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作用》进阶练习(三)

合集下载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词语》专项练习 (附参考答案)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词语》专项练习 (附参考答案)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词语》专项练习一、词语辨析1. 根据句子意思填入恰当的词语。

1.春天,万物复苏,树木开始发芽。

2.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作品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3.岳父性格豁达,无论对谁都很友好。

2. 请下面句子中的词语按照意义和用法进行配对。

1.适合 a. 昏暗2.阳光 b. 适应3.黑暗 c. 灿烂二、词语运用1. 写出下列词语的相关义项。

1.手术2.契约3.兴奋2. 请根据句子意思填入恰当的词语。

1.昨天医生给他做了一次小。

2.他们之间签订了一份书,约定在五年内共同合作。

3.收到这个好消息,大家都感到非常激动。

三、词语造句请根据给出的词语,在题目中造句。

1.休闲2.商量3.雄伟参考答案一、词语辨析1. 根据句子意思填入恰当的词语。

1.发2.著名3.豁达2. 请下面句子中的词语按照意义和用法进行配对。

1.适合 - b. 适应2.阳光 - c. 灿烂3.黑暗 - a. 昏暗二、词语运用1. 写出下列词语的相关义项。

1.手术 - 医生利用专门的工具对患者进行的外科治疗。

2.契约 - 双方在法律上约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

3.兴奋 - 由于内心感到高兴激动的情绪。

2. 请根据句子意思填入恰当的词语。

1.手术2.契约3.兴奋三、词语造句1.这个地方很适合休闲放松。

2.我们需要商量一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山的轮廓在夕阳下显得特别雄伟壮丽。

以上是《词语》专项练习的部分内容及参考答案,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这些词语的正确用法。

祝大家学习进步!。

人教版语文课程词汇运用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课程词汇运用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课程词汇运用练习题及答案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词汇运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词汇的学习和灵活运用,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下面是一些人教版语文课程的词汇运用练习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练习题1:根据句子及所给的选项,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空白处,使句子的意思完整、通顺。

1. 他一直______自己的梦想,最终实现了人生的突破。

(坚持/忍受/质疑)2. 大雨过后,街道上的积水逐渐______。

(吸收/散发/蒸发)3. 这个问题非常______,需要我们仔细思考。

(简单/复杂/矛盾)4. 她擅长用______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简洁/冗长/晦涩)5. 这篇文章______了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增加/打破/固定)答案:1. 坚持2. 蒸发3. 复杂4. 简洁5. 打破练习题2:根据所给的词语,造句,要求正确使用该词语,句意通顺,并注意使用标点符号。

1. 诚实:______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

2. 纯真:她的笑容______而动人。

3. 稳定:他一直保持______的心态面对困难。

4. 勤奋:只有______地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5. 优美:这首诗的句子组织紧凑,______动听。

答案:1. 诚实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

2. 她的笑容纯真而动人。

3. 他一直保持稳定的心态面对困难。

4. 只有勤奋地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5. 这首诗的句子组织紧凑,优美动听。

练习题3:根据所给的词语,图文提示,完成段落或短文,要求句意连贯、通顺,并注意使用标点符号。

词语:悲伤、希望、勇敢、成功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会经历各种__________和挫折。

当遭遇困难时,我们不能__________,而是要用坚定的信念和__________的心态去面对。

只有勇敢面对困难,才能取得__________。

答案: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会经历各种悲伤和挫折。

当遭遇困难时,我们不能放弃希望,而是要用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心态去面对。

初中语文知识点《词语》课后练习

初中语文知识点《词语》课后练习

初中语文知识点《词语》课后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峡,注定是一个不安分的渊薮。

渊薮:比喻人和事物聚集的地方。

B.当我们从生物的世界到人类的社会,一以贯之地看待寄生策略的时候,便可望获得一种不卑不亢、不瘟不火、不喜不哀的态度。

一以贯之:用一个基本观念把一切事物贯穿起来。

C.他不厌其烦地围着你转,好像你来自钟鸣鼎食之家,其实你不过是引车卖浆之流。

钟鸣鼎食:敲着钟,列鼎而食。

旧时形容贵族大户生活奢侈豪华。

D.焰火正飞舞,那喑呜变色,叱咤的风云又汇聚起来。

喑呜:呜咽的声音。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看到宝玉恼怒地拂袖而去,黛玉不禁期期艾艾、对影自怜起来。

