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煤炭行业发展中的供给侧改革研究报告

煤炭行业发展中的供给侧改革研究报告

煤炭行业发展中的供给侧改革研究报告煤炭行业一直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长期以来,其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煤炭过剩产能、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问题。

为了解决煤炭产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国实行了一系列的供给侧改革政策。

本文旨在对煤炭行业发展中的供给侧改革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煤炭行业发展现状煤炭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其产业链包括煤炭开采、运输、加工和利用等环节。

然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煤炭行业也面临着各种问题。

首先,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煤炭行业的过剩产能一直是问题突出。

其次,行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同时在效益上也不尽如人意,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率低,过度依赖原材料价格运动等因素造成收益风险高。

二、供给侧改革的突出特点为了解决煤炭行业存在的过剩产能和低产能问题,我国开展了供给侧改革,旨在从供给侧入手,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煤炭行业中,供给侧改革的突出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去产能。

这是整个改革的重头戏。

去产能可以有效减少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增加煤炭产业附加值。

基于原材料价格波动,煤炭产业附加值不断压缩。

通过改建煤炭加工、转化利用等新型产业,可以提高大宗商品煤炭价值,降低价格波动风险。

(三)重视环保。

一是加大污染整治力度,治理高耗能、高污染的“僵尸企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二是提升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发展“绿色煤炭”,实现低污染、高效益的目标。

(四)推进智能化改造。

煤炭采掘和运输是典型的体力劳动,其工作条件恶劣,工作效率低下。

通过智能化改造,可以实现从黑煤矿井到智能采掘机,从人工配煤到全自动煤仓等方面的换血。

三、供给侧改革的效果分析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是一场深度改革,全方位提升了煤炭行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具体来说,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煤炭行业包括以下几大重要领域:(一)煤炭去产能成效显著。

根据有关数据,2016年至今,我国共淘汰过剩煤炭产能超过2.2亿吨,预计到2019年底,累计产能退出量将达到超过3亿吨。

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

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

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煤炭行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

然而,由于煤炭产业的高污染、低效益和高风险等问题,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

本文旨在对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进行研究分析。

一、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和意义数字化转型是指利用新兴技术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的目标。

随着煤炭行业面临物料资源、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生产智能化等一系列挑战,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煤炭行业竞争力、转换行业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

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提高煤炭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煤炭行业的智能化升级,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和安全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应用1.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炭生产企业管理难度逐渐增大,缺乏统一管理平台。

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可以将生产流程、供应链、销售管理、物流等多个环节进行全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通过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全局数据,快速、精准定位问题与掌握行业动态。

2.智能化装备煤炭行业的生产装备已经过时,并且操作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

数字化转型可以将传统设备升级为集成控制、智能诊断的智能化装备。

智能化装备配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实现远程监控、自动化生产、质量可追溯、安全可靠的生产模式。

3.大数据应用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获取全行业产量、销售、价格等方面的数据,并进行深度分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大数据应用还可以进行智能预测、预警、优化和调整,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4.物联网应用煤炭生产过程中涉及众多设备、人员和物品,传统的生产模式存在生产信息不透明、数据散乱等问题。

数字化转型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各个元素无缝连接起来,形成全面的生产数据网络,实现监测预警和远程控制,提升生产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

煤炭行业的技术创新研究报告

煤炭行业的技术创新研究报告

煤炭行业的技术创新研究报告煤炭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资源之一,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产业之一。

然而,随着环保问题、能源结构转型等问题的逐渐凸显,煤炭产业也需要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针对煤炭行业的技术创新问题,本文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现状分析1.超低排放技术煤炭产业是典型的污染行业,其中燃烧排放尤为严重。

超低排放技术通过烟气处理、污染物回收等方法,实现了煤炭燃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大量清除和转化,大幅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量。

目前,超低排放技术的实施逐渐普及,但仍存在成本较高、设备投资量大等问题。

2.深度加工技术煤炭加工技术一直是煤炭行业的薄弱环节之一,煤炭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对煤炭的深度加工。

目前,煤炭深加工技术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对煤的性质和结构的认知不足、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

