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炔事故典型案例
化工厂乙炔泄露爆炸四人死亡事故案例

Those who live yesterday lose the past, those who live tomorrow lose the future, and those who live today havethe past and the future.模板参考(页眉可删)化工厂乙炔泄露爆炸四人死亡事故案例事故经过:某年6月24日上午,某化工厂焊工班在1号、2号、3号贮罐之间安装纵向走台。
9点多钟,焊工王某将割枪借给外单位现场施工人员使用,20分钟后,割枪被还回。
王某接枪后,随手就近把割枪插入2号罐顶上的连接口内。
中午11点30分下班时,工人李某去关氧气瓶和乙炔气瓶阀门,氧气瓶高、低压正常退气完毕,李某却发现乙炔瓶高、低压表指针已回零,说明瓶内乙炔气已经跑空。
李某立即告诉了班长张某,但没有引起张某的重视。
焊工王某也没理会,从罐顶连接口中提出割枪拆下,离开现场吃饭休息去了。
下午15点30分左右,电焊工赵某用电焊机焊接2号罐顶护栏立柱时,该罐发生爆炸,固定罐盖的68根直径14毫米的螺栓全部被拉断,235公斤的罐盖向西飞出20.8米,致使现场作业的4名职工死亡,多人受伤。
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外单位现场施工人员没有将乙炔气关严,焊工王某将漏气的割枪插入2#贮罐,致使乙炔气泄露至2号罐内,并与罐内空气混合,到达爆炸极限。
赵某用电焊机打火施焊时,罐体局部高温,引爆罐内混合气体。
2、间接原因⑴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如:动火审批制度、罐内气体浓度监测制度等;⑵施工前没有制定完善的安全施工方案,更谈不上现场交底;⑶现场管理混乱,为赶进度,操作违反工艺流程,如无清罐记录,不开罐通风换气就进行明火作业;⑷安装不符合设计要求;⑸职工安全素质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如:明知乙炔气泄露,不检查,不分析;割枪随意外借、乱放;施工人员未经专门培训,用一般的起重、安装、焊接操作技术工人来从事危险性极大的化工设备拆迁和安装,缺少必要的安全知识。
(完整)电石乙炔安全事故案例11 12

电石乙炔安全事故案例目录前言 (3)1 电石物化性质 (3)2 电石运输过程安全事故案例 (3)3 电石装卸过程安全事故案例 (4)4 电石贮存过程安全事故案例 (5)5 电石乙炔生产过程安全事故案例 (5)前言电石是由碳素原料和生石灰按一定比例投入到电炉内,在大电流、高温度下冶炼而成的。
同时还放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电石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在常温下,受水或潮湿空气的作用下,就能发生化学反应。
倘若室内或容器内的水渗入到电石中,就可能引起燃烧和爆炸.爆炸事故尤其在电石运输、电石装卸、贮存、电石破碎、乙炔发生工段颇多。
可以说,电石运输和乙炔发生始终存在着爆炸的隐患。
水、电、尘、气都可能因为稍有疏忽而引发事故。
这些事故的发生,真可谓惊心动魄,惨不忍睹。
以血肉之躯为代价的悲剧,往往都是由于人们思想上的麻痹和工作上的疏漏而发生的.痛定思痛,在此希望通过安全事故案例学习,能够从中吸取血的教训而有所收益。
1 电石物化性质电石的性质碳化钙,别名电石,分子式为CaC2,比重2.22、熔点2000℃,属一级遇湿易燃物品,纯品为白色立方体结构,市场上出售的工业品是碳化钙与氧化钙的混合物,呈灰色或灰黑色不规则块状物。
高温时有强烈的还原性,能还原过重氧化物。
电石(CaC2)属遇湿易燃物品,通常呈黄褐色或黑色硬块,其结晶断面为紫色或灰色,工业品中往往含有磷和硫等杂质.工业电石遇水作用除产生大量的C2H2(爆炸极限为2.5%~82%,v/v,以下同)外,还生成少量的剧毒气体PH3和H2S,当PH3含量超过0.08%,H2S含量超过0.15%时,容易引起自燃爆炸,从而引燃、引爆C2H2气体;电石遇水或与潮湿空气作用分解出C2H2气体,当受到撞击、摩擦、振动或接触明火、高热时也极易引起燃烧爆炸.因此,在电石遇水或潮湿空气发生火灾时,只能用干粉、水泥粉、干黄砂灭火,严禁使用水或泡沫等水性物质灭火。
