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养猪技术规范
规模生猪养殖现状及规范管理建议

2022年第3期(总第394期)畜禽业生产指导规模生猪养殖现状及规范管理建议张亚雄(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石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湘潭411208)摘 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规模化养猪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规模化生猪养殖具有数量多、密度大、日龄差异大等方面的特点,在养殖过程中,如果饲养管理不到位,会对生猪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会增加疫病发生概率,给规模化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规模化养猪规范养殖管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以石潭镇为例,概述了规模生猪养殖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了规模化生猪养殖技术的要点;探讨了规模化生猪养殖的规范管理。
关键词:石潭镇;规模化猪场;养殖;研究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2.03.015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猪肉及其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极大地促进着生猪养殖业的发展。
在规模化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管理工作有着更高的要求,为保障规模化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应积极构建规范化、科学化的养殖技术体系,助推规模化生猪养殖业的健康良好发展。
石潭镇规模生猪养殖现状石潭镇地处湘潭县西部,下辖2个社区、1个居委会、24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123.8km2,总人口78276人。
石潭镇是生猪养殖大镇,历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猪养殖业发展,在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与扶持力度逐年增加,为促使养猪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统计,目前石潭镇存栏生猪65202头,其中存栏能繁母猪7013头,种公猪74头,仔猪20234头,育肥猪37881头,存栏生猪300~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16户、存栏100~300头的规模养殖户23户,存栏50~100头的养殖户125户,存栏生猪50头以下养殖户2493户。
规模化养猪是石潭镇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调查发现目前石潭镇规模化生猪养殖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选址建场不当、饲养管理不到位、防疫不科学、消毒不彻底、滥用抗生素和添加剂、圈舍光照通风不良、病死猪处理不及时等,严重影响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阻碍规模化猪场有序发展,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现存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生猪养殖技术

生猪养殖技术(总8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规模化猪场健康养殖技术规模化种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就是通过各种手段以排除疫病威胁,保护猪群健康,保证猪场正常生产发展,发挥最大生产优势的方法集合体系总称。
总体包括: 猪场环境控制,猪群的健康管理,饲料营养,饲养管理,卫生防疫、药物保健、免疫监测等兽医管理几个方面。
1.猪场的环境控制场址的整体规划。
场址决定着猪场未来的生产难度系数和未来经济效益,是猪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猪场位置的确定,在养猪生产中建立生物安全防范体系上至关重要,场址的选择要充分利用生态养猪,符合动物的防病规则,避免交叉感染,远离养殖场、屠宰加工厂、居民区、工厂,交通便利,水电饲料供应便利,地势要背风向阳,地势要高、干燥、通风良好、水质良好,易使猪只保持干燥和良好卫生环境,最好建在山边或鱼塘、果林、耕地边,利于排污和污水净化。
.猪场建设布局要合理。
生活区、生产区与办公区严格分开,必须有围墙、最好是围墙外有防疫沟,设浴室、更衣室、消毒间,由上风向到下风向。
饲料贮存库、保育舍应建在猪场的上风向,病猪隔离舍、粪便堆积池设在猪场的下风头。
场内道路要划分净道和脏道,饲料车、工作人员走净道,粪车走脏道。
