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民大礼堂导游词

合集下载

精选5篇重庆人民大礼堂导游词

精选5篇重庆人民大礼堂导游词

精选5篇重庆人民大礼堂导游词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173号,于1951年6月破土兴建,1954年4月竣工,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是重庆十大文化符号,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结构巧妙结合的杰作,也是重庆的标志建筑物之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选5篇重庆人民大礼堂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精选5篇重庆人民大礼堂导游词(一)亲爱的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就站在大礼堂外的广场上,请大家顺我手指的方向看,那就是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了,它于1951年6月破土兴建,1954年4月竣工,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也是重庆独具特色的标志建筑物之一,同时还是新中国的十大建筑之一。

整座建筑由大礼堂和东、南、北楼四大部分组成。

占地总面积为6.6万平方米,其中礼堂占地1.85万平方米。

礼堂建筑高65米,大厅净空高55米,内径46.33米,圆形大厅四周环绕五层挑楼,可容纳4200余人。

人民大礼堂采用中轴线对称的传统建筑形式,以柱廊和双翼相配,塔楼收尾,立面比例匀称。

1987年,英国出版的世界建筑经典著作《比较建筑史》一书中,它和其设计者张家德先生均名列第二;同时,它还是詹天佑工程奖,鲁班工程奖的获得者,这在重庆的建筑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朋友们,那么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饱览它的雄奇和壮丽吧。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古香古色、气宇不凡的牌坊。

上书八个金光灿灿的大字“重庆市人民大礼堂”。

牌坊四列三跨,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

它采用钢筋混泥土结构的仿木建筑形式,飞檐翘角,古朴典雅。

穿过牌坊,宏伟的人民大礼堂就在我们眼前了。

首先我们踏上的这128级台阶,一共三层,由下至上,恰当地烘托出整个建筑的立体美感。

若无台阶,建筑则无所倚持,我国古代建筑结构由于受到木材长度、粗细、易燃等局限,因此单个建筑体不可能象希腊式、哥特式建筑那样建得很大。

而人民大礼堂则不然,沿山势修建,不仅地势高,而且有多级宽阔坚实的台基和石阶作为烘托,自然而然地避开了这一缺点。

重庆人民大礼堂导游词

重庆人民大礼堂导游词

重庆人民大礼堂导游词重庆人民大礼堂建于1954年,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正中心,是一座现代化的大型综合性文化建筑,是重庆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它是中国第一个名为“人民大礼堂”的大型室内文化建筑,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央政府完全投资兴建的文化场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座具有浓厚历史气息的文化地标吧。

重庆人民大礼堂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大会堂,建筑总体特征是大,常年举办各项演出和文化活动。

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最大剧场可容纳2200人,小剧场可容纳800人。

在大礼堂内,可以欣赏到各种音乐、戏剧、舞蹈等演出,还经常有演讲、展览等文化活动,是重庆市政文化活动的中心。

大礼堂的三个厅的名称各自是:大剧场、小剧场和会议厅。

大剧场是一个大型的舞台剧院,装有音响和灯光设备,用于演唱会、话剧、歌舞剧等大型演出;小剧场适合小型演出,如中小型音乐会、现代舞、话剧等;会议厅则常常被用作会议讲座等活动。

大礼堂的建筑风格充满现代感,外观采用了钢筋混凝土与玻璃幕墙相融合的设计手法,大气、明亮、简洁,给人以现代前卫的印象。

大礼堂内的设计风格同样现代,不同的是它还保留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和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建筑特色,给人以神秘而又高贵的感觉。

在参观大礼堂时,导游就成了我们的眼睛和耳朵。

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详细的解说,让我们在这座建筑中收获了不少思考与感悟。

导游的解说中强调了人民大礼堂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又介绍了人民大礼堂的建筑风格、构造和内部各个场所所展现出的气氛。

导游还精心诠释了各个艺术节目的内涵,从音乐、舞剧、话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剖析。

除此之外,导游还介绍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演出和活动,如天籁里的歌喉音乐会、高清手影表演、说唱团队飙高音演唱等。

这些活动不仅代表了大礼堂丰富的文化活动,更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结合,展现了中国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总的来说,重庆人民大礼堂是一座文化底蕴浓厚、现代化的大型文化场馆,其舞台上的演出和文化活动吸引着大批观众前来参与。

