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丹霞地貌特征及其旅游价值
丹霞地貌通俗解释

丹霞地貌通俗解释丹霞地貌是指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它以其奇特的红色岩石群、绚丽多彩的景色和独特的地质现象而闻名。
下面我将对丹霞地貌进行通俗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自然奇观。
一、丹霞地貌的形成丹霞地貌是在地球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物质基础主要由红色砂砾岩、砂岩以及粘土岩等构成。
经过地壳运动、风化、侵蚀等作用,以及地下水的侵蚀等因素的影响,这些物质逐渐形成了丹霞地貌。
二、丹霞地貌的特点1. 鲜红石群:丹霞地貌的最大特点就是石群的颜色鲜红,形状各异。
这些红色的岩石在阳光的照耀下,会呈现出极为绚丽的色彩,给人一种迷人的感觉。
2. 奇特景观:丹霞地貌的景观丰富多样,其中有高耸入云的巨峰,有陡峭峻拔的峡谷,还有峰林、石柱、悬崖和石笋等独特形态的地貌景观。
3. 特殊地质现象:丹霞地貌不仅呈现出多样的景观,还具有一些独特的地质现象。
例如,丹霞地貌中常常存在独立的岩柱状地貌,这是由于风化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对地层产生侵蚀造成的。
三、丹霞地貌的分布丹霞地貌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国南方地区,比如广西桂林、江西庐山、湖南张家界等地。
这些地方的地质条件、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使得丹霞地貌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育。
四、丹霞地貌的独特价值1. 科学价值:丹霞地貌是地质学、地貌学等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对丹霞地貌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演变的历史和地壳运动的原理。
2. 生态价值:丹霞地貌的多样的地貌景观为各种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独特的生存环境,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3. 文化价值:丹霞地貌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许多丹霞地貌被赋予了神话传说和文化故事,成为人们追溯历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
五、丹霞地貌的保护与利用为了保护丹霞地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对丹霞地貌的保护宣传,提高公众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其次,建立科学的管理和保护体系,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
同时,合理规划和管理游览线路,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丹霞地貌考察报告doc

丹霞地貌考察报告篇一:张掖丹霞地貌简介张掖丹霞地貌简介张掖丹霞地貌分布广阔,主要分布在临泽、肃南两县境内,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以上,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张掖丹霞地貌主要分为遥相呼应的南北两大群块。
北群位于张掖市北侧合黎山脉,距市区约25公里。
北群山势低且平缓,主要以红白和赭红色为主色调。
南群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距市区约有40~50公里。
南群丹霞地貌地势相对险峻,以层理延绵,纹理清晰,色彩斑斓而称奇。
张掖丹霞地貌划分为窗棂状宫殿式、柱状式和巷谷式三类不同的地貌景观群,并分别描述了各类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的景观特征;从景观的典型性、美学价值、科考价值、观赏价值四个方面评价了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的科教旅游价值;认为张掖丹霞地貌既有南方丹霞之秀美、又有北方雅丹之雄浑,彩色丘陵色彩斑斓、绚丽多姿、气势宏大,这两种奇特的地貌景观相互衬托,成为国内独特的地质遗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重要的科研价值,是旅游观光、绘画摄影、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考察的最佳场所。