场外运输车辆不能进入生产区,生产区内的运输,另由专用车辆解决。
各段安排依次为保育-产房-配种、妊娠-育成-育肥-出猪台。
兽医室、隔离舍、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间、剖检室应放在猪场的下风处。
主干路需要硬化,场内道路布局合理,进料和出粪道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做好场区绿化工作。
设有种猪运动场,便于公猪、母猪的运动。
化粪池必须建在下风向,化粪池要及时处理、除臭,防止蚊蝇孳生。
.温度。
温度在养猪生产中也是关键一环。
猪舍要求冬暖夏凉,有利于种猪发情、配种、仔猪的存活和增重。
温度太高导致公猪因热应激会降低精液的活力,从而增加配种难度,出现返情多,产仔少,影响繁殖成绩。
仔猪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仔猪不同周龄适宜温度见表1),适宜的温度可以减少死亡,加快增重,降低料肉比。
规模化猪场管理技术要点

放” ( )“ : 1 三省” ,即省水 、省料 、省劳动力 。因采用发 酵床 不用 冲洗 圈舍 ,所 以较 传统集 约化 养猪 可节 省用 水
8 %~ 0 5 9 %。猪 粪 、尿 被微 生物分 解转 化为有机 物和 菌体 蛋 白 ,猪通 过拱 食,可 节省饲 料 1%~ 5 0 1 %。实验显 示育 肥猪 日增重增 加2 3 %~ %,料 肉比降低 2 5 %~ %。由于猪场 不需要清粪 ,可节 省劳动力 l 2 。 ( )“ ~ 倍 2 两提” ,即提高
学的 免疫程序 进行 免疫 ,定期 监测抗 体 ,定期 对各阶 段 猪只进 行驱虫和药物预防保健,注意防蚊灭 鼠。
3 积极导采用生态健康养猪技术
为 了更好 地帮助 广大 养猪 户 ,阜 阳市 畜牧 部 门给 广
大养猪 场 发放 了至广 大养猪 户的一 封信 ,提 出生态健 康 养猪 的饲 养效果可 简要概括 为“ 三省 、两提 、一增 、零排
粪便送 到粪 场后 ,用水 冲洗干 净运粪 车 。 ( 1 1 )外来 人
机肥 。综合 效益 比传 统养猪 可增收 10 1 0 头 。 ( ) 0 — 5 元, 4 “ 零排放” ,即实现粪尿 污染 物零排放 ,达到环保要求 。猪 场 内外无 臭味 ,氨味 显著 降低 。该模 式将传 统集约 化养
4 防疫 管理 ( )猪 场职 工及饲 养人 员无 人 畜共 患 。 4 1
病 。 ( )猪场大 门设专职人 员,负责 出入人 员与车辆 的 2
消毒工作及 阻止闲杂人等入 场 。 ( )猪场职 工及饲养人 3
员进入 生产 区必须 更换衣 鞋 ,并进入 消毒 室经紫 外线灯
照射 ( 注意保护眼 睛) 或采取其他方法严格 消毒方可进入 ,
集团规模化猪场提高窝产仔数、健仔数的技术要点

5 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是整个养殖中最关键的指标,把握好时
间是创造生产效益最核心的指标,同时也是降低非生 产天数,减少生产成本的关键。提高窝产仔数和健仔 数,主要需要关注以下时间:
以压背静立作为母猪发情的主要鉴定依据,而 外阴粘液的表现主要作为后备猪只发情的辅助鉴定依 据。 2.4 刺激
五点刺激法:外阴、侧腹部、腰肩部、乳房、背 部刺激。 2.5 查情时间
每天固定的查情时间是更好地掌握猪群发情规律 的基础,也为把握配种时间提供了依据。
3 适时配种 适时配种是为精卵结合创造最佳的平台,在准确
67
பைடு நூலகம்
Practice 实践 生产
根据不同地区、品种、季节的饲料营养含 量的不同,猪群维持体况的营养需求、采 食的饲喂标准也不同,建立不同季节猪群 维持基本体况的饲料量是饲喂的关键,也 是节约饲料成本的关键。
表1 不同生理阶段母猪发情对应的配种时机
不同配种次数所在的天数
发情母猪阶段
第1次配种 第2次配种
4 妊娠饲养管理 妊娠饲养管理重点在于妊娠初期和饲喂调节两个
方面。妊娠初期是配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要求 减少母猪的应激和转群流动,尽量保证有安静、舒适 的环境确保胚胎更多、更均匀成功着床。在妊娠初期 7d内为保证受精卵良好健康成功的发育,饲喂量不能 过多;从7~30d要保证全群母猪体况在3~3.25分,真 正的饲喂制度和标准也在这个阶段。
第3次配种
断奶母猪发情(断奶当天为第1天)
第3天
第4天上午 第5天上午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管理制度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管理制度为了加强规模养殖场的检疫监管,规范畜禽养殖场的养殖生产环节,实施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一、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建设和生产管理应严格遵守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等规定,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防止动物疫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二、规模养殖场(小区)应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合格后,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并在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取得畜禽标识代码。
