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要点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要点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第一章表内乘法一、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可用乘法表示。

比如:7+7+7+7+7+7就是求6个7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6×7或7×6表示在乘法算式中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几就是几。

0乘任何数都得0。

二、乘法应用题有两种:1、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如:3个8是()又如:6个7是多少?三、解决问题每个鸡舍里有8只鸡,这里有9个鸡舍,一共有多少只鸡?求一共多少只鸡,也就是算9个8是多少用乘法每个鸡舍的只数×鸡舍的个数=一共有的只数8× 9= 72 (只)答:一共有72只鸡。

四、乘加乘减问题:乘加:6+6+6+6+6+4=5×6+4乘减:6+6+6+6+6+4=6×6—2方法:比5个6的和多4,所以是加4;比6个6的和少6,所以是减2。

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9的6倍是()。

5的9倍是多少?解决问题一辆小客车可以坐9人,大客车坐的人数是小客车的5倍。

大客车可以坐多少人?求9的5倍是多少,就是求5个9是多少。

9× 5 =45(人)答:大客车可以坐45人六、注意与加法区分1、2与5的和是多少?2+5=72、2与5的积是多少?2×5=103、2个5的和是多少?2×5=104、一个因数是2,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2×5=105、一个加数是2,另一个加数是5,和是多少?2+5=76、2个5相乘,积是多少?5×5=25第二章角(1)一个角有( 1 )个顶点,( 2 )条边。

(2)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我们红领巾上有( 3 )个角,其中有( 2 )个锐角,有( 1 )个钝角。

(4)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 4 )个角,他们都是(直)角。

钝角>直角>锐角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与边长短无关。

二年级上册数学测量长度复习课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测量长度复习课西师大版

巩固练习4
8.老师用一根绳子给孩子们剪跳绳,剪下的4 根跳绳每根长6米,还剩下2米,绳子原来长多 少米?
4×6+2=26(米) 答:绳子原来长26米。
巩固练习4
9.在跳远测试中,小刚跳了1米,小强比小刚 多跳了40厘米,小强跳了多少厘米?
1米=100厘米 100+40=140(厘米) 答:小强跳了140厘米。
练习巩固3
6.在下面的(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本书厚约1(cm )。 (2)课桌长约6(dm)。 (3)一支铅笔的长约18(cm)。 (4)一个文具盒长约2(dm)。 (5)两层楼高约6( m )。 (6)围绕学校运动场跑一圈长约200(动你聪敏的小脑袋,你 能说出哪些物体的长度常用厘米作 单位,哪些物体的长度常用米作单 位吗?
答:两块木板重叠的长度是10厘米。
小结回顾
孩子们,本节课复习了那些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呢?
谢谢!
拓展延伸
10.有两块薄木板,一块长为50厘米,另一块 长为40厘米,将两块木板钉成一块木板后, 现在木板长度为80厘米,求两块木板重叠 部分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重叠部分
50cm
40cm
80cm
分析:原来长度之和-现在长度=重叠部分长度
原来长度之和:50+40=90(cm)
重叠部分长度:90 -80=10(cm)
1m = 10 dm 1dm= 10 cm 1m =100 cm
练习巩固2
3.填一填。
60cm=( 6 )dm
2dm=( 20 )cm
1m=(10 )dm=1( 00)cm 200cm=( 2 )m
5m=( 50)dm 80dm=( 8 )m
练习巩固2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角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角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角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角的定义,知道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2. 使学生能够辨别和命名基本的角,如直角、锐角和钝角。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索角的特点和性质。

4. 培养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角的定义和特点2. 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辨识3. 角的画法4. 角的大小比较5. 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角的定义,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辨识。

2. 教学难点:角的画法,角的大小比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剪刀、钟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角,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角的初步认识》。

2. 新课导入(1)角的定义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角的定义,即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2)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辨识通过展示各种角度的图片,让学生辨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并引导学生总结它们的特征。

(3)角的画法演示如何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并让学生动手尝试。

(4)角的大小比较通过展示不同大小的角,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引导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角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完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要加强练习,提高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角的定义: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2. 直角、锐角和钝角:直角是90°的角,锐角是小于90°的角,钝角是大于90°且小于180°的角。

3. 角的画法:使用直尺和量角器。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0: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一)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0: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一)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0: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一)教学目标1.理解一、十、百、千的位数概念;2.能够用手工和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3.熟练掌握数字0-99之间数的写法、读法及比大小;4.能够掌握简单物品分类的思想。

教学重点1.数字的写法、读法及比大小;2.加减法的口诀;3.物品分类的思想。

教学难点1.能够用手工和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2.能够掌握简单物品分类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概念讲解1.介绍一、十、百、千的位数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数位的概念和数量级;2.引导学生认识0-99之间的数,掌握它们的读法、写法和比大小。

二、口算练习1.设计一些口算题,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法口诀;2.引导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帮助他们提高计算能力。

