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复习提纲及答案-12页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复习提纲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复习提纲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城市道路分类及各类道路特点。

P51-52分为四类: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城市快速路:具有单向多车道的城市道路,具有中央分隔带并应全部控制出入口间距,是为机动车提供连续流服务的交通设施,是城市中快速大运量的交通干道,服务对象为中长距离的机动车辆。

城市主干路:是以交通功能为主的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线道路,主要承担中心城区各功能分区之间的交通,与快速路共同分担城市的主要客货交通。

城市次干路:是城市内区域性的交通干道,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服务功能,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络,起到广泛连接城市各部分及集散交通的作用。

城市支路:是城市一般街坊道路,在交通上起汇集性作用,是以服务功能为主,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

2、道路网结构类型线形式或带状式、方格式、环行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

3、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P46-48(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地的矛盾(2)城市用地布局带来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4)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5)居民交通意思问题第二章:城市交通规划1、交通规划的含义。

交通规划:研究土地使用与出行选择规律,其结论用来对现有土地使用或交通系统的改善提供决策支撑,同时,还要对交通相关若干管理规定、政策提出建议。

2、交通规划基本内容与程序。

内容:包括确定城市交通政策、城市交通系统、客货交通组织、道路交通流量分配等主要内容。

程序:目标确定—组织工作—数据调查—相关基本模型分析—分析预测—方案设计—方案评价—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和修改3、交通影响因素。

城市交通的四个基本因素:用地、人、车和路。

其中用地和人是对城市交通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车和路是对城市交通起影响性作用的因素。

4、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既是城市交通的起点又是交通的终端的城市道路类型[D]A.城市快速路B.城市主干路C.城市次干路D.城市支路2.一般在城市市区和建筑密度较大,交通频繁地区,均采用[C]A.明沟系统B.人工疏导系统C.暗管系统D.混合式系统3.交通标志三要素中,颜色在选择时,主要考虑了人的[C]A.生理效果B.习惯思维C.心理效果D.舒适依赖感4.超高横坡为3%,纵坡为4%,那么合成坡度为[C]A.1%B.3%C.5%D.7%5.下列情况可考虑设计集散车道的是[A]A.通过车道交通量大B.两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C.三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D.所需的交织长度能得到保证6.某十字交叉口的红灯20秒,黄灯3秒,绿灯15秒,该交叉口的信号周期为[B]A.20秒B.41秒C.15秒D.38秒7.在环形平面交叉中,中心岛不宜采用的形状是[B]A.圆形B.长方形C.椭圆形D.卵形8.下列不属于主线横面的是[D]A.车行道B.路缘带C.分车带D.路旁建筑物9.管道埋深最小覆土厚度一般不小于()m。

[D]A.0.9B.0.6C.0.3D.0.710.基本通行能力是指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一条车道或道路上某一点能通过的[A]A.最大小客车数B.最大大客车数C.最小大客车数D.最小小客车数11.环道不用设的是[D]A.左转车道B.交织车道C.右转车道D.集散车道12.候驶车道不包括[D]A.直行车道B.直左车道C.直右车道D.斜左车道13.下列不属于非机动车的是[B]A.自行车B.公交车C.三轮车D.板车14.以下哪项不属于交通标志的主标志[B]A.警告标志B.辅助标志C.禁令标志D.指示标志15.快速路出入口一般情况下应设在。

[B]A.主线行车道的左侧B.主线行车道的右侧C.跨线桥等构造物之后D.主线的上坡路16.道路通行能力的研究主体不包括[D]A.机动车B.非机动车C.行人D.驾驶员17.平交口信号灯的颜色不包括:[D]A.红B.黄C.绿D.紫18.以下哪项不是交通标志的要素[B]A.颜色B.长度C.形状D.符号19.人行通道上的红灯代表:[A]A.停B.行C.缓行D.无意义二、多选题:1.城市道路分类有[ABCD]A.快速路B.主干路C.次干路D.支路2.道路网的基本类型[ABD]A.方格网B.自由式C.井型D.放射环型3.下列属于交通岛的有[ABCD]第1页共3页A.分隔岛B.中心岛C.安全岛D.导流岛4.设臵人行道时应考虑的问题的有[ABD]A.与行人自然流向一致B.尽量与车行道垂直C.设在道路中间段处D.尽量靠近交叉口5.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包括[ACD]A.明沟系统B.暗沟系统C.暗管系统D.混合式系统6.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ABC]A.实行交通管制B.采用渠化交通C.修建立体交叉三、简答题:1、三路和四路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三路:喇叭形环形不完全定向型完全定向型四路:苜蓿叶式环型菱形2、行人安全设施有哪几种?人行过街地道、人行天桥、交叉口护栏与人行道护栏、人行横道。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提纲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提纲