三、从事畜禽养殖,不得有下列行为: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使用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㈡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餐馆、食堂的泔水饲喂家畜;㈢在垃圾场或者使用垃圾场的物质饲养畜禽;㈣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危害人和畜禽健康的其他行为。
四、畜禽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有专门的档案盒,并载明以下内容:㈠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㈡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㈢检疫、免疫、消毒情况;㈣畜禽发病、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㈤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畜禽档案保存2年以上;种畜禽场应依法经营,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种畜禽合格证和系谱证“三证”齐全,归档并长期保存.六、猪、牛、羊等实行标识管理。
按农业部规定使用耳标、电子标签、脚环及其他承载畜禽信息的标识物,并按规定加施畜禽标识规模养殖场检疫申报畜禽在出栏销售前,应当按规定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官方兽医对动物实施现场检疫合格的,出具检疫证明、外运的动物托运人托运时应取得运输检疫证明,运载工具在装载前和卸载后应及时清洗消毒,取得运载工具消毒证明方可运输。
规模养殖场疫情报告发生疫情应及时对动物疫情的报告、认定和公布有新要求。
规模化养猪场生产技术参数

一、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技术目标参数对规模化、工厂化养猪场制订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目标,是发展现代养猪生产的前提和落脚点。
而生产技术目标又是猪场制定其他系列技术参数的基础和前提。
应以取得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为出发点,按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来确定生产目标。
我国规模养猪的生产技术性能指标:1、繁殖性状指标(1)、产仔数:每头母猪平均年产仔2.2窝,经产母猪每胎平均产仔10头,初产母猪则为9.5头;(2)、产活仔数:经产母猪每窝平均产活仔10头,初产母猪为8.5头;(3)、初生个体重:1.1—1.4千克;(4)、初生全窝重:11—14千克;(5)、断奶全窝重:45—65.7千克(6)、哺育率(断奶成活率):90%以上(7)、母猪年产窝数:2.2窝(8)、母猪产后14天配种率:90%以上(9)、一次情期受胎率85.0%(10)、仔猪35日断奶,成活率达到90.0%以上,断奶重达8.5公斤。
(11)、育成仔猪:仔猪断奶后在育成舍培育35天,培育期成活率在98.00%以上,70日令转群重达到28—30公斤。
2、生长肥育性状指标(1)、平均日增重:750—800克,育肥期105天(18周),平均体重达100公斤出栏,育成期成活率在98.0%以上,育成期每增重一公斤活重消耗饲料在2.8—3.0公斤以下。
(2)、出栏率:160.0%(3)、全群料肉比:生产每千克肉猪活重消耗的饲料数量,若以仔猪出生到育肥应摊的母猪和公猪所消耗的饲料加上肥育猪本身消耗的饲料计算,约为3.5—3.8公斤。
(4)、肥育速度:170—180日龄,体重达100公斤;3、胴体性状指标(1)、屠宰率:75%(2)、背膘厚:1.4CM以下(3)、瘦肉率:60%以上4、经济技术指标(1)、每头肥猪占用的建筑面积及生产成本:每头肥猪所占用的建筑面积一般为0.8—1.0平方米。
(2)、劳动生产率:按全员(养猪场的全员包括直接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计算劳动生产率,每个劳动人员年生产肉猪400—500头。
规模化养猪场种猪精细饲养管理技术

陈代谢 , 促进食 欲 。 强体质健 壮: 增 四
要 坚 持 定期 检 查 精 液 品 质 . 以便 随 时
调 整 营养 、 动 和 配种 频 率 。 要 合 理 运 五 使 用 种公 猪 .有 利 于 延 长 其 种 用 年 限 和 充 分 发挥 繁 殖 能 力 2 种 母 猪 的 精 细 饲 养 管 理
的声 、味 的刺 激 而 造 成 精 神 不 安 和 影
响食欲减退等后果 :二要 经常清扫猪
舍和刷拭猪体 , 持圈舍和猪体卫生: 保 三 要 坚持 合 理 运 动 .提 高 种 公 猪 的 新
猪 生产 力 的关 键 和 保 证 .通 过 精 细 饲 养 与护 理 可 提 高 母 猪 年 生 产 力 .增 加
上 升 . 料过 少时 . 导致产 弱仔 多 . 喂 可
致 使 出 生 后 几 天 内 的 仔 猪 死 亡 率 升
文章编号 :0 8 0 1( 1)10 3— 3 10 —4 42 20— 0 2 0 0
高 . 般 产 仔 前 2 3d 尤 其 是 产 仔 当 一 ~ .
