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城市道路设计试卷及答案9套

城市道路设计试卷及答案9套

城市道路设计试卷及答案9套《城市道路设计》试卷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城市道路是指在范围内,供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的道路。

2.城市道路就其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及对的不同,分为、、和四类。

3.各类道路由于位置、交通性质及均不相同,在设计时其依据、及也不相同,要特别注意。

4.设计速度是指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一般驾员能够保持而的速度。

5.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的,红线间的宽度为道路的,也称道路的总宽度、规划路幅。

6.道路通行能力又称交通容量,是指车辆在可以接受的运行速度,在保证行车、车辆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的车辆数,以辆/小时或辆/天计。

7.道路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能综合满足行车安全、舒适和的要求。

二、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每空0.5分,共15分)1.非直线系数是衡量路线便捷与否的一个指标;()方格网式道路网不如放射式道路网方便。

()2.在城市平面、纵断面设计时均要考虑停车视距,()停车视距共有以下几部分组成:司机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车身长度。

()3.对路段上通行能力大小不产生影响的是:高峰小时交通量(),车道宽度(),车道条数(),交叉口()。

4.设计速度是确定道路几何设计的基本车速,()它对弯道半径、超高、视距等线形要素起决定作用。

()5.分隔带宽度由分车带宽度和两侧路缘带宽度组成,()而侧向净宽则有单侧的路缘带宽度和安全带宽度组成。

()6.道路设计中,可以取高峰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而高峰小时交通量是指全年中最大的小时交通量。

()7.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依据是:道路类别与等级,()交通组织方式,()规划红线宽度。

()8.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产生冲突点的关键是左转车流,()而直行车流和右转车流则不起影响。

()9.中小城市道路上立体交叉很少,其主要原因是:设计能力弱(),经济不足(),交通量较小()。

10.改造畸形路口和复合路口时,常用措施有:封闭次要道路或支路,()交通信号管制,()设置环形交叉口。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题-(1)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题-(1)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结构1. 章节序参照<<城市道路与交通>>2. 题型分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综合题(含作图题.设计等)3. 参考书目绪论一. 简答题1. 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 由哪些部分组成?2. 为什么说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3. 城市道路分类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试举例说明其必要性。

4. 为何要进行城市道路红线规划?5. 城市道路应如何分类?试举各类道路的功能.特点与技术指标说明之?6. 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是什么?7. 公路与城市道路在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上有什么不同?二名词解释1. 绿波交通第一、二章一. 填空题1. 设计车速指。

2. 车流密度指。

3. 交通量是指。

4. 道路通行能力指。

5. 小型汽车的外廓尺寸:总长米,总宽米,总高米.。

6. 一条机动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7. 一条自行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8. 一米人行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人/小时。

9. 在平面交叉的道路网上,一条机动车道的实际通行能力常为辆/小时。

10. 常见公共汽车的车身宽度为米,道路交叉口上空,无轨电车架空线净空不得低于米。

11. 自行车行驶时,左右摆动的宽度各为米,一条自行车道净高为米。

12. 交通量观测资料可应用在, ,三方面,其中高峰小时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而年平均昼夜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

二. 选择题1. 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车辆的行驶长度被:(1)平均车身长度(2)车头间距长度(3)停车视距除得的数值。

2. 车辆在高速行驶时, 驾驶员的视野:(1)越来越宽阔(2)越来越近(3)越来越狭窄。

注意力的集中点也(1)越来越近(2)越来越远(3)越来越高。

3. 道路上车速越高,车流密度(1)越大(2)越小(3)先小后大。

三. 名词解释1. 交通量2. 一条机动车道理论通行能力3. 服务水平4. 服务流量5. 动力因素6. 停车视距三. 简答题1. 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如何?2. 城市交通运输的工具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如何?3. 交通工具的尺寸与道路设计的哪些方面有关?4. (结合图示)说明车流密度.车流量.速度三者的关系如何?何者起主要影响作用?5. 外白渡桥宽为三条机动车道,以往两边各一条车道上下行,中间一条车道为自由使用,实际效果不好,后改为上坡两车道,下坡一车道(在桥中央换位),效果较好。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城市道路设计一、填空题:1.我国城市道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快速路的纵断面设计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纵坡要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纵坡一般不小于__________。

