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用表-闭合导线计算表(含计算公式)
测量,闭合导线等计算及表格

一.坐标计算以下为基本计算公式:直线上计算公式:已知该条直线的方位角à,已知直线的起点或终点的坐标,顺线路方向时,计算点的里程知道,直线的起点或终点的里程知道,可推算出计算点与直线的起点的直线距离d,(即计算点的里程减去起点的里程,逆线路方向时,为直线终点的里程减去计算点的里程),计算坐标增量:∆x=d×cosà∆y=d×cosà计算点的坐标为,直线的起点或终点坐标加上坐标增量,式中方位角à从直线起点算时,为已知即给定的方位角,而从终点算时,à为该段直线的起始方位角加上180度。
à+180à起点计算点终点第一种曲线为两段直线中加一圆曲线,指仅存在圆曲线,如下第1点。
1.圆曲线上计算点相对于ZY或YZ 点的弦长和偏角D=2 RSinδδ=90×L/(πR)δ---------圆曲线偏角D ---------弦长L --------为弧长α=α(zy)+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顺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α(yz)-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逆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zy)、α(yz)---------为圆曲线的起始方位角。
一般为已知。
计算点相对与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增量:△x=D*COSα△y=D*SINα坐标增量计算完毕后,要算某一点的坐标,用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加上计算点与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增量,即为计算点的坐标。
缓和曲线同理。
第二种曲线为两段直线中始端加一缓和曲线,末端加一缓和曲线,两段缓和曲线中加一圆曲线,如下第2点。
2.缓和曲线上计算点相对于HY或YH点的弦长和偏角δ=L²/6RL0X1=L-(L^5/40R²L0²)Y1=L³/6RL0D=√(X1²+Y1²)α=α(hy)+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顺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闭合导线计算表

1.做一个手表。
打开excel并制作表格,如图所示。
2.添加已知数据。
在表中添加点号和已知点坐标。
3.添加观察数据。
将此观测数据添加到表格中-距离和角度。
注意:添加角度时,请确保在度,分钟和秒之间使用空格。
4.将观察角“度秒”转换为“度”数。
在表格中输入:= int(左(b6,3))+ int(中(b6,4,3))/ 60 + int(右(b6,2))/ 3600可以获得转换值。
5.将鼠标移到空格的右下角,直到出现一个实心的十字。
按下鼠标并下拉。
完成所有观察角的转换。
6.计算起始方位角。
根据两个已知点计算两个点的方位角。
公式如下:=等级((PI ()*(1-符号(m6-m4)/ 2)-atan((l6-l4)/(m6-m4)))。
7.计算观测侧的方位角。
根据观测左角的方位角计算公式:起始方位角-180度+观测左角。
如图所示。
应该注意的是,结果为负且大于360度,因此如果使用函数进行判断。
公式:=如果((e5-180 + C6)<0,e5-180 + C6 + 360,如果((e5-180 + C6)> = 360,e5-180 + c6-360,e5-180 + C6))。
下拉-所有方位角均可用。
8.在计算结束时就知道了方位角。
参考步骤6,可以获得两个已知点的设计方位角。
9.计算闭合方位角的闭合误差。
闭合误差=导体设计方位角末端两个已知点的测量方位角。
如图所示。
检查关闭错误是否符合规格要求。
10.方位角闭合误差的分布。
误差分布原理:由于测量精度相等,因此误差是反符号,它均匀分布在每个观察角上。
用全站仪测量闭合导线的步骤:1.测量每个角度和距离。
2.通过内部计算来计算闭合误差,然后,如果满足公差,则根据内角数分配反符号。
3.计算校正后的方位角。
4.坐标增量计算。
5.获取每个点的坐标。
闭合导线坐标自动计算表