优 良 的种 源 、 质 的饲 料 、 学 的 优 科 防 疫 体 系 是 畜 牧 业 生 产 的 三 大 要 素 优 良的种 猪 是 保 障 获 得 良好 猪 苗 的 前 提 。 猪 的精 细 饲 养 与 护 理 , 提 高种 种 是 母 猪 舍 的地 方 .这 样 可 以避 免 因 母 猪 天 的母 猪要 减 少 喂料 量 .这 样 可 控 制 发 生 乳 房 炎 和粪 尿 污 染 产 床 21 .. 哺乳 期 母 猪 的精 细 饲 养 :母 猪 3 从 产仔 开 始 喂 饲 哺 乳 期 的母 猪 饲 料 . 在 产 仔 当天 1 内 不 要 喂 饲 .只 给 充 0h 足 饮 水 . 季 可 饮 温 水 。 猪 出生 后 在 冬 仔 2h 内尽 早 哺 足 初 乳 . 保 持 乳 房 清 洁 并
猪养殖场规章制度

猪养殖场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猪养殖场管理,保障猪的生长健康,确保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所有猪养殖场,包括规模化猪场、家庭猪场等。
第三条猪养殖场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遵循科学养殖原则,加强管理,促进猪的健康成长。
第四条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本规章,确保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第二章猪圈管理第五条猪圈应当建立在平坦、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确保猪的生活环境卫生和舒适。
第六条猪圈应当定期清洁、消毒,保持卫生,防止疾病传播。
第七条猪圈应当根据猪的品种和生长阶段合理设计,确保每只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第八条猪圈应当设有饮水设施和喂食设施,确保猪的饮食健康。
第九条猪圈应当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维护猪的利益。
第十条猪圈应当设有防护措施,防止猪逃跑或受到外界侵害。
第三章猪饲养管理第十一条猪的饲养应当科学合理,合理配比饲料,保证猪的营养需求。
第十二条猪饲养应当注重饲料的质量和卫生,防止饲料变质或受到污染。
第十三条猪饲养应当定时定量,保证猪的饮食规律。
第十四条猪饲养应当监测猪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料配比。
第十五条猪饲养应当防止饲料中添加违禁物质,保证产品安全。
第四章疾病防控管理第十六条猪养殖场应当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猪,及时发现疾病。
第十七条发现猪患有传染性疾病应当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第十八条猪养殖场应当进行定期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第十九条猪养殖场应当加强对疾病的监测,制定应急预案,做好抗疫措施。
第二十条猪养殖场应当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加强猪的免疫力。
第五章安全管理第二十一条猪养殖场应当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保障员工生命安全。
第二十二条猪养殖场应当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第二十三条猪养殖场应当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做好防火工作。
第二十四条猪养殖场应当做好危险化学品管理,确保员工和猪的安全。