但当大量电石大面积遇水燃烧时,用上述灭火剂扑救有时也难以奏效,必须采取特殊的处置方法,消除危害。
乙炔气瓶事故

典型气瓶爆炸事故案例分析及经验教训我国气瓶爆炸致人伤亡、财产遭损的事故较多。
经查阅1990年至2000年《深冷技术》及个人行业情报笔记和有关报刊资料,仅仅了解到的致人死伤的气瓶爆炸就有47起,死亡74人。
未了解未记人的气瓶爆炸死亡事故肯定还有。
为吸取血的教训,也作史料记述,本文特以发生时间为先后,汇编了47起气瓶爆炸事故案例,作一个典型的气瓶爆炸实例分析(仅收入有伤亡的、重大的事故,并以氧气钢瓶为主,不涉及液化石油气钢瓶与液氯钢瓶),并归纳了几条教训。
“人命关天的事,一定要慎之以慎,确保万无一失。
”望引以为戒,高度重度;预防为主,杜绝事故。
1. 气瓶爆炸伤亡事故实例(1)1990年3月22日,大庆油田建设公司第九分公司一中队在切割作业中氧气瓶突然爆炸,2人被炸死。
原因为以氢气瓶作氧气瓶进行充装,为化学性爆炸,瓶色漆色为深绿色,气瓶瓶阀型号为QF—30,出气口螺纹为左旋,该瓶是哈尔滨灯泡厂的氢气瓶,氧气厂未认真检查就给充装氧气。
(2)1990年7月12日,山东省莒南县玻璃厂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死2人,伤1人。
为化学性爆炸。
(3)1991年10月23日,在上海J1[沙县高南乡小梁山废品堆放处,某公司临时工黄某以十几元钱买下一只气瓶,又借管子钳等工具欲拆下另一只氧气瓶阀,没拧几圈就喷出一团雾气,黄某被击倒在地,反冲出去的氧气瓶把黄某身后20多米处的一妇女当场撞死。
无知闯下大祸!(4)1992年1月14日上午9时35分,抚顺某合资企业铆焊厂一只正在进行氧炔焊作业的氧气瓶发生粉碎性爆炸,爆炸碎片击穿两只溶解乙炔气瓶,同时引发火灾,厂房、物品损坏,爆炸声震惊3公里以外的人。
两名工人耳膜击穿。
经分析氧气瓶中有积炭,含甲烷(7.7%,曾装过),属化学性爆炸。
(5)1992年6月4日下午2时45分,江西瑞金县沙洲乡制氧站氧气瓶爆炸,造成1人死亡,2人重伤,车间损坏。
原因是瓶内混入乙炔气。
(6)1993年2月1日,扬州制药厂一操作工在开氢气瓶阀时发生爆炸,造成一人死亡。
乙炔事故案例分析[1]
![乙炔事故案例分析[1]](https://img.taocdn.com/s3/m/3ab7bcba647d27284b7351d4.png)
乙炔站事故案例案例一吉林吉化电石厂乙炔泄漏导致空间爆炸,死亡2人一.事故经过和危害1988年6有29日,吉林省吉化电石厂氯乙烯车间违章检修致乙炔气泄露,发生空间爆炸,死亡2人。
6有29日。
吉化电石厂氯乙烯车间将1#乙炔泵出.入口短节拆下,因原出口阀门内漏,更换新阀后,出.入口管线分别堵加了盲板,做好了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机械工开始检修1#乙炔泵。
7月5 日该车间检修蒸镏系统尾凝器,因乙炔系统没有安排检修项目,故只对后部蒸馏系统进行了清洗置换,而前部乙炔及转化系统采用了隔断措施停车。
机械工继续对1#乙炔泵检修。
14时6分,忽听到“轰”的一声,乙炔泵房发生爆炸。
1名工人被崩到泵房窗外18.5m远的地方,全身无一布丝,仅剩一条皮带,当即死亡;另1名工人被倒塌的墙壁压在电机室内1#电机旁,待抢救出,心脏已停止跳动。
二.事故原因分析1.在拆短节上螺丝时,1 名工人拆下盲板上的4 个螺丝,使管内乙炔气外逸。
由于出现金属碰撞火花,使达到爆炸极限的乙炔气体发生空间爆炸。
2.在没有与化工工段取得联系前,对违章拆卸盲板螺丝未能察觉和只制止。
发现有乙炔味时,虽找化工工段进行了处理,但在乙炔气继续外逸的情况下,均未采取有效措施,使乙炔气长时间外逸,达到爆炸极限。
3.泵出口阀使用前,没有进行强度试验和气密性试验,阀门的内在质量缺陷未以能及时发现。
事故后发现阀门关闭不严,有6mm月牙缝。
经解体检查阀体上的闸板导轨不起作用,阀杆与闸板脱落,位置发生变化,产生内漏。
4.在易燃易爆岗位检修未按规定使用防爆工具。
5.检修任务书填写的安全措施不全,在对蒸馏系统检修停车中,前部只采取了隔离措施,易燃易爆岗位未切断气源。
车间领导未向职工交待清楚,管理混乱。
