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规培结业考试:中药辨识
第一站中药辨识

考核评分标准
1、每张中药辨识试卷共计100分。
2、辨认中药计40分,实物准确(编号)1种得4分,满分40分 (10个正确)。
3、功效、药性、用法用量、使用注意60分,回答准确1个得 10分。(根据回答内容完整性按比例给分)
4、考官根据“中药辨识考核打分表”要求进行打分。
5、每位考生由2位考官评分,最后得分为2位考官的平均分。
xxxxx
“中药辨识”考核
x
评分标准:
x
1、每辨出一种药(实物编号正确)得4分,
x
满分40分。
2、按要求每写出一项得10分,根据回答内
x
容完整性按比例给分,满分60分。
x
要求填写药性:: xxxxx
x 要求填写功效:: xxxxx
x
要求填写功效
x
: xxxxx
x
要求填写用法用量: xxxxx
阅卷:
考核流程说明
二、结业考核日-上午
1、考官或考点工作人员提前1小时领取配送的饮片及试 卷,并直接到达考场。 2、上午4套试卷。拆开上午的试卷袋、饮片袋。 3、试卷套号与饮片组号相对应,12种饮片放独立考位。 4、考核注意事项
①.考生按规定时间进入考场; ②.考生随机由工作人员引导入考位; ③.提醒考生写好姓名及考生号; ④.每位考生考试时间为20分钟,不得超时。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
中药辨识 考官培训
目 1 考核流程说明
录
2 考核内容要求
3 考核评分标准
考核流程说明 一、结业考核前
1、7月31日(下周五)
考试用的中药饮片及试卷由考试中心统一配 送到达考点单位。
2、7月31日(下周五)
考官或考点工作人员布置考场,中药辨识考 场内设置独立的考位,且光照、温湿度适宜。
中药鉴定师考试中药材鉴别试题

中药鉴定师考试中药材鉴别试题1、植物的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繁殖器官(尤其是种子)。
2、根的作用:有贮存功能,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无光合作用。
桑是唯一收入药典的全身入药的品种(根、茎、叶、果穗)。
3、白附子入药部位是块茎。
4、半夏、水半夏是同科不同属不同种的植物。
5、柴胡和狭叶柴胡是同科同属不同种。
6、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置沸水中烫后,去外皮干燥。
气特异,味微甘。
迷果芹为伞形科植物迷果芹的干燥根,气微,具胡萝卜样的气味。
7、茅苍术的特点是气香特异,北苍术的特点是香气较淡。
8、南柴胡、北柴胡同科同属不同种。
大叶柴胡有毒,以根茎为主。
9、川贝母的来源有6种: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
10、川乌的来源: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
11、草乌是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块根、山大黄气浊特异,味涩微苦。
1213、防风为伞形科植物,干燥根入药。
正品有蚯蚓头、扫帚头、凤眼圈。
14、防己为防己科植物,干燥根入药。
正品粉性。
15、高良姜以根茎入药。
16、藁本形状为不规则的团块状,气浓香,味辛、苦、微麻。
注意与升麻的区别。
17、木香的药用部位是根和根茎。
18、骨碎补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干燥根茎。
特点是鳞片二型。
19、植物的异型维管束常在根和根茎。
(大黄的根没有)20、何首乌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形成云锦状花纹。
21、姜黄是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
22、生川乌和草乌是28种毒性中药之一二。
23、绵萆薢性状特点略呈海绵状。
24、贯众有叶柄残基。
绵马贯众表面有5,13个维管束环列。
25、前胡来源于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的干燥根。
26、拳参来源于蓼科植物拳参的干燥根茎。
断面浅棕红色或棕红色) 27、三七的药用部位为根和根茎。
28、山慈菇、毛慈菇、冰球子均为正品收入药典。
29、天花粉要用部位是根。
性状特点:横切面略呈放射状,富粉性,气微,application; infection and antibacterial drug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transfusion refers to levy; nutrition support of adapted card andclinical application; common life support technology (as cycle breathing support, and nutrition support,) and emergency technology of application; common guardianship instrument using. Look: shock, cardiac respiratory arrest and acute organ failur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and severe infection and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severe disturbance of body fluid environment such as critical theory and progress of the illness. 