3.三幅路利用分隔带将__________与__________分开,解决了最大的交通矛盾。

4.中央分隔带开口应设置在__________的路段。

5.城市道路网所提供的__________的高低,取决于该系统的科学合理性。

6.主路一条车道宽度一般采用_______m,城市中心区以小车为主时可将小车道设为________m。

7.出入口一般应设置在主行车线的__________。

8.非直线系数是指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比值。

9.立交按交通功能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10.交通标志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1.国内外常见的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可抽象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基本类型。

12.纵断面设计中,最小坡长限制是主要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要求考虑的。

13.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的多少以__________为标准车型。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是按_________的方法计算道路的通行能力。

14.快速路服务水平分为______个等级。

设计时,主线一般采用______级。

15.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16.最大纵坡的确定应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工程、运营经济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考虑确定。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习题复习题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习题复习题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2. 城市道路分为几类?答: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3.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几阶段设计?答: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4. 道路勘测设计的研究方法答:先对平、纵、横三个基本几何构成分别进行讨论,然后以汽车行驶特性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把他们组合成整体综合研究,以实现空间实体的几何设计。

5.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答: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设计速度: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6.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答:主要影响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方案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1.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答: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2. 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答: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破坏自然景观,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惫急躁,不利于安全行驶。

3. 汽车的行驶轨迹特征。

答:轨迹是连续的,曲率是连续的饿,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4. 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答:极限最小半径,特殊困难情况下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使用;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使用。

5. 平面线形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

答: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道路勘测设计考试复习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考试复习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考试复习题(含答案)● 1.高速公路为全封闭、全立交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高速公路分为四车道、六车道和八车道三种。

●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可归纳为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四种基本类型。

●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

●越岭线的展线方式主要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和螺旋展线三种。

●8.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型式有一块板(单幅路) 、二块板(二幅路)、三块板(三幅路)、四块板(四幅路)。

●9.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离心力使之产生两种不稳定的危险,一是倾覆,二是滑移,在发生横向倾覆之前先产生横向滑移现象,为此在道路设计中应保证汽车不产生横向滑移,从而保证汽车的横向稳定性。

汽车在曲线上的横向不稳定主要有滑移和倾覆;从汽车行驶特性看横向稳定性取决于横向力系数的大小。

●10.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其它各级公路一般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还应在适当间隔内设置大于规定的超车视距的路段。

●1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所受的阻力主要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坡度阻力和惯性阻力。

●14.一般选线要经过方案比较、路线带选择和具体定线三个步骤。

●16.我国公路按路幅的布置形式可分为单幅双车道、双幅多车道和单车道三大类。

●18.按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我国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大体上分为三类,即“线形标准”、“载重标准”、“净空标准”●2.设交点JD处路线转角为α,缓和曲线角为β,则设置对称基本型平曲线的几何条件是α≧2β。

●7.丘陵区选线的布线特点:平坦地带——走直线具有较陡横坡的地带——走匀坡线,起伏地带——走直线与匀坡线之间。

●8.减少和消除冲突点的方法有实行交通管制、采用渠化交通和修建立体交叉。

●3.汽车行驶的充要条件是:T≥R(驱动力大于等于行驶阻力)和T≤ψ·G K(驱动力小于等于附着力)。

《城市道工程》第三篇复习题(有答案) (1)

《城市道工程》第三篇复习题(有答案) (1)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城市道路工程》第三篇复习题适用班级 11道桥4501班级:11道桥4501 姓名学号1、从路面结构的力学特性和设计方法的相似性出发,将路面划分为(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半刚性路面)三类。

2、结构承载能力包括(强度与刚度)两方面。

3、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4、碎石、砾石类结构层是用粗、细碎(砾)石、黏土(或不含黏土)按照(嵌锁原理或级配原理)铺筑而成的结构层。

5、在水泥稳定土中,首先发生的是水泥自身的水化反应,从而产生出具有胶结能力的水化产物,这是水泥稳定土(强度)的主要来源。

6、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刚度介于柔性路面材料和刚性路面材料之间,常称为(半刚性材料)。

7、路面基层是主要的承重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水稳定性)。

8、常用的无机结合料主要有(水泥)、(石灰)、(粉煤灰)、(煤渣)。

9.路面基层施工所用材料要求的目的,就是要保证路面在交付使用后不致因(基层质量不符合要求)而提早破坏。

10.在对沥青玛蹄脂碎石(SMA)进行碾压时,不允许使用(轮胎压路机)。

二、判别是非题(×)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在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试验段长度宜为50m。

