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差错的原因及防范

合集下载

医院用药差错分析及防范要点

医院用药差错分析及防范要点

医院用药差错分析及防范要点引言在医院日常工作中,用药是常见而重要的环节。

但是,由于人为因素、设备问题、药品来源等多方面原因,用药差错的情况时有发生。

医院用药差错不仅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也会对医院的声誉和医生的职业生涯造成影响。

因此,进行用药差错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是医院管理和医生实践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目录1.医院用药差错的原因分析2.医院用药差错的类型3.医院用药差错的具体案例分析4.医院用药差错的防范措施医院用药差错的原因分析1.人为因素:如医生和护士的知识和技能不足,工作疏忽、疲劳等。

2.设备问题:如注射器、输液器、电子药柜等设备出现故障。

3.药品来源问题:如医院采购到具有质量问题、过期药品或者不合格药品。

4.医生与药师之间的误解: 医生的医嘱未能与药师的理解保持一致所致。

医院用药差错的类型1.剂量错误:如注射量或口服用药量错误。

2.时机错误:如医生开具了并未合适的药物,如放错了药品档口,导致患者在错误的时间使用药品。

3.药品错误:如开错了药(如氯化钾和氯化钠混淆等)、统计量计算错误等。

4.输液错误:如输液速率过缓或过快,输液液体种类混淆等。

医院用药差错具体案例分析案例1:剂量误差某医生在给一名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时,由于注射器数字盘有两种刻度单位,医生在计算剂量时出错,将一剂量的钠低分子肝素10mg注射给该患者,破坏了该患者的血液系统。

通过调查,发现是因为医生没有熟悉注射器。

案例2:药品错误一名医生将口服药物“阿司匹林”开成了“小儿退热药”写在了患者的医嘱单上,药师没有发现这一错误,发药员也没有审核。

通过调查,发现是药师疏忽引起的。

医院用药差错的防范措施1.药品使用应规范:按临床应用程度分派质量档次,从而保障药品质量。

2.医生和药师需加强沟通与理解:提升药师对医嘱的辨识能力,促进医生领域和药师领域的合作性。

3.设备维护和更新:设备可以提前换代更新,严防设备原因引发的用药差错。

4.检查发药员、药师及医生:提高发药员等相关人员审核程度,防止因个人操作失误导致患者损害。

某院病区药房片剂口服药摆药差错分析和对策

某院病区药房片剂口服药摆药差错分析和对策

某院病区药房片剂口服药摆药差错分析和对策某院病区药房是医院内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负责为病区患者提供有效的药品服务。

在病区药房中,片剂口服药是常见的一种药品类别,而片剂口服药的摆药差错可能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病区药房片剂口服药的摆药差错,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摆药差错的原因分析1. 人为因素:药品摆放不规范、工作时间过长、疲劳度过高等人为因素,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在摆药过程中出现失误。

2. 缺乏专业知识:药品的分类、存储、摆放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足,可能导致工作人员无法正确进行药品摆放。

3. 病房环境因素:病房环境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噪音、干扰、紧急情况等,会导致工作人员无法集中注意力进行摆药。

4. 缺乏标准操作流程:没有明确的操作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使得工作人员进行摆药的时候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二、摆药差错的具体表现1. 相似药品摆放混淆:不同药品的包装、形状、颜色等相似,在摆放时可能导致混淆,错误取用。

2. 药品数量摆放错误:由于操作不当或者计算失误,导致药品数量摆放错误,患者使用时无法准确按照医嘱用药。

3. 药品过期或者变质:由于没有及时检查药品有效期或者存储条件,导致药品过期或者变质,给患者用药安全带来隐患。

4. 药品误配:由于患者的病情、用药过敏史、其他用药情况等因素没有得到准确了解,导致错误的药品摆放和分配。

三、对策措施1. 强化规范管理:建立明确的药品分类、摆放标准,以及操作流程和流程监督制度,确保工作人员都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3. 强化药品核对:在摆药过程中,需进行多次核对,确保药品的准确性;并建立相关纠错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差错。

4. 规范用药流程:加强与病区医生、护士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等因素,保障患者用药的准确性。

5. 加强药品检查和清理:定期对药品进行检查和清理,及时清除过期或者变质的药品,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对于某院病区药房片剂口服药摆药差错,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5篇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5篇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5篇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篇1原因分析: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2、护理人员缺乏用药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的培训不到位。