第六章环境保护第二十五条猪养殖场应当合法排放废水、废气、废渣,防止污染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模化猪场养猪技术规范规模化猪场养猪技术规范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人民群众逐步摆脱贫穷走向富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致富以土地收入为主的群众,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紧迫的任务,而畜牧业是一个能有效地转化低收入种植业产品的重要行业之一。
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牧区经济发展,通过《规模化猪场养猪技术规范》,使大家对现代养猪技术有一定了解,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师市畜牧业。
第一章现代化猪场的建设第一节猪场场址选择场址选择应根据猪场的性质、规模和任务,考虑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源、土壤、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同时应考虑饲料及能源供应、交通运输、产品销售、与周围工厂、居民点及其它畜牧场的距离、当地农业生产、猪场粪污处理等社会条件,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后再作决定。
一、地形地势猪场地形要求开阔整齐,有足够面积。
猪场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繁殖母猪每头45~50㎡或上市商品育肥猪每头3~4㎡考虑,并须留有发展余地。
猪场地势要求较高、干燥、平坦、背风向阳、有缓坡(但坡度以不大于25°为宜)。
一般年出栏万头育肥猪的大猪场占地面积30000㎡为宜。
二、水源水质和土壤特性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易于净化和消毒。
尽量在砂壤土上建圈,应避免在旧猪场场址或其他畜牧场场地上重建或改建。
猪群需水标准类别总需水量(L/头.天)饮用量(L/头.天)种公猪空怀及妊娠母猪带仔母猪断奶仔猪育成猪育肥猪25-4025-4060-7551515-25101220266三、周围环境交通方便,供电稳定,有利于防疫.一般来说,猪场距铁路、国家一、二级公路应不少于300-500m,距三级公路应不少于150-200m,距四级公路不少于50-l00m。
与居民点间的距离,一般猪场应不少于300-500m,大型猪场(如万头猪场)则应不少于1000m。
猪场应处在居民点的下风向和地势较低处。
与其他畜禽场间距离,一般畜禽场应不少于150-300m,大型畜禽场间应不少于1000-1500m。
四、猪场场地规划和建筑物布局应根据有利防疫、改善场区小气候、方便饲养管理、节约用地等原则进行场地规划。
猪场一般可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生产区、生产管理区、隔离区、生活区;为便于防疫和安全生产,应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和场址地势,顺序安排以上各区;场内道路应分设净道、污道,互不交叉;场区绿化植树时,需考虑其树干高低和树冠大小,防止夏季阻碍通风和冬季遮挡阳光。
1.生活区和生产管理区宜设在猪场大门附近,门口分设行人和车辆消毒池,两侧设值班室和更衣室。
2.生产区各猪舍的位置需考虑配种、转群等方便,并注意卫生防疫,种猪、仔猪应置于上风向和地势高处。
妊娠猪舍、分娩猪舍应放到较好的位置,分娩猪舍要靠近妊娠猪舍,又要接近仔猪培育舍,育成猪舍靠近育肥猪舍,育肥猪舍设在下风向。
商品猪置于离场门或围墙近处,围墙内侧设装猪台,运输车辆停在围墙外装车。
3.隔离区病猪和粪污处理应置于全场最下风向和地势最低处,距生产区宜保持至少50m的距离。
