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均线设置}

合集下载

缠论交易系统:均线系统操作方法

缠论交易系统:均线系统操作方法

缠论交易系统:均线系统操作方法禅师在开始没有讲走势类型之前,半玩半聊的说了一个系统——谈了5日线的重要性,以及定义了3吻。

3吻判定的目标其实是多空力度,按照容易理解的说法,就是均线的反抗程度。

禅师的境界是非常高的,每个人对于禅师文章的解读也有不同的见解,所以以下解读仅供参考,大家交流!均线缠绕1 定义短期均线依附中长期均线的行为叫做均线缠绕2 分类根据依附的程度分为飞吻、唇吻和湿吻三种一、飞吻短期均线略略走平后,继续按原来趋势进行下去。

说明反抗度很弱,原趋势的力度很强。

这是一种典型的中继形态,此时,两条均线中,长期均线通常是大角度地维持原趋势,对短期均线形成较强的支撑。

飞吻出现的几率比较少,一般都是在趋势特别强烈的时候,而太火暴的趋势是不可能太长久的,所以,稳定性较差,其后的震荡经常出现。

但是,较长周期的均线如果出现飞吻,也有一定的操作价值,如周线、月线上多头排列中出现飞吻,在飞吻结束、短期均线开始上翅的时候也可以考虑适当买入,不过,卖点就要到小周期上去找了,否则你坐在轿上将尝到被“颠轿”的待遇。

1 上涨中继2 下跌中继二、唇吻短期靠近长期,但是没有突破或跌破长期均线。

说明反抗力度加大。

事实上,很多假突破假跌破,用的都是这个手法,往往用更强的走势修复。

唇吻,任何一段基本的趋势过程中最常见到的方式,特别在空头排列的情况下,基本都是这种方式,一旦出现唇吻反弹基本就该结束了。

在多头排列的情况下,调整结束的概率也是很大的。

按照定义,唇吻本身当然是一种中继形态。

唇吻与飞吻相比,本质相同,只是程度不同,由于在唇吻过程中的换手比较充分,基础比较扎实,一般来说唇吻结束后返回原来趋势时的力度会更强,这里是更有操作价值的买卖点。

所以,缠师在某课后的答疑中提到:“随便告诉你一个奥秘,介入股票最好在均线粘合时……”对于唇吻,“要小心骗线,只要不是骗线,其后走势都较好”,关键是在短期均线靠近长期均线的时候,如何准确判断它是唇吻而不湿吻。

均线的设置和使用技巧详解

均线的设置和使用技巧详解

均线的设置和使用技巧详解均线是最常用的分析指标之一,所反映的是过去一段时间内市场的平均成本变化情况。

均线和多根均线形成的均线系统可以为判断市场趋势提供依据,同时也能起到支撑和阻力的作用。

一、均线的构成均线,按照计算方式的不同,常见地可分为普通均线、指数均线、平滑均线和加权均线。

这里主要介绍普通均线和指数均线。

普通均线:对过去某个时间段的收盘价进行普通平均。

比如20日均线,是将过去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相加然后除以20,就得到一个值;再以昨日向前倒推20个交易日,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另外一个值,以此类推,将这些值连接起来,就形成一个普通均线。

指数均线:形成方式和普通均线完全一致,但在计算均线值的时候,计算方式不一样。

比如20日均线,指数均线则采取指数加权平均的方法,越接近当天,所占的比重更大,而不是像普通均线中那样平均分配比重。

所以指数均线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更快地反映出最新的变化。

二者的优劣:没有绝对的优劣,在不同的运行阶段,二者可以体现出不同的效果,选取时的经验成分相对更大。

个人更习惯于使用指数均线,用多根指数均线的结合来辅助判断市场趋势。

下图是欧元/美元日线图上所体现的两种不同均线的效果,这里的均线参数设置都是20,其中红色均线为普通20日均线,蓝色均线为20日指数均线。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大多数情况下指数均线的拐头速度都相对早于普通均线,能相对更快地跟上市场的趋势。

