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课件(1)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假设斜面绝对光滑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历史上的思考和探索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自己的视察 和思考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他通过理想实验发现:物体如果不受其 他力的作用,将会继续保持同样的速度 沿直线“永恒”运动下去。
1.要 让 本 来 静 止 的 物 体 运 动起来,就需要有力的作 用;如果要维持物体的运 动,则好像必须不停地对 物体施加的作用力。
事实 理
想
实
验
推理
法
1.要 让 本 来 静 止 的 物 体 运
× 动 起 来 , 就 需 要 有 力 的 作
用;如果要维持物体的运 动,则好像必须不停地对 物体施加的作用力。
3.伽利略:运动物体如果
√ 不受其他力的作用,将会
继续保持同样的速度沿直 线“永恒”运动下去。
2.亚里士多德:要维持物体
× 的运动,就必须给它施加一
推理一下:
假如平面足够光滑(完全没有摩擦阻力),小车的 运动情况会怎样呢?
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永远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下去。
结论:
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会一直 运动下去。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平面越光 滑,小车所受到的摩擦力越小, 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大。
假如平面足够光滑(完全没有 摩擦阻力),小车会一直运动 下去。
力来维持。
学到了什么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_或___静止状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 动的原因。
实验器材 小车、带斜面的木板、毛巾、棉布、刻度尺等
进行实验 小车在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
人教版八下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授课课件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静止. B.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受力才能运动.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 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可以有 两种表现状态,同时也说明物体不受力时也能运动,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例题解析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思 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
考
呢?
亚动里,就士必多:须德对思它想施:加如力果的要作使用一;个如物果体撤持去续这运个
力,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伽利略思想:通过实验表明物体的运动并不 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 为受到了摩擦阻力的作用。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例题解析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二、牛顿第一定律
注意
4)总 是指“一直”的意思。
5)保持 是指“不变”。
6)或 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
处于哪种状态,由本来的状态决定, 本来静止就保持静止,本来运动就保 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例题解析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例题解析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习到什 么?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 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例题解析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物体受力才会运动 B、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改变 C、停止用力,运动的物体就会停止 D、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主题】牛顿第一定律【学习时间】1课时【课程标准】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很好的素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运动学和力学知识基础上,首次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和规律的知识,本课内容在初中物理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后面平衡力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教材比较注意科学地编排内容,它把理论联系实际,还把物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能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物理的兴趣。
本节需要一课时。
【学情分析】力与物体的运动是学生在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所以学生会有浓厚的兴趣学习本节内容。
再者,前面已经学习了力、弹力、重力等知识,获得了探究力学问题的方法和经验,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由于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形成“力与运动”的关系的错误观点已经根深蒂固,这会给本节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
学生物理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欠缺,也会给本节的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
【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什么是惯性,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
(板书课题)【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苹果落地图片请同学们看图说话,在设置问题,引发深入思考)二、新知探索一)、了解学习目标二)、导学案自查:1、组内相互检查学案的完成情况。
2、有问题和有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
三)、师生共同讨论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或疑问提出问题:物体运动到底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呢?(需要/不需要)四)、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结合学案回答a、研究对象是b、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
c、小车滑行距离的远近体现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点拨:该种实验方法为转化法。
进一步追问,小车滑行的距离除了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还与哪个因素有关?(教师让学生充分猜想后,给予提示: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相同)。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5.(2012·陕西中考)如图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基础之一,让同
一小车从斜面相同高度静止滑下,比较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通
过的
,据此可以推理得出:当水平面绝对光滑时,小车
将做
。
【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小车应从斜面同 一高度上由静止滑下,使其到达斜面底端的初始速度相等,比较 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小车通过的距离(或路程)。从实验中可以看 出,水平面越光滑,对小车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远,小车的速 度减小得越慢。当水平面绝对光滑时,小车受到的阻力为0,即小 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时,小车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牛 顿就是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到了牛顿第一定律。 通过对理想状态的想象与推理,得出进一步的结论,这种方法叫 科学推理法,也被称为理想实验法。 答案:距离(或路程) 匀速直线运动
【精讲精析】选C。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 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因此瓶塞向右冲出时,若一切外力全部 消失,则瓶塞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瓶塞将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 运动。 【方法归纳】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直接由猜想得到的 B.直接由日常经验得到的 C.直接由实验得到的 D.通过分析事实、概括、推理得出的 【解析】选D。本题考查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方法。牛顿第一定 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科学理论,而不是直接 通过实验得出的,也不是直接经过推论得出的。故选D。
5.牛顿第一定律能用实验直接证明吗?它是怎么得出的? 提示: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推理得出来的, 不是完全通过实验得出的。 参考答案:不能 在实验基础上,再合理推理得出的。
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_没__有__受__到__力__的作用时,总保持_静__止__状态或_匀__ 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状态。 2.说明: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_经__验__事__实__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 的_推__理__而概括出来的,因此它_不__是__(选填“是”或“不是”)实 验定律。
第一节 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目标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教具准备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微机、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引入实验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演示1: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使它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或板擦)立即停止。
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如推桌子)。
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
”即板擦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
于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去维持”。
这种观点在历史上曾被沿用两千多年,但是沿用两千年是否就一定正确呢?也可能有人曾表示过怀疑或有人认为就是错误的,但没有能说服别人的理由。
演示2: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或板擦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分析:推力撤掉,木块(或板擦)还要向前运动,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
讨论:木块:静止―→运动―→静止。
这两个过程中是否都有力存在?在这两个过程中力的作用是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是改变运动状态?新课教学探究点牛顿第一定律1.伽利略的贡献:理想实验。
实验探究:阻力对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让学生阅读教材P126-127实验探究,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分组实验: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