最新重庆游玩导游词(2篇)

最新重庆游玩导游词(2篇)

最新重庆游玩导游词各位朋友,欢迎您来到山城重庆做客。

首先请大家注意我手中拿着的这个烟盒,您认识它吗?如今这座宏伟壮观、华丽典雅的建筑早已是家喻户晓;哪怕三岁孩童走过这里,也会抬起小手自豪地对您说:这就是重庆人民大礼堂。

常言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么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饱览它的雄奇和壮丽吧。

大礼堂建于上世纪____年代,占地____平方米,建筑面积____平方米,总高____米,主体高____米,是新中国的十大建筑之一。

在____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主编的《比较建筑史》一书中,它和其设计者张家德先生均名列第二;同时,它还是詹天佑工程奖,鲁班工程奖的获得者,这在重庆的建筑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朋友们,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古香古色、气宇不凡的牌坊。

上书八个金光灿灿的大字“重庆市人民大礼堂”。

牌坊四列三跨,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

它采用钢筋混泥土结构的仿木建筑形式,飞檐翘角,古朴典雅。

穿过牌坊,宏伟的人民大礼堂就在我们眼前了。

首先我们踏上的这____级台阶,一共三层,由下至上,恰当地烘托出整个建筑的立体美感。

若无台阶,建筑则无所倚持,我国古代建筑结构由于受到木材长度、粗细、易燃等局限,因此单个建筑体不可能象希腊式、哥特式建筑那样建得很大。

而人民大礼堂则不然,沿山势修建,不仅地势高,而且有多级宽阔坚实的'台基和石阶作为烘托,自然而然地避开了这一缺点。

台阶两侧的白玉兰灯柱宛如整齐的仪仗队在恭候您的到来。

白玉兰是春天的象征,聪明的设计者在这里则用它代表着解放后的重庆人民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来,大家随我走几步…站在平台前,您是否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礼堂主体部分的圆形建筑好似北京天坛的“祈年殿”,门楼则像极天安门城楼。

北京的天坛是皇帝向天祈求风调雨顺的地方,那人民大礼堂正中仿天坛设计也自然含有国泰民安的吉祥之意了。

大家请看,大礼堂正上方绿色琉璃瓦大屋顶和飞檐的造型全靠斗拱结合柱、梁、檐而形成。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导游词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导游词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重庆市人民大礼堂。

我是今天的导游,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是重庆市政府办公楼,也是举办各种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

该建筑始建于1951年,是中国新建建筑中最早的一座大型礼堂式建筑之一。

礼堂的整体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的结合,被誉为是砖混结构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大家可以看到,人民大礼堂的主体建筑是由两座高耸的塔楼和中间相连的主楼组成。

巍峨的塔楼分别为东楼和西楼,象征着中国的东方巨龙和西方凤凰的融合。

而主楼则为独具特色的中式建筑,屋顶呈宝塔形状,寓意着吉祥和安宁。

整个建筑的外立面以灰色为主色调,给人一种庄重而又庄严的感觉。

通过大门进入礼堂,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大厅。

大厅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副巨大的《东方红》红旗图案,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奋斗。

而大厅的中央是一座雄伟的青铜雕像,雕塑形象地展示了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伟大成就。

这座雕像高约10米,寓意着中国人民的丰功伟绩。

从大厅进入礼堂内部,我们可以看到座位根据不同活动需求,可以进行移动和调整。

整个礼堂内部装饰简洁大方,以红色为主色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人民的勇气和智慧。

在礼堂内举办的各种会议、演讲、音乐会等活动都让人难以忘怀。

除了大厅和礼堂,人民大礼堂还有许多其他的功能区域,比如展示厅、接待厅、办公区等。

其中展示厅展示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伟大成就,通过丰富多彩的展品和图片,让人们更加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接待厅则是重庆市政府接待宾客和办公事务的地方,内部装饰精美,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重庆市的风情。

