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 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 第2节 声音的特性》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 第2节 声音的特性》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2节声音的特性一、夯基达标1.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听音叉发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可探究()A.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C.音色与振幅的关系D.响度与频率的关系2.海洋中的鲸鱼在恐惧的时候会发出巨大的尖叫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巨大的声音主要反映了响度这一声音特性B.巨大的声音主要反映了音调这一声音特性C.尖叫声主要反映了响度这一声音特性D.尖叫声主要反映了音色这一声音特性3.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听清楚。

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4.如图所示,小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

这表明()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5.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

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Hz,人们(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6.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

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7.南美洲热带雨林中有一种鸟能抓住一根木棍打击树干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可谓是鸟界的“打击乐高手”。

这声音是由树干的产生的,人们能区分鸟叫声和树干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不同。

二、培优促能1.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

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2.根据如图所示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要大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3.琴师在使用前会对二胡进行调音,以下对调音时采用的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A.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B.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调C.将琴枕上移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D.换一根更细一些的琴弦,是为了改变响度4.一天,王皓放学回家,刚进家门时听到电视里传来:“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他一听便知是哪个歌手在歌唱,这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小慧家购买的一种新型的便携式洗碗机工作时,浸入水槽的部分发出4×104Hz的声波用于清洗碗筷等物品。

关于这种声波,说法错误的是()A.这种声波能在水中传播B.这种声波让所有人都可以听见,听起来很刺耳C.这种声波是物体振动产生的D.这种洗碗机应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C.“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D.利用次声波可以监测地震、海啸,提前预警,使人们能及早撤离危险区域3.河北梆子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声腔剧种(如图),演唱时以梆子击节,以板胡、笛、梆子、笙等乐器伴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演员演唱时,声音通过空气传到观众的耳朵里B.观众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判断是哪种乐器C.调节板胡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D.观众通过演员的演唱感知人物的情绪,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4.“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传播时高音的速度比低音快B.“呼麦”中的高低音都是振动产生的C.“呼麦”中的低音频率应该低于20Hz D.“呼麦”中的高音频率应该高于20000Hz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D.我们无法接收到地震产生的超声波,是因为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Hz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声纹锁是通过音调辨别不同的声音B.乙:拍打薄膜发出声音,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丙;用筷子敲击装有高度不同水的玻璃瓶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D.丁:排箫又叫“参差”,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竹管长度参差不齐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7.以下关于声音描述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都可以发出声音B.只闻其声,能辨其人C.倒车雷达原理是通过红外线定位D.同学唱歌的声音不可能是噪音8.端午节期间,多地要举行赛龙舟活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三 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三 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三有答案1.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2.关于甲、乙、丙三个正在振动着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手臂以每秒2次上下挥动乙:蝙蝠的小嘴发出频率为105Hz的振动丙:被小锤敲击的频率为256Hz的音叉A.甲、乙、丙都是声源,入耳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B.丙是声源,入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甲、乙都不是声源,入耳听不到它们发出的声音C.甲、乙、丙都是声源,入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D.甲、乙、丙都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它们发出的声音3.电视机的音量按钮是调节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D.频率4.对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B.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大C.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D. 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5.如图所示,是一位学生在吹奏自制的哨子,他把用筷子制成的杆上下拉动时,是在改变声音的( )A .音调B.响度 C.音色 D.振幅6. 小王要试试二弦琴的发声效果,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_____。

有人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是小刚,马上答应了。

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小刚在喊他。

7. 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_____,音调较_____。

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的500 kg的海豚和100 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_____(填“甲”或“乙”)是蓝鲸发出的。

8.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指的是____ “高”指的是____。

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____的大小9.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我们能区分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会不同D. “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时响度要小一些2. 上课时,老师们利用“小蜜蜂”扩音器可以使声音的()A. 音调变高B. 音调变低C. 响度变大D. 音色变好3. 演员们演奏吉他时,一只手按弦的同时,另一只手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振幅D. 音色4. 我国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是由大小不同的钟组成的,钟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A. 响度B. 音色C. 音调D. 传播速度5. 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 速度6. 新年晚会上,王晓丽给大家表演了独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王晓丽发出的声音是由舌头振动产生的B. 观众通过声音的响度来分辨王晓丽的声音C. 王晓丽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观众耳朵中的D. 王晓丽在舞台上“引吭高歌”是指她的声音音调高7. 音叉是常见的乐器,也是物理课上经常使用的道具。