..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摘要:张掖丹霞地质公园经过雨水洗润,甘肃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内色彩斑斓的戈壁丹霞地貌令游客流连忘返。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位于临泽县倪家营乡和肃南县白银乡交界处,总面积约510多平方公里。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临泽县城以南30公里,这里的丹霞色彩艳丽,气势磅礴,造型奇特,深邃辽远,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
XX年11月由中国地理杂志社与全国34家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当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
姜文执导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钱雁秋编导的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第三部)》等影片均把该景区作为外景拍摄地。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雄奇壮美,鬼斧神工,在甘肃张掖丹霞地貌面前,这些形容词都如此黯然失色,这个与九寨沟、黄龙、野柳、澎湖列岛、天山托木尔冰川一同被《图说天下·国家地理》评为“奇险灵秀美如画——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之一的张掖丹霞地貌,色彩之绚丽、风情之粗犷、气势之磅礴、造型之奇特、场面之壮观,让其PK掉西部张掖丹霞地貌分布广阔,主要分布在临泽、肃南两县,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甘肃张掖丹霞导游词

甘肃张掖丹霞导游词甘肃张掖丹霞景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的自然奇观,她以红色砂岩、绚丽的彩色峰林和奇妙的地形地貌而著称,被誉为“西部彩舞,东方美景”,是中国最美的红色岩石奇观。
一、景区介绍甘肃张掖丹霞景区位于祁连山北麓的甘肃张掖市,是中国最美的丹霞地貌之一。
景区总面积达510平方公里,可分为南北两大区域,其中南区以丹霞地貌、红色峰林和峡谷景观为主;北区以高山草原、山水湖泊、古老寺庙和超级峡谷为主。
景区内的丹霞地貌成因奇特,天然遗产和生态环境优越,在旅游资源和旅游价值上具有丰富的内涵。
二、主要景点介绍1. 阿凡达峡谷阿凡达峡谷是世界上最壮观、最神秘的峡谷之一,也是甘肃张掖丹霞景区的重点景点之一。
景区内的阿凡达峡谷有着让人难以想象的天然景观。
这里处处是高耸入云的红岩陡峭峰林,丹霞岩壁上的斑斓颜色是阿凡达峡谷独有的。
这里的峭壁与峡谷如同峻秀巨塔,令人瞠目结舌。
2. 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形成于陆地上的一种特殊的风化、侵蚀和造山作用,展示出多种多样的独特景观。
甘肃张掖丹霞景区内丹霞地貌的类型、风貌独特,丹霞风光宜人,景区内的落日余晖与丹霞相映成趣,加倍增添浪漫情致。
游客可以驱车或者徒步穿越丹霞山谷,感受炫丽的自然景观。
3. 丹霞峰林丹霞峰林是甘肃张掖丹霞景区的另一大特色。
这里的丹霞峰林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地貌景观之一,是典型的沙漠和丹霞混合的独特景观。
丹霞峰林的颜色和形状都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色彩斑斓、形态各异。
丰富的颜色和独特的形态让丹霞峰林成为了张掖丹霞景区的最美景观之一。
三、游览建议1.游览时最好选择清晨或傍晚,此时阳光柔和,景色显得格外美丽:2.景区在夏季免费开放游客,但在春、秋季节需要购票;3.建议携带雨具,因为天气变化较大;4.建议穿着防滑鞋、长袖衣物和带着太阳帽、太阳镜和防晒霜等;5.游玩丹霞峰林和阿凡达峡谷需要有一定的登山和徒步能力,不适合身体虚弱的人士。
四、总结甘肃张掖丹霞景区是中国西部独有、兼具科研、旅游和观赏三大价值的丹霞地貌。
张掖丹霞地貌简介

张掖丹霞地貌简介张掖丹霞地貌分布广阔,主要分布在临泽、肃南两县境内,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以上,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张掖丹霞地貌主要分为遥相呼应的南北两大群块。
北群位于张掖市北侧合黎山脉,距市区约25公里。
北群山势低且平缓,主要以红白和赭红色为主色调。
南群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距市区约有40~50公里。
南群丹霞地貌地势相对险峻,以层理延绵,纹理清晰,色彩斑斓而称奇。
