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六三制七年级、五四制六年级通用)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六三制七年级、五四制六年级通用)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六三制七年级、五四制六年级通用)

、地球仪

1)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①地球卫星照片②麦哲伦环球航行 ③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 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④月食现象⑤站的愈高看的愈远

2)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 赤道是0°纬线,是最长的纬线,是南北纬的分界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4) 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但不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5)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 W (西经20度)和160° E (东经160度)

6) 经纬线的区别

名称 中心 方向 周期

产生现象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

太阳咼度的变化; 四季

变化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24小时) 昼夜交替; 时差现象;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11)如何分析东西半球:分析东西半球看经度,东经并非都是东半球,小于 160度才是东半球,

大于160度却是西半球,西经并非都是西半球,大于20度才是西半球,小于20度却是东半球

12) 0°纬线上一年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13) 地球公转示意图: 节 气 日期 太阳直射纬 线

昼夜长短 甲 春 分 3月21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相等 乙 夏 至 6月22前后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相反 丙 秋分 9月23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相等 丁

冬 至 12月22前后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相反 二、地图

1)比例尺的三种表达形式:1.数字比例尺2.线段比例尺 3.文字比例尺

3)在同样大小的两幅地图上,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范围越小,所反映的内容越详;比例尺越 小,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所反映的内容越略。

1. 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 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3. 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高原:海拔高,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

期中考试之前内容

纬线 经 线 形 状

是圆 是半圆 长度:

有长有短 一样长: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9)地球的公转与自转

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地面起伏和缓。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下,地面起伏和缓。

6)山谷:等高线从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山脊:等高线从海拔高处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山顶:等高线呈闭合的状,且四周低,中间高的地方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陡崖:等高线密集到重合一处的地方

三、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5是陆地。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路块。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周围是海洋,南极周围是陆地。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大陆与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

6)全球陆地共分为七大洲,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亚洲 _ 积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面积最大的岛屿)全球海洋共有四大洋「卩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8)亚洲与欧洲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界线:苏伊士运河,它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进一步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亚洲与北美洲界线:白令海峡。它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

11)南美洲与北美洲界线:巴拿马运河。它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12)赤道穿过的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其中赤道穿过的大陆有有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欧洲、北美洲。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南极洲;。

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有北冰洋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北美洲。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有亚洲、欧洲、北美洲。南极圈穿过的大洲有南极____________________

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南美洲、大洋洲、非洲。

13)20° W主要穿过大西洋和北冰洋。160° E主要穿过太平洋和北冰洋。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太平洋大部分位于西半球。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是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___ 洲。兼跨南、北、东、西四个半球的大洲有亚洲和大洋洲。

14)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个大洋围绕的大洲是南极洲。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所环抱的大洋是北冰洋。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不濒临大西洋的大洲有亚洲和大洋洲。不濒临太平洋的大洲有非洲和欧洲____

15)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的活动。

16)全球分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

块。

17)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18)红海的不断扩大,是因为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运动造成的。

地中海不断缩小,是由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运动造成的阿尔卑斯山是由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19)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

14)气候的特点 三、天气与气候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天气

气候 描述时间长短不同

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变化大小不同 经常变化的 一般变化不大

2) 降水可能性的大小用降水概率表示,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是指风的强弱,共分

13级。卫星云图 上,白色表示云雨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空气质量的高低,可以用污染指数表示。空气质量一

方面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 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4) 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 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一年中,北半球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 8月,最低气 温出现在2月。

5)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 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表示高温中心。

6) 气温分布的特点: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 海洋气温低,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据观测,大 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C 。

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

多,大陆西岸降水少;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1)乞拉朋齐是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降水量最贫乏的地区 12)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通常从气温和降水量方面描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 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13)世界的气候

气候类型

气候主要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地区 高原山地气候

海拔较咼的咼原山地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北纬30°附近地区的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5°附近地区的大陆西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中部地区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南部的两大半岛地区 寒带气候

南北纬66.5。到极地地区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 20°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 60°的大陆西岸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40°附近亚欧大陆的东岸地区 降水的主

O 填出大冰雹等,统 要形式。 受纬度位 影

响。

风坡降水

地区降水 东

岸降水

填出五■带

分三界线 7

5 9)通常情况下, 多,背风坡降水少

15)北方与南方房屋建筑特点的区别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用自然增长率来衡量, 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发达国家人口增长

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亚洲」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欧

洲。人口分布的疏密用人口密度表示,公式为人口密度二人口。

面积

2)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位于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主要有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