在人民大礼堂举办的各种活动中会吸引来自各个领域的嘉宾和观众,如政府官员、艺术家、学者等。

这里曾举办过许多重要的党和国家活动,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际会议、音乐会等。

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力,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展示。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导游词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导游词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重要的历史建筑。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位于中国重庆市的解放碑广场,它是一座现代风格的建筑,以其宏伟的气势和独特的设计成为重庆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人民大礼堂的建筑面积约为27,000平方米,建筑高度达到85米,由玻璃幕墙、钢结构和混凝土构成,外形宛如一艘巨大的白色船只,象征着重庆这个重要的港口城市。

人民大礼堂是重庆市政府办公场所,是举办重要会议、政治活动和文艺演出的地方。

此外,人民大礼堂还设有展览馆,展馆内展示了重庆市的发展历程、历史文化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是了解重庆市的重要场所之一。

现在,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人民大礼堂的建筑特色。

首先,您可以注意到人民大礼堂的外观是独特的。

整座建筑的外墙由大量的玻璃和白色陶瓷砖构成,给人一种干净、明亮的感觉。

同时,建筑的形状像一艘扬帆起航的船只,寓意着重庆作为内陆城市的重要港口形象。

其次,人民大礼堂的大堂内部设计简约而豪华,给人一种庄重和尊贵的感觉。

大堂的天花板上悬挂着巨大的吊灯,灯光照射下,整个大堂充满了光线和温暖。

大堂的两侧还设有雕塑和艺术装饰,展示了重庆市的历史和文化。

最后,我要向大家介绍人民大礼堂的重要功能。

作为政府办公场所,人民大礼堂每年都举办重要的会议和政治活动。

在这里,重庆市政府向市民发布最新的政策和重要决策,并与各界人士开展广泛的合作,共同推动重庆市的发展。

此外,人民大礼堂还定期举办文艺演出和展览活动,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

通过了解人民大礼堂的历史和建筑特色,相信大家对这座建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为重庆市的重要标志建筑之一,人民大礼堂见证了重庆市的发展和变化,也承载着重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希望大家在人民大礼堂的参观中能够留下美好的回忆,并对重庆这座美丽的城市有更深入的了解。

谢谢大家!。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导游词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导游词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参观重庆市人民大礼堂,该建筑是重庆市重要的文化活动场地和国家级文化设施之一,也是中国许多重要会议和活动的举办地。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该建筑的历史、建筑风格、内部布局等相关信息。

一、历史背景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红岩抗战时期造反派和民主人士活动的集中地,后来成为了中国国家级文化设施。

大礼堂位于重庆市江北区黄泥塝解放碑,占地面积达2500平方米。

该建筑最初由苏联专家设计,修建历时5年。

大礼堂工程于1953年开工,1958年正式竣工。

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

二、建筑风格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苏联建筑和中国民族元素,庄重大气。

大堂立面采用了巨大的红色花岗岩壁画,采用简单而不失艺术感的弧形线条,把天地、河流、山川和人物神态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

同时,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悬挂墙面使用了优质的之江石和广东青铜纪念奖杯,打造出极具艺术感的品质。

三、内部布局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内部有大厅、会议室、演播室、多功能厅、玻璃钢装修画、金属雕塑和黄泥塝人文考古等。

大礼堂内部地下设有金属稳定骨架,可防止地震影响,配有纯银镶嵌的水晶吊灯,整个厅堂气氛厚重,充满了民族文化的气息。

四、建筑特点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建筑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面积大,共分地上3层和地下1层,容纳人数较多。

2.建筑风格独特,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3.内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

4.地下稳定骨架设计,保证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增强了安全性。

5.纪念权威,全国大型会议的举行地及文化活动的中心。

结语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是一座充满了历史、文化和艺术魅力的建筑。

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也是各位游客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无论您是来参观、学习、拍照还是聚会,都会收获一份难忘的经历和回忆。

感谢大家的光临,希望今天的导游讲解能给各位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重庆市大礼堂导游词

重庆市大礼堂导游词

重庆市大礼堂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来宾们,大家好!欢迎您来到重庆市大礼堂,我是您的导游。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座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首先介绍一下大礼堂的基本情况。

它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建于1951年,是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座现代化革命纪念馆,也是全国最早的大型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之一。

