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大纲
考研《药学综合(III)( 含生理学、药理学)(学术学位)》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618 药学综合(Ⅲ)(含生理学、药理学)
专业类别:
学术型 □专业学位
适用专业: 药学
一、基本内容
(一)理论部分
药理学
1. 绪言 掌握药理学的性质和任务;新药的药理学研究内容和新药研究的基本过程。
2.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 掌握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参数及其概念。
掌握体温的正常值、生理波动及维持相对恒定的机制。 8. 尿的生成和排出
掌握尿的生成过程、影响因素以及肾脏在维持机体内环境恒定中的意义;了解尿的
浓缩和稀释过程。 9. 神经系统的功能
掌握神经系统的构成,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原理,神经递质的种类,受体;眼的折光 系统,眼的视近调节,屈光不正,视网膜的感光细胞,两个感光系统,瞳孔对光反射; 熟悉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运动机能及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的调节。 10. 内分泌生理
熟悉局麻药作用机制、吸收作用及常用局麻药的应用特点。 12. 镇静催眠药
掌握苯二氮卓类作用、作用机理和用途;熟悉巴比妥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和用途。 13. 抗癫痫药
掌握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乙琥胺的作用、用途和主要的不良反应。 14.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掌握抗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分类;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 15. 抗精神失常药
掌握抗菌药的基本概念、抗菌药物作用原理及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抗菌药合理使 用原则。 35.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掌握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影响抗菌作用的因素以及细菌耐药的机制;掌 握青霉素与半合成青霉素的抗菌谱、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熟悉头孢菌素的发 展概况及各代特点;熟悉非典型 β-酰胺类抗生素的特点。 36.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及其他抗生素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知识大纲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知识大纲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主要考查药学类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正确分析、处理和解决在开展药品质量管理和指导合理用药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集中反映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所需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本科目考试大纲包括两大部分,即“药学实践与用药安全”和“自我药疗与药物治疗”。
在“药学实践与用药安全”中,要求重点掌握处方调剂、处方审核和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等药学实践工作所需的综合知识与技能。
在“自我药疗与药物治疗”中,要求重点掌握常见症状及“小病”的判断、处置;熟悉常见综合治疗性疾病(包括各类慢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掌握常见疾病药物治疗、指导合理用药和疾病健康教育内容。
续表。
2019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教材变化:《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一、封面变化,最新封面如下图,请考生们认准购买二、变化情况参考,详细情况请以2019年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教材为准章节具体变动情况概述第二章第四节易受温度影响而变质的药品及保管方法中(1)“抗凝药”改为“抗栓药”其中的“疑血酶”移动到了“止血药”项下。
(2)“不宜振摇的药品”改为“需要冷藏贮存但不宜振摇的药品”第四章第六节八、驾驶员用药中可使驾驶员视物模糊或辨色困难的药物项下增加“(6)抗精神病药利培酮服用后偶见头晕、视物模糊、注意力下降等反应”第七章第一节血红蛋白临床意义中的“重度贫血,Hb现量在30~60g/L;中度贫血,Hb量在>61~90g/L”改为“重度贫血,Hb量在30~60g/L;中度贫血,量在>61~90g/L”白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中“初生儿外周血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到第6-9天下降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改为“初生儿外周血白细胞主要为中粒细胞,到第4-6天下降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第八章第二十四节非处方药中“环呲酮胺”相关内容由手癣调整到间擦型足癣第十章第一节妊娠期高血压的常用药物治疗删除“硝苯地平”第十章第四节药物治疗β受体阻断剂中增加“但必须在临床有效利尿、强心的基础上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不可单独使用”第十三章第三节(1)糖尿病的类型由2种改为3种,“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属于第3种(2)胰岛素制剂种类及其特点:“超短效”改为“速效”,此类胰岛素给药方法中补充“或餐后立即给药”;“中效”和“超长效”均归属为“长效”其中“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相关时间及给药方法有变动;预混胰岛素中的“中效胰岛素”改为“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第十八章第三节抗病毒治疗中阿昔洛韦的给药方法有变化。
第十九章章名称和第二节有变化;第一节发病机制中遗传因素补充了相关内容;第二节概述部分删“计划生育”相关描述。
《药学综合(一)》(代码703)考试大纲

《药学综合(一)》(代码:703)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药学综合能力是为高等院校招收药学类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是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作为学校命题和考生复习的依据, 注重测评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要求考生具有坚实、系统和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以达到重点院校药学和相关专业本科生应具有的学识和水平。