说明:一般而言,均线的计算价格用收盘价,但也可根据需求的不同使用最低价、最高价或者开盘价。

二、均线系统的设置如果将多根有规律的均线排列在一起,这是就可以形成一个对分析更有帮助的均线系统。

一般来说,在用均线系统进行分析时,常见的参数排列方式为:A、5、10、20、30、40、50(等跨度排列方式)B、5、8、13、21、34、55(费波纳奇排列方式)在这两种排列方式的基础上,增加125、200和250三个参数的均线三、利用均线系统排列状态判断市场节奏均线系统的排列状态,一般可分为汇聚、发散、平行三种状态。

缠论解均线系统

缠论解均线系统

缠论解均线系统原文地址:逍遥天地间:均线系统作者:半部缠论闯天涯缠师说过:本ID建议,除了看本ID的理论,一定要多看别人的,这样才会有比较,本ID的理论不仅集所有技术分析理论的大成,更重要的是,本ID理论完全构建在不同的思维框架下。

这就如同中印的古代几何都很牛,但真正逻辑化、推理化、系统化、理论化的是欧几里德的,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数学路线,不明白这个,那肯定白学了。

所以,学本ID的理论,一个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找出所有技术分析以及操作程序在本ID理论领域中的具体位置,由于本ID的理论对于任何技术分析以及操作程序具有一个绝对的视角,由此,可以绝对性发现所有分析与程序的优劣与缺陷。

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要去了解其他理论,就是这些理论操作者的行为模式,将构成以后我们猎杀的对象,他们操作模式的缺陷,就是以后猎杀他们的最好武器,这就如同学独孤九剑,必须学会发现所有派别招数的缺陷,这也是本ID理论学习中一个极为关键的步骤。

要用缠论解释均线系统,首先当然得对均线系统有足够的了解,否则不足以发现它们的缺陷。

一、关于均线理论移动平均线能够表示股价的波动趋势,并追随这个趋势,不会轻易改变,也就是说,它滤除了K线图上杂乱的日常波动,让我们更容易看清市场的大趋势。

均线有以下特点:1、滞后性质当原有的趋势发生反转时,移动平均线的反映比较迟缓,掉头速度落后于大趋势。

但滞后性常与稳定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

2、指明方向它滤除了K线图上杂乱的日常波动,给我们指明市场的大方向。

换言之,均线具有判断趋势的作用,就如一些钱龙高手,他们不需看均线,只需要K线、MACD、成交量就足以做到稳定赢利,为什么?因为他们单看裸K就可以看出趋向,均线就对他们没用了,而MACD 就是稳定性更高的均线改良品种。

3、助涨助跌的特性当股价突破了移动平均线时,无论是向上突破还是向下突破,股价有继续向突破方向惯性前进的愿望。

这个愿望的特性是由均线的支撑和压力作用所造成。

均线设置参数

均线设置参数

均线设置参数
均线是技术分析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用于反映股票或证券的趋势变化。

由于不同的股票或证券的交易规律和特征各不相同,因此均线的设置参数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均线的参数包括周期、类型、颜色等。

其中,周期是最为重要的参数之一,它决定了均线所反映的趋势的长短。

一般来说,短期均线的周期为5日、10日、20日,中期均线的周期为50日,长期均线的周期为100日、200日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均线周期,能够更好地反映股票或证券的趋势和买卖信号。

除了周期外,均线的类型也是需要关注的。

均线类型包括简单移动平均线(SMA)、指数移动平均线(EMA)、加权移动平均线(WMA)等。

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使用不同类型的均线能够更好地反映市场变化。

此外,均线的颜色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在股票或证券交易软件中,可以根据自己的交易习惯设置均线的颜色。

一般来说,红色表示均线上升,绿色表示均线下降,黄色表示均线横盘震荡等。

总之,均线是技术分析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设置合适的均线参数能够更好地反映股票或证券的趋势变化和买卖信号,对投资者制定交易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 1 -。

均线的设置和使用技巧详解

均线的设置和使用技巧详解

均线的设置和使用技巧详解均线是量化交易中最常用的技术指标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辨别股价的趋势以及寻找买入和卖出的时机。