B.香菱颔首低眉地立在黛玉旁,等着听她对自己诗作的评点。

C.宝玉遥遥望见父亲来了,便抑扬顿挫地读起《论语》。

D.黛玉深恶痛疾的是贾府上上下下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

3.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朦胧叹为观之怠慢大彻大悟B.宰割一反即往鉴赏目不窥园C.斑蝥兴高采烈收敛荒草凄凄D.臃肿来势汹汹狂澜兀兀穷年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一项是()A.“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

”B.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C.每天夜晚,他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D.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有误的一组是()A.磕绊(kēbàn)自乂(yì)望眼欲穿(chuān)眼花缭乱(liáo)B.钟灵毓秀(yù)飞珠迸玉(bìng)匮乏(kuì)留连驻足(zhù)C.妙手偶得(ǒu)坦荡如砥(dǐ)主宰(zǎi)晕圈(yùn)D.袅娜(niǎo nuó)毕肖(xiào)惬意(qiè)无与伦比(lún)6.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艺术的极境如空谷幽兰,似有若无,也无人注意。

七年级上册词语运用专项训练

七年级上册词语运用专项训练

七年级上册词语运用专项训练一、词语积累。

1. 课本重点词语。

- “朗润”形容山的颜色一下子变得鲜亮、明快、清爽,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如“山朗润起来了”。

-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在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 “卖弄”在这里不是贬义词,而是贬词褒用,生动地写出了鸟儿欢快的状态。

2. 近义词辨析。

- “安静”“宁静”“寂静”- “安静”侧重于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多形容环境或人的状态。

如“教室里很安静”。

- “宁静”强调平静、安静,常用来形容环境、心境等,比“安静”的程度更深一些。

例如“宁静的夜晚”。

- “寂静”表示没有声音,多形容一种空旷、冷清的环境。

如“寂静的山谷”。

- “希望”“盼望”“期望”- “希望”表示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

如“我希望明天是个好天气”。

- “盼望”侧重于殷切地期待,有急切的心情,作动词。

例如“我盼望收到远方朋友的来信”。

- “期望”更多地指对人或事物的未来有所等待和希望,常与“辜负”搭配,如“不要辜负老师的期望”。

3. 成语积累。

- 七年级上册可能涉及到的成语有“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如“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二、词语运用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1. 选择题。

- 题型示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B. 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C. 它们的叶子和花都不一样,各有各的鲜为人知的秘密。

D. 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

- 解题方法:- 首先分析选项A,“语无伦次”表示说话没有条理,与“逻辑严密”矛盾,所以A项错误。

统编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词语运用》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统编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词语运用》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统编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词语运用》专项训练题(含答案)(时间:50 分钟满分:100 分)班级姓名得分一、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16 分)( )的小燕子 ( )的图画( )的小莲蓬 ( )的鹿角( )的鸟窝 ( )的事情( )的肥皂泡 ( )的世界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10 分)1.老木匠用他那双(灵敏灵巧)的手雕出了一件件精美的木雕作品。

2.这座公园将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珠联璧合地结合在一起,称得上是建筑史上的(创举创造)。

3.从卫星拍摄到的照片可以(检测推测)该星球上有水的存在。

4.我这几天很(奇妙奇怪),不知不觉地写着作业就睡着了。

5.这光丽的薄球就无声地(分散散裂)了,肥皂水落了下来,洒到眼睛里。

三、补充词语,完成练习。

(16 分)掩( )盗铃画蛇添( ) ( )亡齿寒( )瞪口呆张( )结舌 ( )平气和( )( )相照 ( )灵( )巧1.填写的词语的共同点是:。

(2 分)2.画蛇时给蛇添上了脚,这说的是成语。

它的比喻义是。

(6 分)3.我会选一个词语造句。

(3 分)四、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8 分)【味道】A.趣味,情趣;B.味;C.气味。

1.栀子花散发出一股好闻的味道..。

( )2.这部电视剧越看越有味道..。

( )3.这道菜味道..好。

( )【摆布】A.安排,布置; B.操纵,支配(别人行动)。

4.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

( )5.这间屋子摆布..得十分雅致。

( )【深】A.(感情)厚,(关系)密切;B.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C. 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

6.夜已经很深.了,爸爸还在工作。

( )7.阳光很难射进深海.里。

( )8.他们从小玩到大,两人的关系很深.。

( )五、填写修饰词语,使语段更生动具体。

(16 分)我家养了一只狗,这是一只的小动物,既乖巧,又可爱,很讨人喜欢。

它的身体有一尺来长,四肢灵活,行动敏捷。

一身的皮毛,就像一团棉花上洒了几滴墨汁。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词语运用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词语运用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词语运用专项训练(含答案)一、想一想,补充下列“ABB式”词语。

