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教学《第三章:物态变化》

合集下载

2024年秋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第三章 物态变化 3.3 汽化和液化

2024年秋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第三章 物态变化 3.3 汽化和液化

未沸腾
沸腾
实验现象: ①水沸腾前,烧杯底部有气泡产生,且温度越高,气泡 越多,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渐渐变小,直至消失;水 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变 大,到达水面时破裂,并放出里面的水蒸气。这说明沸 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上升;沸腾时, 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停止对水加热,水 不再沸腾。说明水沸腾需要吸收热量。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提出问题: 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 越来越高?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 温度计、火柴、硬纸板、钟表、水
实验步骤:
①按图所示从下往上组装实验装置,在烧杯中装入水,用酒精灯外焰 给烧杯加热,并给烧杯盖上硬纸板,同时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观察 水温变化;
做一做: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挤瘪,排出。空气 后用绳把袋口扎紧,然后放入开水中。你会看到什么变化?从开 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在整个过程中,酒精 的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滴入酒精的塑料袋
现象:在塑料袋中滴入酒精,把袋挤瘪,把口扎紧,放到热水里 面,会看到塑料袋鼓起来。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看 到塑料袋变瘪。 原理:塑料袋鼓起来是因为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气态酒精, 体积增大;塑料袋变瘪是因为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体积减小。
②当水温达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值,直到水沸腾 后5min为止,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同时注意观察沸腾前后水中 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
③撤掉酒精灯,停止对烧杯加热,观察水的变化情况。
实验数据记录表
时间/min 0 温度/℃ 90 水的状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2.掌握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3.建立对物质状态变化过程的概念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1.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2.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1.物质状态变化过程的概念和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空气往往被看作是呈现温度的存在,但人们从来没有见过温度,那么温度是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向学生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

2. 讲解知识点•物质的三态:以水为例,讲解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

•物质态的转变:通过实验或者生活中的例子向学生展示固体-液体-气体的转变规律,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的本质。

•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讲解实验或者生活中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3. 练习和讨论在理解了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后,以最为常见的水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各个温度下水的状态变化过程。

例如:当水温升高时,水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当水的温度降到何时,水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4. 拓展应用通过生活中实际案例对本章内容进行拓展。

例如,如何在不同温度下煮开一壶水?在夏季热天,如何利用温度跨度生产饮用水?在寒冷的冬天,为什么路面上的雪需要加盐?5.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确定学生是否理解了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并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巩固和复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引入,让学生对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效地拉开了本节课的帷幕。

讲解知识点时,采用具体的实验或生活例子,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本质,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和探究各个温度下水的状态变化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练习和讨论环节,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巩固和加深对本章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的最后进行总结回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梳理,确保学生掌握了本章的关键思想和基本知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课教学设计
3.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或趣味实验,引出物态变化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授:详细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相互转化过程及其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变化;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数据,总结规律;
(4)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引导学生将物态变化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总结性评价:通过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培养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合作、探究、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物态变化的知识,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相互转化过程及其特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难点:
(1)学生对物态变化规律的理解,尤其是升华、凝华等抽象概念的理解;
为了巩固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所学,观察并记录生活中遇到的物态变化现象,至少列举三种,并简要说明其物态变化类型及能量变化。
2.完成教材第三章《物态变化》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要求同学们认真思考,确保答题质量。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介绍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

人教版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过程。

2.掌握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并能运用相关概念解释实际现象。

3.熟悉物态变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并能分析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现象。

教学内容1.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分类2.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3.物态变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4.物质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探究(10分钟)•使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如发放一份小样品或展示一段物态变化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描述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

步骤二:概念讲解(15分钟)•分享课本中关于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点,包括物态变化的分类和固态、液态、气态的特征。

•就学生在导入环节中提到的物态变化过程与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对比和讨论,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步骤三:案例分析(20分钟)•给出几个常见的物态变化案例,例如冰融化成水、水沸腾成水蒸气等,并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与物态变化相关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并举例解释这些条件和因素的作用。

步骤四:实验探究(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用火煮水观察水的沸腾过程、用冰块加热观察冰的熔化过程等。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和相关规律。

步骤五:知识拓展(15分钟)•将课堂重点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联系起来,讨论一些不常见但具有重要意义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干冰的升华。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殊的物态变化现象与一般情况下的物态变化有何不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

步骤六:小结与反思(10分钟)•对课堂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概念、分类和相关知识的掌握。

•鼓励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和案例分析等环节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回答和提问质量。

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1

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1

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1
第1课时
汽化
知识点 2 沸腾
4.沸腾是在液体__表__面__和__内_部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 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__沸_点___,在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沸点是_1_0_0_℃__。
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1
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1
第1课时
汽化
13.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 如图3-3-7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 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图3-3-7
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1
人教版八年 级级 上上 册册 物物 理理 第第 三一 章单 物元 态第 变三 化1章物态 变化 3
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1
第1课时
汽化
2.如图3-3-1所示,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 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 ℃以上的热水中。你 看到的现象是塑料袋__膨_胀___,这是__汽__化__现象;从热水中拿 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看到的现象是塑料袋__变_瘪___,这是 __液__化__现象。
第1课时
汽化
12.如图3-3-6所示是夏天身体健康的王刚同学在游泳上岸后站 立时的情景示意图,他从游泳池出来后感到很冷,这是因为水 _蒸__发_吸__热__;图中王刚的姿势是为了__减_慢___(选填“加快”或 “减慢”)水分的蒸发。
图3-3-6
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1
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1
图3-3-9
人教版八年 级级 上上 册册 物物 理理 第第 三一 章单 物元 态第 变三 化1章物态 变化 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课件(共22张PPT)

