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象的多视觉表达
弗朗西斯·培根肖像画作品中视觉空间的表现

弗朗西斯·培根是20世纪现代主义浪潮中,仍然坚持创作介于抽象风格与具象风格之间艺术作品的艺术家。
继波洛克之后,在绘画创新道路上,培根用纯粹的形象避开西方古典绘画和现代抽象绘画,走出了正如德勒兹所描述的“第三条路”。
培根习惯将画中可视世界的客观物象带上多种感情色彩。
在英国绘画史中,风景画领域中的天才人物非透纳莫属,而在人物画领域,培根无疑是国际现代主义艺术巨匠。
培根的肖像画有悖于此前的哲学和神学传统对身体的界定,即常说的身体是由理性和意识所控制。
培根把身体作为纯粹的形象,以畸形的形象或病态的人物为主题,不仅反映了人类生存环境中的社会问题,而且记录了自身的感情状态,展现出了巨大的能量和人性的黑暗。
西方传统绘画的空间表达是在透视法则的规范下,画家借助再现对象的基本客观形态表达真实,而培根绘画中的空间处理与西方传统绘画空间表达最大的差异便是突破了定点透视法则的限制,利用想象和感觉传达空间和内心的真实。
培根采用的多维视觉空间,也可以被称为感觉的空间。
培根通过制造肌理和质感的对比,形成画面的空间层次,而且培根的空间表现不同于现当代艺术平面化的空间表现形式,独具一格。
一、培根的绘画方式尼采在身体艺术论当中用艺术生理学体现艺术的身体性,尼采的身体观是指一切以身体为起点,最终回归身体。
而弗朗西斯·培根自述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而非表现主义者,实际上培根使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解构身体的结构方式,扭曲了客观物象的外在,但在扭曲的图像之下是培根自身内心的追问,也是关于绘画本质的探讨。
培根的绘画大概分为三个层次:痛苦的身体、纯粹的形象、感觉的力量。
痛苦的身体,这种痛苦是残缺不全、血肉模糊的身体,呈现痉挛的状态,极力表现扭曲、痛苦、挣扎的叫喊形象;纯粹的形象,形象是身体,培根通过破坏或抹去脸部组织,呈现出一种带有人与动物共同特点的纯人物形象,平涂的色彩与形象之间建立了一种强烈的联系,使形象更为纯粹;感觉的力量,在身体给予和接受感觉的交流过程中,达到感觉与被感觉的汇合点,才获得感觉的力量,使培根获得直接传达的能力,而非直接叙事。
初中美术_手绘线条图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手绘线条图象——物象的多视角表达》教学设计教材:人美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课授课老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用手绘线条表达物象的多视角的方法,表达出物象的多个角度,对物象有整体的认识,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设计。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线条从多角度创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绘画和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
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教学重点:对物象进行多视角观察后,能够对物象的结构、方位有明确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一个物品的平面、正视、侧视图中所画的各个部分,能从空间上有正确的理解,并能用手绘线条描绘出来。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教材。
学生:铅笔、纸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通过小游戏“猜猜我是谁?”引导学生如何认识一个物体,如何介绍一个物体,从而导出物象多视角的表达。
二、讲授新课1.教师介绍什么是物象的多视角表达?物象的多视角表达是指从多个角度观察同一物体,以平面图像的形式表达出物体的空间形态,如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等。
学生阅读课件中的图片,教师教导学生掌握常用的多视角图的表达方法:三视图(正面、侧面、顶面)、四视图、多视图。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物象的多视角表达的优点。
2.教师介绍物象多视角表达的应用。
3.教师通过图例引导学生分析物象多视角的表达方法。
①平面表达法:主要表现物体的结构与方位。
②立体表达法: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如产品立体效果图、室内设计效果图。
三、教师示范:教师在实物投影上画同一房间的不同角度。
四、课堂作业:自己选择(或设计)一个物体,用手绘线条分别从三个角度画一物品,不上色。
绘画所使用的笔可以自己选择。
五、展示评价:小组先选出最好的作业,然后由学生上台展示作业,并说说作业的创意。
六、教学拓展:有生命的多视角表达——形象设计,设计师通过画出多个设定角色的角度、动作来表达该角色的立体形态。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学情分析在教材八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用手绘线条表达物象的空间关系等知识。
小说物象作用课件