2011年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提纲(上)道路具有————————和——的功能。

道路是——和——的工程设施。

城市道路是——————的基础。

城市道路路网是——的骨架。

P4我国将道路按其使用范围分为————————及——等。

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和——。

干线公路:支线公路:干线公路可分为————————。

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

公路分级(等级、设计年限、设计速度、AADT、出入口控制)AADT:P5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大、中、小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机动设计速度、道路网密度、道路中机动车车道条数、道路宽度)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内容:————————和——等五部分。

道路选线、道路断面组合、道路交叉口选型等是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重要内容。

城市道路设计的原则:P6 、P7行人步行速度与——————有关,而且受——的影响。

行驶在道路上的交通工具按牵引方式分为:——和——。

机动车设计车辆分为:——————三类。

P9汽车的最小弯半径Rmin:车辆的停发方式——————三种。

车辆的停放方式——————三种。

P13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和——两大类。

P14车辆停放的纵、横向净距机动车净高机动车的停放面积城市规划的停车用地,其用地总面积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

8——1。

0平方米计算。

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宜为80%——90%自行车停车场的用地宜为20%——10%地面停车场的用地面积,每个车位——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库的建筑面积,每个车位——路边停车带,每个车位——P15机动车回车场地的常用形式和尺寸(画出四种简图)自行车的停放方式————————P17非机动车净高城市规划中自行车停车场用地,可按每辆车占地板(含通道)1。

2——1。

4平方米计算。

P18非机动车车行道纵坡限制坡长P25交通流交通流具备两个条件————交通流的分类,按交通主体的不同可分为——————。

市政道路复习提纲

市政道路复习提纲

市政道路复习提纲城市道路设计主干路又称城市主干道,是城市中主要的常速交通道路,主要为相邻组团之间和与中心区的中距离运输服务,是联系城市各组团及城市对外交通枢纽联系的主要通道。

城市主干道一般采用4~6条机动车道。

次干路是城市中各组团内的主要干道,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城市干道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

冲突点: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车辆,因此,在交叉口设计中,如何正确处理和组织左转车辆以保证交叉口的交通畅通和安全,是设计的关键之一。

交叉口立面设计时,一般选定的相邻等高线的高差为0.02-0.10停车线应设在横道线后面至少1m。

交通信号控制是指通过交通信号机不同颜色灯光的周期显示,对交叉口各方向的交通流分配通行权,使其有秩序的通过交叉口,从而减少干扰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车辆通过时的安全条件。

城市道路小时交通量关于不均匀系数的计算市内客运交通的分类道路纵断面竖曲线的设计计算。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四种基本形式在交通安全上各有何特点。

消灭或减少交叉口车流冲突点的方法有哪几种?驶入环形交叉口的车辆,不论左右和直行,都不需要停车等候,可以同时连续不段的通行,节约时间;车辆在环道上行驶的车流方向一致,有利于渠化交通,而且交叉行驶的车流以较小的交织角向同一方向交织行驶,避免了交叉冲突点,减少交通事故,交通组织方便,尤其对5条以上的道路交叉和畸形交叉口更为有效。

但是占地面积大,对旧城改建较难实现,增加车流绕岛行驶距离,对左转弯车辆不利,在交通量较大的主干道上不宜设置。

一般适用于具有大量非机动车交通和行人众多的交叉口,以及斜坡较大的地形和桥头引道上不宜采用。

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有利于中心同外围市区和郊区的联系,有利于中心城区外的市区及郊区的相互联系,非直线性系数平均值最小,一般在1.10左右,容易引起尘世沿环发展,促使城市呈同心圆式不断向外扩张;但是容易把外围交通迅速引入中心地区而造成市中心交通压力过重,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道路系统,容易出现许多不规则的街坊。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城市道路设计一、填空题:1.交通标志分为和两大类。

2.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有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需求、和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3.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应从技术性能、和社会环境影响。

4.现代道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为直线、圆曲线和。

5.道路工程一般划分为、、三大类型。

6.道路设计年限包括和。

7. 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

8.城市道路网规划评价原则是、、。

9.城市快速路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由、、等组成的供机动车辆快速通行的道路系统。