星星——亮()菜市场——闹()海参——懒() 图书馆——静()乌龟——慢() 大厅——空()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四字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吃饭时细嚼慢咽....更有助于消化。

B. 这个杂技表演太惊险了,观众们看得目瞪口呆....。

C. 公园里盛开着各种各样....的花,美丽极了。

D. 公园里的梧桐树叶长得五光十色....、密密层层的。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四字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超市大优惠开始了,人们张牙舞爪....地拥入超市。

B. 天气变化得真快,刚才还晴空万里,转眼间就天高云淡....、乌云密布。

C. 秋日的果园果实累累....,到处都弥漫着丰收的气息。

D. 一场春雨过后,柳树抽出新芽,长出嫩嫩的叶子,宣告着春天的到来,真是一叶知秋....啊!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妈妈怕冷,每次出门都裹得严严实实....的。

B. 弟弟一本正经....地站在讲台上讲题,好像一位小老师。

C. 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和同学们一起去郊外游玩。

D. 妈妈自言自语....地对我说:“上课时你要认真听讲,遇到问题多向老师请教。

”4. 瑞瑞在日记中记录了元旦前后的情景,他最有可能用到的词语是()A. 炎热骄阳似火绿树成荫B. 寒冷冰天雪地大雪纷飞C. 暖和春回大地桃红柳绿D. 凉爽层林尽染果实累累三、按要求完成练习。

1. 根据语境在括号里填“百×百×”式的词语。

(1)他是连队里()的神枪手。

(2)他对妈妈(),是个乖巧的孩子。

(3)这支乒乓球队在近几年的大赛中屡屡夺冠,真是()。

2. 根据语境,填写含有身体部位名称的四字词语。

(1)讲了一天课,妈妈只觉得()。

(2)我不小心打碎了妈妈心爱的花瓶,一下午都()的,生怕妈妈生气。

阅读高频词第三级练习题

阅读高频词第三级练习题

阅读高频词第三级练习题一、词汇辨析题1. 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词语。

A. 勤奋B. 谦虚C. 贪玩D. 坚强2. 下列词语中,哪个词语与其他三个词语意思相近?A. 快乐B. 悲伤C. 高兴D. 生气3. 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词语。

A. 美丽B. 壮观C. 丑陋D. 优雅二、词语搭配题1. 请将下列词语与正确的搭配连线。

A. 阳光明媚B. 风和日丽C. 阴雨绵绵① 天气预报② 景色宜人③ 春暖花开2. 下列词语搭配中,哪个搭配不正确?A. 勤学苦练B. 勇往直前C. 风平浪静D. 气喘吁吁地走三、阅读理解题1. 阅读下列短文,选择正确的答案。

小明今年十岁,他非常喜欢读书。

每天放学后,他都会花一个小时阅读各种书籍。

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为此,他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下列关于小明的说法,正确的是:A. 小明不喜欢读书B. 小明想成为一名科学家C. 小明每天花一个小时阅读D. 小明在努力学习写作2. 阅读下列短文,选择正确的答案。

下列关于春天的说法,错误的是:A.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B. 公园里的花儿都凋谢了C. 小朋友们在草地上放风筝D. 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四、完形填空题1. 阅读下列短文,从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小华是一名(① )的学生,他(② )学习,成绩优异。

他热爱运动,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体育活动。

在他的(③ )下,班级氛围十分融洽。

①:A. 调皮捣蛋 B. 刻苦认真 C. 懒散消极②:A. 讨厌 B. 喜欢 C. 厌恶③:A. 影响 B. 带领 C. 驱使2. 阅读下列短文,从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我国地大物博,拥有许多世界闻名的(① )。

如雄伟的长城、美丽的西湖、神秘的(② )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③ )。

①:A. 景点 B. 城市 C. 建筑②:A. 故宫 B. 乡村 C. 沙漠③:A. 游玩 B. 旅行 C. 观光五、句子排序题1. 请将下列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高三词语运用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词语运用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词语运用练习题及答案一、词义辨析1. 繁荣和兴旺的区别是:答案:繁荣多用于社会经济方面,表示繁华、兴旺,如经济繁荣;兴旺指事物兴盛、发达,多用于个别对象或某一方面。

2. 朴素和朴实的区别是:答案:朴素指简单、自然,不墨守成规,如朴素的思想;朴实指真实、真诚、不虚伪,如为人朴实。

3. 反思和反省的区别是:答案:反思指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回顾和思考,目的是总结经验教训;反省则指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主要是为了改正错误。

