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暴风雨的启示》教案范例三篇
小学六年级阅读教案:学习《暴风雨的启示》中的正能量

小学六年级阅读教案:学习《暴风雨的启示》中的正能量一、课题设计:小学六年级阅读教案:学习《暴风雨的启示》中的正能量二、教学目标:1、了解阅读时积极的心态和目的,建立正确的阅读观念;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3、通过阅读中的情节和人物,了解到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能量的意义;4、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三、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2、让学生了解正能量的意义和作用,掌握积极的人生态度;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其思考能力、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1、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其阅读能力;2、让学生了解正能量的重要性和作用,培养其积极的人生态度;3、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高其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
五、教学内容:1、引入(10分钟):通过教师的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一下正能量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产生积极乐观的态度。
2、阅读课(40分钟):①语文课前的阅读时间:提前五到十分钟读完全文,并标注不懂的词汇,建议与老师交流询问。
②学生读原著《暴风雨的启示》:阅读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篇幅分配,让学生分段阅读,并合理安排时间。
第一段:激起读者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节。
第二段:讲述家庭在暴风雨中的遭遇,陷入危险,引导学生思考对于危机的面对方式。
第三段:是主人公石头在危机面前懦弱的表现,并从父亲身上学到了勇敢。
第四段:主人公石头的变化,让学生从中认识到了正能量的重要性。
第五段:主人公石头的改变对家庭的影响,让学生从中领悟到了正能量的实用性。
第六段:整篇文章在的一段,总结了石头的成长和变化,并展望着未来。
在阅读完原著后,教师可以针对性的提问,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度的理解和思考。
③教师演讲:教师可以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和阐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情节和人物,以及其中蕴含的正能量。
3、小结(10分钟):通过教师的点评和学生的交流,总结文章的主题和精髓,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是一种积极的、愉快的、有意义的活动,建立正确的阅读观念,促进其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发展。
《暴风雨的启示》教案

《暴风雨的启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暴风雨的启示》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暴风雨的启示》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理解课文中所揭示的自然现象和寓意。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寓意和启示。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暴风雨的启示》文本。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学卡片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暴风雨的场景,引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提问:“你们对暴风雨有什么印象?参加过暴风雨吗?你们认为暴风雨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暴风雨的启示》,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
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主人公是如何应对暴风雨的?他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3.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寓意和启示,分组进行讨论。
提问:“课文中的主人公在暴风雨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你们认为这些启示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4. 展示与分享: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思考。
提问:“你们认为暴风雨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如何将这些启示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提问:“通过学习课文《暴风雨的启示》,你们有什么收获和感悟?”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暴风雨的启示》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提示: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从暴风雨中得到的启示和感悟。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给我们带来启示。
2. 每组选择一个自然现象,进行研究和展示,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思考。
七、实践环节1.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发现并记录下一些自然现象。
2. 要求学生从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中提炼出一些启示,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八、课程评价1. 通过学生的作文、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对《暴风雨的启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暴风雨及启示》教案

《暴风雨及启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暴风雨的形成原因及其对自然环境和生活造成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暴风雨中汲取启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暴风雨的形成原因:气象学基本知识、冷暖空气交汇、地形等因素。
2. 暴风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洪水、山洪、滑坡、泥石流等。
3. 暴风雨对生活的影响:交通瘫痪、供电中断、房屋损坏等。
4. 暴风雨中的英勇事迹:抗灾救援、无私奉献、互帮互助等。
5. 暴风雨后的启示:珍惜生活、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暴风雨的形成原因、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的影响、启示。
2. 教学难点:气象学基本知识、暴风雨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的具体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暴风雨的形成原因、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暴风雨中的英勇事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暴风雨后的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暴风雨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暴风雨的形成原因及其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享暴风雨中的英勇事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暴风雨后的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六、教学练习1. 设计一组关于暴风雨防范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检验学生对暴风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组织一次模拟演练,让学生学会在暴风雨来临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如如何正确躲避、如何使用紧急联络方式等。
七、课堂互动1. 开展一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暴风雨来临时的经历或感受。
2. 举办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角色在暴风雨中的应对措施,如居民、救援人员等。