10.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分为和。

11.环道一般采用、、三种车道。

12.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应该从、和三个方面着手。

13.出入口间距的组成类型有、、、。

14.平交路口从交通组织管理形式上区分为三大类:、、。

15.道路照明以满足、和三项技术指标为标准。

16.交通信号控制的范围分为、、三种。

17.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的类型分为、、。

18.交通标志三要素有、、。

19.雨水口可分为、和三种形式。

20.变速车道分为和两种。

21.排水制度分为和两种。

22.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分为、和三种类型。

23.照明系统的布置方式有、、、。

二、单项选择题:1.既是城市交通的起点又是交通的终端的城市道路类型 [ ]A.城市快速路B.城市主干路C.城市次干路D.城市支路2.一般在城市市区和建筑密度较大,交通频繁地区,均采用 [ ]A.明沟系统B.人工疏导系统C.暗管系统D.混合式系统3.交通标志三要素中,颜色在选择时,主要考虑了人的 [ ]A.生理效果B.习惯思维C.心理效果D.舒适依赖感4.超高横坡为3%,纵坡为4%,那么合成坡度为 [ ]A.1%B.3%C.5%D.7%5.下列情况可考虑设计集散车道的是 [ ]A.通过车道交通量大B.两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C.三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D.所需的交织长度能得到保证6.某十字交叉口的红灯20秒,黄灯3秒,绿灯15秒,该交叉口的信号周期为 [ ]A.20 秒B.41 秒C.15 秒D.38 秒7.在环形平面交叉中,中心岛不宜采用的形状是 [ ]A.圆形B.长方形C.椭圆形D.卵形8.下列不属于主线横面的是 [ ]A.车行道B.路缘带C.分车带D.路旁建筑物9.管道埋深最小覆土厚度一般不小于( )m。

城市道路工程复习纲要

城市道路工程复习纲要

第一章绪论1、城市道路的组成:城市道路由各种类型、各种等级的道路、交通广场、停车场及加油站等设施组成。

①车行道②路侧带③分隔带④交叉口和交通广场⑤路边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⑥道路雨水排水系统2、城市道路的功能:①交通功能②公共空间功能③防灾救灾功能④城市结构及建筑艺术功能3、城市道路的特点:①组成复杂、功能多样②需要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③交通分布不均衡④道路交叉口多⑤道路两侧建筑物密集⑥景观艺术要求比较高⑦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较多⑧政策性强4、城市道路的分类:①快速路②主干路③次干路④支路5、城市道路设计车辆的种类:小客车、大型车、铰接车6、城市道路设计车速:道路设计车速,也称为计算行车速度,是指天气良好、交通密度低的情况下,具有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在路段上保持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

7、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参考交通工程) 8、城市道路设计要求:①道路运输尽可能经济。

②交通应流畅、迅速和安全。

③要特别注重环境的保护。

④注重道路的配合、协调。

第二章城市道路交通特征1、路段通行能力:路段通行能力可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①基本通行能力计算公式:0010006.3/3600t 3600l vv l C ===车安车安制反l l l l l l l 254v 6.3v 20+++=+++=φC ————路段基本通行能力:pcu/h0t ————车头最小时距:s0l ————车头最小间距:m 车l ————车辆平均长度:m 安l ————车辆间的安全间距:m 制l ————车辆的制动距离:m反l ————驾驶员在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mt ————驾驶员的反应时间:sφ ————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②实际通行能力计算公式:Hv cw w f f f C C ⨯⨯⨯=基实实C ————路段实际通行能力:pcu/hw f ————车道宽度修正系数 cw f ————侧向净空受限的修正系数 Hv f ————纵坡度修正系数③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公式:通行能力服务交通量实设⨯=C C设C ————路段设计通行能力:pcu/h第四章: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考前知识点

城市道路设计考前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道路的组成、功能及特点二、城市道路的功能1、交通设施功能2、公用空间功能3、防灾救灾功能4、城市结构功能第二节我国城市道路分级二、设计速度各级道路的设计速度道路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设计速度(km/h)100 80 60 60 50 40 50 40 30 40 30 20 快速路和主干路的辅路设计速度宜为主路的0.4 倍~0.6 倍。