大礼堂占地面积近7000平方米,拥有4600个座位,是一个容纳大量观众的会议展览中心。

大礼堂的建筑风格是中西结合的现代主义风格,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的杏花楼。

它的外部设计采用绿色的陶瓷砖和曲线形的玻璃幕墙,创造了一种动态和流畅的美感。

除了作为文化活动场所外,大礼堂在中国历史上也拥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

它曾是中央人民政府的办公地点,1955年曾在这里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次会议宣告了中国政治制度的转型和变革,是中国新政治体制建设的开端。

此外,在大礼堂的内部,我们可以欣赏到众多的艺术品和文物。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大礼堂中央大厅的“双创”雕塑。

这座巨大的钢铁雕塑体现了两条被剥夺了稳定的家庭的工人和农民手牵手共同建设新中国的情景。

它也成为了中国新政治体制和社会正义的象征之一。

此外,还有很多雕塑和壁画,它们的主题都涉及到中国新政治体制、劳动阶层的崛起和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这些艺术品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也见证了中国艺术的创新和进步。

最后,我希望您在参观大礼堂时,能够感受到这个场所所带来的历史、文化和政治价值。

感受到中国新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的巨大成就和进展。

同时,也欣赏到了中国艺术和文化的卓越创造,以及艺术和政治的交汇融合。

谢谢大家!。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导游词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导游词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导游词重庆人民大礼堂坐落于渝北区人民东路学田湾,于1951年6月动土修建,1954年4月完工,是一座仿古式中华民族古建筑群,是重庆市十大文化符号,也是重庆市别具特色的标示房屋建筑之一。

工程建筑气势恢宏,金壁辉煌,是中华传统城堡建筑类型与西方建筑的大跨距构造恰当融合的作品,以其不凡的建筑美学名闻遐迩。

下边是我为大伙儿搜集的有关“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导游词”热烈欢迎大伙儿阅读文章!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导游词各位朋友们,欢迎你赶到山城重庆拜访。

最先请大伙儿留意我手上拿着的这一香烟盒,您了解它吗?现如今这座宏大壮阔、绮丽雅致的工程建筑早就是众所周知;就算三岁儿童踏过这儿,也会伸出双手引以为豪地对您说:这就是重庆市人民大礼堂。

常言道“有朋自远方来乐此不疲?”那麼就请大伙儿可愿一起去领略它的雄伟和壮观吧。

大礼堂始建上世纪50年代,占地面积66000平米,总建筑面积18500平米,总高65米,行为主体高55米,是新中国成立的十大建筑之一。

在1987年英国皇室建筑设计师学好小编的《比较建筑史》一书里,它和其设计师李家德先生均位居第二;另外,它或是詹天佑工程项目奖,鲁班七号工程项目奖的获奖者,这在重庆市的工程建筑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小伙伴们,最先进入大家眼前的是一座古朴典雅、器宇轩昂的石牌坊。

奏疏八个金光闪闪的粗字“重庆人民大礼堂”。

石牌坊四列三跨,具备典型性的明、清建筑类型。

它选用建筑钢筋混凝土构造的仿木护栏建筑形式,飞檐斗拱,古香古色。

越过石牌坊,宏大的人民大礼堂就在大家眼下了。

最先大家踏入的这128级阶梯,一共三层,自下高于一切,适当地衬托出全部工程建筑的立体式艺术美。

如果没有阶梯,工程建筑则没有倚持,我国古代建筑构造因为遭受木料长短、大小、易燃性等局限性,因而单独工程建筑体不太可能象酪爵、哥特式建筑那般建得非常大。

而人民大礼堂则要不然,沿地势建造,不但地形高,并且有多级别宽敞牢靠的地基和台阶做为衬托,顺理成章地绕开了这一缺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人民大礼堂导游词
【篇一】
人民大礼堂是仿北京天坛“祈年殿“建造的有“国泰民安”之意。

整个礼堂金碧辉煌,气势恢宏,雕梁画栋。

礼堂采用中国传统轴线对称手法,布局和谐;衬之以绿色瓦屋顶、朱红色大柱、玉白色栏杆,显得庄重肃穆,蔚为壮观,在中国建筑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广场上,到处都是绿如地毯的草坪,正中与巧夺天工的音乐喷泉,舒适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

