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总结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过,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帝国主义胁迫,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扶持并支持他们的代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
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勾结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受列强的压迫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束缚,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反对封建的革命要求,但他们又同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异常软弱。
他们幻想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获得民族独立,不推翻封建土地制度而建立民主政治,这就决定了辛亥革命必然失败的命运。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表现:1.革命党人没有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在行动上不愿也不敢正面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推翻封建势力;在思想上识别不清真正的朋友和真正的敌人,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的实质性纲领。
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这一最根本的问题。
同盟会反满、反君主政体,却放过了主要敌人,因此在清帝退位后,就失去前进的目标。
他们不敢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正面斗争,幻想以妥协和退让来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同情与支持,结果革命却被外国资本主义所绞杀。
他们只关注建立“共和”政权,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结果让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革命派不仅没能识破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法,相反竟把他作为同盟者,这就说明革命派反对封建主义是不彻底的。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
在同盟会的纲领中,虽提出“平均地权”的口号,但却没能找到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来实现它,不能认识到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脱离了农民群众,革命力量薄弱。
他们利用会党、新军,却不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斗争,在革命的高潮时期,不敢发动农民把反封建斗争进一步深入发展,甚至镇压农民的反封建斗争,只望尽快结束革命,稳定秩序。
简述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简述辛亥革命失败原因自《辛丑条约》列强以清政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加紧了对中国经济、政治、思想上的侵略。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许多仁人志士从黑暗中不断地探索中国前进的道路。
1911年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及其领袖孙中山领导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辛亥革命。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轰轰烈烈的革命,席卷里全国,可在人们就要看到希望的时候,这真狂潮熄灭了了。
中国再一次陷入了无限的黑暗。
多少的有志之士梦想葬送于这条道路之上,其失败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从某种角度上看,或许行亥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
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建国方案行不通。
当时中国好比是内忧外患,病入膏肓之人。
外部个大帝国主义虎视眈眈地想要瓜分中国。
而中国内部封建官僚势力也十分也得不到改善。
更令人担忧的是,着内外的两股势力相互勾结,双方都近乎猖狂的想要毁灭革命的成果。
革命爆发后列强虽相继宣称“中立”,但却各怀鬼胎,但无论是那个列强都想从中国获得利益的想法确实一样的。
最后他们按照英国的主张进行,即从中国内部找寻代理人,窃取革命战果,埋葬革命。
拥有军事实力的袁世凯就成为这一角色的唯一人选。
袁世凯十足是一只披着狼皮的羊,他披着共和的外衣,骗过了许多革命党人士。
国外列强见不得中国好,就支持袁世凯破坏共和。
有了列强撑腰的袁世凯如虎添翼,对革命党人威逼利诱,软硬皆施。
最后如愿的窃取了革命成果。
他一步步的计划着想要建立他的专制王国,首先他不断地排挤出像孙中山这样的革命元老,甚至刺杀了宋教仁。
接着他下令解散国民党,遣散议会。
人民也无法得到《临时约法》中的各种自由权利。
共和体制名存实亡。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谈共和是如何的艰难,封建势力不会答应你,列强更不会答应你。
于是这两股势力就成了扼杀辛亥革命的主要元凶。
此外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其本身软弱性与妥协性是导致辛亥革民失败的主观原因。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试题: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答案: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1)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在理论上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在行动上不愿也不敢正面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推翻封建势力。
在思想上识别不清真正的朋友和真正的敌人。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相关阅读】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分析及启示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但辛亥革命并没有真正改变中国深层的社会结构,随着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了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一般认为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因为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等。
笔者认为这些认识不够深刻,在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这些原因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革命党人缺乏正确的群众观,没有走群众路线。
一、辛亥革命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革命纲领之原因分析辛亥革命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是因为没有从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要求来思考革命的纲领。
在当时,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经济上,赋税沉重。
田主之下,另有征税之人,佃民于输租田主外,必兼有所酬,则所谓十分取五者,但是田主之正税已耳。
征税之人所私取,又必五分而取二。
则是农民终岁勤动,仍无以赡养其身家也。
①在政治上,地主及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压迫,也极为的残暴。
另一方面,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霸占路、矿,开设工厂。
帝国主义还加强了政治控制和宗教渗透,所以反帝爱国运动,反洋教运动以及一些对帝国主义的抗爆运动此起彼伏。
但是,革命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还幻想获得帝国主义的同情和支持。