平面交叉口内的设计速度宜为路段的0.5 倍~0.7 倍。

第三节几何设计基本依据二、设计车辆三、设计小时交通量通常采用“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四、设计年限1、道路交通量设计年限一般道路类别愈高,设计年限愈长。

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道路设计年限为:快速路、主干路应为20 年;次干路应为15 年;支路宜为10 年~15 年。

2、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年限第四节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一、道路通行能力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某一路段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交通流率。

二、服务水平影响因素1)行车速度和行驶时间2)车辆行驶时的自由程度3)行车受阻或受限制情况,每公里停车次数和车辆延误时间来衡量4)行车的安全性,以事故率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衡量5)行车的安全舒适性和乘客满意的程度6)经济性,以行驶费用来衡量3、服务水平等级A——自由流,B——稳定车流,平均行程速度通常是相应街道自由流速度的70%。

C——仍为稳定车流,D——接近不稳定车流,平均行程速度大约是自由流速度的40%。

E——不稳定车流,F——强制车流,第五节道路建筑限界道路上净高线和道路两侧侧向净宽边线组成的空间界线。

第二章城市道路网规划第一节概述(四)其他路网1、组合式道路网非直线系数<1.15属优良形式,1.15~1.25为中等,>1.25为不佳2、链式路网第二节城市道路网规划主要技术指标四、非直线系数指道路起讫点间实际交通距离与此两点的空间直线距离之比。

是衡量路线便捷程度的一个指标。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提 纲及答案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提 纲及答案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设计速度: 当路段上各项道路设计特征符合规定时,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等均为良好的情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行车速度。

2、道路建筑限界: 为了保证城市道路上车辆与行人的交通安全,在道路上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

3、道路网密度: 城市道路中心线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

4、道路面积密度: 城市各类各级道路占地面积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

5、道路非直线系数: 它是道路起、终点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距离的比值。

(是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指标)6、道路红线: 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7、高架路: 指高架桥连续跨越两条以上横向道路,并由沟通高架桥与地面交通的上、下匝道所组成的道路系统。

8、分流点: 发生一股车流分为两股或多股车流交通现象的所在点。

9、合流点:发生两股或多股车流合为一股车流现象的所在点。

10、冲突点: 交叉口内各方向车流固定行驶轨迹的交汇点。

11、缘石半径: 247页12、视距三角形: 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

13、识别距离:为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交叉口之前的一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通信号和交通标志等,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

14、交织段长度: 当相邻路口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使进环和出环的车辆在环道上均可在合适的机会相互交织连续行驶,该段距离为交织段长度。

15、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交角度。

16、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通过专门设立的匝道互相联系、道路各方向的车辆可以互相之间连续交流的,称为互通式立交。

17、雨水管道埋深: 指管道内壁底到地面的深度。

18、雨水管道覆土深度: 指管道外壁顶部到地面的距离。

19、径流系数: 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只有一部分沿地面流入雨水管道,这部分雨水称为径流量;径流量与全部降水量之比,称为径流系数Ψ,其值常小于1.20、平均照度: 即为每平方米表面上眼法线方向1坎德拉的光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设计速度: 当路段上各项道路设计特征符合规定时,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等均为良好的情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行车速度。

2、道路建筑限界: 为了保证城市道路上车辆与行人的交通安全,在道路上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

3、道路网密度: 城市道路中心线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

4、道路面积密度: 城市各类各级道路占地面积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

5、道路非直线系数: 它是道路起、终点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距离的比值。

(是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指标)6、道路红线: 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7、高架路: 指高架桥连续跨越两条以上横向道路,并由沟通高架桥与地面交通的上、下匝道所组成的道路系统。

8、分流点: 发生一股车流分为两股或多股车流交通现象的所在点。

9、合流点:发生两股或多股车流合为一股车流现象的所在点。

10、冲突点: 交叉口内各方向车流固定行驶轨迹的交汇点。

11、缘石半径: 247页12、视距三角形: 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

13、识别距离:为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交叉口之前的一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通信号和交通标志等,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

14、交织段长度: 当相邻路口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使进环和出环的车辆在环道上均可在合适的机会相互交织连续行驶,该段距离为交织段长度。

15、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交角度。

16、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通过专门设立的匝道互相联系、道路各方向的车辆可以互相之间连续交流的,称为互通式立交。

17、雨水管道埋深: 指管道内壁底到地面的深度。

18、雨水管道覆土深度: 指管道外壁顶部到地面的距离。

19、径流系数: 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只有一部分沿地面流入雨水管道,这部分雨水称为径流量;径流量与全部降水量之比,称为径流系数Ψ,其值常小于1.20、平均照度: 即为每平方米表面上眼法线方向1坎德拉的光强度。