2. basic requirements (1) species and cases of study requirements: severe pneumonia in disease-diseas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3. high requirements (1) learning disease species:disease species disease species image radiation: rheumatic heart congenital heart intestinal Crohn's (Crohn) disease intestinaltuberculosis bile duct cancer chronic pancreatic inflammatory urinary system stone urinary system tumor adrenal disease thyroid disease cranial within infection nervous system tumor nuclear medical: Digest road bleeding explicit like brain blood flow perfusion explicit like testicular blood pool explicit like salivary glands explicit like (2) clin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requirements: understand various image check味微苦。
中药鉴定学习题库(附答案)

中药鉴定学习题库(附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不含石细胞的药材是( )A、牡丹皮B、黄柏C、厚朴D、肉桂E、杜仲正确答案:A2、海南砂的果皮表面特征是( )A、刺柔软而不分枝B、刺柔软而分枝C、刺硬而分枝D、被短柔毛E、光滑正确答案:B3、金钱草茎横切面髓部的特点是( )A、含分泌道B、有纤维散在C、有大型薄壁细胞D、常成空腔E、有异常维管束正确答案:D4、目前用于生地黄含量测定的成分名称及其最低含量限度为( )A、哈巴苷;2. 4%B、梓醇;0.20%C、二氢梓醇;0. 30%D、梓醇;0.30%E、哈巴俄苷;0.050%正确答案:B5、巴戟天的草酸钙针晶束主要分布于( )A、皮层B、木质部C、皮层及韧皮部D、韧皮部E、木栓层正确答案:C6、燃之易熔,稍冒黑烟,刚熄灭时冒白烟,微有松香气的药材为()A、艾片B、血竭C、琥珀D、雄黄E、沉香正确答案:C7、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正常变化()A、苍术断面“起霜”B、天麻经蒸制后断面呈角质状C、厚朴经“发汗”内表面呈紫棕色D、胆矾风化变白E、山茱萸经霜变红正确答案:D8、没药粉末遇硝酸显( )A、黄色至紫红色B、棕红色C、棕色D、紫色E、黄色正确答案:D9、狗脊切面近边缘1~4mm处有一条( )A、红棕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B、红棕色隆起的形成层环纹C、红棕色隆起的石细胞环带D、棕黄色隆起的形成层环纹E、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正确答案:E10、以下对口尝药材不正确的描述是()A、与中药性味中的“味”相同B、与其所含成分密切相关C、可因药材的部位不同而不同D、舌各部位对味感的敏感程度不同E、对于某些药材,可尝其药液的味感正确答案:A11、表皮细胞内含黏液质的药材为( )A、大青叶B、艾叶C、蓼大青叶D、薄荷叶E、番泻叶正确答案:E12、川乌和附子的来源为( )A、同种植物产地不同B、同属不同种植物C、同科不同属植物D、不同科植物E、同种植物药用部位不同正确答案:E13、要确认纤维素细胞壁,应加下列哪种试液()A、水合氯醛B、间苯三酚-浓盐酸C、氯化锌碘D、三氯化铁E、苏丹III正确答案:C14、天麻的粉末特征不包括( )A、草酸钙针晶束B、螺纹、网纹或环纹导管C、厚壁细胞D、多糖颗粒E、淀粉粒及菊糖正确答案:E15、唇形科植物叶的气孔类型多为( )A、不定式C、平轴式D、直轴式E、不等式正确答案:D16、有种阜的种子类中药为( )A、小茴香B、火麻仁C、决明子D、莲子心E、千金子正确答案:E17、具有通气组织和油室的药材为( )A、半夏B、泽泻C、天南星D、藏菖蒲E、石菖蒲正确答案:B18、鸡血藤断面有红褐色或黑棕色偏心性半圆形环纹( )A、3—5 个B、6~15 个C、3—8 个D、5—13 个E、2〜6个正确答案:C19、进口沉香的特征不包括( )A、质坚硬而重B、气香特异,味微苦C、呈圆柱状、棒状或条块状D、表面密布断续棕黑色树脂纵纹及斑块E、不沉于水或半沉水正确答案:E20、薄荷叶经微量升华所得的油状物.加硫酸2滴及香草醛结晶少量,则A、黄白色至黄色B、蓝紫色至蓝色C、橙黄色至红色D、黄色至橙黄色E、紫色至紫黑色正确答案:D21、沙苑子表面特征为( )A、有凹点B、有沟纹C、光滑D、粗糙E、有网纹正确答案:C22、富含淀粉粒的部位是( )A、叶B、花C、枝皮D、干皮E、根皮正确答案:E23、表面无节和节间,断面木部发达,有放射状纹理,中央无髓部。
