与展望。
1. 引言1.1 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探讨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探讨,是指利用建筑本身的结构和设计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实现建筑节能和环保的目的。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日益严重,人们对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传统建筑设计中往往忽视了对太阳能资源的合理利用,导致建筑能耗较高,环境污染严重。
而被动式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合理的建筑朝向、窗户设计、采光通风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降低建筑能耗,提高生活舒适度。
本文将从建筑中太阳能利用现状分析、被动式太阳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具体应用案例、设计原则以及实际效益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建筑设计和能源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被动式太阳能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为建筑节能减排,还可以提升建筑的整体品质和环境友好性,对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建筑中的太阳能利用现状分析在当前的建筑中,太阳能利用主要体现在利用太阳能热能进行建筑供暖、热水供应等方面。
一些先进的建筑还采用光伏发电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实现建筑自身的能源供应。
关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基础与应用探讨

关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基础与应用探讨发布时间:2023-02-01T01:37:30.887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9月18期作者:赵有新[导读] 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赵有新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常州 213022摘要: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建筑企业越发重视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
然而,依托于传统建筑设计理念所建设的建筑并不具备节能降耗的条件,自然也就无法满足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在建筑设计中引入被动式超低能耗设计理念,可以在降低建筑能耗的基础上,促使建筑内部环境舒适度较高,满足人们的多元化居住要求。
基于此,本文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进行简要分析,并就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被动式建筑设计、超低能耗建筑分析、被动式建筑应用引言:随着现代化建筑的建设工程量不断增加,建筑能源的消耗量在急剧增加,给周边环境与居民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建筑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之中。
基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来开展建筑建设工作,可以根据建筑的生态环境与气候环境对建筑的外部造型与内部空间进行优化设计,充分运用自然资源代替常规能源,减少建筑供暖制冷的能源消耗,实现节能环保的建设目标。
一、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一)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概述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是以科学实验为支撑,针对建筑舒适气候规律与人体舒适感应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所得出的多样化建筑设计模式,主要运用了建筑环境学、建筑气候学与建筑设计学的相关知识,可以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与居住舒适度的基础上,降低建筑能耗。
