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会禁毒主题班会PPT教学课件
《禁毒主题班会》PPT(完美版)

《禁毒主题班会》PPT(完美版)目录•禁毒形势与现状分析•毒品知识普及与教育•青少年拒毒防毒策略与方法•家庭、学校、社会在禁毒工作中的角色与责任•案例分析:成功戒毒者经验分享与启示•总结与展望:携手共建无毒青春,共创美好未来01禁毒形势与现状分析03毒品与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交织毒品犯罪往往与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相互交织,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01毒品生产、贩卖和消费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毒品犯罪活动也呈现出跨国、跨地区的趋势,给全球禁毒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02新型毒品不断涌现近年来,新型毒品如合成大麻素、卡西酮等不断涌现,具有更强的致幻、成瘾性,对青少年危害尤为严重。
全球毒品泛滥现状禁毒工作成果显著禁毒法律法规不断完善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我国禁毒工作成果与挑战我国禁毒部门在打击毒品犯罪、减少毒品供应和需求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有效遏制了毒品问题的蔓延。
我国禁毒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为禁毒工作提供了有力法律保障。
尽管我国禁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着毒品犯罪手段不断翻新、涉毒人员年轻化等挑战。
1 2 3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毒品的诱惑和侵害,涉毒问题日益严重。
青少年涉毒问题严重毒品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包括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甚至导致死亡。
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巨大青少年涉毒不仅会影响其个人和家庭,还会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如引发犯罪、传播疾病等。
青少年涉毒的社会影响恶劣青少年涉毒问题及危害02毒品知识普及与教育包括鸦片、海洛因、大麻等,具有成瘾性强、难以戒断等特点。
传统毒品合成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如冰毒、摇头丸等,具有制作简易、传播迅速等特征。
如芬太尼类、合成大麻素类等,具有极强的致幻和成瘾作用。
030201常见毒品类型及特点毒品对人体和社会的危害对人体的危害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导致各种疾病甚至死亡。
对社会的危害引发犯罪、破坏家庭、危害社会治安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
禁毒教育主题班会《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PPT课件

是巨大的,不要以身试法。
启示一
3
要提高对毒品的警觉性, 不要轻易被他人诱导。
Part
07
结语
班会总结
本次班会通过案例分析、视频展示等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毒品的危害和禁毒的 重要性,让同学们对禁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班会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
公共卫生问题
毒品滥用对公共卫生系统造成巨大 压力,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
经济发展受阻
毒品泛滥会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Part
04
如何远离毒品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了解毒品的种类和危害
了解不同种类的毒品及其对身体健康、心理和社会的危害,提高 对毒品的警觉性。
识别毒品陷阱和诱惑
学习如何识别毒品陷阱和诱惑,不轻易尝试别人提供的饮料、药物 或其他不明物质。
麻果
一种合成毒品,吸食后会 产生幻觉和兴奋感,长期 使用会导致精神障碍和身 体健康问题。
毒品的成瘾性
毒品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吸食毒品会导致大脑神经元受到损伤,使大脑分泌 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出现异常,进而导致成瘾行为的出现。
毒品成瘾会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 来预防和控制毒品成瘾的发生。
培养兴趣爱好和技能
03
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和技能,丰富生活内容,提高自我控制力和
自信心。
寻求帮助和支持
01
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寻求帮助
遇到与毒品有关的问题或诱惑时,及时向可信赖的成年人寻求帮助和支
持。
02
参加禁毒教育活动
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等组织的禁毒教育活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禁毒防毒主题班会完整ppt课件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辅导, 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活动,营造健康氛围
举办禁毒主题宣传活动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禁毒知 识和毒品危害,营造浓厚的禁毒氛围。
开展禁毒主题班会
定期组织禁毒主题班会,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 了解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禁毒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禁毒教育基地、参加禁毒志 愿者活动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毒品危害和禁毒工作的重要性。
05 家庭在禁毒防毒 中责任担当
家长应树立正确榜样作用
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吸毒 、不贩毒、不种毒。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向孩子传递 禁毒防毒知识,引导孩子远离毒
品。
依赖性和身体损害。
合成毒品
如冰毒、摇头丸、K粉等,通过化 学合成制造,具有兴奋、致幻等作 用,对人体危害极大。
新精神活性物质
近年来出现的第三代毒品,如芬太 尼类物质等,具有更强的成瘾性和 危害性。
毒品对人体和社会危害
对人体的危害
毒品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破坏免疫系统,引发各 种疾病甚至死亡。
对社会的危害
禁毒防毒主题班会完整ppt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禁毒防毒背景与意义 • 毒品知识普及与教育 • 青少年涉毒原因剖析 • 学校在禁毒防毒中作用 • 家庭在禁毒防毒中责任担当 • 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禁毒防毒工作
01 禁毒防毒背景与 意义
当前毒品问题严峻性
01
02
03
毒品滥用种类增多
传统毒品如海洛因、鸦片 依然泛滥,同时新型合成 毒品如冰毒、麻果等不断 涌现。
初中禁毒教育主题班会PPT课件