(或者每平方米照射面上1流明lm的光通量)21、分流制: 用不同管渠分别收集和输送各种污水、雨水和生产废水的排水方式。

22、合流制: 用同一管渠收集和输送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二、填空题1.我国从西周开始划分公路与城市道路,其中公路称为鄙野,由遂人负责管理;城市道路称为国中,由匠人负责管理。

2.我国从西周(朝代)开始将道路划分公路和城市道路,其中城市道路又分为经、纬、环、野四个等级。

3.秦朝统一中国后,颁布了“车同轨,书同文”的法令,当时的车辆统一轨距宽1.38m。

4.清朝的道路网系统分为官马大路,大路,小路三级。

5.根据城市道路在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我国城市道路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四类。

6.《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规定,我国城市道路机动车设计车辆主要有小型汽车、普通汽车、铰接汽车等三种。

7.我国城市道路设计年限包含交通量设计年限和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两层含义。

8.《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规定:城市新建道路按三级服务水平进行设计。

9.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由道路上净高线和道路两侧侧向净宽边线组成。

10.城市道路网的型式有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和链式道路网等五种。

11.北京市道路网结构属于混合式型式,重庆市道路网结构属于自由式型式。

12.城市道路对称横断面形式主要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等几种。

不对称横断面形式主要适用于沿江(河)大道、山城道路、和大型立交处。

13.城市道路人行道除了供行人行走外,还具有种植、立杆、埋设地下管线的功能。

一般单侧人行道宽与街道宽的比例宜控制在1:5-1:7范围内。

14.城市道路中间带开口端的形状通常有半圆形和弹头形两种。

15.城市道路路缘石俗称道牙,其形状有平式、立式、斜式等三种。

16.城市道路无障碍步道砖分为导向砖、位置砖两种。

遇台阶位置时应设置坡道。

17.“一块板”形式城市道路绕中线旋转超高;“两块板”形式城市道路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超高。

18.“三块板”形式城市道路绕中线旋转超高;“四块板”形式城市道路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超高。

19.快速路由主路、辅路、出入口和匝道等组成。

20.我国城市快速路常见类型有地面快速路、高架快速路、路堑式快速路和隧道快速路等四类。

21.城市快速路的平面设计包括道路中线的线形设计和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平面布置设计两部分设计。

22.城市快速路出入口间距类型分为出-出、出-入、入-入、入-出四类。

23.无信号控制的十字型交叉口,存在8个分流点,8个合流点,16个冲突点,其中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方向)的车流。

24.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管理方式有无优先交叉、主路优先交叉、信号控制交叉等三种。

25.平面交叉口按交通组织特点可分为加铺转角式、分道转弯式、环形交叉式和扩宽路口式等四类。

26.《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将平面交叉口分成A、B、C三类,其中让行交叉口属于B类,环形交叉口属于C类,主干路与主干路交叉应采用A类。

27.我国《城规》规定:交叉口内的设计速度应按路段设计速度的0.5-0.7倍计算,直行车辆车速取大(填“大”或“小”)值,转弯车辆车速取小(填“大”或“小”)值。

28.平交口的交通组织方法有设置专用车道、组织渠化交通、实行信号管制和调整交通组织等几种。

29.交叉口交通岛按功能可分为导流岛、分隔岛、中心岛、安全岛等四种;按构造又可分为实体岛、隐形岛、浅碟形岛等三种。

30.环形交叉根据中心岛大小和交通组织原则,可分为普通环形交叉和入口让路环形交叉两种形式。

31.环形交叉口中心岛半径应满足行车速度要求和交织段长度要求两方面的要求。

32.环形交叉口交织角宜控制在20°-30°范围。

33.平面交叉口立面设计的传统方法有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等三种。

对于大型、复杂的交叉口,宜采用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方法。

34.确定平面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标高计算线网的方法有方格网法、圆心法、等分法和平行线法。