0 131.965
0 89.830
0 -105.404
0 -88.950
0 0.000
0 -120.599
0 103.240 0 124.229 0 -88.986 0
0.000
131.965 89.830 -105.404 -88.950 0.000
-120.599 103.240 124.229 -88.986 0.000
-17.359
106.871
17.885
17.885 17.885 17.885 17.885
已知A点坐标为: X=565.438 Y=430.967 B点坐标为: X=528.492 Y=580.218
17.885
17.885
17.885
17.885
17.885
略图
题,请与QQ917094347联系,完善后发布共享版。
计算编程:邓亚通 QQ917094347 录入:
坐标
备注
X(m)
Y(m)
5608.290 5608.29
131.965 221.794 116.390 27.440 27.440 27.440 27.440 27.440 27.440 27.440 27.440 27.440 27.440
-120.599
f D=√ f x² +
fy ²
f D=√ ########### ##########
f 容=±
0 = ± 00′00.0″
f D= 7899.27315
K容=1/
改正数=
K=f D/∑D= 0.9254416
#DIV/0!
说明:此为测试版本,此版本限闭合导线点观测方向为顺时针内角。出现红色为错误警告。如有建议与问题,请与QQ917094347联系,完善后发
闭合导线观测记录及平差计算表(四边形)

观测日期工位号A1→B1→C1→D1
成 像
清晰
阴
附表2 导线测量成果计算表
2019年3月26日仪器编号
1393927选手姓名天 气
张浩林
说明:本表中n表示闭合环的边数,本表四边形为例,即理论内角和为360°,本表中蓝色底纹部分为链接附件1观测手簿中平均结果数据,黄色底纹为已知数据,绿色底纹为校核数据,红色字体为手动输入数据。
角度改正数分配原则:正常为按边长的比例分配,特殊情况为长边少分,短边多分;坐标增量改正数分配原则:正常为按边长的比例分配,特殊情况为长边多分,短边少分。
(完整版)闭合及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

闭合及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好东西)1. 导线方位角计算公式当β为左角时α前=α后+β左-180°当β为右角时α前=α后-β右+180°2. 角度闭合差计算fβ=(α始-α终)+∑β左-n*180°fβ=(α始-α终)-∑β右+n*180°3. 观测角改正数计算公式Vβ=±fβ/ n若观察角为左角,应以与闭合差相反的符合分配角度闭合差,若观察角为右角,应以与闭合差相同的符合分配角度闭合差。
4. 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X=X终-X始∑△Y= Y终-Y始Fx=∑△X测-∑△XFY=∑△Y测-∑△Y5. 坐标增量改正数计算公式VX=- Fx/∑D³DiVY=-FY/∑D³Di² ²所以:∑VX= - Fx ∑VY= - FY6. 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F=SQR(FX^2+FY^2)7.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F/∑D=1/∑D/F8. 坐标增量计算导线测量的内业方法本人不才悉心整理出来的望能给同行业人士提供点资料(一)闭合导线内业计算已知A点的坐标XA=450.000米,YA=450.000米,导线各边长,各内角和起始边AB的方位角αAB如图所示,试计算B、C、D、E各点的坐标。
1角度闭合差:图6—8 闭合导线算例草图角度的改正数△β为:2、导线边方位角的推算BC边的方位角CD边的方位角AB边的方位角右角推算方位角的公式:(校核)3、坐标增量计算设D12、α12为已知,则12边的坐标增量为: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因为闭合导线是一闭合多边形,其坐标增量的代数和在理论上应等于零,即:但由于测定导线边长和观测内角过程中存在误差,所以实际上坐标增量之和往往不等于零而产生一个差值,这个差值称为坐标增量闭合差。
分别用表示:缺口AA′的长度称为导线全长闭合差,以f表示。
由图可知:图6—9 闭合导线全长闭合差导线相对闭合差。
闭合导线计算表