毒品的种类和 常见途径
毒品的种类和常见途径
毒品的种类:海洛因、冰毒、 大麻、K粉等。 毒品的常见途径:毒品流通的 途径有很多,包括贩运、通过 网路销售、以及通过朋友之间 的交流等方式。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如何预防毒品
如何预防毒品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拒绝吸毒 的诱惑、不揽贩毒分子的生意 、不参与吸毒与贩毒等活动。
增强法律意识:加强对毒品危 害性知识的普及宣传,同时要 学习有关法律法规。
如何预防毒品
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可以在家里加 强对孩子的道德教育,让孩子认识 到毒品的危害和严重性。
如何拒绝毒品
如何拒绝毒品
拒绝毒品的委婉语:我们要寻 找各种委婉、得体、有力的说 “不”的方法,不断加强自己 的拒绝能力。
坚持自我信仰:坚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己的信 仰和信念,遇到诱惑不要动摇 。
如何拒绝毒品
寻求帮助:在面对困难时,可 以向老师、家长、亲友寻求帮 助和支持。
结语
结语
禁止毒品,从我做起。让我们 一起行动起来,保护自己,珍 爱生命。
初中禁毒教育 主题班会PPT
课件
目录 引言 毒品的定义和危害 毒品的种类和常见途径 如何预防毒品 如何拒绝毒品 结语
引言
引言
通过本次班会,让我们一起了解禁 毒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远离 毒品。
毒品的定义和 危害
毒品的定义和危害
毒品的定义:毒品是指能够人 体体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 理功能改变的各种物质,包括 众所周知的海洛因、冰毒等。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主题班会课件(19张PPT)

肺结核等肺部疾病;损害免疫系统,引发许多疾病的传播和感染。
3 损伤血管。静脉注射毒品,可引起局部动脉梗塞、静脉炎、坏死性血管火和霉菌性动脉瘤等。
什么是毒品
吸毒严重损害人的身体健康
4
引发多种精神病症状。如自私、冷淡、社会公
德意识差,有时出现幻觉冲动,导致自残、自
杀和伤人。92年郴州市刘某毒瘾发作,感觉自
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
12
吸毒案例分析
吸毒毁掉幸福家庭
20XX年09月01日南方网讯 31日下午,成都致民路46号院,一曾经吸毒的男子留下遗书,
01 纵身从4楼跳下,血溅一地,在送往医院后因抢救无效死亡。然而,在这幕惨剧的背后,
我们了解到,该男子在上世纪80年代,就因做茶叶生意而挣下数百万元的家财
己手臂内有数条虫子在爬,便操起菜刀,将自
己左臂砍断。
损害神经系统。如急性感染性神经火,细菌性
5
脑膜火等。
02
新型毒品的危害
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由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 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 的口号,并与会代表一致同意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
并从此成了一名“小道友”。今年2月19日,小兵被警方抓获,在审讯时因药瘾发作口
吐白沫,结果被送强制戒毒。
04
树立健康观念
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由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 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 的口号,并与会代表一致同意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 二
初中生禁毒主题班会PPT课件

禁毒知识普及
禁毒宣传教育 - 树立正确的禁毒观念 - 学会拒绝毒品的诱惑 - 了解毒品危害,保护自
己和家人
禁毒互动环节
禁毒互动环节
禁毒知识抢答 - 设计一些与禁毒相关的问题,让
同学们参与抢答
禁毒互动环节
观看相关视频 - 选取一些相关的禁毒宣
传视频,与同学们一起观看讨 论
禁毒互动环节
分组演绎禁毒情景剧 - 分组设计禁毒情景剧,让同学们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初中生禁毒主题班会PPT 课件
目录 班会准备 禁毒知识普及 禁毒互动环节 班会总结 参考文献
班会准备
班会准备
选好主讲人并确定讲解内容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班会准备
准备好相关展示物品
禁毒知识普及
禁毒知识普及
禁毒基础知识介绍 - 什么是毒品 - 毒品的分类 - 毒品的危害
禁毒知识普及
常见毒品介绍 - 冰毒 - 鸦片 - 大麻
进行表演,加深对禁毒的认识
班会总结
班会总结
禁毒知识回顾 - 帮助同学们回顾班会上
学到的禁毒知识
班会总结
同学心得分享 - 鼓励同学分享自己的领悟和想法
班会总结
发放禁毒宣传资料 - 发放禁毒宣传资料,让
同学们更深入了解禁毒知识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禁毒手册 《禁毒法》
主题班会《禁毒宣传》PPT课件

