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八 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014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生命活动调节专题

连城三中2014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生命活动调节专题一、核心知识点梳理1、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反馈调节下丘脑TRH 垂体TSH 甲状腺分泌 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几乎体内所有细胞2、内环境的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使各个器官(皮肤、肾脏等)、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 态。
3、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本部分知识是福建省高考选择题和第27题重点考查的内容,其命题角度主要集中在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考查内环境稳态、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以及与神经、体液、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相结合,以材料和图解分析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植物激素的调节命题角度主要集中在以教材中生物科学史上的一些经典实验或生产实践为背景,考查生物学史上一些重要实验方法和重要结论,用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以及与植物激素有关的实验探究、设计能力,并且多以图解、曲线选择题形式进行综合考查。
三、近三年福建高考试题1.(2013福建卷)人肝细胞合成的糖原储存在细胞内,合成的脂肪不储存在细胞内,而是以VLDL(脂肪与蛋白质复合物)形式分泌出细胞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VLDL 的合成与核糖体无关B.VLDL 以自由扩散方式分泌出细胞外C.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可影响血糖含量D.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考点定位】本题以肝细胞为核心考察了脂蛋白、肝糖原的合成分解及运输方式,以及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旨在考察学生对物质合成、物质运输方式、内环境稳态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2013福建卷)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C.NaCl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D.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考点定位】通过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的实验,考察了学生对渗透作用、质壁分离、自变量因变量的概念的理解,也考察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学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学案考试内容:1.植物的向性运动2.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3.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见教师用学案1.情景观察:在单侧光照和均匀光照下培养的小麦、花生和豌豆幼苗,观察在单侧光照下植物幼苗生长的特点是。
推测:植物可能具有_______性。
2.选材:对比观察小麦、花生和豌豆幼苗,选出作为研究植物向光性实验的材料。
选材原则:1)典型性:要求所选的材料具有代表性,能充分说明问题,能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
2)经济实用性:在满足实验要求的前提下考虑材料价廉、来源广。
结论:用__________作为观察植物向光性实验的材料。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替代性的材料?3.探究生长素的发现渐进探究实验l :题目:植物是否具有向光性。
假设:如果植物具有向光性,则它会对光的刺激发生反应。
变量: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实验:材料选择①胚芽鞘:A .已经弯曲的完整胚芽鞘;B .没有弯曲的完整胚芽鞘②光源:A .普通实验光源(其光照强度与阳光接近) B .探照灯 C .蜡烛。
③遮光材料:A .白色纱布 D .硬纸盒 C .木盒子。
装置:如图1。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渐进探究实验2:观察实验1会发现: 单侧光照可以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而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以下的一段。
按常识很容易猜想:感光的部位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探索胚芽鞘感光的部位。
假设:感受光的部位为胚芽鞘尖端以下的一段。
变量:①胚芽鞘___________;②胚芽鞘___________;③胚芽鞘____________。
实验材料选择①胚芽鞘光源同实验1,下同;②遮光材料:A .纱布;B .硬纸盒;C .锡箔纸。
装置:如图2。
对比分析:预期现象与实验结果有差异。
分析原因:可能是实验误差,也可能是实验假设错误。
高三生物教案:《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三生物教案:《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习的方法--工作中学习,学习后工作,做比说重要,习比学有效。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高三生物教案:《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植物的向性运动1、概念:植物体受到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种类:胚芽鞘、幼苗的性,根的性,茎的背性,向水、向肥性。
3、意义:向性运动是植物对于外界环境的具体表现。
难点突破:①向性、反射、应激性、适应性的比较概念刺激类型适用生物举例相互关系向性植物受到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运动单一方向;②几种向性的比较二、生长素的发现1、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科学家实验方法观察结果结论①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这种物质在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都是推想)②用单侧光照射的胚芽鞘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③用单侧光照射用的胚芽鞘胚芽鞘生长④用单侧光照射用,的胚芽鞘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①实验组:把切下的胚芽鞘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尖端,并将这块琼脂切成小块,放在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向生长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这种物质从运输到,并且能够促使某些部分的生长(达尔文的推想被证实)②(空白)对照组:把,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①你认为应该从胚芽鞘尖端还是从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中分离生长素②借鉴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实验,提出你分离生长素的方法(提示:生长素能溶于水)③如何验证提取液中确实含有生长素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不是氨基酸)2、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1)产生:主要:、叶原基、嫩叶、中的种子少量:成熟叶片、根尖大多集中在生长的部位: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受精后的子房、(2)分布幼嫩的种子少数在趋向衰老的组织和器官中①极性运输: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倒过来运输,如在胚芽鞘实验中、在顶端优势中。