张掖丹霞地貌划分为窗棂状宫殿式、柱状式和巷谷式三类不同的地貌景观群,并分别描述了各类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的景观特征;从景观的典型性、美学价值、科考价值、观赏价值四个方面评价了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的科教旅游价值;认为张掖丹霞地貌既有南方丹霞之秀美、又有北方雅丹之雄浑,彩色丘陵色彩斑斓、绚丽多姿、气势宏大,这两种奇特的地貌景观相互衬托,成为国内独特的地质遗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重要的科研价值,是旅游观光、绘画摄影、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考察的最佳场所。
..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摘要:张掖丹霞地质公园经过雨水洗润,甘肃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内色彩斑斓的戈壁丹霞地貌令游客流连忘返。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位于临泽县倪家营乡和肃南县白银乡交界处,总面积约510多平方公里。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临泽县城以南30公里,这里的丹霞色彩艳丽,气势磅礴,造型奇特,深邃辽远,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
2005年11月由中国地理杂志社与全国34家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当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
姜文执导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钱雁秋编导的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第三部)》等影片均把该景区作为外景拍摄地。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雄奇壮美,鬼斧神工,在甘肃张掖丹霞地貌面前,这些形容词都如此黯然失色,这个与九寨沟、黄龙、野柳、澎湖列岛、天山托木尔冰川一同被《图说天下·国家地理》评为“奇险灵秀美如画——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之一的张掖丹霞地貌,色彩之绚丽、风情之粗犷、气势之磅礴、造型之奇特、场面之壮观,让其PK掉西部张掖丹霞地貌分布广阔,主要分布在临泽、肃南两县,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贵德七彩丹霞简介

贵德七彩丹霞简介【实用版】目录1.贵德七彩丹霞简介2.贵德七彩丹霞的地理位置和特点3.贵德七彩丹霞的主要景点4.贵德七彩丹霞的荣誉和旅游提示正文贵德七彩丹霞简介贵德七彩丹霞,位于中国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倪家营乡南台村,是我国著名的丹霞地貌景观之一。
丹霞地貌是指红色砂岩、砾岩和岩溶地貌的总称,因其色彩斑斓、形态奇特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贵德七彩丹霞以其面积大、集中,层理交错、岩壁陡峭、气势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而著称,是游客前来张掖必赏的景点之一。
贵德七彩丹霞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贵德七彩丹霞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倪家营乡南台村,平均海拔1850 米,东西长约 45 公里,南北宽约 10 公里。
这里的丹霞地貌群色彩丰富,有红色、黄色、白色、绿蓝色等,色调有顺山势起伏的波浪状,也有从山顶斜插山根的,犹如斜铺的彩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像披上了一层红色的轻纱,熠熠泛光,色彩异常艳丽,让人惊叹不已。
贵德七彩丹霞的主要景点贵德七彩丹霞的主要景点包括:七彩霞峡、七彩塔、七彩屏、七彩练、七彩湖等。
这些景点各具特色,色彩斑斓,形态奇特,让人目不暇接。
七彩霞峡是贵德七彩丹霞的最著名景点之一,这里的丹霞地貌呈现出优美的波浪状,色彩丰富,宛如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七彩塔是贵德七彩丹霞的另一个重要景点,这里的丹霞地貌呈现出塔状,色彩斑斓,气势磅礴,让人叹为观止。
七彩屏是贵德七彩丹霞的一处绝美景观,这里的丹霞地貌呈现出屏风状,色彩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七彩练是贵德七彩丹霞的一处独特景点,这里的丹霞地貌呈现出优美的练状,色彩斑斓,犹如一幅幅流动的画卷。
七彩湖是贵德七彩丹霞的一处重要景点,这里的丹霞地貌环绕着湖泊,色彩斑斓,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贵德七彩丹霞的荣誉和旅游提示2018 年 12 月,贵德七彩丹霞荣获“2018 中国品牌旅游景区 top20”的荣誉。
旅游提示:1.贵德七彩丹霞景区海拔较高,请注意高原反应。
