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考点和题型分类

合集下载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反应类型,也是化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原子、离子或者分子之间的电子转移是关键,使得氧化剂得到电子,而还原剂失去电子。

本文将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特点、常见类型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及特点氧化还原反应又被称为电子转移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原子、离子或者分子之间电子的转移过程。

氧化剂是一种能够接受电子的物质,它在反应中被还原;还原剂是一种能够失去电子的物质,它在反应中被氧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一般伴随着原子的形态变化,因此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原子数目保持不变。

1.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是关键步骤。

当一个物质失去电子时,它被氧化;当一个物质得到电子时,它被还原。

2.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是一种能够接受电子的物质,它在反应中被还原,即电荷数目减少。

还原剂是一种能够失去电子的物质,它在反应中被氧化,即电荷数目增加。

3.氧化数: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通过氧化数可以确定物质的氧化程度。

氧化数是一个与电荷数目相关的指标,氧化剂的氧化数变小,还原剂的氧化数变大。

4.双电子转移反应:大多数氧化还原反应都是双电子转移反应,即一个物质失去两个电子,而另一个物质获得这两个电子。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类型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常是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非金属接受电子而被还原。

例如,2Na+Cl2->2NaCl。

2.非金属元素间的反应:非金属元素在反应中能同时发生氧化和还原过程。

例如,2H2+O2->2H2O。

3.金属氧化物的还原:金属氧化物与还原剂反应,金属氧化物被还原成金属,而还原剂被氧化。

例如,Fe2O3+3CO->2Fe+3CO24.单质的氧化:一些物质直接与氧气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C+O2->CO25.氧化剂数目的改变:氧化剂数目的改变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类型。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基本的类型之一,包括氧化、还原、氧化还原反应等。

在高考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了很多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分类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电子转移反应。

它是指在化学反应中,一个物种失去或得到电子,从而产生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化学变化。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得到电子。

根据反应的特征,氧化还原反应可分为以下几类:(1)加氧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物质的氧化状态增加。

(2)脱氧反应:物质与还原剂反应,物质的氧化状态减少。

(3)还原反应:还原剂与氧化剂反应,还原剂被氧化剂氧化,自身被还原。

(4)氧化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反应,氧化剂被还原剂还原,自身被氧化。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基本原理是电子转移,即电子从一个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物质。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能够给予电子,而氧化剂能够接受电子,反映了物质电子的转移过程。

这个转移过程实际上反映了反应过程中能量和物质的转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一般情况下,氧化剂能够得到电子,从而将自身还原,而还原剂失去电子,从而将自身氧化。

这种电子转移过程,可以通过配位化学、红外光谱等方式进一步证实。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生产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被广泛用于物质的合成、催化、分离、提纯等方面。

例如,氧化剂可以用于合成某些酸、碱、氧化物等物质,还原剂可以用于某些金属的提纯。

在生活中,氧化还原反应也经常用于除臭、净水、消毒等方面。

例如,用氯等氧化剂消毒、汲取井水可以用还原剂使铁水离子还原等等。

在高考中,氧化还原反应作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涉及到了许多方面的知识,例如反应平衡、化学动力学和热力学等方面,需要我们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才能从容应对考试。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复习与练习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复习与练习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复习与练习1、氧化还原反应定义: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就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判断的依据)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2、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表示方法(1)电子得失法即双线桥法a、两条线桥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对准同种元素b、要标明"得"、"失"电子,且数目要相等。

c、箭头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

(2)电子转移法即单线桥法a、一条线桥表示不同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

b、不需标明"得"、"失"电子,只标明电子转移的数目。

c、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

d、单线桥箭头从还原剂指向氧化剂。

4、氧化剂、还原剂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1) 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化合反应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3)分解反应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就,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4)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6、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1)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2)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3)金属单质的还原性看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减弱单质还原性强,其对应的离子的氧化性就弱。

金属离子的氧化性看金属活动顺序表倒过来的顺序。

例如下列几种阳离子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g+>Cu2+>Fe2+>Al3+>K+(注:Fe3+>Cu2+)8、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一般用"化合价升降法"或"电子得失法"配平。