八、拓展阅读1. 推荐一些关于气象学、自然灾害防范的书籍和文章,供学生课后阅读,以加深对暴风雨形成和防范的理解。
暴风雨及启示教案新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暴风雨及启示教案新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暴风雨的形成原因及其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暴风雨中汲取启示,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重点:1. 暴风雨的形成原因。
2. 暴风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3. 暴风雨带来的启示。
教学难点:1. 暴风雨形成原因的讲解。
2. 引导学生从暴风雨中汲取启示。
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暴风雨图片、气象图等。
2. 视频资料:暴风雨来临的视频。
3. PPT课件。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暴风雨来临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暴风雨的形成原因及其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3. 课堂讲解结合PPT课件,详细讲解暴风雨的形成原因,分析暴风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4. 案例分析以实际发生的暴风雨事件为例,让学生了解暴风雨带来的危害,以及人们在应对暴风雨中所采取的措施。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暴风雨中汲取启示,讨论如何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6. 总结发言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收获,总结暴风雨及启示的主要内容。
三、课后作业1. 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并记录下一次暴风雨来临前的征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时安排本节课共计1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名称:认识暴风雨活动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了解暴风雨的外观特征和形成原因。
活动步骤:(1)展示暴风雨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暴风雨的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暴风雨形成的原因。
(3)讲解暴风雨的形成原因,如气象条件、地理位置等。
2. 活动名称:了解暴风雨的影响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暴风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暴风雨及启示》教案

《暴风雨及启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暴风雨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2. 让学生了解暴风雨带来的影响及应对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暴风雨的形成原因2. 暴风雨的特点3. 暴风雨带来的影响4. 应对暴风雨的方法5. 暴风雨中的启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暴风雨的形成原因、特点、影响及应对方法。
2. 教学难点:暴风雨形成的原因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暴风雨的形成原因、特点、影响及应对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暴风雨案例,让学生了解暴风雨的实际情况。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暴风雨中的启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暴风雨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暴风雨的形成原因、特点、影响及应对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暴风雨案例,让学生了解暴风雨的实际情况。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暴风雨中的启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暴风雨的资料,加深对暴风雨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在小组讨论环节,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气象学基础知识》2. 课件:暴风雨的形成原因、特点、影响及应对方法的PPT3. 图片和视频素材:关于暴风雨的图片和视频4. 网络资源:气象局、科普中国等网站的相关资料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讲解暴风雨的形成原因、特点、影响及应对方法;第二课时分析案例、讨论暴风雨中的启示。
九、课后作业:1. 搜集更多关于暴风雨的资料,了解暴风雨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情况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暴风雨的启示》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暴风雨的启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主题并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能力;2.能够准确运用词语,对文中形象描写进行分析和解读;3.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4.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题、掌握词语运用和提高阅读技巧;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道理和人生观,以及如何在阅读中提取词汇。
三、教学准备1.课件、音响设备和PPT素材;2.学生学习材料、笔、纸和书。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暴风雨经历,并请其中几位学生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
2、阅读学习部分(30分钟)(1)阅读理解(10分钟)要求学生进行默读,然后用几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中所说的暴风雨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词汇讲解(10分钟)讲解生词:诡异、狂风、惨烈、骤雨、翻滚,帮助学生了解词汇的含义与运用。
(3)形象描写(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文中说到的“暴风雨”一词,感受其中描述的自然景物所呈现的意境。
然后请几个小组上台进行分享。
3、道理讲解部分(25分钟)通过PPT讲解,切实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道理: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而困难本身反而是我们的考验,通过成功来提升自我。
我要求学生看到每一次危机、每一次挑战的时候,以一份坚定的信念,去不断调整、突破自己,成就自我;而不是轻易放弃、任由自己被困扰。
4、思考讨论部分(20分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写下自己的思考,然后借助PPT进行展示和分享。
每个小组都将有机会分享他们所得到的体验、思考和感受,并以此与其他组的学生互相交流。
5、总结(5分钟)让学生回顾讨论中的内容并提出自己的思考,通过分享方式进行总结。
五、课后作业1.阅读相应文本后,对道理进行分析整理;2.阅读选择阅读练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取了“导入、阅读学习、道理讲解、思考讨论、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中的道理。
精品-小学六年级语文《暴风雨的启示》教案范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暴风雨的启示》教案范文小学六年级语文《暴风雨的启示》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2、能有感情地读课文。
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2、理解部分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中的哲理。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中的哲理。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让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学会聆听》,说说课文讲的是在什么情况下母亲教我学会聆听?暴风雨给海勒波格这样的感受,那你们能谈谈你对暴风雨的印象吗?你们谈了对暴风雨的感受,现在我们去看看意大利的作家拉法埃莱·费拉里斯是怎么评价暴风雨的。
二、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质疑。
