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书有感_450字
红书优秀读后感(精选6篇)

红书优秀读后感(精选6篇)红书优秀读后感(精选6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红书优秀读后感(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书优秀读后感1中国有一段红色的历史,那是用鲜血染红的历史,也是不可被改写的历史,许许多多的英雄被记在了那里,那一些些红色的书籍当中,激起了我爱国的火花。
赵一曼,白求恩等诸多的英雄为了革命事业而光荣殉国了。
书中那一幕幕厮杀的场面我刻骨铭心,那些牺牲的战士们死得比泰山还重,而那些卖国贼死得比鸿毛还轻。
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在五星红旗的照耀下,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赶走了日本鬼子,赶走了战争,带来了和平。
回想起那时倒下去的战士们,是什么让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在战场上拼搏?那就是赶走战争的信念,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希望。
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让我们珍惜现在的一点一滴,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知识,将来报效祖国,不要让战士们的牺牲变成“0”多多的了解这段红色的历史,让我们体会其中的一切。
不要让过去的鲜血白白的流去……红书优秀读后感2我读了古代雄杰篇英魂爱国这本书,书中最令我敬佩的人是:忠贞不屈的使者——苏武。
因为他宁愿为国家死去,也不愿投降。
接下来我就来讲一讲他的故事吧!有一次,单于等苏武的伤好了,他又派卫律去劝苏武投降。
卫律当着苏武的面,先杀了虞常,又对张胜说:“你犯了死罪,要想活命,就得投降。
”张胜贪生怕死,投降了匈奴……最后单于见苏武仍不屈服,就把他流放到北海去放羊,对他说:“什么时候公羊能生小羊了,什么时候把你放回去!”苏武在北海整整生活了19年。
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苏武出使匈奴的时候刚刚40岁,等他回国时已经快60岁了……我读完之后不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苏武不是为了钱财,而是国家的尊严啊!我要学习苏武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以实际行动,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红色经典书籍读后感精选5篇

红色经典书籍读后感精选5篇红色书籍,是包含所有有关中国革命题材的书籍,读这些红色书籍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色经典书籍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色书籍读后感1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红色少年的故事》就是一本讲述一群少年好汉的故事书。
一口吻读完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故事后,令我心潮磅礴,久久不能安静。
"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每当耳畔响起这首喜闻乐见精美感人的儿童歌曲时,就让我们悼念起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里,一户贫困的人家,有一个小小的放牛娃,他在家里排行老二,所以大家伙叫他二小。
1943年,抗日战斗最严格残暴的阶段,日本鬼子履行了"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在村子里烧杀抢夺,作威作福,滥杀无辜,无所不为。
二小家的茅屋被鬼子炸毁了,二小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
目击了鬼子的残酷行动,激发了二小对日本鬼子刻骨铭心的冤仇,形容的成语。
只有共产党才干救中国。
二小满怀着对共产党的酷爱,加入了儿童团,随着老师跟连长学了很多常识,他晓得只有把鬼子赶出中国,能力过上好日子,建设本人漂亮的家园。
一个阴沉的上午,二小正在河边放牛,鬼子又来村庄里涤荡,到处寻找八路军和老庶民的踪影。
二小想起了连长的话,心血来潮,佯装出很惧怕的样子,带着鬼子走进了八路军的潜伏圈。
鬼子们被毁灭了,而我们英勇的小豪杰王二小却献出了可贵而幼小的性命。
读到这里,我不禁流下了眼泪。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涯是多少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写着英勇,又记载着艰苦;既喷射着光辉,也不失有悲壮。
红色书籍读后感2《红岩》是一本非常经典的革命小说,它出版于1961年,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革命烈士为革命付出的巨大贡献。
《红岩》让我想到这会不会是一块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石头呢?我想,这应该就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吧!它让我懂得中国革命事业的解放是多么不容易,许多人付出了无限的汗水和鲜血。
阅读红色书籍有感10篇