配平原则是"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或"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下面以硫与浓硝酸反应为例,说明配平的一般步骤:(1)标变价: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中价变元素的化合价。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及题型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及题型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及题型分析作者:黄晓慰来源:《新高考·高三理化生》2011年第11期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考查在高考中必然会出现,既考查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能力。

考查内容涉及概念、计算、实际应用等多个方面。

可以出选择题,也可以出填空题。

先随笔者看看高考怎么考:一、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论的考查考点分析判断氧化剂、还原剂;判断发生了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判断被氧化还是被还原等。

例1(2011高考理综上海卷)发射“嫦娥二号”的长三丙火箭由三个子级构成,其中一子级上部装有液体四氧化二氮(N2O4)。

下部装有液体偏二甲肼(C2H8N2)。

发动机内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 + 2N2O4→3N2 + 2CO2 + 4H2O。

该反应中()A.C2H8N2发生还原反应B.C2H8N2是氧化剂C.N2O4发生氧化反应D.N2O4是氧化剂解析本题关键在于分析偏二甲肼(C2H8N2)的化合价(C为1价,N为3价)。

因此在反应C2H8N2 + 2N2O4 → 3N2 + 2CO2 + 4H2O中,C2H8N2中C、N的化合价反应后均升高,所以C2H8N2作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N2O4中N的化合价反应后降低,所以N2O4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D二、氧化还原反应有关规律的考查考点分析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规律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价变规律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规律的应用等。

例2 同第24页例3.解析(1)①Fe3+与SCN的配合产物有多种,如[Fe(SCN)]2+、[Fe(SCN)6]3等;I2的CCl4溶液显紫红色。

②应用信息:“氧化性:IO3 > Fe3+> I2”,说明IO3和Fe3+均能氧化I生成I2。

IO3 + 5I + 6H+3I2 + 3H2O,2Fe3+ + 2I2Fe2+ + I2(2)O2 + 4I + 2H2O2I2 + 4KOH 。

KI 被潮湿空气氧化,不能写成I + O2 + H+ →,要联系金属吸氧腐蚀,产物I2 + KOH似乎不合理(会反应),应考虑缓慢反应,微量产物I2会升华和KOH与空气中CO2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常考题型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常考题型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常考题型分析作者:樊艳平来源:《中学生数理化·高二高三版》2015年第01期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中最为重要的反应类型,其有关知识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同学们应高度重视该知识点的学习与复习。

下面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考类型归类分析如下,供参考。

一、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常考内容有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判断,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等。

分析时应抓好元素化合价。

例 1 Cl/sub>是纺织工业常用的漂白剂,Na2S2O3可作为漂白布匹后的“脱氯剂”。

和Cl2反应的产物之一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该反应中还原剂是B.H2O参与该反应,且作氧化剂C.由该反应可判断氧化性强弱顺序D上述反应中,每生成,可脱去2mol Cl2分析:Na2S2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6价,失去4个电子,作还原剂;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从O价降低到-1价,得到电子,作氧化剂。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仅参与该反应,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B项不正确。

是氧化产物,故氧化性根据上述离子反应方程式计量数关系可知D项正确。

答案为B。

评注:处理这类问题时,一要理清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知识线索;二要明确解题的方法思路,即找变价、判类型、分升降、定其他。

其中“找变价”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对于不同反应物中含有同种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弄清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

二、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这类问题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二是电子得失数目的确定。

答题时要注意审题。

例 2 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3)2+24KI+12H2SO4——2Cul↓+13I2+12K2SO4+12H2O,其中l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A. 10molB.11molC.12moID.13mol分析:根据氧化剂的概念,由Cu(IO3)2—一Cul及Cu(IO3)2—一I2知Cu(IO3)2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又由Cu(103)2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1mol。

高考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考点

高考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考点

高考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的电子数发生变化的反应。

通常,一个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称为氧化反应,而得到电子的过程则称为还原反应。

二、氧化数的表示方法氧化数是一个描述原子或分子电子分布的数值,常用来表示原子或分子的氧化状态。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之和为零,单质化合价为零。