东部。因为这里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降水适中。

3)欧洲和北美洲是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的人口稠密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是农业发展较早,自然条件优越的人口稠密区。

4)世界的人种

5)联合国主要语言

6)三大宗教

7)聚落分乡村和城市两大类,乡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城市主要从事工业、

服务业等生产。8)乡村人口众多,村落中的房屋密集的是亚洲;乡村人口较少,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村落中房屋较分散的是欧洲;许多地方保留了较为原始村落的是非洲。

9)有利于形成聚落的条件是:土壤肥沃适于耕作、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富等。

10)人口增长一要求增产粮食一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一水土流失和土地]粮食单

t \土地得不到休耕一土壤肥力下降j产下降

恶性循环------------------------ : --- 1

11)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12)在世界人口增长的同时,许多国家还出现了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

五、发展与合作

1)世界面积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2)人口超过一亿的10个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

3)地跨欧洲和亚洲的国家有俄罗斯、土耳其。

地跨亚洲和非洲的国家是埃及。

地跨亚洲和大亚洲的国家是东南亚。

地跨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国家是美国。地跨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国家是巴拿马。

4)国家主权范围的边界称为国界,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称为领土,包括领水、领空和领土。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属于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洲的日本。

有150多个国家属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5)国际习惯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 ;把发达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成为“南南合作”。目前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

6)发达国家以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为主。服务设施齐备完善,提倡个性化服

务。发展中国家以初级加工制成品为主,农业生产多为半机械化或手工生产,服务设施相对落后,发展潜力较大。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8万里,讲的就是地球的赤道周长) ▲读懂七年级上册P3图1.2,用图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用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登高可以望远 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3、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轮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看到整个船身。 4、月食现象 2、经线(度)、纬线(度)特点及经纬网 ▲列表比较经纬线的特点:

▲列表比较经度与纬度的区别: ▲判定的技巧: A、东西半球判定:从200W向东到1600E是东半球,从200W向西到1600E是西半球 B、南北半球判定: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 C、低、中、高纬度的判定: 纬度小于300为低纬度 纬度大于600为高纬度 纬度值为300-600为中纬度 D、纬度判定五带:(P12图1.20) 纬度小于23.50为热带

纬度大于66.50为寒带,北纬北寒带,南纬南寒带 纬度值为23.50—66.50为温带,北纬北温带,南纬南温带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 ▲地球公转、自转的比较: ▲地球自转方向: 面对北极(或在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面对南极(或在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轴与公转轨道保持66.50的夹角) ▲二分二至日比较:(P11图1.19)

▲五带的比较:(P70图4-22) 第三节地图 (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 比例尺的大小看其值如1: 100大于1: 1000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1: 100000 线段式:0 1千米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范围的关系:对于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考试复习提纲!。期末临近,很多同学复习都找不到头绪,今天方法君为大家整理了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大全,希望对大家的期末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 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特点经线纬线 形状特征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 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

期中考试之前内容 一、地球仪 1)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①地球卫星照片②麦哲伦环球航行 ③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④月食现象⑤站的愈高看的愈远 2)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赤道是0°纬线,是最长的纬线,是南北纬的分界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4)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但不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5)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西经20度)和160°E (东经160度) 6)经纬线的区别 9 11160度才是东半球,大于160度却是西半球,西经并非都是西半球,大于20度才是西半球,小于20度却是东半球。 12)0°纬线上一年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13)地球公转示意图:

