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中的连接体模型》进阶练习(三)-1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连接体模型--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解析版)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连接体模型特训目标特训内容目标1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1T-4T)目标2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5T-8T)目标3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9T-12T)目标4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13T-16T)【特训典例】一、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1图为鲁能巴蜀中学“水火箭”比赛现场,假设水火箭从地面以初速度10m/s竖直向上飞出,在空中只受重力与空气阻力,水火箭质量为1kg,空气阻力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大小恒为2.5N,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火箭运动过程中,经过同一高度时(除最高点外),上升时的速率大于其下落时的速率B.水火箭所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03mC.水火箭从离开地面到再次回到地面的总时间为1.6sD.当水火箭竖直向下运动且位于地面上方1m时,速度大小为35m/s【答案】AD【详解】A.由于空气阻力,运动过程中一直做负功,使得物体机械能减小,则同一高度处下落时动能较小,故速度较小,故A正确;B.水火箭向上运动时,空气阻力向下,加速度a1=g+fm=12.5m/s2则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m=v202a1=4m故B错误;C.从地面到最高点时间为t=v0a1=0.8s水火箭下落时空气阻力向上,加速度a2=g-fm=7.5m/s2所以下落时间大于上升时间,运动总时间大于1.6s,故C错误;D.水火箭位于地面上方1m,即下落h=3m故v=2a2h=35m/s故D正确。
故选AD。
2如图,水平直杆AB与光滑圆弧杆BC在B点平滑连接,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一直径略大于杆的圆环穿在水平直杆上的A点。
现让圆环以v0=4m/s的初速度由A向B运动,同时在竖直面内对圆环施加一垂直于杆向上的恒力F,运动到B点时撤去恒力F,之后圆环沿圆弧杆BC上滑。
已知AB长度L=6m,BC 半径R=64m,圆环质量m=0.2kg,圆环与直杆AB间动摩擦因数μ=0.2,恒力F=3N,重力加速度g= 10m/s2,π2≈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圆环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2m/sB.圆环能够到达的最大高度为0.2mC.圆环在BC上运动的时间约为8sD.圆环能返回A点【答案】ABC【详解】A.直杆对圆环的弹力大小为N=F-mg=1N方向竖直向下,对圆环分析有μN=ma解得a=1m/s2根据速度与位移关系有v2-v20=-2aL解得v=2m/s,A正确;mv2解得h=0.2m,B正确;B.圆环能够到达的最大高度的过程有mgh=12C.根据上述可知h=0.2m≪R=64m则圆环在圆弧上的运动可以等效为单摆,则T=2πR g圆环在BC上运动的时间约为t=1T解得t=8s,C正确;2D.圆环返回B点至停止过程有-μmgx=0-1mv2解得x=1m<L=6m可知,圆环不能返回A点,D2错误。
连接体模型(牛顿第二定律)-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解析版)

考点巩固卷连接体模型(牛顿第二定律)建议用时:50分钟考点序号考点题型分布考点1轻绳或轻弹簧连接的连接体模型5单选+1多选考点2整体法或隔离法解决连接体模型2单选+3多选考点3速度不同的连接体模型2单选+1多选考点01:轻绳或轻弹簧连接的连接体模型(10单选)一、单选题1(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两相同物块用细线相连,两物块质量均为1kg,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N。
若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两物块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则F的最大值为()A.1NB.2NC.4ND.5N【答案】C【详解】对两物块整体做受力分析有F=2ma再对于后面的物块有F T max=maF T max=2N联立解得F=4N故选C。
2(2023·江苏镇江·统考三模)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连接在固定斜面底端的挡板上,另一端与物块A连接,物块A静止在斜面上,弹簧恰好处于原长,A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tanθ,t=0时刻给A 一沿斜面向下的瞬时冲量,物块A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a、动能E k、弹性势能E p与路程s及运动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能正确的是()A. B.C. D.【答案】B【详解】以弹簧恰好处于原长的位置为坐标原点且取向下为正,则记物块A 运动的位移为x ,则滑块A 下滑过程中有x =s ,上滑过程中s =2s 0-x ,故加速度a 、动能E k 、弹性势能E p 与路程s 的关系图线与关于位移x 的关系图线形状相同。
AB .由于刚开始时物块A 静止在斜面上,弹簧恰好处于原长,A 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tan θ,则物块A 下滑过程中有kx =ma则物块A 下滑过程中a -x 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当A 下滑的到最低点后上滑过程中有kx -2mg sin θ=ma则A 上滑过程中a -x 图线应是一条下倾的直线,且最大加速度要比上滑的最大加速度要小,但物块A 不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a 与t 的关系不可能是直线,A 错误、B 正确;C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滑块下滑过程中重力和摩擦力抵消,则滑块的合外力为弹力,根据动能定理有12kx 2=E k 0-E k 则下滑过程中E k -x 图线应该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当滑块上滑过程有12ks 20-12kx 2-2mg sin θ⋅x =E k 则上滑过程中E k -x 图线也应该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上滑过程中在到达x =0(即路程2s 0)前某位置有A 的合外力为零,此位置动能最大,此后A 就开始做减速运动,动能将减小,C 错误;D .物体A 下滑过程中E p 与下滑位移x 的关系为E p =12kx 2则物块A 下滑过程中E p -x 图线应该是一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当滑块上滑过程有E p =12ks 20-12kx 2则物块A 上滑过程中E p -x 图线应该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D 错误。