3.煤炭生产自动化技术随着社会对煤炭生产环境、安全、效率等要求的提高,煤炭生产自动化技术也愈加关注。

目前,煤炭生产过程中有配煤、煤的卸煤、质量检测、运输等多个环节可以引入自动化技术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实现生产流程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二、存在问题1.技术投入不足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投资和人才支持,但当前煤炭企业在技术创新投入方面存在压力较大的问题,导致煤炭产业的创新水平相对落后。

2.行业绿色发展压力当前绿色发展已成为行业的主旋律,煤炭行业也需要向这一方向转型发展。

然而,煤炭产业的绿色化转型非常困难,需要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改进,提高煤的洁净度和利用率。

3.煤炭市场供需矛盾煤炭市场存在超产、库存过多等问题,煤炭价格下跌,基础化工、钢铁等行业的需求量减少,导致市场供需矛盾严重。

这对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三、建议1.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煤炭企业需要重视技术创新投入,加大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产品升级等方面的投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力和竞争力。

2.优化煤炭生产环节煤炭企业需要优化生产环节,提高煤的综合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逐步实现清洁生产。

煤炭行业研究报告

煤炭行业研究报告

煤炭行业研究报告一、产业链结构1.行业概述煤炭行业属于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与宏观经济周期保持高度正相关性,同时对宏观经济变化存在一定滞后性。

图表:煤炭行业产业链如图表所示,煤炭主要应用于电力、钢铁、水泥、化工四大行业。

既有能源属性,也有化工属性,其中电力行业是重要的下游行业,煤化工行业是利润的主要增长点。

从基本面来讲,短期中转地与下游行业的库存会对煤价走势有很大的影响。

但长期来说,煤炭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行业景气度与宏观经济和投资密切相关,周期性十分明显,下游行业的景气程度直接影响着煤炭行业需求,进而影响行业供需关系,导致价格和产量的变化,而煤炭企业利润的变化也会对其的开工、增产能形成反作用,进而影响行业整体的供给水平。

在经历了“十五”后期和“十一五”期间爆发性增长的需求拉动周期后,2011 年四季度起,国民经济增速放缓,对煤炭下游需求形成抑制,同时,随着前期资源整合矿井产能集中释放,行业供给压力逐年上升,行业供需格局逆转,行业景气度显著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煤炭行业处于产业链的最上端,宏观政策传导需通过下游行业、中游行业(如钢铁、冶炼、化工等原材料生产)后最后传导到煤炭行业,所以其对宏观政策变动反映具有滞后性。

造成煤炭企业经营困境的主要外部原因为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导致下游需求减少以及行业本身集中度低造成的无序生产导致煤炭产量增长相对过快;同时,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以及环保等因素也对煤炭行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常态下,电力、钢铁、化工、水泥等重化工业行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下降,煤炭下游需求增速或将趋势性减缓。

另一方面,后资源整合时代的产能释放压力短期内仍然存在,供给价格弹性维持较高水平,对国内煤炭价格形成压制。

煤炭企业本身来看,煤炭生产资源的固定性是造成煤炭企业困境的重要内在原因。

煤炭企业资源禀赋条件具有先天性,生产成本主要受赋存条件影响。

其中,煤种、煤质决定下游客户类型并显著影响销售价格,矿区地理位置决定运输成本,开采条件决定开采成本与安全成本。

煤炭产业发展趋势与风险预警研究报告

煤炭产业发展趋势与风险预警研究报告

煤炭产业发展趋势与风险预警研究报告一、发展趋势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煤炭作为主要的化石燃料,未来仍将是世界主要能源之一。

在我国,煤炭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性产业,市场需求旺盛,且在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煤炭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新能源替代煤炭,煤炭需求减少。

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新能源的广泛推广,未来煤炭市场需求可能会逐步减少,这也会对煤炭产业带来巨大的影响。

2. 煤企更加注重煤炭品质和环保。

近年来,国家对环保问题加大了监管力度,煤企也加强了环保治理,并通过提高煤炭品质来增加市场竞争力,这将成为未来煤炭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3. 煤炭深加工成为发展方向。