三.同类事故防止措施强化全员安全意识,提高群体安全技术素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1.狠抓基础工作,对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经常进行检查。
宣贯安全管理标准,完善工作标准,加强安全管理。
乙炔事故案例分析[1]
![乙炔事故案例分析[1]](https://img.taocdn.com/s3/m/8cab611bb0717fd5370cdc15.png)
就会发生分解爆炸。
此次事故前实际工作压力为 1.7MPa。
二是发火能量。
乙炔分解爆炸的最小发火能量是随压力变化的,压力在0.1MPa时力在2.9mJ;压力在2.5MPa(压缩工艺中的最大压力)为0.2mJ。
对于高压乙炔气体有很小一点能量就会引起爆炸。
三是温度。
提高温度会使乙炔分子运动加快,使分子间的碰撞频繁发生。
因此,容器里的乙炔一旦遇到某种火源,即使是很小的发火能量,也会在高压下使局部乙炔发生分解。
由于乙炔分解成氢和碳(炭黑)是放热的,从而产生的高温使整个容器里的乙炔发生分解,这个过程只需要零点几秒钟的时间,最后引起分解爆炸。
5.关于着火源。
据有关研究报告介绍,因摩擦或冲击引起的发火可在乙炔组分为3%~40%范围内发生。
且乙炔一空气混合物会因喷出的乙炔和人手指之间静电放电而引起发火。
据被烧伤的女工(干燥器操作工)回忆,此次爆炸是她在排气时发生的。
1年前,曾有过类似的情况。
综上分析,产生此次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排污时在管口形成的乙炔一空气混合气体与气流冲刷及人手指之间静电放电而引起回火,导致高压乙炔干燥器发生分解爆炸。
三.同类事故防止措施1.每次排污前应用手触摸接地良好的装置进行人体放电。
排污时开关阀门应缓慢,以减小气流冲刷摩擦。
2.乙炔干燥器应装设防爆膜。
3.建议在干燥器和排污阀之间加装阻燃器。
4.设计厂房要留有足够泄压面积。
房顶最好用轻质材料,以防万一倒塌时减少死亡。
5.排污阀体要用导线单独接地。
案例三山西某厂乙炔气体空间爆炸性,死亡1人一.事故经过和危害1999年10月10日凌晨5时,山西省某厂聚氯乙烯车间乙炔工段当班班长A某在岗位巡检时发现氮气压力偏低,于是将该情况反馈给车间值班主任B某。
B某接到电话后立指示关闭其它岗位吹风用的氮气阀门。
约1小时后,A某准备加料时,发现氮气压力仍偏低,于是再次将情况反馈给B某。
B某在确认其它岗位确已关闭吹风用的氮气阀门后,随即向厂调度部门发出了提高该工段氮气压力的请求。
乙炔生产爆炸案例

乙炔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分析及安全控制江苏某医药原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医药中间体为主的企业,主产品1 ,4 - 丁炔二醇生产能力达3000 t/ a。
目前该公司有两台乙炔发生器,乙炔生产系统具有易燃、易爆等诸多危险、有害特性,如何实现乙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一直是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 乙炔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案例1:发生器加料口燃烧某厂发生器在加料时,由于第1 贮斗排氮不彻底,电石块太大,在加料吊斗内“搭桥”。
操作人员采用吊斗撞击加料口,致使吊钩脱落。
于是现场挂吊钩,同时启动电动葫芦开关,结果引起燃烧,操作人员脸部和手部烧伤。
原因分析:乙炔气遇到电动葫芦开关火花引起燃烧。
案例2:乙炔发生器爆炸安徽某厂乙炔工段1# 发生器活门被电石桶盖卡住,操作人员进入贮斗内处理时突然发生爆炸,死亡3 人。
原因分析:人进入发生器内处理被卡住的活门时,致使大量空气进入贮斗内,用工具敲击电石时产生火花,乙炔气与之接触后发生爆炸。
案例3:乙炔发生器发生爆喷燃烧广西某厂乙炔工段当班操作人员发现乙炔气柜高度降至180 m3 以下,按正常生产要求,此时发生器需要添加电石,于是操作人员到三楼添加电石,1 # 发生器贮斗的电石放完后,又去放2 # 发生器贮斗的电石,当放出约一半电石物料时,在下料斗的下料口与电磁振动加料器上部下料口连接橡胶圈的密封部位,突然发生爆喷燃烧。
