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
故宫知识点归纳总结

故宫知识点归纳总结导论故宫,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
作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典范,故宫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建筑宏伟庄严、宫殿布局精致,珍藏着大量文物和艺术品。
本文将从故宫的历史、建筑特色、收藏文物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历史沿革1. 宫殿的兴建故宫的兴建始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6年)明成祖朱棣在位时,经过14年的筹建,于公元1420年建成。
之后,故宫成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
2. 故宫的转变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灭亡,故宫成为博物院,对外开放。
这标志着故宫从封建王朝的皇宫变成了具有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功能的博物馆。
3. 故宫的保护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成立。
1961年,故宫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建筑特色1. 整体布局故宫建筑以紫禁城为中心,东西宫、内外城三大部分组成。
整体呈南北走向,占地约72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廷建筑群之一。
2. 建筑风格故宫建筑取大成王府的风格,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
其特色包括九龙壁、太和殿、乾清宫等。
3. 艺术装饰故宫的艺术装饰讲究色彩斑斓、线条优美的特点。
宫殿内外壁绘画、雕刻、篆刻等艺术形式应用广泛,色彩鲜艳且富有变化,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三、文物收藏1. 丰富的藏品故宫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绘画、书法、陶瓷、玉器、金银器、铜器、贵重木器等,其中也包括故宫收藏的文物。
2. 文物特色故宫的文物以其精美、瑰丽、珍稀、完整而著称于世。
收藏文物中包括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无法复制的珍贵玉器、瓷器等。
结语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宏伟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物收藏而备受瞩目。
故宫的保护与保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责任,同时也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贡献。
故宫资料(中央出版)

故宫资料(中央出版)故宫历史悠久,建筑精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以下是故宫的相关资料:一、历史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代永乐年间(1406年至1420年)建造的,位于北京市中心。
经过数次扩建和修缮,现在的故宫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拥有庭园、殿宇、宫廷文物等丰富的文化遗产。
二、建筑故宫的建筑风格典雅、华丽,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故宫共有建筑物980间,其中太和殿、乾清宫、钟鼓楼、御花园等建筑是最为著名的。
1. 太和殿太和殿是故宫的中心建筑,也是最大的殿宇。
它是明朝建筑师贾应献设计的,共有九进殿堂,面积为2.3万平方米。
太和殿曾是明清两朝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场所,如即位、大婚、贺寿等重要仪式。