3、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严谨.4、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工作繁忙。

5、医、护、患三者沟通不到位,月患者的沟通不到位,没有取得病人的配合同意。

6、护士执行医嘱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核心制度,特别是医嘱执行制度。

没有严格按医嘱时间执行。

7、发现医嘱执行过程中有难度时没有及时报告处理。

8、护士长的管理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在督查过程中有督查死角。

改进措施:1、加强培训,除了做好护理相关制度、规定、操作流程的培训外,还应加强用药相关知识的培训。

2、加强与病人、医生的沟通。

3、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护理相关规定、制度、流程进行工作、操作。

4、护士长加强管理,细化每日督查的内容、项目。

在管理上不能留死角。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篇2确保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是医院药剂科的主要职责,药剂科经过多年的运行和改进,可以说制度完善,在院领导的支持下,人员配备基本充足,然而,发错药这样的事故还是发生了,作为药剂科的负责人我倍感惭愧,深入思考,从各方面的因素抓起,起草以下方案,希望能够有效地杜绝类似事件发生:一、提高科室人员的思想认识,强化医疗安全意识,增进责任心,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

二、从处方源头抓起,提高处方质量,保证处方的清晰度。

三、从优化布局,科学合理摆放药品入手。

四、狠抓“双人核对制”的落实,细化管理每一个环节。

五、“注意提示患者核对药品”,调动患者的主观意识,为患者的用药安全加上一道防线。

六、加强日常监管、考核。

做到有制定,有监督,有考核,有惩罚七、关心每位员工的生活,帮助梳理好她们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专注地投入到工作中。

具体措施如下:1、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安全法规和医德医风的教育,增强科室人员的职业责任感,提高工作的标准程度和认真程度。

药品调剂差错整改报告

药品调剂差错整改报告

药品调剂差错整改报告一、前言药品调剂是医院药房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药品调剂差错难以完全避免。

为了提高药品调剂工作的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本报告对药品调剂差错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整改措施。

二、药品调剂差错原因分析1. 人为因素:包括药师对药品知识掌握不熟练、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端正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药师在调剂过程中出现差错。

2. 制度因素:包括药房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流程不规范、培训制度不完善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药师在调剂过程中出现差错。

3. 环境因素:包括药房环境嘈杂、药品摆放混乱、计算机系统故障等。

这些因素可能干扰药师的工作,导致差错发生。

4. 沟通因素:包括药师与医生、护士之间的沟通不畅。

这可能导致药师对处方内容理解不准确,从而出现差错。

三、药品调剂差错案例分析案例一:2019年4月,某医院药房在调剂过程中将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发成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

由于护士长在核对时发现并及时告知药房,未给患者造成伤害。

经调查,原因是药师在调剂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四查十对”制度进行核对。

案例二:2020年6月,某医院药房在调剂过程中将阿莫西林胶囊发成阿莫西林片。

患者在使用后出现过敏反应。

经调查,原因是药师在调剂过程中对药品外观、规格等信息未进行仔细核对。

四、整改措施1. 加强药师培训:提高药师的专业素质,加强药品知识培训,确保药师熟练掌握各类药品的性质、用途、剂量等信息。

2. 完善制度建设:健全药房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制定严格的调剂操作规程,确保药师在调剂过程中有章可循。

3. 优化工作环境:改善药房环境,合理布局药品摆放,确保药师在安静、整洁的环境中工作。

定期检查计算机系统,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4. 加强沟通与协作:提高药师与医生、护士之间的沟通能力,确保处方信息的准确传递。

开展跨部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药品知识水平。

5. 落实核对制度:在调剂过程中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确保药师在发药前对处方、药品、患者等信息进行仔细核对。