已知甲音叉每分钟振动12000次,乙音叉每秒钟振动600次,则甲的()A. 音调高B. 音调低C. 响度大D. 响度小8. 关于声音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我们能通过说话声音区分教室外面是哪位老师,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调这一特征B. 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响度小C. 物体振动的越快,其发声的响度越大D. 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9. 在探究影响物体发声音调高低的因素时,采用的物理学主要研究方法是()A. 控制变量法B. 类比法C. 转换法D. 模型法10. 在一些综艺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动物叫声时,主要是模仿动物声音的()A. 响度B. 音调C. 频率D. 音色11. 如图所示,当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重敲时音调高,图丙是重敲时的声波图B. 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C. 两次敲击音调、音色都相同,图丙是轻敲时的声波图D. 乙的音量比丙的音量大,乙的音调比丙的音调高12. 收音机、电视机上的“音量”旋钮是用来控制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声速13. 笛子是一种常见的乐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B. 笛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 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D. 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14. 老师敲击了一下音叉,同学们发现,音叉在一段时间内都能发出声音,但响度逐渐变小,原因是()A. 有回声B. 音叉还在振动,振幅变小C. 音叉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 音叉还在振动,振幅不变15.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低声细语是指音调低B. 响度与振动频率有关C.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 超声波的响度很大16. 下列成语中,描述声音响度的一组是()①轻声细语②脆如银铃③震耳欲聋④隔墙有耳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③17. 现在市场上有一种声纹智能门锁广受消费者喜爱,即方便快捷,又安全可靠,声纹所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18. 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原因是()A. 蝴蝶翅膀振动的响度太小B. 蚊子翅膀振动的响度太小C. 蝴蝶翅膀振动的音调太低D. 蚊子翅膀振动的音调太低19.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的音调会逐渐改变B. 声音的音色会逐渐改变C. 声音的响度会逐渐改变D. 声音的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会改变20. 王老师在网上购买了一款磁悬浮蓝牙音箱,它由一个球形音箱和一个磁悬浮底座组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第二章 第2节 声音的特性)附参考答案2020年秋四川绵阳南山双语学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第二章 第2节 声音的特性)附参考答案2020年秋四川绵阳南山双语学校

2020年秋绵阳南山双语学校(初中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2节声音的特性基础知识点:1“响度”(1)定义:响度是指声音的 .(2)决定因素:a.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发声体振动的 ,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b.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就越 .(3)波形图2“音调”(1)定义:音调是指声音的 .(2)决定因素: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发声体振动的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3)频率:频率是指发声体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4)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5)波形图各种乐器的音调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弦乐器:材料一定时,弦越细、越短、越紧,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 管乐器: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3“音色”(1)定义: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也叫音质或音品,它反映了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特有的品质.(2)决定因素: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等.(3)生活实例:闻声识人(乐器)、口技演员模仿动物的叫声.得分指南(1)左右看音调;相同时间内出现的波峰越多,音调越高.甲、乙、丙三种声音的音调;(2)上下看响度:上下越宽,响度就越大.甲、乙、丙三种声音的响度;(3)波形看音色:甲、乙、丙的波形不同,三种声音的音色.强化练习:1.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这是在改变声音的()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2.重敲音叉产生的声音与轻敲音叉相比() A.音调变低 B.频率变大C.响度变大 D.声速变小3.“言语不喧哗”是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 ( ) A.响度 B.音调C.音色 D.频率4.“小关,上学去啦!”正在看书的小关听到声音就知道是好朋友小超在叫他,小关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5.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

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6.物理老师上课时声音洪亮,同学们听得清楚,这里的“洪亮”指的是声音的() A.响度大B.音调高C.音色优美D.传播速度快7.上课时,老师听不清楚后排一位同学的发言,走近这位同学后就听清楚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性 同步练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性 同步练习

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探秘音调同步练习(答题时间:10分钟)1. 吉它(一种乐器)上有五根粗细不同的弦,是为了在演奏中获得不同的()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 振幅2. “女高音歌唱家”中的“高音”是指()A. 音调高B. 响度大C. 音调低D. 音色好3.(德州)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声是因为琴弦在________,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

4. 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

5. 一般来讲,小孩的音调比成年人________(选填“高”或“低”),这是由于小孩声带的________比成年人________。

6. 以下各图是我们学习过的有关声现象的小实验,其中:(1)如图1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

划得快时,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有关;(2)观察图2,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3)观察图3,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4)观察图4,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7. 下表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参照表格回答:发声频率范围(Hz)听觉频率范围(Hz)发声频率范围(Hz)听觉频率范围(Hz)人85~1100 20~20000 蝙蝠10000~120000 1000~120000狗452~1800 15~50000 海豚7000~12000 150~150000猫760~1500 60~65000从上表中你可以知道什么?(写出两点,意思不可类似)8. 在声音的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他们的说话,就可以分出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为什么?9. 小明为了探究钢丝发声时,音调的高低与钢丝的长短、粗细有什么关系,他将A、B、C、D、E五根钢丝固定在木板上,如图所示。