4.猪舍的间距猪舍间距一般以3-5H(H为南排猪舍檐高)为宜。
第二节不同猪舍的要求一、猪舍1.公猪舍公猪舍多采用带运动场的单圈饲养,给公猪设运动场,保证其充足的运动,可防止公猪过肥。
公猪栏要求比母猪和肥猪栏宽,隔栏高度为1.2--1.4米,面积一般为7--9平方米。
2.空怀、妊娠母猪舍空怀、妊娠母猪舍可为单列式(可带运动场)、双列式、多列式等几种,空怀、妊娠母猪可群养也可单养。
栏体多采用限位栏,限位栏按照宽度分为60厘米和65厘米两种,其中60厘米为初产母猪用,65厘米为经产母猪用。
3.分娩舍及分娩栏根据分娩舍的特点,设计依据的主要技术参数是:舍温20-30 ℃,相对湿度为40-80%,调温风速为0.2-1.5米/秒,换气率为每分钟1-1.25个猪舍容积空气量。
4.保育舍及保育栏我国现代化猪场多采用高床网上保育栏,网上饲养仔猪,粪尿随时通过漏缝地板落入粪沟中,保持了网床上干燥、清洁、使仔猪避免粪便污染,减少疾病发生,大大提高仔猪成活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仔猪保育设备。
二、猪舍采光分娩舍采光通常采用自然采光方式。
一般情况下,妊娠母猪和育成猪窗地比为1:12~15,育肥猪为1:15~20,其他猪群为1:10~12。
南北窗面积比,夏热冬冷地区和寒冷地区为2~4:1。
三、猪舍的通风自然通风、机械通风(负压通风和正压通风),一般舍长不能大于120米,否则通风效果不好。
第二章品种特征特性第一节品种一、大白猪大白猪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好,胴体瘦肉率高,繁殖性能好和适应性强等特征,是生产商品瘦肉猪的优良亲本。
1.体型外貌全身被毛白色(允许眼角和尾根有小块黑斑),头大小适中,鼻直或微凹,耳竖立,背腰多微弓,体大,后躯发育良好,四肢结实。
2.生产性能母猪产仔数:初产8~11头,经产11~13头;肥育猪日增重700克以上,每千克增重耗料3.0kg以下,胴体瘦肉率62%以上。
二、长白猪长白猪具有胴体瘦肉率高,生长快,繁殖性能良好等特性,是生产商品瘦肉猪的优良亲本。
1.体型外貌全身被毛白色(允许眼角和尾根部偶有小块暗斑),头颈轻,两耳前倾,体躯长,背微弓或平直,臀部肌肉丰满,四肢较粗壮。
2.生产性能母猪产仔数:初胎8~11头,经产9~12头,肥育猪日增重720克以上,每千克增重耗料3.0kg以下,胴体瘦肉率62%以上。
三、杜洛克杜洛克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体质健壮、性温驯、抗应激、胴体瘦肉率高等特性,是生产商品瘦肉猪的优良终端父本。
1.体型外貌全身被毛棕红或褐色,头稍大,面微凹,耳中等大小呈前倾,背腰较长呈拱起,腹线平直,肢粗壮,蹄健实,腿臀肌肉发达。
2.生产性能日增重750克以上,每千克增重耗料2.6~3.0kg,胴体瘦肉率64%以上。
四、三品种杂交利用长白×大白、大白×长白,生产后备母猪,在生产中作为父母代母本使用,其杂交优势明显,体型强壮;使用寿命长;产仔多,仔猪生活力强;母性好,乳头发育好;泌乳力强;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且抗应激。
杜洛克×长大、大长(三元杂交)生产商品瘦肉猪可在商品代获得个体杂种优势,商品代的生产性能更高于二元杂交体系,商品代达100kg日龄162天,育肥猪日增重820克以上,饲料转化率2.7,胴体瘦肉率64%。
第二节种猪的隔离,观察和检疫当购买新种畜时,确保有自己的隔离检疫区。
新环境,新气候,饲料的变化,运输,猪只的重新组合和许多其他因素都会给种猪造成应激,使得所引种猪易感染各种疫病,为避免这些问题,在种猪运到后的头些天,应采取以下措施:1.不应饲喂太多饲料,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
2.最好在动物运到后的头7天,在料中添加广谱抗菌素,如土霉素、磺胺类药物、泰乐菌素等等。
3.隔离区的饲养员使用各自的鞋、衣物和工具。
4.如有可能,经两周的隔离后,若引进猪表现健康,可在隔离区添加一些老母猪或老公猪,使新猪接触到本场的微生物,从而对这些细菌或病毒产生特异性的抵抗力。