第四节用药错误

第四节用药错误

电子记录
强制报告
除了自愿报告系统的优势,强 工作人员实施 仅能检测到很小比例 制报告可在主治医查房和护士 访谈 的事件 交班时实施
二、用药错误的防范
(二)预防用药错误的策略(了解)
1.倡导和建立正确的用药安全文化
2.环境与流程的优化与持续改进 3.管理规范到位 4.人员培训
(二)预防用药错误的策略(了解)
说明药方和任何需预防和观测的情况,包括过敏症状、高敏反应等。
2.药品调配环节
(1)保持清新、整齐、干净和安静的环境
①合理设计调配区域——要有充足的光线、适宜的室温、适当的距离, 减少疲劳感;
②减少打扰——设置电话、来访和咨询接待岗位,保证药品调配人员 不做与调配药品无关的事; ③药品摆放——整齐有序,对于形似或声似的药品要加用醒目的标识; ④设置存放专柜——高危药品、外用药品和新药等,培训调配人调配 这些药品时须加强核对。
为是误服格列齐特缓释片所致低血糖反应。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康复。 分析:该例患者 ①差错确实发生(≥B) ; ②差错累及患者(≥D) ; ③需要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F) ; ④造成暂时性伤害(=E) 。 结论:该例用药错误应定义为F级。
一、用药错误的基本知识
(三)用药错误的类型(了解)
1.处方错误
【例二】
患者,男,11岁。因皮疹、鼻炎到医院就诊,医师处方氯苯那敏片(扑尔敏)等药,但收费处计价员在 向电脑传送处方时,将氯苯那敏片(扑尔敏)误输入为格列齐特缓释片(达美康),药房药师也发成达 美康。患者服用达美康第2天胃口大增,饭量猛增3倍,第3天早上突然出现嗜睡、口吐白沫,呼之不应,
出汗、四肢发冷等情况,父母立刻将其送往被告医院急诊。经检査,患者血糖大大低于正常值,医师认

给药错误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五篇

给药错误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五篇

给药错误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五篇【篇一】给药错误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1.相关概念现状用药错误在不同的研究中定义各不相同,如在给药过程中,用药错误即指药物,剂量,时间,途径或患者错误。

目前在我国对用药错误还没有明确的定义。

英国一项为期六年的研究表明,给药错误在所有用药错误的环节中,其发生率(50%)最高,其次是医嘱错误(18%)。

国内有研究[1]结果显示,用药流程中给药环节所占比例最高,为69.6%,其次为转录,占16.4%,药物配置占8.5%,医嘱开立占5.5%。

2.用药错误后果:2.1对患者的伤害:用药错误可能会给病人带来不良或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香港医管局制定的不良事件分级标准为:0级: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I级:事件发生并已执行,但并未造成伤害;ll级:轻微伤害,但并未造成生命体征改变,需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lll级: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观察及简单处理;lV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V级:永久性功能丧失;VI级:死亡[2]。

2.2对医务工作者的伤害:用药错误发生后,给患者带来伤害的同时,医疗工作者在自身情绪,社会,文化,精神和生理方面也会产生二次受害现象。

发生不良事件后,长时间经历情感伤害,并怀疑自己的能力,自责,失去方向[3]。

3.给药错误存在的原因:3.1无效沟通:无效沟通包括护患沟通,同事间沟通,医护间的沟通,钟竹青等[4]发现,部分给药错误的发生是因为医护,护患之间沟通不良所导致的。

3.2人员缺乏:人力不足导致的工作繁忙及护士的疲劳上班,也给工作中出现失误增加了发生几率。

房宏捷等[5]指出,出现人手不足时,护士在疲劳状态下工作,更容易发生给药错误。

3.3给药不连贯: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也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就蒋银芬等[6]指出,在国内,干扰因素大部分来源于同事,患者及家属和呼叫铃。

3.4药品因素:临床上很多药物颜色相近,包装相同,名称相近,如果不仔细核对,就有可能会拿错,从而导致给药错误。

药品调配中常见差错与防范措施

药品调配中常见差错与防范措施

药品调配中常见差错与防范措施
药品调配是医院、药店等医疗机构中最基本的工作之一。

它是根据医生的处方,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将药品配制成合适的剂量和剂型,以供病人使用。

然而,由于人为因素或系统错误等原因,药品调配常常出现差错。

这些差错可能会给病人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加强药品调配中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以下是药品调配中常见的差错和防范措施:
1. 剂量错误:调配时未按照医生处方中的剂量正确操作,造成用药过量或不足。

防范措施是在调配前,严格核对处方的剂量,避免误操作。

2. 药品混淆:将药品混淆,调配出错误的药物。

防范措施是在调配前,将所有的药品按照处方一一核对,避免混淆。

3. 配制错误:将药品配制错误,造成药效降低或失去药效。

防范措施是在调配前,严格按照配方操作,避免配制错误。

4. 污染:药品在调配过程中受到污染,导致其质量下降。

防范措施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调配,保证操作环境清洁卫生。

5. 标签错误:将药品标签贴错,给病人用药带来困扰。

防范措施是在调配后,再次核对药品标签是否正确。

总的来说,药品调配是一项需要高度重视的工作。

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药品调配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药剂师和相关工作人员也应该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操作,提高工作精细
度,避免常见的差错。

