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

合集下载

苏教版 数学 二年级下册 各单元归纳总结

苏教版 数学 二年级下册 各单元归纳总结

第1单元归纳总结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分物体时,平均分完,可以用除法表示;平均分后还有剩余且不够再分时,也可以用除法表示,剩下的数叫做余数。

16个,每5个一份,分成了几份?还剩下几个?【解答】16÷5=3(份)……1(个)除法算式中余数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要比除数小。

(易错题)÷7=8……,最大是( ),最大是( )。

【解答】 6 62除法竖式笔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商就是几,商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且写在除号的上面,用被除数减去除数和商的积所得的差为余数,余数与个位对齐,写在横线下面。

竖式计算25÷3。

【解答】25÷3=8 (1)第2单元归纳总结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认识钟面1.钟面上又粗又短的是时针,较长的是分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2.时针每走1大格是1时,分针每走1小格是1分,秒针每走1小格是1秒。

时针从5走到8,经过( )小时,分针从12走到5,经过( )分钟。

【解答】 3 25认识整时、几时几分1.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2.几时几分:先看时针的位置,时针已经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从12起走过几小格就是几分。

3.记录时刻有两种方法(易错题)写出下面各个钟面所表示的时间。

{文字法,如:8时30分6时05分电子表法,如8:306:05::::【解答】5:05 4:55 11:3012:15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感受1秒、1分、1时的长短1.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针每走1个小格是1秒。

2.秒针走一圈是60秒,即1分。

3.时是比分大的时间单位,时针每走1大格,分针走1圈,即60分。

1分钟的时间里,你可以做哪些事情?1秒钟的时间里,你可以做哪些事情?【解答】我们可以看着秒表做事情,1分的时间里我们大约可以写6个铅笔字,或者可以做一节眼保健操,或者可以跳绳100个。

1秒的时间就是眨一下眼睛的时间,就是拍一下手的时间,或者就是呼一下或者吸一下的时间。

苏教版一、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归纳

苏教版一、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归纳

苏教版一、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归纳第二单元认识图形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①长方形有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两条长边长度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长度相等。

②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③三角形有三条边。

④钉子板上不可能围出圆。

2、利用物体画图形①用一个长方体画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

①数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

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一、数的含义、数数1.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99,99添上1是100,读作一百。

2.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

3.100是由100个一或10个十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4.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二、数的组成、读写、数位和计数单位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个、十、百都是计数单位。

个位上1个珠表示1,十位上1个珠表示10,百位上1个珠表示100。

2.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个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3.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4.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四、100以内数的顺序通过“百数表”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排列规律②52前面的五个数是:51、50、49、48、47;后面的五个数是:53、54、55、56、57。

③52前面的第五个数是:47;后面的第五个数是:57。

五、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1.三位数大于两位数,两位数大于一位数。

2.两个两位数比较,先看它们十位上的数,十位上比较大的那个数就比较大,当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比较大的那个数就比较大。

六、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用法。

(贵得多、便宜得多)两个数相差很大时就用多得多,少得多。

相差很小时就用多一些、少一些。

例如:37、6、34相比较后,37和6相差很大,就说37比6多得多或者6比37少得多。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11)乘数乘数=积(因数因数=积)78=56 读作:7乘8等于56。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乘数。

(1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103=3……1 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被除数-余数)除数=商●(被除数-余数)商=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13)米用字母“m” 表示;分米用字母“dm” 表示;厘米用字母“cm” 表示;毫米用字母“mm” 表示;1米=10分米(1m=10dm),1分米=10厘米(1dm=10cm),1厘米=10毫米(1cm=10mm),1米=100厘米(1m=100cm),1分米=100毫米(1dm=100mm),1米=1000毫米(1m=1000mm)。

(14)1小时=60分1分=60秒秒针走一圈是60秒钟,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时针走一圈是12个小时,时针走一大格是1个小时。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从12起走过几小格就是几分。