阅读红色书籍有感10篇阅读红色书籍有感(10篇)许多红色书籍具有优秀的艺术和文学价值,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可以提高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丰富个人的文化生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阅读红色书籍有感(10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阅读红色书籍有感【篇1】我曾热泪盈眶,当我读到许云峰那个铁骨铮铮的革命者,两次战胜死神,又在与世隔绝的魔窟中仅凭双手艰难地为战友挖出一条越狱的通道,自己却壮烈牺牲时!我不曾想象,那双手该布满了多少伤口,才能去抵抗顽固的石头与渣滓,而那颗为了革命,为了战友的心灵又是如何充斥着神圣的念头!“他神色自若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站立两旁的特务,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
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命令道:‘走!前面带路。
’”这是书中的描写,多么质朴而简单地描写,却在其间迸发出了无穷的力量,也是此刻,我才明白,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我也曾热泪盈眶,当成岗在狱中受尽各种严刑拷打,催眠术,测谎器,美国新药注射剂……他居然还在敌人审讯室大声朗诵“我的自白书”时:“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革命党人的信仰,正如一把拂尘,扫去现实的滞重与黑暗,只留下无穷的信仰的力量,而正是这种力量,让我感佩,让我颤栗而心安!潮湿腐臭的渣滓洞,散发馊味的残羹冷炙,伤痕累累的身体,旧脓新疮的阵阵裂痛,这就是我们的战士,甘心为革命忍受的一切,尽管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可是,没有人退缩,也没有人放弃,更没有一个人喊过苦,说过累!是信仰,支撑着他们一路走过荆棘,重见鲜花与光明!阅读红色书籍有感【篇2】当我看到这本封面上有红色的岩石的书时,我就决心一口气看完这本书。
读红色书籍读后感(10篇)

读红色书籍读后感(10篇)读红色书籍读后感(精选篇1)记得那是在去年采访学校的一位老师时,他说他们念大学那会,与我们最大的不同就是学习劲头很足。
同样的话,在前几周召开的一场主题为“从容就业,激情创业”的讲座中也被提到。
尽管他们很形象地向我们描述他们是如何省吃俭用,将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甚至于将图书馆的参考书做了好几遍时,我都是不能被动容的。
可是,当我打开《恰同学少年》,体会着他们那份因读书而感到的快乐时,我开始懂了老师们讲的那些话。
修学储能,经世致用。
较之现在,前辈们读书的目的要比我们现在明确许多。
一个人读书,是贮备知识,更是锻炼能力。
在求学的路上,如果光是能力素质强而学问修养不够,就无法约束自己,这样还可能造成一种破坏性的能力,相反,如果一个人光是注重书本知识,却不注重自己的实践能力,那样学到的知识就成了死知识,毫无价值。
因此,伟人和他的同学们,在求学的过程中,为自己制定了作息安排表,从清晨到深夜,密密麻麻,贴在床头,一直陪伴自己度过大学。
甚至在清晨用冷水进行晨浴,锻炼自己的意志,并进行晨读。
同时,又组织读书会,义务地教街道上不识字的人读书写字,将自己所学到的运用到现实中去。
正如那首诗一样: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多么美好的读书时代!试问自己,我们的校园里,能看到这样情景的还有几处?修身治国平天下,简朴乃修身之本。
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那无疑将是一个令人无法相信的画面,一个大学教师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等待着廉价的食堂饭菜,甚至和一个贫困生一起啃别人剩下的馒头。
可是这真的发生在当初的湖南第一师范专科学校,一位名为徐特立的老师,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和破旧的鞋子穿梭在大学的校园里,但是却很少人知道他在一个偏远的乡村开了一个免费的小学供那里的孩子们读书。
在他们的眼中,贫穷并不是没有丰富的物质条件,而富有是将自己的所有分享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们,只有这样,你才会获得精神的富有,而这才是真正的富有。
可是,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无不有惭愧之心。
红书读后感

