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家乡的奇石(美术活动课)
美术教案-家乡的奇石(美术活动课)

美术教案-家乡的奇石(美术活动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奇石,培养学生对家乡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对奇石形态、纹理、色彩等方面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段,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家乡奇石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家乡奇石的种类和特点2. 奇石的观察和表现方法3. 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家乡奇石的特点,学会观察和表现奇石的形态、纹理、色彩等。
难点:如何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生动性的家乡奇石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收集家乡奇石的图片和实物标本。
2. 准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材料和工具。
3. 投影仪或白板等展示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家乡奇石的图片和实物标本,引导学生关注奇石的形态、纹理、色彩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2. 讲解:讲解家乡奇石的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表现奇石的形态、纹理、色彩等。
3. 示范:教师现场演示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让学生掌握表现奇石的方法和步骤。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家乡奇石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乡奇石的特点和保护意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作更多的美丽奇石作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奇石的认知程度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2. 学生在绘画和手工制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 学生对家乡奇石保护意识的培养和环保观念的树立。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实地观察和描绘家乡的奇石。
2. 邀请当地地质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奇石的形成和特点。
3. 举办家乡奇石展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作品。
八、教学反馈:在课后收集学生的作品和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体验感受。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6奇石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6奇石浙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章节为“奇石”,浙美版。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奇石的特点、分类及文化内涵;学习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奇石的独特美感;培养观察、想象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奇石的基本特点、分类和文化内涵,掌握绘画表现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奇石的绘画表现方法。
2. 教学重点:奇石的特点、分类及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奇石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画纸、水彩笔、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奇石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激发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奇石的特点、分类及文化内涵。
(2)讲解绘画表现方法。
3. 例题讲解(1)展示奇石图片,分析其特点。
(2)示范绘画步骤,讲解技巧。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选择奇石进行绘画练习。
5. 交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交流。
六、板书设计1. 奇石2. 内容:(1)奇石特点(2)奇石分类(3)绘画表现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奇石”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需体现奇石的特点,色彩搭配合理,线条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活跃,但对奇石绘画技巧的掌握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奇石图片,了解其文化内涵,提高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奇石的绘画表现方法。
2. 教学重点:奇石的特点、分类及文化内涵。
3. 例题讲解:示范绘画步骤,讲解技巧。
4. 作业设计:作品需体现奇石的特点,色彩搭配合理,线条流畅。
一、奇石的绘画表现方法1. 观察与分析:在绘画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奇石实物或图片,了解其形状、纹理、色彩等特点,为绘画打下基础。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6奇石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6奇石浙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第16课《奇石》。
本课主要介绍了奇石这一独特的自然艺术品,通过观察和分析奇石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教材内容包括:奇石的形成、分类、欣赏与创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奇石的形成原因,掌握奇石的分类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奇石的形成、分类、特点及创作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奇石的美,并将其运用到创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奇石样品、投影仪、教学课件。
学具:画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奇石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石头为什么叫奇石吗?”2. 新课导入:通过课件介绍奇石的形成、分类及特点,让学生了解奇石的知识。
