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记录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记录时间: XXXX年XX月XX日地点: XX教室参会人员:数学教师、班主任会议议程:1. 讨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明确教学内容和安排。
2. 分析学生的学情,制定教学策略和方法。
3. 准备教材和教具,确认使用的教辅资料和学生练习册。
4. 讨论体验式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方式。
5. 分工合作,制定备课计划和时间安排。
6. 确定测评方式和评估标准。
会议记录:1. 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数字,学会对数字进行比较和排序,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重点难点:数字的认识与比较、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学情分析和教学策略- 分析学生掌握数字的情况,可以通过数字游戏、数字卡片等活动进行认知巩固和巩固。
- 对于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进行教学,比如购物和找零。
3. 教材和教具的准备- 教材:《XXXXX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教具:数字卡片、计算器、图表等。
4. 体验式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数字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数字的认知和比较。
- 设计购物和找零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加法和减法。
5. 备课计划和时间安排- 第一课时:数字的认识与比较- 第二课时:数字游戏活动- 第三课时: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四课时:购物和找零活动- ...6. 测评方式和评估标准- 通过课堂练习、小组活动和个人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测评。
- 以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综合能力表现等为评估标准。
会议总结: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教师们对数学第四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制定了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并准备了相应的教材和教具。
体验式教学活动的设计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备课计划和时间安排合理,确保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将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测评,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示例文章篇一:《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一场充满趣味与探索的旅程》今天呀,我想给大家讲讲我们学校一年级上册数学的集体备课活动。
那可真是超级有趣呢!我们的数学老师们呀,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为了让我们能更好地学习数学,聚在一起商量着各种教学的好点子。
活动一开始,李老师就拿着课本,满脸笑容地说:“咱们得让这些小娃娃们觉得数学就像玩游戏一样好玩。
”大家都纷纷点头。
王老师紧接着就站了起来,眼睛亮晶晶的,她说:“就拿数的认识来说,咱们不能光让孩子们死记硬背1、2、3,得让他们摸摸小棒,数数小方块。
这就好比是让小厨师认识食材,得让他们亲手去拿一拿,才能知道这个食材是啥样的。
”大家听了都觉得这个比喻太妙了。
这时候,张老师也忍不住开口了:“对呀,还有加减法呢。
我们可以把教室当成一个小超市,让孩子们拿着卡片当钱去买东西。
比如一个小本子标3元,孩子拿5元去买,他就得算出找零是多少。
这就像小探险家在寻宝,得自己去探索怎么才能得到宝藏。
”其他老师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觉得这个主意太有趣了。
赵老师呢,他是个很细心的老师。
他皱着眉头想了想,然后说:“可是那些理解能力稍微差一点的孩子怎么办呢?我们得有个更基础的办法。
”大家一下子都安静下来,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过了一会儿,孙老师拍了下大腿,兴奋地说:“我们可以编一些关于数字的儿歌呀!就像‘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这样朗朗上口,孩子们肯定爱唱,一边唱就一边把数字记住了。
这就像是给数字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让它们变得更吸引人。
”大家听了,又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都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然后呀,大家又开始讨论起图形来了。
李老师又说话了:“图形这一块,可不能光在黑板上画。
咱们得把那些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都拿到教室里来,让孩子们摸一摸,滚一滚。
就像小动物认识新伙伴一样,得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这些图形的特点。
”这时候,有个年轻的小周老师问了个问题:“那我们怎么去检查孩子们到底有没有学会呢?总不能光看作业吧?”这个问题可把大家都难住了。
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一、确定文章类型本文将记录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的过程和内容,为读者提供详细的信息和深入的理解。
二、梳理关键词本文将聚焦以下关键词: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教学策略、课程设计、学生需求、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教育理念。
三、记录备课过程本次集体备课于2023年3月1日星期二下午2:00-4:00在学校数学教研室进行。
参与人员包括五位数学老师和一位数学教研员。
首先,我们讨论了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和技能,分析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求。
大家一致认为,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
接下来,我们针对每个单元的课程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我们确定了教学策略,包括问题导入、情境创设、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
同时,我们还针对一些难点和重点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教研员也给予了我们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指导。
四、总结优缺点本次集体备课取得了以下优点:1.老师们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2.我们深入了解了教材和学生需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3.老师们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得到了共同提高。
但是,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在讨论过程中,有些老师的发言时间过长,影响了其他人的参与。
2.在制定教学策略时,还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五、提出建议根据本次集体备课的经验和不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在下次集体备课时,要更加注重时间的分配,确保每个人的发言时间。
