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pdf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pdf

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2、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文艺精品与市场 古往今来,每个艺术家都渴望自己的作品成为精品,具有不朽的魅力。

“文章千古事”正是这种观念的表达。

而在大众传媒时代和市场竞争中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认定精品呢?这是个值得追问的问题。

艺术作品只有受到受众的喜爱,具有接受上的优势和强劲的市场号召力,才能成为精品,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然而把精品与市场反应完全对应起来,肯定是有问题的。

市场有“一时”和“长久”之区别。

我认为,精品是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要有穿越时空而愈增其审美价值从而也具有了市场价值的潜质。

既然是文艺精品,就不能只是拥有当下的市场,而一定是也要拥有未来的市场。

只有当下的市场而没有未来的市场,是不可能成为文艺精品的。

到今天成为脍炙人口的文艺精品的,如《红楼梦》、《哈姆雷特》等,都拥有当时的市场,且拥有此后许多年代的市场。

精品必定是具有能穿越时空并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的。

什么样的作品可以具有穿越时空而又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呢?我看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文艺精品无论何种艺术门类或艺术体裁,通过一定的符号载体来表现人们的真善美的普世价值观则是共同的。

真善美作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的价值追求是共同的。

诗词、小说、戏曲、绘画、音乐、雕塑以至于电影电视中的精品,能够真正受到最广泛的喜爱的,无不具有真善美的普世价值。

如屈原《离骚》、绘画《最后的晚餐》、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不胜枚举。

文艺精品,无论是叙事的还是抒情的,也无论是文学的还是其他门类的,都要显现出与人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人物性格或人格魅力。

对于作品情节的投入,首先是基于对人物性格的认同。

叙事性文艺精品中主要人物都是能够引起人们的深切同情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的,如《红与黑》中的于连就是如此。

现在的电视剧更为突出。

三原县北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三原县北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城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的任侠精神汉魏以来,游侠形象开始在诗歌里崭露头角。

但是,直到唐代,尤其是到了盛唐时期,对游侠的赞美才如奇峰突起,成为全社会普遍的歌唱。

唐诗中的任侠精神,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它随着唐诗高潮的到来而扩展成为诗坛上的一代风尚。

所谓任侠精神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下面数端,即:排难解纷、效功当世的襟怀;轻财好施、重交谊、重恩义的操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风度;尚武轻儒的意识,以及豪荡使气,不以礼法为意的个性。

所有这些,曾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它们在盛唐诗歌中不仅得到了全面的歌颂,而且由于它们和时代的进步理想相结合相渗透,因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健康、生动、有力。

盛唐诗歌对“尚武”精神的赞美,闪耀着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这和“轻儒”的意识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从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文化”的面貌。

而对豪荡使气、磊落不羁的性格的推许,也是和反礼法、反权贵、反教条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的。

诗人对游侠形象的集中歌唱,以及对生活中的侠义精神的开掘和赞美,表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

它显然并非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所尽能规范和牢笼的,但它构成了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的组成部分,却是毋庸置疑的。

任侠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是因为当时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

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

但是,盛唐的诗人们之所以不约而同地从任侠风气中吸取诗情,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唐诗中任侠精神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富有开拓精神的性格,一种强者的性格,它以其富于展望的清醒信念,直面现实的斗争意识,敢说敢为的豪爽意气,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最富有朝气的青春时期。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

命题人:任文兴 审题人 一、基础知识(9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的一项是……只有稳定长期延续并成为国人的深刻记忆时,对安全感的饥渴才会慢慢变得不那么急迫。

① 中国各大城市的房价也在顽强上涨,不管房价多高,一家几代人砸锅卖铁也要买,租房再便宜,住的也是“人家的房”。

② 而这担心的背后是安全感的严重缺失。

③ 其动因是中国人只有住上自己的房子才觉得安全的集体意识。

④ 中国各大银行的储蓄额在不断攀升,并不富裕的中国人支撑起世界最庞大的储蓄,他们从银行里购买的并不是微薄的利息而是未来的安全感。

⑤ 为此,很多中国年轻人从20多岁就加入了“房奴”大军,节衣缩食,放弃了对时尚的追求,对浪漫的憧憬,对娱乐的向往。

A. ②③①⑤④ B.②④①③⑤ C.②①③⑤④ D.①③②⑤④ 二、古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

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

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

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

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

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文告。

B.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

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 )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

他敢于直言,秦事议论无所避忌。

又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亲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古代诗文阅读(4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 题(9 分)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

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

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攀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俄顷弘至,亦无忤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

每往,必酣饮致醉。

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

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其真率如此。

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

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唯云甲子而已。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

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聊:悠闲B.妻子固.请种粳固:坚持C.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就:接受D.于半道栗里要.之要:邀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

高中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陕西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中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陕西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诺奖得主:他们找到了人类"生命时钟"因为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三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杰克•绍斯塔克于2009年10月5日被授予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国内一些科研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三位科学家解决了生物学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即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如何进行完整复制,如何免于退化,其中奥秘蕴藏在端粒和端粒酶上。