高考物理-动力学中的三类模型:连接体模型—叠加体模型—传送带模型-专题练习有答案

的方向均平行于斜面。
当拉力一定时,受到绳的拉力()2m m m g+2m m m g+C .P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mgsin θcos θ,方向水平向左D .P 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为mgsin2θ4.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123 kg 2 kg m m =、=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测力计连接。
两个大小分别为1230 N 20 N F F =、=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12m m 、上,则( )A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0 NB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4 NC .在突然撤去2F 的瞬间,2m 的加速度大小为24 m/sD .在突然撤去2F 的瞬间,1m 的加速度大小为210 m/s5.(多选)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A B m m 、的A 、B 两物块用轻质弹簧连接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用始终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 拉B 物块,使它们沿斜面匀加速上升,A 、B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为了减小弹簧的形变量,可行的办法是( )A .减小A 物块的质量B .增大B 物块的质量C .增大倾角θD .增大动摩擦因数μ6.如图所示,木板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在其最右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木块。
已知木块的质量1kg m =,木板的质量 4 kg M =,长 2.5 m L =,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水平恒力20 N F =拉木板,g 取210 m/s(1)求木板加速度的大小;(2)要使木块能滑离木板,求水平恒力F 作用的最短时间;(3)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假设木板的上表面也粗糙,其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μ0.3=,欲使木板能从木块的下方抽出,对木板施加的拉力应满足什么条件?(4)若木板的长度、木块质量、木板的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不变,只将水平恒力增加为30 N ,则木块滑离木板需要多长时间?7.如图甲,水平地面上有一静止平板车,车上放一质量为m 的物块,物块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t 0=时,车开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
专题1连接体(教师版)--2025版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模型精讲精练讲义

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模型精讲精练专题1连接体【知识精讲】1.连接体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连接(叠放、并排或由绳子、细杆、弹簧等连接)在一起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
2.连接体问题的分类(1)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2)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
3.连接体的五大类型4.(1)轻绳——轻绳在伸直状态下,两端的连接体沿绳方向的速度大小总是相等。
(2)轻杆——轻杆平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平动速度;轻杆转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角速度,而线速度与转动半径成正比。
(3)轻弹簧——在弹簧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两端连接体的速度不一定相等;在弹簧形变最大时,两端连接体的速率相等。
(4)接触连接——两物体通过弹力或摩擦力作用,可能具有相同的速度或加速度。
其临界条件一般为两物体间的弹力为零或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方法归纳】1.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作用力。
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2.力的“分配”原则两物块在力F作用下一起运动,系统的加速度与每个物块的加速度相同,如图所示。
接触面光滑或粗糙(动摩擦因数相同)F一定,两物块间的弹力只与物块的质量有关,且F弹=m2F。
m1+m23.解决连接体问题的两种方法4.整体法、隔离法的选取原则(1)对于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如果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2)对于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一般选择隔离法。
