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文档(3)

合集下载

液体压强导学案1Microsoft Word 文档 (3)

液体压强导学案1Microsoft Word 文档 (3)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认识液体内部有压强。

2.认识液体内部在同一深度上各方向压强的关系。

3.认识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重点、难点】1.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难点: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学习过程】预习学案:一、讨论思考阅读课本33页的“想想议议”,思考两个“为什么?”。

学习完这节内容后,我们看看谁回答这两个问题最成功。

二、液体压强的特点讨论:手托书本时会感到书本对手的压强,这是因为书本受力的作用。

同固体一样,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那么支撑它的物体(容器底)受液体的压强吗?结合课本32页图7.2—2甲和我们的实验,得出结论:液体对容器底(“有”或“无”)压强,原因是液体受 ______2、由上图b得出结论:液体对容器壁 ________ (“有”或“无”)压强。

原因是液体具有 ________ 性【总结】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具有 ______ 且具有______ 性3、探究液体内部压强(1)思考: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呢?(2)认识压强计:压强计是测量的仪器,所测压强的方向与橡皮膜的方向,压强的大小由U形管左右两侧面产生的看出。

(3)由上面甲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比较甲和乙结论比较乙.丙丁结论,比较丁和戊结论___________ 由此可知液体的压强只跟和______有关,跟容器的形状和液体的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液体内部朝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在同一深度朝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有关4、阅读课本33页图7.2—4,为什么潜水的深度不同,需要的装备不同?5、你现在能回答“想一想,议一议”中的问题了吗?三、液体压强的大小1、思考: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和都有关系,那么液体某一深度处的压强怎样计算呢?2、由于在同一深度处,液体朝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我们只要算出某一深度处竖直向下的压强就可以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全册)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全册)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全册)整理一、简介本文档整理了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全册的导学案内容。

导学案是学生在研究前阅读课文并备课的重要资料,帮助学生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下面是各个单元的导学案摘要:二、导学案摘要1. 第一单元课文名称:《读书的好处》-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读书的好处及阅读的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本单元的导学案,培养阅读兴趣,研究正确的阅读方法。

2. 第二单元课文名称:《治水的智慧》- 本单元讲述了我国古代治水的智慧;- 导学案中提供了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第三单元课文名称:《童年》- 本单元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主线;- 导学案中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共同感受成长的乐趣。

4. 第四单元课文名称:《绝句》- 本单元介绍了绝句的创作技巧和特点;- 导学案中引导学生进行绝句创作,锻炼写作能力。

5. 第五单元课文名称:《金波箔》- 本单元讲述了陶渊明与朝廷的关系;- 导学案中通过探讨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6. 第六单元课文名称:《国家树》- 本单元介绍了我国的国树——国槐;- 导学案中通过国槐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国家荣誉的责任感。

7. 第七单元课文名称:《牛郎织女》- 本单元讲述了牛郎织女的浪漫爱情故事;- 导学案中引导学生体验浪漫与感动,培养对爱情的正确认识。

8. 第八单元课文名称:《古乐府》- 本单元介绍了古乐府诗的韵律特点和创作技巧;- 导学案中通过欣赏古乐府诗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欣赏。

三、总结本文档整理了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全册的导学案摘要,涵盖了八个单元的内容。

导学案内容丰富多样,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

希望本文档对教师和学生在备课和学习过程中提供帮助。

专题《鸟》导学案(3课时)

专题《鸟》导学案(3课时)

专题《鸟》导学案(3课时)导读:“导引——合作——展示——提升”四环节导学案八年级语文科主备组长签字课题:《专题“鸟”》第一课时(总第节课)备课时间:2月27日上课时间:月日学习目标:1.学习并背诵咏鸟诗三首,理解并建构文学作品中鸟这个形象中蕴涵的文化信息。

2、培养对诗歌的鉴赏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目标1。

学法指导:1.诗歌重在朗读,须反复诵读,才能领会其主旨。

2.要真正理解这些鸟在诗歌中的表达作用还要联系作者的生活处境。

3.通过查找资料弄懂这些鸟的文化内涵。

知识链接:【闻雁写作背景】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

首夏离京,秋天到任。

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

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听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益发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斋的空寂。