站在电磁振动器旁的操作人员全身被喷射出来的热电石渣浆烧伤,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分析:操作人员在放发生器贮斗的电石时,没注意到乙炔气柜液位的变化,致使加入粉料过多,产气量瞬间过大,压力超高,气压把中间连接的胶圈冲破,大量电石渣和乙炔气喷出,并着火。
案例4 :乙炔发生器加料口爆炸湖南某厂乙炔站1 # 发生器加料口爆炸起火,随后2 # 发生器加料口和贮斗胶圈的密封处也发生爆炸起火,电石飞溅到一楼排渣池,产生乙炔气导致起火,为此发生器一、三、四楼都起火。
操作人员紧急处理时,乙炔气又从2 # 冷却塔水封处冲出,不久便被一楼的火源引爆,冲击波将东、西、北三方围墙冲倒,周围的9 人受伤,其中1 人经抢救无效死亡,有2 人为重伤。
乙炔事故典型案例

乙炔事故典型案例乙炔是一种常见的工业用气体,常用于金属加工、焊接以及切割等工艺。
然而,由于其具有高度挥发性和易燃性,乙炔事故时有发生。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乙炔事故案例。
某工厂使用乙炔进行金属焊接作业,该工作区域为封闭的车间。
事故发生在一个晴朗的夏日下午,当时有四名工人正在焊接作业。
在这一天,由于工作量较大,工人没有留意到乙炔气瓶上的压力已经接近极限。
其中一名工人正在进行焊接作业时突然听到了一声巨响,紧接着剧烈的爆炸发生。
爆炸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和火焰,一时间整个工作区域被火海吞噬。
三名工人当场受伤,其中两人重伤,不幸的是一名工人因伤势过重不幸身亡。
实施紧急撤离后,工厂的消防队员赶到现场并成功扑灭了大火。
经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乙炔气瓶压力过高:由于工作量大,工人没有及时检查乙炔气瓶的压力,导致压力已接近极限,极易引发爆炸。
2. 未使用合适的阀门和调整器:焊接作业中,乙炔气体需要通过阀门和调整器进行调节和控制,以确保稳定的气体流量。
然而,在这次事故中,工人没有使用正确的阀门和调整器,导致气流不稳定,产生爆炸。
3. 不当的存储和保管:乙炔气瓶存放时需要注意防止摩擦、颠簸和高温等因素,以免引发泄漏和爆炸。
然而,由于工人的疏忽,乙炔气瓶没有得到适当的保管,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这起乙炔事故给工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在日常工作中,正确使用、存储和保管乙炔气体至关重要。
工人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定期检查和维护相关设备。
此外,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培训,加强设备的维修和检查,都是预防乙炔事故的重要措施。
总之,通过这起典型的乙炔事故案例,我们应该认识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乙炔作为一种常见的工业用气体,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焊接和切割等工艺。
然而,由于乙炔具有高度挥发性和易燃性,乙炔事故时有发生,给工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化工安全生产案例

化工安全生产案例案例一:乙炔气瓶泄漏引发火灾事故某化学公司生产车间中,一名工人在切割金属时使用乙炔气瓶。
由于乙炔气瓶连接阀门处存在泄漏,导致乙炔气体泄漏,形成一定浓度的可燃气体环境。
同时,由于车间内通风设备不完善,使气体无法及时排出。
不幸的是,当工人使用明火进行切割作业时,乙炔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浓度达到可燃极限,引发了火灾事故。