中药鉴定培训讲义(详细)

中药鉴定培训讲义(详细)中药基础知识第一节基本概念1.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疾病的物质。
药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关于药品的定义: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2.中药:(Chineseherbolog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是指在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
2.1.中药的来源及分类: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
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2.2.中成药及其分类:中成药(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atentPrescription)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
2.3.中药材:中药材,即未经加工或未制成成品的中药原料。
一般传统中药材讲究地道药材(也即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中药饮片: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这个概念表明,中药材、中药饮片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中药饮片包括了部分经产地加工的中药切片(包括切段、块、瓣),原形药材饮片以及经过切制(在产地加工的基础上)、炮炙的饮片。
前两类管理上应视为中药材,只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在配方、制剂时作饮片理解。
而管理意义上的饮片概念应理解为:“根据调配或制剂的需要,对经产地加工的净药材进一步切制、炮炙而成的成品称为中药饮片”。
中医规培结业考试题库 (12)

中医规培结业考试题库195一.单选题1 . 患儿,2岁。
发热1天。
证见高热,恶寒,无汗,鼻塞,惊惕哭闹,睡卧不宁,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质红,指纹紫达于气关。
其治法,应在解表的基础上加用的治法是AA . 清热镇惊B . 清心开窍C . 清肝熄风D . 清热解毒E . 通腑泄热2 . 淋病主要通过哪种途径传染:DA . 皮肤接触B . 呼吸道C . 消化道D . 性交E . 蚊虫叮咬3 . 有头疽的好发部位是DA . 面部B . 上肢C . 腹部D . 项后背部E . 下肢4 . 手少阳三焦经脉循行于头面部,联系的器官有CA . 口、齿B . 鼻、目C . 眼、耳D . 耳、鼻E . 口、舌5 . 下列穴可灸不可刺者有BA . 二白B . 肘尖C . 中泉D . 四缝E . 十宣6 . 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是AA . 肩关节B . 肘关节C . 髋关节D . 膝关节E . 踝关节7 . 血友病可施拔罐法于EA . 膈俞B . 大椎C . 曲池D . 血海E . 以上都不是8 . 与妇女乳房发育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CA . 肝B . 脾C . 肾D . 女子胞E . 脑9 . “其肿宣浮,皮色红或不变,走注甚速”,是哪种邪气致病特点:BA . 热邪B . 风邪C . 暑邪D . 寒邪E . 湿邪10 . 遗尿所指的小儿年龄下限为EA . 1岁B . 1岁半C . 2岁D . 2岁半E . 3岁11 . 冈上肌腱完全断裂后肩关节BA . 不能内收B . 不能外展C . 不能前屈D . 不能后伸E . 不能绕轴旋转12 . 肩关节脱位临床常用复位的手法为EA . 膝顶拔伸法B . 卧位屈肘法C . 拔伸屈肘法D . 屈肘旋转法E . 拔伸托入法13 . 古医书所述瘿病“赤脉交结者”曰BA . 气瘿B . 血瘿C . 肉瘿D . 石瘿E . 筋瘿14 . 下列属随症选穴的是BA . 肝阳上亢取太冲B . 发热针曲池C . 心肾不交灸神门D . 五更泄灸命门E . 脾虚腹泻针足三里15 . 疳积上目的西医学病因是:EA . 外伤B . 细菌感染C . 病毒感染D . 遗传E . 维生素A缺乏16 . 