2. 乾清宫乾清宫是故宫的皇后宫殿,位于太和殿北侧。
它由顺治皇帝为自己的母亲建造,后来清朝的皇后们也居住在这里。
乾清宫布局精致,建筑风格优美,全宫共有1034个房间。
3. 钟鼓楼钟鼓楼是故宫的重要标志之一,位于太和殿前面的广场上。
它最初是为了宣布皇帝的起居时间而建造的,后来也用来报时。
钟鼓楼的建筑很简单,但造型美观。
现在,游客可以在钟鼓楼上欣赏到整个故宫的美景。
4. 御花园御花园是故宫的庭园之一,位于故宫后三宫区域。
它始建于明代,是一座古典园林。
御花园分为“前苑”和“后苑”,共有400余个房间和300余种植物,是一处皇家御苑。
三、文物故宫拥有大量珍贵的文物,包括陶瓷、玉器、金银器、书画、文房四宝等。
其中最著名的文物如下:1. 清乾隆年间的“如意宝珠”这是一颗玉雕宝珠,由数片碧玉雕制而成。
它是清乾隆皇帝为自己的皇后创造的,寓意“如意吉祥”。
如意宝珠通体透明,刻有精美的浮雕图案,是故宫最珍贵的文物之一。
2. 明成化年间的“百寿图”这是一幅长卷式的宫廷画像,长约1.7米,宽约0.5米。
百寿图描绘的是明成化皇帝的寿宴,全画共有210人,分列于五十余桌之上。
百寿图保存完好,画面精美,是故宫的文化瑰宝之一。
3. 清乾隆年间的“乾隆御制琥珀戏太平”这是一件琥珀雕刻艺术品,高13.2厘米,宽8.4厘米,厚4.1厘米。
故宫简介新版

在故宫乾清宫和坤宁宫 之间。建于明代,清嘉 庆三年(1798年)重建。 平面呈方形,黄瓦四角 攒尖顶。清代封皇后, 授皇后册、宝旳仪式和 皇后诞辰里都在此举行。 乾隆十三年(1748年), 代表封建皇权旳二十五 颗宝玺收藏于此。
坤宁宫
在故宫“内庭”最终眠。 明永乐十八年(1423年) 建,清顺治十二年(1655 年)重建。明时为皇后住 所。崇祯十七年(1644 年),李自成率起义军攻 打北京,崇祯帝逃至景山 自缢,其皇后吊死于此。 清代改为祭神场合。东暖 阁为皇帝大婚旳洞房,康 熙、同治、光绪三帝,均 在此举行婚礼。
中和殿
在故宫太和殿后。故宫三 大殿之一。明永乐十八年 (1423年)建,初名华盖 殿,嘉靖时更名中极殿, 清顺治二年(1645年)始 称今名。平面呈方形,黄 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 有鎏金宝顶。皇帝有事去 太和殿先在此小憩,接受 内阁礼部及侍卫执事人员 等朝拜。每逢加皇太后徽 号和多种大礼前一天,皇 帝也在此阅览奏章和祝辞。
在故宫中和殿后。故宫三 大殿之一。明永乐十八年 (1423年)建,初名谨身 殿,明嘉靖时更名建极殿, 清顺治时始称今名。乾隆 时重修。平面长方形,黄 琉璃筒瓦四角攒尖顶。清 时每年除夕和元宵,皇帝 在此宴请王公贵族和京中 旳文武大臣。乾隆后期 (十八世纪末),成为殿 试旳场合。
乾清宫
在故宫内庭最前面。明 永乐十八年(1423年) 建,嘉庆三年(1798年) 重建,清康熙前为皇帝 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 皇帝朱由检因李自成率 起义军攻打北京,由此 仓皇出逃,自缢于景山。 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 殿,担任然在此批阅奏 报,选派官史和召见臣 下。
两隅设门,提成去琼苑东门、琼苑西
门(原名坤宁门),是宫墙北并列旳
北京故宫介绍详细

《北京故宫介绍详细》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好好聊聊北京故宫。
故宫可大啦,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城堡。
里面有好多好多的房子,数都数不清。
一走进故宫,就能看到红红的墙,金黄色的屋顶,可漂亮啦。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有一次,一个小朋友走进故宫,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他觉得自己好像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
小朋友们,能想象到那种美吗?
《北京故宫介绍详细》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说。
故宫里还有很多珍贵的宝贝呢。
有漂亮的珠宝,精美的书画,还有古老的瓷器。
就像一个大大的宝藏库。
我再给你们讲一个,有个叔叔专门研究故宫里的文物,他每天都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这些宝贝,就像保护自己最心爱的玩具一样。
小朋友们,想不想看看这些宝贝呀?