革命党人没有从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要求来思考革命的纲领,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代表最广大的中国劳苦大众的利益。
革命党人没有认识到地主阶级与帝国主义的本质,没有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就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更没有意识到推翻封建主义就务必打倒帝国主义。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试题:有哪些?答案:(1)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在理论上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在行动上不愿也不敢正面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推翻封建势力。
在思想上识别不清真正的朋友和真正的敌人。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个性是农民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相关阅读】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分析及启示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但辛亥革命并没有真正改变中国深层的社会结构,随着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了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一般认为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因为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等。
笔者认为这些认识不够深刻,在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这些原因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革命党人缺乏正确的群众观,没有走群众路线。
一、辛亥革命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革命纲领之原因分析辛亥革命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是因为没有从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要求来思考革命的纲领。
在当时,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经济上,赋税沉重。
“田主之下,另有征税之人,佃民于输租田主外,必兼有所酬,则所谓十分取五者,但是田主之正税已耳。
征税之人所私取,又必五分而取二。
则是农民终岁勤动,仍无以赡养其身家也”。
①在政治上,地主及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压迫,也极为的残暴。
另一方面,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霸占路、矿,开设工厂。
帝国主义还加强了政治控制和宗教渗透,所以反帝爱国运动,反洋教运动以及一些对帝国主义的抗爆运动此起彼伏。
但是,革命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还幻想获得帝国主义的同情和支持。
革命党人没有从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要求来思考革命的纲领,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代表最广大的中国劳苦大众的利益。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

•革命派内部原因•清朝政府的抵抗•外国势力的干涉目•社会经济基础的薄弱•结论录01革命派内部不团结革命派急于求成0102革命派缺乏经验02清朝政府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组织了大量的军队和官员进行抵抗,试图维护其统治地位。
这些抵抗行动在多个城市和地区发生了激烈的战斗,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清朝政府还采取了其他措施,如加强城防、修建防御工事等,以应对革命军的进攻。
这些措施显示出清朝政府的决心和意志,同时也反映了其对辛亥革命的重视和警惕。
清朝政府的顽强抵抗清朝政府的反攻清朝政府的分化瓦解03列强对清政府的支持列强对革命的打压列强在华利益政治支持外国势力向清政府提供经济支持,帮助其恢复经济秩序,稳定财政。
经济支持军事支持政治影响经济影响社会影响030201041 2 3农业生产方式陈旧工业发展缓慢缺乏国际贸易竞争力社会经济的落后社会财富的不均贫富差距过大在辛亥革命时期,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均,富豪阶层占据了大量社会财富,而普通百姓则生活在贫困之中,这种不公平现象引起了广大民众的不满和反抗。
金融体系不健全当时的金融体系不够健全,货币发行和流通不规范,金融市场缺乏稳定性和信誉度,无法有效地支持经济发展。
在革命时期,各种思潮和派别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日益激烈,如改良派和革命派、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等,这些冲突对革命的胜利产生了负面影响。
社会矛盾的尖锐社会思潮的冲突民族矛盾05满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和社会动荡历史背景的影响缺乏政治经验组织不力革命派的经验不足当时的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贫困落后,这种经济基础使得辛亥革命难以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
缺乏财力革命派缺乏财力,无法提供足够的物资支持,这使得他们在斗争中处于劣势。
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经济基础的薄弱VSTHANKS。
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泸州市纳溪区护国中学蒋平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他推翻了从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开始的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皇帝制度,于1912年元旦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绘制了中华复兴的蓝图《建国方略》,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大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就在这一切方兴未艾,革命党人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番时,对于如何处理北方的清半边朝廷,不仅有以康梁为首的立宪派的大造舆论,百般阻挠,反对进一步革命,就连革命党内部也出现了不少信其说的立宪分子,并为此争论不休。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袁世凯攫取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率北洋大军南下,武力威胁南京,新生的革命政权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为了保持仅存的革命成果。
孙中山在袁世凯同意实行共和,“约法三章”后,把临时大总统的位置让给了袁世凯,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了。
三条约法中,除了逼迫清帝退位是袁世凯早就想达到的目的而顺水推舟外,其他两条均未遵行:一,袁指使部下在津京等地制造“兵变”拒不到南京就职;二,袁世凯后来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而推出专制的《中华民国约法》,当上了中华帝国的洪宪皇帝。
这一切都表明,辛亥革命失败了,中山先生也语云“革命尚未成功”。
十九,二十世纪,是世界大变革的时代。
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法国大革命之后,美国又于1865年完成了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的南北战争;德国、意大利通过自上而下王朝战争完成统一同时,昂首阔步的跨上了资本主义大道;俄国亚力山大二世于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农民法令》,加入了资本主义阵营;日本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主动开放国门,进行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很快强大起来,不但成为亚洲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国家,而且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辛亥革命为何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1]