三、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类型及其实例1.置换反应:一种单质替代另一种单质的反应,如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2.分解反应:一种化合物分解成两种或多种单质的反应,如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3.歧化反应:一种物质中的同一种元素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如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4.归中反应:一种物质中的元素从高价变为低价或从低价变为高价的反应,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四、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计算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计算是重要的考点。

电子转移数等于化合价变化数乘以参与反应的原子个数。

五、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1.工业制硫酸:利用二氧化硫、氧气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硫酸。

2.汽车尾气处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通过催化转化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3.金属的冶炼:金属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从其化合物中被还原出来,如铁的冶炼。

六、歧化与归中反应特点及实例分析1.歧化反应:一种物质中的同一种元素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如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特点是在一个分子内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归中反应:一种物质中的元素从高价变为低价或从低价变为高价的反应,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特点是电子转移发生在同一元素之间。

七、酸碱条件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酸碱条件可以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速率。

在酸性条件下,氧化剂的氧化性通常增强,还原剂的还原性减弱;在碱性条件下则相反。

此外,酸碱条件还可能影响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的生成。

八、配平技巧和策略在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以采用多种技巧和策略,如化合价升降守恒法、电子得失守恒法等。

最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

最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

最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一、氧化还原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或电子发生转移的化学变化。

其中,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而电子转移是其实质。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反之则称为还原反应。

氧化剂是指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而还原剂则是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生成物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被称为氧化产物,而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则被称为还原产物。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其中,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可以使用双线桥法或单线桥法来表示。

双线桥法强调同一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间的电子转移,而单线桥法则将箭头指向氧化剂,从失电子的元素出发指向得电子的元素。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分为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部分氧化还原反应、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和归中反应四种类型。

其中,还原剂和氧化剂为不同物质参与的反应是最常见的类型。

而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不同元素之间或同一物质的同种元素之间。

归中反应则是一种非氧化还原反应,其特点是反应物中的两种物质合并生成一种新物质。

化学中,同一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遵循以下变化规律:高价态和低价态会产生中间价态,中间价态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必须靠近,不能相互交叉。

例如,Cl2+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就是一种歧化反应,发生在同一物质分子内、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歧化反应的反应规律是:所得产物中,该元素一部分价态升高,一部分价态降低,即“中间价→高价+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

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的数目多少无关。

氧化还原反应常见题型分类例析

氧化还原反应常见题型分类例析

氧化还原反应常见题型分类例析作者:雷范军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08年第03期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既是历年高考的必考点,也是重点和难点之一。

其主要考查内容有:举例说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本质;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被氧化元素与被还原元素、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比较;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针对近年高考考查基础、重视能力的特点,下面对氧化还原反应在高考中可能出现的试题类型进行较详细的分析。

一、判断两剂两性两产物两变化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性与还原性、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被氧化元素与被还原元素、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等概念必须掌握,具体要求是理清两条主线,即升(反应物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失去电子)→氧(被氧化或发生氧化反应)→还(反应物为还原剂)→氧(对应的生成物为氧化产物),降(反应物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得到电子)→还(被还原或发生还原反应)→氧(反应物为氧化剂)→还(对应的生成物为还原产物)。

解答此类试题的方法与思路是:找变价,判类型(变价)、分升降、定其它(两剂两性两产物两变化等),关键是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理清反应物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类型。

归纳起来一句话:理解概念抓本质(电子转移),解题应用靠特征(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例1.亚硝酸钠(NaNO2)可将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氧气结合的能力,误食亚硝酸钠中毒,可服维生素C缓解。