服饰与饮食
揭示人物生活习惯和社会 地位,传递文化信息。
精神物象
01
02
03
04
梦境与幻觉
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暗示故事 走向。
信仰与图腾
体现民族文化和精神信仰,为 故事增添神秘色彩。
音乐与绘画
抒发人物情感,提升故事艺术 感染力。
象征性物品
如吉祥物、护身符等,承载人 物情感和愿望,推动故事发展。
情感色彩的渲染
情感寄托
01
将人物的情感寄托于物象之上,通过对物象的描绘传达出人物
的喜怒哀乐,使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情感共鸣
02
通过对物象的情感色彩进行渲染,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使读
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心灵震撼。
情感对比
03
运用对比手法,将不同情感色彩的物象进行对比描绘,突出小
06
小说物象在跨文化交流中 的意义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物象差异
01
物象的文化内涵
不同文化对同一物象可能有不同的解读和象征意义,如龙在中国文化中
是吉祥、权力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可能被视为邪恶的象征。
02
物象的审美观念
不同文化对美的定义和审美标准存在差异,导致对物象的审美评价可能
有所不同。
03
物象的符号系统
02
小说物象的种类与特点
自然物象
01
02
03
地理环境
包括山川、河流、森林、 草原等,为故事提供背景, 营造氛围。
天气现象
如风、雨、雪、雾等,烘 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 展。
动物与植物
象征人物性格或命运,丰 富故事内涵。
手绘线条图象-物象的多视角表达课件

它是一种传统的绘画形式,强调 对物象形态、结构、比例、透视 等方面的表现。
手绘线条图象的特点
手绘线条图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表现力丰富,能够传达出物象的形 态美感和艺术感。
它是一种直观的表现形式,能够快速 捕捉和记录创作者的构思和创意。
手绘线条图象的应用场景
手绘线条图象广泛应用于建筑、景观、工业等领域的设计表 现中。
手绘线条图象的色彩搭配
色彩的搭配原则
掌握基本的色彩搭配原则,如对 比色、邻近色等,使图象色彩丰
富、和谐。
色彩的情感表达
了解不同色彩所表达的情感,如 暖色系表达温暖、热烈,冷色系
表达冷静、沉稳等。
色彩的层次感
通过色彩的深浅、明暗变化,表 现物象的远近、前后关系,增强
图象的空间感。
手绘线条图象的构图布局
构图的原则
遵循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平衡、对称等,使图象 整体美观、协调。
构图的层次感
通过合理的构图布局,表现物象的主次、远近关 系,使图象具有层次感。
构图的创意性
发挥创意,尝试不同的构图方式,使手绘线条图 象更具个性化和艺术感。
05
物象多视角表达的实例分析
建筑物的多视角手绘线条图象
总结词
建筑物的多视角手绘线条图象能够完整地展现建筑物的全貌和细节,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建筑的结构 和设计。
详细描述
通过手绘线条图象,可以从多个角度呈现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结构,如正面、侧面、俯视、仰视等, 使观众能够全面了解建筑物的特点和设计意图。同时,手绘线条图象还能够突出建筑物的细节和特色 ,如窗户、门、装饰等,增强观众对建筑物的感知和认识。
人物的多视角手绘线条图象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浅谈风格学的发展以及对绘画中五对概念的思考

浅谈风格学的发展以及对绘画中五对概念的思考风格学是艺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艺术作品中的风格特征及其演变和发展。
风格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最早的形式主义到后来的结构主义,再到现代的视觉文化研究,风格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
在早期的风格学中,主要关注的是作品的外观和形式特征。
印象派画家们以捕捉瞬间光影的效果为特点,画面中的线条和色彩强调了对自然的感受和直觉。
而立体主义则追求几何形状和立体空间的表现,画面中的线条和平面间的关系成为了其独特的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理论的发展,风格学开始转向对作品内在结构和符号意义的研究。
结构主义强调作品的内部结构和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这些关系中所蕴含的意义。
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中,作品的组织方式和构图结构体现了他对多个视角的同时表达和对物象的解构和再构。
而达利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则通过变形和错位的形象表达了潜意识的思维和情感状态。
近年来,随着视觉文化研究的兴起,风格学开始关注作品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关系。
它探讨了作品的生成背景以及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
波普艺术强调消费文化和大众媒体对作品的影响,对商品和商标进行艺术化的再创作和解构,强调了作品与当代社会的互动关系。
在绘画中,有五个基本对概念,分别是形象与抽象、写实与非写实、具象与非具象、传统与现代、个性与风格。
这五对概念在绘画中充满了辩证关系和相互影响。
形象与抽象是绘画中的两个基本方向。
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表达和再现,强调对物象的真实和具体描绘。
而抽象则是对事物的简化和提炼,去除物象的细节和外在特征,强调对形式和结构的表达。
写实与非写实是绘画中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
写实强调对物象外貌和细节的准确描绘,将绘画视为一种客观再现的工具。
而非写实则追求对主观感受和想象的表达,通过图像的变形和夸张来表现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具象与非具象是绘画中的两种表现形式。
具象绘画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描绘和再现,画面中能够辨认出具体事物和形象。
八年级上册美术-2讲课