巩固练习
• 1. 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它的温度随时 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则该图象是(D)
• A. 冰的熔化图象 • B. 松香的熔化图象 • C. 玻璃的凝固图象 • D. 铁水的凝固图象
0
2、(2006,江西南昌)通过观察下图所示的三幅晾 晒衣服的示意图,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可知:液体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__表__面__积___、液体的___温__度____和 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态变化联系起来,并能解释。
问题设置 (阅读考点2 ,完成填空)
固 吸
液 放


不变 不变
相同
升高 降低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曲线
温度/°C
温度/°C
熔化过程 D 凝固过程
固态
凝固点 熔点 B
C 液态
A (固液共存)
同种
物质 晶体
时间
非晶体
时间
熔点
AB:固态物质吸热温度逐渐升高(固态)
和凝 BC: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固、液混合态)
•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2022年4月下午12时25分22.4.1312:25April 13, 2022 •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年4月13日星期三12时25分9秒12:25:0913 April 2022 •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拓展训练
【例】(2010 年天津)图 4-7 是水循环的示意图.图中过 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蒸__发___,同时伴随着____吸____热;过 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___液__化___,同时伴随着放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三章物态变化 (共42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三章物态变化 (共42张PPT)
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 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温度,图7所示的 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C 】
2、如图所示,下列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 度,正确的是(A )
A
B
C
D
3、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4 ℃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
蒸发
慢的汽化现象
1.液体温度的高低
影响蒸发快慢的 因素 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3.液体表面上空气流 动的快慢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
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 沸腾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
沸点的高低受什么因素影响?
判断题
1、蒸发时要吸热,可以获得低温。(√ ) 2、雾、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 3、沸腾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 4、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汽化。(× )
A、20℃
B、40℃
C、60℃
D、80℃
考点三: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请你估计: 洗澡水的温度 40 ℃ 夏天我们地区的最高气温 39 ℃ 冬天最低气温 -8 ℃ 人正常体温 36.5 ℃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
这两句话包含什 么物态变化?
凝固:物质由液态 变成固态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
熔化:物质由固态 变成液态过程
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但温度保持不变.

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docx

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docx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一、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二、温度计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三、摄氏温度1、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的摄氏温度。

2、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表示;将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四、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看清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注意被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测量范围。

12、测量时:a.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的容器底或容器壁。

b.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a.要看清液柱的上表面对应的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b.温度计的玻璃泡。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除外)。

c.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4、记录:记录数值和单位。

五、体温计1、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

玻璃体温计的测量范围通常为35°C到42°C,使用前要用力甩一甩。

2、玻璃体温计在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细管叫缩口,当水银收缩时,水银能从这个细管处断开,因此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一、物态变化1、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常见的三种状态。

2、物质各种形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2、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三、熔点和凝固点1、有些固体在熔化时尽管被不断加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晶体。

如海波、冰、各类金属等。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作熔点。

2、有些固体在熔化时,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的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如石蜡、松香、玻璃等。

3、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叫作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其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吸放,温度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教学《第三章:物态变化》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课件教学《第三章:物态变化》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它们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物态变化有6种: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其他物态如:等离子态、超固态、中子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软物质等。

下面是整理分享的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课件:《第三章:物态变化》,欢迎阅读与借鉴。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重、难点:1、判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器材:可密封的玻璃瓶、酒精灯、碘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物质由_______转变为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物质由_____转变为_____的过程叫液化。

液化过程______热量。

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的方法,是石油气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3、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汽化现象;
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4、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
A、降低了周围的温度;
B、降低了人的体温;
C、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发;
D、赶走了人体周围的热空气。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雪是怎样形成的?学生猜想:〔〕
进行新课:
1、升华(吸热):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

凝华(放热):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
2、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
结论:(1)、注意直接。

(2)、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1卫生球变小○2干冰的人工降雨和人造烟雾○3冰花的形成
○4雪、霜、冰雹的形成○5雾松的形成○6灯泡用久了会变黑
固体
4、小结本章内容:
液体气体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要分析一些常见的凝华、升华现象
【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重、难点:1、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

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

热。

2、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规律是什么?
3、晶体温度在熔点和凝固点所处的状态是什么?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那里去了?(学生猜想)
进行新课:
1、探究:水的沸腾
()提出问题
()设计试验
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进行试验
数据记录:
时间/min123456789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沸腾:
(1)、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沸腾,沸腾时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3、蒸发:
(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3)、蒸发有吸热致冷作用
4、沸腾与蒸发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汽化的两种方式)
5、液化(放热):举例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生活中水蒸气遇冷会液化)
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生活中的实例)
(1)、降低温度与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2)、液化要放热(水蒸气烫伤更严重)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液化、汽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可以举较多的例子进行分析
可以讨论:吸热、放热是必要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