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知识点深度解读:《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梯度讲解 迷津指点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知识点深度解读

一、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梯度讲解一 ——知识梳理篇

1. 串联电路

(1) 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即:123I I I I ===;

(2)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即:123U U U U =++; (3)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即:123R R R R =++ ;

(4) 串联电阻具有分压作用: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的阻值成正比,即:

123

123

U U U I R R R ===。 2.并联电路

(1) 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123I I I I =++; (2) 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电压相等,即:123U U =U =U =; (3)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即:

123

1111R R R R =++; (4) 并联电路具有分流作用: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电阻的电流跟它们的阻值成反比,即:112233I R I R I R U ===。

梯度讲解二 ——重点突破篇

1.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总电阻的比较:

2. 处理串联、并联电路以及简单的混联电路的方法:

(1) 准确地判断出电路的连接方式,画出等效电路图; (2) 正确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规律、性质; (3) 灵活选用恰当的公式进行计算。 3.电路简化的原则:

(1)无电流的支路去除; (2)电势相等的各点合并; (3)理想导线可任意长短;

(4)理想电流表的电阻为零,理想电压表的电阻为无穷大; (5)电压稳定时电容器可认为断路。

梯度讲解三 ——跟踪训练篇

【跟踪例题1】由四个电阻连接成的电路如图所示.R 1=8 Ω,R 2=4 Ω,R 3=6 Ω,R 4=3 Ω。 (1) 求a 、d 之间的总电阻;

(2) 如果把42 V 的电压加在a 、d 两端,则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是多少?

【答案】 (1) 14 Ω. (2) I 1=3A ,I 2=3 A ,I 3=1 A ,I 4=2 A 【解析】(1)由题图可知:34

34

2cd R R R R R =

=Ω+,

故R ad =R 1+R 2+R cd =8 Ω+4 Ω+2 Ω=14 Ω。 (2) 由欧姆定律知:3A cd

U

I R =

=,即为通过R 1、R 2的电流。设通过R 3、R 4的电流分别为I 3、I 4,则由并联电路电压相等,得I 3R 3=I 4R 4,又I 3+I 4=3 A ,解得I 3=1 A ,I 4=2 A 。

二、电压表和电流表

梯度讲解一 ——知识梳理篇

1. 小量程电流表的三个参数及关系

三个参数:内阻R g (已知)、满偏电流I g 、满偏电压U g , 关系:U g=I g R g 2. 小量程电流表改表

(1) 将表头串联一个分压电阻,改装成大量程的电压表; (2) 将表头并联一个分流电阻,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

梯度讲解二 ——重点突破篇

1. 电压表、电流表的改装及其特点

分压 分流 2. 电表改装的步骤:

(1) 先明确小量程电流表G 的两个参数:I g 、R g ,并算出满偏电压U g =I g R g ; (2) 用欧姆定律求改装时需要串联或并联的电阻

① 改装成电压表时要串联一个阻值较大的电阻以分压,它的阻值用它分担的电压(改装后的电压表量程减去U g )除以最大电流(即I g )确定;

② 改装成电流表时要并联一个阻值较小的电阻以分流,它的阻值用它两端的电压(即表头的U g )除以通过它的电流(即改装后的电流表量程减去I g )确定。

梯度讲解三 ——跟踪训练篇

【跟踪例题2】有一电流表G ,内阻R g =10 Ω,满偏电流I g =3 mA 。

(1) 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3 V 的电压表,应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是多大?

(2) 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0.6 A 的电流表,需要并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改装后电流表的内阻是多大?

【答案】(1)990 Ω 1 000 Ω (2)0.05 Ω 0.05 Ω

【解析】(1) 由题意知电流表G 的满偏电压U g =I g R g =0.03 V 。

改装成量程为0~3 V 的电压表,当达到满偏时,分压电阻R 的分压U R =U -U g =2.97 V , 所以分压电阻990R

g

U R I =

=Ω,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R V =R g +R =1 000 Ω。 (2) 改装成量程为0~0.6 A 的电流表,当达到满偏时, 分流电阻R 的分流I R =I -I g =0.597 A ,所以分流电阻0.05g R

U R I =

≈Ω,

改装后电流表的内阻0.05g A g R R R R R

=

≈Ω+。

高中物理教案选修3-1 2.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篇)

