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解剖生理学-12消化系统(三)

合集下载

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

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

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消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主要负责摄取、消化和吸收食物。

它由多个器官组成,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本文将对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一、口腔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通过咀嚼和混合食物,使其细碎并与唾液混合。

口腔的主要器官包括牙齿、舌头、唾液腺等。

牙齿负责咀嚼和切割食物,舌头则用以推动食物向咽喉进食道。

唾液腺分布于口腔内壁,它们产生唾液,含有消化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二、食道食道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它的作用是将食物从口腔顺利运送到胃部。

食道的壁由平滑肌组成,具有蠕动能力,通过蠕动运动将食物推送到胃部。

三、胃胃是位于腹部的一个扩张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混合食物,并分泌胃液来消化食物。

胃的内壁具有许多褶皱和小凸起,称为胃贲门,它们能够增加胃壁的表面积,以便更好地吸收营养物质。

胃贲门内分泌胃酸和消化酶,通过激素的调节,胃液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和杀灭细菌。

四、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器官,其内壁有许多细长的绒毛,称为肠毛。

肠毛能够增加吸收表面积,提高食物的吸收效率。

小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十二指肠与胃相连,是胆汁和胰液进入小肠的通道。

空肠和回肠则负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将其运输到全身各个部位。

五、大肠大肠是小肠之后的一段肠道,其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并将未被吸收的残余物质转化成粪便。

大肠内壁上有很多微生物,它们能够帮助分解食物中的纤维素和其他无法被人体消化的物质。

六、肛门肛门是消化系统的末端,负责排泄大肠中形成的粪便。

肛门周围有肛门括约肌,能够控制粪便的排泄。

排便是通过肛门括约肌的松弛和收缩来完成的。

总结: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

口腔用于咀嚼和混合食物,食道将食物从口腔送至胃部,胃负责储存和消化食物,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大肠吸收水分并转化成粪便,最后通过肛门排出。

消化系统的功能配合默契,确保食物能够被充分消化和吸收,为人体提供能量和养分。

动物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解剖(动物解剖生理课件)

动物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解剖(动物解剖生理课件)
动物解剖生理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 消化器官大部分位于腹腔,少部分位于胸腔和骨 盆腔。
• 腹腔划分:通过最后肋骨的最突出点和髋结节前缘各做一 个横断面,将腹腔首先划分为腹前部、腹中部、腹后部。
肋骨
腹后部
腹中部 腹前部
动物解剖生理
• 腹腔划分:腹前部分三部分,以肋弓为界,上部称季肋部 ,下部称剑状软骨部;上部又以正中矢面为界分为左、右 季肋部。
右季肋部 左季肋部
右腹股沟部 耻骨部 左腹股沟部
动物解剖生理
小肠
动物解剖生理
• 十二指肠位于右季 肋部和腰部,前部 在胆囊内侧向后背 侧走,形成S形乙 状曲,然后移行为 降部,至髋结节( 牛)或其前方(羊 ),折转向左前行 ,为升部,至胰腺 下方折转向下,移 行为空肠
小肠
空肠是最长的一段 ,在伸延过程中, 形成许多迂曲的肠 环,并以肠系膜固 定于腹腔顶壁。空 肠系膜很长,所以 空肠的活动范围大 。
大肠
动物解剖生理
• 圆筒状盲管, 位于右髂部, 从最后肋骨下 端的回肠口起 ,沿右腹壁向 后沿伸,盲端 游离,可突入 盆腔,或在盆 腔入口处弯向 左。
盲肠
动物解剖生理
• 分为升结肠、 横结肠和降结 肠,升结肠长 ,又可分为近 袢、旋袢和远 袢。远袢在最 后胸椎处向左 转为横结肠
结肠
动物解剖生理
• 隆结肠放盆腔 后为直肠,前 部有腹膜覆盖 ,并形成系膜 把直肠悬于顶 壁。在第2尾椎 处为腹膜外部 。
动物解剖生理
猪肝脏面
左外叶 方叶
尾叶 右外叶
左内叶Hale Waihona Puke 右内叶动物解剖生理
猪肝左侧观
左侧
右侧
猪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小部分 位于左季肋区和剑突区