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不免要触动远宦者的归思。

韦应物家居长安,和滁州相隔两千余里。

即使白天登楼引领遥望,也会有云山阻隔、归路迢递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处了。

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已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

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难以为怀了。

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给读者自己去涵咏玩索。

【作者介绍】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曾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被贬后开始“吏隐”,思乡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池鹤》大约就是这个时候的作品。

葛天民,字无怀,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徙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曾为僧,法名义铦,字朴翁,其后返初服,居杭州西湖。

与姜夔、赵师秀等多有唱和。

有《无怀小集》。

整风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

葛天民诗,以汲古阁影钞《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

校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我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

精品部编4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课时3 有关0的计算

精品部编4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课时3  有关0的计算
128-128= 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
二、探究新知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
三、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准备
课本、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
一、导入新课
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
100+0= 0+568= 0×78= 0÷23=
0不能作除数。例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四、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
五、作业设计
1.计算
(1)36+0= (2)0+68=
(3)0×68= (4)54-0=
(5)0÷28= (6)128-0=
(7)0÷36= (8)25+0=
(9)99-0= (10)49-49=
(11)0+39= (12)0×9=

202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49页】

202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49页】

202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全册,49页】
1. 导言
本文档是《202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导学案,共包含49页内容。

本册旨在帮助学生研究和掌握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知识点。

2. 内容概述
本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a. 课文阅读
本册共包含多篇课文,通过阅读这些课文,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b. 课后练
每篇课文后面都有相应的课后练,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c. 拓展阅读
本册还包含一些拓展阅读材料,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学生能够
进一步拓展自己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3. 使用方法
学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使用本册导学案:
1. 按顺序阅读每篇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内容。

2. 完成每篇课文后的课后练,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有时间的话,可以阅读拓展阅读材料,进一步扩展自己的阅
读范围。

4. 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地使用本册导学案,学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要认真阅读每篇课文,理解其中的内容和要点。

- 在完成课后练时,注意审题,仔细答题。

- 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希望本导学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七年级语文下册
的内容。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老师请教。

祝学习愉快!。

第三复习导学案共点力平衡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三复习导学案共点力平衡 Microsoft Word 文档

2015级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三导学案《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平衡状态: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共点力平衡条件解3.解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的常用方法一.力矩:(力使物体绕某点(轴)转动效应的量度)1.力臂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矩的定义:力和力臂的___________叫做力对转动轴的力矩;用公式表示______。

3.大小一定的力产生最大力矩的条件是:(1)力作用在力转动轴距离最远的点上;(2)力的方向垂直于力作用点和转动轴的连线。

4.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使物体产生_____________。

二.物体的平衡:1.平衡条件:对于共点力,平衡的充要条件是合外力为零,用解析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杠杆平衡条件)有固定转轴的物体平衡条件的充要条件是对转动轴的合力矩为零,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2.物体的受力分析法(一般方法)(1)先确定研究对象;(2)把研究对象隔离出来;(3)分析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其他力(结合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判断)。

【基础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处于平衡状态B.只要物体的速度为零,它就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 只有加速度不变的物体才处于平衡状态D.只要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它就处于平衡状态编者意图展示: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其特征是速度(大小、方向)不变,加速度始终为零,力学中,当物体缓慢移动时,往往认为物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本题主要考查平衡状态的特点【解析】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其特征是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加速度始终为零。

本题选答案D【基础题2】一个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大小可能是( B C D ) A.1 N,3 N,5 N B.4 N,8 N,7 NC.3 N,4 N,5 N D. 10 N,4 N,6 N编者意图展示:几个力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或它们的作用线交于同一点(该点不一定在物体上),这几个力叫共点力;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F合=0或F x合=0,F y合=0;物体在三个互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则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

二年级数学五单元导学案 Word 文档 (3)

二年级数学五单元导学案 Word 文档 (3)

景州联小课堂导学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3册第五单元课型:探究编制人:第一课时:观察物体(课本67页)班级:------ 姓名------ 评价-------周培养目标:学会倾听学习目标:1、正确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学习重点:掌握从不同位置上观察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方法.学习难点: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一、自主学习预习(课前)1、阅读教材67页,把自己分别换在的小亮、小红、小明站的位置上想想分别会看到恐龙什么样的形状?2、试着把三位小朋友的名字和他们看到的形状连一连.3、我发现:,一般从( )位置去观察物体探究观察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方法(课内):1、阅读教材第67页例1。