(√)2、一般滑模摊铺机可施工最小弯道半径不小于50m,带加长侧板的滑模摊铺机最小弯道半径不小于75m。

(√)3、在路面和桥面混凝土选用减水剂时,应选择减水率大、坍落度损失小、可调控凝结时间的复合型减水剂。

(×)4、沥青混凝土面层在碾压完成后可立即开放交通。

(√)5、为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更稳定,沥青用量更准确,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合。

(×)6、液体石油沥青适用于透层、黏层及拌制热拌沥青混合料。

(√)7、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应控制材料从加水开始到碾压完成的时间,控制在3-4小时以内,不得超过水泥的终凝时间。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题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题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内容一、问答题1.我国《规范》对公路路基设计标高有何规定?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高程: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高程;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高程,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高程。

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高程: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设计,也可视具体情况采用行车道中线处得高程。

2.什么叫沿溪线?沿溪线布线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沿河(溪)线是沿河走向布设的路线。

沿河线的路线布局,主要解决河岸选择、高程选择和桥位选择三个问题。

3.道路设置加宽的作用是什么?怎样设置?制订加宽值标准的原理是什么?平曲线加宽指为满足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平曲线内相应增加路面、路基宽度。

4.怎样选择垭口?垭口是山脊上呈马鞍状的明显下凹地形。

垭口是体现越岭线方案的主要控制点,应在基本符合路线走向的较大范围内选择,全面考虑垭口的位置、高程、地质条件和展线条件等。

一般应选择基本符合路线走向、高程较低、地质条件较好、两侧山坡利于展线的垭口。

5.在纵断面变坡处为什么要设置竖曲线?《标准》在制定竖曲线半径时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竖曲线是指在道路纵坡的变坡处设置的竖向曲线。

竖曲线的作用是为满足行车平顺、舒适及视距的需要。

竖曲线三个限制因素是:缓和冲击、行驶时间不过短、满足视距的要求。

6.公路的超高布置方式有哪些基本型式,各适用什么场合?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绕内边线旋转、绕中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

三种方法中,绕内边线旋转因车道内侧不降低,利于路基纵向排水,一般新建工程多用此法。

绕中线旋转可保持高程不变,且在超高值一定情况下,外侧边缘的抬高值最小,多用于旧路的改建工程。

而绕外边线旋转是一种特殊设计,仅用于某些改善路容的地点。

有中央分隔带的道路超高过渡:绕中央分隔带中线旋转、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三种超高方式可按中间带宽度和车道数选用。

中间带宽度较窄时(<=4.5m)可采用绕中央分隔带中线旋转;各种宽度的中间带都可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双向车道数大于4条的公路可采用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城市道路测试题目及答案

城市道路测试题目及答案

一、填空题1、车辆由高架路经下匝道过渡到地面道路行驶过程依不同形式状态所需距离可分为三部分:匝道段、交织段和停车段。

2、城市道路网的基本形式分为: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式、链式、混合型等。

3、通行能力可以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可以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4、圆曲线的设计主要内容是合理确定曲线半径和曲线长度。

5、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包括:首末站,枢纽站和中间停靠站。

6、机动车道的设计包括车行道宽度设计和车道条数设计。

7、目前主要的交通流理论有:概率论方法,交通流排队理论,跟驰理论和流体力学模拟理论。

8、OD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客流和货流的调查。

9、交错点分为三种类型:分流点,合流点和冲突点。

10、立体交叉按交通功能分为分离式立交,环形立交和互通式立交。

11、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包括:首末站,枢纽站和中间停靠站。

12、车辆由高架路经下匝道过渡到地面道路行驶过程依不同形式状态所需距离可分为三部分:匝道段、交织段和停车段。

13、交错点分为三种类型:分流点,合流点和冲突点。

14、平面线形设计,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各自的设计及其组合设计,同时要考虑行车视距问题。

15、立体交叉按结构物形式分为上跨式和下穿式。

16、通行能力可以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可以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17、OD表中,当两个小区的出行不需要区分方向时采用三角形 OD表。