本文将详细介绍均线的设置和使用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均线指标进行交易。

1.均线的设置:均线是根据一定的时间周期计算得出的平均值,常用的均线周期包括5日均线、10日均线、20日均线、50日均线和200日均线等。

一般来说,短期均线可以更快地反应价格的变动,长期均线则更能反映价格的长期趋势。

因此,在设置均线时,需要根据自己的交易策略和对市场的判断来选择合适的周期。

2.均线的使用技巧:(1)趋势判断:通过观察价格是否位于均线之上或之下,可以初步判断股价的趋势。

如果价格位于均线之上,说明市场处于上升趋势;如果价格位于均线之下,说明市场处于下降趋势。

(2)买入时机:当价格从下方突破均线时,可以视为买入的信号。

例如,当价格从下方突破20日均线时,可以考虑买入。

此时,均线成为支撑线,价格向上运行的概率较高。

(3)卖出时机:当价格从上方突破均线时,可以视为卖出的信号。

例如,当价格从上方突破20日均线时,可以考虑卖出。

此时,均线成为阻力线,价格向下运行的概率较高。

(4)多均线组合:可以选择多条不同周期的均线进行组合使用,以进一步提高交易的准确性。

例如,当短期均线穿越长期均线向上运行时,可以视为买入信号;当短期均线穿越长期均线向下运行时,可以视为卖出信号。

(5)停损和止盈:在使用均线进行交易时,应设置合理的止损和止盈位。

一般来说,当价格跌破均线时,可以视为止损信号;当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视为止盈信号。

通过设定止损和止盈位,可以有效控制风险和保护利润。

3.注意事项:(1)均线具有滞后性,因此在交易中应注意适当纠正滞后效应,避免因为追涨杀跌而错失良机。

(2)均线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应结合其他技术指标和基本面分析进行综合判断。

(3)对于股票市场而言,均线的有效性可能受到市场行情和个股特点的影响。

因此,在具体使用中需要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均线设置技巧

均线设置技巧

均线设置技巧1. 什么是均线?均线,全称为移动平均线,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指标,用于分析股票、期货、外汇等金融市场的价格趋势。

它是通过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平均价格来平滑价格波动,以便更好地观察价格的走势和判断交易时机。

2. 不同期数均线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均线期数是均线设置的重要一环。

常见的均线期数有5日均线、10日均线、20日均线、50日均线和100日均线等。

不同期数的均线反映了不同的时间跨度,可以用来观察不同时间段的趋势。

•短期均线(如5日均线和10日均线)反映短期内的价格趋势,对于短期交易者而言,更能反映出近期的市场走势和交易机会;•长期均线(如50日均线和100日均线)反映长期内的价格趋势,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更能反映出持续的市场走势和趋势反转的时机。

选择均线期数时,需要根据自己的交易策略和风险承受能力综合考虑,一般可以结合多种期数的均线来进行综合分析。

3. 均线的交叉信号均线的交叉信号是均线技术分析中常用的交易信号。

当短期均线向上穿越长期均线时,被称为“金叉”,是买入信号;当短期均线向下穿越长期均线时,被称为“死叉”,是卖出信号。

通过观察均线的交叉信号,可以判断市场的趋势和交易的机会。

但需要注意的是,均线是滞后指标,交叉信号的有效性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和市场的环境来进行确认。

4. 均线的参数调整均线的参数调整是均线设置技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常,均线的参数可以根据市场的波动性和交易品种的特点进行调整。

•如果市场波动较大,可以适当增加均线的期数,以平滑价格的波动,在大趋势不明确的情况下减少误判;•如果交易品种的特点较为稳定,可以适当缩短均线的期数,以更快地反应价格的变动。

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不断地试验和回测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均线参数组合。

5. 均线的应用策略均线技术分析有很多应用策略,常见的有均线突破策略、均线交叉策略和均线背离策略等。

•均线突破策略:当价格突破均线时,是发生趋势变化的信号,可以作为买入或卖出的时机;•均线交叉策略:根据短期均线和长期均线的交叉信号进行买卖决策;•均线背离策略:当价格和均线出现背离时,可观察市场的弱势或强势信号。