三、计算器练习1.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法计算,加深他们对加减法的理解和应用;2.设计一些计算器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四、物品分类讲解1.引导学生探究物品分类的方法,加深他们对物品分类的认识;2.设计一些物品分类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物品分类的方法。

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展示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2.体验法:通过口算和计算器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讨论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评价1.通过考试,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数字读写和加减法计算方法;2.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练习,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物品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数字读写和比大小的方法,熟练掌握了加减法的口诀,掌握了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加减法计算的方法,掌握了简单物品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同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练习,提高了计算能力和物品分类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西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知识点综合复习专项完美版

西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知识点综合复习专项完美版

西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知识点综合复习专项完美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计算题。

1.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7×9= 42÷7= 27÷3= 45÷5= 5×5=20+63= 40÷8= 35÷5= 8×4= 6×3=12÷2= 80-17= 6+6+6= 3+3+3+3=2. 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4×8=______ 8×8=______ 4×6=______ 7×4+7=______ 49+7=______ 9×5=______ 4+4=______ 6×8+30=______ 1×9=______ 35+7=______ 1×1-1=______ 9×9-9=______3. 直接写出得数。

4×6= 3×3= 5×5= 70-40=42+8= 76-50= 4×3= 4×4=30+48= 3×6= 43+40= 4×5=23+9= 1×6= 72-20= 46+5=2×5= 57+9= 6×5= 2×2=4. 口算。

72÷9= 54-6= 35÷7= 45÷5= 64-8= 7×6=28÷4= 36÷9= 27÷3= 24÷3= 56÷7= 49÷7=32÷4= 2×9= 20÷4= 24÷8= 9×5= 54÷6=5. 用竖式计算。

57÷9= 36÷8= 52÷7= 29÷6=43÷7= 50÷6= 86÷9= 60÷8=二、根据题意填空。

新版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新版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4个 1 1× 4 4 × 1
3个 6
6×3 3×6
第 一 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 3 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3)
看图填空。
4个2 2×4 4 ×2
看图填空。
4个 1 1× 4 4 × 1
3个 6
6×3 3×6
看图填空。
2+2+2=6 (只) 3+3=6(只)
236 326
看图填空。
3 ×9
7 ×6
看图填数。
(2 )×(4 )=( 8 )(个) (4 )×( 2)=( 8 )(个)
5 (4 )×(5 )=(20)(顶) (5 )×(4 )=(20)(顶)
看图填数。
55
( 5)×(5)=(25)
第 一 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 4 课时 1,2的乘法口诀(1)
1. 看图写算式。
比一比,谁是神算子?
2×7= 14 8×1= 8 2×9= 18 2×2= 4 1×7= 7 8×2= 16
6×2=12 2×5= 10 1×9=9 2×4= 8 3×2= 6 1×1=1
每拼一个三角形要用三根小棒
一个三 二个三 三个三 四个三 五个三 六个三 七个三 八个三 九个三
1×3=3 2×3=6 3×3=9 3×4=12 3×5=15 3×6=18 3×7=21 3×8=24 3×9=27
5人要几块? 2 × 5 = 10
9人要几块? 2 × 9 = 18
第 一 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 5 课时 1,2的乘法口诀(2)
乘法算式: 1 x 2 = 2
2x1=2
乘法口诀:
一二得二
乘法算式: 1 x 3 = 3
3x1=3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常用长度单位:米(m)、分米(dm)、厘米(cm)。

2.测量较短物体用厘米或分米,测量较长物体用米。

3.测量时,将物体一端对准,另一端对着数字即可。

4.单位换算:1m=100cm=10dm,1dm=10cm。

5.角有顶点和两条边,直角、钝角、锐角分别表示角的大小。

6.使用尺子和三角板可以画出不同类型的角。

7.三角板有3个角,其中1个是直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

8.使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较可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宽度有关。

10.相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表示,如5+5+5+5=5×4或4×5.11.加法和乘法的和与积相同。

12.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13.算式的各部分包括因数、积、被除数、除数、商、被减数、减数、差、加数、和。

14.乘法和除法算式的读法:5×4=20读作5乘4等于20,30÷5=6读作30除以5等于6.15.乘加和乘减算式的写法,先用乘法表示相同的部分,再加减不同的部分。

16.平均分的计算方法是将总数按每份或份数平均分,使用除法计算。

17.使用除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份数是多少,或一个数中有几个几。

18.已知一个数的几倍,使用除法计算这个数。

把下面的文章的格式错误去掉,删除有问题的段落,然后稍微改写每段话。

题目:一个数的3倍是24,这个数是多少?解答:假设这个数为x,那么3x=24,解得x=8.文章:这是一个数学题。

这个题目是:一个数的3倍是24,这个数是多少?这个问题可以用代数的方法来解决。

假设这个数为x,那么3x=24,解得x=8.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但是如果我们遇到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我们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它们。

因此,我们需要在学校里研究数学知识,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数学问题。

数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西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一单元表内乘法知识点[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