2.我们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3.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多参考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借鉴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4.我们建议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例如教学软件、教学设备等,以便我们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我们深入了解了教材和学生需求,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小括号》集体备课 记录表

的算式。
10-2-3= 10-(2+3)=
1引导学生计算。从10个里面去掉2个,再去掉3个,剩下5个。
2把2个和3个合起来一共是5个,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5个,还剩5个。
3样列算式呢?板书:“10-2-3=”“10-(2+3)=”
第一种算法:先算10减2,再减3。
第二种算法:计算中要先计算2+3,但这一步在后面,这就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因此要在先计算的这一步加上一个小括号。板书课题:“小括号”
4师生共同根据小括号的作用,列出两种算法
10-2-3= 先算10-2=8,再算8-3=5。(板书结果)
10-(2+3)=先算2+3=5,再算10-5=5板书结果)
重难点突破及措施
(集体讨论)
重难点
突破及
措施
(主备人)
重难点突破及措施
(集体讨论)
针对性
的巩固
练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备人)
针对性
的巩固
练习
(集体讨论)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
时间
地点
主备人
参加
人员
一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备课主题
小括号
重点
难点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
重难点
突破及
措施
(主备人)
。(⑴出示糖果投影图:
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⑵同学们拿出圆片,代表五角星,在桌上摆一摆。
想一想:怎样算出还剩几个呢?如何列算式呢?相互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记录时间:2022年3月10日地点:xx小学一年级教室参与人员:一年级所有数学老师主持人:王老师一、备课目标本次备课的目标是帮助一年级学生掌握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识别数字,认识数的顺序,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二、备课内容1. 数字识别- 利用教学软件或课件展示数字卡片,供学生观察和识别。
- 设计互动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方式巩固数字的识别,如数字拼图、数字猜谜等。
2. 数的顺序- 制作数的顺序卡片,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按卡片上的数字顺序进行排列。
- 进行数的顺序游戏,例如数字连线游戏,让学生根据提示将数字连起来,锻炼数的顺序意识。
3. 简单加法运算- 引导学生通过教学卡片和教具认识加号和加法的概念。
- 制作加法练习卡片,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练习。
- 设计加法游戏,如教师出示数学题目,学生用手中的卡片或教具进行计算。
4. 简单减法运算- 引导学生通过教学卡片和教具认识减号和减法的概念。
- 制作减法练习卡片,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练习。
- 设计减法游戏,如教师出示数学题目,学生用手中的卡片或教具进行计算。
5. 知识巩固和拓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讨论,通过分享和合作,巩固所学的数字识别和简单运算技能。
-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继续进行相关的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备课方法和策略1. 教学手段多样化-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教学软件、课件等,以图表、图片等形式呈现数字和运算题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制作教学卡片、教具等视觉辅助材料,便于学生观察和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2. 情景教学法- 设计具有情境的教学活动,将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内容。
3. 合作学习- 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互动讨论,在共同合作中建立信心和提高学习效果。
4. 差异化教学-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和辅助材料,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数学一年级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数学一年级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2年9月30日开展了数学一年级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提高数学一年级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经验分享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数学教学水平。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首先进行了集体备课。
各年级备课组长组织本年级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教学策略。
2. 教学研讨集体备课结束后,进入教学研讨环节。
各年级教师针对本年级的教学重难点进行深入讨论,分享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以下为部分研讨内容:(1)一年级上册《认识数字1-10》教师们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数字1-10,并能正确书写。
针对这一目标,教师们提出了以下教学建议:① 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认识数字;②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③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字的书写。
(2)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师们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人民币,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针对这一目标,教师们提出了以下教学建议:① 利用人民币教具,让学生直观感受人民币的形状、颜色和面值;②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人民币知识;③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人民币换算。
3. 经验分享在教学研讨环节结束后,各年级教师进行了经验分享。
以下为部分分享内容:(1)一年级数学教师李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经验,认为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一年级数学教师张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操作的经验,认为动手操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一年级数学教师王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经验,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一年级分与合