(15)(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左上为西北,左下为西南,右上为东北,右下为东南。

(现实中)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16)10个一是;10个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位上是几就读几,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两个“0”就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写“0”占位。

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①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数;②位数相同时,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③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苏教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有余数的除法:学生需要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并会进行除法列竖式计算。

认识万以内的数:学生需要掌握10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读写,以及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概念。

他们会从右边起认识个位、十位和百位,并了解个、十、百是计数单位。

同时,他们还会学习10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认识方向:学生需要了解太阳每天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早晨起床时面向太阳则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同时,他们还会学习地图或平面图通常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以及指南针的指向。

认识图形:学生需要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会数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

此外,他们还会了解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三角形有三条边等特性。

以上知识点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做好准备。

【精品原创】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7

【精品原创】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7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7.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归纳】1、认识角(1)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形。

【角的尖尖的部分是顶点,两条边是直直的】。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两条边张开的越大,角的开口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的越小,角的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3)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4)把物体剪掉一部分再数角时,剪的方法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

2、认识直角、锐角、钝角(1)直角:直角的两条边垂直,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2)锐角、钝角:以直角作为衡量标准,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3)比较角的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先把角的顶点与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与三角尺上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另一条边若与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重合就是直角,如果角的另一条边在三角尺上直角边的内部就是锐角,如果角的另一条边在三角尺上直角边的外部就是钝角。

(4)钟面上的角:钟面上3时整和9时整分针和时针所组成的角是直角,1时整、2时整、10时整、11时整分针和时针所组成的角是锐角,4时整、5时整、7时整、8时整分针和时针所组成的角是钝角,6时整分针和时针成一条直线。

【典例讲解】例1.下图中一共有()个锐角。

A. 3个B. 4个C. 5个【答案】 A【解析】【解答】解:图中共有3个锐角。

故答案为:A。

【分析】锐角是小于90°的角,图中三个单独的角都是锐角。

例2.课桌上的直角和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同样大。

()【答案】正确【解析】【解答】课桌上的直角和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同样大。

原题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是直角,都相等。

例3.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后,最多还能有________个角,最少还能有________个角。

【答案】 5;3【解析】【解答】根据分析可知,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后,最多还能有5个角,最少还能有3个角。

故答案为:5;3。

【分析】从一个正方形中,剪掉一个角,可以这样去剪:,数一数剩下的角的数量即可。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讲及试题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讲及试题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讲及试题一有余数的除法二时、分、秒三认识方向测定方向四认识万以内的数五分米和毫米六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七角的初步认识八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了解你的好朋友九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1、有余数除法以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有剩余,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除法列竖式计算方法:(1)先写“厂”表示除号。

(2)在除号里写被除数。

(3)除号外面左侧写除数。

(4)把商写在除号的外面,被除数上面,并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5)把除数和商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6)用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的乘积得结果写在横线下面,与个位对齐。

4、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先想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再利用乘法口诀试商。

5、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第二单元:时分秒1、认识钟面:(1)钟面上最短最粗的针是时针,较短较粗的是分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也就是60小格,1时=60分。

(4)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

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1分=60秒2、认识整时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时针、分针、秒针全部重合的时间是12时,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的时间是6时,针和分针成直角的时间是3时和9时。

3、认识几时几分方法:时针指在两个数之间,算小数,时针指在12和1之间,算12时,分针指着几,表示几个5分钟。

4、记录时间有两种方法:(1)文字法:如:5时50分;(2)用电子表法记录时刻时,几时就写几,再写“:”,后面写分时要占两位,分针不够整十的,十位要用0占位。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共6篇)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共6篇)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共6篇〕篇1: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知识点长方形与正方形知识点: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2、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络: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与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1、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

2、初步理解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认识四边形)(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

(印发,每人一份)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老师根据答复板书:四条直的边四边形有四个角(3)联络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外表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