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地域性气候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解决建筑施工技术方面的阻碍,充分利用太阳能、风力、日照等自然因素来满足建筑的电能、照明与制冷制热需要,减少居民对于暖通空调等设备的使用需求,从而取得较好的节能降耗效果。
绿色建筑常用的节能、节水措施

绿色建筑常用的节能、节水措施(多图)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绿色建筑常用的节能、节水措施如下。
一、可再生能源利用1.1 太阳能热水系统(光热利用)通过集热设备采集太阳光的热量,再通过循环系统将热水输送到生活热水系统、地板采暖系统等。
在阴雨雪天以及夜间,系统会自动切换至辅助热源(空气源热泵或燃气壁挂炉等),以满足用户全天候正常使用。
1.2太阳能光伏系统1.3 地源热泵系统原理:以岩土体为冷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埋管换热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
二、空调设备节能2.1 毛细管三维辐射采暖制冷系统冬季,毛细管内流淌着较低温度的热水,均匀柔和的向房间辐射热量;夏季毛细管内流动着温度较高的冷水,均匀柔和的向房间辐射冷量。
由于毛细管席换热面积大,传热速度快,因此传热效率更高。
2.2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温度、湿度分别独立处理,可实现精确控制,处理效率高,能耗低。
三、被动式节能技术3.1 用光导管进行自然采光3.2 自然通风四、围护结构节能4.1 墙体节能墙体节能技术又分为复合墙体节能与单一墙体节能。
1)复合墙体节能是指在墙体主体结构基础上增加一层或几层复合的绝热保温材料来改善整个墙体的热工性能。
根据复合材料与主体结构位置的不同,又分为内保温技术、外保温技术及夹心保温技术。
2)单一墙体节能指通过改善主体结构材料本身的热工性能来达到墙体节能效果,目前常用的墙材中加气混凝土、空洞率高的多孔砖或空心砌块可用作单一节能墙体。
4.2 窗户节能窗户节能技术主要从减少渗透量、减少传热量、减少太阳辐射能三个方面进行。
4.3 屋面节能有屋顶花园的建筑不一定是绿色建筑,屋顶花园却是绿色建筑的要素之一五、节水5.1 雨水和污水的回收利用5.2 节水器具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动式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摘要】被动式节能设计的思想对于降低建筑能耗、改善建筑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选论述了被动式节能技术的四大要素,进而论述了常用的被动式节能环保的设计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被动式节能技术;绿色建筑;应用
1 前言
被动式节能技术是指在建筑规划设计中通过对建筑朝向的合理布置、遮阳的设置、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技术、有利于自然通风的建筑开口设计等手段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降低室内光、热环境对机械设备的依赖程度,来达到建筑物冬季采暖、夏季制凉的效果。
“被动式设计”与“主动式设计”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后者通过建筑设备对建筑施加能量来维持建筑的舒适条件,而被动式节能设计是通过建筑本身的合理设计和调节来达到目的,其一方面可以节省常规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可以节省投资。
当前,随着国家一直号召节能环保,绿色节能环保建筑开始得到了广泛推广。
为此,本文就被动式节能环保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展开阐述,以供参考。
2 被动式节能技术的四大要素
2.1 墙体密封性强
与一般住宅的区别,被动式节能住宅无需暖气设备。
要保持室内温度,首先依靠很好的保温层和房子的密封性,尽量避开热桥;为了对房子进行高效保温,还需要对门、窗进行特殊保温隔热处理。
2.2 讲究朝向
从外表上,很难看出被动式节能住宅与其他普通房屋的区别,比较明显的特征是:为了减少能源损失,被动式节能的房子在设计上会尽可能减少外墙面积,因此房屋南北朝向也很重要,这关系到能否更好地利用太阳能;东西向很少开窗,如果想大面积开窗,必须有相应的自然或人工遮阳设施(树木、百页、遮阳篷)。
2.3 通风性好
由于房子的密封性高,所以被动式节能住宅的通风显得更为重要,以防止霉变。
但是通风会损失大部分能量,所以出现新一代的通风设备:新鲜空气被吸入首先进入主卧和起居等房间,污浊空气被从卫生间和厨房排出,同时通过热循环交换器,使新风被旧风加热,尽可能减少通风热损失。
2.4 低水耗
为了减少水消耗,雨水被收集起来用于冲刷厕所、花园和冲洗其他。
水通过屋顶太阳能加热器被加热,如果热水需求较高,会补充天然气加热。
在这个消耗量上,传统房子一年需要天然气1500-2500升,而被动式节能住宅只需150-250升。
3 常用的被动式节能环保的设计方法
3.1 场地规划
通过利用场地因素来遮挡或吸收太阳辐射,利用和防止主导风向增加或降低温湿度。
利用地形、水体、植被以及群体建筑的布局来实现环境利用的最优化达到节能的效果。