1)比例尺的三种表达形式:1.数字比例尺 2.线段比例尺 3.文字比例尺 3)在同样大小的两幅地图上,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范围越小,所反映的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所反映的内容越略。 1.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高原:海拔高,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 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地面起伏和缓。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下,地面起伏和缓。 6)山谷:等高线从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 山脊:等高线从海拔高处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 山顶:等高线呈闭合的状,且四周低,中间高的地方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陡崖:等高线密集到重合一处的地方 三、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路块。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周围是海洋,南极周围是陆地。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大陆与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 6)全球陆地共分为七大洲,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面积最大的岛屿。7)全球海洋共有四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8)亚洲与欧洲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界线:苏伊士运河,它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进一步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亚洲与北美洲界线:白令海峡。它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11)南美洲与北美洲界线:巴拿马运河。它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12)赤道穿过的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其中赤道穿过的大陆有有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欧洲、北美洲。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南极洲;。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有北冰洋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北美洲。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有亚洲、欧洲、北美洲。南极圈穿过的大洲有南极洲 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南美洲、大洋洲、非洲。 13)20°W主要穿过大西洋和北冰洋。160°E主要穿过太平洋和北冰洋。 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太平洋大部分位于西半球。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是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兼跨南、北、东、西四个半球的大洲有亚洲和大洋洲。14)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个大洋围绕的大洲是南极洲。 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所环抱的大洋是北冰洋。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一、二章主要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形状的认识 (1)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从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其他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海边看归船,先看船帆,再看船身;月食;登高望远等。 4、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圈(两极除外)。 ③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 5、纬度 (1)度数范围: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2)南北纬的划分: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3)纬度分布规律: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 (4)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6、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②每条经线都是一个半圆形。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3)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一条东经,一条西经,度数和为180°) 7、经度 (1)度数范围: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2)东西经的划分: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3)经度分布规律:东经越往东,度数越大;西经越往西,度数越大。 (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8、经纬网定位 (1)原理: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就能确定唯一的一个点,而反之,地球上每一个点的位置,都可以用唯一的经度和纬度来表示。 (2)作用: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用途。 9、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2)围绕的中心:地轴(3)周期:24小时(一天)。(4)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5)地理现象:①昼夜更替②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1)定义:地球绕着太阳不停的旋转。(2)围绕的中心:太阳 (3)周期:一年(4)方向:自西向东 (5)地理现象:①季节的变化②五带的划分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②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11、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类型: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 (3)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①一般定向: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定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其箭头代表正北方向,判断方向时可采用指向标平移法。 ③经纬网定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无论经线、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经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在同一纬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东或正西方向。 (4)比例尺的大小 ①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②比例尺较大,表示的地区范围较小,反映的内容比较详细。 比例尺较小,表示的地区范围较大,反映的内容比较简略。 (5)选择适用的地图(课本19页) 12、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第六章亚洲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原创】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知识框架: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图1.1p2)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 6371千米;最大周长 4万千米;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的模型叫地球仪。人们用颜色、符号和文字在地球仪上表示地球上的地理事物。 4、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

5、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有广泛用途。会用经纬网确定位置和判断方向。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自转和公转比较 2、二分二至日及四季(图1.19 p11) 3、五带(图1.20 p12) 第三节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图1.22 p13) 2、比例尺的三种表达方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比例尺。 3、当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时,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内容越详(详、略),表示的范围越小(大、小)。

4、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指向标、经纬网,如果前两者均没有,则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5、一些常用的图例。(图1.24 p14) 6、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叫等高线,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或坡度的大小。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不同。(图1.29 p16) 7、常见的地形图有三种,等高线地形图、等深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能最直观反映地表起伏的是地形剖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通常用蓝色表示海洋,用绿色表示平原,地形的基本类型有五种,分别是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占29%、海洋占71%,概括的说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彼此相连成一片,陆地被海洋分成许多块。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陆半球不是北半球,水半球也不是南半球。(图2.4 p28) 3、陆地有大洲(大陆及其周围的岛屿)、大陆、岛屿、半岛,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4、世界上共有七个大洲,最大的是亚洲、最小的是大洋洲,七大洲大小顺序是亚、非、北美、南美、南极、欧洲、大洋。 5、世界上共有四个大洋,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是北冰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6、各大洲的分界。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亚北美:白令海峡;欧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7、七大洲的半球分布

初一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⑴形状:球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3、纬线和经线(P6中的图1.6、1.9)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⑹特殊的经、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 20°W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 ——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160°E 。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 (东经) 越向西越大 越向东越大 赤道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P13中的图1.18) 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4.产生的现象: ①五带的划分;②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④季节的变化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⑺四季的划分(以北 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 9、10、11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3-8月是北半球的夏半年,9-次年2月是冬半年。 3、地球的五带(P14中的图1.19) 三、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 ⑴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 线段式 数字式:1:1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千米 线段式: └—┴—┴—┴—┚ ⑵方向的判读: 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和注记 2、地形图的判读 ⑴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P24中的图1.34)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 ⑵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线。 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16中的图1.36) 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⑷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⑴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 ⑵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地球?水球? ⑴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⑵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 ⑵海陆分布大势: ①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 特 点 经 线 纬 线 形状特征 半圆,两条相对应 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特 征 经线长度都相等 纬度相同,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大比例尺 小 详细 小比例尺 大 简略 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 0° 10201801020 180本 初 子午线0° 101020 2090 90(北 纬 )(南纬 )愈向 北愈大愈向南愈大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大全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大全 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 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 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背诵