2.景区内日照充足,紫外线强,请注意防晒。
张掖丹霞地貌

莫高窟最大的洞窟-九眼楼
洞窟编号第九十六号,始建时仅有四层楼,后五层是后来修建的,内有一尊 大佛,是世界“室内第一大佛”
莫高窟藏经洞
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
藏经洞是莫高窟里的一个面积 不大的洞窟。洞里曾藏有我国 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 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
光绪二十六年(1900)五月, 道士王圆箓清除第16窟甬道积 沙时,偶然发现藏经洞。由于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出土 文物流散世界各地。其总数约 在5万件以上,文献种类约在5 千种左右,绝大部分是佛教文 书,非佛教文书包括官府文书、 四部书、道教典籍、摩尼教典 籍
张掖丹霞地貌
张掖丹霞地貌奇观形成于600万年前,位于张掖市临泽、肃南县境内,面积约 510多平方公里。这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被《中 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
张掖丹霞地貌
张掖祁连山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 气候的印迹,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示奇,它是一 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自然风景区,集广东丹霞的悬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 险、美,还兼有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斓于一体。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 造型之奇特、色彩之艳丽令人惊叹。
出和坚持,短暂的收获,失去的痛苦。 当然,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有没有痛苦,面对精妙的画卷,竟然能伸出那把刷子,境界的确不一样。
戈壁
嘉峪关城外到处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一旦迷失在里面,将不再有明天。在 这不毛之地依然有顽强的绿色生命
莫高窟
莫高窟壁画
莫高窟不允许拍照,只能在外面拍一些裸露在岩石上的壁画
莫高窟的洞窟
洞窟在岩壁上开凿而成,洞窟大小不一,大的可以容纳百 人,小的只有显示器大小。为了保护洞窟,已经每个洞窟 装了两层门,参观的时候导游用钥匙开门,参观结个洞窟。
甘肃张掖的丹霞地貌

甘肃张掖的丹霞地貌甘肃张掖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位于中国的西北部。
这座城市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尤其以其壮丽的丹霞地貌而闻名。
丹霞地貌是一种由红色砂石组成的山丘,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
在这片独特的土地上,自然的力量创造出了一个充满神奇和神秘的世界,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探索。
丹霞地貌是张掖的一大亮点。
在这个地区,据说有几亿年前的地壳运动形成了这些石头。
这些石头因为受到风化和侵蚀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形状独特的山丘和峡谷。
当阳光照射到这些红色的石头上时,整个山脉都呈现出一种诱人的红色光芒。
这景象令人陶醉,并且让人觉得自己置身于仙境之中。
丹霞地貌的景观有着不同的特点。
其中最著名的是火烧山。
这个名称是由于山上的石头被太阳照射得异常红火而得名的。
火烧山的山势险峻,峰峦起伏,给人一种壮美的感觉。
从山上看下去,整个地貌宛如一幅红色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
除了火烧山,张掖还有其他的丹霞地貌景点,如榆林溪、神鹿湾等等。
这些地方各有特色,但都展示了丹霞地貌的独特之美。
在榆林溪,我曾经看到过一座形状像船的山峰。
这种形状非常罕见,让人惊叹自然的创造力。
而在神鹿湾,我看到了一座座壮丽的红色峡谷,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这些景点都让人陶醉其中,让人不禁对自然的奇妙之处感到敬畏。
除了丹霞地貌的景观,张掖还有其他值得一看的地方。
比如,它还有一个著名的景点是马蹄寺。
马蹄寺是一个古老的佛教寺庙,有着悠久的历史。
这个寺庙被建在一座山上,俯瞰着整个城市。
寺庙里有许多古老的佛像和文物,让人感受到宗教的庄严与神秘。
此外,张掖还有一个很有特色的风景区,那就是七彩丹霞。
这个地方以其色彩斑斓的山脉而闻名。