《缠论》附录之均线分类体系及应用

《缠论》附录之均线分类体系及应用

《缠论》附录之均线分类体系及应用第一节均线位置形态一、基本概念空头排列:短期均线至长期均线依次由下到上分布。

多头排列:短期均线至长期均线依次由上到下分布。

靠近:股价一度冲破短期均线,使短期均线略略靠近后继续按原来趋势进行下去。

接触:短期均线靠近长期均线但不跌破或升破,然后按原来趋势继续下去。

缠绕:短期均线跌破或升破长期均线甚至出现反复缠绕。

二、概念要点任何的行情转折,在很大几率上都是由缠绕引发的,这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先缠绕,然后按原趋势来一个大的高潮,制造一个陷阱,再转折;另一种,反复缠绕,构造一个转折性箱型,其后的高潮,就是均线位置的转化了。

三、分析理解靠近出现的几率比较少,一般都是在趋势特别强烈的时候,而太火暴的趋势是不可能太长久的,所以其后的震荡经常出现;接触,任何一段基本的趋势过程中最常见到的方式,特别在长期均线上位的情况下,基本都是这种方式,一旦出现接触反弹基本就该结束了,在短期均线上位的情况下,调整结束的概率也是很大的,但也要预防接触演变成缠绕;缠绕,一段趋势后出现的较大调整中,还有就是在趋势出现转折时,这种情况也很常见,特别是在长期均线上位的情况下,如果出现短、中、长各类均线一起缠绕,往往意味着行情要出现重大转折,均线位置要转化了。

注:均线形态与缠论没有干系,之所以加进来,为的是后面和本理论有个比较。

第二节均线构成的买卖系统一、基本概念第一类买点:利用均线构成的买卖系统,首先要利用长期均线上位最后一次缠绕后背弛构成的空头陷阱抄底进入,这是第一个值得买入的位置,第二类买点:即第二个值得买入或加码的位置,就是短期均线上位后第一次缠绕形成的低位。

第一、二类卖点:与买点的情况相反。

买点定律:大级别的第二类买点由次一级别相应走势的第一类买点构成。

短差程序:大级别买点介入的,在次级别第一类卖点出现时,可以先减仓,其后在次级别第一类买点出现时回补。

二、应用要点买的时候一般最好在第二个买点,而卖尽量在第一个卖点,这是买和卖不同的地方。

均线的设置

均线的设置

均线的设置第一部分:基础技术一、均线的设置:1、所有密码日线:(1)、工作线:14。

(2)、一号线:164、(144)新老庄家。

(3)、二号线:25 、幼黑马。

(4)、三号线:318、大黑马。

(5)、四号线:453、超黑马。

(6)、五号线:550、暗马。

(7)、六号线:610、魔黑马。

(8)、七号线:730、奇黑马。

(9)、八号线:888、疯黑马。

(10)、九号线:99、小黑马。

2、所有密码周线:(1)、一号线:181 、牛熊分界线。

(2)、二号线:272。

(3)、三号线:33 、发财线。

(4)、九号线:99。

3、所有密码月线: 20,40,60,80,100,120,140。

4、所有分钟密码线:55,103,453(任何股票突破453线才会涨)。

二、密码线重要法则:1、任何价位均线都是逐条突破,没有规律的放弃。

2、要有一种操盘铁纪律:当跌破重要均线后一定会有一个回抽确认的过程,任何股票都要严格的在均线上操作,要在均线上阴线(回抽)买入,在均线下阳线卖出,如抱有任何幻想,则要付出金钱的的代价。