对亚硝酸钠和维生素C 的性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还原性 B.氧化性C.氧化性和酸性D.还原性和碱性解析:Fe2+转化为Fe3+,铁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Fe2+作还原剂,而亚硝酸钠是氧化剂,显氧化性;服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钠中毒,说明维生素C的还原性比Fe2+强,故前者比后者优先与亚硝酸钠反应,可阻止Fe2+氧化,选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和题型分类氧化还原反应考点1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考点2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考点3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2.根据非金属活动顺序判断:3.根据周期表相对位置判断:4.根据化合价高低判断:同元素的同类物质,其氧化性是:高价>低价?如氧化性:Fe3+>Fe2+?Cu2+>Cu+?SO3>SO2?CO2>CO?H2SO4>H2SO3?5.根据方程式判断用方程式来判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6.根据反应程度(变价程度)判断(1)同一还原剂,用不同的氧化剂来氧化,把还原剂的化合价升高得多者,氧化性强?(2)同一氧化剂,用不同的还原剂来还原,把氧化剂的化合价降低得多者,还原性强?7.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判断如:(1)Cu分别与浓HNO3?稀HNO3反应的速率:浓HNO3>稀HNO3,所以氧化性:浓HNO3>稀HNO3?(2)Cu与浓H2SO4反应需要加热,Cu与稀HNO3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氧化性:浓H2SO4<稀HNO3?8.根据电化学反应判断原电池中,还原性:负极>正极(一般情况)?电解池中,阳极上先失电子者还原性强,阴极上先得电子者氧化性强?9.根据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判断如:H2+X2=2HX;ΔH1和H2+Y2=2HY;ΔH2?若ΔH1<ΔH2,则氧化性:X2>Y2,还原性:X-<y-?< bdsfid="94" p=""></y-?<>10.根据浓度判断物质越浓,其能力越强?如氧化性:浓HNO3>稀HNO3,浓H2SO4>稀H2SO4;还原性:浓HCl>稀HCl(用MnO2制Cl2,盐酸必须用浓的)?11.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反应溶液的酸碱性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亦有影响?如:(2)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Mg>Al,而在碱性溶液中,还原性Mg<al?< bdsfid="101" p=""></al?<>(3)在酸性溶液中,NO3-表现出强氧化性,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则不表现强氧化性?考点4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1.守恒规律:电子得失总数(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据此,可用于配平?计算?2.价态规律(1)同种元素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可简记为:高价氧,低价还,中价全?(2)化合物:因既有正价又有负价,所以同时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3.归中不交规律此规律仅用于同一种元素之间?(1)若价态相隔(即有中间价),一般能反应,且生成中间价态,但二者的化合价不会交叉变化?(2)若价态相邻,则不反应?如C~CO?CO~CO2?SO2~SO3等?4.先强后弱规律(反应顺序)(1)一种氧化剂遇多种还原剂时,总是按还原性先强后弱的顺序反应?如:把Cl2通入FeBr2溶液中,Cl2可把Fe2+?Br-氧化,由于还原性Fe2+>Br-,所以Cl2先氧化Fe2+, 若Cl2有剩余,才会继续氧化Br-?若n(FeBr2):n(Cl2)=1:1,其离子方程式为:2Fe2++2Br-+2Cl2=2Fe3++Br2+4Cl-?(2)同理,一种还原剂遇多种氧化剂时,是按氧化性先强后弱的顺序反应?5.由强变弱规律(反应方向)氧化还原反应总是向着氧化性和还原性减弱的方向进行,反之不能?据此,可判断两物质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考点5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与计算1 .配平依据:得失电子总数(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2. 配平步骤:一标: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二列:列出化合价的变化值?三定:用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的原则,确定变价元素的计量数?四配:先配两剂?两产物(可以调整计量数),再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同时将单线改为等号?五查:利用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三大守恒”检查方程式的配平是否正确?3. 如果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同一种物质(也称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可以从生成物的一侧配平,即先确定生成物的系数,再确定反应物的系数?在有机反应中一般先假设H元素的化合价为+1,O元素的化合价为-2,然后再求出有机物中C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确定)?题型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题型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题型三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的应用题型四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书写与计算氧化还原反应高考题分类题型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2011上海18)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

下列反应与Br2+SO2+2H2O=H2SO4+2HBr相比较,水的作用不相同的是A.2Na2O2+2H2O=4NaOH+O2↑ B.4Fe(OH)2+O2+2H2O=4Fe(OH)3C.2F2+2H2O=4HF+O2D.2Al+2NaOH+2H2O=2NaAlO2+ 3H2↑2、(2010安徽卷)亚氨基羟(Li2NH)是一种储氢容量器,安全性好的固体储氢材料,其储氢原理可表示为Li2NH+H2=LiNH2+LiH。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Li2NH中N的化合价是-1B、该反应中H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Li+和H+的离子半径相等D、此法储氢和钢瓶储氢的原理相同3、(09上海卷7)在下列变化①大气固氮②硝酸银分解③实验室制取氨气中,按氮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4、据悉,奥运会上使用的发令枪所用的“火药”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经撞击发出响声,同时产生白色烟雾。