1.地球的形状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是球体的例证:船由远及近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船由近及远正好相反;地球的卫星图片最直观的反映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球航行;月食等。最早提出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人亚里士多德;第一个率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的人是麦哲伦;目睹地球是球体的第一人是加加林。 ②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8万华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平均半径6371千米。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0°纬线是赤道;纬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赤道以北(向北增大)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向南增大)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南、北两个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纬度0°~30°称为低纬度,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②经度的变化规律: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穿过英国首都伦敦;经度向西、向东递增到180°,本初子午线以东(向东增大)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向西增大)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从20°W向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此

范围内经度大于20°W或大于160°E);从20°W向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此范内经度小于20°W或小于160°E)——小东大西。 4.球的运动 地球绕着地轴的转动叫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1天或者24小时。因为地球不透明所以产生了昼夜现象——面向太阳的一侧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侧是黑夜;白昼和黑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地球不停的自传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和时间差异;从北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旋转。因为地球自转产生了时间差异——同纬度地区东面先看到太阳,时间早;西面后看到太阳,时间晚。 为了全球时间的统一,每隔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0°经线所在时区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为东时区,中时区以西为西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为该时区的区时;每相邻两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时区相差几个时区,时间就相差几个小时——时区差等于区时差)。“北京时间”指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120°E的地方时。国际上以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东侧日期少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西侧日期多一天)。 地球绕太阳转动叫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1年或者365天;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变化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生长和繁殖 3新陈代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进行呼吸。 4.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生态系统:生物和生物生活的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 2.生物圈:(1)范围: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4、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 6、生物因素:指的是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同种生物之间:互助、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捕食(最普遍)、合作、寄生、竞争。 7、生物都能适应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8、生物既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环境。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风固沙 9、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重要事件: (1)林奈(分类学之父)与生物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 (2)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 (3)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 (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沃森和克里克; 10、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观察、调查、分类、比较、文献、实验等方法。 14、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 举例: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实验方案中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每一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对照,如光照与黑暗,潮湿与干燥;影响实验的其他因素应该相同 第二单元细胞 显微镜的构造。见书33页。 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1、取镜和安放2、对光3、放置玻片4观察5收放 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大,细胞数量越少,视野越暗。 光线过强时:小光圈,平面镜;光线过弱时:大光圈,凹面镜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的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根据细胞数量可分为: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衣藻)和多细胞生物 3.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三个基本结构:(见课本42页)

初一地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必背)

七年级上册地理重点基础知识(必背)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形状: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地球大小: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4 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 千米。 2.纬线和经线 °以西到°属于西半球,°以东到°属于东半球。 东西经度的分界线:0o、180o 经线(0o 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低、中、高纬的划分是:30o、60o 纬线。低纬:0°--30 ;°中纬:30°--60 ;°高纬:60°--90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

冬至日 12 月22 或23 日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3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根据获得太阳光照的多少,将全球划分为 北寒带(66.5 °N--90 °N )、北温带(23.5 °N--66.5 °N )、热带( 23.5 °N--23.5 °S)、南温带(23.5 °S--66.5 °S)、南寒带( 66.5 °S--90 °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有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2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转动。

4 地图 5 地形图的判断 山地的五种基本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坡陡的地方,等高线越密集;坡

例题:读右图回答: (1)①和②坡度较陡的是② ; (2)①和②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② 并绘出河流流向; (3)C 和D 的相对高度是200 米。 读左图回答: (1)写出数字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①山顶② 鞍部 ③陡崖④ 山脊 (2)甲、乙、丙、丁最合适修建坝址的是丙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一、大洲和大 洋 1海洋与陆地的比较: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 ;概括的说, 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大洲:(共七个大洲)面积最大的是亚洲,最小的是大洋洲。(由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3.主要洲界: 亚洲和欧洲亚洲和非洲南北美洲亚洲和北美洲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白令海峡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1.地球仪 ①地球仪: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2.经线和经度 ①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指示南北方向。经线也称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0度经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②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③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④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 3.纬线和纬度 ①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③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始线,定为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S”表示。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④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4.经纬网 经纬网:地球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点都可用经度和纬度表示。我国的首都北京大致位于116°E,40°N上。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1.自转方向和周期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24小时(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2.昼夜更替 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地球的自转运动。 3.时间的差异 地球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是15°;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国际上规定,经度每隔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0°经线所在地区为中时区。180°经线所在时区为东西十二区,由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并而成。 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原则上是180°经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退一天,相