3、除25天钱外,任何冲破时的放量,都请先回避。

4、头碰脚跌,脚顶头涨。

指上涨时碰到前期高点要回调,下跌时碰到前期高点要涨。

5、当股票第一次突破或破位的回抽都可以参与,成功率非常高,第二次减半,依此类推。

三、如何操作一支股票:1、当4日、10日、20日线金叉,底部成交量阳量放大1倍以上,股价见底回升第一次上冲碰到25日线时,因先卖出。

2、股价会回落到10线附近时再介入,股价再次突破25日线后四天内阴线碰25日线时买入,万一跌破25日线反抽离场。

3、股价的下一个目标是辅助线45天,股价会回调到25日线附近,然后再碰99天线(不能放量)时,同理先退出。

等回到45日线时再介入持有到144天线再退出,回抽99天线是最后买入机会,中间任何线都有可能成为头部。

四、江恩二分之一理论:理论跌幅=明显高点—明显低点—明显低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缠论---{均线设置}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

有些人知道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学问。

列夫·托尔斯泰技术分析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分类。

这是几乎所有玩技术的人都搞不清楚的一点。

技术指标发出买入信号,对于技术派来说,就以为是上帝给了暗示一般,抱着如此成见,几乎所有技术派都很难有大的成功。

技术指标不过是把市场所有可能的走势进行一个完全的分类,为什么技术派事后都是高手,真正干起来就个个不行,就是这个原因。

技术分析可说的东西太多了,这指标那指标,如何应用,关键就是上面所说的分类问题。

任何技术指标,只是把市场进行完全分类后指出在这个技术指标的视角下,什么是能搞的,什么是不能搞的,如此而已。

至于这个指标对应的情况是否100%反映在实际的走势上,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否则所有的人都可以按照这指标操作,哪里还有亏钱的人?然而,只要站在纯粹分类的角度考察技术指标,那么,技术指标就会发挥他最大的威力。

技术指标系统是市场变化的反映,先有市场趋势,然后才有技术指标。

技术分析者所使用的全部工具,都是为顺势操作而设计的。

本人在研究了数千种技术指标后,特精选以下技术指标推荐给大家:第一节、移动平均线:EMA(5,10,30,89,144,288,720)移动平均线这种技术指标,最富有灵活性,适用最广泛。

因为它的构造方法简便,而且它的成绩易于定量地检验,所以它构成了绝大部分自动顺应趋势系统的动作基础。

移动平均线是用统计处理的方式,将若干天的投机品种价格加以平均,然后连接成一条线,用以观察价格趋势。

移动平均线的目的在取得某一段期间的平均成本,而以此平均成本的移动曲线配合每日收盘价的线路变化分析某一期间多空的态势,以分析价格的可能变化。

一般来说,价格在平均价之上,意味着市场需求较大,行情看好;反之,价格在平均价之下,则意味着市场供应量较大,行情看淡。

以十日移动平均线为例。

将第1日至第10日的十个收盘价,累计加起来后的总和除以10,得到第一个10日平均价,再将第2日至第11日收盘价和除以10,则为第二个10日平均价,这些平均价的连线,即成为10日移动平均线,移动平均的期间长短关系到它的敏感度,期间愈短敏感度愈高。

移动平均线的分类:一般技术分析者,通常以3、5、8、10日移动平均线观察短期走势;以10、13、20日移动平均线观察中短期走势;以30、55、72、89日移动平均线,观察中期走势;以13周、26周、144日移动平均线,分析中长期趋势。

机构投机者非常看重200日、233日、250日、288日、720日长期移动平均线,以此作为长期投机的依据,行情价格若在长期移动平均线下,属空头市场;反之,则为多头市场。

市场含义:1、平均线由下降逐渐走平而价格自平均线的下方向上突破是买进信号。

当价格在移动平均之下时,表示买方需求太低,以致于价格大大低于移动平均线,这种短期的下跌给以后的反弹提供了机会。

这种情况下,一旦价格回升,便是买进信号。

2、移动平均线处于上升之中,但实际价格发生下跌,未跌到移动平均线之下,接着又立即反弹,这里也是一种买进信号。

在价格的上升期,会出现价格的暂时回落,但每次回落的绝对水平都在提高。

所以,按这种方式来决策时,一定要看价格是否处于上升期,并且还要区分是处于上升初期,还是处于晚期。

一般在上升期的初期,用于参与强势品种的回挡。

3、价格在平均线下方变动,加速下跌,远离平均线,为买进时机,因为这是超卖现象,价格不久将重回平均线附近。

主要用于熊市末期盘整后的无量加速下跌。

4、平均线走势从上升趋势逐渐转变为盘整,当价格从平均线上方向下突破平均线时,为卖出信号。

价格在移动平均线之上,显示价格已经相当高,且移动平均线和价格之间的距离很大,那么,意味着价格可能太高,有回跌的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价格一旦出现下降,即为抛售信号。