这些山脉上的石头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形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在日出或者日落时,太阳的光芒照射在这些山脉上,像是在挥洒七彩的颜料。
这个景象令人惊叹,难以忘怀。
总的来说,甘肃张掖的丹霞地貌是一次难得的自然之旅。
在这片独特的土地上,我们可以欣赏到大自然创造的奇迹,感受到自然的神秘和魅力。
甘肃张掖市丹霞地貌景点推荐

甘肃张掖市丹霞地貌景点推荐甘肃张掖市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以丹霞地貌景观为特色的城市。
丹霞地貌是一种由风化侵蚀和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红色岩石地貌,具有独特的地质景观和自然美景。
在张掖市,游客可以欣赏到多个丹霞地貌景点,以下是其中几个值得推荐的景点:1. 马蹄寺丹霞地貌景区马蹄寺丹霞地貌景区位于张掖市西北部,是甘肃地区最大的丹霞地带之一。
这里的丹霞地貌形态各异,岩层堆叠,景色壮观。
尤其是丹霞地貌的主峰“六道沟”,形状酷似一枚巨大的马蹄,因而得名。
登上六道沟,可以俯瞰整个景区的壮观景色,油菜花田与红色岩石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2. 张掖七彩丹霞地貌景区张掖七彩丹霞地貌景区位于张掖市南郊,是一个集丹霞地貌、草原和湖泊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这里的丹霞地貌呈现出鲜艳多彩的颜色,因而得名。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丹霞峰林、丹霞柱群和丹霞峡谷等多种地貌景观。
此外,景区还有草原和湖泊,可以进行野餐、烧烤等休闲活动。
3. 大佛寺丹霞地貌景区大佛寺丹霞地貌景区位于张掖市西南部,是一个集丹霞地貌和佛教文化于一体的景区。
这里有许多壮丽的丹霞地貌景观,如蜿蜒曲折的丹霞峡谷、雄伟壮观的丹霞瀑布等。
此外,景区内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寺庙,名为大佛寺,寺内供奉着一尊高达30米的大佛,是游客们必去的景点之一。
4. 柳湖丹霞地貌景区柳湖丹霞地貌景区位于张掖市东北部,是一个以水系景观和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的景区。
景区内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湖泊,名为柳湖,湖泊周围是一片片红色的丹霞地貌。
游客可以坐船游览柳湖,欣赏湖水与丹霞的倒影,领略独特的美景。
此外,景区还有一座古老的庙宇,名为柳湖寺,寺内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物。
5. 七彩山丹霞地貌景区七彩山丹霞地貌景区位于张掖市北部,是一个以彩色丹霞地貌为特色的景区。
这里的丹霞地貌颜色丰富多样,有红色、橙色、黄色等多种颜色。
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景区的壮观景色,色彩斑斓的丹霞地貌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以上是我的甘肃张掖市丹霞地貌景点推荐,这些景点各具特色,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掖丹霞地貌特征及其旅游价值摘要:对发育在甘肃省张掖市境内祁连山山麓、白垩系中下统碎屑岩地层中的丹霞地貌形成的地层、构造、地貌、古地理环境和外动力条件进行了分析; 将该地的丹霞地貌划分为窗棂状宫殿式、柱状式和巷谷式三类不同的地貌景观群, 并分别描述了各类丹霞地貌景观特征; 从景观的典型性、美学价值、科考价值、观赏价值四个方面评价了丹霞地貌的旅游价值。
关键词: 丹霞地貌; 地层; 构造; 张掖;旅游价值关于丹霞地貌及张掖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以广东省仁化县丹霞山而命名的。
1928年, 冯景兰等人在丹霞山考察地质矿产时, 将这里的红色砂砾岩层定名为“丹霞层”, 并对雄伟壮观的丹崖赤壁地貌作了十分生动贴切地描述。
1938年, 陈国达在丹霞山进行地质考察时, 首次提出“丹霞地形”这一地貌学术名词, 后来被学术界接受而采纳。
“丹霞地貌”这一学术名词问世至今50余年, 国内不少致力于丹霞地貌研究的专家学者, 不辞千辛万苦, 长途跋涉, 作了大量的考察研究工作, 有关丹霞地貌的科学定义、坡面发育方式、发育阶段、分类、地理分布以及对工农业生产、经济建设, 特别对迅速发展的旅游业的积极推动作用等诸多方面, 均作了较全面、深入的探讨,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我国南方的广东、江西、福建、浙江等省, 北方的甘肃省有突破性的进展。
张掖丹霞地貌位于临泽境内,距张掖市40公里。
在方圆一百平方山地丘陵地带,有造型奇特,色彩斑谰,气势磅礴的丹霞地貌。
这里的丹霞地貌发育于距今约200万年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
是中国干旱地区最典型的丹霞地貌,举世罕见。