【典例精析】【典例】(2023河南郑州名校联考)如图所示,2019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通过完全相同的轻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相连,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光滑水平面以加速度a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设1和2之间弹簧的弹力为F1—2,2和3间弹簧的弹力为F2—3,2018和2019间弹簧的弹力为F2018—2019,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F1—2:F2—3:......F2018—2019=1:2:3: (2018)B.从左到右每根弹簧长度之化为1:2:3: (2018)C.如果突然撤去拉力F,撤去F瞬间,第2019个小球的加速度为F,N其余每个球的加速度依然为aD.如果1和2两个球间的弹簧从第1个球处脱落,那么脱落瞬间第1个小球的加速度为0,第2个小球的加速度为2a ,其余小球加速度依然为a 【答案】AD【命题意图】本题以轻弹簧连接的2019个小球为情景,考查连接体、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及其相关知识点。
高考物理三轮复习精讲突破训练—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

高考物理三轮复习精讲突破训练—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考向一“板—块”模型(1)两种位移关系滑块由滑板的一端相对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①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②反向运动时,位移的绝对值之和等于板长.(2)解题思路【典例1】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物块A和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左边缘对齐.A与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先敲击A,A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在B上滑动距离L后停下。
接着敲击B,B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A、B都向右运动,左边缘再次对齐时恰好相对静止,此后两者一起运动至停下.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1)A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v A;(2)在左边缘再次对齐的前、后,B运动加速度的大小a B、a B';(3)B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v B.【解析】(1)由牛顿运动定律知,A加速度的大小a A=μg匀变速直线运动2a A L=v A2v=(2)设A 、B 的质量均为m 对齐前,B 所受合外力大小F =3μmg 由牛顿运动定律F =ma B ,得a B =3μg对齐后,A 、B 所受合外力大小F ′=2μmg 由牛顿运动定律F ′=2ma B ′,得a B ′=μg(3)经过时间t ,A 、B 达到共同速度v ,位移分别为x A 、x B ,A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a A 则v =a A t ,v =v B –a B t 221122A AB B B x a t x v t a t ==-,且x B –x A =L解得B v =【变式1】如图,两个滑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A 1kgm =和B 5kgm =,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10.5μ=;木板的质量为4kg m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0.1μ=。
某时刻A 、B 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03m/s v =。
A 、B 相遇时,A 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
单元专项提升Ⅱ动力学连接体问题和临界问题(解析版)-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物理同步练习

A.FΔtΔv―m1B.FΔvΔt―m1C【解答】解: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推进器工作Δ飞船与空间站整体的加速度为a=ΔvA.当F=μmg时,象棋1受到的摩擦力为B.当F=2μmg时,桌面对象棋C.当F=3μmg时,桌面对象棋A.5个木块向右运动的加速度a=A.运动0.2s后,A、B B.运动4cm后,A、B C.A、B分离之前,FA.车厢左壁对球A的弹力为6NB.球B与车厢底面的动摩擦因数为C.若对小车施加水平向右的推力D.若对小车施加水平向右的推力【解答】解:A、球A保持静止,根据平衡条件可得车厢左壁对球A.2mgka【解答】解:刚开始前,物块缩状态,其压缩量为:A.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B.B物体受到的重力与A.若A、B、C三个物体始终相对静止,则力B.当力F=μmg时,A、B间的摩擦力为A.a1<a2B.a1=a2C.a1>a2D.无法判断【解答】解:图甲中,对AB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 B g=(m A+m B)a1,可得:m B gm A+m B;图乙中,拉力F=m B g,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 B g=m A a2,可得:a2=m B gm A,比较可得A.6m/s2;【解答】解:静止释放后,物体顿第二定律,对A有:m对B有:TA.整体的加速度a甲>a乙B.整体的加速度a甲=a乙A.2mg【解答】解:当球与滑块一起向左运动且与滑块间作用力恰好为如图所示;一辆货车载着同一规格的圆柱形空油桶。
在车厢底层油桶平整排列,相互紧贴并被牢牢固定,上一层只有一只油桶c,自由地摆放在油桶其它油桶间保持相对静止,忽略油桶间的摩擦作用。
当汽车由静止开始向右加速行驶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练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含解析粤教版必修第一册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一 、选择题1.如图,两物块P 、Q 置于水平地面上,其质量分别为m 、2m ,两者之间用水平轻绳连接。
两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现对Q 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使两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轻绳的张力大小为( )A .F -2μmg B.13 F +μmgC .13 F -μmg D.13F 【解析】选D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P 与Q 组成的整体:F -μ·3mg=3ma ;对物块P :T -μmg=ma ;解得T =13F ,故选D 。