18、城市道路网的基本形式分为: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式、链式、混合型等。

19、城市道路上的车道是指道路上供车辆行驶的部分,包括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

20、交通流在点(交叉口)、线(路段)和面(区域)范围内的运动状态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随机过程。

21、道路交通流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两重性、局限性和时空性。

22、OD表中,当两个小区的出行需要区分方向时采用矩形 OD表。

23、城市道路网的基本形式分为: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式、链式、混合型等。

24、城市道路上的车道是指道路上供车辆行驶的部分,包括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城市道路设计一、填空题:1.我国城市道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快速路的纵断面设计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纵坡要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纵坡一般不小于__________。

3.三幅路利用分隔带将__________与__________分开,解决了最大的交通矛盾。

4.中央分隔带开口应设置在__________的路段。

5.城市道路网所提供的__________的高低,取决于该系统的科学合理性。

6.主路一条车道宽度一般采用_______m,城市中心区以小车为主时可将小车道设为________m。

7.出入口一般应设置在主行车线的__________。

8.非直线系数是指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比值。

9.立交按交通功能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10.交通标志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1.国内外常见的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可抽象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基本类型。

12.纵断面设计中,最小坡长限制是主要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要求考虑的。

13.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的多少以__________为标准车型。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是按_________的方法计算道路的通行能力。

14.快速路服务水平分为______个等级。

设计时,主线一般采用______级。

15.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16.最大纵坡的确定应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工程、运营经济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考虑确定。

17.车道线的曲线部分应按照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绘制。

二、判断题:1.分隔带包括路侧带和中央分隔带。

()2.对于加宽问题,加宽缓和段应与缓和曲线的长度不同。

()3.当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50Km/h时,必须注意平纵合理组合。

()4.在实际运营中匝道行车车距仅考虑停车视距。

()5.平面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应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影响。

()6.调查统计现状交通量通常以小汽车为计量单位。

()7.城市道路景观要素分为三类。

()8.环行平面交叉是一种以路口中心岛为导向岛,进入车辆一律顺时针绕行,需信号控制。

()9.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和直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10.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道,宜按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纵坡度。

()11.道路立体交叉使各方向车流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行驶,消除或减少冲突点。

()12.城市道路照明技术标准有平均路面亮度(照度)、路面亮度(照度)均匀度和眩光限制。

()13.道路的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

()14.城市道路和公路之间应设置适当的进出口道路作为过渡路段。

()15.平面线形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只需满足近期使用要求。

()16.车头间距是在相邻机动车道上同向连续行使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车车头之间的距离。

()17.设计交通量应小于设计通行能力。

()18.平面交叉的相交道路不宜超过8条。

()19.设计年限的取值与路面建筑材料和路面工程建设与维护费用大小有关。

()20.城市道路不包括街坊内部道路。

()21.高架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

22.出口一般设在主线下坡路段。

23.两侧带用来分隔两个机动车道。

( )24.住宅小区道路属城市道路Ⅲ级支路。

( )25.交通标志牌设在中间带。

( )26.出入口处平曲线宜采用尽可能小的半径。

( )27.立体交叉匝道口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相互干扰、造成交通堵塞、影响正常运行时,可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行的立体交叉。

( )28.自由式城市道路网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的中小城市。

( )29.中间带就是中央分隔带。

( )30.道路平面交叉使车流可连续运行,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 )三、名词解释题:1.超高设计图2.环行平面交叉3.可能通行能力4.基本通行能力5.冲突点6.行车视距7.汇水面积 8.交通量9.道路面积密度 10.平面交叉11.合成坡度 12.人行天桥13.最大纵坡 14.平面设计图15.车行道 16.城市主干路17.交织区 18.基本车道数四、简答题:1.简述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的要求。

2.道路立体交叉的优点有哪些?3.中间带的组成和作用。

4.超高的横向过渡方式有哪些?5.设计年限的确定应注意考虑哪些因素?6.交叉口进口专用左转车道的设置方法7.行人交通安全措施有哪些?8.高架路横断面设计的设计原则是什么?9.试述城市道路的分类。

10.互通立交依据平面几何形态及行使方式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11.简述城市道路网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12.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方法有哪些?13.简述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极其特点。

