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华中科技大学 755药学综合(一)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755基础医学综合大纲

755基础医学综合大纲

755基础医学综合大纲摘要:一、前言二、考试目标三、考试内容1.生理学2.生物化学3.病理学4.药理学5.医学微生物学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五、参考书目正文:【前言】《755基础医学综合大纲》是针对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基础医学综合考试大纲,旨在检验学生对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以及医学微生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本大纲对于指导教师教学、学生复习备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考试目标】通过本大纲的考试,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基础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熟悉各学科的研究内容及发展趋势;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1.生理学生理学主要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包括细胞生理、神经生理、肌肉生理、内脏生理、内分泌生理等方面。

学生应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各生理系统的功能、调节及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2.生物化学生物化学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化学成分、化学反应及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学生应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代谢途径及其调控机制,了解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3.病理学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形态学改变、功能代谢障碍及发生发展机制。

学生应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了解病理学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4.药理学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

学生应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及药物的临床应用,了解药物研究与开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及防治措施。

学生应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特点,了解微生物在医学中的应用及防治策略。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本考试为闭卷笔试,满分100分。

药学考研,热门院校考试科目及参考书

药学考研,热门院校考试科目及参考书

药学考研,热门院校考试科目及参考书药学的考研反向:1.药物分析2.药理学3.药物代谢动力学4.药剂学5.药物化学6.制药工程学7.临床药学8.微生物与生化药学9.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0.药学信息学11.药事管理。

药学方向考研的科目每个学校都不太一样。

中山大学要考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50药理学综合参考书目:650 药理学综合:报考药理学专业的考生参考:①《分子生物学》,版本参照913分子生物学。

②《药理学》(第五版),李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F3308 药理学前沿:①《药理石岩方法学》,徐淑云等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②《现代药理实验方法》,张均用,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③《药理学前沿》,魏尔清,科学出版社,1999。

安徽医科大学要考科目:药物分析刘文英主编第六版,天然药物化学吴立军主编第五版,药物化学郑虎主编第六版,药剂学崔德福主编第六版,药事管理学吴莲主编第四版;全是人民出版社的南京医科大学考研科目:初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669药学基础综合(生物化学、生理学、有机化学各占1/3)参考书:《普通生物化学》(第四版)郑集、陈钧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生理学》(第六版)姚泰、吴博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版;《有机化学》(上、下册)(修订版)胡宏纹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临床药理学》(第二版)徐叔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药理学》(第五版)李端主编、殷明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国医科大学考研科目:初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③306西医综合或602化学综合研究方向:01临床药理学02药物分析03临床药理及药代动力学参考书目:专业课复试参考书目:《药理学》最新版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考研科目:初试科目:①101 政治②201 英语213 德语③306 西医综合755 药学综合( 201、213 选一) ( 306、755 选一)研究方向:01临床药理02神经与分子药理03心血管药理04心血管药理学05新药开发与评价06中药药理上海交大考研科目: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7药理学基础研究方向:△神经药理学;分子药理学;新药研发药理学复旦大学: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52药学综合④--无研究方向:07 新药研究与开发(新药药理研究) 08 心血管药理09 遗传药理学与合理用药10 神经精神药理学11 药物不良反应研究12 药代动力学与合理用药13 免疫药理14 分子药理学药理学就业方向: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 考研参考书目

华中科技大学 考研参考书目
622生态学
参考书目
《现代环境科学导论》盛连喜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
《水生态学概论》邬红娟等编著待出版
623物理化学
(一)参考书目
1.傅献彩等编.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24体育学基础综合
参考书目:
《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主编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版
③《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同济大学,罗小未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④《建筑构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⑤重要的近现代建筑理论文献
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2000.
432统计学
参考书目
1.刘次华、万建平《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郑汉臣主编,《药用植物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版。
6姚振生主编,《药用植物学》,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版。
801高等代数
参考书目
2、佟新著:《人口社会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孙秋云主编:《文化人类学教程》,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2007年重印
61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陈先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版次可任选)。
616基础英语
参考书目:
《高级英语》(上、下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629艺术设计史论
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书目:
《设计学概论》尹定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8月
《环境艺术设计》李砚祖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4月

