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新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 引言新闻学是培养具有新闻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重要学科之一。

本文将介绍新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新闻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他们成为具备扎实基础和创新能力的新闻专业人才。

2. 培养目标本科阶段的新闻学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新闻学理论基础:使学生对新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有深入的了解,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新闻事件和传播现象。

2.具备新闻采编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的新闻采编技能,包括新闻报道、编辑、采访、写作等方面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新闻报道和文章撰写。

3.具备数字传媒技能:针对现代媒体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具备数字传媒技能,包括社交媒体运营、数据分析、多媒体新闻制作等方面的能力。

4.培养国际化视野:使学生了解国际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动态,具备跨文化交流和跨国新闻报道的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3. 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新闻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闻学基础课程–新闻学原理–新闻伦理与道德–新闻写作与报道–新闻采访与编辑–新闻摄影与摄像技术2.新闻传播理论课程–新闻与传媒学–社会心理学–传播学基础–媒介经济学–媒介与社会3.数字传媒技术课程–数字新闻制作技术–社交媒体运营与管理–数据新闻与可视化–多媒体新闻报道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参观调研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新闻场景和案例,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新闻采编的技巧和方法。

4. 实践环节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新闻学本科专业设置了丰富多样的实践环节,如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等。

1.实习:学生在校外新闻机构或媒体实习,通过与实际工作接触,提升新闻采编能力和职业素养。

2.实训: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兴趣,设立不同类型的实训项目,如新闻报道实训、编辑实训、多媒体新闻制作实训等。

3.社会调查:学生参与社会调查项目,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调研能力。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及职业荣誉感,通晓新闻传播理论,熟悉新闻传播规律,掌握采、写、编、评、摄等专业技能和新媒体技术,能够胜任新闻媒体以及相关工作的国际化创新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1)具有从事新闻事业应有的人文情怀、崇高的道德品质、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批判性思维和良好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2)较好地掌握新闻与传播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新闻传播的基本政策,坚守基本的专业伦理;(3)有较好的新闻判断力、实践能力;(4)具备应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所需要的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知识以及外语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学制: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本科培养总学分150,其中课程学分122,集中实践环节18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0学分。

五、专业核心课程14门,41学分新闻传播学引论(3学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2学分)、新闻学原理(3学分)、初级新闻采写(3学分)、高级新闻采写(3学分)、新闻摄影(3学分)、中国新闻传播史(3学分)、外国新闻传播史(3学分)、影视制作(3学分)、新媒体导论(3学分)、传播学原理(3学分)、媒介伦理与法规(3学分)、媒介调查与统计(3学分)、传播研究方法(3学分)。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公共基础课 26学分(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2) 体育 4学分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学期为限选,第7-8学期为任选。

体育课学分不够或不通过,不能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

1-22013新闻学专业培养方案

1-22013新闻学专业培养方案

新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新闻理论和传播技能,宽广的文化和社会科学知识,较熟练掌握英语,素质高、能力强并富有创新精神,能胜任新闻采、写、编、评、摄影、摄像、电视节目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够在新媒体时代的各类媒体中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新闻实务和网页设计、网站维护等网络传播实务,以及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的复合型涉外新闻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新闻传播历史和基本理论,接受新闻传播实践的训练,具备利用多种传播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情怀、道德品质、协作意识、文化修养以及健康的体魄;2.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与综合思维能力;3.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熟悉中外新闻事业的历史,了解中国国情及与新闻传播相关的法律与政策,坚守职业伦理道德;4.具备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电视节目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网站建设与维护等专业知识与技能;5.熟悉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了解中外新闻业、网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熟悉国际新闻和网络传播业务;6.具有调查研究、人际交往、社会活动能力以及一定的科研能力;7.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较熟悉英语及英语新闻业务,既能胜任国际新闻采写、网络传播工作,又能适应相关工作对英语的要求;8.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基本学制4年,实行3~7年弹性修业年限。

四、学时与学分分配新闻传播学六、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媒介伦理与法规、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新闻摄影、音视频节目制作、新媒体导论、媒介经营管理。

七、专业特色与专业方向新闻学专业1998年获准设置,是我校为适应重庆市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要而开设的专业,是我校校级品牌专业及重庆市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主干课程《传播学概论》为重庆市省级精品课程,国际新闻报道为重庆市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国际新闻与传播本科培养方案

国际新闻与传播本科培养方案

国际新闻与传播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咱们这个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啊,就是要把大家培养成那种在国际舞台上能说会道、啥都懂的传媒小能手。