《北京故宫介绍详细》
小朋友们,我再给你们讲讲。
故宫的建筑也很特别,有大大的宫殿,弯弯的走廊。
特别是那些雕刻,有的刻着龙,有的刻着凤,栩栩如生。
想象一下,在古代,皇帝和皇后就住在这样美丽的地方。
小朋友们,北京故宫是不是特别神奇呀?。
故宫详细介绍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 现辟为“故宫博物院”。这里曾居住过24 个皇帝,是明清两朝(公元1368~1912 年)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
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 筑群。故宫有9999个宫殿因为玉皇大帝有 10000个宫殿为了不超越神所以修了9999 个宫殿。
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 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 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 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故宫文化,是以皇帝、皇宫、皇权为核心的帝王文化、皇 家文化,或者说是宫廷文化,而代表皇权的莫过于宝玺。 明朝二十四国宝,清朝二十五国宝。
清朝25方宝玺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
之宝”、“大清嗣天子宝”、满文“皇帝之宝”、栴檀香
木“皇帝之宝”、“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
“皇帝亲亲之宝”、 “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
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
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
“钤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
“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
(5) 斗拱檐桁额枋表面刻画不同的图案和花纹,有动 物纹样如龙凤狮虎鸟兽虫鱼,植物纹样如藤蔓葵荷花 草叶纹,自然纹样如山水日月星辰云气,几何纹样如 方形菱形回纹雷纹,文字花纹如福寿喜吉纹,器具花 纹如钱纹、元宝纹等,收美观与防腐双重功用。其它 如悬鱼、窗棂、栏杆、壁画、天文板、藻井、隔断等 装饰纹样多种多样。
午门
紫禁城的正门。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北面门楼,面阔 九间,重檐黄瓦庑殿顶。东西城台上各有庑房十三间,从门楼两侧向南排开, 形如雁翅,也称雁翅楼。在东西雁翅楼南北两端各有重檐攒尖顶阙亭一座。 威严的午门,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故俗称五凤楼。
北京故宫简介

北京故宫简介一、历史与地位北京故宫,又称为紫禁城,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市中心的中轴线上。
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自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历时十四年,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完工。
故宫不仅是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中心。
1912年溥仪退位后,紫禁城作为皇宫的历史结束,但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未因此减弱。
1925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标志着故宫从皇宫转变为集古代建筑群、宫廷收藏、历代文化艺术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如今,故宫已成为北京市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并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主要建筑故宫占地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拥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间数量达8707间。
其主体建筑包括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等。
三大殿是皇帝举行大典和朝见群臣的地方,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后三宫则是皇帝和皇后的寝宫,代表了皇家的私密与尊贵;御花园则是皇帝休憩娱乐的场所,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三、藏品与文物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丰富多样,总量达到180万余件(套),包括绘画、法书、碑帖、铜器、金银器、陶瓷、织绣等25大类。
这些藏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
例如,《清明上河图》等绘画作品,展示了中国古代绘画的精湛技艺;乾隆款金瓯永固杯等金银器,则体现了中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水平。
四、建筑风格故宫的建筑风格独特,被称为“北京式宫殿建筑”。
这种风格融合了汉唐、明清的建筑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外观上,故宫注重方正和对称,中轴线布局严谨,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在内部,故宫则善于运用屋顶步移檐错落有致的特点,形成独特的空间感。
五、旅游信息故宫全年开放,但周一不开放。
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的开放时间为08:30-17:00,淡季(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的开放时间为08:30-16:30。