教学设计:高中课程标准.物理(人教版)选修3-1 2.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一)内容及解析 1、内容:本节主要介绍电表的改装、测量电阻的方法。 2、解析:电流表的改装就是把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要并联一个小电阻;电流表的改装电压表,要串联一个较大的电阻;根据R=U/I可以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U、I即可。 (二)目标及其解析 1、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工作原理,知道什么是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 2、知道电流表改装原理,知道电流表G改装成电流表A和电压表V的方法与计算. 3、会用伏安法测电阻,知道内、外接法的区别. 思考题1:如何用表头去测量较大的电压? 思考题2:如何给改装后的电压表、电流表标度? 解析:满偏电流指最大电流,满偏电压指最大电压,改装成电压表要串联一个电阻,依据分压关系来计算,改装成电流表要并联一个电阻,根据分流关系可以计算,伏安法测量电阻分为内接和外接两种,要根据具体的条件来选择,目的就是减小测量中的误差。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初中知识没有学好或遗忘,在实际进行电路计算时容易出现问题。 2、电路连接仪器选择困难比较大。 3、选择内接或外接也会有较大困难。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为了加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本节课要对初中电路进行复习,举一些例子来说明电表的改装和电阻的测量。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基本流程 复习前节内容→本节学习要点→电表改装→电阻测量→练习、小结 2、教学情景 问题1串联电路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串联电阻起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复习分压关系 问题2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并联电阻起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复习分流关系。 问题3什么是满偏电流?什么是满偏电压? 设计意图:知道满偏电流、满偏电压就是最大量程。 例题1. 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什么? (2)实验中需要测哪些物理量? (3)写出待测电阻的计算式; (4)实验中怎样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5)如图(甲)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其中有几处错误,各错在何处?

物理:2.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1)

四.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要点导学] 1.串联电路的基本特点:(1)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即I1=I2=……=I n;(2)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即U=U1+U2+……+U n 2.串联电路的重要性质:(1)总电阻:R=R1+R2+……+R n;(2)电压分配:U1/R1=U2/R2=……=U n/R n。 3.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1)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1=U2=……=U n。(2)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I1+I2+……I n。 4.并联电路的重要性质:(1)总电阻:;推论:①并联 总电阻小于任一支路电阻;②任一支路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反之,减小。(2)电流分配:I1R1=I2R2=……I n R n=U。 5.稍复杂电路的等效化简方法: (1)电路化简时的原则:①无电流的支路化简时可去除;②等电势的各点化简时可合并;③理想导线可任意长短;④理想电流表可认为短路,理想电压表可认为断路。 (2)常用等效化简方法:①电流分支法:a先将各结点用字母标出;b判断各结点元件的电流方向;c按电流流向,自左向右将元件、结点、分支逐一画出;d将画出的等效图加工整理。②等势点排列法:a先将各结点用字母标;b判断各结点电势高低;c将各结点按电势高低自左向右排列,再将各结点间的支路画出;d将画出的等效图加工整理。 (3)含有电容器的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①电路稳定时,电容器是断路的,其两端电压等于所并联的电路两端的电压;②电路的电流、电压变化时,将会引起电容器的充(放)电;如果电容器两端电压升高,电容器将充电;如果电压降低,电容器将通过与它并接的电路放电。 6.电压表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串联一定的分压电阻所组成。为了计算分压电阻,需要测定电流表的两个基本参数,即_________和_________。 7.用串联分压的原理来改装电压表,扩大量程。串联的电阻大小根据所分 =(U-IgRg)/Ig。 担的电压来计算即R 串 8.改装电压表 根据Ig、Rg和要求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U,计算串联电阻:R串=(U-IgRg) ,把电流表和该电阻箱串联,就做成了量程为U /I g,选择电阻箱上的阻值为R 串 的电压表。此时电流表的刻度就是电压表的刻度了,满偏电流Ig代表电压U,刻度是均匀的。考虑到学生用电阻箱最大阻值只有9999Ω,用J0415型微安表宜改装成为量程2V,用J0409型电流表宜改装成量程3V。

专题2.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019-2020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1)

第二章恒定电流 第4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一、串联和并联 如图所示,把几个导体,接入电路,这样的连接方式叫做串联。 如图所示,把几个导体的一端,另一端也,然后把这两端接入电路,这样的连接方式叫做并联。 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即。 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即。 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 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则。 四、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阻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关系式为。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关系式为。 五、电流表和电压表 1.电流表G(表头)主要参数有三个: (1)电流表G的电阻R g,通常叫做电流表的。 (2)指针偏转到最大刻度时的电流I g,叫做电流表G的,也叫电流表G