动物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组成(动物解剖生理课件)

动物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组成(动物解剖生理课件)

课程内容
• 牛羊为什么被称为反刍动物? • 反刍动物有几个胃室?(重点) • 每个胃室有什么特点?(重点) • 反刍动物有哪些特殊消化生理现象?(难点)
• 牛、羊是反刍动物(Ruminant),共有四个胃, 即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
一、胃室介绍 • 前胃:瘤胃、网胃、瓣胃。黏膜没有腺体,反刍、
食管反射和瘤胃运动、微生物的独特的生理作用 • 皱胃:真胃,有能分泌胃液的腺体,功能同单胃动 物
1、瘤胃 • 体表投影:前端与第7-8肋间隙相对,后达骨盆腔
前口 • 最大,占据腹腔的左半部,占胃总容积的80%。
瘤胃
• 构造:粘膜呈棕黑色,无腺体,表面有密集的乳头,状如 毛巾,俗称“毛肚”,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吸道的公共通道,位于
口腔和鼻腔后方,喉和 食管的上方,可分为鼻
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
牛的扁桃体窦大而深,
内有扁桃体。
(二) 软腭(soft palate) • 软腭位于硬腭后方,为一含肌组织和腺体的黏膜褶,
前缘附着于腭骨水平部上;后缘凹入为游离缘,称为腭弓。
吞咽时,软腭提起,隔开鼻咽部和口咽部, 喉头前移,关 闭喉门,食物由口腔经咽入食管; 呼吸时,软腭下垂,空气经咽到喉或由喉经咽到鼻腔。
• 连于咽和胃之间,主要功能是运送食物入胃。 • 包括颈段食管、胸段食管和腹段食管 • 食管在颈部起始段位于喉和气管的背侧,之后移行至
气管的左侧,到达胸腔纵隔移行至气管的背侧经膈食 管裂孔进入腹腔,沿肝的背缘与胃的贲门相接。 • 插胃管时,应注意食管和 气管的关系
食管(横切)

• 位于腹腔内,膈和肝的后方,是消化管道中的膨 大部分,
• 入口:贲门 • 出口:瘤网胃口
后背 盲囊

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学特点

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学特点

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学特点消化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器官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分解成营养物质并吸收到体内以供身体能量和维持生命所需。

消化系统包含很多重要的器官,如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每个器官都有其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学特点进行探讨。

口腔作为消化系统的入口,口腔是消化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

口腔内含有牙齿、唾液腺、舌头等重要的器官,它们共同协作完成了口腔对食物的咀嚼、润湿和初步消化。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口腔的结构。

口腔包括颊、唇、齿龈、牙齿、舌头、腭等各个部分。

唾液腺位于口腔内的各个角落,分泌唾液,并将其输送至口腔中。

在消化过程中,唾液的主要作用是将食物润湿并混合,使口腔中的食物更容易咀嚼和吞咽。

此外,唾液中还含有消化酶,例如口腔中的淀粉酶,可分解食物中的淀粉。

舌头是口腔中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能够通过味觉感受不同的味道,为食物提供较为准确的口感。

此外,舌头还可以帮助食物在咀嚼和吞咽时的一个定位和平衡功能。

食道食道是连接口腔和胃的一段长的管道,其主要功能是将食物从口腔传输至胃部。

食道虽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管道,但其解剖生理学特点还是十分值得我们了解的。

首先,食道的壁厚相对较薄,通常只有1-2毫米,其内部被一层黏液膜所覆盖,黏液膜内部还覆盖着一层柔软的褶皱,可以尽可能增加食道的容量,以适应食物的通过。

此外,食道的壁内含有较为发达的平滑肌组织,可以协助食物推进到胃部,进一步减轻食道的承受负担。

胃胃是消化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不仅在消化过程中起到混合、分解食物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贮存能力。

