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我们不乱扔》教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我们不乱扔》教案

分钟
环节二:通过行为辨析,懂得保持公共环境的干净整洁,是文明素养的体现,也是公民的责任。
(二)环节二:通过行为辨析,懂得保持公共环境的干净整洁,是文明素养的体现,也是公民的责任。
1.过渡:秋天到了,同学们去秋游,我们来看看在秋游中发生了什么故事,想一想你更赞同谁的表现?
2.学生交流。
3.引导:每个同学心中一定都在默默地为王勇同学点赞,可是,还有个问题要解决,这些垃圾应该扔到哪里?
《我们不乱扔》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的公共环境带给人不同的感受,认识到保持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2.懂得维护公共卫生不仅仅是为了干净,更是一种责任和文明的体现。
3.掌握维护公共卫生的正确方法,养成自觉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重点:懂得维护公共卫生不仅仅是为了干净,更是一种责任和文明的体现。
5.评价: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遵守《中小学生守则》里的:保持公共卫生。公共场所的卫生关系到大家的共同利益,我们要约束自己,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也要制止其他人不文明的行为。爱护公共环境卫生,人人有责。
6.作为小学生,我们在维护公共卫生上,需要做到哪些呢?
(1)出示事例。
(2)学生交流。
(3)拓展:在我们身边,有的同学已经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了。展示学生照片。
3.学生交流。
4.追问:看看你和梦梦的想法一样吗?
5.引导: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同一个地方有时很干净,有时却很脏,你知道为什么吗?
6.学生交流。
7.小结:美好的环境人人爱,脏乱的环境使人不愉快。环境的好坏与人们的行为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公共场所活动时,我们应该共同维护环境的干净整洁。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环境的直观对比,唤醒学生曾有的生活体验,明白干净整洁的公共环境让人身心愉悦,并懂得环境的好坏与人们的行为有直接的关系。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
教师:同学们上次我们研究了《我们不乱扔》,你们有没有在生活中尝试过不乱扔垃圾呢?
学生:有/没有
教师: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保护环境。
二、研究新课:
1、认识垃圾分类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了解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特点和分类方法。
2、垃圾分类实践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分类的过程和重要性。
三、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前两节课的研究,已经了解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手工制作,为美化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研究新课:
1、创意手工制作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如制作花瓶、笔筒等。
2、实践操作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创意手工制作的乐趣和成果。
三、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手工制作,为美化家园和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教版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二上3.10《我们不乱扔》教案2

人教版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二上3.10《我们不乱扔》教案2一. 教材分析《我们不乱扔》是人教版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二上第三单元第十课的内容,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并学会垃圾的正确分类和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具有垃圾分类的概念,但对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等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学会垃圾的正确分类和处理方法。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学会垃圾的正确分类和处理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垃圾分类。
2.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垃圾分类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学生准备垃圾分类的实践物品,如垃圾袋、垃圾分类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乱扔垃圾导致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垃圾处理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垃圾分类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各类垃圾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垃圾分类的方法和心得。
5.拓展(5分钟)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推广垃圾分类,提高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拍照记录,并发给教师。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课堂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垃圾分类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学情境分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我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假设我们的学校即将举办一场环保主题活动,但是活动场地却因为垃圾乱扔而变得十分脏乱差。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

1、请学生在喜欢的情景图片右下角画上笑脸,不喜欢的情境下边画哭脸。
2、学生根据图片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并说说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学生讲述原因)
3、小组讨论,(请学生举例并说一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游戏导入:图片我来评
1、教师播放图片,让学生做出直观感受,并根据图片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注意观察学生观看图片的反应,等会请学生起来说一说感受)
2、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看到不同的图片会有不同的反应?(老师先问整洁的图片的感受,再问脏乱图片的感受,引导学生不能乱扔垃圾,从而引出今天课题,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一聊和环境卫生有关的话题“我们不乱扔”。)
课程将从课堂扩展到家庭、学校、社区及其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切实抓好学生品行教育和养成良好习惯教育两个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共环境卫生习惯有明确要求。本课依据《活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5条“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第7条“尊重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第8条“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而编写。通过本课教学,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乱扔垃圾、保护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不乱扔垃圾不仅是为了保持公共环境的干净整洁,更是一种责任和文明的体现;文本呈现了“学生秋游”为情境的一个绘本故事,描述了不同的学生对待秋游产生的垃圾的不同表现。这些现象普通存在于学生之中,要引发学生思考,正确的垃圾处理不只是为了干净,还为了什么?引导学生养成垃圾投放的意识,掌握垃圾投放的方法,它既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上《10 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共2课时