红书读后感红书读后感(通用22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红书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书读后感篇1今天我读完《红色之旅》这本书后深有感触!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爱国主义教育书籍。
它让我重温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
《红色之旅》通过小英、龙娃和兔博士经历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给我们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英勇奋斗的艰苦历程。
这次的“红色之旅”,使我真切地感受到共和国江山来之不易,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来之不易!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巨大贡献,我们必须永远铭记。
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珍惜老一代革命家所留下的宝贵财富!我出生在幸福、和平的年代里,是多么的荣幸,可现在我们的国家还不是很富强,我要像周恩来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将把这次“红色之旅”所吸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当中,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用自己的双手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红书读后感篇2今日,我再读了《刘胡兰》这本红色经典书,感动之处已是泪流满面,看完了书,还沉浸在刘胡兰的故事里,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
同学们,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凝神听课的时候;当此刻平安祥和的气息围拢于我们的全身之时,你们是否还记得,60多年前的今日,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
在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中,有一名党员,她的名字叫刘胡兰。
此时此刻,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刘胡兰英勇就义时的情景。
刘胡兰英勇地躺在敌人的铡刀下,她是那样的安详,仿佛正躺在一片松软的草地上,享受着完美的生活。
可是,就是这个乌云低垂的冬日,敌人包围了云周西村。
由于叛徒的告密,刘胡兰和其他六位革命同志被捕了。
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始了,六位同志倒在了敌人的铡刀下。
红色书籍阅读心得体会三篇

红色书籍阅读心得体会三篇红色书籍阅读心得体会1《保卫延安》是一部著名的红色经典,英雄史诗,作者杜鹏程从基层写起,描写了一九四七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在国民党军以十倍于我军的绝对优势兵力发动疯狂进攻的情况下,由防御转为进攻,并在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蟠龙镇等有名战役中歼灭数倍于我军的敌人,取得了当时西北战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辉煌胜利的故事,赞颂了无数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精神和许多解放军指战员镇定自若、运筹帷幄的大将风度。
整本书以解放军某纵队第一连的经历为主线,重点塑造了周大勇等人的英雄形象。
年轻的老革命周大勇既是英勇无畏的战士的代表,又是冷静果断的指挥员的代表。
因为他年轻,又有对敌人无限的仇恨,他起初无法理解我军撤出延安的举动,但他是老革命,他还是理解了党中央的智慧决策,逐步成长为优秀的指挥员。
这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形象。
除了周大勇、卫毅、张培等指挥员和孙全厚、马全有、李江国等战士。
书中,作者还第一次描写了彭德怀将军的形象,也是从书中,我认识了彭德怀将军。
虽然着墨不多,但我们仍能清楚地看到一个长于作战善于指挥,而又淳朴真诚,甘于清苦,有人饥己饥精神的人民勤务员。
他是一个伟大的模范共产党员,是中国人民的好公仆,是一个伟大的人民勤务员。
他关心每一个战士和人民群众,从不摆架子,陈兴允旅长这样转述过他的话:我们要像扫帚一样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称赞我们,抬高我们,害怕我们。
泥菩萨看起来很威严、吓人,可是它经不住一扫帚打。
扫帚虽是小物件,躺在房角里并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家都离不了它。
长期革命斗争的锤炼使得他富有中国劳动人民传统的优良品性,他朴厚、博大、真诚、正直,严肃却又慈爱,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虚怀若谷的谦虚精神。
他以这样的精神品质来矢志不渝地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服务;把中国劳动人民的优良精神和共产主义的党性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为中国走向解放、统一之路而奋斗。
红书读后感(通用8篇)

红书读后感(通用8篇)红书读后感(通用8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书读后感(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书读后感1天下散文何其多哉?但能把政治和文学结合得精妙的,怕是不多。
一直觉得政治有着大家长般严肃的外表,因而缺乏可亲的温度,教科书上关于伟人的故事又少了些灵动——直到我遇见梁衡先生的红色散文。
已经许久没有坐下来将书翻开后便一气呵成地读完,但从《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逊中抬起头来已是子夜。
先生的文字时而两翼生风翱翔天宇,时而木桨点水缱绻春风。
在他笔下,无论是领袖、名人,或是小人物,无一例外有着人民至上的信仰,不同的是,他们那样生动可亲,你仿佛能看见他们在书桌前徘徊、在田地间思考,能看到他们对着星空沉默、对着幼子落泪。
在书里,他们成为血肉丰满的人,一些细节隔着书页和历史,力量直指人心。
书中人物的风骨如傲雪红梅,对当今的党员领导干部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梁衡先生寓情于笔,将他们一一道来。
他用《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红毛线,蓝毛线》诠释了共产党的务实清廉、克己为民;他用《这思考的窑洞》、《毛泽东翻脸》从勤勉好学和敢斗争、意志坚等几个方面刻画了一个立体的领袖形象;他用《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邓小平认错》、《谁敢极言?谁能极言?》描摹了邓小平的“三起三落”和他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英明果敢……这样的文章在书里有许多,难能可贵的是梁衡先生不是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用细节和读者对话。
他写情感,如小平落难时为受株连而身残的儿子洗澡:“多么壮实的儿子啊,现在却只能躺在床上了。
他替他翻身,背他到外面去晒太阳。
他将澡盆里倒满热水,为儿子一把一把地搓澡。
热气和着泪水一起模糊了老父的双眼,水滴顺着颤抖的手指轻轻滑落,父爱在指间轻轻地流淌,隐痛却在他的心间阵阵发作。
这时他抚着的不只是儿子摔坏的脊梁,他摸到了国家民族的伤口,他心痛欲绝,老泪纵横。
红色书籍的读后感(精选9篇)