故宫景点详细讲解

故宫景点详细讲解一、太和殿太和殿是故宫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太和殿规模宏大,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被誉为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太和殿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经过多次修建和改建,现在我们看到的太和殿是清朝康熙年间重新修建的。
大殿的建筑风格庄重典雅,采用黄色琉璃瓦作为屋顶,象征着皇家的尊贵和权威。
在太和殿内,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装饰和陈设,如金碧辉煌的宝座、屏风、壁画等。
宝座上方悬挂着康熙皇帝御笔“太和殿”匾额,彰显了这里是皇帝举行盛大仪式的场所。
二、乾清门乾清门是故宫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之一,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
这座门洞宽阔高大,中间设有皇帝专用的御道,两侧为台阶,供文武官员上下行走。
乾清门的建筑风格简洁大方,门洞上方悬挂着乾隆皇帝御笔“乾清门”匾额。
门内两侧设有钟鼓楼,是皇宫内廷的重要场所。
三、紫禁城墙紫禁城墙是故宫博物院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所在地。
这座城墙长2400米,高12米,宽7.9米,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大的古代城墙之一。
紫禁城墙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墙体外侧采用红色砖石砌成,内侧设有雉堞、箭垛等防御设施。
城墙上方共有10座城楼,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午门城楼了。
午门城楼是故宫博物院的入口处,也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四、乾清宫乾清宫是故宫中轴线上的另一个重要建筑,是明清两代皇后居住的地方。
这座宫殿建筑规模宏大,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采用了黄琉璃瓦作为屋顶,彰显了皇家的尊贵和权威。
乾清宫的建筑风格庄重华丽,内部装饰精美绝伦。
在乾清宫内,可以看到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如御笔“乾清宫”匾额、清代壁画、文物等。
此外,这里还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因此也是故宫中最为神秘的地方之一。
五、石鼓文化广场石鼓文化广场是故宫博物院内的一个大型露天文化广场,位于太和殿前。
这个广场是为了展示中国古代文化而修建的,占地面积达3000平方米。
广场中央立有石鼓形的雕塑艺术品,上面雕刻着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
中国故宫简介

中国故宫简介中国故宫简介一、概述中国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宫廷建筑之一。
二、历史1. 建造时期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建造历时14年(1406年-1420年),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
明朝皇帝洪武年间,在北京市中心新建了皇宫,以代替原来的元朝皇宫。
永乐年间明成祖又将皇宫迁到了现在的位置,并命名为“紫禁城”。
2. 更替时期在清朝时期,故宫逐步改变了原本严密中心对称的布局形式,增加了一些附属建筑,也曾遭受了多次火灾和抢掠。
1912年,清帝退位,故宫正式成为一个博物院。
3. 世界遗产1987年,故宫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目前,故宫已经成为了国家级博物馆,于1949年对外开放。
三、建筑布局故宫是一座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主要包括乾清宫、太和殿、钟鼓楼、乾隆花园等建筑。
其中,乾清宫是故宫的正门,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钟鼓楼则是故宫的标志性建筑。
除此之外,故宫还有居住区、朝会区、储藏区等。
四、文化遗产故宫内的文物和各种工艺品,都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建筑物、雕塑和图画保存完好,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变迁。
五、参观方式目前,故宫分为两个部分对外开放:午门和神武门。
每天仅对固定数量的游客进行参观,需要提前预订门票。
故宫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象征,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通过这座古老而又神秘的宫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综合实习调查报告书题目从故宫建筑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实习地点北京实习时间2019.8.25-2019.8.31 姓名袁丽婧学号2016417037院系地理与旅游学院专业地理科学(师范)指导教师刘志刚、于伟、张学波、郭付友、陈鑫2019 年9月5日从故宫建筑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一、实习区域范围以及时间此次实习的区域范围为故宫博物院附近,包括从天安门到神武门,东西从东华门至西华门,时间为8月28日。