对于斜交的交叉口宜采用圆心法或等分法。

35.立交由跨线构造物、正线、匝道、匝道端部、集散车道、辅助车道及排水、绿化、照明、交通设施等部分组成。

36.立体交叉按结构物形式可分为上跨试、下穿式两类;按交通功能分类,又可以分为分离式立交、互通式立交两类。

高速公路的人行通道按结构物形式分,属于上跨式;按交通功能分又属于分离式。

37.互通式立交按交叉方式和几何形状的不同,可分部分互通式、完全互通式和环形立体交叉三种。

38.立交匝道按车流方向可分为左转匝道和右转匝道匝道;按横断面车道的类型又可分为单向单车道(Ⅰ型横断面)、单向双车道(Ⅱ型横断面或简双匝道)、单向双车道(Ⅲ型横断面或标双匝道)、双向双车道(Ⅳ型横断面)等四种。

39.公路匝道的超高方式有行车道中线旋转和左路缘带外边缘旋转两种。

40.城市立交匝道的超高方式有车道绕中心线旋转、车道绕内侧边缘线旋转和车道绕外侧边缘线旋转等三种。

41.影响立交选型的因素主要有交通条件、道路条件、自然条件、环境条件等。

42.左转匝道具有独立性、对称性、组合性、可达性、局域性等特性。

43.城市道路立交匝道横断面由行车道、路缘带、硬路肩、防护栏组成。

44.公路立交匝道横断面由行车道、路缘带、硬路肩、土路肩组成。

45.匝道变速车道按外形可分为直接式、平行式两种;按车道数可分为单车道、双车道两种。

46.匝道变速车道按外形可分为直接式、平行式两种。

变速车道为单车道时,减速车道宜采用直接式,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47.匝道变速车道按外形可分为直接式、平行式两种。

变速车道为双车道时,宜采用直接式;减速车道接环形匝道时,不宜采用平行式。

48.当平面交叉口对路段通行能力影响较大时,路段上车辆的通行能力应按间断(连续或间断)流来计算;否则,按连续流来计算。

49.《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规定采用停车线法(方法)来计算平交口的通行能力。

50.城市道路排水系统按排水制度可分为合流制排水系统和分流制排水系统;按构造特点又可分为明沟系统、暗管系统、混合式系统三种。

51.雨水口的构造包括进水篦、井身、连接管等三部分。

52.雨水口按构造形式可分为平式、立式、联合式等三种。

53.雨水口沿道路横断面方向的布设形式有单幅式、双幅式、三幅式等三种。

54.雨水管道检查井又名窨井(yìn),其主要作用是对管道进行检查与疏通,连接沟管。

55.雨水管道的汇水面积包括街坊面积和街道面积两部分。

56.雨水管道设计断面的降雨历时包括地面汇流时间和雨水在管渠内流行时间两部分。

57.城市道路景观要素包括主景要素和配景要素两部分。

58.道路交通标志包括主标志和辅标志两大类。

59.道路交通主标志包括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等四种。

60.道路交通标志的三要素为颜色、形状、符号。

61.道路交通标线颜色通常为白色或黄色。

62.高等级道路的现代化管理系统主要通信系统、监控系统、收费系统、电源系统四方面。

63.常见的车辆停车设施有停车场、停车位、停车库。

64.停车场车辆停放方式有平行停放、垂直停放、斜向停放三种。

65.停车库可分为坡道式停车库和机械化停车库两大类。

66.公交站点可分为首末站、枢纽站、中间停靠站三种。

67.城区公交停靠站间距一般为 500~800m ,郊区间距一般为 1000m 。

停靠站布置方式主要有沿路侧带边设置和沿两侧分隔带边设置两种。

三、判断题1.古丝绸之路在我国新疆境内分成南、北两条线。

(× )搞不清,自己判断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规定:除城市快速路外,其他各类道路又分为Ⅰ、Ⅱ、Ⅲ级。

(√ )3.我国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可分为120km/h、80km/h、60km/h三档。

(× )4.除城市快速路外,其他城市道路的设计车速均不超过60km/h。

(√)5.我国城市道路常采用道路竣工通车第一年的第30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6.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交通量设计年限为20年。

(√)7.凹型竖曲线上方有跨线构造物时,长大车辆通过时会形成悬空,降低有效净空。

(√)8.道路净高根据车辆的装载高度+0.5m的安全高度确定,一般汽车的净高为 4.5m。

(×)9.我国城市道路与公路的归口管理部门相同。

(×)10.道路红线宽度是指道路两侧人行道路缘石之间的宽度。

(×)11.不同横断面形式的城市道路的结合部宜设置在交叉口或较大结构物处。

(√)12.城市道路的平面线形与公路平面线形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需要设置缓和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