由于建筑结构缺乏防火措施,火势迅速蔓延,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案例二:有害物质泄漏导致环境污染事故某化工企业的转运车在携带危险化学品的过程中发生车辆翻转事故,导致容器中的有害物质泄漏。
该有害物质具有高毒性和腐蚀性,泄漏后迅速污染了周边土壤和水体。
事故发生后,企业未能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导致污染物进一步扩散。
社区居民在事发地附近居住,由于未能及时疏散,大量人员中毒。
当地环境部门紧急处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清理污染物,但环境恢复工作持续了很长时间。
案例三:设备故障引发化学反应事故某石化企业一台反应釜由于设备老化和维护不当引发故障,导致反应釜内化学反应失控。
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反应釜在未能承受的情况下发生爆炸,造成周边设备受损。
事故发生后,企业应急响应不迅速,未能做好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工作。
事故造成多名工人死亡和受伤,同时对周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案例四:危险品储存不当引发漏气事故某化学仓库在储存危险品时未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条件进行,导致某种化学品产生漏气现象。
由于仓库通风设备不足,危险气体积聚在室内,超过了可燃极限,引发了爆炸事故。
事故发生后,周边居民感受到了爆炸的冲击波和烟尘,造成恐慌情绪。
部分工人身受重伤,仓库设备也严重损坏。
事故后,企业接受了相关部门的调查,并采取了更加严格的安全措施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炔事故典型案例(1)1994年11月24日,河北省某电化厂乙炔工段乙炔发生器溢流,管堵塞,6时停车处理完毕,开车后下料管又堵,继续停车处理,工人们用木锤、铜锤敲打下料斗的法兰盘,13时50分发生爆炸,当场死亡1人、重伤1人、轻伤1人。
事故原因是下料口堵塞时间过长,使发生器电石吸入水分分解放热(干式发生器),又因加料斗密封橡胶圈破裂,进空气,当下料口砸通,突然下料,形成负压,而发生爆炸。
(2)1994年12月5日,河北省沧州市一家化工厂乙炔站3号乙炔发生器加料斗发生爆炸,致使厂房坍塌,半径100米以内窗玻璃破裂,1人死亡,2人轻伤,估计损失38万元以上。
事故原因是临时停电检修后,恢复生产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所致。
(3)1995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美国新泽西州享时敦一家乙炔生产厂发生爆炸,厂主当场死亡,2位工人受伤。
经分析,是由于碳化钙进给管路堵塞之故。
当时,厂主带领工人用水冲洗想疏通进给管路上的碳化钙,但水喷射到碳化钙上就产生乙炔气。
当时为了工作方便用电灯照明,由于不慎电灯掉下灯泡破碎,瞬间点燃乙炔气引发爆炸。
(4)1995年5月8日,河北省某化工总厂乙炔分厂乙炔发生器爆炸,造成1人死亡、1人重伤、3人轻伤,200平方米的厂房倒塌。
原因是因乙炔高压干燥器压力过高,排污过猛,产生火花所致。
(5)1995年6月30日,广西某化工厂违章使用浮筒式乙炔发生器,1名工人更换乙炔发生器内电石,并接上乙炔气胶管,浮筒即发生爆炸,该工人当场炸死。
事故原因是浮筒内空气未排净,乙炔气内磷化氢含量超标,自然引爆。
(6)1996年2月29日,四川省某化工总厂氯碱车间l号乙炔发生器检修,2名工人对其进行冲洗置换,拆开人孔盖检查,未进行气体分析,检查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冲击波将1名工人冲出栏杆,从5米高处坠地而亡,另1名工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2万元。
(7)1997年3月20日,内蒙古某工厂电解车间生产急需集钠罐,车间主任擅自决定用焊枪烘干(按规定在烘干室用电烘干)。
因集钠罐内漏有乙炔气体,当点燃焊枪移向集钠罐时发生爆炸,1人死亡,2人重伤。