的 。 (3)电流表G 通过满偏电流时,加在它两端的电压U g 叫做满偏电压,也叫 。由欧姆定律U g =I g R g 可知,电流表G 的 和 一般都比较 。 2.当改成量程为U 的电压表时,应串联一个电阻R ,因为串联电阻有分压作用,因此叫 ,电压表的总内阻: 。 3.当改成量程为I 的电流表时,应并联一个电阻R ,因为串联电阻有分流作用,因此叫 ,电流表的总电阻为 。 依次首尾相连 连在一起 连在一起 相等 12n I I I == = 各支路电流之和 12n I I I I =+++ 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各支路电压相等 12n U U U === 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12n R R R R =++ + 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12 111 1n R R R R =+++ 内阻 满偏电流 电流量程 电压量程 满偏电流 满偏电压 小 分压电阻 R V =R g +R 分流电阻 g A g = R R R R R ⋅+ 一、串、并联电路中的几个有用推论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其中任一个电阻。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其中最小的电阻。 3.n 个相同的电阻并联,总电阻等于一个电阻的n 分之一,1 =R R n 总。 4.两个电阻并联时的总电阻12 12 R R R R R ⋅= +,当其中任一个增大或减小时总电阻也随之增大或减小。 【例题1】由4个电阻连接成的混连电路如图所示,R 1=8 Ω,R 2=4 Ω,R 3=6 Ω,R 4=3 Ω。 (1)求a 、d 之间的总电阻。 (2)如果42 V 的电压加在a 、d 两端,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是多少?

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40讲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讲义

第四十讲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双基知识: 一、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1.特点对比 2.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其中任一部分电路的总电阻。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其中任一支路的总电阻,且小于其中最小的电阻。 (3)无论电阻怎样连接,每一段电路的总耗电功率P总是等于各个电阻耗电功率之和。 (4)无论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路中任意一个电阻变大时,电路的总电阻变大。 二、电源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1.电源 (1)电动势 ①定义:非静电力所做的功与所移动的电荷量之比。 ②计算: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 C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 的功,E=W q。 (2)内阻:电源内部也存在电阻,内电路的电阻叫内阻。 2.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1)内容:闭合电路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2)公式:I= E R+r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3)其他表达形式 ①电势降落表达式:E=U 外+U 内 或E=U 外 +Ir。 ②功率表达式:IE=IU+I2r。 3.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1)一般情况:U=IR= E R+r ·R= E 1+ r R ,当R增大时,U增大。 (2)特殊情况 ①当外电路断路时,I=0,U=E。 ②当外电路短路时,I 短= E r,U=0。 4.路端电压U与电流I的关系 (1)关系式:U=E-Ir。(适用于任何电路) (2)U­I图象 ①当电路断路即I=0时,纵轴的截距为电源电动势。 ②当外电路电压为U=0时,横轴的截距为短路电流。 ③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阻。 三、电路中的功率 1.电源的总功率 (1)任意电路:P总=IE=IU外+IU内=P出+P内。 (2)纯电阻电路:P总=I2(R+r)= E2 R+r。 2.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 P内=I2r=IU内=P总-P出。 3.电源的输出功率 (1)任意电路:P出=IU=IE-I2r=P总-P内。 (2)纯电阻电路:P出=I2R= E2R (R+r)2 = E2 (R-r)2 R+4r 。 (3)纯电阻电路中输出功率随R的变化关系 ①当R=r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为P m=E2 4r。 ②当R>r时,随着R的增大输出功率越来越小。 ③当R<r时,随着R的增大输出功率越来越大。 考点一电路的动态分析 1.判定总电阻变化情况的规律 (1)当外电路的任何一个电阻增大(或减小)时,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增大(或减小)。 (2)若开关的通、断使串联的用电器增多时,电路的总电阻增大;若开关的

高二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知识点总结

高二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知识点总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物理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知识点总结 1.部分电路基本规律知识点总结 (1)形成电流的条件:一是要有自由电荷,二是导体内部存在电场,即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2)电流强度: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强度。 (3)电阻及电阻定律:导体的电阻反映了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定义式;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S成反比,跟导体的材料有关,即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决定式;公式中L、S是导体的几何特征量,r叫材料的电阻率,反映了材料的导电性能。按电阻率的大小将材料分成导体和绝缘体。 对于金属导体,它们的电阻率一般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对电阻率增大,导体的电阻也随之增大,电阻定律是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总结出的物理规律,因此也只有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才能使用。 将公式错误地认为R与U成正比或R与I成反比。对这一错误推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电阻是导体的自身结构特性决定的,与导体两端是否加电压,加多大的电压,导体中是否有电流通过,有多大电流通过没有直接关系;加在导体上的电压大,通过的电流也大,导体的温度会升高,导体的电阻会有所变化,但这只是间接影响,而没有直接关系。第二,伏安法测电阻是根据电阻的定义式,用伏特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用安培表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从而计算出电阻值,这是测量电阻的一种方法。 (4)欧姆定律 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