闭合导线计算表
你问这个问题感觉像是在学校考老师布置闭合导线作业,所以我就说一下具体要做的首先我说一下什么是闭合导线,就是从一个已知点进过一段距离后回到这个已知点(想简单点就是以这个点在实地画一个不管是方形还是圆形,最后头尾相连回到这个点)具体简单步骤,你会有一个已知点,全站仪在这个已知点上架站,然后输入你所知道的坐标,我们假设有4个点,分别为abcd,你从a点架站,输入坐标测回法观测方法1.安置仪器:在a点安置仪器,b、d设置目标2.盘左(正镜)观测瞄b,读数b左=0°01'10",记入测回法观测手簿顺时针转动照准部,瞄d,读数d左=147°12'30",记入测回法观测手簿计算上半测回的角值β左=d左- b左=147°11'20"为上半测回3.倒转望远镜,盘右(倒镜)观测瞄B,读数d右=327°12'55",记入测回法观测手簿逆时针转动照准部,瞄b,读数b右=180°01'50",记入测回法观测手簿计算下半测回角值β右= b右- d右=147°11'05"为下半测回上、下半测回,合称一测回4.计算一测回的角值β=(β左+β右)/2=147度11分13秒[数字只是举例,一般来说看b点就直接置零最好]角度测完算完了以后,在bd两点架棱镜,用测距观测出距离,然后记录。
最后按照这个方法,在a点测bd,在b点测ac,在c点测bd,在d点测ac,形成闭合。
外业完了最后就是内业计算了计算就不细说了,给你一张我在学校时导线测量的表,你看下。
导线测量计算及计算表格

f 测 理
其中, 理的计算公式如下:
左角:终 始 理(左) n 180 理(左) 终 始 n 180
右角:终 始 理(右) n 180 理(右) 始 终 n 180
பைடு நூலகம்
增量。
1
Vxi
f
x
D
Di
Vyi
f
y
D
Di
xˆi x Vxi yˆi x Vyi
1
970300
484318 A1
A
XA=536.27m
A
1122224
2
1051706
2
YA=328.74m
1233006
4 1014624
4
3
3
6、坐标计算
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经改正的新的坐标增量,
48 43 18
539 59 00 540 00 00
理=5400000 = 测理=60 容=405 =89
485.47 +0.09 -0.08 0
xy
= +0.09 =0.08
= x²+ y²=0.120
K = D
0
=
1 4000
<1
2000
例题:
用EXCEL程序进行闭合导线计算
(四)附合导线平差计算
四.导线的内业计算——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一)几个基本公式 1、坐标方位角(grid bearing)的推算
前 后 左 180
或:
前 后 右 180
注意:若计算出的方位角>360°,则减去360°; 若为负值,则加上360°。
例题:方位角的推算
2
2
已知:α12=300,各观测角β
闭合导线计算表

闭合导线:闭合导线是导线测量的一种,根据测量夹角和边长,推算出平面坐标的测量称为导线测量,常用的导线测量还包括附和导线和支导线。
闭合导线就是已知一条边,测量若干个边长和夹角后又闭合到已知边的导线测量方法。
通过计算平差后,可计算得到经过的未知点的平面坐标。
简介:导线从已知控制点和已知方向出发,经过数点最后仍回到起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这样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
闭合导线本身存在着严密的几何条件,具有检核作用。
闭合导线是导线测量的一种已知一条边,测量若干个边长和夹角后又闭合到已知边的导线测量方法,通过计算平差后,可计算得到经过的未知点的平面坐标。
导线的布设形式:如图所示,导线从已知控制点B和已知方向BA出发,经过1、2、3、4最后仍回到起点B,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即闭合导线。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1、绘制计算草图,在图上填写已知数据和测量数据。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3、按新的角值,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4、坐标增量闭合差得计算与调整。
5、根据坐标增量计算坐标。
闭合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踏勘选点在选点前,应先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已有高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将控制点展绘在原有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踏勘,核对、修改、落实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1)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3)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4)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表2所示。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建立临时性标志导线点位置选定后,要在每一点位上打一个木桩,在桩顶钉一小钉,作为点的标志。
也可在水泥地面上用红漆划一圆,圆内点一小点,作为临时标志,并导线点统一编号。
导线边长测量导线边长可用钢尺直接丈量,或用光电测距仪直接测定。
用钢尺丈量时,选用检定过的30m或50m的钢尺,导线边长应往返丈量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