不过,如果价格还在继续上涨,那么,可采用成本分摊式的买进即随着价格上涨程度的提高,逐渐减少购买量,以减小风险。

5、移动平均线处于下降趋势,价格在下跌过程中曾一度上涨到移动平均线附近,但很快又处于下降状态,这时是一种卖出信号。

一般来说,在投机品种的下跌过程中,常会出现几次这种卖出信号,这是下降趋势中的价格反弹,是一种短期现象。

6、价格在平均线上方突然暴涨,向上远离平均线为卖出时机,因此这是超买现象,价格不久将下跌回到平均线附近。

7、长期移动平均线呈缓慢的上升状态,而中期移动平均线呈下跌状态,并与长期平均移动平均线相交,这时,如果价格处于下跌状态,则可能意味着狂跌阶段的到来,这里是卖出信号。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状态下,价格在下跌的过程中有暂时的回挡,否则不会形成长期移动平均线和中期移动平均线的交叉。

8、长期的移动平均线(26周线)是下降趋势,中期的移动平均线(13周线)在爬升且速度较快的超越长期移动平均线,那么,这可能意味着价格的急剧反弹,是一种买进信号。

出现这种情况一般价格仍在下跌的过程中,只不过中期的下跌幅度要低于长期的下跌幅度。

优点:1、使用移动平均线可观察价格总的走势,不考虑价格的偶然变动,这样可以自动选择买卖的时机。

2、平均线能显示出买卖的信号,将风险水平降低。

无论平均线怎样变化,但反映买或卖信号的途径则是一样的。

即若价格(收盘价)向下穿越移动平均线,便是沽出信号:反之,若价格向上穿越移动平均线,便是买入信号。

利用移动平均线,作为买入或卖出信号。

通常获得颇可观的投机回报率,尤其是当价格刚开始上升或下降时。

3、平均线分析比较简单,使投机者能清楚地了解当前价格动向。

缺点:1、移动平均线变动缓慢,不易把握价格趋势的高峰与低谷。

2、在价格波幅不大的牛皮期间,平均线往返于价格之中,出现上下交错型的买卖信号。

使分析者无法判断。

3、平均线的日数没有一定标准和规定,常根据市场的特性不同,分析者思维定性而各有不同,投机者在拟定计算移动平均线的日子前,必须先清楚了解自己的投机类型。

若是短线投机者,一般应选用30以内的短期移动平均线,中线投机者应选用55日至89日之间的移动平均线,长期投机者则应选用120至300日之间的移动平均线。

很多机构投机者选用250天移动平均线(俗称年线),判断市场是牛市,还是熊市。

即若价格在年线之下,则是弱市;相反,若价格在年线之上,则是强市。

通常价格在年线之下向上突破年线时,将遇到较强的压力;而在从年线之上向下突破年线时将有较强的支撑。

秘技:单一的某条均线显然不太精确,太多的骗线。

如果你按照突破某条均线就买入操作,反之卖出,那你的成功率绝对不会高,特别当这条均线是短期的。

为了避免平均线的局限性,更有效掌握交易的时机,充分发挥移动平均线的功能,一般将不同期间的平均线予以组合运用,也就是由若干条代表短、中、长期走势的均线构成的技术评价系统。