5.有效隔离期一般约5—6周,如果猪只健康,即可把新种畜引入本场猪群中。
注意两点:一是不要经常变动引种的地方。
二是切忌一引种回来就注射疫苗,一般在隔离的第三周开始就可以注射疫苗了。
在引进种猪稳定适应后,可委托当地畜牧兽医站或其他科研机构采血等方法进行重大传染病的抗体检测,结合本场、当地疫情,确定引进猪群的防免程序。
第三章母猪的饲养管理母猪的生产是养猪生产的关键环节,其生产的好坏,是以母猪的年生产力,即母猪每年所生产的断奶仔猪数来衡量的。
因此,必须抓好配种、妊娠、分娩、哺乳、断奶等生产环节的技术措施,力争达到全配、满配、多胎、高产的目的,为发展养猪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节母猪的发情与配种性成熟以后的母猪全年发情,四季可配。
发情鉴定和适时配种,是提高受胎率和产仔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一、发情与适时配种1. 后备母猪一般在8月龄体重应达110—120㎏开始配种;断奶后的母猪发情时间,与带仔数、哺乳时间及母猪膘情有关,一般为3—5天。
如延至2周以上的,称为断奶后乏情。
2.发情症状与鉴定母猪开始发情时,兴奋性逐渐增加,走动,不安,食欲下降,外阴发红微肿,并流出少量透明粘液,以后性欲旺盛,爬栏、爬跨其它母猪或接受其它母猪爬跨,自动接近公猪。
当外阴红肿达高峰,流出白色浓稠带丝状粘液,用力按压母猪腰部,出现静立,两耳耸立,尾向上翘。
实际工作中可归纳为“五看”。
一看阴户,由充血红肿到紫红暗淡,肿胀开始消退并出现皱纹;二看粘液,由稀薄到浓稠并带有丝状;三看表情、呆滞,出现“静立反射”;四看年龄,“老配早,小配晚,不小不老配中间”;五看品种,国外引进品种发情期为3-5天,持续期10-25小时。
长白猪比大约克晚1-1.5天,杂种母猪发情3-4天,可以在发情后第二天下午配种。
3. 配种方式与方法目前多使用二次配种法,即配一次后间隔8—12小时再配一次。
商品场可利用双重配种,即在母猪的一个发情期内用两头不同的公猪,先后配两次,可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
配种方法有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自然交配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最好有专门的配种间;二是公母猪应在喂食后2小时再配种,配完种后可以给公猪投喂1-2个鸡蛋;三是夏季配种最好是在晚间或清晨配种,注意降温,切忌不要在公猪刚配完种时冲凉,切忌配种时,让公猪从母猪背上突然倒下,会产生极厉害的应激。
二、促进母猪发情排卵的措施1.加强后备母猪营养,改善饲养环境,给予适当的性刺激,以及适当的使用激素等方法,可以起到促进母猪正常发情和排卵的作用。
2.6月龄前的后备母猪应自由采食,6月龄—配种前则应适当限制采食,在配种前10-14日内,在原有饲喂量基础上增加1千克饲料,不配种并短期优饲至第二次发情配种,配种后立即恢复到常用量。
3.后备母猪初次配种的基本要求:日龄220-230天、体重120kg左右、喂哺乳母猪料2.5-2.8kg/天(不要使用妊娠料);配种时间:第二次或第三次发情;日喂定量标准(见下表):不同时间后备母猪料量标准单位:月、kg月龄2345678体重15-25 30-40 45-55 65-75 85-95 100-120 120-140 喂量0.7-1.01.2-1.51.7-2.02.2-2.52.5-2.82.8-3.03.0-3.54. 改善饲养环境和性刺激后备母每栏5-8头饲养。
对于达初情期日龄的猪不发情或断奶后乏情的母猪,应采取合栏、运动和公猪刺激,注射催情药物等方式来促进母猪的发情。
(1)合栏:母猪的发情有一种“前移现象”,即对体重达100千克以上和断奶后的母猪仍不发情,可以采取转栏或重新合栏,也可以与正在发情的母猪混养,达到促进母猪发情排卵的目的。
(2)公猪刺激:在165日龄以后,每天2-3次接触成年公猪,每次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