环节二:这样可不行
教师活动
1.同学们都知道了要把自己制造的垃圾随手带走,知道维护公共卫生既是文明的表现,也是每个人的责任。但是在生活中,还是有一些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如:
出示图片:随地乱吐、随地大小便、上完厕所不冲厕所、随手乱扔垃圾、对着别人打喷嚏
学生回答
2.文明小督察:除了这些,你还发现了哪些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呢?观察身边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完成“我的观察记录”。
9.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
一、立足学情,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时,为了落实 “我喜欢哪种情景”这一板块的任务,我以生活中的垃圾成堆的环境图片作为范例,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看了这组图片的感受,再与学生每天所处的干净、卫生的学习环境进行比较,引导他们说出喜欢哪种情境,其实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不乱扔果皮纸屑”的说教,但是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为了强化意识,我除了按照教材上的要求“看图说话”外,还让学生互相监督,不只是保持教室的卫生,还要养成随时捡拾垃圾的好习惯,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孩子们不能够时时刻刻的想到环境保护,如果有更加吸引他的东西摆在他面前,多数的孩子就会把果皮纸屑丢在一旁,其实孩子不把垃圾扔到垃圾箱并不是他懒惰不去扔,而是环保的概念在他们小小的心灵中还没有定位、没有记住,孩子们的乱丢垃圾现象多数是无意识的,老师就是在孩子这个模糊的意识下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处理问题。
3.目标确定
1.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条件,爱护家庭、学校和公共环境卫生。
2.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3.通过观察记录、对比选择、思辨对话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爱护公共环境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0课《我们不乱扔》课件教学设计