他们的研究成果对癌症和衰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通常奖给那些解决生命医学领域最根本问题的科学家,而端粒和端粒酶的机理就属于此类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其发现对于生命医学发展、对于人类攻克癌症等疾病,有着深远影响。

”上海交大医学院分子细胞生物学系教授程金科说。

据了解,人们最初研究染色体时,对于其末端是几乎“忽略”的,认为那里没有基因和酶,就算有,也不会对细胞的生长发挥很大作用。

而此次获奖的研究内容,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先入为主的对染色体的看法。

据悉,关于染色体端粒的研究论文最初发表于1978年,端粒酶的研究则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事。

这两项成果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研究染色体的方式,因此,30年后的今天,依然对癌症、基因组研究等基础研究起着重要影响。

三位获奖者的研究成果虽然从现在来看,早已不是“最尖端”,但堪称“很经典”。

端粒就像一顶高帽子置于染色体头上,被科学家称作“生命时钟”。

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而死亡。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杰克•绍斯塔克发现端粒的一种独特DNA序列能保护染色体免于退化。

卡萝尔•格雷德和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则确定了端粒酶,端粒酶是形成端粒DNA的成分。

这些发现解释了染色体的末端是如何受到端粒的保护的,而且端粒是由端粒酶形成的。

当端粒酶处于休眠状态时,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短一些,直到细胞死亡。

在正常成年人的几乎所有细胞中,端粒酶转为休眠状态。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单项选择题一律填涂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注意题号。

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遒劲.(jìn) 遏.制(è) 碣.石(jié) 百舸.争流(gě)B.颓圮.(qǐ) 团箕.(jī) 浮藻.(zǎo) 星辉斑斓..(bān lán)C.长篙.(gāo) 青荇.(xìng) 漫溯.(shuò) 峥嵘..岁月(zhēng róng)D.寥.廓(liáo) 琼葩.(pā) 典押.(yā) 忸怩..不安(niǔ ní)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A.寂寥沧茫风华正茂意气风发B.萧瑟傍徨凄婉迷茫天伦叙乐C.揣摩脸颜咄咄逼人剑拔弩张D.凌侮荆棘融会贯通感人肺腹3、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策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上钩,就必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晋见时奉献的礼品。

B.幕后推手策划“贾君鹏”事件是为了钱,专业策划团队炒作其他人当然也有其目的,可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为了能够成功地完成栽赃任务,他苦思冥想,终于决定图穷匕见....,直接把夏言拉过来陪审,期望能够在公堂上有所突破。

D.他这人很有意思,喜则开怀大笑,怒则切齿拊心,愁则发上指冠....,乐则得意而忘形。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战国策》是一部按国别记事的史书,经西汉刘向整理,秦汉间编纂,定名为《战国策》。

B.战国末期,燕太子丹为抵抗强秦想派刺客刺杀秦王,于是中国历史上就创造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C.中国历史悠久,史籍浩如烟海,历史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人物风姿万千。

D.从历史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从文学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正史”的先河。

2014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2014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2014 高三上学期文第一次月考卷(附答案)石嘴山市平中学 2015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卷本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表达)两部分。

分 150 分,考用 150 分。

第Ⅰ卷()一、代文( 9 分,每小 3 分)下边的文字,完成 1―3 。

何国学何国学?学界有各种不一样的看法,从上个世起就争不停。

有的学者,国学个看法太、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上本不行用(“学无分中西”),作一个代定俗成的看法又界不清,所以建不用或“ 行”。

可是,事上个看法已广泛流行,我不行能而不,与其建不用或“ 行”,不如在定俗成的意上争取其内涵和外延完成基本的共。

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的“国学”,就其指称象和空范来,多数学者上已获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的学文化。

就是狭的国学看法。

广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包含西学和克思主入后的中国近代学文化,与外国“中国学”或“ 学”研究的象、范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中国的学文化,其也是一个相当、内涵十分丰富复的看法,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学文化之和、称。

我平时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以前的、史、子、集“四部”之学,的理、考据、辞章、世之学,也许如一浮先生所言“六四部”、“国学者六之学也”。

中国古代的学是“通人之学”,主天地人通、文史哲通、儒道通、真善美通、道学政通⋯⋯而以成人之道中心。

“通”是以分前提的,中国学分会合体在典籍分中。

《 ?文志》将中国古代的籍分六、子、、兵、数、方技六,《隋 ?籍志》形成了、史、子、集四部分法的形,此后不停整、完美,至清朝定《四全目》,已形成一套完好的中国学的知系。

台湾人余光中: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是蚍蜉而已。

不国学是山,而且此中的每一都是一座山。

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确这样。

就以四部中的“子部”来,《四全目》又分十四,此中每一都内涵丰富,比方“医家”,近来第一版的一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13000 余种,说它是“一座山”,并不是夸张之言。