未来,煤炭深加工和高端利用将成为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通过深加工,可以大幅提高煤炭附加值和竞争力,实现开发更广泛的市场。

4. 煤炭行业进一步整合。

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环保和人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煤炭行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进一步整合是提高品牌溢价和市场集中度的必经之路。

二、风险预警煤炭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的建立。

目前煤炭产业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行业产能过剩。

由于近年来我国推进去产能政策和环保标准提高,也加速了煤炭产业的淘汰和整合,但是在大规模国企reform签约进入实质执行阶段之前,“僵尸企业”和重心继续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风险。

2. 市场需求的波动。

市场需求的波动可以说是煤炭产业最大的风险之一。

主要来自于工业和居民需求的变化,尤其是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等替代性产品的出现,会对煤炭市场需求产生巨大的冲击。

3. 煤矿安全事故的风险。

由于煤炭采矿要求在地下或者山区进行,存在很高的安全风险。

近年来,国家对煤矿安全问题加强了监管力度,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仍然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4. 劳动力成本和环保成本的上升。

目前,劳动力成本和环保成本的上升已成为煤炭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体现在生产成本上升和利润空间被压缩的问题。

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研究报告

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研究报告

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研究报告煤炭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但煤炭行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面临着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挑战。

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已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导致煤炭行业与社会关系永远地影响到了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一、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1. 煤炭行业对环境的影响煤炭是一种高碳化合物,燃烧后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导致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等问题。

此外,煤炭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也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煤炭行业必须采取可持续的方法来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2. 煤炭行业的社会效益煤炭行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但它的贡献并不仅仅局限于此。

它还提供了就业机会,为当地社区创造了财富,支持了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这些社会效益是煤炭行业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必须保留和提高的。

3. 可持续煤炭生产技术煤炭行业必须采取新技术和更好的方法来生产煤炭,以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采用现代化设备来减少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碎石和煤粉污染,采用清洁能源来减少燃烧过程中的污染,回收以前没有使用的煤炭等。

4. 公众参与与合作公众参与和合作是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煤炭行业必须与政府、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合作,共同寻求最佳解决方案,以便在确保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减少环境和生态损害。

二、煤炭行业的社会责任1. 保护员工权益煤炭行业必须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以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此外,该行业还必须保护员工权益,例如:为员工提供合适的培训,保障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以及提供一套系统的员工保障制度等。

2. 履行社会责任煤炭行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例如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如支持当地的工业和农业,赞助教育和卫生计划等,同时尽力减少对社区和环境的不良影响。

3. 推广绿色生产绿色生产是指采用绿色能源和清洁生产工艺以减少煤炭生产和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煤炭行业的成本分析与优化研究报告

煤炭行业的成本分析与优化研究报告

煤炭行业的成本分析与优化研究报告煤炭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和排放领域之一。

在现代工业和生活中,煤炭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能源,并且其供应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

但是,煤炭行业的生产成本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因此本报告旨在对煤炭行业的成本结构和优化研究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 煤炭行业的生产成本结构经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煤炭行业的生产成本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1. 矿区资源成本矿区资源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中所需的原材料成本,其中包括采矿、运输、加工、处理等环节产生的成本。

煤炭行业的基础原料就是煤炭,在原材料的采掘、运输、加工、处理等过程中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 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支付给员工的工资、保险、福利等费用。

由于煤炭行业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因此劳动力成本在该行业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3. 能源和设备成本能源和设备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中所需的能源和设备投入成本。

煤炭生产需要大量的能源,如电、水、气等,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设备投入,如采煤机、输送带等。

4. 环境治理成本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煤炭行业的环境治理成本也越来越高。

企业需要进行各种环境治理工作,如废水治理、废气治理、噪音治理等,这些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

二. 煤炭行业成本优化研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煤炭行业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优化工作:1. 提高矿区资源利用率目前煤炭行业的资源利用率较低,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煤矿的管理、采矿技术等方面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和损失,从而降低成本。

2. 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加强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方面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可以引入智能化技术,统计数据来管理,提高效益。

3. 降低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成本是企业成本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降低人工成本可以通过优化组织架构、精简人员等方面实现。