其面积仅次于中国最大的赤水丹霞,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张掖丹霞地貌形成条件的分析地层特征与古地理环境据《甘肃张掖丹霞地貌暨彩色丘陵省级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 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发育的地层为白垩系中下统碎屑岩地层。
其中: 丹霞地貌发育在白垩系中下统下沟组的厚层状紫红色砂岩、砾岩夹砂砾岩中, 该地层总厚度大于674 m; 彩色丘陵发育的地层则是白垩系中下统中沟组的互层状杂色砂质泥岩、泥岩及页岩, 厚度1 724 m。
白垩纪早期, 本区处于大陆性很强的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 盆地下降并扩大, 沉积了红色碎屑岩,其中下部以粗碎屑岩为主, 整体上呈环状分布,颗粒具水平分带现象, 交错层理发育, 表现为山麓堆积, 相当于区内的下沟组; 白垩纪中期, 本区处于干燥、湿热相互交替的还原环境中, 盆地的长期缓慢下降, 使沉积条件转变为湖泊沉积, 分布于环状的内部, 沉积了红、紫红、黄绿、灰绿、灰黑等杂色砂质泥岩、泥岩细颗粒地层, 相当于中沟组。
由于当时沉积环境的不同, 沉积物中的铁离子不断进行交替的氧化还原, 因而形成了这色彩不同、岩性各异的层状地层, 并大面积分布, 为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的形成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构造条件从构造上讲, 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分布区位于祁连造山带山前断裂带附近。
经历喜马拉雅的造山运动, 地层不同程度的抬升, 并产生了大量的断裂及褶皱等构造, 这些构造以NW 向、WNW 向为主。
伴随构造活动, 在白垩系中下统下沟组( K1) 的厚层状紫红色砂岩、砾岩夹、砾岩坚硬地层中, 也形成了极度发育的两组垂直节理, 其中一组节理与NW 向构造线方向大体一致, 另一组节理为NE 方向。
流水侵蚀、风化剥落和崩塌等外动力作用往往沿这些断裂和节理进行, 对丹霞地貌的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
同时, 区内新构造运动活跃, 其活动特点以区域不均匀升降运动为主, 并且具有继承性, 主要表现为山区长期上升, 山前与河谷地带震荡性上升, 盆地沉降。
地貌与外动力条件该地质遗迹分布于侵蚀-构造作用形成的中低山区, 其南部为侵蚀-构造中高山区, 北部为山前冲洪积平原, 期间有侵蚀-堆积成因的梨园河河谷自西而东穿过。
本区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 年平均降水量253 mm, 降水主要集中在6 —8 月, 占全年降水量的61.5% , 且多以集中的大雨及暴雨形式出现, 一日最大降水量一般为15—30 mm, 其中大雨频率为1— 2次 ; 降水的年际变化显著, 丰水年降水量是枯水年的2—3 倍。
在这种山麓地带大强度的降水产生的水蚀作用和河西走廊强劲的风蚀作用以及崩塌共同为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的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外动力条件。
综上, 之所以在祁连山中段局部地域的山麓地带形成规模宏大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这种特殊地貌景观, 缘于这种特殊地貌景观的形成离不开地层、构造、地貌及外动力共同作用的影响。
丹霞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张掖丹霞地貌, 主要由三部分不同的景观群组成。
窗棂状宫殿式窗棂状宫殿式是张掖最为典型的丹霞地貌。
它是在水平及缓倾斜红色岩层的陡壁上, 水力沿节理下蚀, 又在软岩夹层中受包括风力的侧蚀, 共同作用形成的楼体状、格子状式的丹霞地貌。
其主要分布在芦苇沟- 敖河及冰沟一带的沟谷内悬壁上, 其规模宏大, 景致特别, 红色薄层砂岩构成楼体顶、底板,厚层泥岩中的泥柱似窗棂楼柱, 清晰可辨, 阁阁相扣, 层层叠叠, 且顶部绿草丛生, 气势雄伟, 形象逼真, 犹如世界建筑大师巧夺天工之作,典型的景点有“神仙宫”、“万佛峡”和“古城堡”等。
神仙宫如巨船、如古堡、如摩天大厦、如欧式建筑群, 置身其中, 仿佛看到了久远而神秘的卢浮魅影; 在神仙宫, 每层间的阁前冲刷堆积形成的大小不等的泥幕、泥挂扇体群犹如阁前扇帘, 紧紧相连, 错落有致, 阁体大小不同, 高低有别, 似有大小神仙排定座次之感, 令人叹为观止。
在万佛峡, 数以万计的小佛汇聚于此, 情态逼真, 有持卷颂经的, 有双手祈福的,他们中有东方的得道高僧, 也有西方的天竺圣佛, 还有天界的观音佛祖, 他们在万佛峡济济一堂, 仿佛有佛音在谷中回荡, 给人一种神圣, 一种肃穆和一种心灵上的静谧。
柱状式柱状式是独立分布的单体拟人拟物景观, 其由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的进一步发展而来。