![辛亥革命为何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1]](https://img.taocdn.com/s3/m/2e210ac658f5f61fb73666c9.png)
辛亥革命为何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关键词:辛亥革命;失败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一次变革社会制度的伟大革命。
虽说辛亥革命达到资产阶级革命的顶峰,但它最终还是失败了,革命的成果最终还是被北洋军阀所窃取,革命的政权被中外反动势力所扼杀,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多次革命相继失败,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
辛亥革命的失败,也有深刻的原因:封建主义在军事实力、政治经验及社会基础等方面,都大大超过革命派,这是其失败的客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则是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
具体而言,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从经济基础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导致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近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的经济方式虽然在中国出现了,但一直未能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成分。
经济基础薄弱的民族资产阶级虽然有较强的革命要求,想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谋求国家的富强,但他们与国外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政治和经济上依赖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既想参加革命,又怕打烂了自己的坛坛罐罐,损害到自己的利益,他们幻想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获得民族独立,不推翻封建土地制度而建立民主政治,所以他们又有软弱的一面。
正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敢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彻底决裂,无法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那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辛亥革命失败也是自然的。
所以辛亥革命失败不是偶然的,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症所决定的。
第二,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
中国封建势力异常强大而且贪婪顽固,作为掌握政权的他们只想凭借手中的权力来掠夺,竭力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此不惜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出卖国家主权。
辛亥革命的失败

论辛亥革命的失败在辛亥革命中,中华民族喊出了:振兴中华;在辛亥革命中,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了对新的社会制度的探寻;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革命。
然而却以失败告终,我们不禁想要探寻失败的原因。
一.思想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先进的建党路线,没有用远大理想武装革命党人的头脑;缺乏正确的建军路线,没有建立起一支统一指挥的革命军队”。
当南京临时政府财政上无法支撑时,孙中山竟一度有“租让满洲”的想法,想要依靠西方列强,这无疑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他对当时旧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状态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特点尚缺乏深入的研究,他对袁世凯、段琪瑞、陈炯明、蒋介石一类新旧军阀的两面派面目有失洞察,他对革命党内部严重的矛盾分歧团结乏力,他对建立革命军事力量的认识跚跚来迟等等,都是他个人思想行为的局限性。
二.孙中山经济上的孤立无援一个政权要运作,必须有足够的经费;一个军事战役的发动,必须有足够的军饷武器。
孙中山让位给袁固然反映出革命党人对袁的本质认识不清,但其主要原因则在于他们无力支付为争取彻底胜利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辛亥时期的中国革命党人缺乏财源,民国甫建,迅速出现巨大的财政需求和严重的财政困难,孙中山和南京临时政府时刻面临着军队解散和政府崩溃的危险。
在南京临时政府以轮船招商局为抵押向日本借款等一系列努力失败后,孙中山对短期内获得借款已经绝望,不得不接受议和。
诚如山田纯三郎回忆:“孙先生方面既无打倒袁世凯的武器也无资金”“不得不含泪同意南北妥协,最终让位袁世凯”。
三.帝国主义对袁世凯的扶植帮助扶植袁世凯掌握清朝全部统治大权;支持和帮助袁策划南北和谈,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镇压革命党人。
五国银行团和袁世凯苍门<<善后借款合同〉〉提供2500万英镑帮助袁世凯先发制人,镇压“二次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可以从两种角度去认识:一种是从主客观方面去认识,一种是从具体原因方面去认识。
从主客观来看,一是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一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从具体原因方面来看,可从纲领、农民、政党、军队等四个因素去分析:①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
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没有认清真正的敌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
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
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
“二次革命”中国民党人虽然掌握了一些军队,但并不是统一的革命力量,护法运动则依靠军阀的力量,因此每当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
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爆发前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
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也与同盟会的涣散、领导成员政见不一有关。
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客观原因: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太强大.主观原因:革命的领导者中国资产阶级是一个经济上,政治上都十分软弱的阶级.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阶级政党来领导,新的指导思想,需要寻找新的出路.首先,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更具有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中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场革命。
由于资产阶级和同盟会的组织和领导,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在广大工农和其他劳动群众多种方式反抗斗争所汇成的革命怒潮中,赶跑了狗皇帝,推翻了清王朝的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个共和国产生了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
虽然这部文献不久被北洋军阀废弃,但经过这次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政治上打击了封建势力,民主主义思想潮流已不可抗拒,正因为这样,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也为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作了思想准备。