胃受到神经系统调控,当食物进入胃部时,胃的平滑肌组织便开始收缩,以此将食物推进到小肠中。

在胃的解剖结构中,黏膜层是其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黏膜层由负责分泌胃酸、胃酶等消化酶的胃腺组成,并包含很多分泌黏液的细胞以抵消胃酸的刺激。

此外,胃还含有一定数量的平滑肌组织,以协助翻转和混合食物。

消化系统解剖学

消化系统解剖学

消化系统解剖学消化系统是人体内主要负责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一套器官系统。

它由口腔、食管、胃和肠道组成。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消化系统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一、口腔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它包括口腔腔腔、舌头、咽部和牙齿。

口腔腔腔分为上颌腔、下颌腔和腭腔,其中有许多舌腺和涎腺。

舌头是口腔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具有咀嚼和吞咽食物的功能。

牙齿则负责咀嚼和研磨食物,以便更好地消化。

二、食管食管是将食物从口腔传输到胃的管道。

它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全长约25厘米。

食管的壁由平滑肌构成,它通过蠕动运动将食物推送到胃中。

食管的上部有一个称为下咽部的特殊区域,它负责协调咀嚼和吞咽动作。

三、胃胃是一个位于腹腔中的扩张器官,呈马蹄形。

它位于食管下端,上端与十二指肠相连。

胃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混合食物,并分泌胃液用于消化。

胃壁由多层平滑肌组成,负责胃的收缩和蠕动。

胃液中含有胃酸、胃蛋白酶等消化酶,可以将食物分解成较小的颗粒。

四、肠道肠道是消化系统最长的部分,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结肠等。

十二指肠位于胃和空肠之间,是肠道中最短但最重要的部分。

它接收来自胃的食物,并分泌肠液、胆汁和胰液进行消化。

空肠是肠道中最长的一部分,主要负责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

结肠位于空肠之后,它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总结:消化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区域的学科。

通过对口腔、食管、胃和肠道的解剖学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消化过程,从而提高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通过本文所述的内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为有关医学领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重要知识基础。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点速记秘笈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点速记秘笈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点速记秘笈一、动物解剖学、组织学及胚胎学。

(一)骨骼系统。

1. 重要骨骼特征。

- 头骨:由颅骨和面骨组成。

颅骨主要保护脑,面骨构成鼻腔、口腔等结构。

例如马的头骨较长,猪的头骨相对较短宽。

这是因为不同动物的食性和生存方式不同。

马是草食性动物,需要较长的头骨来容纳较长的鼻腔,便于嗅闻和咀嚼草料;猪是杂食性动物,头骨形状适应其掘食等多种行为。

- 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组成。

不同动物的椎骨数量有差异。

例如,牛的颈椎7块,胸椎13块,腰椎6块,荐椎5块,尾椎18 - 20块。

记住这些数量对于了解动物身体结构和运动方式很重要。

颈椎的结构特点使其能够灵活转动头部,胸椎与肋骨相连形成胸廓保护心肺等重要器官。

2. 骨骼的功能。

- 支撑:骨骼为动物身体提供了基本的框架,使身体能够保持一定的形态。

没有骨骼的支撑,动物将无法站立和正常运动。

- 保护:如颅骨保护脑,胸廓保护心肺,骨盆保护盆腔内的器官等。

(二)肌肉系统。

1. 主要肌肉群。

- 头肌:包括表情肌和咀嚼肌等。

咀嚼肌如咬肌,在动物咀嚼食物时发挥重要作用。

咬肌的发达程度与动物的食性有关,草食性动物的咬肌通常比较发达,因为它们需要大量咀嚼草料。

- 躯干肌:有背腰最长肌等。

背腰最长肌是动物身体最长、最强大的肌肉之一,它对维持动物的站立姿势和运动时的身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2. 肌肉的收缩原理。

- 肌肉由肌纤维组成,当神经冲动传到肌肉时,肌纤维内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使肌肉收缩。