攘法每分钟滚动的次数应为CA . 60~80B . 90~110C . 120~160D . 170~180E . 190~20017 . 固本止崩汤出自DA . 《景岳全书》B . 《金匮要略》C . 《医学衷中参西录》D . 《傅青主女科》E . 《丹溪心法》18 . 手少阴心经起于:DA . 胸中B . 膻中C . 心系D . 心中19 . 与妇女乳房发育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CA . 肝B . 脾C . 肾D . 女子胞E . 脑20 . 感受时邪秽浊之气而吐泻昏厥,可用下列何方辟秽开窍CA . 至宝丹B . 苏合香丸C . 玉枢丹D . 紫雪丹E . 安宫牛黄丸21 . 下列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时表现为低荧光的是:DA . 微动脉瘤B . 色素上皮色素减少C . 侧支循环D . 无灌注区E . 新生血管22 . 辐射性眼损伤的病因为:AA . 激光B . 热气C . 荧光D . 高温液体E . 以上都不是23 . 痄腮的病因是:AA . 风温邪毒B . 麻毒时邪C . 风热之邪D . 暑温邪毒E . 暑湿疫毒24 . 哪部医著最早记载食牛、羊乳治疗脚气病:AA . 《千金方》B . 《内经》C . 《备急方》D . 《诸病源候论》E . 《中藏经》25 . 治疗子宫脱垂的首选穴是DA . 中极B . 曲骨C . 维道D . 子宫E . 夹脊26 . 带下过多作为一种症状许多疾病均可出现,若出现大量浆液性黄水或脓性米汤洋恶臭白带时需警惕AA . 宫颈、宫体、输卵管癌B . 阴疮C . 子宫肌瘤D . 白浊E . 宫颈糜烂27 . 内痔是指DA . 肛管黏膜下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B . 直肠黏膜下直肠下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C . 直肠黏膜下直肠上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D . 齿线上直肠黏膜下直肠上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E . 齿线下静脉扩大曲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28 . 大肠的原穴为:CA . 曲池B . 阳溪C . 合谷D . 温溜29 . 某患者药物流产后5天,高热腹痛,下腹部疼痛拒按,阴道流血气味臭秽,量较多,脓血混杂,大便燥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中药的鉴别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中药的鉴别医学知识
22
荧光法鉴别常用中药材
❖ 十一.珍珠母:本品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有浅蓝紫色(天 然珍珠)或亮黄绿色 (养殖珍珠)荧光,通常环周部分较明 亮。 十二、熊胆:取其粉末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显黄白色荧 光不应显棕黄色荧光。取0.1g溶于20m17%冰醋酸溶 液,紫外光灯下观察不得显淡蓝色乳浊荧光。 十三、秦皮:本品热水浸出液呈黄绿色,日光下显蓝色 荧光。 十四、常山:取根折断,将断面置紫外光灯(365nm)下 观察,显黄色荧光,尤以皮部更为明显,其水浸液则显天 蓝色荧光,在碱性溶液中荧光加强。 十五、紫菀:取粗粉2g,加乙醚或甲醇10ml,浸渍过夜, 过滤。取滤液滴在纸上,置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紫 菀显蓝色荧光斑点;而山紫菀显黄色或淡黄色荧光斑点。
10
化学反应法
❖ 2.大黄流浸膏中大黄的鉴别 ❖取本品 1ml,加 1%氢氧化钠溶液
10ml,煮沸,放冷,滤过。取滤液 2ml,加稀盐酸数滴使呈酸性,加乙 醚10ml,振摇,乙醚层显黄色,分 取乙醚液,加氨试液 5ml,振摇, 乙醚层仍显黄色,氨液层显持久的 樱红色。
中药的鉴别医学知识
11
化学反应法
中药的鉴别医学知识
32
IR用于配方颗粒的鉴别
中药配方颗粒红外指纹图谱研究
中药的鉴别医学知识
33
IR用于配方颗粒的鉴别
中药配方颗粒红外指纹图谱研究
中药的鉴别医学知识
34
IR用于配方颗粒的鉴别
中药配方颗粒红外指纹图谱研究
中药的鉴别医学知识
35
IR用于配方颗粒的鉴别
中药配方颗粒红外指纹图谱研究
中药的鉴别医学知识
中药的鉴别医学知识
16
升华法应用于中药制剂的鉴别
中医规培结业考试题库 (1)

规培基地模拟考试题库含答案规培基地模拟考试1一.单选题1 . 治疗脾虚型经行泄泻的最佳方剂是:EA . 白术散B . 六君子汤C . 健固汤D . 四神丸E . 参苓白术散2 . 女患者,18岁,14岁月经初潮,开始1年月经不规律,后来月经规律以后,出现经行腹痛,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拒按,经量少,色紫黑有块,舌苔白腻,脉沉紧。