(8)1998年10月27日,新疆某氯碱厂检修供水总阀,3名管工在井里用气焊切割螺丝。
当准备用焊枪再次点着照亮时,打火机刚一打着,就发生了爆炸,1死1伤。
原因是第一次焊枪照亮后没有关焊枪,乙炔气漏出所致。
(9)1999年3月24日8时50分左右,哈尔滨汽轮机厂十四车间数控工段准备用来进行焊接作业的溶解乙炔气瓶发生爆炸,1名工作人员当场炸死,另3名工作人员送往医院后死亡,13人受重伤,17人受轻伤。
在场的3名瑞士专家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惊慌,事故后飞往外地疗养。
爆炸的乙炔瓶被炸成三截,瓶底被炸飞出了5米多远。
车间南端被炸毁1/3,玻璃全部震碎。
18台数控铣床有6台全部报废,另外12台的电脑控制系统也被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500万元。
由于该起事故特大,黑龙江省政府请求国务院派人调查处理,后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组织调查组,调查结论是:乙炔瓶充装单位充装管理混乱,乙炔瓶不补加丙酮或少补加丙酮,最严重的达一只瓶缺丙酮11.8kg。
在丙酮不足的情况下,超量充装乙炔,最严重的超量达4.8kg。
充装记录不全且混乱。
为此,国家质监局2000年2月21日发了一个“质技监锅字[2000]14号”《关于哈尔滨溶解乙炔气瓶爆炸事故的通报》。
(10)2000年2月12日上午,香港元朗大生围一机器维护工场发生乙炔瓶爆炸,7名工人于春节后首日开工即遭事故,造成了3人死亡、4人受伤。
当日8时6分,7名春节放假后上班的工人在工场内准备开工,当有人启动气焊枪时即发生猛烈爆炸,2名工人被弹起抛上10多米高的工场顶部,横搁在工字钢的横梁上而死亡,其余5名工人被炸伤,其中1人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据初步调查,连接乙炔瓶的软管损坏漏气,而工场内存放有53瓶氧气和29瓶乙炔,明显违反存放规定。
警方经现场调查初步确认,事故是由放在工场外的10多个乙炔瓶的橡胶软管损坏,而接进工场内气体泄漏引发。
据推测,乙炔瓶的橡胶软管在春节放假时已损坏,至12日上班开工,工棚里已充满了乙炔气体,当工人进行切割时就触发爆炸。
(11)2001年3月20日下午3时,南京市江宁区同夏路50号气站发生乙炔瓶爆炸事故,乙炔瓶炸得四分五裂,2人被炸成重伤。
该气站位于一幢3层迎街大楼的中心部位,门面房内堆放了大约70余个氧气、乙炔气钢瓶,该气站左右店铺的门窗及楼上10余扇窗户玻璃,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作用下,全部散碎落地。
有一个钢瓶飞过马路落在加油站旁,一辆汽车挡风玻璃被炸碎、顶部变形,牌号为苏AV0469的跃进牌蓝色危险物品运输车正停在一边。
据爆炸点旁一家湖北汽配店的老板透露,爆炸时受了重伤的父子俩,已在消防官兵的护送下,去江宁区医院抢救了。
(12)2001年3月22日18:20,湖北孝感市孝南区九真再生造纸厂发生乙炔气瓶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5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约5万元。
(13)2001年4月11日晚11时,湖南娄底市工业气体公司乙炔厂在充装结束时发生一起爆炸事故,1只乙炔气瓶及净化系统爆炸,造成1人死亡、2人重伤、1人轻伤,全厂停产,厂长当场炸死。
原因:①乙炔生产过程中未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净化;②操作者为“提高效率”擅自违章地调高压缩机压力(规定不能超过2.5MPa);③干燥器袋内8个月未加氯化钙(无水);④充装时违章地“先关机后送瓶”,造成系统压力过高;⑤气瓶长期不按规定补加丙酮,乙炔不能溶解。
因此是一起严重的违章违规事故。
(14)2001年11月23日下午,江苏东海县驼峰毛巾厂发生一起爆炸事故,三间厂房被毁,造成1人死亡、1人重伤。
据了解,当天下午2点多钟,两名工人在车间干活,约2:30,车间内一只乙炔罐发生剧烈爆炸,随着一声巨响,车间的三间房屋被炸毁,1名工人当场身亡,另1名工人受重伤。