刚走进用花岗石砌成的广场,你立即会感受到它的精巧。

广场上的牌坊,高大宏伟,上面画有花、矩形等,巧妙地运用了轴对称和平移。

牌坊中间,刻有用金雕刻出来的“重庆人民大礼堂”这7个字,显得更加醒目。

礼堂门口,有8根大柱子,颜色呈红色,需要至少5个同学手拉手,才能刚好抱住。

这几跟柱子有7个155厘米的同学那么高,大约有10、85米,支撑着礼堂。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由中国著名建设设计师张家德先生设计,是新中国第一座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大型建筑。

跨入礼堂正门,阶梯式进厅,环形观众大厅宽阔明亮,近4000个座位分布于五层楼中;大舞台上,巨大的牌子上画着金色的凤凰和一朵精致的莲花,礼堂中云柱矗立。

整座建筑总高65米,中径跨度46、33米,金碧辉煌,气势雄伟。

大厅顶端有一个圆形的顶盖,全部用钢段拼成,毫不连接物,感觉十分神奇。

作为全市的大型集会和演出活动中心,这里曾举行过多次重大会议,许多中外著名文艺团体在此举办精彩演出。

四十多年来,先后有多位中外领导人莅临此地,各界来宾纷纷前来一睹风采,使其成为享誉华夏、蜚声海外的旅游胜地,成为重庆直辖市的象征。

人民广场与大礼堂浑然一体,是市政、文化、休闲广场。

每日,成千上万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慕名前来休闲、观光。

真不愧是一大标志性建筑。

【篇二】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设计,仿明、清的宫殿形式,采用轴向对称的传统手法,结构匀称,对比强烈,布局严谨,古雅明快。

主体部分的穹庐金顶,脱胎于北京天坛的祈年殿,由大礼堂和东、南、北楼四大部分组成。

圆形的主体建筑正前方还有一排精致的门楼,其外观似北京的天安门城楼,故有“小天安门”之称。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仿天坛有祷祝“国泰民安”之意。

正中的圆柱望楼,是北京天安门的缩影;南北两翼,镶嵌着类似北京紫禁城四角的塔楼;广袤的庭院中,前阶宽阔平展,梯次六重。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是重庆市举行大型集会和演出活动的中心,重庆市的党代会、人大会、政协会、直辖挂牌揭幕大会等重要会议和国际性会议都在此召开。

中国内外知名的演艺人员及团体在大礼堂献艺,丰富了重庆人民的文化生活。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饱含了深厚悠远的中华文明,体现了邓小平、刘伯承和贺龙的宏大气概,代表着重庆人民建设美好未来的坚定决心,是重庆人民艰苦奋斗的象征,在重庆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重庆人民大礼堂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的大
跨度结构巧妙结合的杰作。

【篇三】
1987年,一部由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和伦敦大学著名专家教授共同主编增订出版的经典著作一书,首次向世界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国内著名建筑共43项,其中重庆人民大礼堂排列第二位。

大礼堂1951年6月动工,1954年4月落成,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建筑总高度为65米,其中礼堂高55米,内有五层,现用四层,可容观众4206人。

大礼堂采用了明清两代的建筑特色,其主要特点就是采用中轴线对称的传统办法,配以柱廊式的双翼,并以塔楼收尾,立面比例匀称。

这类建筑华丽、庄严,虽不完全实用,但它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凝聚力和威慑力,是建筑结构中最高等级的代表,是继北京和沈阳故宫后的精美奇巧的东方建筑。

大礼堂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三个特点:第一,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由于受木材长度、粗细、易燃易腐等局限,建筑体不可
能很大,除了利用高其的地势和巨大的台基烘托外,还借助于群体的有机组合,以取得宏伟壮观的艺术效果,人民大礼堂不仅地势高,而且台基宽阔坚实。

第二,中国古建筑主要以建筑围成的院落为单元,通过明显的轴线关系,串联和并联成千变万化的建筑群组。

第三,古建筑要比例匀称。

大礼堂屋顶各部份曲线优美、柔和,向上微翘的飞檐,使本应下压的大帽子屋顶反而随着线条的曲折,显现出向上托举之感,宽厚的正身和宽阔的台基,使整个建筑安定、踏实,体现出庄重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