煤炭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研究报告

煤炭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研究报告

煤炭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对于煤炭等传统能源资源的消耗量逐渐增加。

煤炭行业作为能源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影响极大。

本文将从宏观角度对煤炭行业的发展环境进行分析。

首先,从国内方面来看,煤炭仍然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在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煤炭作为主要的传统能源,其消耗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紧密相连。

随着近年来环保政策的加强,煤炭行业逐渐受到限制,但仍然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另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能源的开发,煤炭的地位逐渐被替代,但煤炭依然作为国内主要的能源之一,在可预见的未来内仍将保持一定市场空间。

其次,从全球角度来看,煤炭市场属于全球市场,国际能源价格和供求关系对中国的煤炭市场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煤炭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煤炭价格也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

而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煤炭市场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中国煤炭的出口方向和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有很大影响。

再次,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针对煤炭行业的政策也在不断调整。

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规模小、污染大、能耗高的煤炭企业正在逐渐被淘汰,大型煤炭企业在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配套的同时也被要求改善环保和创新发展。

再配合新能源和新技术的推广,煤炭行业将面临更多的转型和升级的机会。

最后,从市场方面来看,煤炭市场属于资源型市场,市场变化较大,煤炭价格不仅受到国内市场的需求和供应关系的影响,也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

随着国家在近几年对煤炭企业之间市场竞争加大的要求,使得全国范围内的煤炭市场逐渐走向合理化、规范化。

同时,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以及近年来环保政策的加强,使得煤炭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日益增加,规模小、产能低、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逐渐被淘汰。

结论:总的来说,煤炭作为传统能源之一,在国内外市场仍具有明显的需求和发展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行业研究报告1. 煤炭基本介绍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

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的评估,至2006年底,世界煤炭可采资源量达4.84×104 亿t 标准煤,占世界化石燃料可采资源量66.8%。

2007年全球消费3177.5百万吨油当量煤炭,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耗的28.63%煤炭不仅用做发电,而且还是炼钢、水泥生产乃至其它工业活动的必备燃料。

长期来看随着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越来越大。

2007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世界煤炭消费量趋势图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 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煤炭种类煤炭是一种化石燃料,形成主要起始于石炭纪(称为first coal age),即3.6至2.9亿年前。

每一个煤矿床的质量,取决于煤炭形成过程的温度、压力和时间,被称为煤炭的“有机成熟”。

根据形成的质量,煤炭主要可以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等。

形成的顺序大致为:褐煤----→烟煤----→无烟煤煤炭分类复杂,国内外分类标准不一样。

在我国通常煤炭又可以细分为贫煤、肥煤、瘦煤等。

资料来源: 《2008年煤炭行业风险分析报告》2. 世界煤炭分布根据2008能源统计,截至2007年世界煤炭的探明储量为8474.88亿吨。

这意味着目前探明的储量可供我们使用133年。

煤炭储量遍布世界各地,全球各大洲70多个国家都发现煤炭。

美国、俄罗斯、中国储量分列世界前三位。

世界煤炭分布主要集在少数国家,世界前8位国家煤炭储量占总储量比为89.7%。

前8位国家煤炭储量,亿吨 前8位国家煤炭储量占比,%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 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3. 世界煤炭消费与供给1. 世界煤炭消费领域煤炭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不仅是燃料能源,还是工业的重要原料。

世界范围内,煤炭主要应用于发电、钢铁、水泥、化肥、制油等领域。

世界煤炭应用资料来源:WCI发电:目前煤炭发电占世界发电总量的40%以上,是煤炭最主要的应用领域。

从过去20年来看,煤炭发电量的比重在上升,而石油发电所占比重大幅下降。

世界发电结构资料来源:IEA 钢铁:用于钢铁的主要是炼焦煤,被喻为钢铁工业的“基本食粮”,是各国在世界原料市场上必争的原料之一。

2003年世界粗钢产量9.65亿吨,使用大约5.43亿吨煤炭。

按此粗略测算吨钢耗煤为0.56吨。

水泥:煤炭是水泥熟料生产的主要燃料。

根据经验分析,吨水泥耗标煤0.1-0.15吨。

2. 世界煤炭消费国家2007年,中国、美国、印度分别是世界三大煤消费国。

世界前十大煤炭消费国共消耗2666.7百万吨油当量煤炭,占全球的84%,其中仅中国一国就消耗1311.4百万吨油当量煤炭占世界41.3%.主要煤炭消费国消费比重 主要国家煤炭消费量,单位:百万吨油当量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 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3. 煤炭消费量长期来看,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煤炭总体消费需求稳步增长。