3.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或教室里的石头,让学生找出具有特点的石头。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将观察到的奇石特点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石头,进行绘画创作。
6. 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学习。
六、板书设计1. 奇石2. 内容:a. 奇石的形成b. 奇石的分类c. 奇石的特点d. 创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奇石”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需包含奇石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点,创意新颖,画面饱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更多奇石图片或实物,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其他美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具体操作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创新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通过实物展示、课件介绍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奇石的形成、分类和特点。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课奇石丨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课奇石丨浙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第16课《奇石》。
主要内容为第二章“身边的自然”中的第三节,通过观察和分析自然界的奇石,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同时教授学生运用基本造型元素进行奇石绘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奇石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造型元素表现奇石的美。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观察和分析奇石的特点,运用绘画技巧进行表现。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奇石,运用适当的造型元素和色彩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投影仪、奇石标本、绘画工具、画纸等。
学具:画笔、水彩颜料、画纸、橡皮、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奇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奇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石头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2. 新课内容(10分钟)讲解奇石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分析奇石的线条、形状、色彩等造型元素。
示范如何用绘画技巧表现奇石的美。
3. 实践环节(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块奇石进行观察和分析。
学生根据观察,运用绘画技巧进行奇石创作。
4. 课堂互动(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奇石的特点和绘画技巧。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大自然中的奇妙事物?它们给你什么启发?六、板书设计1. 奇石2. 内容:奇石的定义、分类和特点造型元素:线条、形状、色彩绘画技巧:观察、表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奇石”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需包含奇石的特点,运用适当的线条、形状、色彩进行表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奇石绘画技巧的情况。
三年级下册美术优质教案16奇石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优质教案16奇石浙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三年级下册美术课程中第16课《奇石》内容。
该课程选自浙美版教材,主要围绕自然界中奇特石头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观察和分析不同奇石特点,学习运用线条、形状、颜色等元素表现石头质感和形态;解奇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和寓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和掌握奇石外形、纹理和色彩特点,培养他们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颜色等元素表现石头质感,提高他们绘画技巧。
3. 通过对奇石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神奇与美好,培养他们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表现奇石质感、形态和色彩。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奇石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奇石图片、绘画材料、画纸。
2. 学具:铅笔、橡皮、彩色笔、水粉颜料、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奇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觉得这些石头有什特别之处?它们给你什样感觉?”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对奇石兴趣。
3. 实践环节:a.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种奇石进行绘画创作。
b.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绘画问题进行解答。
c. 学生根据观察和讨论,运用线条、形状、颜色等元素进行绘画创作。
4. 例题讲解:以一块奇石为例,讲解绘画步骤和技巧。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练习。
6.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作品,大家共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奇石》2. 内容:a. 奇石外形、纹理和色彩特点b. 绘画步骤和技巧c. 奇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和寓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奇石”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要求:a. 能够准确表现奇石外形、纹理和色彩特点。
b. 绘画作品具有一定创意和美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奇石特点和绘画技巧,作品是否具有创意和美感。