4. 矛盾和冲突的区别是:答案:矛盾指对立双方的矛盾性质;冲突主要指行动上的激烈对抗。

5. 公正和公平的区别是:答案:公正指一种客观公正的行为和态度,决定性地超越了个人喜好和福祉考虑的因素;公平指对待各方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

二、词语填空1. 他认为自己一定会成功,不屑于抛_______。

答案:弃2.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_______的习惯,不断进步。

答案:学习3. 这个问题我已经_______很长时间了,终于找到了答案。

答案:思考4. 这个故事_______了一个温暖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温馨。

答案:描绘5. 学会_______自己的长处,才能更好地去发展。

答案:发掘三、语法填空在下列句子中填入适当的汉字。

1. 学习到的知识如果不及时_______ (运用),很快就会被忘记。

2. 她把自己的幸福__________ (寄托)在了孩子身上。

3. 这场比赛的结果_______ (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4. 马路上的行人_______ (交织)着各种各样的目光。

5. 每一次失败都是我们__________ (成长)的机会。

四、综合填空阅读下面的短文,并根据短文内容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短文: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圣马丽亚湖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它以其_______(幽美)的湖光山色和丰景闻名。

湖边分布着众多风景名胜,如“零度海角”、“夏天的冰雪世界”等。

由于这里地势相对_______(平坦)并且湖水清澈透明,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语作用》进阶练习一、阅读向墅平《母亲的汤圆》,完成1-4题。

①母亲会做一手好汤圆。

我是吃着母亲做的汤圆长大的。

②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差。

平时里,我们一家只能吃极素朴的饮食。

作为孩子的我和兄弟,便盼望着过新年。

因为只有过年那几天,我们才可吃上几顿相对丰富的饭菜,尤其是吃上母亲亲手做的特别解馋的汤圆。

③每逢年关将至,母亲便会拿一些糯米加适量大米,盛在盆里用水泡着。

泡上约三两天,母亲再将它们端到家里那口石磨旁,由父亲推磨,她用一把长勺子,一点一点舀出盆里已泡得软熟的湿米,往磨眼里放。

随着石磨的一圈圈转动,白花花稀溜溜的米粉,便会从上下磨盘的磨齿结合处,源源不断地溢出来;而后顺着磨槽的出口端,流到下边搁着的布帕上面。

布帕下边是一只盛着草木灰的竹筐——草木灰可以慢慢吸收米粉里的水分。

当米粉变得将干未干时,母亲就可以动手做汤圆了。

④母亲先将烤熟的芝麻或者花生米,配以白糖或红糖,做成馅料,装在碗里。

初一早上,母亲起床后,用手把粘而软的米粉,搓成大小合适且均匀的若干坨;然后拿一坨置于掌上,轻轻拍成饼状;再用小勺从碗里舀一些馅料;接着,像变戏法一般,双掌揉啊揉啊,很快便揉成一只浑圆饱满的汤圆。

母亲手上巧而麻利,片刻功夫,便会揉出可供一家子吃上一顿的汤圆。

⑤当一灶膛熊熊的柴火,让一锅水开始沸腾起来时,母亲将揉好的汤圆,一只一只轻轻放入水里。

汤圆先是沉入锅底,母亲为防止汤圆粘连在锅底,便用一把长柄的汤勺,小心地搅动汤圆。

汤圆都下锅后,火势稍稍减弱,慢慢煮上一阵,一只只汤圆便渐渐浮上水面;继续煮上一会,便可以出锅了。

⑥母亲给我们全家每人,舀上满满一碗煮熟的汤圆。

我常常是筷子未动,馋水先流。

夹上一只热腾腾的汤圆,放嘴里那么一咬,哇,粘而滑的汤圆破口处,一股烫烫的、甜甜的、香香的馅料,顿时喷薄而出,心里那个爽啊!那满嘴的甜滋滋的味儿,竟将日子里的那些苦涩,荡涤得了无影踪。

母亲一边吃着汤圆,一边脸上漾着如汤圆一般饱满的笑容,嘴里还喃喃念叨着:日子会好起来的,会好起来的……⑦流年似水。

我和兄弟俩吃着母亲做的汤圆,一年年长大,并渐渐成人。

我们一家子的日子,也果真一年比一年好。

只是平日里,我们一家子再很难聚在一块。

我在外工作,将小家安在了城里。

兄弟也离开父母,在我居住的同一座城里打工。

虽然我们也能常常在小吃摊上吃到人家做的汤圆,或者将从商场买回的速冻汤圆下锅煮熟作为早餐,但那些汤圆总不及母亲做的汤圆吃起来更让人回味!而每逢春节,我都会携妻带子,约上兄弟,一起回老家陪父母过年。