2007年世界煤炭消费总量为3117.5百万吨油当量,是1965年消费量1482百万吨油当量的2.144倍,增加了1695.6百万吨油当量消费。

其中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南非、韩国增加占全球消费净增加比重为67.75%、16.63%、10.17%、4.82%、4.31%、3.23%,居前六位。

从2000-2007年区间来看,2000年全球煤炭消费量2340.4百万吨油当量,07年较2000年增加了837.2百万吨油当量的消费。

其中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南非、印尼六国占世界净增加比重为76.92%、7.62%、3.16%、1.99%、1.89%、1.68%,居前六位。

从1965-2000年区间来看,全球煤炭消费增长858.4百万吨油当量,中国、美国、印度、南非、日本、韩国增加占全球消费净增加比重为58.46%、32.29%、12.66%、6.67%、6.44%。

1965-2007年煤炭消费反而大幅度下降,欧洲地区是最大煤炭消费负增长力量。

1965年欧洲消耗煤炭851百万吨油当量,2007年这一数字仅为533.7,下降了317.3百万吨油当量,占同期全球消费净增加比重为16.1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过去40多年,中国、美国、印度三国是拉动世界煤炭消费的最主要力量,其中中国起了决定性作用,2000年以前美国煤炭消费增长较多,而2000年以后美国消费几乎未增长,中国和印度过去40多年煤炭消费持续增长。

而同期,欧洲地区煤炭消费出现大幅度下滑。

2000-2007,7年时间全球增加的煤炭消费量和1965-2000年35年增加的消费量几乎相当,煤炭消费增长呈现加速态势,其中以中国为首的亚太国家具决定性地位。

过去40年世界主要地区煤炭消费情况 不同时期主要国家对煤炭消费增长贡献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4. 主要产煤国2007年,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分别是世界三大煤生产国。

世界前八大煤炭生产国共生产2743百万吨油当量煤炭,占全球的87.5%,其中仅中国一国就生产1289.6百万吨油当量煤炭占世界41.1%。

主要国家煤炭消费量,单位:百万吨油当量 主要煤炭消费国消费比重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 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五. 世界煤炭产量随着煤炭需求的增长,世界煤炭产量也得到大幅提高,2007年全球共生产煤炭3135.6百万吨油当量煤炭,比1981年增加1284.74百万吨油当量煤炭。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产量的大幅提高。

其中,中国产量增长占过去近30年全球煤炭净增长的76.26%;而同期欧洲煤炭产量却出现大幅下滑,1981年欧洲煤炭产量785.9百万吨油当量煤炭,2007年产量445.4百万吨油当量煤炭,下降了340.5百万吨油当量煤炭,占过去近30年全球煤炭净增长的-26.5%。

过去30年世界主要地区煤炭消费 主要地区对煤炭消费增长贡献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 资料来源:BP 能源统计六. 世界煤炭产量受世界油价的高涨的影响世界煤炭市场活跃,2007年世界煤炭贸易持续增长,其中煤炭出口量为9.09亿吨,比2006年的8.59亿吨增长5.8%;煤炭进口量为9.23亿吨比2006年的8.81亿吨增长4.8%。

(由于相关报告数据不甚精确,进出口数据略有出入)。

世界前10大煤炭出口国为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南非、哥伦比亚、美国、中国、越南、加拿大和哈萨克斯坦,合计煤炭出口量为8.55亿吨,占世界煤炭出口总量的94.1%。

世界前10大煤炭进口国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印度、德国、英国、美国、西班牙和法国,合计煤炭出口量为5.98亿吨,占世界煤炭出口总量的64.8%。