物理串联和并联知识点总结

物理串联和并联知识点总结 让我们在自己的心灵中点燃起强烈的求知的火花,以浓厚的兴趣进入物理的大千世界,在学习中体验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求得知识的欢乐。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物理串联和并联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串联和并联知识点 1.使用定义法识别串并联电路 若电路中的各元件是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则电路为串联电路,若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连”并列地连在电路两点之间,则电路就是并联电路。 2.使用电流流向法识别串并联电路 从电源的正极(或负极)出发,沿电流流向,分析电流通过的路径。若只有一条路径通过所有的用电器,则这个电路是串联的(如图l 所示);若电流在某处分支,又在另一处汇合,则分支处到汇合处之间的电路是并联的(如图2所示)。 电流流向法是电路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例1.分析下图所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三盏灯的连接形式,并分析开关的作用。 从电源的正极(或负极)出发,沿电流流向,分析电流通过的路径。若只有一条路径通过所有的用电器,则这个电路是串联的(如图l 所示);若电流在某处分支,又在另一处汇合,则分支处到汇合处之间

的电路是并联的(如图2所示)。 电流流向法是电路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例1.分析下图所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三盏灯的连接形式,并分析开关的作用。 分析:用“电流流向法”来判断.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电流依次通过了灯L1、L2和L3,电路中没有出现“分叉”,见图3的虚线所示,所以这三盏灯是串联的.在串联电路中,一个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的用电器。 为识别图乙所示电路的连接方式,可以先用虚线将电流通过的所有路径在图中画出来,在图中可看出,电流的流向是: 由此可看出灯L1、L2和L3分别在三条支路上,所以这三盏灯是并联的。其中通过灯L1、L2的电流通过了开关S1,当开关S1断开时,灯L1、L2中没有电流通过,两灯熄灭,因此开关S1控制L1、L2两盏灯泡。开关S2在干路上,控制三盏灯。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用“电流流向法”画出了图丙中的电流流向。见图4的虚线所示,电流有三条通路,且每一流线上只有一个用电器,则此电路为并联电路。开关S在干路上,控制三盏灯。 3.使用节点法识别串并联电路 节点法:就是在识别电路的过程中,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导线两端点均可以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以图丙为例,具体方法:先在图中各接点处用字母表示出来,如图5所示。

选修3-1第七章第2讲电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高考物理选考一轮复习讲义

第2讲电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知识排查 电阻的串联、并联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1.基本概念、规律 2.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 (1)关系式:U=E-Ir。 (2)用图象表示如图1所示,其中纵轴截距为电动势,横轴截距为短路电流,斜率的绝对值为内阻。

图1 小题速练 1.思考判断 (1)闭合电路中的电流跟电源电动势成正比,跟整个电路的电阻成反比() (2)当外电阻增大时,路端电压也增大() (3)闭合电路中的短路电流无限大() (4)电动势的单位跟电压的单位一致,所以电动势就是两极间的电压() (5)电动势就等于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6)闭合电路中外电阻越大,路端电压越小() (7)在闭合电路中,外电阻越大,电源的输出功率越大() (8)电源的输出功率越大,电源的效率越高() 答案(1)√(2)√(3)×(4)×(5)×(6)×(7)×(8)× 2.[人教选修3-1·P63·T1]一个电源接8 Ω 电阻时,通过电源的电流为0.15 A,接 13 Ω电阻时,通过电源的电流为0.10 A,则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 A.2 V 1.5 Ω B.1.5 V 2 Ω C.2 V 2 Ω D.1.5 V 1.5 Ω 解析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E=I1(R1+r),E=I2(R2+r) 代入数据联立得r=2 Ω,E=1.5 V。 答案 B 3.[人教选修3-1·P52·T4改编]如图2是有两个量程的电压表,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10 V,当使用a、c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100 V。已知电流表的内阻R g为500 Ω,满偏电流I g为1 mA,则电阻R1、R2的值() 图2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串、并联及混联电路

2016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串、并联及混联电路 1 / 1 散 串、并联及混联电路 一、串联电路 ①电路中各处电流相同.I=I 1=I 2=I 3=…… ②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电压之和.U=U 1+U 2+U 3…… ③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导体的电阻之和,即R=R 1+R 2+…+R n ④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的阻值成正比(串联电阻具有分压作用——制电压表),即 1212n n U U U I R R R ===L ⑤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消耗的功率跟它的阻值成正比,即21212n n P P P I R R R ===L 注意:⑴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各串联电阻额定电流的最上值;允许加的最大电压=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R 总 ⑵电路的总功率=各电阻消耗的功率之和. 二、并联电路 ①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同.U=U 1=U 2=U 3…… ② 并联电路总电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I=I 1+I 2+I 3=…… ③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导体的电阻的倒数之和。n R R R R 1...11121+++= n 个相同的电阻R 并联R 总= ; 总电阻比任一支路电阻小 R 总= 特别注意:在并联电路中 增加支路条数,总电阻变小 三个支路时R 总= 增加任一支路电阻,总电阻增大 ④ 并联电路中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跟它的阻值成反比(并联电阻具有分流作用——改装电流表), 即I 1R 1=I 2R 2=…=I n R n = U .支路电阻越小,通过的电流越大。 ⑤ 并联电路中各个电阻消耗的功率跟它的阻值成反比,即P 1R 1=P 2R 2=…=P n R n =U 2. 注意:⑴几条支路并联,允许加的最大电压=和支路额定电压的最小值; 总 最小的额定电压允许的最大电流R =总 ⑵电路的总功率=各电阻消耗的功率之和 第2课