母亲也总会很高兴地在初一早上,为我们做出一顿丰美的汤圆大餐。

⑧那一年,我和兄弟因一点经济纠纷,而伤了和气。

虽然我们同处一座城市,相距咫尺,却较长时间彼此不相往来,心里都一直互相怨恨。

⑨终于临近岁末。

我和兄弟又一起回到父母身边过年。

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家子凑在客厅沙发上看春晚。

我和兄弟各怀心思,脸上都郁闷着,彼此相背而坐,互不理睬。

母亲则用深沉而慈爱的眼神盯住我们,半晌不言语。

后来临起身离座去睡觉时,母亲才切切地说了句:孩子们,明早再好好吃一碗娘给你们做的汤圆!⑩翌日一早,母亲便一如既往,亲自下厨,为我们全家再次操办了一场汤圆的盛会。

母亲特地让我们兄弟俩坐到一块;然后,从她的碗里,用筷子分别夹了一只浑圆晶莹的汤圆,递到我俩面前,满含期待地说:给,接住娘的汤圆,吃到肚子里,啥纠结都会没啦!在母亲的殷殷目光里,我和兄弟都赶紧伸出筷子,接过母亲的汤圆;而后,张口衔住;咀嚼,回味——终于,我俩相视而笑!母亲脸上又绽开了如汤圆一般圆和饱满的笑容,口里又禁不住喃喃自语:和好了就好,和好了就好……⑪如今,母亲年事已高;而她依然坚持在每个春节,亲手为我们一家,做她最拿手的汤圆。

⑫那圆圆的甜甜的而又晶莹滋润的汤圆呵,其实就是母亲的一颗心;这颗心里,最贴切最朴素地诠释着我们日子里的那些美好:幸福,团圆,和和美美……1.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充短语,理清本文的思路。

磨米粉→→→→2.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

(1)简要说说第⑥段划线词“烫烫的、甜甜的、香香的”表达效果。

(2)文章第⑦段划线句子删掉好不好?为什么?3.文章以“母亲的汤圆”为题有什么作用?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选自托尔斯泰《七颗钻石》)本文第⑩节划线句子和链接材料在人物描写的方法上有什么异同点?所表现的人物的情感有什么不同点?二、阅读《买面包的小女孩》,完成1-4题。

买面包的小女孩马海霞①我准备去做手术时,一个小女孩提着两大袋面包堵在了病房门口。

她把面包放在地上,弯腰,然后目视大家,伸出了三个手指,示意她的面包三元一个。

我丈夫忙掏出20元钱递给小女孩,然后让她取六个面包放在我的病床上,又对同病房的人说:“这孩子可能不会讲话,大家帮帮她,买点她的面包吧。

”②手术结束后,丈夫我已无大碍,便给我雇了个护工,然后回公司忙去了。

③下午,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依旧提着两大袋面包,弯腰,然后目视大家,用极低的声音吐出几个字:“帮帮我吧。

”④原来她会说话。

那昨天干吗打哑语欺骗大家消费?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坚决不再上当。

“昨天买的面包还没吃呢,今天就不买了。

”大家对她讲。

⑤她没有离开,依旧行弯腰礼,目光扫过病房里的每个人,楚楚可怜的模样里掺杂着一股不卖掉面包绝不离开的“黏人”劲儿,让人甚是生厌。

我暗自庆幸:幸亏丈夫不在,否则他定招架不住她这可怜见儿。

病房里的人不再理会她,也不和她目光接触,大概五分钟后,她提着袋子弯腰退出了病房。

⑥第二天,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帮帮我吧。

”说完便立在原地,这次大家都懒得和她对话,把她当空气一般。

我看不下去了,说:“大家不想买面包,你待多久也没用。

”她仿佛没有听见,还呆立在那里。

“好个倔丫头,越这样,我们越不买。

”她退离后,大家一致这样决定。

⑦以后的每天下午,小女孩准时光顾病房。

她一进病房,大家就假装睡觉,连看都不看她,但也有病人脾气不好,会把她赶出病房。

⑧这天,丈夫一早过来,我和他说起卖面包的事情,他竟勃然大怒,对我一顿数落,说我心理阴暗,没有同情心,小女孩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推销面包而已,她没有乞讨,没有欺骗,她卖的面包味道也不错,只是在病房里多待几分钟而已,不买也就罢了,你怎么能够去讽刺她,赶她走……我不想争辩,偷偷把他兜里的钱都没收了,哼,等那个小女孩再来卖面包,我看他用什么买。