复旦大学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755卫生管理综合考试大纲

复旦大学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755卫生管理综合考试大纲
了解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研究对象与内容;熟悉社会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社会卫生状况、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和生命质量评价等技术与方法;掌握医学 模式、社会医学研究方法、社区卫生服务、卫生服务研究、社会病防治等基 本理论和知识。
二、试卷结构
. 统计(100 分)。题型包括:
.
是非题(40 分)、简答题(45 分)和应用题(15 分)。
理解卫生服务、医疗保险供需特点及其市场的特殊性,以及政府干预的主 要方式及作用。掌握卫生筹资、卫生服务支付、卫生资源配置的基本概念及 主要方式。熟悉卫生费用、疾病经济负担和卫生经济学评价的主要研究方法。 能够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研究健康领域经济现象和规律。
掌握医院的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配置的概念、掌握医院主要业务管理的基 本理论与方法、掌握医院宏观管理的目的、任务和基本手段、理论联系实践, 具备进行案例讨论的能力。
. 卫生管理综合(200 分)
. 掌握卫生系统的规律、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掌握卫生组织(体系)、组
织变革的概念;我国卫生行政、服务组织体系的设置;我国城市和农村卫生 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构成及其特点;掌握卫生行业管理、医疗服 务管理、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概念、内容和策略;区域卫生规划的概念和基 本步骤;掌握卫生服务的概念、特征;卫生服务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和内涵;掌握卫生系统绩效评价及其构成要素的概念和内容。

严非
医 出版

学社
张鹭鹭
医 院 管 理 学
人民 卫生 出版 社
2014 年 3 月
第 二 版

人民 卫生 出版 社
2013 年 8 月
第 一 版



人民

755基础医学综合大纲

755基础医学综合大纲

755基础医学综合大纲1. 755基础医学综合大纲的背景和意义:755基础医学综合大纲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文件,它对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规范。

它的制定旨在确保医学生获得全面、系统的基础医学知识,为其未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纲的制定依据医学教育的发展需求和医学科学的最新进展,以适应医学教育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

2. 755基础医学综合大纲的内容:755基础医学综合大纲包括多个学科的知识,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等。

它涵盖了人体结构与功能、生命过程与调控、疾病发生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大纲中的每个学科都有相应的章节和知识点,以及对应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3. 755基础医学综合大纲的学习方法:学习755基础医学综合大纲的关键是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点。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课堂学习、实验实践、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等。

同时,也可以结合教材、参考书和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学习。

重点是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755基础医学综合大纲的考核方式:755基础医学综合大纲的考核方式一般包括考试和实践两个方面。

考试形式可以是笔试、口试或者综合性考试,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实践方面可以包括实验操作、临床技能训练等,以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应用能力。

5. 755基础医学综合大纲的更新和发展:755基础医学综合大纲需要根据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教育需求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大纲的内容和要求也会相应调整。

此外,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的改进也会对大纲进行更新。

更新的目的是保持大纲的时效性和适应性,确保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755基础医学综合大纲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文件,它涵盖了医学基础知识的各个学科。

学习和掌握大纲的内容对于医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大纲的内容和要求需要根据医学科学的发展进行不断更新和发展,以适应医学教育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

755基础医学综合大纲

755基础医学综合大纲

755基础医学综合大纲(最新版)目录1.755 基础医学综合大纲概述2.大纲的内容结构3.基础医学综合的重要性4.如何有效利用 755 基础医学综合大纲正文一、755 基础医学综合大纲概述755 基础医学综合大纲,是我国针对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所制定的教学大纲。

该大纲旨在规范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为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二、大纲的内容结构755 基础医学综合大纲的内容涵盖了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生物化学反应与代谢、基因与遗传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及其调控机制。

3.医学生物学:探讨疾病的生物学原理、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

4.药理学:研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及药物安全性等。

5.医学遗传学:研究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遗传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三、基础医学综合的重要性基础医学综合课程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使他们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各种诊疗方法。

其次,基础医学综合课程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养,使他们具备开展医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基础医学综合课程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医学伦理观,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始终坚守医德,为人民健康服务。

四、如何有效利用 755 基础医学综合大纲为了充分发挥 755 基础医学综合大纲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努力:1.教师应根据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2.学生应认真学习大纲内容,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积极参与实践环节,形成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体系。

3.大家应关注医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将前沿知识融入教学与学习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华中科技大学755药学综合

华中科技大学755药学综合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755《药学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药学综合是报考我校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综合基础课程,由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药理学三门课程组成。

旨在考察学生对药学基础课程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各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进一步学习药学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2、答题时间:180分钟3、题型比例:单选题50%简答题30%论述题20%4、参考书目:1 药学综合倪佩洲主编,《有机化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版。