Ⅱ.考查目标药学综合能力考试包括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课程,要求考生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具备较强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碳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反应机制和有机化合物间相互转变规律)的一门科学,是药学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医药领域,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贮存、作用机制和体内代谢过程等方面都与有机化学密切有关。
要求学生系统全面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共价键结构理论、电子效应、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同分异构现象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熟悉特征官能团的结构与理化性质间的关系、化学反应的反应机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设计合成路线)、分离提纯及结构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能熟练应用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解决医药领域,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贮存、作用机制和体内代谢过程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分析化学是药学类各专业的重要主干基础课,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
化学分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误差与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
要求考生牢固掌握其基本的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
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包括滴定曲线、滴定误差、滴定突跃和滴定可行性判据,掌握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
正确掌握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具备必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涉及的分析方法是根据物质的光、电、声、磁、热等物理和化学特性对物质的组成、结构、信息进行表征和测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现代分析技术。
药学专业综合理论与专业技能考核考试大纲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面向中职自主招生药学专业综合理论与专业技能考核考试大纲一、专业综合理论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和内容1.药物基本知识基本要求:掌握药效学、药动学定义。
不良反应的类型、效能、效价强度等概念和特点。
熟悉和理解药效学、药代学方面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掌握合理用药的原则,了解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相关规定。
考试内容:药效学、药动学的概念;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分类(副作用、毒性反应、继发反应等);副作用、毒性反应、继发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特异质反应、三致反应的含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定义、标志;假药、劣药的概念,按假药、劣药论处的情形。
2.抗病原微生物药基本要求:掌握抗病原微生物药的概念及常用术语;了解抗病原微生物药的作用机制、临床基本应用原则。
考试内容:青霉素G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青霉素G的过敏反应的预防、治疗措施;头孢菌素类药物,四代头孢的药名、比较;红霉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庆大霉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四环素、氯霉素的不良反应。
3.心血管系统药基本要求:掌握心血管系统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考试内容: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抗心绞痛药物的分类。
4.解热镇痛抗炎药基本要求:熟悉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分类及各类代表药物;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作用及其机制;掌握阿司匹林的作用特点、用途及常见不良反应;了解其他类别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特点、用途及不良反应。
考试内容: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5.药学认识基本要求:了解药学专业的概念;清楚药学专业相关课程对应的岗位及岗位发展要求并对我国医药行业有一定了解。
考试内容:对药学专业的总体认识;对医药行业的总体认识;对药学专业未来的学习的整体规划。
6.细胞与基本组织基本要求: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功能;了解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和腺上皮;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平滑肌的形态结构特点;理解皮肤的组织结构和附属器,基本组织的主要分布与功能。
暨南大学349药学综合考试大纲2020

2020年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49药学综合考试大纲A. <<生物化学>>部分目录I.考察目标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III.考查范围IV.试题示例I.考查目标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生物化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生物化学》部分分数“药学综合”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生物化学>>部分150分),考试时间共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考生独立完成考试内容。