世界煤炭贸易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欧洲和北美地区。

在国际煤炭贸易中,由于运输成本占相当的比例,所以国际动力煤炭贸易自然分成 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板块,大西洋板块进口国主要是西欧各国,特别是英国、德国和西班牙等;太平洋板块主要由亚洲和OECD成员组成,主要包括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 太平洋市场约占全球煤炭贸易的60%。

当煤炭价格高涨且供应充足时,市场会出现重叠。

南非是两个市场的天然交汇点。

而炼焦煤价格相对较高,因此可以贸易以全球为区域。

世界煤炭贸易路线7. 世界煤炭价格2008年上半年,油价飞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遭受洪水中断煤炭供应、中国和南非煤炭供应短缺而削减了煤炭出口量等原因推动国际煤炭价格暴涨,创出历史新高。

但下半年美国次贷引发全球经济危机,造成能源需求疲软,石油、煤炭价格立即掉头暴跌。

08年能源价格走势可谓冰火二重天。

煤炭、石油价格走势资料来源: wind 资讯4. 世界煤炭行业趋势展望1. 世界经济的发展增加煤炭需求。

世界经济发展,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加大了对能源的消费需求。

长期来看,世界经济维持增长趋势,能源的需求亦随经济发展而增加。

在没有新的替代性能源出现之前,作为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消费需求仍会维持上升趋势。

全球GDP、一次能源及煤炭消费量资料来源:IMF BP能源统计2. 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地位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

2006年底,世界煤炭可采资源量达4.84×104 亿t 标准煤,占世界化石燃料可采资源量66.8%。

直观而言,煤炭应该是消费比重最高的化石燃料。

但事实恰恰相反,煤炭的消费比重在化石燃料中是最小的;07年底,世界煤炭可采年数为133年,分别是石油的3.2倍和天然气的2.21倍。

石油和天然气供应日趋紧张,而化石燃料消费量与其储量严重背离,未来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采比趋于平衡,当是世界能源发展之趋势,未来煤炭的消费量和在化石燃料中消费比重将得到提升。

2000 年-2007 年,煤炭消费增长35.77%,高于增速第二位的天然气16 个百分点,6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5%,远高于其他能源的消费增速。

2007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化石燃料可采年限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 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世界一次能源消费趋势2007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增长缓慢,但2.4%的增幅仍高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

煤炭仍然是增长最快的燃料,但石油消费增长缓慢。

石油依旧是全球最主要的燃料,但其全球市场份额连续第六年下降,而煤炭则连续六年实现了市场份额的增长。

资料来源:BP 能源统计3. 煤炭价格与石油价格关系从价格历史变化来看,煤炭价格趋势和石油保持一致。

但煤炭和石油的价差却日益扩大,以日本进口煤为与布伦特原油简单对比,1987年原油18.44美元/桶,煤炭41.28美元/吨,两者比为1:2.4,到90年代末长期未发生巨大波动,但自99年以来油价快速上涨,煤炭虽然与油价同样保持上涨趋势,但涨幅却远远落后。

截至2007年这一比率已经变成1:0.965。

而桶原油与吨煤炭能量未发生变化,未来这一比率将得到纠正。

煤炭与石油价格关系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4. 新兴经济体拉动能源需求世界一些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100-300美元之后,汽车、高档电器等高档耐用消费品逐步走入家庭,消费结构的升级和重工业化的加速发展,人均GDP增长进入能源依赖阶段,人均能源消费将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日本在类似1953年-1980年的能源消耗增长了6.4 倍年复合增长7.7%。

韩国1977年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人均耗电量627千瓦小时、10年后1987年为1525千瓦小时,年符合增长率9.3%。

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正好处在高能源需求阶段,未来对能源的需求将不可避免的快速增加。

特别是印度,其国家国情和能源结构都和中国比较类似---人口众多,缺油少气,经济快速发展,都将不可避免地将能源重心方在煤炭上。

印度是一个拥有10亿多人的人口大国,又是一个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石油储量仅占世界0.4%,70%以上的石油需求要依靠进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