(15)2002年2月16日20时30分左右,江苏淮安市楚州区施河镇太平中路通达市场南人口处一间15m2乙炔气焊门市部发生爆炸,造成3死1伤。
巨响之后,这间私人店铺被夷为平地,对面西侧一堵围墙被爆炸冲击波推出数米远,紧邻小楼被震得摇摇欲坠,周围百米内的铝合金门窗被扭曲变形,玻璃被震碎。
警方与群众从废墟中挖出死者,经查,店主一家2口和马自达汽车车主被炸身亡,另有1名路人受重伤,另一行人因惊吓过度突发脑溢血,当场昏倒,爆炸是在焊接马自达汽车时发生的,现场发现一个乙炔气瓶被炸坏。
(16)2002年3月24日下午4时许,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北里一电气焊加工点,工人正在室内气焊作业时,乙炔气瓶橡胶管破裂漏气,喷出的乙炔气遇焊枪明火立即燃烧起来,火顺着导管烧到了乙炔气瓶瓶嘴。
16:.09,消防队员赶到,地上的乙炔气瓶正在喷火,旁边还有两只乙炔气瓶,于是迅速喷水降温灭火。
不然很危险,教训是作业前要检查现场设备的完好性。
(17)2002年8月24日下午1时半左右,武汉青山区武汉冶金设备制造公司结构厂乙炔操作工到隔壁乙炔房内灌乙炔,发现乙炔正在泄漏,赶紧关阀,不料突然起火,且越烧越大。
后经消防官兵扑救,大火在2时半左右被扑灭。
操作工面部、上半身被烧伤。
当时乙炔库房堆放了90多个钢瓶,绝大多数被抢运出来,但有6只钢瓶爆炸。
原因是关阀过快,磨擦起火。
(18)2003年6月28日上午10时30分许,广州天河区五山派出所附近一大型工地内,焊枪喷射出的火花引燃突然泄漏的乙炔发生火灾。
事发后警方和消防人员及时赶到现场营救,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19)2003年7月28日9时40分,广东湛江市上遂溪县城月镇一座小型乙炔气厂发生爆炸,在场5人死亡。
(20)2003年10月4日下午6时许,西安北郊汉城工业园区一工厂内发生爆炸,房顶被掀飞,附近地区许多人都感受到爆炸带来的冲击。
爆炸是厂里储存的乙炔气体引发的,未发现造成人员伤亡。
(21)2003年11月3日11时45分左右,重庆市沙坪坝区华岩镇重庆标准件厂家属区内,20多平方米的民房夷为平地,并导致3人受伤。
现场发现蓝色气罐是工业用乙炔气罐,工人贪便宜,将未用完的工业乙炔气罐搬回家煮饭,结果发生爆炸,造成3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
(22)2003年12月10日8时21分,大连染料厂一工地内有多个乙炔气瓶发生泄漏并引起火灾。
60多个用于切割和焊接的氧气瓶和乙炔气瓶已全部起火,火焰从烧坏的气瓶阀处喷出,燃烧火焰长达近1米左右,直接烧烤着临近的氧气瓶同时并发出“嘶嘶”可怕的响声,燃烧钢瓶装有乙炔和丙烷,每只30公斤,经消防官兵及时救险,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3)2003年12月12日上午,位于浙江奉化市松岙镇的浙江船厂一艘正在建造的5.1万吨货轮内发生可燃气体爆燃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
发生爆燃的是侧推舱的底部,当时3名工人正在舱底进行电缆托架的焊接作业。
船舱深达6米,舱里结构复杂,下去困难。
初步判断,有可能是作业时乙炔外泄导致了爆燃事故。
(24)2003年12月18日13时55分,陕西韩城市新城办崇阳村一非法自制乙炔作坊发生爆炸,造成2死2伤。
警方调查,该制作坊没有任何审批手续,生产乙炔是当地村民,亲兄弟4人,在燃爆过程中2人当场丧生,2人被严重烧伤。
作坊已被查封。
(25)2004年1月16日,清晨6时20分,杭州上塘高架公路拱北小区段发生一起车祸,一货车为避让前方车辆,撞在高架桥墩上。
这辆货车满载易燃乙炔,所幸当时货车车速不是很快,才没有造成后果。
驾驶室内2人受伤,被送往市二医院急救,无生命危险。
以上汇列是笔者在杭州制氧机研究所从事行业技术情报工作及《深冷技术》主编工作时收集的信息,对了解到的较大乙炔事故,尤为死亡事故作了汇综整理,以时间先后排列。
因资料有限,收集不全,定有遗漏的事故或汇综得不全面,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