(给四边形分类)(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展分类。

(学生独立操作)(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数学学习方法技巧1、计算要过关: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数学的学习中要求的比拟多,比方数学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屡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

2、枚举是难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比拟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

而枚举法的问题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维,比方数学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的方法,下册的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的问题。

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

建议家长可以比拟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3、应用题要接触:很多二年级的学生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仁华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三年级的内容要不要学,尤其是应用题要不要学?首先,二年级数学课本下册中的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局部,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我们建议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的局部问题,但是难度不要像三年级数学课本中那样大。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分米和毫米》知识点小结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分米和毫米》知识点小结

第五单元总结
智慧小锦囊
易错集锦
易错点1:进率不清楚。

误区点拨:
(1)易受1 米=100 厘米的影响,容易把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看成是100。

(2)已学的长度单位从高级到低级排列,依次是米、分米、厘米、毫米。

(3)牢记: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易错点2:长度单位概念不清,单位填写不准确。

误区点拨:
(1)由于长度单位概念不清,经常出现单位填写不准确的错误。

(2)可以从直尺上直观认识毫米、厘米和分米,利用米尺认识米。

(3)借助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记忆长度单位,建立各个长度单位的表象。

易错点3:单位换算不准。

误区点拨:
(1)由于单位换算不准,常会出现换算及大小比较的错误。

(2)要弄清什么单位转化为什么单位。

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是求几个十是多少;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是求低级单位里有几个十。

(3)比较大小时,单位要统一,不统一的,要先统一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除法以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有剩余,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除法列竖式计算方法:(1)先写“厂”表示除号。

(2)在除号里写被除数。

(3)除号外面左侧写除数。

(4)把商写在除号的外面,被除数上面,并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5)把除数和商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6)用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的乘积得结果写在横线下面,与个位对齐。

4、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先想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再利用乘法口诀试商。

5、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第二单元时、分、秒1、认识钟面:(1)钟面上最短最粗的针是时针,较短较粗的是分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也就是60小格,1时=60分。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

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1分=60秒2、认识整时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时针、分针、秒针全部重合的时间是12时,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的时间是6时,时针和分针成直角的时间是3时和9时。

3、认识几时几分方法:时针指在两个数之间,算小数,时针指在12和1之间,算12时,分针指着几,表示几个5分钟。

4、记录时间有两种方法:(1)文字法:如:5时50分;(2)用电子表法记录时刻时,几时就写几,再写“:”,后面写分时要占两位,分针不够整十的,十位要用0占位。

如:8时零5分写作8:055、认识大约几时方法:时针接近几就是几时。

此时,分针一般指在数字12左右。

6、计算两段时间之间的时间方法: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整时减整时,分钟减分钟,分钟不够减向整时借1时在分钟上加60分钟再减。

整时借出的1时要记得减去。

7、比较时间:单位不同时要化成相同的时间单位再进行比较。

在进行比赛(或做事)时:同样的距离(或同样的事情)所用的时间越多说明速度越慢(或效率越低);所用的时间越少说明速度越快(或效率越高)。

第三单元认识方向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1)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依据一个确定的方向找其他三个方向的方法: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2、地图上的方向: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选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标出方向。

4、看简单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1)看路线图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2)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来确定目标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3)根据目标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一般以“在”字后面物体的位置为中心,以“的”字前面物体的位置为中心)5、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6、指南针:红色指针指针北面,白色指针指着南面。

树的年轮:较疏的向着南面,较密的向着北面。

树叶:较疏的向着北面,较密的向着南面晴朗的夜间:朝着北极星的方向是北面。

影子的方向:和太阳所在的方向相反。

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1、数位顺序:(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相邻两个数位之间是十进率: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10个百是1000,10个千是10000。