二、前后遮挡法
用画面前边的景象 遮挡后边的景象来表 示前后、远近关系。
我们看到的 建筑群,用前后 遮挡的表达方式 描绘,可以表现 出简洁、清晰的 艺术效果。
《安徽宏村》速写 吴冠中 2001年
焦点透视法:我 们在绘画作品中经常 看到的一种空间表达 方式,可以在画面中 再现客观的物象空间。
三、焦点透视法: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焦点透视是在研究眼睛所看到的视觉真实
近
近
宽
大
远
远
窄
小
近
近
实
高
远
远
虚
低
三、焦点透视法
消失点
我们在自然中看到物体 呈现出近大远小、近实 远虚的空间关系,这种 现象叫做“透视”,也 叫透视变形。
视平线
三、焦点透视法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西方传统绘画以焦点透视法来表现物象的空间深度。画家的视点相 对固定,可将看到的景物在画面上真实地表现出来,使景物具有远近空 间感和立体感。
逐步对画面中的物体进行上色,注意观察不同色彩的搭配与穿插。多观察,多思考。 SL.D
课堂小结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一、物象空间的含义 二、表现物象空间的方法 1.物象上下安排法 2.前后遮挡法 3.焦点透视法 4.散点透视法等
美术八年级上册 人美版
谢谢!
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就是一张图中有两个消失点的透视图。 立方体的两对竖面与画面成斜角关系,平面与地面平行,称为成角 透视(或余角透视)。 成角透视的方形景物的垂直边线仍垂直于地面方向不变,其余的边 线分别向左右余点消失。
分析古代小说作品中的意象

分析古代小说作品中的意象在古代小说作品中,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主题、情感和观点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人物、物象、场景等元素的描绘和运用,创造出丰富的图景和意境,引导读者进入故事的世界,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本文将分析古代小说作品中的意象,并探讨其作用和艺术价值。
一、人物意象人物是小说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
在古代小说中,人物形象经常被赋予象征意义,代表着特定的社会角色、情感状态或道德品质。
例如,在《红楼梦》中,宝玉、黛玉、贾宝玉等人物形象通过对其身世、性格和遭遇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在《水浒传》中,李逵、武松等英雄形象则象征着勇猛、正义和义薄云天的品质。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复杂的性格刻画,人物意象更好地传达了作者对社会、人性和道德的深度思考。
二、物象意象物象意象是古代小说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对具体物体、器物和景物的描绘,表达作者对社会现象、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的思考。
物象意象常常搭配着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影像,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启发。
例如,在《西游记》中,宝塔、金箍棒、水帘洞等物象意象象征着佛教的智慧、力量和福报;在《聊斋志异》中,蛇精、狐仙等妖魔形象则代表着欲望、诱惑和人性的复杂。
通过这些物象意象的设置,古代小说作品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虚幻世界,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
三、场景意象场景意象在古代小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通过对时间、地点和环境的描写,创造出特定的情绪氛围,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在古代小说作品中经常能见到对山水、宫殿、园林等场景的精细描绘。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府和荣府、《金瓶梅》中的潘家和西门庆府等场景,通过物质环境和空间布局的描写,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和戏剧性。
同时,场景意象也有时与情感、思想、命运等主题相结合,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或虚构,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关怀。
四、象征意象除了具体的人物、物象和场景意象,古代小说中还常常运用抽象的象征意象,用以隐喻或象征特定的思想、价值观或文化观念。
物象与象征的解读