(3)运输②横向运输:如在向光性实验中,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在向地性、背地性现象中,从远地侧运输到近地侧③方式:(低浓度到高浓度、消耗ATP)3、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部位运输到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作用的,叫做植物激素。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第三讲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三讲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稳态及调节、免疫)【命题趋向】一、直击考点[知识点][能力点]Ⅰ.理解能力要求:能阐述本专题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关于植物激素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免疫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能运用相关知识对某调节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围绕血糖平衡,不仅要能说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还要能对糖尿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知识与血糖平衡的关系进行阐述,此外,肾上腺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也要掌握。
Ⅱ.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能独立完成本专题中的“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掌握研究性课题“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队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了解“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
能运用所学的实验方法和技能,按照要求设计新的简单的生物学实验,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以及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等。
尤其要能从所学的实验中提炼、归纳出某些共同的东西,如生长素发现中的对照实验的思想,单一变量原则等,并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运用解决问题。
考查这一能力的题目,不仅需要实验方面的知识,也需要生物学理论的一般知识,如验证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的实验,其结果的预测和分析,更多需要的是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的知识。
Ⅲ.获取信息的能力: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能运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与生命活动的调节有关的知识。
例如:能对曲线图(常见于对激素及某物质含量变化的描述)、知识结构图(常见于免疫、各物质代谢调节之间的关系)和示意图(常见于某种新实验信息的提供)等形式所描述生命活动调节方面的内容准确把握。
关于免疫部分,近年来科学研究进展较快,因此,常以生物技术最新进展为素材,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
[高考热点]在这些考点中,“植物的激素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人体的稳态、免疫”又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几乎每年都考、各地都靠,而且所占分值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教案:专题三(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三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知识网络本专题包括必修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选修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二、结论性知识要点1.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尖端;感光的部位——尖端;促生长的部位——尖端下面的一段。
2.生长素在尖端产生后,可以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极性运输);如果受单侧光刺激,还可以横向运输(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从而使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
3.生长素的双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且随器官不同而不同的。
具体来说,根对生长素最敏感,芽次之,而茎最不敏感。
[注:自然状态下,生长素在植物体的积累(包括单侧光使背光侧生长素的浓度增高和重力作用使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增高等),会使进植物茎的生长而抑制根、芽生长。
]4.生长素的作用:①促进生长;②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③促进果实发育;④防止落花落果。
5.细胞分裂素存在于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它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乙烯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多,它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6.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目的。
(如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对体温调节的作用。
)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作用。
(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
)7.激素调节对动物行为的影响,表现最显著的是在性行为和对幼仔的照顾方面。
垂体分泌的催乳素不仅能够调控动物对幼仔的照顾,还能促进哺乳动物乳腺的发育和泌乳,促进鸽的嗉囊分泌鸽乳等。
8.神经纤维的电位:静息时——外正内负兴奋后——外负内正9.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这是因为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
10.先天性行为包括趋性、非条件反射、本能等;后天性行为包括印随、模仿、条件反射等。
本能是由一系列非条件反射按一定顺序连锁发生构成的,如蜜蜂采蜜,蚂蚁做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哺乳动物哺育后代等都属本能。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提优导学案:专题六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三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三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能力呈现【考情分析】【备考策略】1. 重视图文信息的相互转换。
如生长素发现过程、两重性的曲线图解。
2. 注重实验探究与技能的训练。
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设计与评价等。
3. 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特别是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如除草剂的使用,果实的催熟等。