3.2 单体建筑设计
3.2.1 体型系数
体型系数是影响建筑耗能水平的重要因素,体型系数越小,耗热量越小,就越节能。
一般,严寒、寒冷地区体型系数宜低于0.3。
3.2.2 建筑室内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主要是利用风压原理,设计时注意门窗的相对位置、家具摆设等对风在建筑内部的流动影响,也可利用天井、小亭、楼梯间等增加建筑内部开口面积,便于引导自然通风。
在设计时,可从建筑体型设计、室外环境设计两个方面来考虑。
(1)建筑体型设计:①巧妙设计扭曲平面,使朝向夏季主导风向的外表面积增大;②设计尖劈平面,用“尖劈”的形体朝向冬季主导风向,避免与冬季主导风向的垂直关系,从而削弱冬季的不利风流;③合理设计通透空间,在建筑的每层的适当高度设置开窗,以利于夏季通风;④在建筑中设置掏空的空间,以利于疏导以及释放过大的室外风流。
(2)室外环境设计:①充分利用自然空调,在建筑南侧设置水面植被等,依赖水体蒸发来改善微环境的炎热条件。
②设置合理的灌木乔木位置,在建筑南侧以落叶乔木为主,起到夏季遮阳作用,并引导风流进入建筑室内;在建筑东西侧以常绿乔木为主,以起到遮阳的作用。
③利用构筑物挡风墙和导风板的灵活组合,并可结合绿化整体设计,引导夏季风流,阻挡冬季恶性风流。
3.2.3 立面的节能设计
(1)窗墙比设计
窗墙面积比的大小,不仅影响建筑能耗,还影响建筑立面效果、室内采光、通风等。
如果窗墙比过小,会导致出现建筑通风不良、自然采光不足等现象,从而增加空调与照明能耗。
住宅平面设计在控制窗墙比时,可适当提高南向窗面积,采用5+12A+5断桥中空玻璃,窗户开启面积大于30%。
(2)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
屋顶、外墙及地面等围护结构的构造节点是建筑热工的薄弱环节。
在设计时,应根据建筑所处地区的气候环境及建筑内部的功能要求,考虑围护结构采用保温还是隔热。
在施工时,除了要采用良好保温性能的围护材料外(常用围护材料的热工性能见表1),还要注意防止水蒸气在围护结构内部凝结对材料造成破坏。
另外,也可采用空气或蓄水等方式调节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3)建筑遮阳
通过遮阳设计可阻挡过多的太阳辐射。
从遮阳方式上,有外遮阳和内遮阳两种形式,外遮阳比内遮阳效果更好。
同时,也可采用可控遮阳等新式日照调节系统,来遮挡阳光的辐射。
外遮阳方式是指在玻璃窗前加百叶窗或遮阳布设计,直接在室外挡住阳光直射和热量进入室内,保持室内气温。
同时又可以通过百叶的开合再起到阳光直射的情况下通风、观景、采光的效果。
目前,外遮阳方式不仅在德国建筑中得以广泛应用,在我国杭州的一些项目中也已经广泛应用了。
(4)被动式太阳能利用
区别于太阳能板等的主动式太阳能利用,被动式太阳能以合理构造为基础,通过巧妙的构造设计达到太阳能的直接利用,具备低技术、低成本的优点,利于节能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①直接受益式系统:这是让太阳光通过透光材料直接进入室内的采暖形式,是太阳能采暖中和普通房差别最小的一种。
一是可通过合理设置的导光板,将更
多的光线反射进入室内,让建筑的围护结构表面和蓄热体等吸收太阳能,以利于建筑的采暖和采光。
二是利用蓄热墙体(常用混凝土、砖、夯土等制成),可以在白天吸收穿过玻璃采光面的阳光,然后通过传导、辐射及对流,把热量送到室内,为室内供暖。
②对流环路式系统
将维护构件部位设计成双层壁面,形成封闭的空气层,并将各部位的空气层相连成循环,在太阳辐射产生的热力作用下,依靠“热虹吸”作用产生对流环路。
在这个过程中,依靠贮热体加热空气,流动的空气来加热室内的墙体,满足室内温度的稳定。
③附加日光间系统
在建筑南向缓冲区(阳台、廊、小门厅等)增加透明玻璃,把房子与阳光间隔开,使之成为透明空间,其中再设置一定的贮热体,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阳光间既可以供给房间以太阳热能,又可以作为一个缓冲区,减少房间的热损失,使建筑物与阳光间相邻的部分获得一个温和的环境,以改善室内舒适条件。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被动式节能住宅是在低能耗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全新的节能概念,其往往表现出低投资低技术的倾向,且它还可以显著降低城市建筑表面蓄热,促进城市大气纵向流动,降低“城市热岛效应”,这对降低城市整体能耗,减少煤炭燃烧污染,降低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含量等,具有不可估量、不可思议的综合社会经济意义。
因此,作为当代建筑设计师,应培养被动式节能的观念,让它有效地融入到绿色建筑设计创作中,创造出符合当代社会审美需求和可持续发展需求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陶敬武,张瀛洲,肖鲁江.绿色建筑设计中被动式优先节能技术应用[J].建筑设计管理,2011(5).
[2]黄欣鹏,吴志敏,李明.被动式节能建筑推广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5).
[3]叶明琴.南宁市被动式节能庭院景观设计的探讨卟北方园艺,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