物象与象征的解读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物象和象征的存在。
物象是指我们能够通过感官观察到的、有形的物体或事物,而象征则是指一种代表或象征着其他东西的符号或意象。
物象与象征在人类文化、艺术、语言等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物象与象征的关系,并对它们的解读进行分析。
物象的定义与特性物象是指能够通过我们的感官(例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进行观察和感知的有形实体。
它们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世界中,能够独立存在并与我们进行互动。
物象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可察觉性:物象可以被我们的感官观察到,通过我们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器官对其进行感知。
2.实体性:物象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它们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并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属性。
3.直接性:物象可以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和感知来获取关于物象的信息。
4.独立性:物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它们可以独立存在,并且与我们进行互动。
象征的定义与特性象征是指一种代表或象征着其他东西的符号、意象或象征性行为。
它通过一种具体的形式来表示或传达一个更加抽象或深层次的含义或概念。
象征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代表性:象征通常被用来代表或象征着一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情感或价值观。
2.多义性:象征通常具有多种解读或理解的可能性,不同的人可能会对同一个象征产生不同的理解或感受。
3.隐含性:象征通常呈现在一种具体的形式之后,我们需要通过一定的符号、语言、文化背景等来进行解读和理解。
4.文化依赖性: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会对象征产生影响,而不同的文化有时也会赋予不同的象征含义。
物象与象征的关系物象和象征是密切相关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具体来说,物象可以成为一种象征,而象征也可以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进行表达和传达。
下面将从两个方面对物象和象征的关系进行解读。
1. 物象成为象征物象可以通过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成为一种象征,代表或象征着某种特定的概念、意义或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了物象的多视角表达?
布艺仿生花朵创意椅子
创意便捷多柜抽屉
鞋盒包装
食品包装
凉拖鞋设计
礼品包装
平面图
效 果 图
法国泰乌勒的泡泡皇宫
巴黎儿童看护中心医院
消 音 自 行 车
电 动 自 行 车
奔驰 G-force概念车设计效果图
产品说明图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物象的多视角表达
物象多视角的表达在生活中运用 十分广泛,如工业设计、环境设计、 家具设计等等,学会画物象的多视角 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整体观察能力、表 达能力和设计创作水平。
平 面 表 达
综 合 表 达
自己选择(或设计)一个物体, 分别从三个角度各画一张该物体的线 稿,不上色。绘画所使用的笔可以自 己选择。
你能看出这些都是物象的哪些视角吗?
前视 侧视 顶视
你能看出这些都是物象的哪些视角吗?
顶视
侧视
后视
你能看出这些都是物象的哪些视角吗?
前视 侧视 顶视
用手绘的方式,画出一个物体各个角度 的图片来表达该物体的立体效果,称为手绘 效果图。
手绘效果图有时用线稿表达,有时会在 线稿的基础上进行润色(画上颜色、光影), 来模拟该物体的真实效果。
以 一 款 移 动 硬 盘 的 设 计 为 例
直观明确
多个视角表达
手绘线条图像
(没有了颜色和光影的干扰,能让人更 专注地认识物体的外形。)
结构素描
·认识一个物体从多个视角观察 是最直观明确的。 ·在多视角表达中采用手绘线条 图像的方式是最直观明确的。 ·学会从多个视角表达物象, 锻炼我们的空间思维。
手绘效果图的优点 使设计师能够快速地表 达自己一闪而过的灵感。
立体表达是在三维空间上表达物象, 直接表现物体的空间效果。 如电脑渲染图、实物照片、缩比模 型等。
产品渲染图
室内渲染面表达与立体表达结合 的表达方式,先利用手绘效果图进行前 期设计,再利用电脑渲染图模拟真实效 果。
立 体 表 达
平面表达是在二维平面上表达物象, 表现物体的轮廓、结构和布局。 如产品三视图、手绘效果图等。
(顶视图)
(正前视图)
(正侧视图)
包含同一个物体的具有对应关系的正前视图、 正侧视图、顶视图的组图称为三视图。 一般情况下,一张平面的三视图能够比较充 分地表达一个物象的立体形态。
如果物体太复杂,三视图不够表达它的立体形态怎么办?
四 视 图
(侧视图) (前视图)
(顶视图)
(后视图)
六视图
顶视图
左视图
后视图 底视图
前视图
右视图
物体越复杂,用来表达的视图数量越多。 前视、后视、左视、右视、顶视、底视六 个视角的视图组合可以充分表达任何物体的立 体形态。
三视图、多视图的
三视图、多视图能够准确地表达物象的立体 形态,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