2 药学综合陆涛主编,《有机化学学习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版。

3药学综合李发美主编,《分析化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版。

4 药学综合李发美主编,《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版。

5 药学综合李端主编,《药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版。

6 药学综合向继洲主编,《药理学》,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三、考查要点有机化学部分第一章绪论1)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3)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IR、NMR、MS等;4)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构造式的表达;5)有机酸碱的概念。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1)烷烃的构造异构;2)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及系统命名法;3)烷烃的结构与构象:乙烷、丁烷的几种典型构象的名称与稳定性分析;4)烷烃的化学反应:氧化、热裂解和卤代反应;卤代反应机理、反应进程与能量关系、过渡态理论对理解有机反应机理的促进;5)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6)环烷烃的同分异构:构造异构与顺反异构;7)环烷烃的结构与化学性质:活泼性(开环)与环大小的关系;8)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构象(船式和椅式、a键和e键)。

第三章立体化学基础1)平面偏振光及比旋光度;2)对映异构体和手性;3)分子的对称性和手性:对称因素、手性因素;4)对映异构体的表示方法:费歇尔投影式;5)对映异构体构型的命名:D、L命名法和R、S命名法;6)含一个或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旋光异构体的个数和相互关系;7)外消旋体的拆分;8)取代环烷烃的立体异构:顺反异构和对映异构;9)烷烃卤代反应的立体化学。

307考试大纲

307考试大纲

307考试大纲307考试是指《中医综合》考试,中医综合--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统考科目之一,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中医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其考试大纲包括如下。

一、中医基础理论(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整体观念的概念、内容;2.辨证论治: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辨证论治的概念;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3.精气学说:精、气的概念;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4.阴阳学说:阴阳的含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一体观、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互藏、阴阳的消长、阴阳的转化、阴阳的自和与平衡;5.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在病理方面的应用;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6.五行学说:五行的含义、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五行相生与相克、五行制化、五行相乘与相侮、五行的母子与相及。

(二)藏象学说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2.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心、肺、脾、肝、肾、命门的生理功能与特性;3.五脏之间的关系:心与肺的关系、心与脾的关系、心与肝的关系、心与肾的关系、肺与脾的关系、肺与肝的关系、肺与肾的关系、肝与脾的关系、肝与肾的关系、脾与肾的关系、肾与命门的关系;4.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五脏与五体的关系、五脏的外华、.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五脏与五志的关系、五脏与五液的关系、五脏与季节的关系;5.六腑:六腑的生理功能: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6.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心与小肠的关系、肺与大肠的关系、脾与胃的关系、肝与胆的关系、肾与膀胱的关系;7.奇恒之腑: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脏腑精气的关系;(三)精、气、血、津液、神1.精的概念、功能、分类;2.气的概念、生成、运动与气化、功能分类;3.血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4.津液的概念、生成输布与排泄、功能;5.神的概念、生成、分类、作用;6.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气与血的关系、气与津液的关系、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精、气、神之间的关系;(四)经络1.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分别、表里、流注次序、循行部位的重要部位与交接点;2.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主要功能、循行特点和基本功能;3.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体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药学综合(一)》考试大纲(科目代码:755)一、考试性质药学综合是报考我校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综合基础课程,由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药理学三门课程组成。

旨在考察学生对药学基础课程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各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进一步学习药学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2、答题时间:180分钟3、题型比例:单选题 50%简答题 30%论述题 20%三、考查要点有机化学部分本课程理论部分着重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结构理论、各类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性质和合成等方面的知识,强调学生灵活运用有机基本理论来解释、分析实验现象、结果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碳链、位置及官能团异构、构象、顺反及对映异构);(2)应用价键理论和共振论的基本概念,理解典型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3)掌握立体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4)能运用电子效应(诱导与共轭)理论,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某些有机反应的问题;(5)初步掌握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游离基、碳烯等活性中间体及其在有机反应中的作用;(6)掌握重要亲核取代、亲电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加成和游离基反应的历程,并能初步运用以解释相应的化学反应。

(7)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与重要有机化学反应:取代、加成、消除、氧化、酯化、酰化、脱羧、偶联等反应,以及它们在有机合成上的初步运用。

第一章绪论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构造式的表达;2、有机酸碱的概念。

重点内容:有机酸碱理论。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1、烷烃和环烷烃的分类、命名、构造异构;2、烷烃的结构与构象分析;3、烷烃的化学反应:氧化、热裂解和卤代反应;卤代反应机理、反应进程与能量关系、过渡态理论对理解有机反应机理的促进;4、环烷烃的结构与化学性质:活泼性(开环及开环方向)与环大小的关系;5、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构象(船式和椅式、a键和e键)。