二、实习目的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人文事项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收集实习地第一手资料,为解决相关人文事项的空间特点,探索人地关系规律做准备工作;3.发现新问题,激发新的研究视角和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4.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从事中学地理教学、管理、及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5.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其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实习方法1.实地观察法。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相结合,实地考察故宫的文化特色并与资料相结合进行印证。
2.地图法。
利用地图观察故宫建筑布局特点。
3.现场访谈法。
四、实习内容建筑是文化积淀的产物,从古至今,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建筑无一不体现着当时的文化、经济、科技以及地域特色,今天我们就以北京故宫为例,浅谈故宫中投射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
故宫,又名紫禁城,自1911年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被迫宣布退位上溯至420年明朝第三代永乐皇帝朱棣迁都于此,先后共有24位皇帝在这座金碧辉煌的宫城里统治中国长的五个世纪之久,其建筑特色很好的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
1.北京故宫的平面布局故宫城东西距离约760m,南北长约960m,其南面伸长约600m,前庭宽约130m。
前庭之最南端为天安门,天安门以内约200m为端门,又约400m乃至午门,即紫禁城之南门。
紫禁城的全部布局以中轴线上外朝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为中心;三殿之后为内庭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再后则为御花园。
中轴线上主要宫殿之两侧,为多数次要宫殿。
除三殿三宫外,紫禁城内尚有自成庭院的宫殿约30区[1],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相传故宫房间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之多,是因为朱棣的大臣刘伯温梦见玉皇大帝对他说,天宫有一千间房屋,凡间宫殿不可超过天宫,于是朱棣就命刘伯温监造不到一千间,但是规模又要和天宫差不多的宫皇宫。
于是刘伯温就建造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并在宫门口摆三十六口包金大缸,在皇宫中掘七十二条地沟引申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之意,华贵无比,令皇帝朱棣龙心大悦,故宫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图1 北京故宫全景图图2 从景山上看北京故宫2.从传统文化角度分析北京故宫2.1.“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思想2.1.1北京故宫名字的由来故宫是后一个朝代对前一个朝代皇宫的称呼,今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其名字的由来也是非常的有讲究。
关于“禁”字则意味着皇家重地,是等级森严的“禁区”,戒备森严,平民禁入。
而关于“紫”字的由来,一种说法是,“紫气东来”。
传说老子出函谷关,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
果然老子骑了青牛前来,喜便请他写下了《道德经》。
后人因此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
中国自古便重视祥瑞之兆,皇家犹甚,所以也更加希望出现祥瑞天象,那么用“紫”字来命名也就顺理成章了。
最重要的一种说法则是源于天文学与民间传说,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所有地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三十一天区。
其中地三垣是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
其中紫微垣在三垣地中央,正符合“紫微居中”地说法,因此被认为是天帝之座。
封建帝王以天之子自居,他居住的地方就应当是天下的中心,相当于天上的“紫宫”,这也是紫禁城中“紫”字的由来。
这种说法就深刻体现着“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思想。
2.1.2建筑布局天帝所居的“紫微垣”位居五宫的中央,因此又称“中宫”。
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观念原型,它始终制约、影响着政治与哲学观念,塑造出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文化特色,并仿照北极独尊的格局,建成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体制[2]。
从整体上看,故宫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大小建筑,此起彼伏,而且又相互呼应,沿一条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依次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以内城建筑群体象征紫微,以外城建筑群象征二十八宿及全天星斗。
正是纯粹的“法天”、“象天”的象征阶段。
故宫分外朝和内廷两大区。
外朝部分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主,前有太和门,左右两侧分列文华、武英两组宫殿。
外朝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和发布命令的地方。
太和殿是外朝群体突出的重点,因而极尽神化之能事。
站在天安门外向北遥望,透过天安门、端门、午门的通道,是一个门洞套一个门洞,门洞越来越深,越来越小,最后,视线消失在太和门的台阶上。
太和门成为隐蔽太和殿的屏障,这种笔直纵深的空间变化,造成一种神秘而严肃的气氛,使人感到皇帝所居深不可测[2]。
内廷包括以乾清宫为中心的中路和左右两侧嫔妃所居的大片院落式寝宫。
紧靠乾清宫东西两侧即为东、西六宫和乾东五所和乾西五所等。