中医辨证为:DA . 阳虚内寒B . 脾肾阳虚C . 气滞血瘀D . 寒湿凝滞E . 肝肾亏损3 . 苯、烷化剂等化学物质有致白血病的作用,最常见的类型是AA . 急非淋白血病B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 . 毛细胞白血病4 . 检查内侧半月板,先屈膝至最大限度,接续的动作是BA . 膝内旋、小腿外展,再伸直膝关节B . 膝外旋、小腿内收,再伸直膝关节C . 膝内旋、小腿内收,再伸直膝关节D . 膝外旋、小腿外展,再伸直膝关节E . 膝先内旋,后外旋,再伸直膝关节5 . 王某,男,47岁。
患胃疾多年,呕吐反复发作,时作干呕,口燥咽干,似饥而不欲食,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宜选用:BA . 疏肝和胃,降逆止呕B . 滋养胃阴,降逆止呕C . 温中健脾,和胃降逆D . 消食导滞,和胃降逆E . 解散表邪,降逆止呕6 . 中医外科疾病的辨证,首先必须辨清BA . 寒热B . 阴阳C . 肿痛D . 虚实E . 表里7 . 下面关于肛门直肠解剖名词的说法,错误的是:BA . 直肠柱又称肛柱B . 直肠瓣又称肛门瓣C . 肛隐窝又称肛窦D . 希耳顿线相当于括约肌间沟E . 肛乳头又称肛乳突8 . 体内胆红素来源于以下各项,除外DA . 骨髓未成熟红细胞的血红蛋白B . 衰老的红细胞的血红蛋白C . 肌红蛋白D . 碱性磷酸酶E . 肝游离血红素9 . 温和灸属于CA . 间接灸B . 直接灸C . 悬起灸D . 实按灸E . 天灸10 . 幼儿急疹皮疹以何处为主CA . 面部B . 肘、膝关节处C . 躯干、腰部、臀部D . 胸背部E . 四肢11 . 厉兑配隐白可用于治疗:CA . 喜寐B . 失眠C . 梦魇不宁D . 健忘12 . 指出不属于外感风热所致的眼症:EA . 胞睑浮肿B . 白睛红赤C . 眼痒眼痛D . 羞明怕日E . 抱轮红赤混赤13 . 乳癖冲任失调证方用:AA . 二仙汤合四物汤B . 逍遥散合四物汤C . 加味逍遥散D . 桃红四物汤合小柴胡汤E . 以上都不是14 . 核医学在心血管系统显像中错误的是CA . 心肌灌注显像B . 心肌代谢显像C . 心脏冠脉狭窄成像D . 心脏负荷试验E . 亲梗死显像与乏氧显像15 . 某支气管扩张合并妊娠患者大咯血,下列哪种药物禁用EA . 止血敏B . 立止血C . 抗血纤溶芳酸D . 安络血E . 脑垂体后叶素16 . 治疗滑胎肾气亏损证,应首选EA . 寿胎丸B . 胎元饮C . 泰山磐石散D . 举元煎E . 补肾固冲丸17 . 对习惯性颞颌关节脱位的药物内治法主要是DA . 舒筋活络B . 培补脾胃C . 行气止痛D . 补益气血E . 祛风通络18 . 跟腱损伤的症状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A . 外伤史B . 跟腱部疼痛C . 跛行D . 足跖屈无力E . 足背伸无力19 . 伤后感染邪毒,肢体局部红肿热痛者选用EA . 三色散膏B . 温经通络膏C . 消瘀止痛膏D . 接骨续筋E . 金黄膏20 . 关于外科疾病中的阳证、实证,下列描述错误的是BA . 可触及明显肿块B . 肿块界限不清C . 高肿灼热D . 轻按即痛E . 重按剧痛拒按21 . 关于手部湿疮,以下哪项不正确DA . 湿疮中最常见的一种B . 好发于手背及指端掌面C . 皮损常为多形性D . 皮疹边界清楚E . 反复发作,不易治愈22 . 混合痔是指EA . 内痔合并静脉曲张性外痔B . 既有内痔又有外痔C . 结缔组织性外痔伴有内痔D . 外痔静脉丛和内痔静脉丛曲张E . 内外痔静脉丛曲张,沟通吻合,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者23 . 治疗气淋,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EA . 膀胱俞、昆仑B . 脾俞、太白C . 肾俞、太溪D . 足三里、陷谷E . 肝俞、太冲24 . 耳穴内分泌用于治疗:AA . 生殖系统疾病B . 无脉证C . 炎症D . 循环系统疾病25 . 患者月经量少,色淡红,质黏腻如痰;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带多黏腻,舌淡,苔白腻,脉滑。
中药识别考核内容简要整理

中药识别考核内容简要整理1、酸枣仁——鼠李科,干燥成熟种子宁心安神,敛汗生津。
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
2、桃仁——蔷薇科,干燥成熟种子活血行瘀,润燥滑肠。
用于经闭,痛经,肠燥便秘。
桃仁醇提取物方显著的抑制血凝作用。
3、细辛——马兜铃科,干燥全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喘咳。
4、半夏——天南星科,干燥块茎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用于痰多咳喘,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
5、薏苡仁——禾本科,干燥成熟种仁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
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肺痈,肠痈。
6、钩藤——茜草科,干燥带钩茎枝清热平肝,熄风定惊。