撞击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KClO3+6P=3P2O5+5KCl,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B.产生白色烟雾的原因是生成的P2O5白色固体小颗粒(烟)吸水性很强,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成磷酸小液滴(雾)C.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6:5D.上述反应中消耗3molP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 题型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5、今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③2KMnO4+16HCl(浓)====2KCl+2MnCl2+8H2O+5Cl2↑若某溶液中有Fe2+和I-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可加入的试剂是A.Cl2B.KMnO4C.FeCl3D.HCl6、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浓度、反应温度等有关。

下列各组物质:①Cu与HNO3溶液②Fe 与FeCl3溶液③Zn与H2SO4溶液④Fe与HCl溶液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题型三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的应用7、(09广东化学17)常温下,往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2Fe2++H2O2+2H+=2Fe3++2H2O 2Fe3++H2O2=2Fe2++O2↑+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其还原性比Fe2+弱B.在H2O2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下降C.在H2O2分解过程中,Fe2+和Fe3+的总量保持不变D.H2O2生产过程要严格避免混入Fe2+8、近年来,我国储氢碳纳米管研究获重大进展,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常伴有大量的碳纳米颗粒生成。

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

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其中a、b、c、d、e 、f为反应计量数):aC + bCr2O72-+ cH+ = dCO2↑+ eCr3+ + f H2O。

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当a = 3时,e = 2B.反应中既可用稀硫酸又可用浓硝酸酸化C.若产生11 g气体物质,则有6.02×1023个电子发生转移D.反应计量数b、c、e有如下关系:3e =2b + c题型四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与计算10、(2011上海24)雄黄(As 4S 4)和雌黄(As 2S 3)是提取砷的主要矿物原料,二者在自然界中共生。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1) As 2S 3和SnCl 2在盐酸中反应转化为As 4S 4和SnCl 4并放出H 2S 气体。

若As 2S 3和SnCl 2正好完全反应,As 2S 3和SnCl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上述反应中的氧化剂是,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吸收。

(3)As 2S 3和HNO 3有如下反应:As 2S 3+ 10H ++ 10NO 3—=2H 3AsO 4+ 3S+10NO 2↑+ 2H 2O 若生成2mol H 3AsO 4,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一原电池,则NO 2应该在(填“正极”或“负极”)附近逸出。

(4)若反应产物NO 2与11.2L O 2(标准状况)混合后用水吸收全部转化成浓HNO 3,然后与过量的碳反应,所产生的CO 2的量(选填编号)。

a .小于0.5 molb .等于0.5 molc .大于0.5mold .无法确定11、(09上海卷24)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3AsH 、24H SO 、3KBrO 、24K SO 、34H AsO 、2H O 和一种未知物质X 。

(1)已知3KBrO 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2)已知0.2mol 3 KBrO 在反应中得到1mol 电子生成X ,则X 的化学式为。

(3)根据上述反应可推知。

a .氧化性:334KBrO >H AsOb .氧化性:343H AsO >KBrOc .还原性:3AsH >Xd .还原性:3X>AsH(4)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式及其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方框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12、(2010上海卷)向盛有KI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 4后滴加氯水,CCl 4层变成紫色。

如果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 4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

完成下列填空:1)写出并配平CCl 4层由紫色变成无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果系数是1,不用填写):2)整个过程中的还原剂是。

3)把KI换成KBr,则CCl4层变为__色:继续滴加氯水,CCl4层的颜色没有变化。

Cl2、HIO3、HBrO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4)加碘盐中含碘量为20mg~50mg/kg。

制取加碘盐(含KIO3的食盐)1000kg,若庄Kl与Cl2反应制KIO3,至少需要消耗Cl2L(标准状况,保留2位小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