重点内容:自由基取代反应、构象分析、小环化合物的化学特性。

第三章烯烃1、烯烃的异构:碳链异构、位置异构、顺反异构(含两个或更多个双键的异构)。

2、烯烃的命名:(系统命名)3、烯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加氢、卤化氢、硫酸、水、次卤酸、硼氢化反应)。

氧化反应(高锰酸钾氧化、臭氧氧化)。

聚合反应,α-H的卤代反应。

4、烯烃加成反应历程:(正碳离子、翁离子),马氏定则的理论解释(用诱导效应和正碳离子的稳定性进行解释)。

5、碳正离子的结构、相对稳定性和重排;6、烯烃制备:炔烃的还原;醇的失水;卤烷脱卤化氢。

重点内容:亲电加成反应及其历程。

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1、炔烃和二烯烃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炔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加氢、卤素、卤化氢、水、醇),氧化反应,炔烃的活泼氢反应。

3、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1.2加成与1.4加成、烯丙基碳正离子的稳定性、速度控制与平衡控制),1、4——加成反应(用共振论解释),Diels-Alder反应电环化反应。

4、共轭效应。

重点内容: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二烯烃的共轭加成、共轭效应。

第五章立体化学基础1、平面偏振光及比旋光度;2、对映异构体和手性;3、分子的对称性和手性:对称因素、手性因素;4、对映异构体的表示方法:费歇尔投影式;5、对映异构体构型的命名:R、S命名法;6、含一个或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旋光异构体的个数和相互关系;7、外消旋体的拆分;8、取代环烷烃的立体异构:顺反异构和对映异构;9、烷烃卤代反应和烯烃与卤素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

重点内容:R、S构型命名法,费歇尔投影式表示方法、有关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

第六章芳烃1、苯的结构与命名。

2、开库勒结构式,共振论及其对苯分子结构式的解释。

3、芳香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卤化、硝化、磺化、烷基化)反应历程。

氧化反应:苯环的氧化,侧链的氧化。

加成反应:加氢、加氯。

4、多环芳烃:萘结构、性质(取代、氧化、加氢)。

5、非苯芳烃——Huckel规则,环辛四烯负离子,奥,轮烯。

重点内容:芳烃的亲电加成反应,休克尔规则。

第七章卤代烷1、卤代烷的结构、分类和命名;3、亲核取代反应:S N1、S N2机理及各自的立体化学特征;5、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从底物结构、离去基团、亲核试剂、溶剂等角度考虑;6、消除反应:E1、E2机理及各自的立体化学特征,消除产物与底物结构的本质联系;7、格氏试剂的制备和用途。

重点内容: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

第八章醇、酚和醚1、醇、酚、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2、醇的化学性质: O-H键的断裂(酸性),C-O键的断裂(亲核取代反应,成醚反应,消除反应,成酯反应等),氧化和脱氢反应;3、二元醇的反应:高碘酸或四醋酸铅氧化,频哪醇重排;4、醇的制备;5、酚的化学反应;6、醚的化学性质:碱性,醚键的断裂,自动氧化;7、醚的制备:醇分子间脱水,威廉姆逊合成法;8、环氧化物结构及化学反应:酸、碱条件下开环的方向性和立体化学。

重点内容:醇酚醚的化学反应及各自的制备方法。

第九章醛和酮1、结构、分类和命名;2、醛、酮的化学性质:羰基上的加成反应(与HCN、NaHSO3、ROH、H2O、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加成、与胺及氨的衍生物的加成);α—活泼氢的反应。

(烃基的卤代、卤仿反应、羟醛缩合、曼尼希反应);3、氧化和还原反应,(Tollens试剂,Fehling试剂),还原反应(催化加氢,用金属氧化物还原,Clemmenson 反应),Cannizzaro反应;4、维梯希反应、安息香缩合反应;5、α,β—不饱和醛酮的反应(加格氏试剂、HCN、麦克尔加成);6、亲核反应历程:(简单的加成反应历程,加成—消去反应历程,羰基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7、醛酮的制备:(醇的氧化或脱氢,炔烃的水合,同碳二卤烃水解,Friedel—Crafts 酰化反应)。

重点内容: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及其制备方法,醛酮缩合反应及其应用。

第十章羧酸和取代羧酸1、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2、羧酸的结构与酸性:重点介绍电子效应对酸性的影响;3、羧酸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羧酸转化为羧酸衍生物的反应;4、羧酸的制备:介绍羧酸的各种制备方法;5、取代羧酸:重点介绍卤代羧酸和羟基羧酸的化学特性和制备方法。