成为禁毒志愿者,参与社区、学校的禁毒宣传和服务工作,为禁毒 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递正能量
以身作则,向身边的人传递禁毒正能量,鼓励他们远离毒品、珍爱生 命。同时,关注身边人的动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和干预。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工作方
06
向
本次主题班会成果总结回顾
同学们对毒品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 01 自我防范意识。
新精神活性物质
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毒品, 如芬太尼类物质等,具有 极强的致幻、成瘾作用。
毒品对人体和社会危害剖析
对人体的危害
毒品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破坏神经系统、免疫系 统等功能,甚至导致死亡 。
对家庭的危害
吸毒者往往失去理智,导 致家庭关系破裂,给家人 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
对社会的危害
毒品泛滥会破坏社会稳定 ,增加犯罪率,影响经济 发展和社会进步。
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复杂多变,青少年容易受到 不良信息的影响,如网络、社交媒体 等传播的错误价值观、毒品文化等, 都可能诱导青少年涉毒。
青少年自身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01
好奇心强
青少年处于探索未知的年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可能因好奇而
尝试毒品。应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好奇心,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02 03
通过案例分析,同学们了解到毒品对个人、家庭 02 和社会的巨大危害。
班会中的互动环节使同学们积极参与,加深了对 03 禁毒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下一步工作计划及目标设定
01 定期开展禁毒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士为同学们 普及禁毒知识。
02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禁毒教育工 作。
02 利用学校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持续开展 禁毒宣传。
禁毒主题班会中学班会课件 (共43张PPT)