辛亥革命也给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虽然资产阶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政治纲领,但正如毛泽东所说:“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
所以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但帝国主义利用反动的清政府统治来打破中国人民的美梦。
自清政府垮台后,帝国主义妄图扶植新走狗,但这些“新走狗”都是短命,一个接一个被中国人民打倒在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压迫。
再深透点讲,辛亥革命实际上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虽然革命失败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成立后,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设工厂、设银行都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显著的增大,无产阶级队伍也日益壮大。
辛亥革命还打落了亚洲第一个皇冠,具有国际意义。
辛亥革命沉重了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于世界人民,特别是东方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个巨大的鼓舞。
在中国革命影响下,如一九一三年荷属爪哇以及其他殖民地,都广泛掀起民主革命运动。
中国人民的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统治遭到破坏。
总之,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为中国的发展趋势,铺开了一条金色的道路。
但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不彻底的胜利。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其他民权、民生长期挂着欠账。
而且就民族主义一项来说,完成的也仅仅是“驱除鞑虏”,各个帝国主义势力原封不动地保存。
袁世凯上台后,中国在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下,三民主义成了纸面上的东西,他们挂羊头卖狗肉,虽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
就这一点来看,辛亥革命的成功虽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却是煮了一锅夹生饭。
辛亥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并没有完成,所以它又是失败了。
领导这次革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缺乏明确反帝纲领和具体行动,由于资产阶级历史的局限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的认识不清楚。
从同盟会到南京临时政府,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认为建立资产阶级国家,西方是会赞成的,孙中山不仅没有辨明对帝国主义的所谓“中立”的伪装,反而在《告各友邦书》中以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权益为代价,和帝国主义维持友好关系。
资产阶级的如此妥协,革命实难继续下去。
资产阶级把革命目标只限于反对清朝皇帝,他们认为“清帝退位”就是专制已除,革命就大功告成了,正因为如此,这恰恰给了那些擅于投机取巧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以可乘之机,后来袁世凯以清帝退位为交换条件窃取政权,破坏革命,革命派不仅没能识破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法,相反竟把袁世凯作为同盟者,这就说明革命派对反对封建主义是不彻底性。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参加斗争。
在同盟会的纲领中,虽然提出“平均地权”口号,但实际上并没有被全体革命党人所接受,也没能找到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因而也未能实行“平均地权”,从而失去动员农民群众的作用,既然革命党失掉农民的支持,就把注意力转到新军和会党。
正是由于脱离人民群众,革命力量才是显得十分弱小,毛泽东曾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因而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下,革命遭到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革命党人没有建立和掌握一支有组织的革命武装,同盟会发动新军和会党举行起义,这两者毕竟不是革命党人自己建立的武装,况且新军、会党成员复杂,他们中大多数人接受立宪派和旧官僚,因此,在旧势力煽动下往往会变成破坏革命的力量,革命党人缺乏有力的武装队伍,很难应付反动势力的反扑。
中国同盟会也没有建立一条正确的组织路线,因而在组织上是不巩固的,同盟会内部复杂,政治信仰不一致,思想上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所以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这样一个思想上缺乏信仰,组织上松懈无力,内部矛盾重重的政党。
总而言之,革命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充分地暴露出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当然,也有许多问题是在当时客观环境下必然会出现的,如封建阶级和外国势力的联合破坏,迫使革命党人将国民政府拱手让给袁世凯;当时农民受封建残余思想很深,不可能迅速接受革命思想;革命党难有建立和掌握一支军队的经济、政治和群众基础等。
革命也是在与时俱进的。
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应是它对后来历次革命的影响,它的成功同时也是失败的种种原因一直为后来的革命者所借鉴。
大胆地说,正是有了辛亥革命开历史之先河,才会有新中国的建立,民主革命的胜利。
所以说,从它本身而言,是成功一半,失败一半。
但从它对后来中国革命的指导和影响来看,是值得我们赞扬的,而不是像很多人所说的那样是失败的、不成功的。
因此,我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奠基石,它说明了只要不断地革命下去,胜利终有一天会来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
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
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
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
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
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
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可以从两种角度去认识:一种是从主客观方面去认识,一种是从具体原因方面去认识。
从主客观来看,一是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一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从具体原因方面来看,可从纲领、农民、政党、军队等四个因素去分析:①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
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没有认清真正的敌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
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
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
“二次革命”中国民党人虽然掌握了一些军队,但并不是统一的革命力量,护法运动则依靠军阀的力量,因此每当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
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爆发前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
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也与同盟会的涣散、领导成员政见不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