(3)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2、万以内数的读写:(1)写数时从最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哪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写数用阿拉伯数字1,2,3,……(2)万以内数的读法: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从高位读到低位,中间有一个或连续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读数时用语文汉字:一、二、三……,十,百,千,万3、认识算盘上的数:在算盘上记数时,要拨珠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4、比较数的大小:(1)数位不同的:数位多的数就大,数位少的数就小。

(2)数位相同的: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那么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5、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一个数接近几百或几千就近似于几百或几千。

约等号“≈”,读作约等于。

(1)一般接近几百看十位:如果十位上的数小于5,就直接写百位上的数,如果十位上的数大于5,就要把百位上的数字再加1。

(2)一般接近几千看百位:如果百位上的数小于5,就直接写千位上的数,如果百位上的数大于5,就要把千位上的数字再加1。

6、用几个数字组数:可以把数字依据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组合排列。

要组成最大的数,就把数字按照由大到小排列;要组成最小的数,就把数字按照由小到大排列。

如果有0,0不能排在最高位。

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米(m)、分米(d m)、厘米(c m)、毫米(mm)。

2、长度单位的进率: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3、长度单位换算: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米=1000毫米4、长度单位的加、减或比较:两个不同的长度单位的数量进行加、减或比较大小时,必须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

5、物体实际测量方法:(1)依据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一般比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位,如教室、操场、旗杆、大树……比较短的物体依据实际情况和显示的数字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如:大拇指到食指之间的距离大约1分米,我们的手指甲长约1厘米,教室门高约2米,数学书长约20厘米,书桌高约7分米……(2)在进行物体测量时,先要把直尺或米尺的零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直尺或米尺上的什么数字,长度就是这个数字。

如果是一把断尺测量物体,同样要将断尺左边与物体一端对齐,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断尺什么数字,然后用另一端的数字减去左边的数字,就是物体的实际长度。

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1、口算两位数的加法:(1)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再把两个结果加起来;(2)一个两位数加另一个两位数的整十数,再用它们的结果加上剩下的一位数。

2、口算两位数的减法:(1)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减,个位数与个位数相减,再把两次所得的差相加;(2)把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被减数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3)把减数凑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用它们的差再加上多凑的数或减去少凑的数。

3、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计算时,一定要看清运算符号。

4、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1)计算时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2)加法验算方法:把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后再加一遍,两次得到的结果相等就说明计算结果正确,不相等,则说明计算结果不正确,需要重新计算。

5、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笔算方法:(1)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2)当个位不够减需要退位时,如果十位上是0,无1可退,就要从百位上退1当成10个十先传递到十位,再从十位退1到个位,当成10个一再计算。

(3)减法验算方法:差+减数=被减数(最常用的)被减数﹣差=减数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认识角(1)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形。

【角的尖尖的部分是顶点,两条边是直直的】。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两条边张开的越大,角的开口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的越小,角的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3)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4)把物体剪掉一部分再数角时,剪的方法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

2、认识直角、锐角、钝角(1)直角:直角的两条边垂直,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2)锐角、钝角:以直角作为衡量标准,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3)比较角的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先把角的顶点与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与三角尺上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另一条边若与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重合就是直角,如果角的另一条边在三角尺上直角边的内部就是锐角,如果角的另一条边在三角尺上直角边的外部就是钝角。

(4)钟面上的角:钟面上3时整和9时整分针和时针所组成的角是直角,1时整、2时整、10时整、11时整分针和时针所组成的角是锐角,4时整、5时整、7时整、8时整分针和时针所组成的角是钝角,6时整分针和时针成一条直线。

第八单元数据的整理和收集1、同一问题、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标准不一样,统计结果也不相同。

2、整理数据方法:可以用画“正”,√,○,□或△等符号来表示一个人或一种事物,但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比较简便。

3、应注意事项:(1)整理时一定要细心,注意不要遗漏,也不能重复。

(2)在进行数据整理时,题目要求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没有要求的就用画“正”字的方法。

(3)在进行数据的统计时,合计的数据要用数字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