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
7、红花——菊科,干燥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8、山楂——蔷薇科,干燥成熟果实消食化积,散瘀止痛。
山楂酸有强心、降压作用。
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
9、金银花——忍冬科,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清热解毒,凉散消肿。
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10、夏枯草——唇形科,干燥果穗清火明目,散结消肿。
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高血压。
11、关木通——马兜铃科,干燥藤茎清心火,利尿,通乳。
用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水肿,热淋涩痛,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12、艾叶——菊科,干燥叶散寒止痛,温经止血。
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崩漏经多。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
14、番泻叶——豆科,干燥小叶泻热行滞,通便,利水。
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
15、柴胡——伞形科,干燥根发表和里,疏肝解郁,升提中气。
用于感冒发热,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16、乌梅——蔷薇科,干燥近成熟果实敛肺涩肠,生津,杀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主要本草
书名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
新修本草 经史证类备急
本草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拾遗
年代
汉 梁代
唐 宋 明 清
作者 药物数
附注
不详
陶弘景 李勣、苏
敬等
365
总结汉以前的医药经验,分上中下三品,每药以
中药炮制
炮制 根据临床用药目的,药材自身特点以及贮存、配方和制剂的要求,需 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以满足医疗需要。
炮制的目的 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增效);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减毒),以保证用药安全; 改变药物的性能功效,使其适应病情或扩大应用;如生地→熟地, 生首乌→制首乌 改变药物性状,便于贮存、制剂; 纯净药材,以保证质量和称量准确; 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拾遗补正本草纲而作,新增药716,如西洋参、 冬虫夏草、鸦胆子等。
现代主要本草著作
中药辞典
中药志
共5767种,植 物药4773种, 动物药740种, 矿物药82种, 传统作单味使 用的加制成品 172种。 是建国以来中 药最全的巨型 工具书之一。
采用现代的 科学方法和 手段,对中 草药质量的 真伪优劣进 行鉴别和比 较,以保证 用药的准确 性。
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是反映药物影响人体寒 热变化方面的作用性质,也是中药的重要性能之一。 《神农本草经》指出“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即利用药物寒热温 凉偏性,以纠正疾病的寒热。“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寒凉——寒(大寒、微寒) 温热——热(大热、温热) 平性 从本质上而言,只有寒热二性。一般来讲,凡具有清热、泻火、凉血、 解热毒作用的药物,性属寒凉,如黄芩、黄连、黄柏、大黄等;凡具有温 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作用的药物,性属温热,如附子 、干姜、肉桂等。
中药药性理论—五味
苦味:能泄、能燥。 “泄”具有降泄、清泄、通泄的作用。 •降泄:指降泻肺气,止咳平喘,又指降泄胃气以止呕; 如杏仁、枇杷叶。 •通泄:指通泄大肠以泻下通便;如大黄 •清泄:与寒性结合,有清泄热邪作用。如栀子、黄芩 “燥”是指燥湿,结合药性,有苦寒燥湿及苦温燥湿作 用。如黄连、黄柏、苍术、厚朴 止咳平喘药、攻下药、清热药、燥湿药,一般标以苦味 因苦能燥,易伤阴津,阴津不足者不宜。
中药药性理论