目标就是让同学们既了解国际大事,又能把这些事儿用各种方式(文字、图片、视频啥的)传播出去,让全世界的人都能明白。

简单说,就是要培养出有国际视野、精通传播技能的全能型人才。

二、学制与学位。

学制呢,一般就是四年啦,就像一场四年的冒险之旅。

只要你在这四年里按照咱们的计划好好走,学分修够了,就能拿到文学学士学位这个小奖励。

三、课程设置。

# (一)通识教育课程。

1. 思想政治类。

2. 外语类。

咱们这可是国际新闻与传播,外语就像你的翅膀。

英语那肯定得好好学,从基础的语法、词汇到高级的听说读写,都得拿下。

要是你还有余力,学个小语种,像法语、西班牙语或者阿拉伯语,那就更酷了,就像给你的翅膀又加了彩色的羽毛,能让你在国际交流的天空飞得更高更远。

3. 计算机类。

在这个数字时代,不会计算机就像战士上战场没带武器。

从基本的办公软件到多媒体制作软件,都得玩转。

你得学会用电脑来写新闻稿、剪辑视频、制作炫酷的传播内容,这可是必备技能哦。

# (二)专业基础课程。

1. 新闻学概论。

这是咱们专业的地基课。

它就像一张地图,告诉你新闻是个啥,新闻行业是怎么运转的。

从新闻的定义、新闻价值到新闻的传播规律,都在这门课里。

学完这门课,你就对新闻这个神秘的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

2.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就更有意思了,它就像一个魔法盒,里面装满了各种关于信息传播的奥秘。

你会知道信息是怎么在人群中跑来跑去的,为啥有些消息传播得快,有些就不行。

像什么传播模式、传播效果之类的概念,都能让你大开眼界,感觉自己像是掌握了信息传播的密码。

3. 中外新闻史。

这门课就像是时光机,带你穿梭在新闻发展的历史长河里。

从古代的新闻传播方式,到现代新闻业的兴起,再到不同国家新闻发展的独特历程。

你会发现原来新闻的发展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剧,里面有好多传奇的故事和伟大的新闻人。

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闻学专业是培养具备扎实的新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专门人才的学科。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传媒行业的日益竞争,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兼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技能与创新的培养,才能适应和引领媒体的发展趋势。

首先,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学生应该系统地学习新闻传播学、新闻写作学、新闻伦理学等基础学科,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开展相应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国际化视野的培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新闻传播不再受局限于国内范围,而是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学生应该学习国际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了解国际媒体环境和国际新闻业的发展动态。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交流平台。

此外,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还应该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传媒行业的变革,新闻从业者需要具备创新和创业的能力。

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了解最新的科技和行业动态,掌握新的媒体技术和平台,拓宽自己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总之,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兼顾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全面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新闻从业者,适应和引领传媒行业的发展。

新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日前,本校新闻学院发布了一份全新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备扎实新闻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首先,该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课程设置中,学院增加了实践课程的比例,例如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编导、网络新闻写作等。

通过实践课程的开展,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新闻工作的技能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其次,该方案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学院增设了新闻创新实验室,并组织各类创新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实验室的科研项目和参加创新竞赛,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另外,该方案还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

学生需要修读大量的语言类课程,例如新闻写作、口语表达等。

此外,学院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辩论赛和新闻讲座等活动,培养他们的演讲能力和社交能力。

此外,该方案还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院积极与新闻媒体、社会组织等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学生可以在实习中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强自己的职业素养。

据了解,该方案已经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积极响应。

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个方案,他们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教师们也表示,该方案将更好地培养出具备新闻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新闻从业人员。

总之,该新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发布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培养出更多具备综合素质的新闻从业人员,也将为新闻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力。

希望该方案的实施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新闻人才做出贡献。

新闻学是一门综合性强、实践性重的学科,对于培养具备扎实的新闻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新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发布,标志着学院对于学生培养的新思路和新要求,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该方案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安庆师范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安庆师范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安庆师范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有较强的新闻采访、写作、编辑、摄录、节目主持、网络管理等业务技能,毕业后能在广播、电视及其它新闻、宣传部门、网络传媒及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维护、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

2、基本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广播电视新闻学、网络新闻传播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受到广播电视新闻采、写、编、播和策划、维护及管理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系统掌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具有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摄录、制作、节目主持及网络管理、维护的基本能力;(3)具有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现场及镜头前采访报道的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及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制作、评论和分析的能力;(4)了解广播电视新闻工作及网络新闻传播的方针、政策与法规;(5)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科技常识,了解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及中国网络新闻传播事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广播电视事业及外国网络新闻传播事业的动态。