用药差错的原因及防范

用药差错的原因及防范

用药差错的原因及防范在医院或药房,用药差错是一种常见的医疗错误。

尽管系统和流程的改进已减少了这些错误的数量,但许多避免差错的实践都没有被广泛运用。

了解和预防用药差错的原因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原因1. 人员错误人员错误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用药差错原因。

研究表明,药剂师、护士和医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问题,如口语沟通和书面指示不足,都可能导致用药差错。

除此之外,疲劳、压力和过度缺乏人员也是导致用药差错的原因。

2. 系统错误除了人为错误,系统也可能导致用药差错。

如系统软件、设备或确认机制的失败,都可能导致错误。

这些错误不容易被医务人员预防,因此需要广泛的系统改进以防止出现。

3. 患者自身的问题患者自身的情况也可以导致用药差错。

患者对药物的了解不足、患者区分能力差和患者无意中遗漏用药等均有可能导致用药差错。

防范1. 增加标准化的流程规范化的流程可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同时减少医疗错误。

例如,采用安全扫描器、条形码技术和药物菜单强制使用等方式,可规范化流程,减少患者用药差错。

2. 保证清晰的沟通医护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是防止用药差错发生的关键。

通过使用标准化术语和书面指示,医护人员可以减少交流时产生的误解。

此外,开会时进行讨论,也有助于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并规范化每个人的职责。

3. 增强患者知识患者也扮演着防止用药差错的重要角色。

患者可以通过了解药物名称、用途和剂量等信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向患者提供可视化的描绘及详细的理解,增强患者的知识和信心,帮助患者识别和避免用药差错。

用药差错不仅会影响患者和家庭的质量生活,还会增加医疗机构的成本,并对医疗保健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医务人员应采取措施预防用药差错,在工作中更加细致、仔细和谨慎,以便为每位患者提供最安全的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药差错的原因及防范
用药差错是指药物应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可发生在药物选择、处方、配方、标签、包装、发药、服用和监测过程中。

用药差错是客观存在的,发生原因有操作者个人因素,也存在管理体系的漏洞。

发生用药差错与医生医嘱、处方书写、药品调配、药品应用这三个主要环节有关[发生差错的主要原因。

用药是一项非独立的治疗性操作,是实践中重要的一环,是医、药、护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用药过程的参与者有医师、药师、患者及其监护人、护士与相关的医务人员。

1.医师开方差错[2]
1.1书写差错,如将药名、剂量、剂型、用量、给药途
径及次数写错或出现笔误。

1.2对所用药品不熟,如同一药物的不同商品名,同类
药物的不同品种,造成重复用药。

1.3对药物剂型不熟悉造成用法错误,如肠溶片、缓释
片掰开服。

1.4不熟悉药物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超剂量用药等。

1.5医师对用药政策不了解如医疗保险患者超范围用药等。

2.药师调配差错[3]
2.1责任心不强,不按照操作规程、核对制度配方,纪律松散,劳动态度不严肃造成的,疲劳上班、注意力不集中,受周围环境影响等都可能配错药。

2.1.1调配虽有核对,核对药师流于形式而造成发药错误,甚至配发过期变质的药品。

2.1.2核对与交代不清如每次5mg易使患者及家属误
为每次5片等;又如地高辛每天服1次,每次半片,药师在药袋上误写成每天3次,每次1片,易出现用药错误。

2.1.3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专业知识薄弱求学阶段没有
认真学习,对各种药品的名称、药性、作用甚至外包装等了解不多,掌握不全面,以致在给患者药物时发生错误。