三、试卷内容结构生物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验技能120分生物化学综合应用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20分是非判断题20分选择题30分简答题50分综合题30分Ⅲ.考查范围生物化学【考查目标】1.掌握生物化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一、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蛋白质的分子组成(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三)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四)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分离纯化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一)核酸的化学组成(二)核酸的一级结构(三)DNA的空同结构与功能(四)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五)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三、酶(一)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二)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三)酶促反应动力学(四)酶的调节(五)酶的命名与分类四、糖代谢(一)糖类概念及其功能(二)糖的无氧分解(三)糖的有氧氧化(四)磷酸戊糖途径(五)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六)糖异生(七)血糖及其调节五、脂类代谢(一)脂类的消化和吸收(二)甘油三酯代谢(三)磷脂的代谢(四)胆固醇代谢六、生物氧化(一)生成ATP的氧化体系(二)其他氧化体系七、氨基酸代谢(一)蛋白质的营养作用(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三)氨基酸的一般代谢(四)氨的代谢(五)个别氨基酸的代谢八、核苷酸代谢(一)嘌呤核苷酸代谢(二)嘧啶棱苷酸代谢九、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一)物质代谢的特点(二)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三)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联系(四)代谢调节十、DNA的生物合成(复制)(一)半保留复制(二)DNA复制的酶学(三)DNA生物台成过程(四)DNA损伤(突变)与修复(五)逆转录现象和逆转录酶十一、RNA的生物合成(转录)(一)模板和酶(二)转录过程(三)真核生物的转录后修饰十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一)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物质(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三)翻译后加工(四)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十三、基因表达调控(一)基因表达调控基本概念与原理(二)原核基因转录调节(三)真核基因转录调节IV.试题示例一、名词解释(5×4=20分)1. 蛋白质构象……5. 操纵子二、是非判断题(20×1=20分)1.从热力学上讲蛋白质分子最稳定的构象是自由能最低时的构象。
中药学综合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中药学综合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61科目名称:中药学综合I.考察目标中药学综合主要考察中药学相关专业本科生对中药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中药学综合包括中药学、药理学、中药化学,三者都是中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中药学》主要考查考生对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并从临床用药角度考查合理用药的专业知识;《药理学》主要考察考生对药理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在熟悉药物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基础上,着重考察考生科研实践能力。
《中药化学》主要考察考生对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熟悉程度,并考察考生的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名词解释10小题,共50分选择题45小题,共90分简答题10小题,共100分论述题4小题,共60分III.考试范围【参考书目】:《中药学》《药理学》《中药化学》【考察内容】中药学综合之中药学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发展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概念。
熟悉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
了解中药学的发展历史沿革。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及采集掌握道地药材的概念与意义;按药用部位划分不同植物的采收时节和方法。
熟悉中药产地与药效的关系。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掌握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及临床意义第四章药性理论掌握中药性能的含义及内容;掌握四气的含义、具体表述及阴阳属性,熟悉四气所表示的作用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掌握五味的含义及阴阳属性,熟悉五味分别表示的作用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气味配合的意义、原则及规律掌握升降浮沉的含义;掌握归经的含义及依据,熟悉归经的表述方法,归经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中药毒性的概念及分级,有毒无毒的确定依据及影响因素,引起中药中毒的原因及有毒无毒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熟悉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熟悉升降浮沉的转化条件;升降浮沉确定依据及所表示的作用,升降浮沉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第五章中药的配伍掌握配伍的含义及内容;掌握配伍七情。
《药学综合》(代码349)考试大纲

《药学综合》(代码:349)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药学综合能力是为高等院校招收药学类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是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作为学校命题和考生复习的依据, 注重测评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要求考生具有坚实、系统和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以达到重点院校药学和相关专业本科生应具有的学识和水平。
Ⅱ.考查目标药学综合能力考试包括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