、
2020/6/27
36
2020/6/27
37
2020/6/27
38
抵制毒品,从我做起。
2020/6/27
39
少年,有啥看不开的
2020/6/27
40
这样的“范”还是不要好
2020/6/27
41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2020/6/27
2020/6/27
17
吸毒对身心的危害
• (3)毒品危害人体的机理
• 我国目前流行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毒品是海洛因,海洛因属于 阿片灯药物。在正常人的脑内和体内一些器官,存在着内源性 阿片肽和阿片受体。在正常情况下,内源性阿片肽作用于阿片 受体,调节着人的情绪和行为。人在吸食海洛因后,抑制了内 源性阿片肽的生成,逐渐形成在海洛因作用下的平衡状态,一 旦停用就会出现不安、焦虑、忽冷忽热、起鸡皮疙瘩、流泪、 流涕、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这种戒断反应的痛 苦,反过来又促使吸毒者为避免这种痛苦而千方百计地维持吸 毒状态。冰毒和摇头丸在药理作用上属中枢兴奋药,毁坏人的 神经中枢。[2]
2020/6/27
18
帅哥 or靓 女也 难逃
2020/6/27
19
对家庭的危害
• 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 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 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 首先,吸毒耗费 大量钱财,到了一定程度必然要靠变卖家 中财产换取毒品,致使家徒四壁。
2020/6/27
13
2020/6/27
14
8000 2.8
河南的贩毒事件的冰山一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示方法.
为了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前 途,为了千千万万家庭的幸 福,为了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繁荣,终生远离毒品,拒绝 毒品诱惑。
考纲下载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
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
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6.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
请同学们回答有关禁毒法的知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施行的日期。 ( ) A. 2007年12月29日;B. 2008年1月1 日;C. 2008年6月1日;D. 2008年10月1日;
2、制定《禁毒法》的目的是: ( A B C D )A 预防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B 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C保护公民身心健 康 D 维护社会秩序
冰毒、摇头丸等
以“冰毒”、“摇头丸”为代表的新型毒 品自上世纪中叶开始在全球泛滥,并已经 开始替代了传统的鸦片,海洛因,可卡因 等成为21世纪流行最广,危害更大的毒品。 “冰毒”——甲基苯丙胺,为兴奋剂。 “摇头丸”——亚甲氧基具有生理依赖性 和心理成癖性。毒品会引起肝脏病变,心 脏肥大,肺萎缩,血管损伤,传染性疾病, 皮肤伤害,肾损伤,性功能丧失,精神症 状等。吸毒易引起极度兴奋,心力衰竭而 死亡。
14、戒毒人员应当在(B )接受社区戒 毒。 A 居住地 B 户籍所在地 C 抓获 地 D 案发地
15、对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或者在社区
戒毒期间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参与社区戒 毒的工作人员应当(C)。A进行劝导 B进 行批评、教育 C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D 对 其执行强制隔离戒毒
请全体起立,让我们在这里庄严 宣誓:
3、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 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 ) B A 全国人大常委会 B 国务院 C公安 部 D全国政协
4、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对患有传染病的戒毒人 员,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措施。(C D ) A 看护 B约束 C 隔离 D 治疗
5、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 管理处罚:( A B C D )
7、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 买、运输实行(C) 制度。 A查验 B许可 C统一管理 D审查
8、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
入 ( A C )规划,并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
算。 A 国民经济发展 B 社会文明发展 C 社 会发展 D 道德教育 9、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具体
我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 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 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 规定管制的其他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 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具有依赖性、非法性及危害性, 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才能称之 为毒品。
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的区别
新型毒品
传统毒品
人工合成的化学合成类毒品
由毒品原植物再加工的半合成毒 品
对人体有兴奋、致幻的作用
对人体主要以“镇痛”“镇静” 为主
大多为片剂或粉末,吸食者多采 多采用吸烟式或注射等方法吸食 用口服或鼻吸式,具有较强的隐 滥用 蔽性。
吸食后会出现幻觉、极度兴奋、 一般在吸食前犯罪,对毒品的强
抑郁等精神病症状,行为失控造 烈渴求,为获取毒资而去杀人、
成暴力犯罪。
抢劫。
海洛因等
A 非法持有毒品的;B 非法传授麻醉药品、 精神药品或者易制毒化学品制造方法的; C 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 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的; D 非法种植毒 品原植物的;
6、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 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禁毒工作中有下列行为 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 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A B C D) A 包庇、纵容毒品违法犯罪人员的; B 对戒 毒人员有体罚、虐待、侮辱等行为的;C 挪用、 截留、克扣禁毒经费的;D 擅自处分查获的毒 品和扣押、查封、冻结的涉及毒品违法犯罪活 动的财物的。
毒化学品。A 海关 B 公安机关 C 边 防 D 邮政企业 12、《禁毒法》第三十条规定,国家建立健 全 ,开展毒品监测和禁毒信息的收集、分
析、使用、交流工作。(C )
A毒品监测和毒品情报系统 B 毒品情报和禁 毒信息系统C毒品监测和禁毒信息系统 D 毒 品情报和吸毒人员系统
13、吸毒成瘾人员应当进行(D)。A 强 制隔离戒毒 B社区戒毒 C 社区康复 D 戒毒治疗
1、吸毒摧残人生 对身体的 危害,自伤、自杀、自残,加 速死亡 2、吸毒毁灭家庭 倾家荡产、 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 代 3、吸毒危害社会 诱发刑事 犯罪,败坏社会风气
在生活中遭遇毒品时, 你该怎么做?
防毒的五种措施 (1)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 (2)金蝉脱壳法----根据不同情况找借口委 婉拒绝。 (3)主动出击法----立刻提出反建议。 (4)秘密报案法----寻找机会偷偷告诉你依 赖的人,或者秘密拨打110报警,民警叔叔会 迅速给予你帮助。
办法,由(A )规定。 A 国务院 B 公安部 C 卫
生部 D 商务部 10、对依法查获的 应当收缴,依照规定处理。
( ABCD)
A 毒品 B 毒品违法犯罪的非法所得及其收 益 C 吸食、注射毒品的用具 D 间接用于实施毒品 违法犯罪行为的本人所有的工具、设备、资金
11、《禁毒法》规定,( D)应当依法加强对 邮件的检 查,防止邮寄毒品和非法邮寄易制
(5)及时告知师长法----当毒贩毒友逼你吸 毒并威胁你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 在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吸毒是违法行为。我国人大常委会 《关于禁毒的决定》中规定:“吸 食、注射毒品的,由公安机关处十 五日以下拘留吸食、注射毒品成瘾 的,予以强制戒除,进行治疗、教 育。强制戒除后又吸食、注射毒品 的,可以实行劳动教养,并在劳动 教养中强制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