药性: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统称为药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 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配伍、禁 忌等。
清•徐灵胎总结:“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各以其所偏盛而 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
中药药性理论—四气
1、概念 药典是指国家对药品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
产、销售、鉴定、使用及管理的法定依据。 2、版本
共10版。1953年、1963年、1977年、1985年、1990年、1995年、 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版。 2015年版分为四部,一部收载中药、二部收载化学药品、三部收载生物
制品、四部收载通则和药用辅料。
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是指一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具有一 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浙八味”:浙贝、玄参、麦冬、延胡索、温郁金、白芍、白术、菊花。 “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 “四大南药”:巴戟天、益智、砂仁、槟榔。 “东北三宝”:人参、鹿茸、五味子。 内蒙的甘草、黄芪、麻黄;新疆的紫草;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 山东的阿胶;山西的党参;广东的陈皮、砂仁;广西的蛤蚧; 云南的三七、茯苓等。
中药药性理论—五味
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用以反映药物补泻散 敛等作用性质,是中药性能的一部分。 还有淡味、涩味。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 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
经健康人的味觉器官感受而得---感觉之味 经临证实践而得(治疗病证)---功能之味
中药药性理论—五味
药性和主治为主。已失传,现有多种辑本。
原书已遗失,现存敦煌窟残卷。以药物自然属性 730 分类,记载药物性味、产地、采集、形态、鉴别
等内容。
850
我国和世界上最早药典,新增外国输入药物,如 血竭、安息香等。
唐慎微 1746 方 图文并茂,是现存最完整本草方
李时珍 赵学敏
1892 921
பைடு நூலகம்
按药物自然属性,自立分类系统,为自然分类先 驱。
在中药性能中,五味,主要用于反映药物的某种作用特点: 辛味: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特点。 解表药、行气药、活血化瘀药;化湿药、开窍药、祛风湿 药、温里药,具有“行”“散”的特性。如麻黄、薄荷、木 香、红花等。 甘味:具有补虚、和中缓急止痛、缓和药性和调和药味等作用。 补虚药、缓和药性的药物。如人参、熟地、甘草、饴糖等。 酸(涩)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能收敛固涩,治疗滑脱症的止汗、止咳、止泻、止血、固 精止带的药物。如山茱萸、五味子、五倍子、乌梅。 酸能敛邪,故有实邪者勿用。
全国中草 药汇编
分文字和图谱 两部分。墨线 图近3000幅。 系统、全面地 整理了全国中 草药关于人、 采、种、养、 制、用等方面 的经验。
中华本草
总结了我国 2000多年来中 药学成就, 涵盖了中药学 的全部内容, 载药8980种。 是一部反映20 世纪中药学科 发展水平的综 合性本草巨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药辨识与应用
章节
1 中医药基本理论
中药、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临床防治疾病的药物,包括中药材 、饮片和中成药。其中以植物药居多,使用也最为普遍,故历代将中药 称为“本草”。
中药材:系指仅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中药原料,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 三大类。
饮片: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 品。
中药药性理论—五味
咸味:有软坚散结和软坚泻下作用。 能够消散瘰疬、瘿瘤、痰核、癥瘕等肿块的药物,多标以咸 味。鳖甲、海藻、芒硝等。 咸味还能入肾补肾,如紫河车、鹿茸、蛤蚧等能补肾壮阳益 精。 淡味:具有渗湿利水作用。 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茯苓、薏苡仁、 通草等,标以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