要求考生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具备较强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碳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反应机制和有机化合物间相互转变规律)的一门科学,是药学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医药领域,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贮存、作用机制和体内代谢过程等方面都与有机化学密切有关。
要求学生系统全面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共价键结构理论、电子效应、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同分异构现象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熟悉特征官能团的结构与理化性质间的关系、化学反应的反应机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设计合成路线)、分离提纯及结构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能熟练应用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解决医药领域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贮存、作用机制和体内代谢过程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分析化学是药学类各专业的重要主干基础课,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
化学分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误差与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
要求考生牢固掌握其基本的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
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包括滴定曲线、滴定误差、滴定突跃和滴定可行性判据,掌握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
正确掌握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具备必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涉及的分析方法是根据物质的光、电、声、磁、热等物理和化学特性对物质的组成、结构、信息进行表征和测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现代分析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审核结果
对审核结果(de)判读
(三)处方调配
处方调配(de)内容
(1)能按照处方(de)记载正确准备药品
(2)通过通用名、商品名、别名、品牌名来确定药物
(3)识别合适(de)包装和贮存要求
(4)单剂量调配
(5)用法用量签及特别提示(de)准备和粘贴
2.药物治疗
(1)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2)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三)视疲劳
1.临床基础
临床表现
2.药物治疗
治疗与患者教育
(四)沙眼
1.临床基础
临床表现和分期
2.药物治疗
(1)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2)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五)急性结膜炎
1.临床基础
临床表现和分型
2.药物治疗
(1)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2)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4.肠外营养(de)能量配比计算
糖、脂肪、氨基酸能量配比计算
四、用药安全
(一)药物警戒
药物警戒(de)开展
(1)药物警戒(de)信号
(2)药物警戒(de)工作内容
(二)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
(1)监测(de)目(de)和意义
(2)监测(de)方法
(3)程度分级标准
(4)因果关系评价原则
(5)不良反应报告范围
(四)心力衰竭
1.临床基础
不同类型心衰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2.药物治疗
(1)治疗药物(de)合理使用
(2)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五)心房颤动
1.临床基础
房颤(de)临床表现与不良预后
2.药物治疗
(1)治疗药物(de)合理使用和监测
(2)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六)深静脉血栓形成
药物治疗
(1)深静脉血栓(de)药物治疗与预防
(五)肾功能检查
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血尿素氮
(2)血肌酐
(六)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
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淀粉酶
(2)肌酸激酶
(3)血尿酸
(4)血糖
(5)血脂
(6)红细胞沉降率
(7)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七)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
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2)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六)鼻塞
1.临床基础
(1)鼻塞(de)病因
(2)临床表现
2.药物治疗
(1)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2)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七)过敏性鼻炎
1.临床基础
临床表现
2.药物治疗
(1)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2)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八)咳嗽
1.临床基础
咳嗽(de)临床表现与分型
2.药物治疗
(1)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2)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十一、神经系统常见病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1.临床基础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e)临床表现
(2)治疗原则
2.药物治疗
(1)临床表现
(2)缺血性脑卒中(de)临床表现及分期治疗原则
(二)脑出血
临床基础
脑出血治疗原则与患者教育
(三)癫痫
1.临床基础
(1)临床表现
(3)给药方案制定和调整(de)基本步骤及方法
七、常用医学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
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