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一年级分与合一、活动目标本次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目标是帮助一年级学生在分与合的学习中建立概念、形成思维,并能熟练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集体备课教研,我们将共同研究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二、活动内容本次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知识点明确:梳理并概括一年级数学教材关于分与合的知识点,明确学习目标。
2.教学方法研讨:分享各自教学中取得的成果与困惑,共同探讨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分与合教学方法。
3.教学资源分享:共享各种适合一年级学生分与合学习的教学资源,包括练习题、游戏、教具等。
4.课堂实践演示:选取几个典型的教学案例,小组成员进行实际演示,展示教学策略与方法。
5.教学反思与研讨:通过观摩与讨论演示课堂,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改进教师个人教学方法。
三、活动安排本次活动将分为两天进行,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天上午 - 9:00-9:30:活动开场与介绍,明确活动目标。
- 9:30-10:30:梳理一年级数学教材关于分与合的知识点,共享个人教学心得。
- 10:30-11:00:茶歇上午 - 11:00-12:00:分组研讨,小组成员分享教学方法,讨论问题。
- 12:00-14:00:午餐休息下午 - 14:00-15:30:分享教学资源,交流使用教学工具与游戏的心得体会。
- 15:30-16:30:小组成员进行实际演示,展示教学策略与方法。
第二天上午 - 9:00-10:30:观摩演示课堂,对演示进行评价与讨论。
- 10:30-11:00:茶歇上午 - 11:00-12:00:总结经验与教训,改进教师个人教学方法。
- 12:00-14:00:午餐休息下午 - 14:00-15:30:提出下一步行动计划,明确教学调研与改进目标。
-15:30-16:00:活动总结与闭幕。
四、活动效果与总结通过本次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与会教师们共同研究了一年级分与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集体备课记录一、旧知回顾,揭示课题1.小黑板出示:A.9个一和6个十是()。
B.89后面的第7个数是()。
C.比较数的大小。
39○36 69○96 50○50+72.猜人数:A.一(2)班的人数的个位上是6,十位上是4,一(2)班有多少人?B.一(1)班的人数比45大比48小,一(1)班可能有多少人?(学生:可能是46人,47人)C.若还知道一(1)班的人数与一(2)班的人数不相等,那么一(1)班有多少人?(学生猜出47人)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多些”“少些”。
谈话:同学们,瞧,这是什么?(智慧星)这些漂亮的智慧星呀,是小猴和小猫比赛时折的,你们想知道比赛结果吗?请看黑板。
黑板出示例题:小猴和小猫比赛折智慧星。
小猴说:“我折了34个。
”小兔说:“我折了38个。
(教师在黑板上贴动物图片并板书34和38)提问:听了小猴和小猫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请在四人小组中交流。
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的回答:小猫赢了比赛,小猴输了;38大于34,34小于38;小猫折的比小猴多,小猴折的比小猫少。
引导:你怎么看出小猫赢了?小猫折的比小猴多很多吗?得出:38比34 只多几个,不是很多,所以小猫折的比小猴多一些。
(板书“多些”)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得出:小猴折的比小猫少一些。
(板书“少些”)2.“多得多”“少得多”。
出示小狗图提问:小猫和小狗怎么比呢?引导:小猫做的比小狗多得多,小狗做的比小猫少得多(板书“多得多”“少得多”)还可以怎样比呢?(引导:小猴做的比小狗多得多,小猴做的比小猫少得多)3.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仅要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而且要反映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表达。
追问:如果两个数量相差不多,可以怎样说?相差很多呢?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1.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先看要求,再看图说说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对比说说)2、想想做做第2题组织学生依次看两小题的条件和问题,让学生根据题意选择答案并交流,说说为什么要选这个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揭示课题
1.小黑板出示:
A.9个一和6个十是()。
B.89后面的第7个数是()。
C.比较数的大小。
39○36 69○96 50○50+7
2.猜人数:
A.一(2)班的人数的个位上是6,十位上是4,一(2)班有多少人?
B.一(1)班的人数比45大比48小,一(1)班可能有多少人?(学生:可能是46人,47人)
C.若还知道一(1)班的人数与一(2)班的人数不相等,那么一(1)班有多少人?(学生猜出47人)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多些”“少些”。
谈话:同学们,瞧,这是什么?(智慧星)这些漂亮的智慧星呀,是小猴和小猫比赛时折的,你们想知道比赛结果吗?请看黑板。
黑板出示例题:小猴和小猫比赛折智慧星。
小猴说:“我折了34个。
”小兔说:“我折了38个。
(教师在黑板上贴动物图片并板书34和38)
提问:听了小猴和小猫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请在四人小组中交流。
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的回答:小猫赢了比赛,小猴输了;38大于34,34小于38;小猫折的比小猴多,小猴折的比小猫少。
引导:你怎么看出小猫赢了?小猫折的比小猴多很多吗?
得出:38比34 只多几个,不是很多,所以小猫折的比小猴多一些。
(板书“多些”)
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得出:小猴折的比小猫少一些。
(板书“少些”)
2.“多得多”“少得多”。
出示小狗图
提问:小猫和小狗怎么比呢?
引导:小猫做的比小狗多得多,小狗做的比小猫少得多(板书“多得多”“少得多”)
还可以怎样比呢?(引导:小猴做的比小狗多得多,小猴做的比小猫少得多)
3.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仅要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而且要反映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表达。
追问:如果两个数量相差不多,可以怎样说?相差很多呢?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看要求,再看图说说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对比说说)
2、想想做做第2题
组织学生依次看两小题的条件和问题,
让学生根据题意选择答案并交流,说说为什么要选这个答案。
3、想想做做第4题
他们为什么做40座的比较合适?4、估一估(想想做做第5题)
提示:右边的大约有几个20本书?
四、游戏活动
出示:小猴拿着卡片50,小兔拿着卡片45。
讲述:小兔和小猴打算用今天学习的“少些”“多些”“少得多”“多得多”这些词玩一个游戏。
你们想不想玩?
活动方法:两人各拿一张卡片,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将两个数比一比。
五、小结
1.今天小朋友又学到了新本领,在今后比多少时,我们不仅可以用“>”“<”或“=”这些符号来表示,还可以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
2.课外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