重点内容:电子效应对酸性的影响,羧酸及取代羧酸的反应。

第十一章羧酸衍生物1、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命名;2、羧酸衍生物的化学反应:(1)亲核取代反应:水解、醇解、氨解反应;(2)与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与格氏试剂和烃基铜锂试剂的反应;(3)还原反应:金属氢试剂还原、Rosenmund还原、Bouveult-Blanc还原等;(4)酰胺的特性:酸碱性、Hofmann降解等;3、羧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重点内容:羧酸衍生物的化学反应。

第十二章碳负离子的反应1、酯缩合反应:克莱森缩合及其历程、交叉酯缩合、Dieckmann缩合等;2、乙酰乙酸乙酯与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3、迈克尔加成。

重点内容:相关碳负离子的反应。

第十三章有机含氮化合物1、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命名和化学反应;2、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3、胺的制备;4、胺的化学反应:胺的碱性及影响胺的碱性的因素;烃基化、酰基化及磺酰化;与亚硝酸的反应及其应用;芳环上的卤代、硝化、磺化;芳胺与醛酮的缩合反应;5、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1)芳香重氮盐的制备与结构;(2)芳香重氮盐的反应:被卤素、氰基、硝基、氢原子的取代;还原、偶合以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6、季铵盐和季铵碱:季铵盐的命名、性质及应用;季铵碱的制备、性质(Hofmann消除)。

重点内容:氨的性质与制备方法。

第十四章杂环化合物1、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2、六元杂环化合物(1)吡啶:电子结构及芳香性;物理性质;碱性;化学反应(2)喹啉和异喹啉:结构;化学反应;合成3、五元杂环化合物:吡咯、呋喃、噻吩:电子结构及芳香性;化学反应。

重点内容:基本杂环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征及化学性质。

此外,考试内容新增各种类型化合物的基本波谱特征。

分析化学部分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与误差有关的基本概念: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2、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3、基本统计概念: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显著性检验,可疑数据的取舍,相关与回归。

重点内容:精密度与偏差,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1、滴定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2、标准溶液及其浓度表示方法;3、滴定分析法中的有关计算。

4、各类滴定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滴定分析的特点、滴定曲线、指示剂、滴定误差和林邦误差计算公式、滴定分析中的计量关系、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滴定度有关的计算、待测物质的质量和质量分数的计算);5、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重点内容:各类滴定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1、水溶液中弱酸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各种类型溶液pH值的计算;2、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其影响因素;指示剂的选择原则;3、强酸(碱)、一元弱酸(碱)、多元酸(碱)的滴定曲线特征,及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一元弱酸(碱)、多元酸(碱)能否准确滴定可行性的判断;强酸(碱)、一元弱酸(碱)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直接或间接测定原理及测定结果的计算。

4、非水溶液中酸碱滴定法基本原理;溶剂的分类,溶剂的性质(离解性、酸碱性、极性、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溶剂的选择,非水溶液中碱的滴定。

重点内容:1、指示剂的选择原则;2、强酸(碱)、一元弱酸(碱)、多元酸(碱)的滴定。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1、配合物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2、配位平衡,配位滴定曲线,金属指示剂,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配位滴定的终点误差,配位滴定中酸度的选择和控制,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3、配位滴定方式。

重点内容:配位平衡。

第六章氧化还原法1、氧化还原反应及特点;条件电位及其影响因素;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的判断;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2、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及其特点、指示剂及应用;3、碘量法、高锰酸钾法、亚硝酸钠法的基本原理、指示剂、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溴酸钾法和溴量法。

重点内容:1、氧化还原反应及特点;2、碘量法、高锰酸钾法。

第七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1、银量法指示终点方法:铬酸钾指示剂法、铁胺钒指示剂法和吸附指示剂法。

2、重量分析法分类;基本概念:沉淀法、挥发法、沉淀形式、称量形式、溶度积和溶解度;影响沉淀溶解度、沉淀纯度的因素;沉淀条件的选择;称量形式与分析结果的计算。

重点内容: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基本概念。

第八章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1、电化学分析法及其分类;基本概念:化学电池的组成、相界电位、液接电位、指示电极、参比电极;pH玻璃电极构造、响应机制及pH测量原理和方法,注意事项;离子选择电极Nernst方程式,电位选择性系数;2、电位滴定法原理和特点,确定终点的方法;3、永停滴定法的原理、I-V滴定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