同学们读了题后,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面对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有可能会问:暴风雨给作者的启示是什么?三、浏览课文,解决对课题的质疑。
1、引导学生找出答案: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有时,人们受到各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2、师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出了暴风雨给他的启示?四、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一)师提出自读要求:1、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中哪些段写暴风雨来之前,哪些段写暴风雨来之时、哪些段写暴风雨去之后?2、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暴风雨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暴风雨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小组讨论交流)(二)反馈。
1、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根据学生勾划的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作者写得好的句子,从读中去深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
了解了暴风雨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同学们能理解作者从暴风雨中得到的启示了吗?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也可以说说你联想到的古诗或歌曲。
《暴风雨的启示》教案

《暴风雨的启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暴风雨的启示》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学会从自然现象中获取启示。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暴风雨的启示》的主要内容。
2. 学会从自然现象中获取启示,培养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学会从自然现象中获取启示,并运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暴风雨的启示》及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学生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暴风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
1.2 学生分享自己对暴风雨的感悟。
1.3 教师简介课文《暴风雨的启示》的主要内容。
2. 学习课文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3 学生讨论:从课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3. 感悟与讨论3.1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讨论如何将启示运用到生活中。
4. 拓展延伸4.1 学生分组讨论:自然界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给我们启示?5. 课堂小结6. 布置作业6.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暴风雨启示的作文。
6.2 家长参与评价,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表现。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是否能够从自然现象中获取启示,并将这些启示运用到生活中。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评价建议1. 学生作业:通过学生写的关于暴风雨启示的作文,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是否能够将所学启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教学调整根据教学反思和评价建议,教师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暴风雨的启示》教案范例三篇《暴风雨的启示》这篇课文是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顺序,描写了这三个不同阶段景物的特点.写了暴风雨来之前使人恐惧的情景,暴风雨来之时的猛烈场面,还具体描写了暴风雨去之后绮丽华美的景色.最后直接说明了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这样一个哲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暴风雨的启示》教案范例,欢迎大家阅读!小学六年级语文《暴风雨的启示》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2、能有感情地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1、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2、理解部分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中的哲理.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中的哲理.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让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学会聆听》,说说课文讲的是在什么情况下母亲教我学会聆听?暴风雨给海勒波格这样的感受,那你们能谈谈你对暴风雨的印象吗?你们谈了对暴风雨的感受,现在我们去看看意大利的作家拉法埃莱费拉里斯是怎么评价暴风雨的.二、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质疑.同学们读了题后,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面对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有可能会问:暴风雨给作者的启示是什么?三、浏览课文,解决对课题的质疑.1、引导学生找出答案: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有时,人们受到各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2、师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出了暴风雨给他的启示?四、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一)师提出自读要求:1、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中哪些段写暴风雨来之前,哪些段写暴风雨来之时、哪些段写暴风雨去之后?2、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暴风雨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暴风雨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小组讨论交流)(二)反馈.1、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2、根据学生勾划的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作者写得好的句子,从读中去深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拓展.了解了暴风雨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同学们能理解作者从暴风雨中得到的启示了吗?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也可以说说你联想到的古诗或歌曲.五、课堂小结同学们,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静,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这篇课文作者用饱蘸情感的画笔,细细描绘自然美景,流露出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并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六、板书设计17 暴风雨的启示来之前闪电雷鸣(让人恐惧)暴风雨来之时狂暴毁灭人间(惊心动魄)去之后鸟唱草醒玫瑰香(绮丽华美)小学六年级语文《暴风雨的启示》教案范例二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积累描写景物的词语.(2)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文章里蕴含的哲理.(3)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2、过程与方法(1)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知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景.(2)抓住重点语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文章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章中的哲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使学生懂得: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整体的和谐的美.