2. 拓展延伸:a. 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共同寻找身边奇石,并进行绘画创作。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6奇石 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6奇石浙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奇石的特点,学习奇石的绘画方法,提高观察力和绘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奇石的特点:介绍奇石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
2. 奇石的绘画方法:讲解如何运用线条、色彩表现奇石的质感。
3. 奇石作品欣赏:展示优秀的奇石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奇石的绘画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幅奇石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奇石的质感和立体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优秀奇石绘画作品图片、示范视频等。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奇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奇石的特点。
2. 新授:讲解奇石的绘画方法,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表现奇石的质感。
3.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奇石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奇石绘画的技巧和方法。
板书设计1. 16奇石2. 内容:奇石的特点、绘画方法、作品欣赏等。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学生回家后,选择一块自己喜欢的奇石,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
2. 作业要求:注意奇石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尽量表现出奇石的质感和立体感。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让学生了解了奇石的特点,学习了奇石的绘画方法。
在实践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幅奇石作品,但在细节处理和立体感表现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这些方面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重点细节关注:奇石的绘画方法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奇石的绘画方法"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是因为绘画方法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关键步骤,同时也是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教学重点的重要指标。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课奇石丨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课奇石丨浙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16课“奇石”。
详细内容包括欣赏各类奇石图片,了解奇石的成因、分类及其特点;通过观察、描述、创作等环节,掌握以奇石为创作对象的绘画技巧,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奇石的成因、分类和特点,提高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2. 培养学生以奇石为创作对象的绘画技巧,提高绘画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奇石的特点,并将其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2. 教学重点:奇石的成因、分类、特点以及绘画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奇石图片、投影仪、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奇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之处吗?”2. 新课内容:介绍奇石的成因、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美的神奇。
3. 实践环节:a. 观察奇石图片,让学生描述其特点。
b. 演示绘画技巧,指导学生进行创作。
c. 学生动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奇石2. 内容:a. 奇石的成因b. 奇石的分类c. 奇石的特点d. 绘画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奇石”为题材,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奇石的兴趣浓厚,但在绘画技巧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奇石图片,进行创作练习,提高绘画水平。
同时,组织一次奇石展览,让学生感受自然美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奇石的特点,并将其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2. 实践环节:观察奇石图片,让学生描述其特点;演示绘画技巧,指导学生进行创作。
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针对学生在绘画技巧方面的不足,进行课后指导和拓展。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课奇石丨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课奇石丨浙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16课《奇石》。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奇石,了解奇石的成因、分类及特点;通过观察和描绘,掌握奇石的绘画技巧;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奇石的基本知识,认识不同种类的奇石,了解其成因及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描绘奇石。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美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奇石的绘画技巧,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描绘奇石。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奇石的特点,运用绘画技巧进行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奇石实物、图片、投影仪、画纸、画笔、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奇石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之处吗?”2. 讲解:介绍奇石的成因、分类及特点,让学生了解奇石的基本知识。