《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们不乱扔》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第二课。
教材内容结构由“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和“我能做到的”四项活动内容组成,使学生通过交流、思考等形式,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和树立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学情分析:小学生对学校的公共卫生和家居周围的公共卫生已有直观感受、接触。
但生活中环境意识差的也大有人在。
所以,应教育学生分清是非,从小养成良好文明行为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1.比较不同环境带来不同的感受,初步树立保护公共环境卫生的意识。
2.愿意保持公共卫生,养成在生活中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
3.能从自身做起,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如何保护身边环境,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2.懂得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 谈话,师生互动。
2.(屏幕出示照片)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呢?3.我们再来看这几幅图片(出示干净与垃圾遍地的场景,学生对比)4.你更喜欢哪个?(引出课题,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一系列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的环境带来不同的感受,从而产生不乱扔垃圾的思想。
】二、提出问题,明辨是非1.在生活中你见过乱扔行为吗?(师生交流)2.在生活中,一些看似美好的事物都会产生垃圾。
(创设情境,再出示校园、马路、风景区乱扔垃圾视频、图片。
)3.(出示成千上万的垃圾)你怎么办?有什么好主意?(师生交流)【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回忆、思考,指出身边及自身的不文明行为,能够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通过看图片,直观感受生活中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从而认识到自觉保持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三、创设情境,引发思考1.开展活动——“我要这样做”。
2.(出示准备好的活动卡片:秋游野餐后、在学校等。
)师强调活动要求。
3.小组讨论开展本组活动并共同制定活动计划。
4.小组展示、互动。
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本课是《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的第二课,主要内容是关于在公共场所保持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行动。
通过阅读、交流和思考等形式,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不应该乱扔垃圾并在生活中实践环保的行动。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可以了解中小学生守则里提倡保持公共卫生,初步知道不应该乱扔垃圾和树立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通过合作交流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初步树立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能够从自己做起,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教学重难点是初步知道如何保护身边环境,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教学难点则是懂得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在课前准备方面,可以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进行导入新课环节。
通过让学生朗读小诗《家》以及展示XXX照片,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去保护。
接着,进行研究新课环节。
活动一是“我喜欢哪种情景”,通过对比干净整洁的环境和脏乱的环境,引导学生认识到干净整洁的环境给人带来的愉悦情绪。
活动二是“不只是为了干净”,通过小调查和导行,让学生思考垃圾的处理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中存在部分格式错误,需要进行修改。
另外,文章中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以保证文章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研究环保知识和技能,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环保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同时,通过制定环保行为规范和废旧物品再利用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最后,教师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成为环保小卫士,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美化我们的家园做出贡献。
小学思想政治_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1、出示歌曲《小小环保员》(师生同唱)2、揭示主题: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应该一起来保护它,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0课《我们不乱扔》(板书课题)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第一站:你挑我选站过渡:今天我们乘坐文明号小火车开始我们的旅行。
我们抓紧时间上车吧!火车到达第一站(你挑我选站)。
1、(PPT)出示三组图片,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图片。
2、师生共同交流3、教师总结:(PPT)出示,干净整洁的环境人人爱,看,整洁的教室、干净的马路、美丽的公园、都是大家保持公共卫生的良好表现。
(PPT出示教室、操场、校园的图片,最后一张是郊外)第二站:郊外体验站1、课件出示:莲花山公园的照片。
2、过渡:秋天的莲花山公园景色优美,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赶紧上车出发去到我们的第二站郊外体验站,(火车火车快快跑,我们出发了)3、出示学生春游的视频4、小组内交流,生谈赞同谁的做法。
(教师及时点评学生)5、播放第二个视频。
6、师生共同交流。
7、总结: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出示垃圾箱)8、教师介绍可回收垃圾。
9、练习:小小垃圾要个家,请你把它送回家。
(PPT)10、师总结:同学们,在公共场所把垃圾整理好带走,这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我们的责任。
(板书:讲文明,有责任)让我们带着讲文明,有责任一起重新登上文明号小火车,继续前行。
第三站生活再现站1、过渡:火车到达第三站(生活再现站),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在生活中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
课前,老师让4组文明小督察去不同的地方观察,请先在写到我的观察记录上,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在全班汇报。
1)公交车组:用表汇报2)公园组:用表汇报3)电影院组:用表展示4)火车站组:用汇报表展示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颁发文明督察奖章。
总结: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保持公共卫生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在《中小学生守则》中也提倡我们保持公共卫生。
第四站文明实践站1、出示请假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我们不乱扔》这一课共设计了四个活动主题:“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我能做到的……”,旨在告诉学生要自觉保持公共卫生,不能随便乱扔垃圾,并让学生知道把垃圾整理好带走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学校的公共卫生和家居周围的公共卫生已有直接感受,且对公共场所的公共卫生已经直接接触过。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环境意识很差,随地乱吐痰,随手乱扔废弃物,导致有些地方的公共卫生很差。
针对现实情况,教育小学生分清是非,从小培养保持公共卫生的好习惯显得十分必要。
【教学目标】
1.知道应当保持公共卫生。
2.比较环境是否卫生的不同感受,说明应当保持公共卫生。
3.养成在生活中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保持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保持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问题情境、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
图一:操场上到处是果皮纸屑等垃圾。
图二:教室里桌椅摆放杂乱,黑板没擦,小朋友的桌上凌乱不堪。
图三:在教室一角,扫帚、拖把、簸箕、纸篓堆放凌乱。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吗?
学生回答:小朋友们不讲公共卫生、没有自觉保持公共卫生等。
二、我喜欢哪种情景
出示课件:
图一:学校美丽的花园。
图二:漂亮的教室。
图三:整洁的楼道。
图四:宽敞的教室。
图五:垃圾满地的马路。
图六:体育场或电影院等场所中留有垃圾的座位。
图七:漂满垃圾的小河。
师:你们从这几幅图中看懂了什么?看完后面三幅图片,你有什么感受?你喜欢这样的环境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整洁、优美的环境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好处,还会使人心情愉快;脏、乱、差的环境有损我们的健康,还会令我们心情不愉快。
师: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也干干净净的,让人觉得很舒服呢?
学生回忆、思考,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一系列的图片,直观地感受到哪种情景好,从而产生不乱扔垃圾的思想,同时让学生通过回忆、思考,指出身边干干净净的、让人觉得很舒服的其他地方。
)
三、不只是为了干净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要求不乱扔垃圾,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是不是为了保持干净的环境卫生呀?
学生甲:是,因为这样我们的教室就干净、漂亮了。
学生乙:不只是为了保持干净的环境卫生,还能回收再利用有些垃圾。
学生丙:是,因为垃圾太脏了,应该把它们放到垃圾桶里去。
课件出示课本第39页图片。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你喜欢谁?为什么?
(2)垃圾箱上的这两个标志是什么意思?
(3)怎么给垃圾分类?
(4)为什么要把垃圾整理好带走?
学生认真看图,思考交流。
小结:把垃圾整理好带走,因为这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直观地感受孩子们的做法,分辨对错。
同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
四、这样可不行
师:公共场所是公众休息、娱乐的地方,自然是人群较多的地方。
在这些人群中,有健康的人,也有患各种疾病(包括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的人。
如果这些人不注意公共场所卫生,随地吐痰、大小便等,会怎么样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在公共场所,我们随处会看见有人乱扔果皮纸屑,有人乱涂乱刻。
在生活中,我发现还有一些不讲公共卫生的情况。
你发现了哪些呢?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播放:生活中不讲公共卫生的视频。
师:视频中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你有什么建议?你还见过哪些不文明的现象?
学生根据课本第40页的“我的观察记录”,记录观察的时间和地点、看到的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我的建议,并在全班集体交流。
小结:公共场所卫生不良,不仅会传播各种疾病,还会使休息、娱乐的人感到厌恶和不快。
可见,公共场所卫生关乎大众的利益和身体健康,我们每个公民要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保持公共卫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辨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能够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形象直观地感受生活中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认识要自觉保持公共卫生。
)
五、我能做到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维护公共场所卫生要怎样做吗?
学生举手回答。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看到纸屑捡起来……)
师:请同学们看看课本第41页图片,说说图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师:我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对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了解多少。
生:在公共场所要做到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丢果皮纸屑;不损坏公物;不在墙壁、树木上乱刻乱画;不践踏草地;不摘折花草、树木;等等。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在墙上乱刻乱画,共同来维护公共场所卫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熟记维护公共场所卫生的知识,知道应该怎样维护公共场所卫生。
)
六、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课本第41页花朵图片。
要求:做到一条,就给一个花瓣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到学期结束时,看看自己能收获几瓣花。
【板书设计】
我们不乱扔
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我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