2.如图所示,物体A 质量为3 kg ,物体B 质量为1 kg ,两物体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连接,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当两物体由静止释放后,物体A 的加速度与绳子上的张力分别为( )A.5 m/s 2,10 N B .5 m/s 2,15 N C .10 m/s 2,15 N D .10 m/s 2,30 N【解析】选B 。
静止释放后,物体A 将加速下降,物体B 将加速上升,二者加速度大小相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A 有m A g -T =m A a 对B 有T -m B g =m B a代入数据解得a =5 m/s 2,T =15 N 故B 正确,A 、C 、D 错误。
3.(多选)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M 、N 、P 、Q 四个木块,其中M 、P 质量均为m ,N 、Q 质量均为2m ,M 、P 之间用一轻质弹簧相连。
现用水平拉力F 拉N ,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a 向右运动,则在突然撤去F 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 的加速度大小仍为a B .P 、Q 间的摩擦力不变 C .M 、N 间的摩擦力变小 D .M 、P 的加速度大小变为a2【解析】选A 、B 、C 。
撤去F 前,对P 与Q 整体分析,知弹簧的弹力F 弹=3ma 隔离对M 分析f -F 弹=ma 计算得出f =4ma ,对整体分析 F =6ma撤去F 后,对M 与N 整体分析a′=F 弹3m =a方向向左。
专题17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临界极值问题-2025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多维度导学与分层专练

2025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多维度导学与分层专练专题17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临界极值问题导练目标导练内容目标1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目标2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目标3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知识导学与典例导练】一、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1.处理连接体问题的方法(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及解题步骤①当只涉及系统的受力和运动情况而不涉及系统内某些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一般采用整体法。
②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及解题步骤①当涉及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一般采用隔离法。
②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第一步: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
第二步:将某个研究对象或某段运动过程、某个状态从系统或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第三步: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
第四步: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2.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常见模型条件交叉内力公式模型一地面光滑,m 1和m 2具有共同加速度整体:()a m m F 211+=(F 1为m 1所受到的外力)隔离m 2:m 2和m 1之间绳的拉力T (内力)大小:21212F T m a m m m ==+(注:分子是m 2与作用在m 1上的外力F 1交叉相乘)模型二地面光滑,m 1和m 2具有共同加速度整体:()a m m F 212+=(F 2为m 2所受到的外力)隔离m 1:m 2和m 1之间绳的拉力T (内力)大小:12112F T m a m m m ==+(注:分子是m 1与作用在m 2上的外力F 2交叉相乘)模型三地面光滑,m 1和m 2具有共同加速度整体:()am m F F 2121+=-(F 2为m 2所受到的外力,F 1为m 1所受到的外力)隔离m 1:m 2和m 1之间绳的拉力T (内力)大小:11F T m a-=21122111Fm FmT F m am m+=-=+(注:分子是m2与作用在m1上的外力F1交叉相乘“加上”m1与作用在m2上的外力F2交叉相乘)模型四地面光滑,m1和m2具有共同加速度整体:()ammFF2121+=+隔离m1:内力T:11F T m a-=22111112-Fm FmT F m am m=-=+(注:分子是m2与作用在m1上的外力F1交叉相乘“减去”m1与作用在m2上的外力F2交叉相乘)模型五地面不光滑,m1和m2具有共同加速度类似于模型三:对m1把(F1-f1)的合力记作F1’;对m2把(F2+f2)的合力记作F2’,则有:整体:()ammFF2121+=-’’隔离m1:12211112F mT m FF m am m+=-=+’’’(注:F1’和F2’分别为两个物体除内力以外的各自所受所有外力的合力,等同于模型三中的F1和F2,公式形式相同)模型六地面不光滑,m1和m2具有共同加速度类似于模型三:水平外力分别是m1受到的F1和m2受到的摩擦力f2,此种情况的水平内力为物体间的摩擦力F 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模型》进阶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并排放在水平面上的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3kg和m2=2kg,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6.若用水平推力F=15N向右推m1时,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压力大小为N1;若用大小为F=15N的水平推力向左推m2时,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压力大小为N2,则()
A.N1>N2
B.N1<N2
C.N1=N2
D.不能确定N1与N2的大小关系
2.m1、m2组成的连接体,在拉力F作用下,沿粗糙斜面上运动,
m1对m2的拉力()