1. (2013·南京、盐城一模)科研人员为探究生长素对根尖生长的影响,以琼脂块和水稻根尖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第2组与第4组说明单侧光照引起根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 第3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琼脂块对根尖生长无影响C. 第5组根尖的生长状况应该是“向贴琼脂块对侧生长”D. 根尖背光弯曲生长说明生长素对根尖生长有抑制作用2. (2013·南通一模)为探究小麦根、芽对生长素敏感性的差异,某生物兴趣小组以不同浓度的NAA处理萌发的小麦种子,8天后分别测定小麦幼苗根、芽的长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每组实验需处理多粒小麦种子,然后获得根、芽的平均长度B. 促进根伸长的最适NAA浓度小于芽,根对NAA的敏感性大于芽C. 低于最适浓度时,NAA对根的促进效应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强D. 0.1ppm的NAA对根、芽的作用效应体现了NAA作用具有两重性3. (2013·苏州一模)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切面的一侧,放置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测定各组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数据如下。
分析下表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0.20 mg·L-1时,对胚芽鞘的生长起促进作用B.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0.35 mg·L-1时,胚芽鞘生长受到抑制C. 生长素浓度不同,促进茎段生长的效应一定不同D. 胚芽鞘弯曲的程度与生长素浓度呈正相关4. (2013·无锡一模) 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一组是( )①植物的向光性②茎的背地性③根的向地性④植物的顶端优势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5. (2013·镇江一模)下列关于动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B. 生长激素一经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以保证生命活动调节的灵活性C.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对尚未成熟的香蕉进行催熟D. 植物激素的合成不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课堂评价1. (2013·上海卷)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给予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
会考专题八 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会考专题八—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会考知识点】(一)生长素的发现1、1880年,达尔文父子研究了植物的向光性(P2)实验一:植物幼苗(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总是向光源____;说明植物具有______。
实验二:切去植物幼苗的尖端,用锡箔小帽罩住植物幼苗的尖端,植物幼苗________。
实验三:用透明罩子罩住植物幼苗的尖端或用不透明的锡箔套住植物幼苗尖端下面一段,植物幼苗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他们的结论是:_________是感光部位;由于弯曲部位在________________,他们推测:。
①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哪些组________________。
②显微镜观察表明,幼苗弯曲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13年,波森和詹森实验(P3)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是:插有明胶片的幼苗,插有云母片的幼苗;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实验(P4)温特在实验前进行了假设,假设的内容是什么?图1-4中,反映了_____组对照实验?温特的实验充分证明了苗尖中确实存在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的名称是,它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是由合成的。
①试验中幼苗弯曲的方向总是______琼脂块,其原因是琼脂块中生长素向下扩散,使幼苗茎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放琼脂的一侧比未放的一侧浓度高,结合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______生长。
②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也是由于茎的背光面生长的块,说明单侧光作用是,使幼苗尖端的生长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其它植物激素1、目前已经确定有五大类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他们是:生长素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乙烯。
2014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十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新人教版

专题十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摘要:本专题内容也是高考中的重点部分,考试要求历年变化不大,主要考查以生长素的调节为主、包括其他激素在内的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的向性运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理作用、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本专题命题的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结合图表提供信息来命制试题,难度加大。
特别要注意以这部分知识点为背景平台考查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能力,一、专题知识突破一、考纲要求(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2)其他植物激素Ⅰ(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Ⅰ二、考点剖析考点1:胚芽鞘生长弯曲规律总结与植物向光的原因探寻【体验真题】1.(2013安徽卷,5)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
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
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该实验证明了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D.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解析】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在实验中,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以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并将这块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这个胚芽鞘会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
如果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这个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由此说明,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答案】B2. (2012福建高考2)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匹配的是 选项方法与结果 结论或观点 A 观察到植物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观察到动物受精卵分裂产生新细胞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B 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虉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C 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D 将活的R 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杀死的S 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体内出现活的S 型菌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A 项符合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