这种布置附会天象: 乾清宫象天,坤宁宫象地,东西六宫象十二星辰,乾东、西五所象众星,形成群星拱卫的格局,进一步宣扬君王的神圣。
2.2“阴阳”“五行”思想2.2.1阴阳故宫分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以奉天(太和)———华盖(中和) ———谨身(保和)一组三殿为主。
三殿立于汉白玉石雕琢的三重须弥台基之上,四周廊庑环绕,气势磅礴。
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位于中轴线上。
其北属帝王生活区,其东西两侧为东六宫、西六宫,是嫔妃居住处。
中国哲学习惯以上方、前方、奇数、正数为阳;下方、后方、偶数在中国传统习以为阴。
外朝的主殿布局采用奇数,称为五门、三朝之制,内廷宫殿多用偶数,如两宫六寝。
外朝为阳,内朝为阴。
又将代表阴柔的五凤楼(午门)和代表阳刚的亁清宫分别置于前廷和内寝中,形成了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补的格局。
这种空间布局多是为了突出帝王君主的尊严与高贵,迎合了中国人追求阴阳和谐的传统。
2.2.2五行五行,最初称五材,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后引申为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行的运动变化生成的,各种事物都具有五行的属性,五行之间相互联系,相生相克。
故宫前朝的三大殿及其汉白玉台基,在平面上形成一个“土”字,土为阴阳五行之一,是阴阳五行之生。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中说:“中央土者,君宫也”,除此之外,还有“土为五行之生,尊之故称大……”的说法。
根据阴阳五行,在金、木、水、火、土中,土居于中央,把三台建成土字形,表示这里是天下的中央。
并且,因为华夏民族世代耕作,所以对土就产生了一种崇仰和依恋地感情,于同时,土也代表了江山社稷,表明希望江山永固,社稷安康。
图3 故宫平面布局简图除此之外,故宫建筑的色彩搭配也充分反映了“五行”的思想。
在五行系统中,赤色多象征喜庆,所以宫墙、山墙、宫门、立柱、窗棂多漆为红色,寓意光明正大。
平民百姓家中,门户、立柱等只能是黑色,象征对圣明君主的诚惶诚恐,而在故宫中也有一处使用黑色装饰,那便是用于收集书籍的文渊阁等地,因为黑色在五行当中属水,正适合文渊阁等忌火的地方。
黑色琉璃瓦绿剪边屋面,屋脊用绿、紫、白色琉璃浮雕游龙,阁前凿长方形水池,以示厌水之意。
故宫屋顶用黄色,黄属土,属于中央,突出君主中心地位。
故宫东部屋顶用绿色,属于东方,属春,皇子多居于东部,都施以绿色琉璃瓦屋面。
绿色为春天树木萌芽之色,象征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出皇帝对他的后代所寄予的希望。
所以故宫多以红黄绿为装饰色彩。
皇城天一门,颜色黑色,属于水。
天安门到端门不载树,寓意南方属火,不宜加木。
2.3儒家礼制礼在儒家的心目中,是维系天地人伦、上下尊卑的宇宙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准则。
它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是等级的思想和等级的制度。
它带有强制化、规范化、普遍化、世俗化的特点,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3]。
2.3.1宫殿布局据《考工记·匠人》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这种营建方式,利用方位尊卑布置不同性质的功能分区,“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就是形成北京城规划结构的主要制度。
北京故宫在全城的中心位置上,以故宫为中心,对称安排左侧太庙右侧社稷坛、面朝后市。
这是本着周礼观念,突出了君主本位的思想。
作为主建筑的三大殿和后三宫及御花园都位于中轴线上,“居中正坐”。
其整个建筑群为长方形,取“天圆地方”中的“地方”之意。
古人崇尚“方正”,认为这是天地“浩然之气”的体现,突显了皇帝作为国家统治者的至高无上。
故宫的建筑错落有致,疏密得当。
正是这种连绵不绝使故宫不会因为太过秩序而显得死气沉沉,为整个宫殿群体增添了山脉一样的气势,显露出帝王敦厚的气息。
并且在后妃居住宫殿里,东西六宫的规模与建制也远远比不上皇后居住的坤宁宫,这一点很好的体现了尊卑有序的传统。
尊卑不同,不同建筑的高低不同,体现了严谨的封建等级制度[4]。
2.3.2角楼故宫的四个城角,在每一个角上都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建造得十分引人注目。
这四个角楼十分漂亮,但这却是等级制度的一个体现。
这四个角楼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每一个数字都与九有关联,是九的倍数。
这是因为在古代,“九”代表着最高、皇权。
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
帝王之位称“九五”,帝王称“九五之尊”。
图4 故宫角楼2.3.3脊兽脊兽是中国古代汉族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
它们按类别分为跑兽、垂兽、“仙人”及鸱吻,合称“脊兽”。
其中正脊上安放吻兽或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上安放戗兽,另在屋脊边缘处安放仙人走兽。
脊兽的由来十分有趣,古代的宫殿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十分易燃,古人为防止火灾便在檐角上使用了传说能避火的小动物。
脊兽的数目根据所住之人的尊卑也有不同,走兽的数目则根据各宫殿规模和等级不同有所变化,一般为一、三、五、七、九的顺序排列。
等级最低的宫殿只立一个走兽,等级最高的是供帝王休息、办公、受贺的场所,一般有九个脊兽[4]。
中国古建筑上的脊兽最多有十个,分布在房屋两端的垂脊上,由下至上的顺序依次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数目越多,表示级别越高。
十个屋脊兽为最高规格,十意味着“十全十美”,只有天子才可以使用。
目前只有故宫的太和殿用满了十个屋脊兽,天下无二,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5]。
图5 故宫太和殿屋脊图6 故宫太和殿脊兽2.3.4窗户纹样在紫禁城,就连窗户纹样都透露着浓厚的等级制度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