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距离,每次记下小球停下时的位置。
实验记录:实验次数表面材料阻力大小滑行距离1 毛巾最大最短2 棉布较大较长3 木板较小最长推理想象光滑表面阻力为零无限长实验分析: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1)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2)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3)小车运动距离的长短跟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4)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5)根据上面的实验及推理的思想,还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6)推理:小车在光滑的(阻力为零)表面,将会怎样运动?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本信息课题作者及工作单位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教案作者:朱芳兰工作单位:吉安五中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课标要求要以“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为核心,在基本的实验事实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结论。
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历史,感受物理之美,感受人类的进步,但不能让学生产生对亚里士多德的片面认识。
2.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教材分析+推理”的科学方法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及对该定律的理解。
3.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的逻辑关系:本节内容不但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运动,又知道力学一些简单知识,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基于此基础上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是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直线运动和力学问题的基础,是《力和运动》的开端, 是力学的“奠基石”,并为后面学习惯性、二力平衡的知识打下了坚实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4•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总之,这节课的总体设计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学到科学知识,体验、领悟科学的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学情分析经过初二的一年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分析和归纳的能力,为本节的自主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
但对于实验推理法接触不多,加上生活经验的影响,要学生形成对牛顿第一定律这一概念的建立及理解使其认识由直观的感觉上升到科学理性认识,是有较大难度的,为了突破难点、突出课标主线。
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探究实验上,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究、推理过程,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能力。
知识和技能:①②过程和方法:①②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掌握控制变量法,理想推理的研究方法;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使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研究探索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② 在与小组成员一起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与人共处、协作学习的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1、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 响 2、牛顿第一定律
如 何 让
物 体 继
续 运 动
下 去 ?
• 运动和力究竟是什么关系?
运动要靠力 来维持?
运动不需要 力来维持?
运动和力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正方: 施加动力物体 将会继续运动-----力维持物 体的运动
反方: 撤销阻力物体 将会继续运动-----力改变物 体的运动状态
如图所示,是伽利略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实验设想的步骤有: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
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
滚上另一个斜面。③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
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作持续的匀速运动。 ④如果没有摩擦, 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1)请将上述步骤按正确的顺
你行吗?
一颗石头在上抛的过程中上升到最高点, 刚要下来的时候突然所有的外力都消失,
那么石头将( A )
A、静止
B、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C、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D、向下加速运动
变式:如果是在下落过程中,所有外 力都消失呢?
一个物体在10牛的拉力作用下,以1米/秒的速度 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时,
这个物体将( B)
(A)马上停下来 (B)以1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运动越来越慢 (D) 不能够确定
正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假设它所受的 外力都同时消失,则它就做( A )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速曲线运动 C、立即静止 D、原来动的影响”实验中, 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 布、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静止开始滑下,观 察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 距离如图所示。(1)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 阻力越 小 ,它前进得越 远 。(2)让小车从斜 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底的初速度相 同。(3)推理:如果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 它将永远做 匀速直线运动 (4)牛顿第一定律是 在 实验 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 推理 而总结 归纳出来的。
例题2、如图所示,吊在天花板下面的电 灯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某一天,吊线突然
间断开的同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则电 灯将( C )
A.竖直向下匀速运动 B.竖直向下加速运动 C.保持原来静止状态 D.竖直向上匀速运动
例题3、如图,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从A 处静止释放,小球往B经过D运动到C是 最高点,如果在D点一切外力都消失小 球会____匀__速__直_线__运__动___;如果果在C 点一切外力都消失小球会 ____静__止__________;
实验
推测:如果运动的物体不
受力,它将—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次数 表面材料 阻力大小 滑行距离 速度减小
1
毛巾 最大
最短 最快
2
粗布条 较大
较短 较快
3
木板 小
长
慢
推理想象 光滑表面 阻力为零 无限长 不减小
伽利略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外 力的作用,其运动会是匀速的。
只是匀速 运动吗?
笛卡儿的补充:如果运
3 理解: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1 适用范围: 一切物体
2 定律成立条件: 没有受到力作用
3结果: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4 或 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
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 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 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静则恒静,动则恒匀
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
笛卡儿
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 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 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分析:物体 除了运动的以外, 还有静止的,那 么,静止的物体 在没有受到外力 作用时,将保持 静止状态.
1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2 说明:动状态。
1、牛顿第一定律不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而 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 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理想实验法)(你 能说出实验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推论吗?) 2、牛顿第一定律 否定了力是维持物体的运动的原因, 肯定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序列 ②④①③。(只要填写序号) (2)在上述设想步骤中,
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面关于这些事实
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B )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 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 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 (3)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 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结论在实验的基础上又通过 概括出来,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种研究方法称 为 理想实验法 ,以前学过探究 真空是否传声 实验时也运用到 此方法。
• 5、判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则应该怎么做?
• 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 控制变量法
• 6、怎样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
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处自由下滑
• 7、怎样改变阻力大小?
• 换用不同材料表面
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 运动的距离越 远 ,这说 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小 , 速度减小得越 慢 。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 1、实验设计目的: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 2、实验器材:小车、木板、棉布、毛巾、斜面、刻度尺 • 3、怎样判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观察小车在平面上的滑动距离 转换法
• 4、对小车在平板上运动距离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小车在平面上受到阻力大小 小车到达平面的初速度
你收获了什么?
第一课时 1、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 响 2、牛顿第一定律
完成学案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