红色书籍的读后感红色书籍的读后感(精选9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色书籍的读后感(精选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色书籍的读后感1在暑假中,我阅读了一本叫做《红日》的书。
合上书,我的思绪却早已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硝烟滚滚的年代。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我们的中华民族展现了她不畏艰难,奋力拼搏的精神。
在伟大的背后,是那些人民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建起了新的长城,换来了民族的崛起。
在读这本书时,仿佛我也来到了战场上。
只见远处解放军正与禽兽般的侵略者英勇地搏斗着。
空气仿佛也被染成了血红色,诉说着日本鬼子的灭绝人性。
在故事中,蒋介石带领着自己的王牌74师,却被共产党消灭了。
在激烈的战斗中,刘胜受伤了,但是他临死前还关心着前线的情况。
最终,人民解放军在战役中,灵活地运用毛主席伟大的战略战术,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在那腥风血雨的战争岁月里,有多少诞生在中华大地的优秀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顽强不息的斗志以及他们宝贵的青春热血,高举起革命的火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出生入死,为新中国洒下了血汗。
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
我们应该学习烈士们的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红色书籍的读后感2今天第一次通读了《红岩》这本书,对于这本人们口中的好书我一直抱着一种敬畏的心态来面对,而没想到的是参与了这次征文比赛以后能够有机会捧着这本红色皮子的书页页地翻阅,细细地品读。
只需看到封面上的那句话:“用鲜血染红我们的旗帜”,年轻的心就此沸腾了,想重新回到那理想与信仰占领一切的年代!解放前夕国统区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当我看到江姐回乡下为游击队送药的片段是,眼眶不禁湿了……雨雾蒙蒙的城墙门,木笼子里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映入江姐的眼帘,她尽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去看牺牲者的名单,陡然发现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这种突然失去亲人的感觉我实在是无法想象,这么大的打击她一个弱女子究竟该如何承受?书中如此描述: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红书有感_450字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红军们走了很多的地方,也留下了很多的“足迹”,比如说;爱打黑骡子,但更爱红军们的彭德怀,不打麻醉酒,治眼睛的刘伯承,忍痛治伤口的陈毅……
我读了《红军故事集》才晓得陈毅自治伤口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1934年10月,在长征中,陈毅在反“围剿”战斗中大褪受了重伤,中央领导决定让他留下,领导南方人民坚持斗争。
1935的夏天,陈毅回有山不久,大褪的伤口就发炎了。
他忍痛坚持走路,指挥作战。
一天,陈毅去大庚岭下开会议,在出发前把伤褪跷在大石头上,抹了万金油。
这时大宋同志走了过来,陈毅马上把褪放下,若无其事的站起来和他一起走了。
黄昏之时,陈毅趁人还没到齐,悄悄地到树林中拼命的挤着伤口,不料被大宋和聋牯同志看到了这个场面,都十分的心疼,他们看见陈毅的脸色苍白,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流,身上单衣全湿透了,脓血滴在地上,把黄泥都浸透了一大片。
陈毅马上叫他们帮忙,经过了好一会儿,陈毅才把伤口包扎好,之后便去开会了。
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只有把生死的念头排除,就没有什么事完不成的。
红军中的英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这只
是其中的一件,这些鲜活的事例还告诉我们只有坚持斗争不怕伤痛,不怕牺牲,才能解放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