这个过程需要能量,主要由三磷酸腺苷(ATP)提供。

(三)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结构。

1. 口腔黏膜。

- 口腔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

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具有保护作用。

不同部位的口腔黏膜结构有所差异,例如舌背黏膜有乳头,这些乳头含有味蕾,能够感受味觉。

2. 胃黏膜。

- 单室胃(如猪胃)的黏膜分为无腺部和有腺部。

有腺部又分为贲门腺区、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

胃底腺区的胃底腺能分泌盐酸、胃蛋白酶原等重要物质,参与食物的消化。

动物的消化和呼吸系统

动物的消化和呼吸系统
动物的消化和呼吸系 统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
此处添加标题
Part Two
此处添加标题
Part Three
此处添加标题
01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组成
口腔:咀嚼食物,分泌唾液 食道:输送食物到胃部 胃:储存和消化食物,分泌胃液 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分泌肠液 大肠:吸收水分,形成粪便 肛门:排出粪便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在结构上 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动物的呼 吸和消化系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在生理功 能上相互依赖,共同维持动物 的生命活动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在疾病发 生和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共 同影响动物的健康状态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对动物生存的影响
消化系统:负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为动物提供能量和营养
膈肌:调节呼吸运动的主 要肌肉,帮助肺扩张和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呼吸系统的功能
吸入氧气:通 过呼吸系统, 动物吸入氧气, 为身体提供必
要的氧气。
排出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帮助 动物排出体内 的二氧化碳, 维持体内的酸
碱平衡。
调节体温:呼 吸系统通过呼 吸作用,可以 调节动物的体 温,保持体温
的稳定。
防御功能:呼 吸系统具有一 定的防御功能, 可以阻挡空气 中的灰尘和病 菌进入体内。
消化系统的功能
消化食物: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便于吸收 吸收营养: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供身体使用 排泄废物:将食物残渣和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调节水分:调节体内的水分平衡,保持身体健康
消化过程
食物摄入:通过口腔、食道进入胃 胃消化:胃酸和消化酶分解食物 小肠消化:胰液和胆汁进一步分解食物 大肠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被吸收 粪便形成: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 排出: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宠物疾病学3消化系统