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4个5相加得20,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5×4=20 或4×5=205 ×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4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乘数×乘数= 积其中4和5都是乘数,积是20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如:8×4=4×8加法:加数+ 加数= 和和—加数= 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 差减数= 差+ 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乘法:乘数×乘数= 积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先算相同再加不同。

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

例:加法:5+5+5+5+3=23 乘加:5×4+3=23 乘减:5×5-3=23例:加法算式:3+3+3+3+2=14乘加算式:3×4+2=14乘减算式:3×5-1=146.相同得数,不同口诀只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有9句: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执教者:左姝一单元表内乘法知识点[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

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4个5相加得20,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5×4=20 或4×5=205 ×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4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乘数×乘数= 积其中4和5都是乘数,积是20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如:8×4=4×8加法:加数+ 加数= 和和—加数= 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 差减数= 差+ 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乘法:乘数×乘数= 积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先算相同再加不同。

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

例:加法:5+5+5+5+3=23 乘加:5×4+3=23 乘减:5×5-3=23加法算式:3+3+3+3+2=14乘加算式:3×4+2=14乘减算式:3×5-1=146.相同得数,不同口诀只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有9句: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7.“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

8、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2个几相乘的积就是几乘几。

例如:2个6相乘的积就是6×6=36.9、“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7的3倍是多少?(7×3=21),5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8×5=40)1、5个6相加写作乘法算式是()或()。

2、先看图,再填空★★★★★★★★★★★★(1)求一共有多少个的加法算式是:(2)求一共有多少个的乘法算式是:(3)第二行画△是4个3:第一行:○○○第二行:(5)在8×6=48中,8和6都叫做(),48叫做()。

(6)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写出两个相应的乘法算式。

(1)()八二十四(乘法口诀要大写)(2)七()六十三(乘法算式要小写)3、根据算式写出乘法口诀。

8×7()6×9()4、5+5+5+4=()或()8+8+8+8-7=()或()二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后画边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3、用三角尺可以画出直角。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点对点,边对边,边重合,是直角)4、三角尺上有3个角,其中最大的那1个是直角,其余2个都是锐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这个角的大小不改变。

】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6、用三角尺画直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三角尺的直角边,沿着一画是直角(一点、二线、三标记。

)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7、所有的直角大小都一样。

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数学书的封面上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红领巾上有3个角,2个锐角和1个钝角。

8、数角的个数时,可以先数单个的角,再数由两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再数由三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依次这样数下去,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多少个角。

9、拼角:一直(角)一锐(角)拼钝角10、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

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练习:1、1米21厘米=()厘米53厘米-18厘米=()厘米;一棵大树高10()。

2、我的身高是()米()厘米。

3、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一本书宽15()。

4、三角板中有三个角,有()个直角。

5、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 )三、长度单位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是1厘米,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

(算,数)4.画线段的方法: 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5、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6、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7、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8、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厘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四、观察物体[ 从正面、侧面、上面看]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正方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球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都是圆。

长方体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会是不同大小的长方形。

圆柱从不同方向看可能会看到圆或者长方形。

1、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还可能是圆柱。

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还可能是长方体。

3、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圆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球,还可能是圆柱,圆锥。

4、面对面看到的物体形状一样,但方向相反。

5、观察组合物体的表面时,与物体的高矮和是否对齐无关。

练习(1)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定不同。

(×)(2)在同一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3)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看到一个长方形。

(×)(4)小明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物体一定是正方形。

(×)(5)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面观察,都不可能看到正方形。

(×)(6)从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定)相同。

(7)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只能看到一个(正方)形。

(8)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它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

(9)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个面看,不可能看到(圆)。

六、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5、多几的问题。

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五、表内除法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照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至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照没几个一份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做商。

三、用乘法口诀求商1.计算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

四、倍的认识【倍的认识经典例题与练习】一、求一个数的几倍就乘以几,要用乘法(一个数×几倍=另一个数)例1、8个2相加等于多少?2、2的8倍等于多少?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用大的数除以小的数(大数÷另一个数=倍数)例:1、45是9的多少倍?三、应用问题(一)画线段再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一个数×倍数=大数平均数×份数=总数)1、小明今年9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爸爸今年多少岁?2、一只山雀一天能吃95只害虫,一个月(按30天算)能吃多少只害虫?(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大数÷另一个数=倍数)求每份数(总数÷平均数=份数)1、小明今年9岁,爸爸今年45。

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几倍?2、买一支笔2元钱,花12元可以买多少支这样的笔?(三)画线段再计算,求一倍数(大数÷倍数=另一个数)求平均数(总数÷份数=每份数)1、爸爸今年45岁,是小玲年龄的5倍,小明今年多少岁?2、饲养小组有母鸡12只,恰好是公鸡的3倍,公鸡有几只?3、图书馆买来40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5倍,科技书几本?(四)画线段再计算,几倍多几(数1×倍数+数2=大数)1、文具店运来三箱红墨水,每箱100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