二、专业方向设置本专业设置广播电视新闻和网络新闻传播两个方向。

以有利于毕业生就业为导向,同时兼顾学生的专业特长及兴趣爱好,实行学习中期分流培养模式,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

三、学制与学位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

修业年限可根据具体情况实行弹性学制,为3-6年;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170学分,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毕业论文答辩合格,方能毕业;取得毕业资格,并达到学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的标准(详见本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例),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1、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2、主要课程新闻学基础、传播学导论、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电视摄像、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编辑与制作、电视作品分析、电视专题与栏目、广电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史、外国广播电视事业、广播电视法规与广电职业道德、公共关系学等。

新闻学(网络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闻学(网络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闻学(网络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301)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现代网络技术,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后能在新闻、网络、出版等行业以及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记者、宣传助理、文秘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一)培养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新闻、宣传、文秘、公关、管理等相关职业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并富有创新精神。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2.具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掌握新闻学的基础理论,具有新闻(网络传播)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专业技能。

3.了解我国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新闻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熟练运用现代网络传播技术;掌握一门外语。

4.具有调查研究的能力;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5.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主要职业岗位关键能力、能力要素、课程对应关系表三、主要支撑学科新闻传播学四、专业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一)专业核心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评论学、新闻编辑学、新闻摄影、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网络新闻实务、网络传播学(二)特色课程:网络新闻实务、新闻采访学、新闻编辑学、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本专业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公共基础类实践(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形势与政策等),专业类实践(科研综合实践活动、暑期新闻专业小实习、新闻课外专业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素质拓展与创新类实践(社会实践、专业素质拓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Journalism)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系统的新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适应现代传媒产业发展需要,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能力突出,毕业后能在网络等新媒体、各级各类传统媒体、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编、创意策划、媒介经营管理、文化传播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素质结构要求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现代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和素养;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并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理论基本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2.知识结构要求
掌握新闻学的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新闻传播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及新闻采写、编辑等业务能力,熟练地运用现代传播技术,并能在工作中积极探索最新的报道内容与表现形式;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等基本知识,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掌握英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英语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计算机达到全国或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核一级水平。

完成规定周数的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3.能力结构要求
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新闻学专业领域和相关的文化传播行业实际操作技能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主干学科
新闻传播学
四、学制与学位
1.标准学制:四年
2.弹性学制:三——八年(根据所获学分确定修业年限)
3.学位:文学学士
五、主要课程
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报刊版面编排、新闻摄影、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媒介经营与管理、网络传播等。

主要实践环节有:
军事理论与军训;相关课程的课内实验;毕业论文;另有社会调查、新闻采写实训、新闻业务综合实践、“读百部书,看百部电影”、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专题教育、学术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等第二课堂实践。

六、学分
最低毕业学分:170学分(其中第一课堂160学分,第二课堂10学分)。

七、各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
各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八、学分和学时汇总表
新闻学本科专业学分和学时汇总表
新闻学本科专业第二课堂课程结构和学分分配表
1.“读百部书,看百部电影”:要求学生于第一至第四学期在“读百部书,看百部电影”基础上,每学期完成1篇书评(读后感)、1篇影评(观后感),或者四学期内在公开刊物发表此类文章2篇,共计2学分,由系主任负责组织、落实。

2.学年论文: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专业和课程学习在第五学期内完成,字数一般不少于5000字,计2学分,如论文在专业刊物公开发表,计4学分,超出的2学分可抵第二课堂选修学分,由系主任组织、落实。

3.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科研训练项目、学科竞赛项目、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学生任选一个项目完成(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可凭2张相关部门颁发的技能合格证书申请免修),每一个项目共计4学分,项目如在校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奖,经二级学院认定、教务处审定后,给予相应学分奖励,该学分可以抵第二课堂其他选修学分。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由创新中心(实验电视台)、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和科研处共同制订实施方案。

4.专题教育、学术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可以任选一项或几项完成。

学生在听取专题教育和学术讲座后,每完成2篇规定文章计1学分,文章能在正式刊物公开发表的计2学分,最多不超过2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凭有关成果或证明获得学分,原则上一项活动1学分,凡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含省级)奖励的,参照学校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该学分可以抵第二课堂其他选修学分。

九、课程设置与开课计划表(另附)
十、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