物理高考知识点电路

物理高考知识点电路 电路是物理高考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涉及到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和定律。掌握好电路知识,对于解题和理解电学现象都有很大帮助。本文将对物理高考电路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1、电阻和电流 电阻是电路中的一种基本元件,用来限制电流的大小。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根据欧姆定律,电流通过电阻的大小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所以,电流可以用公式I=U/R来表示,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是指电子器件依次连接在一条路径上的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电阻之间是相等的。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以得到总电阻的计算公式R总=R1+R2+...+Rn。而并联电路是指电子器件并列连接的电路,并联电路中电压在各个电阻之间是相等的。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以得到总电阻的计算公式1/R总=1/R1+1/R2+...+1/Rn。 3、电功率和功率损耗 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通常用字母P表示,单位为瓦特(W)。电功率与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可以用公式P=UI来表示。功率损耗是指电路中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中损失的功率,通常用字母P损表示。功率损耗可以用公式P损=UI来表示。

4、电路图的绘制 电路图是用来表示各个电子器件之间连接关系的图形表示法。在电路图中,各个电子器件用符号进行表示,根据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画线。同时,电路图中还标注了电源、电阻、开关等重要元素。在高考中,经常会出现有关电路图的题目,因此熟练掌握电路图的绘制是非常重要的。 5、戴维南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戴维南定律是电路中电流守恒定律的表述,即进入某一交叉路线的总电流等于离开该交叉路线的总电流。根据戴维南定律,我们可以根据电路的拓扑结构求解各个支路的电流。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中电势守恒定律的表述,即任何一个电路中的节点总电流为零,对于闭合回路,总电动势等于总电势降。根据基尔霍夫定律,我们可以根据电路的环路求解各个电压。 以上是物理高考电路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多加实践,做大量的习题和模拟试卷,通过练习来加深对电路知识点的理解。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够真正掌握电路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祝你在物理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一、单选题 1.一电压表由电流表G和电阻R串联而成,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此电压表的读数总比准确值稍小一些,采用下列哪种措施可以改进() A.在R上串联一个比R大得多的电阻B.在R上串联一个比R小得多的电阻C.在R上并联一个比R小得多的电阻D.在R上并联一个比R大得多的电阻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只闭合开S1,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若再闭合开关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 B.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C.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D.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小 3.一个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 g=2mA,内阻为800Ω,要把它改装成一个量程为10V的电压表,则应在电流表上() A.串联一个5kΩ的电阻B.并联一个5kΩ的电阻 C.串联一个4.2kΩ的电阻D.并联一个4.2kΩ的电阻 4.如图所示,当a、b两端接入100 V的电压时,c、d两端电压为20 V,当c、d两端接入100 V的电压时,a、b两端电压为50 V,则R1∶R2∶R3等于() A.4∶2∶1 B.2∶1∶1 C.3∶2∶1 D.8∶4∶3 5.如图所示的电器中,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都为电压表时,两表的

示数之比U 甲:U 乙=5:3;当开关S 断开,甲、乙两表都为电流表时,两表的示数之比I 甲:I 乙是( ) A .2:5 B .3:5 C .2:3 D .5:2 6.如图所示的电路,将两个相同的电流计分别改装成A 1(0﹣3A )和A 2(0﹣0.6A )的电流表,把两个电流表并联接入电路中测量电流强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1的指针半偏时,A 2的指针也半偏 B .A 1的指针还没半偏时,A 2的指针已经半偏 C .A 1的读数为1A 时,A 2的读数为0.6A D .A 1的读数为1A 时,干路的电流I 为2A 7.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时,可以有如图所示的两种方法把电压表和电流表连入电路.对于这两个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采用(甲)图时,测量出的电阻值比真实值小 B .采用(乙)图时,测量出的电阻值比真实值小 C .为了减小误差,测量较小阻值的电阻时宜采用(甲)图 D .为了减小误差,测量较大阻值的电阻时宜采用(乙)图 8.如图所示,有一个表头G ,满偏电流500mA g I =,内阻200Ωg R =,把它改装为有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郯城第三中学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在本章及整个电学部分都具有重要地位,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其它物理概念的根底,是掌握电学中的物理规律、认识电学中的物理现象必不可少的知识; 二、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学习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电流关系和电阻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有关关问题。 2.进而利用电路的串、并联规律分析电表改装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归纳、小结把知识系统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会在学习中灵敏变通和运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重点:是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难点:难点是电表的改装。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在初中已有串并联电路的根底上进一步归纳总结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电压特点,并进一步推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子阻的计算方法。本节的重点应是串、并联电路规律的应用。五、教学方法 分析、观察、总结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的 复习上课时内容 〔三〕探究、精讲点播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先让学生回忆初中有关这方面〔串、并联电路的规律〕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学,在此根底上,让学生将串联和并联加以比照,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老师点拨:一是要从理论上认识串、并联电路的规律,二是过程分析的不同,引入电势来分析。从而让学生体会到高中和初中的区别,也能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承受。 学生自己先推导有关结论,老师最后归纳小结得出结论:〔并适当拓展〕 〔1〕串联电路 ①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I=I1=I2=I3=… ②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U1+U2+U3+…