2018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等 3、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 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4、经纬线特点:(经纬线判别:一般情况,横纬竖经) 5、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 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7、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O) 8、利用经纬网定位。 要会判断某点的经纬度及两点相对位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运动形式分自转和公转) (课本11——15页)

2、 地球上的五带 划分依据:根据不同纬度地带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5个热量带。 有阳光直射现象的地区:热带——即南北回归线之间(23.5 O N~23.5 O S );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寒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即南极圈(66.5 O S ) 以南、北极圈(66.5N O )以北 四季分明的地区:温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即回归线和极圈之间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本16——28页) 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单位必先统一)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课本19页) 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区域的范围和内容详略程度的关系: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大小详,小大略”) ※阅读方向:(1)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正北 (2)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密陡疏缓”) ※观察右图据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山峰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部分(如右图E 处)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低的地方凸出;(如右图F 处)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高的地方凸出(如右图D 处) (区分山谷山脊的方法:看等高线凸出方向数值变化 “低脊高谷”); ☆山谷处易形成河流,图中D 处形成河流,河流走向为自西北向东南。 3、(课本27页)陆地表面5种地形类型:平原(海拔一般低于200米,地形平坦,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海拔高于500米,外围较陡、内部和缓)、山地(海拔高于500米,具有耸立的山峰)、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间,地势起伏较大) 4、地形剖面图相较于分层设色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课本29—44页)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地球上七分是海洋(71%)、三分是陆地(21%) 2、看下图和课本最后一页世界地形图熟记各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能在空白图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记忆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面积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广)、欧洲、大洋洲(面积最小) F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基础知识梳理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形状: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地球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形状长度指示的方向纬线圆圈长度不相等,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东西方向 经线半圆长度都相等南北方向 3.纬度和经度 项目纬度经度 零度线的确定赤道(0°纬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度数划分向南北各分作90°向东西各分作180° 表示方法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以南称南纬用“S”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以西称西经用“W”度数的变化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由0°经线向东西逐渐增大 半球界线赤道(划分成南北半球)20°W和160°E(东西半球)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 东西经度的分界线:0o、180o经线(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低、中、高纬的划分是:30o、60o纬线。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的变化、五带的更替节气发生时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分布情况 春分日3月20或21日赤道附近各地昼夜相等 夏至日6月21或22日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秋分日9月22或23日赤道附近各地昼夜相等

冬至日12月22或23日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2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转动。 3 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根据获得太阳光照的多少,将全球划分为 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有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必背基础打印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 2.赤道周长40000千米。 3.经线又称子午线,是连接地球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它们都有无数条。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4.0度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了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度数向东依次增大为东经,度数向西依次增大为西经。 5.东半球:20°W向东到160°E西半球:20°W 向西到160°E 6.0度纬线是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7.地球绕地轴转是自转,周期是一天,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地球绕太阳转是公转,周期是一年,自转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8.自转产生的现象:a、昼夜交替;b、地方时差异;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9.公转产生的现象:a、四季的更替(南北半球季节相反);b、昼夜长短的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0.二分二至日:(以北半球为例) A点: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或23日),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B点:太阳直射赤道,春分日(3月20或21),全球昼夜平分 C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日(6月21或22日),季节夏季,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D点:太阳直射赤道,秋分日(9月22或23),全球昼夜平分 11.一年中,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阳光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阳光直射。 12.地球上的温度带五带: 北寒带—有极昼极夜,无阳光直射,终年寒冷 北温带—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四季变化明显 热带—有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终年炎热 南温带—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四季变化明显 南寒带—有极昼极夜,无阳光直射,终年寒冷 二.地图 1.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1:1000000的意思是: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一百万厘米。 2.相同图幅,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表示范围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表示范围越小。 3.海拔和相对高度 4.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封闭的等高线中心,①周围低,中间高,表示山顶; ②周围高,中间低,表示盆地;③两山顶之间的地方是鞍部;④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⑤等高线中间高,两侧低的地方是山脊;⑥中间低,两侧高的地方是山谷。 三.海陆分布和海陆变迁 1.地球上71%是海洋,29%陆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无论怎样平分地球,任何一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亚欧两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亚非两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亚、北美洲以白令海峡为界。 3.海陆变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次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 4.七大洲面积大小顺序排列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跨经度最多的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多的洲亚洲;平均海拔最高的洲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洲欧洲。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被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世界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6.板块的运动方式: a、碰撞挤压:位于非洲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将消失,是由于板块的挤压碰撞;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科迪勒拉山系(美洲):美洲版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挤压碰撞) b、张裂:红海将扩大,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