2.2药品名称混乱:药品的名称、包装、颜色、字迹相近,同药异名、异药同名、一药多名或多剂型等,极易造成视觉差而出现发错药。

2.3组织管理不力,分工不明确,药品摆放位置混乱调剂者粗心未核对而忙中出现差错。

2.4药品质量药品出现过期变质在配发时并未查对发现,引起患者投诉。

3. 护士给药差错
发错药、打错针、漏发药、漏注射居护理差错的首位[4]。

主要表现:
3.1各种护理工作制度和措施如“三查七对”执行不到位,患者用药张冠李戴或看错药名、剂量等。

3.2交接班不清,特殊药物治疗没仔细的交班,接班后没及时检查是否还有其他的治疗。

特别是夜班注意力不集中易出差错。

3.3处理医嘱错误居护理差错的第二位,常见有药名相混、时间剂量错误,早停或晚停,漏抄错抄医嘱。

主要是执行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所致。

3.4配药不规范,粉针溶解不完全,抽吸残余药量较多,多次穿刺输液瓶塞增加微粒污染。

3.5多数护士只注意本组药物间的配伍而忽略相邻两组药物的配伍禁忌。

4. 患者用药错误
患者依从性差,不遵医嘱,不按时按规定服药致用药差错。

发到患者手中的药品,患者是否能正确使用,是医药工作者值得关注的问题[5]。

4.1误解医嘱将服用氢氧化铝凝胶的医嘱每次“用前摇匀”误解为“用前摇晕”。

结果每次服药前皆先把自己摇晃至头晕目眩才服药。

4.2不明用法如有的患者误以为硬胶囊剂的外壳是包装而倾出内容物服用;将高锰酸钾粉误为内服药口服;把含漱液咽下等。

4.3超剂量使用发给妇科患者的高锰酸钾,每一纸袋为1g,有的患者误为1次用1包。

4.4干燥剂当药服下尽管厂家包装已经标明干燥剂,但吞服干燥剂的事情仍时有发生。

4.5不知剂量单位换算某些药品的说明书专业性过强,如在药品用法上标注mg、g等,令不少患者不知所措,只好不辞劳苦返回讨教换算问题。

4.6慢性病用药问题,尤其老年人长期服药,因记忆力差常出现漏服、错服、多服药品现象。

防范措施
防止用药差错首先要有医师开出正确规范的处方或医嘱,防止药师和护士误解。

药师除必须正确调配外还具有责无旁贷的防止患者用错药的职责,护士承担着临床用药和药效监控的责任。

1. 医师开方差错防范
医师应全面收集应该资料,注意厂商和医药杂志广告宣传的真实性,防止误导错误用药。

1.1应全面掌握药物治疗新动态,多与药师沟通;用药要考虑患者生理、病理情况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1.2处方、医嘱书写应规范、完整,字迹应清晰易辨,以避免辨认不清出现调配差错。

1.3处方医师多与患者交流,说明服药应注意的事项及需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观测方法。

2. 药师调配差错防范
2.1药品的正确调配要求药师应熟悉调配规程、用药程序和安全配发,认真执行“四查十对”制度。

2.1.2药品摆放有序,包装相似、读音相似等应分开摆放,是减少取药差错的重要防范措施。

2.1.2配齐一张处方的药品后再取下一张处方,遇字迹潦草的处方应与医师联系确认后再配发防差错。

2.1.3严格执行审方制度,发药前应重复检查原始取药凭证,确保药名、标签、包装、数量、剂量无误。

2.1.4采取柜台式发药,面对患者叫名发药,对照处方
逐一向交代用法并交药到手,杜绝发错药。

2.1.5开设咨询窗口,提供用药咨询服务如用药注意事项、最佳用药时间与方法、储存等,防止用错药。

2.2药师应为临床提供新的药物治疗学信息;定期开展合理用药评估工作,发现并纠正不合理用药 [6]。

2.4贯彻预防为主、持续性改正的质量管理方针,加强事前教育,事中督查与事后点评,做到赏罚分明。

3. 护士给药差错防范
护士是住院患者用药的直接操作者,又是用药的最后把关人。

护士在减少用药差错中起重要作用[7,8]。

3.1认真核查用药医嘱和配伍变化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加强与医师或药师的沟通,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3.2药品使用前要认真核对该医嘱剂量等是否正确,并核实患者的身分是否属实。

3.3加强交流、耐心听取和解答患者的问题,告知注意事项,了解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病情变化等。

3.4护士不能满足于“执行医嘱”,要熟悉药品名称、作用、用法、配伍、不良反应的防范等等。

3.5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对责任教育,定期进行“三基三严”考核。

4. 患者用药错误防范
加强患者的用药教育,为患者把好关。

医、护、药应重视与保证患者正确用药问题,教会患者正确用药。

4.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最重要的是发药详细交代用法等,尤其老年及农民患者。

4.2药师注意搜集研究患者用药错误问题,做好提前预防即发药交代,把工作落到实处。

4.3规范药品说明书用词,尽量做到通俗易懂。

干燥剂可印上简单易懂的图案,使人看后一目了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