⑨整整一天,小女孩都没出现。

第二天,第三天,她都没来,我反而有点牵挂了,是不是我刺激或伤到她了?⑩第四天办出院手续时,我悄悄向护士打听。

护士告诉我,小女孩患有哮喘和先天性脊柱弯曲,医院知道她的情况,特许她在病房里卖面包,为了不影响到患者休息,规定她一个病房最多只能停留五分钟。

⑪“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我怯生生地问。

⑫“这几天天冷,肯定是哮喘病犯了。

”护士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⑬“那她应该进病房走一圈,没人买就早点回家呀。

”我急急地说。

⑭ “她有智力缺陷,让她最多停留五分钟,她就停留五分钟,不管人家买不买;或许,她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努力推销她的面包,心里才坦然。

”护士笑着道。

⑮我走出护士站,丈夫正等着我。

“我想给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留封信。

”我的提议丈夫马上赞同,我把信交给了护士,请她转交。

出了医院,丈夫问我写了啥,我说,没写,就是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

(选自《读者》2016年第11期,有删改)1.为什么人们先前买了女孩的面包,后来却不愿再买了呢?而“我”为什么最后又给女孩留下钱呢?2.结合语境,赏析划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我丈夫忙掏出20元钱递给小女孩。

(2)“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我怯生生地问。

3.文章第⑧段能否删去?请结合全文说出理由。

参考答案一、1.做汤圆;煮汤圆;吃汤圆;母亲用汤圆让兄弟和好。

2.(1)这三个词语分别从触觉、味觉和嗅觉,表现母亲所做的汤圆好吃和全家人对母亲所做的汤圆喜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或答“三个叠词连用,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节奏感”。

(2)不好。

第⑦段划线句子以“小摊上煮的汤圆”和“商场里的速冻汤圆”与母亲所做的汤圆对比,突出表现了我对母亲汤圆的喜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3.(1)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更严谨;(2)“母亲的汤圆”是感情的触发点,含蓄地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之情。

(3)概括了文章的写作内容;(4)象征母亲对子女以及对家庭的幸福、团圆、和美的心愿。

4.写法上的相同点:都运用了神态描写。

写法上的不同点:本文还运用了语言描写,链接材料还运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

人物情感不同点:本文表现了母亲看到我们兄弟和好的喜悦之情;链接材料表现了小姑娘给妈妈送水的迫切之情和孝敬之心。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

概括文章内容与情节,应把文章分成有机的几个部分,将每部分的内容概括清楚即可。

2.(1)学生应注意语言赏析的常见题型。

分析某个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特点、词语品析角度,理解词语的运用好处,要结合语句的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去理解。

(2)本题考查语句能否删掉,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可以从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第⑦段划线句子以“小摊上煮的汤圆”和“商场里的速冻汤圆”与母亲所做的汤圆对比,突出表现了我对母亲汤圆的喜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3.文章标题的作用主要有这些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修辞方法、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

这类题只要考生走进文本,细细揣摩,看清要求,相信一定能迎刃而解。

4.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方法。

描写人物的方法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学生根据人物描写方法的特点,即可判断所用表达方式。

所表现的人物的情感要联系文章内容,主旨作答。

二、1.(1)因为人们误会小女孩是个心术不正的人。

(2)因为我知道了小女孩的情况,误会解除。

2.(1)“忙”,连忙之意。

写出了丈夫毫不迟疑的情态,表现了他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品质。

(2)“怯生生”,胆怯畏缩(担心害怕)之意,表现“我”对女孩的关心和歉疚之情,担心刺激或伤害到她。

3.不能删,(1)本段对人物形象有塑造作用。

通过丈夫与众人的对比衬托出丈夫友善待人、富有同情心的形象;(2)丈夫的话对友善助人的主题有暗示作用;(3)与首段呼应,又为文末埋下伏笔,使全文结构严谨。

解析:1.审题后首先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然后从前向后精读相关课文,根据理解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注意语句要通顺,语意要明确。

整体感知文章可知,人们先前买了女孩的面包,后来却不愿再买了的原因是:人们误会小女孩是个心术不正的人;“我”知道了小女孩的情况,误会解除,给女孩留下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