物理知识点总结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应用

物理知识点总结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应用电路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电流在电子元件中的流 动方式。电路可以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两种。在实际应用中,串 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本文将就串联电路和 并联电路的应用进行总结和阐述。 一、串联电路的应用 串联电路是指电流只能沿着一条路径依次通过多个电子元件的电路。在实际应用中,串联电路被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电路 家庭电路是一个典型的串联电路应用场景。在家庭电路中,电源、 电灯、电器等元件都是串联连接的。通过串联电路可以保证电流在各 个元件之间按照预定的路径依次流动,从而实现了家庭用电的正常运行。 2. 汽车电路 汽车电路中也广泛应用了串联电路。例如,车载电池、起动机、点 火系统等都是串联连接的。串联电路的特点保证了电流在车身各个电 子元件之间依次流动,从而保证了汽车正常的启动和运行。 3. 通信电路

在通信领域,串联电路被用于信号传输。例如,在电话线路中,信号通过串联电路的方式传递。串联电路的特点使得信号可以依次经过多个节点,确保了信号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并联电路的应用 并联电路是指电流可以分为多条路径并行通过电子元件的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并联电路有以下几个应用场景: 1. 电源管理 在大型电力系统中,为了提高电力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常常采用并联电路的方式。通过将不同的电源并联连接,可以增加电力的供应能力,同时也能够实现备份和故障转移。这种并联电路的应用方式常见于电网和发电厂。 2. 救护车电路 在救护车电路中,医疗设备需要同时接通不同的电源和供电方式。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常常采用并联电路的方式,使得设备可以同时接受电网电源和车载电源的供电。 3. 并联电池组 在一些需要高电流输出的应用中,如电动车、无人机等领域,常常采用并联电路连接多个电池,以增加整体的电源能力。并联电池组可以有效提高能量密度和功率输出,满足高能耗设备的需求。 总结:

高中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 选修3-1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 2、掌握电组的串并联的计算。 3、知道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G〔表头〕改装而成的。 4、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原理,知道什么是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 5、理解表头改装成常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会求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的阻值。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而成的。通过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阻值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关心实际问题,有志于把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 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组的串并联的计算。 教学难点 表头G改装成大量程电压表V和电流表A的原理,并会计算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 教 学 方 法 讲授、讨论、练习 教 学 手 段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活动 〔一〕引入新课 教师: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有关串联和并联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深入研究串并联电路中各部分的电流、电压及电阻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教师:〔投影〕教材图2.4-1和图2.4-2〔如下图〕 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学生阅读教材,进行推导: 〔1〕在恒定电流的电路中各出电荷的分布是稳定的,因此,在相等时间内,通过串联电路各部分的电荷量必须相等,故有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即 3210I I I I === 〔2〕在并联电路中,要保持电路各处电荷量分布稳定不变,相同时间内流过干路0点的电荷量必须等于各支路1、2、3各点的电荷量之和。因此,串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 3210I I I I ++=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 教师: 在图2.4-1中,用0ϕ、1ϕ、2ϕ、3ϕ分别表示电路中1、2、3各点的电势,用01U 、12U 、23U 、03U 分别表示0与1、1与2、2与3、0与3的电势差。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学生阅读教材,进行推导: 〔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即 01U +12U +23U =03U 〔2〕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电压相等。用U 1、U 2、U 3代表图2.4-2中三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即有 1U =2U =3U =U 学 生 活 动