水蚀作用使得垂直节理加宽、围岩坍塌、陡崖坡不断后退且面积越来越小, 整个岩体退缩成为“堡状残峰”或孤立的“石柱”, 并再次经过水力和风力的侵蚀使之圆润, 形成了如柱、如瓶、如鹿、如驼、如龟、如鹰、如灵芝、如情侣、如寿星等千奇百态的拟人拟物景观群落。
该地发育的景观主要有: “仙驼迎客”、“双龟聚首”、“盼郎归”等。
或人或物生动形象, 惟妙惟肖, 每一处景都会使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一些美丽的传说。
巷谷式巷谷式丹霞地貌, 是水流沿原始构造层面或垂直节理下切侵蚀而成的“巷谷”和“一线天”状的景观照片。
这种景观在该地主要发育在神鹰大峡谷。
陡峭的赤壁平静而威严, 曲径通幽, 如梦如幻, 走进其中, 犹如江南雨巷。
其实, 这种景观是丹霞地貌发育的最初阶段, 是丹霞地貌的少年期。
丹霞地貌的旅游价值丹霞地貌以其奇、险、秀、美、幽等独特艺术造型, 自古以来为众多文人墨客对大自然的无限感慨, 写下了不少描述丹霞景色的诗句。
早在年前, 伟大的北魏地理学家哪道元在《水经注》中对甘肃炳灵寺一带的丹霞地貌作过描述‘河北有层山, 山甚灵秀, 山峰之上, 立石数百丈,亭亭架竖, 竞秀争高, 远望参参, 若攒图之托霄上, 其下层岩峭壁, 举岸无阶, 悬岩之中多石室、圭峰、仙人桥、龙虎山等处丹霞地貌风景区进行游览, 并作了生动、详细的描述记载, 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璀灿的篇章。
张掖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是国内很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 是罕见的地质现象, 是一处寓教、观奇集于一体的科教旅游胜地, 已于2005 年被批准为甘肃省地质公园。
其科教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 景观的典型性和美学价值、观赏价值及科教价值四个方面。
典型性张掖市丹霞与彩色丘陵地貌, 以规模宏大、景点多样、组合优越等特点著称, 名冠全国, 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全国第六, 成为国内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彩色丘陵地貌发育最好地质地迹, 是中国北方丹霞地貌与南方丹霞地貌对比研究的极佳场所, 丹霞形态多样, 是国内丹霞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 据中国地理学家黄进等科学家们一致评价, 其中的窗棂状宫殿式景观属全国第一; 彩色丘陵以其色彩绚丽、规模宏大而在全国独领风骚。
由此可见, 张掖市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在国内同类型地质遗迹中具有典型性。
美学价值作为风景地貌, 张掖市丹霞地貌、彩色丘陵地貌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前者体现了阳刚之气、力度之美, 后者展示了阴柔之美巧、圆润之美, 可概括为阳刚美、形态美、色彩美和结构美。
阳刚美: 景区中最能代表阳刚之美的要数“赤壁丹崖”, 它是丹霞地貌最基本的构景要素。
发育在这里的大多山峰为直立峭壁或多层峭壁, 崖高多在数十米之上, 崖壁威严劲露, 陡直壁立, 雄浑而富有力度, 充满阳刚之美。
形态美:张掖丹霞地貌在造型上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可识性, 所形成的造型既有堡、塔、柱等一般类型外, 还有形态似人、似物、似禽似兽的特殊造型。
许多地貌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景象, 远近、高下、前后、左右的观象各不相同, 一物多景,变化无穷, 充满情趣, 宛如艺术大师精心制作的一园红石雕塑; 彩色丘陵线条柔和, 体态妖娆, 如丝路飞天, 似彩虹铺地, 层层叠叠, 洋洋洒洒。
色彩美: 一是美在丹霞地貌载体岩石自然的鲜明色彩, 以砖红色为主体的格调, 给人以热情奔放的感觉, 加之受流水作用或腐殖质沉淀、藻类生长, 坡面被染成黛青色或暗褐色, 使坡面色彩更富于变化;二是美在彩色丘陵, 色彩斑斓, 艳丽无比, 远观犹如彩练随风飘舞, 近看恰似锦缎铺就长廊。
结构美:丹霞地貌发育有三维多层性, 大小不等、主体不同、风格有别的单体景观, 组合有序、疏密相生、富于变幻, 形成一组组有统一主题又别具一格的景观群落; 彩色丘陵中色彩组合相宜, 似雨后彩虹, 极有韵律, 不同色彩的条纹有序组合成宽阔的彩带, 飘舞着绵延而去, 此起彼伏, 大有波浪壮阔之势,不也是结构美吗?科考价值张掖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 发育于祁连山山麓祁连山大断裂带这个特殊地带, 究其成因是复杂的,首先, 它决定于白垩系这种特殊的红色建造的碎屑岩地层这个物质基础, 其次, 构造活动和水蚀、风蚀以及崩塌共同作用, 促使了这种特殊地质遗迹的形成, 这种成因机理和地质现象, 无疑是地学知识内容的一部分。
白垩系中下统下沟组与中沟组岩性不同, 反映出古气候、古地理环境变化较大, 并且白垩纪期间,发生了很多重大地质事件, 这些事件都与期间的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