宠物疾病学3消化系统

一、胃肠炎概述
病性:本病泛指胃和肠粘膜表层的炎症 分类:
按解剖学位置可分为胃炎和肠炎。 按发病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炎症 按病理发生及渗出物性质可分为浆液性、粘液性、出 血性炎症 按有无感染可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炎症 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炎症
病因:
A、外因: a、饮食不慎 b、药物、非固醇类药物。如阿司匹林 c、异食 d、毒物:乙二醇、铅、砷 e、传染病: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
肠粘膜通透性增高,分泌过多,肠腔内渗透作用增强。 而蠕动过程过强常是继发性的。
C、分泌功能与消化道腺体功能及异常刺激有关 1、分泌增强 腺体活动性增强,异常刺激 2、分泌减弱 腺体功能结构的破坏和抑制
D、吸收障碍 是由于肠绒毛表面成熟的消化吸收细胞功能缺损,
造成消化吸收衰竭。
胃肠炎 Gastritis and enteritis
五、鉴别诊断
急慢性胃炎:呕吐症状为重,腹泻症状次之。
急慢性肠炎:腹泻症状为重,呕吐症状次之。、
出血性腹泻:新鲜血液病变在后段肠管,陈旧性血液 病变在前段出血现象的出现,只说明炎症的轻度及损伤范 围和深浅,不说明炎症的性质
传染性胃肠炎:需传染性病原的存在依据
胃肿瘤、肥大性胃炎、浸润性胃炎都具有慢性呕吐的 症状
六、治疗
一般性治疗(轻度)
1、轻度胃肠炎会有自愈的倾象,无需治疗 2、进行必要的饮食调查 限制饮食和饮水8 -12h ,呕吐停止后,可给予少量的饮水,持 续呕吐12-24h,需给予止血剂或补液,24 h不认呕吐及腹泻,可给予少量消化食物。
全身性治疗(重度)
1、重剧或持续性呕吐,需在详细检查后,给 予止吐或镇吐剂,并给予输液治疗
2、输液治疗应考虑脱水的性质(等渗、高渗、 低渗)以及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肠袋
皱襞
2. 粘膜下层: 疏松结缔组织,富脂肪细胞。
3. 肌层:
内环外纵。外纵肌沿长轴形成 三条结肠带。 4. 外膜: 大部分为浆膜,富脂肪组织, 可形成肠脂垂。
消化道各段特点总结
食管 腔面
上皮 粘 膜 固有层
胃 纵形皱襞 胃小凹
单层柱状 胃腺
小肠 环形皱襞 绒毛
单层柱状 肠腺
大肠 半月皱襞
单层柱状 肠腺
3、 直肠和肛门
直肠长30~40cm,位于盆腔荐骨的腹面,直肠前段肠
管较细,外面有浆膜被覆;后部膨大称直肠壶腹,该段后
部无浆膜被覆,借助疏松结缔组织和肌肉连于盆腔背侧壁。
肛门为消化管的末端,其周壁有内、外括约肌,以控
制肛门的开张和关闭。牛的长约40cm,羊的长约20cm,肠
管粗细均匀,无明显的直肠壶腹。
钝圆,称为盲肠底,下部称盲肠尖,中部为盲肠体。盲
肠上有4条由外纵肌层集中所形成的纵带,由于纵带的
牵引,使盲肠肠壁形成许多囊状肠袋。
2.结肠 马的结肠可分为大结肠和小结肠。大结肠长3m左右, 在腹腔内的自然形状,形成一个双层盘曲的马蹄形肠襻, 占据整个腹腔的下半部,按照走向,可分成4段3弯曲: 右下大结肠、胸骨曲、左下大结肠、骨盆曲、左上大结 肠、膈曲、右上大结肠。 猪的结肠位于腹腔左侧,胃的后方,分旋袢和终袢 两部分。旋袢呈螺旋状回转,盘成圆柱体形,形成一个 倒立的结肠圆锥。
纵形皱襞
复层扁平
粘膜肌层
粘膜下层 肌层 外膜
纵形
食管腺 内环外纵 纤维膜
内环外纵
内环外纵
十二指肠腺
内环外纵
内斜中环外纵 浆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内环外纵 浆膜
内环外纵 浆膜
1、 形态和位置 肝一般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肝的表面有浆膜被 覆,右上端位置最高,与右肾前端接触,形成右肾压迹, 壁面隆凸,脏面中央有门静脉、肝动脉、神经、淋巴管 和肝管出入肝,该处称为肝门。肝的背缘厚,腹缘较薄, 右侧有后腔静脉通过。 左、右冠状韧带、镰状韧带和左、右三角韧带带将 肝牢牢地固定在膈的腹腔面上。
牛结肠几乎全部位于体中线的右侧,借总肠系膜悬 挂于腹腔顶壁,在总肠系膜中盘曲成一圆形肠盘(结肠圆
盘),肠盘的中央为大肠, 肠。 牛、羊的的结肠较细,无纵带及肠袋,盘曲成一椭圆形 盘状。可人为地将结肠分为初袢、旋袢和终袢。 牛的旋袢,向心回、离心回各 1 . 5 ~ 2 圈,羊的向心回、 离心回各 3 圈。羊的离心回最后一圈靠近空肠肠袢,肠管 内已形成粪球。终袢约在十二指肠末端位置转为直肠。
(1) 小肠
1. 十二指肠