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 (4)串并联及混联电路学习、解析 练习

串并联及混联电路(试题展示) 试题展示 1.以下关于电流表与电压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都是用电流表G 与电阻并联改装而成的 B .都是用电流表G 与电阻串联改装而成的 C .它们本身都有内阻,只是电流表的内阻一般很小,而电压表的内阻一般很大 D .电流表的内阻肯定比用来改装的电流表G 的内阻大,而电压表的内阻肯定比用来改装的电流表G 的内阻小 【解析】 电流表是由灵敏电流表G 并联一个较小的分流电阻改装而成,电压表是由灵敏电流表G 串联一个较大的分压电阻改装而成,所以,电流表的内阻小于灵敏电流表G 的内阻,电压表的内阻大于灵敏电流表G 的内阻,电流表的内阻一般很小,电压表的内阻一般很大. 【答案】 C 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采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只要仪器选得正确,可保证没有系统误差 B .用伏安法测电阻,不论是用电流表外接法,还是电流表内接法,都存在系统误差 C .用欧姆表测电阻,既准确又方便 D .伏安法测电阻,存在系统误差的原因是由于电流表的分压 【解析】 伏安法测电阻不能保证没有误差,只有减小误差. 【答案】 B 3.以下关于欧姆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表盘刻度是非均匀的,从零刻度开始,刻度值越大处,刻度越密 B .红表笔是与表内电源的正极相连的 C .测电阻时,首先要红黑表笔直接相连,调好零点后再去测电阻 D .为了减小误差,应尽量使指针指向中间左右的刻度处 【解析】 欧姆表表盘刻度是非均匀的,刻度值越大处,刻度越密. 【答案】 B 4.如图所示,两个电阻的阻值均为100 Ω,A 、B 两端的电压保持12 V 不变,现用一个内阻为1.45 k Ω的电压表去测量某个电阻两端的电压,读数为 A .6 V B .5.8 V C .5.2 V D .6.8 V 【解析】 电压表与电阻R 的并联电阻为 R ′= 100 450100 1450+⨯= +R R R R V V Ω=93.5 Ω 电压表的读数为 U V = 5 .9310012 5.93+⨯= +''AB U R R R V =5.8 V 【答案】 B

高中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4 节《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教学设计 ——基于“项目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项目学习”模式介绍】 基于项目研究的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学习通过能推动‘学生探究’(学生探究是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教师和其他成人的指导下提出问题,并在他们的支持下来探究和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的拓展任务和‘真实评估’( 真实评估要求学生完成真实的任务,而不是通过回答试卷上特定的问题来展示他们所学的知识。)性的学习产品和表现来开发认知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基于“项目研究”的课堂教学是由几个重要问题引导的,这些问题将内容标准和高级思维与真实情境紧密联系在一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处于学习过程的中心位置。 2、项目中关注了学习目的,使其与课程标准相一致。 3、项目由框架问题驱动。 4、项目包含了过程的、多种类型的评价。 5、项目含有相互联系的、能持续一段时间的任务和活动。 6、项目与真实世界有联系。 7、通过发布和演示作业与表演,学生展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8、技术的支持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9、思维技能整合于项目学习。 10、多种指导策略支持各种学习风格。 基于“项目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关键词解读: 1、目标:项目中要完成的任务。 2、角色:学生在项目中所扮演的角色。 3、对象:在项目中,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所服务的个体或群体。 4、情景:项目实施的背景或环境等。 5、产品:项目的成果。 6、标准:评价项目成果的标准。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首先通过理论项目研究,深化学生对串联分压、并联分流作用的认