(2)血红蛋白
(3)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4)血小板计数
(二)尿常规检查
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尿液酸碱度、尿比重
(2)尿蛋白、尿隐血、尿中白细胞、尿沉渣管型、尿沉渣结晶
(3)尿葡萄糖、尿酮体
(十六)营养不良
临床基础与患者教育
临床表现与处理、患者教育
(十七)阴道炎
1.临床基础
类型和临床表现
2.药物治疗
(1)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2)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十八)痛经
1.临床基础
临床表现
2.药物治疗
(1)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2)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十九)痤疮
1.临床基础
(1)病因
(2)临床表现
(3)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4)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
(5)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八、常见病症(de)药物治疗
(一)发热
1.临床基础
(1)发热(de)指标与病因
(2)临床表现
2.药物治疗
(1)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2)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二)疼痛
1.临床基础
常见疼痛(头痛、神经痛、牙痛、腹痛、颈肩痛、腰腿痛、关节痛等)(de)表现
(二)支气管哮喘
1.临床基础
(1)哮喘(de)临床表现与分期
(2)治疗原则
2.药物治疗
(1)急性发作期用药和合理使用
(2)慢性持续期治疗和合理用药
(3)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三)慢性阻塞性肺病
1.临床基础
(1)临床表现与分期
(2)治疗原则
2.药物治疗
(1)治疗药物(de)合理使用
(2)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4)尿胆红素、尿肌酐、尿尿酸
(5)尿淀粉酶
(三)粪常规检查
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粪外观
(2)粪隐血
(3)粪胆原
(4)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
(四)肝功能检查
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3)γ-谷氨酰转移酶
(4)碱性磷酸酶
(5)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6)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
(2)不同环节用药错误(de)防范措施
(3)药师(de)作用
(五)药品质量缺陷
药品质量缺陷问题(de)处置
(1)药品质量缺陷问题(de)识别与分析
(2)药品召回
(六)特殊人群用药
1.妊娠妇女用药
(1)妊娠期药动学特点
(2)药物通过胎盘(de)影响因素
(3)药物对妊娠期不同阶段胎儿(de)影响药
(4)物妊娠毒性分级
2.药物治疗
(1)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2)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二十)荨麻疹
1.临床基础
(1)病因
(2)临床表现
2.药物治疗
(1)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2)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二十一)湿瘆
1.临床基础
临床表现
2.药物治疗
(1)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2)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八、常见病症(de)药物治疗
(二十二)烫伤
(3)儿童药动学方面(de)改变
(4)儿童用药(de)一般原则
(5)剂量计算方法
5.老年人用药
(1)老年人药效学方面(de)改变
(2)老年人药动学方面(de)改变
(3)老年人疾病特点
6.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药
(1)肝脏疾病对药物作用(de)影响
(2)肝功能不全患者(de)给药方案调整
7.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
(5)妊娠期用药原则、孕期保健与咨询
2.哺乳期妇女用药
(1)药物(de)乳汁分泌
(2)哺乳期(de)特点和用药对策新东|方在线医|学
3.新生儿用药
(1)新生儿药动学和用药特点
(2)药物对新生儿(de)不良反应
(3)合理用药原则
(4)剂量计算方法
4.儿童用药
(1)儿科疾病特点
(2)儿童药效学方面(de)改变
(1)影响药物肾脏排泄量(de)因素
(2)肾功能不全患者(de)给药方案调整
(3)透析对药物(de)影响,透析患者用药注意事项
8.驾驶员用药
驾驶员应慎用(de)药物
五、药品(de)临床评价方法与应用
(一)治疗药物评
1.治疗药物(de)有效性评价
新药与临床疗效评价
2.治疗药物(de)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de)重要性和内容
(1)便秘(de)病因
(2)临床表现
2.药物治疗
(1)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2)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十四)痔疮
1.临床基础
(1)痔疮(de)病因
(2)临床表现
2.药物治疗
(1)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2)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十五)肠道寄生虫病
1.临床基础
临床表现
2.药物治疗
(1)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2)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循证医学在药物治疗中(de)应用
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和循证医学决策
下篇自我药疗与药物治疗
六、药物治疗(de)基础知识
药物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方案制定(de)一般原则
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与规范性
2.药物治疗方案制定(de)基本过程
(1)识别和评估病人(de)症状和体征,给予非处方药物信息
(2)治疗药物选择(de)基本原则及方法
(1)主要工作内容
(2)药学服务新进展
二、药品调剂和药品管理
(一)处方
1.处方(de)种类和结构
(1)处方(de)结构
(2)处方(de)种类
2.处方调剂操作规程
处方调剂(de)具体流程和具体要求
(二)处方审核
1.处方合法性审核
(1)处方规则,确认处方(de)完整性、判断典型处方(de)内容正确性,能从处方提供(de)信息中找出不足
大单元
小单元
细目
要点
上篇药学实践与用药安全
一、执业药师与药学服务
(一)药学服务(de)基本要求
药学服务(de)内涵与服务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