A. B. C. D.
3.如图1所示,当A、B两物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时,用水平恒力F作用于A的左端,使A、B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1,A、B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N1.如图2所示,当A、B两物块放在固定光滑斜面上时,此时在恒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2,A、B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N2,则有关a1,a2和N1、N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1>a2,N1>N2
B.a1>a2,N1<N2
C.a1=a2,N1=N2
D.a1>a2,N1=N2
二、计算题
4.如图所示,质量M=4K g的木板AB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
C到木板左端A的距离L=0.5m,CB段木板是光滑的,质量m=1K g的小木块静止在木板的左端,与AC段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当木板AB受到水平向左F=14N的恒力,作用时间t后撤去,这时小木块恰好到达C处(g=10m/s2).试求:
(1)水平恒力F作用的时间t;
(2)到达C点时两物速度各是多少.
5.如图所示,两个用轻线相连的位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物块,质量分别为m1和m2,拉力F1和F2方向相反,与轻线沿同一水平直线,且F1>F2.试求在两个物块运动过程中轻线的拉力T.
参考答案
【答案】
1.B
2.A
3.D
4.解:(1)木板和木块间的摩擦力f=μmg=2N
木块加速度为a1=2m/s2,水平向左
木板加速度为a2==3m/s2,水平向左
即两个物体都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以木板为参考系,木块的相对加速度为a=a1-a2=-1m/s2,水平向右.故木块相对于木板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1m/s2的向右的加速运动,从A到C相对位移为L.
所以L=at2,解得t=1s
即水平恒力F作用的时间t为1s.
(2)以地面为参考系,两个物体都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1s末木块的速度为v1=a1t=2m/s,水平向左;
木板的速度为v2=a2t=3m/s,水平向左
即到达C点时木板的速度为3m/s.木块的速度为2m/s.
5.解:将m1和m2做为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整体加速度为,
对m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1a=F1-T,
所以,
即在两个物块运动过程中轻线的拉力为.
【解析】
1. 解:当用F向右推m1时,由于F<μm1g=0.6×3×10N=18N,所以推不动m1,则N1=0,当用力向左推m2时,由于F=15N大于m2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f m=μm2g=12N,小于整体的滑动摩擦力f=μ(m1+m2)g=30N,所以两物体没有被推动,对m2受力平衡分析可知,N2+f m=F,解得推力N2=3N,故N1<N2;
故选:B.
先将两物体作为整体分析,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出加速度,再分析后一个物体,即可求得两者间的相互推力.
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在连接体模型中的应用,注意整体法与隔离法的结合应用,整体法可以求出整体的加速度,若要求内力则必须采用隔离法.
2. 解:对整体受力分析可知,整体受重力、拉力、支持力,合力为:F-(m1+m2)gsin θ=(m1+m2)a;
再对m2受力分析,可知其受重力、绳子的拉力、支持力,合力为:T-m2gsinθ=m2a;
联立解得,T=;
故选A.
先对整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整体的加速度;再对m2受力分析可求得绳子的拉力.
本题可作为结论使用,无论斜面是否光滑,求得的结果相同.
3. 解:对于图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整体加速度,隔离对B分析,A对B的作用力.对于图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整体的加速度.
隔离对B分析,有:N2-m B gsinθ=m B a2,解得:.知a1>a2,N1=N2.故D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4. (1)对木块和木板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两个物体都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
(2)两个物体都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列式求解速度即可.
5. 先用整体法求解加速度,在用隔离法隔离出木块m1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出细线的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