理解:小亮、小红、小明他们分别是站在恐龙的前面、后面和左面位置上,所以他们分别看到恐龙的正面、后面、左侧面2、分组观察,学生拿出一种自带的物体从不同位置上进行观察。

你看到的物体( )面、( )面、( )面、( )面.3、检查核对第67页做一做的答案.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观察简单物体形状的方法:观察一个简单物体,我们可以从物体的位置上去观察;从不同位置上去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 .2、游戏:你说我做,二人一组,互相交换.一人依次说你站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3、观察教室前面的电视机,从四个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再说一说.过关检测:1、猜一猜,(课件)教材70页1题。

2、课件展示课本图、恐龙图、汽车图和相对应的位置图,引导学生连线完成。

3、出示实物“杯子”,让学生从四个位置观察后画下来。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景州联小课堂导学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3册第五单元课型:探究编制人:第二课时:轴对称图形(课本68页)班级:------ 姓名------ 评价-------周培养目标:学会倾听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台阶》导学案 文档

《台阶》导学案 文档
(展示模板及要求)
最难忘的是父亲的时候,他……(描写)。面对着父亲,我要说:“……。”
(学生当堂写作,当堂反馈)
生:最难忘的是父亲在网吧发现我上网的时候,他铁青着脸,只是低低的说了一句“走,跟我回家去”。面对着父亲,我要说爸爸,我今后一定好好学习,再也不去网吧了。
……
师:让我们再来齐读一下第5、13、19自然段。
下面就让我们透过细腻的描写,进一步地走近父亲,感受父亲的形象。
三.研读赏析:凝望台阶,感受父亲
(一)引发思索
师:请大家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刻画父亲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
为了让大家在表达时能够有章可循,老师为大家举一个例子。如:第五自然段中的“父亲洗脚”的片断,“他的脚板宽大……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其中的“裂”,“嵌”,“刷”及“一盆泥浆”,“一层沙”表现了父亲脚板的粗糙,进而体现父亲劳动的艰辛。脚如其人,质朴敦厚。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3、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要求:朗读课文,用第三人称说说本文的故事梗概。
××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凭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干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地捡,一角钱一角钱地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他却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
来看一看他的“闪光点”在哪里?
二、整体把握:踏上台阶,走近父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用于报纸杂志的费用占总支出的’
4
(1)这两项支出占总支出的几分之几?
(2)水电费支出和报纸杂志的支出哪项比较多?多多
少?
【指点迷津】异分 母分数加减法,要 先将分母化为相同 分母再实行计算
盘点收获
3分钟
我的反思
思考:如何计算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加减法?
【学法指导】
先独立思考,计
算,然后和小组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讨论,得出你们 的最佳方案,并向 大豕展示
回顾探索活动的思 路,和小组同学合 作总结分母不同分 数的加减法的计算
测评反馈
拓展延伸
15分钟
1.计算
3591
4810 6
1
2.学校11月份的支出中,水电费支出占总支出的-,
学习
准备
带阴影部分的纸卡
1.
1.通分
【知识链接】
2.
1知5
38
3
4

5
8
通分:把分母不同 的分数化成和原 分数相等,并且分 母相同分数的过 程叫通分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数
3 ()
3
9
15
()
4 =24
()
=12
60
=20
预习导学
7分钟
255
8
32
27
9
40 =()
11 =
()
48
=()
3.写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8和63
和9
8和2
7
和10
4.化简下列分数
4
14
42
12
21
77
5.
合作探究
精彩展示
15分钟
探索活动同学们在手工课上折纸,小红用了一张
1 1
纸的2折了一只小船,小明用同一张纸的玄折了一
只小鸟,(1)他们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用
我们的纸卡折一折,并和小组同学讨论
(2)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数学导学案设计
年级:五年级授课教师:审批人:
课题
折纸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新授+展示
学习
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目标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能准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学习 重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准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学习 难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准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