教学重点: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教学难点: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其中的哲理.教学关键:抓重点句品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题目入手,导入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阿尔卑斯山吗?那你更听说过阿尔卑斯糖果 ,也一定吃过,它有好多种口味让我们爱不释手.我们希望我们的生活都像阿尔卑斯奶糖一样永远甜美,但是我们的生活就像大自然一样,变幻无常,不只是艳阳高照,风和日丽,也会有电闪雷鸣,狂风暴雨.1、板书暴风雨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的脑海里闪现的是那几个词语?(就像歌中唱的那样,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暴风雨之后必定会迎来一个艳阳天.这就是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启示.2、板书启示理解启示的含义.(启示:启发指示、使人有所领悟)3、板书的 : 处处留心皆学问,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见识一场来自阿尔卑斯山的暴风雨,看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在进入暴风雨之前,我先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二、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窒息霹雳瓢泼抽咽铿锵和煦擦拭依偎翩翩起舞无与伦比江山似锦辗转反侧2、根据词意抢答词语喷薄欲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的样子局限:限制在某个范围内辗转不寐: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无与伦比:没有什么能比的上翩翩起舞:形容轻快的跳起舞(大家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反应敏捷,基本功非常夯实.相信大家的心理素质也非常扎实.那就让我们勇敢地走进暴风雨,去聆听暴风雨的启示)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内容,读出感情2、从文中找出昨晚和今晨发生变化的一句话,并用这句话中一个词语分别概括昨晚和今晨的特点.四、深入理解,升华情感1、怎么理解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给人们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1)暴风雨的狂暴具体体现在哪些段落?用文中的哪些词语表现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理解① 雨之前:闷热、窒息,闪电划破、雷声如大炮轰鸣;② 雨来时:闪电、霹雳、瓢泼大雨、撕开、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狂风咆哮、摔、敲打、冲击、激动人心等.③ 体会感情,指导朗读,雄壮而激越:第一段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将画面展现出来;第二段抓住动词形容词欣赏用词的精妙;第三段置换词语体会文中词语的表现力.写法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写法来为我们的作文增光添彩(2) 而它带给人们的绚丽早晨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哪些语句展示了雨后的美景?①雨后美景:鸟儿唱、喷薄日、花草伸、水珠闪,山披丽装、村舍发亮、花散芳香,江山似锦,风景如画.②用优美的语言再现画面(可抓住一句话来说)③朗读指导,轻柔而快活.(这场既雄壮奔放有温婉柔美的暴风雨带给作者什么启示呢?从文中找出答案)2、暴风雨带给作者什么样的启示?用文中话回答.你是怎样理解的?考试中理解句子的含义这类题型该如何做?五、美读1、第一段男单读2、第二、三四段男生合读3、第五段女单读4、第六段女合读5、第七、八段女单读6、第九、十段女生合读7、第十一、十二男女齐读六、讨论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暴风雨?体会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题西林壁》的异曲同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七、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小结: 阿尔卑斯奶糖,让我们时时感受生活的甜美,阿尔卑斯的这场暴风雨也给我们带来启示: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黑夜中孕育着黎明,狂暴中孕育着平静.无论是看待大自然,还是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应该全面,切不能以偏概全.全面地看待问题,就需要有博大的胸怀,广泛的视角,它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来发现,一双聪耳来聆听,打开心窗来收纳一切美好.这样,在我们人生旅程中的暴风雨袭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聆听心中的欢歌.八、布置作业,巩固练习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积累文中描写景物的词语.3、想象课文描写的景物,选择印象最深的画一画.板书设计:17.暴风雨的启示昨晚今晨狂暴绚丽和谐的美小学六年级语文《暴风雨的启示》教案范例三教学目标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会本课生字词.2. 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教学准备教师:有关暴风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教学设计一、揭题质疑,激发兴趣1、谈话引入.你见过暴风雨吗?说说自己对暴风雨的印象.2、揭题质疑.让学生根据课题自主提问.教师小结归纳:暴风雨到来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境?暴风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写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知道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内容.3、按课文顺序,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4、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三、自主学习,独立感悟1、教师提示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再读课文,主要了解这一场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交流要点: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梳理、归纳并板书要点.2、说说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四、入境悟情,情景交融1、指导学生学习暴风雨去之后的相关段落(第7~10段).(1)指名读这几个段.(2)说说自己从文中看到的景象,并概括特点.有条件的可以配上有关阿尔卑斯山春天景色的图片或多媒体影像,帮助学生进入情境.(3)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暴风雨之后的绚丽华美春色和作者的赞美之情.(4)小结: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2、质疑.(1)读句子. 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2)质疑.作者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的是暴风雨去之后的绚丽华美,是不是对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狂暴觉得不美,不喜欢呢?3、读课文1~6段,勾画重点词句.(1)通过文中描写暴风雨的词句,尤其是动词,说说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景物的特点.(2)通过文中宛如天神、激动人心的乐章、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等比喻、拟人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3)指导感情朗读.4、小结.在作者看来,美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的.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是一派绚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闪电、霹雳、狂风、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五、体会哲理,深化认识1、读最后一段.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六、总结1、内容方面: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我们无论是看待大自然,还是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应注意.2、学法方面:抓住重点词句,入境悟情.3、写法方面:情与景完美统一,水乳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