识,将知识初步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进行知识迁移,进行实践项目研究,学生合作设计改装电表,加深对串并联电路规律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能力;最后通过误差分析,提升学生的实验研究分析能力。 【教材分析】 电流表、电压表的改装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上并没有单独成节,而只是作为串联、并联电路的一个应用,以习题的方式呈现。目的是强调欧姆定律的应用,通过对电流表量程的改装、电流表和电压表电路模型的建立等内容使串并联知识得以拓展。着眼点仍然在于基本的物理规律,以学生自主推导分析为主。另一方面,电表的使用在整个恒定电流部分都是重点,尤其是关于电路的设计、误差的分析,对电表的结构要求很高,而这些又是高考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对电表的改装,需让学生从根本上搞清楚原理和设计思想。 【学情分析】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来看:电表的改装建立在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基础上,这两部分知识在初中都已初步学习,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对串联分压、并联分流并不能做到灵活运用,尤其不能利用串并联的基本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所以,课堂教学中,特别需要设计实践类活动,促进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基于“项目研究”的课堂教学就显示很有意义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电流计G 的工作原理、基本参数(满偏电流、满偏电压)及其关系。知道在电路中电流计就相当于一个电阻,一个能显示其中准确电流的电阻。 2. 掌握串并联电路分压分流的特点,理解将电流计G 改装成大量程电压表和大量程的电 流表的目的、原理、方法、误差分析。 3. 通过电表改装的实践活动,知道电压表电流表的内部构造,尤其对参数尤其是内阻有科学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项目研究,把小量程电流表G 改装成大量程电压表和大量程电流表,体会串并联电路在电表改装中的作用,深刻理解改装原理,并对方法进行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将电路的串并联规律应用到电表改装上,提升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自主设计能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2. 通过电路的设计,了解科学家自制仪器的智慧、艰辛和成就感幸福感。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必修第三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一、教材分析 本节学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规律,核心内容是基于欧姆定律。本节内容是电学部分的基础,在本章乃至以后电学部分都具有重要地位。他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电学其他规律的基石,也是掌握电路规律、解释电路现象及进行电路设计必不可少的知识储备。认识并改装电压表和电流表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规律的应用,也是欧姆定律的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本节内容为学生理解电压表、电流表的特点及工作原理,也为以后多用电表原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知识是初中电学的基础知识,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初中电路比较简单,学生对复杂的混联电路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本节引导学生从电路基础知识入手,应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对串联、并联复杂电路的规律进一步加以理解和掌握。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和改装对学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是对电路串、并联知识的深化,也是对学生以后学习和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多用电表原理起到了重要铺垫作用。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 2、掌握电组的串、并联的计算。 3、知道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G(表头)改装而成的。 4、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原理,知道什么是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 5、理解表头改装成常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会求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的阻值。 四、教学重点 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五、教学难点 难点是电表的改装。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初中我们学习了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是串联,什么是并联。 学生回顾后回答: 串联:把几个导体依次首尾相连,这样的链接方式叫做串联; 并联:把几个导体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然后把这两端接入电路,这样的连接方式叫做并联。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习题课:串联电路__并联电路_电表的改装

U A B C R 第三课时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表的改装习题课 1.三个阻值和额定功率都相同的电阻,串联使用时,它们发热的最大功率为9W ,现将其2个电阻并联,再与另一个串联时,它们通电发热的最大功率为( ) A . 9W B . 6W C . 4.5W D . 3W 2.如图,滑线变阻器阻值为3k Ω,电压U=10V,要想使一个阻值3 k Ω的用电器获得4V 的电压,则变阻器的滑动头应( ) A .放在位置A B .放在位置B(BC=AC/3) C .放在中点 D .放在位置C 3.如图,滑线变阻器R 和定值电阻RX 两端电压分别用U 和UX 表示,滑线 变阻器的滑动触头C 置于AB 的正中,则有( ) A .定值电阻RX 的阻值越大,UX 越接近于U/2 B .定值电阻RX 的阻值越小,UX 越接近于U/2 C .若将滑动触头C 向B 滑动,UX 可能为U/2 D .若将滑动触头C 向A 滑动,UX 可能为U/2 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容器C 的上极板带正电.为了使该极板仍带正电且电量增大,下列办法中可采用的是( ) A .增大R1,其它电阻不变 B .增大R2,其它电阻不变 C .增大R3,其它电阻不变 D .增大R4,其它电阻不变 5、由同种材料制成的保险丝,直径分别为d1=0.5mm 和d2=1mm, 熔断电流分别为2A 和6A,将以上两根保险丝各取等长的一段并联 后接入电路中,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 ) A 6.0A B 7.5A C 8A D 10A 6.在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电键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 向下滑动时,四个理想电表的示数都发生变化,电表的示数分别用I 、U 1、U 2和U 3表示,电表示数 变化量的大小分别用ΔI 、ΔU 1、ΔU 2和ΔU 3表示.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A )U 1/I 不变,ΔU 1/ΔI 不变. (B )U 2/I 变大,ΔU 2/ΔI 变大. (C )U 2/I 变大,ΔU 2/ΔI 不变. (D )U 3/I 变大,ΔU 3/ΔI 不变. 7.有a 、b 、c 、d 四只电阻,其中三只电阻的阻值一样,只有一个电阻的 阻值偏大。要找出这只电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闭合时测出有电流从P 流向Q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值偏大的电阻一定是a 和d 中的一个 B 阻值偏大的电阻一定是c 和d 中的一个 C 下一步可将a 和d 互换位置,根据PQ 间电流的流向来判断 D 下一步可将a 和c 互换位置,根据PQ 间电流的流向来判断 8、电阻R 与两个完全相同的晶体二极管D 1和D 2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a 、b 端的电势差 U ab =10V 时,流经a 点的电流为0.01A ;当U ab =-0.2V 时,流经a 点的电流仍为0.01A ,则电阻R 的阻值为 ( ) (A )1020Ω (B )1000Ω (C )980Ω (D )20Ω U A B C R X R 1 R 2 R 3 R 4 C c P S A a b d Q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