人教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道小题)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2. 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响的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 发生地震时,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C. 人在岸上大声说话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D.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3. 如图所示,小芸将一支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感觉到音叉在振动。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4.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5. 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A.音叉的振动停止了B.声音的速度变小了C.空气不再传声D.声音太小,我们听不到了6. 人们能分辨出笛子、钢琴等不同乐器的演奏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声速7.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100 HzB.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000 HzC.蝙蝠能听到次声波D.大象能听到超声波8. 下列现象中,不是依靠声获得信息的是()A.小明往水瓶里倒开水,能听出水瓶里水的多少B.夏天人们买西瓜,要拍两下听听声音来分辨西瓜的生熟C.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D.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否采了蜜9. 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10.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11.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远大志向。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的过程中(空气温度保持不变()A.声速逐渐减小B.频率逐渐减小C.振幅逐渐减小D.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2.蜜蜂采蜜归来,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原因是负重增加的情况下,蜜蜂翅膀扇动的频率()A.变高B.变低C.不变D.无法判断3.在敲响大古钟时,同学们发现,停止撞击大钟,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大钟的回声B.钟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C.大钟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4.深圳的城市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

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

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A.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C.降低噪音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5.下列事例中,主要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A.声呐探测鱼群位置B.蝙蝠利用声波辨别方向C.医生对结石病人进行“超声”排石D.老师在课堂上慷慨激昂地讲解战斗英雄故事6.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7.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昵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A.装饰、美观B.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C.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发D.提高声音的音调8.将某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输入示波器,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波形如图所示,可见波形竖直方向的最大值在减小,表示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A.音色B.响度C.音调D.周期9.在敲响寺庙的大钟后,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未止”,其原因()A.大钟仍继续振动B.钟声的回声C.人的听觉“延长”D.大钟停止了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二、多选题10.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1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定海水的深度B.物体只要发生振动,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并且其振动的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C.鼓手敲击大鼓,我们听到鼓声的响度与鼓手敲击的力度以及距离鼓的远近有关D.在城市居民住宅区有“禁止鸣笛”标志,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2.以下几个验证性的小实验,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把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在玻璃罩内,随着罩内空气抽出发现铃声减弱,说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用酒精灯将水加热至沸腾,用到气管将水蒸气导入另一个盛冷水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说明液化放热C.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D.在试管内放入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汽,说明蒸发吸热13.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幅度B.实验时应多次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但要保持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C.用力大小不同,钢尺振动的振幅不同,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同D.物体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14.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B.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15.据报道,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曾“吼”出超过100dB的声音,如图是他“吼”出声音将玻璃杯震碎的情景.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传递了能量B.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播C.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生的D.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响度越大三、填空题16.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明,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________(填“人耳处”、“传播过程中”或“声源处”)控制噪声的.这里所说的逐渐变强,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_______改变了.17.男生说话较粗犷,而女生讲话较尖细,这是因为他们说话的________不同;用小提琴和钢琴演奏同一支乐曲,但一听就能分辨出哪是小提琴声,哪是钢琴声,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不同.18.某人在一根较长的装有水的钢管的一头敲一下,另一人在水管的另一头能听到________次响声,第一次听到的响声是________传播的.19.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说明________能够传声.20.2018年4月22日,辽宁男篮成为了CBA历史上第七支总冠军球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含答案
知识点音调
1.声音的音调决定于()
A.发声物体振动的振幅大小不同
B.发声物体不同
C.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声物体的结构不同
2.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其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和女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相比()
A.较高
B.较低
C.一样
D.无法比较
3.如图所示,向四支相同的试管A、B、C、D中注入定量的水,使试管里的水柱高度从左向右逐渐增高,现贴着管口沿着水平方向吹气,管中发出音调最高的是()
4.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____的物理量,它等于每秒内物体振动的____,它的单位为____,简称____符号为____
5.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这是因为人耳不能听到频率____20Hz的声音,人耳也不能听到频率____20000Hz的声音。

(选填“高于”或“低于”)
知识点响度
6.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决定于()
A.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B.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C.发声体与听者之问距离的远近
D.由发声体的振幅及到人耳的距离等多种因素决定
7.在下列方法中,不能增大听到的声音响度的是()
A.增大声源的振动幅度
B.提高声源的振动频率
C.通过喇叭形的筒传声
D.离声源更近些
8.在运动会上,人们用击鼓来给运动员加油。

若想使鼓声大些,应()
A.加快击鼓速度
B.加大击鼓幅度
C.将鼓放在观众看台的最高处
D.上述三种都对
9.在公共场合不能高声吼叫,只能低声细语。

这里的“高”“低”实际是指声音的____。

10.如图所示是人心脏振动与音叉振动的波形图这两个声音的____相同。

判断的依据是____
知识点音色
11.买碗时,将两只碗碰听听发声便能判断出好坏,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音量
D.响度
12.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____就不同。

13.分辨讲话人的声音,区分发出声音的不同乐器等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来辨别,如果借助仪器可以观察到它们的声波的波形是_____不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答案
1.C
2.B
3.D
4.快慢次数赫兹赫HZ
5.低于高于
6.D
7.B
8.B
9.响度
10.响度振幅相同
11.B
12.音色
13.音色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