起于幽门,后接空肠,全长约1米,向背转向后行,到右
侧髋结节位置折转向前内侧,重新回到肝的脏面,延接空肠。
其主要特点是系膜短,肠管平直,位置比较固定。它在 起始部形成乙状弯曲,十二指肠与小结肠起始部之间有短的 浆膜褶相连,该浆膜褶称为十二指肠(小)结肠韧带,该韧带 可作为十二指肠与空肠的分界标志。
动物解剖生理
主讲:裴占阳
科室:动物解剖生理教研室
任务四
消化系统认知(三)
Q1:了解消化系统的构成。 Q2:掌握各消化器管的形态、机能等。
Q3:掌握显微镜下各消化器管的形态等。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
正常胰岛
DM胰岛
5
王应睐(1907-2001)
(三) 肠
肠管可分为小肠和大肠两部分,起自胃的幽门,终止于 肛门。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它们在腹腔内形 成许多半环状盘曲,因其系膜较长(十二指肠除外),在腹 腔内的活动范围较大。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大肠 在外观上与小肠明显不同,管径明显增粗或者有许多囊状 膨隆。肠管的长度和各段形态,因动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小肠各段的特点: ①十二指肠:绒毛密集,柱状、杯状细胞少,粘膜下层有 十二指肠腺。 空肠 回肠 ②空肠:绒毛密集,柱状、杯状细胞增多,有淋巴小结 。 ③回肠:绒毛细而少,杯状细胞更多,淋巴小结增多。
(五)大肠组织结构
1、粘膜: 光滑,无肠绒毛,表层上皮为 单层柱状杯状细胞。直肠下端 变为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中 有大量肠腺。有半月形皱襞 。 直肠下段固有层有许多静脉丛, 瘀血曲张可形成内痔。粘膜肌 层同小肠。
小肠腺: 由小肠上皮向固有层凹陷形 成,直接开口于肠腔。构成 肠腺的细胞除吸收细胞,杯
杯状 细胞
内分 泌细 胞
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外,还
有潘氏细胞和未分化细胞。 潘氏 细胞
浆细胞
3.粘膜肌层: 为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 (二)粘膜下层: 富含血管,淋巴管,神经丛。十二指 肠腺分泌碱性粘液,保护肠粘膜。 (三)肌层:内环外纵二层平滑肌。 (四)外膜: 仅十二指肠后壁为纤维膜,余为浆膜。
(四)小肠组织结构
①黏膜:
环形皱襞:由粘膜和粘膜下层
向肠腔突出形成。
肠绒毛:为小肠特有结构,由 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形成。 环形皱襞和绒毛使小肠表面积 扩大了20-30倍。
1.粘膜上皮: 为单层柱状,由吸收细胞(柱状细胞), 杯状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 (1)吸收细胞:高柱状,核卵圆形位
于基部。细胞游离面有大量微绒毛(纹
状缘),使游离面面积扩大约30倍。吸
收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已消化的营养
物质。
(2)杯状细胞: 散在于吸收细胞之间,内含大量粘原颗 粒,分泌粘液,润滑保护肠粘膜。
2.固有层: 富含血管,淋巴管。有大量小肠腺和细 胞浸润(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嗜细 等),还有孤立淋巴小结(十二指肠, 空肠)或集合淋巴小结(回肠)。肠绒 毛固有层有1-2条纵行毛细淋巴管(中 央乳糜管),运送吸收的脂肪微粒(乳 糜颗粒)。
2. 空 肠 小肠中最长的一段,系膜长,盘曲多,在腹腔内活 动范围大。马空肠主要位于腹腔左髂部上 1 / 3 处,一部 分可达后腹部,与小结肠混在一起,由发达的空肠系膜 集中固定于腰椎下方,称空肠系膜根(内有动脉、静脉、 神经和淋巴管等)。牛的空肠位于腹中部右侧,由较短的 系膜固定在结肠旋袢的周围,肠壁内淋巴集结较大。
3.
回肠
全长 40 ~ 60cm ,肠管平直,管
壁较厚,回肠通入盲肠的开口称
回盲口。回肠与盲肠底之间有回
盲韧带。一般将回盲韧带附着于
小肠的部分肠段算作回肠。
1. 盲肠
(2) 大 肠
马的盲肠特别发达,外形呈逗点状。盲肠后缘隆凸
称大弯,前缘凹陷称小弯。回肠的入口和盲肠的出口都
在小弯部分,分别称为回盲口和盲结口。盲肠上部膨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