14.简述道路网规划的美学要求。

15.简述城市道路网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

五、计算题:1.计算如图所示T 字形交叉口设计通行能力,已知每个信号周期:BC 方向: s t s ty g 5,50==A 面:s t s t y g 5,30==BC 方向:%15==l r ββ9.0,5.2,3.21===s is s t s t ϕ2.计算如图所示十字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

已知每个信号周期:绿灯时间为45s, 黄灯时间为5s 。

南北方向:左,右转车辆各占本面进口车道交通量的15%,东西方向:%20%,10==r l ββ。

s t3.21=,9.0,5.2==s is s t φ。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1.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2.地上,底下构筑物,管线,水文,地质条件;均匀,缓顺;0.5%3.机动车,非机动车4.视通条件良好5.通路交通服务质量6. 3.75 , 3.57.右侧8.道路起,终点间的实际长度,其空间直线距离9.互通式,分离式10.标志的颜色,形状,符号11.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式12.汽车行驶平顺性,行车安全13.小客车,车头时距14.六,C15.整体平地式,高架(地道)分离式16.汽车动力特性,道路类(级),自然条件17.设计圆曲线半径和长度,缓和曲线长度二、判断题:每题1.5分。

1.×2.×3.×4.√5.×6.√7.×8.×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

1.超高设计图:是以超高旋转轴为横坐标轴,其上按比例标注超高缓和段上的各点桩号的图。

2.环行平面交叉:是一种以路口中心岛为导向岛,进入车辆一律逆时针绕行,无需信号控制,实现“右进右出”,依次交织运行的平面交叉口形式。

3.可能通行能力:在通常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行车密度不很高,不至于引起车辆过度地延误和阻碍驾驶的通行能力.4.基本通行能力: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一条车道和道路上某一点能通过的最大小客车数。

5.冲突点:来自不同方向的车流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

6.行车视距:为了行车的安全,驾驶人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一旦发现前方道路上有障碍物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须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7.汇水面积:管道所服务的面积。

8.交通量:道路在某一定时段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数。

9.道路面积密度:城市道路各类各级道路占地面积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值。

10.平面交叉:两条或两条以上道路在同一高程上相交。

11.合成坡度:路线纵坡与弯道超高横坡或路拱横坡的矢量和。

12.人行天桥:修建在过街繁忙路段和行人较多的交叉口出的高架人行道。

13.最大纵坡: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

14.平面设计图:它全面反映了道路平面位置和道路所经过的地区的地形,地物等情况的图。

15.车行道:供各种车辆行驶的道路部分。

16.城市主干路: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线公路。

17.交织区:是指一条或多条车流沿着高架道路一定长度穿过彼此车行路线的路段。

18.基本车道数:某条干道所必须的一定数量的车道数。

四、简答题:1.1)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以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2)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3)山城道路及新辟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应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汽车营运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路面设计标高。

4)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道,宜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纵坡度。

5)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底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综合考虑6)山城道路应控制平均纵坡度。

2.①使各方向车流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行驶,消除或减少冲突点。

②车流可连续运行,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③节约运行时间和燃料消耗。

④控制相交道路车辆的出入,减少对高等级道路的干扰。

3.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

其作用为:A将上、下行车流分开,防止因快车驶入对向行车道造成车祸,减少道路中心线附近的交通阻力,提高通行能力。

B作为设置交通标志牌及其他交通管理设施的场地。

C种植花草或设置防眩网D路缘带可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行车部分的路面结构也起到保护作用。

4.1)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a、绕内侧边缘旋转b、绕中线旋转c、绕外边缘旋转2)有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a、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b、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c、绕各自车行道中线旋转5.道路设计年限是指道路的正常工作年限。

包括两层含义,即道路交通量设计年限和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道路交通量设计年限是预测或估算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采用的年限。

在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年限内,则期望不发生路面结构的破坏。

设计年限的取值与路面建筑材料和路面工程建设与维护费用大小有关。

6.(1)在直行车道中分出一条专用左转车道;(2)压缩中央分隔带,新辟一条专用左转车道;(3)进口道中线向左侧偏移;(4)加宽进口道,以便新增一条专用左转车道。

7.(1)人行过街地道(2)人行天桥(3)交叉口护拦与人行道护拦(4)人行横道8.(1)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2)应近远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留管线位置;(3)交叉口范围有上、下匝道布置的路段,有条件时,应在匝道外侧设地面车辆右转车道,以避免车辆交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