陕西省三原县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陕西省三原县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陕西省三原县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颈项(jǐng)掠过(lüè)抉择(jué)美轮美奂(huàn)B . 战栗(lì)粗糙(zào)菽粟(shū)生死攸关(yōu)C . 回溯(shòu)裸露(luǒ)黯然(àn)相濡以沫(rú)D . 微蹙(cù)揿住(qìn)打搅(jué)万劫不复(jié)2. (2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形骸莞尔桀傲浑浑噩噩B . 辑拿盘桓凝滞筚路蓝缕C . 晦朔泻漏厮守金榜题名D . 拔擢洗濯旋涡清流激湍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3月28日晚,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千个城市共同熄灯一小时。

这一活动对减少能源消耗虽只是杯水车薪,但表达了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关注。

B . 当看到小岗村村民按下的一个个红手印时,大家深深地感到,村民们怀念的沈浩不仅是一位村官,更是一位和他们休戚与共的亲人。

C . 晚会上,铿锵的鼓点扣人心弦,优美的唱腔感人肺腑,精彩的表演令人陶醉,全场观众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D . 经济学家认为,在当前经济回暖的情况下,假如过早地退出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可能会让已经取得的成果化为泡影,进而恶化就业形势。

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花粉含菌量高的主要原因,往往是收集后未及时脱水或储存方法不当造成的,所以,不仅要注意含菌总数和大肠杆菌含量,还应格外注意霉菌。

B . 在即将到来的下学期,全国1.5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用上了免费教科书,部分科目用书还将循环使用。

C . 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塑、长达40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选的碑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古诗文部分:(一)阅读下题完成1—5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尸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

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歉,道谢D.图穷.而匕首见穷:穷尽2.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图穷而匕首见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3.依据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函.封,燕王拜送于庭A.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 B.又前而为歌C.皆白衣冠以送之 D.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4.下列对“易水诀别”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B.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C.三个“皆”字写出了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二)、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晏子辞千金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使者反,言之公。

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晏子辞。

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

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

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之”字,全都是代词且指代的对象相同的一项是()①分食食之.②言之.公吧③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④一豆之.食⑤夫厚取之.君则施之民⑥婴闻之.⑦以君之.赐⑧寡人之.过也A.①③⑥B.③⑤C.②⑧D.③⑤⑦8.把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共其乏囚,君亦无所害。

(2)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11分)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

这里指山坞。

三、现代文阅读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鞋刘庆邦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

”妹妹艰过,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被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

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轻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合适吗?”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说脚疼.“你疼我也疼,那个人问她哪里疼.“我心疼”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 .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檨摸脸,脸还火辣辣的.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了.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 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联系到一块儿去了.不知道那人有没有对象,要是没对象的话,不知道喜欢什么样的,有一天家里了个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烦,一听介绍的不是别人,正是让她做梦的那个人,一是浑身冰凉,小脸发白,泪珠子一串串往下掉,母亲以为她对这门亲事不乐意,守明说:“妈,我是舍不得离开您!”媒人递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较大走四方的话.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人一点东而’让那个人念着地,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

那个从出的日期定下了,托媒人传话,向她约会。

她正好亲手把鞋交给那个人. 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高桥,时间是吃过晚饭,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

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珐上路一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还脱下干什么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上诚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等他回完婚那一天才能穿•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只笑了笑,说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一下•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这是守明没有料到的•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从没有碰过手•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那个人的手温热有力,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汗,接着她身上也出汗了.那个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松开了.守明下了桥往回走时,见夹道的高庄稼中间拦着一个黑人影,她大吃一惊,正要折回身去追那个人,扑进那个人怀里,让她的那个人救她,人影说话了,原是她母亲. 怎么会是母亲呢!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没跟母亲说话.后记:我在农村老家时,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个姑娘很精心地给我做了一双鞋. 参加工作后,我把那双鞋带进了城里,先是舍不得穿,后想穿也穿不出去了.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把那双鞋退给了那位姑娘•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汪的.后我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不起她。

(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守明照镜子时,“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寥寥数语,初恋少女的微妙心理就显露出了。

B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守明的美好形象,就是在与母亲收人家的彩礼、偷偷监视女儿约会等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逐渐凸显出的。

C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守明与未婚夫分别后见一黑影,大吃一惊,原是母亲,这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情节就颇具匠心。

D小说地方特色鲜明,尤其是“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等日常生活语言的大量使用,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E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未婚夫和守明约会时随意把鞋插进口袋,分手时又主动与守明握手,表明他虽是一个农村青年却有现代意识•(2)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亊骂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

(6分)(3)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4)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四、语言文字应用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因为不满于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C.在语文教学中,于漪老师倡导人文性,但她从没有否定过语文课可以离开语言文字。

D.俄罗斯有发展远东的计划,中国有振兴东北的战略,如果有效对接,可能实现双赢,不过目前还只是一种期待。

15、下列句子语意连贯的一项是()①但你无法为它画上真正的色彩②它只有形状,以及化学染料染出的时尚③一把油纸伞却可以不同,它是真正的君子,画出雨的所有浪漫④它的气味和材质都和雨天是如此的不符⑤它只是雨天的一个工具而已⑥我一直无法接受用尼龙布做的伞A.⑥②①④⑤③ B.⑥④⑤②①③ C.⑥②①③④⑤ D.⑤④②①⑥③16.读下面的文字,概括“推动油价猛涨”的三个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