均线的靠近、接触、缠绕后的走势,形成了延续趋势或改变趋势的可能。

短期均线在长期均线之上则多方强势,否则为弱势。

注意,任何技术指标、系统,本质上都是一个评价系统,也就是告诉你在这个系统的标准下,评价对象的强弱。

例如,一条5日均线,站在上面,代表着用5日均线对市场所有情况进行分类,目前站在5日均线上这种情况意味着是强势。

然而,站在5日均线上的同时,可能对于10日均线是在其下,那对于10日均线的系统评价,这种情况就是弱势了,那究竟相应的走势是强还是弱?其实,强弱都是相对的,关键是你操作所介入的标准。

对于超超短线来说,在1分钟线上显示强势就可以介入了,特别在有T+0的情况下,这种操作是很正常的。

但对于大资金来说,就算日线上的5日强势也不足以让他们感兴趣。

任何技术指标系统的应用,首要的选择标准都和应用的资金量和操作时间有关,脱离了这个,任何继续的讨论都没有意义。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如何去选择相应的参数,只要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其应用完全在于一心了。

均线系统,必然有着各条均线间的关系问题,任何两条均线的关系,其实就是一个靠近、相切、相交的问题。

短上位:短期均线在长期均线之上。

长上位:长期均线在短期均线之上。

靠近:短期均线略略走平后继续按原来趋势进行下去。

出现的几率比较少,一般都是在趋势特别强烈的时候,而太火暴的趋势是不可能太长久的,所以其后的震荡经常出现。

接触:短期均线靠近长期均线但不交叉,然后按原来趋势继续下去。

任何一段基本的趋势过程中最常见到的方式,特别是长上位的情况,基本都是这种方式,一旦出现接触反弹基本就该结束了,在短上位的情况下,调整结束的概率也是很大的,但也要预防相切演变成相交。

缠绕:短期均线交叉长期均线甚至出现反复缠绕,如胶似漆。

一段趋势后出现的较大调整中,还有就是在趋势出现转折时,这种情况也很常见,特别是长上位的情况下,如果出现短、中、长各类均线的相互缠绕,这往往意味着行情要出现重大转折。

注意,任何的行情转折,在很大几率上都是由缠绕引发的,这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先缠绕,然后按原趋势来一个大的高潮,制造一个陷阱,再转折;另一种,反复缠绕,构造一个转折性箱型,其后的高潮,就是均线排列的转化了。

在长上位的情况下,一旦出现缠绕,就要密切注意了,特别是这个缠绕是在一个长期空头市场后出现的,就要更加注意了,其后的下跌往往是介入的良机,因为空头陷阱的概率简直太大了。

必须提醒,这一点对趋势形成的第一次相交不成立。

但相交之后必有高潮,唯一的区别只是均线排列的区别,关键判断的是均线排列而不是高潮的有无。

对于任何走势,首要判断的是均线排列:长上位?还是短上位?这问题只要有眼睛的都能判断出来,对于5日均线、10日均线系统来说,5日均线在10日均线之上就是短上位,反之就是长上位,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明确的。

如果是短上位的情况,一旦出现缠绕,唯一需要应付的就是这缠绕究竟是中继还是转折。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任何方法可以100%确定该问题,但还是有很多方法使得判断的准确率足够高。

例如,短上位趋势出现的第一次缠绕是中继的可能性极大,如果是第三、四次出现,这个缠绕是转折的可能性就会加大;还有,出现第一次缠绕前,5日均线的走势必须是十分有力的,不能疲软,这样缠绕极大可能是中继,其后至少会有一次上升的过程出现;第三,缠绕出现前的成交量不能放得过大,一旦过大,骗线出现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如果量突然放太大而又萎缩过快,一般即使没有骗线,缠绕的时间也会增加,而且成交量也会现在两次收缩的情况。

短上位选择第一次出现缠绕的中继情况,而长上位的就相反,要寻找最后一次缠绕的转折情况,其后如果出现急跌却背弛,那是最佳的买入时机。

抄底不是不可以,但只能选择这种情况。

然而,没有人100%确认那是最后一次缠绕,一般,长上位的第一次缠绕肯定不是,从第二次开始都有可能,如何判断,最有力的就是利用好背弛制造的空头陷阱。

关于如何利用背弛,是一个专门的话题,以后会详细论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