3. 示范:现场演示如何观察和描绘奇石,讲解绘画技巧。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奇石观察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奇石绘画技巧和审美价值。
六、板书设计1. 《奇石》2. 内容:奇石的成因奇石的分类及特点奇石绘画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奇石”为主题,描绘一幅奇石绘画作品。
2. 答案要求: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描绘出奇石的特点,画面饱满,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示范讲解、实践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奇石的基本知识和绘画技巧。
但在课堂实践中,部分学生对奇石的特点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奇石的知识,开展“奇石收藏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了解奇石,提高审美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参观奇石展览,拓宽视野,激发创作灵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教案-家乡的奇石(美
术活动课)
本文为word格式,方便下载后编辑,模块丰富,可灵活组合
美术教案-家乡的奇石(美术活动课)家乡
的
奇
石美术活动课设计(三年级美术课校本课程开发内容)一、课题:家乡的奇石二、课时:2课时三、教学目标
:通过观赏和画出家乡的奇石,使学生加深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并增强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1、
学习用品:油画棒、水粉颜料、图画纸等,鼓励用其他的材料和工具。
2、
课前要求学生考察“临朐奇石市场”,把自己认为最精美的奇石用摄影、速写等形式记录下来;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奇石的图片,开展“家乡的奇石图片展”活动。
3、老师用不同的形式制作范画4—5件。
五、活动过程
:1、
参观“家乡的奇石图片展”,交流信息。
(1)了解奇石市场,增强爱家乡的自豪感。
我县奇石市场是江北最大的奇石批发零售交易场所。
市场在县城龙泉路中段,占地2.7万m2;主要经营紫金石、红丝石、五彩石、龟石、木鱼石、燕子石等当地品种;经销安徽、河南、贵州、滇、鄂、四川、青海、x疆、x藏、内蒙古、辽宁、吉林、福建、浙江、缅
甸、越南、阿富汗等国内外的名石珍品;还兼营根雕、书画、古玩、花卉、盆景、工艺品等,商品辐射到全国各地及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或地区。
我县有着优美的旅游环境、丰富的奇石资源、传统的文化优势、庞大的文化产业队伍、促进了奇石市场的发展。
全县从事奇石、怪石开采、加工、运输、销售的专业户已达6400户,从业人员2.2万人,市场年交易额2.2亿元,是国内较大的奇石集散中心和文化交易市场。
98、99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规范化文明市场”。
(2)、了解奇石种类,开阔知识视野。
我县山丘多,地质结构复杂,岩石主要有片麻岩、混合花岗石、砂质灰岩、灰砾岩、玄武岩等,蕴藏着丰富的奇石资源。
红丝石系钙质细砂岩。
颗粒均匀,质坚而润。
色彩各异,纹理天成,千姿百态。
目前常见有红地黄丝、紫红地褐丝、红褐地紫丝、紫地黑丝等,尤以黄地红丝、紫地黑丝者为上。
临朐彩石属沉积岩,其石坚硬细腻、石玉间杂混合自然、结构奇妙。
临朐太湖石多分布在境内西南部山区。
色以青、红、黄为多,型以瘦、漏、皱、透、秀居首,形态生动,俊秀自然,古朴典雅,妙趣横生。
临朐紫金石相传有镇宅、避邪、保平安之说,深受群众的喜爱。
该石呈紫色,间青绿花纹,有豆绿色圆眼,含瞳子、晕三、五层,有些部位映日泛银星。
除此,还有龟石、竹节石、燕子石、千层石、钟乳石、沂山石、嵩山玉等,至目前,已发现的就有十多个
系列、八十多个品种石,瑰丽而神奇,观赏、实用价值颇高。
(3)、漫谈奇石,增长见识。
奇石,又称观赏石,雅石,供石,石玩,日本称之为水石,韩国称之为寿石,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
包括奇特的化石,矿物晶体和岩石等。
奇石具有独特的形态、色泽、质地、纹理。
奇石具有观赏、收藏及科研价值。
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
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
”观赏奇石,要讲究瘦、漏、透、皱、清、丑、顽、拙、奇、秀、险、幽等十二个方面,更主要是要从质、形、色、纹、势等方面去把握奇石之美。
赏石文化的源头在中国,千百年来,国人的爱石、搜石、藏石、品石之风源远流长,形成了一种传统的赏石文化。
并进而影响到海外诸国家和地区,时至今日,赏石渐成国际潮流。
据统计,全世界至少有XX万天然奇石爱好者,并成立了国际爱石协会,国际自然艺术石爱好者协会等国际性赏石团体2、
欣赏奇石范画,师生共同探究绘画方法。
抓住奇石不同种类的质地特点,选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如油画棒或水粉等,大胆落笔,小心收拾,画出自己喜爱的奇石作品来。
(1)、定位、勾画轮廓:先画石头后画几座;(2)、刻画细节:重点刻画最美、最感人的地方;
(3)、涂色均匀,大胆细心:主要形象和背景要和谐
统一;(4)、整体调整,小心收拾;(5)、题字落款,写下感想:包括奇石的题目、画时想法、自己的名字等。
3、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组员分工合作或独立完成后再组合成一幅有特色的画都行。
4、
相互观摩交流,提出合理化建议。
5、
小结:老师对整个活动过程
(包括考察活动过程
)作以简要总评,重点表扬同学们的合作、探究和创新精神,并希望大家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善于发现家乡中的美的事物,并把表现出来。
六、课后记:本次美术活动持续时间为80分钟,同学们在这一活动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从考察奇石市场,收集奇石资料,到绘制奇石作品等过程都情绪饱满,全身投入,有的同学还写出了参观市场的体会,对司空见惯的奇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到了许多奇石知识,更值得一提的是同学们为自己的家乡有如此精美的奇石而自豪。
高岩同学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从来没有发现家乡还有这么美的石头,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它为我们临朐赢来了很高的声誉,创造了很多的商业机会。
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热爱自己的家乡,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热爱家乡的奇石”。
实际上,不论学生的作习作质量有多高,学生有这样的体验,这次活动就已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更何况同学们带着对家乡的
深情去完成活动任务的,作业
质量一定是没问题的。
在活动中,孩子们创造性地运用了许多材料,如瞿梦笛、马峻等同学用橡皮泥、吹塑纸版等制作的《姜太公钓鱼》、《米芾拜石》非常自然质朴,充分显示了孩子们的独巨匠心。
总之,在这一活动中,孩子们用自己的双眼发现了美,用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创造了美,尽享了创造的快乐。
用王雅君同学的话说,就是:“这次活动我发现了许多美丽的奇石,我和同学用手中的画笔,把家乡的奇石表现的更漂亮,我对自己的家乡更热爱了!”七、附部分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