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生的行为主义

合集下载

华生行为主义基本观点

华生行为主义基本观点

华生行为主义基本观点华生行为主义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它的基本观点是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环境的刺激和反应所形成的。

本文将从华生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实验研究以及对于教育和临床实践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华生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刺激-反应”,即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外界刺激所引发的反应。

华生强调了环境对于行为的塑造作用,他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学习和经验所形成的,而不是天生具备的。

在华生看来,人类天生是一张白纸,我们的行为是逐渐通过学习和经验来形成的。

华生的实验研究对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通过对小白鼠和小白兔的实验观察,揭示了条件反射的机制。

他提出了“经典条件作用”,即通过将一个无条件刺激与一个无条件反应相结合,再将一个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同时出现,最终使得条件刺激能够单独引发条件反应。

这一实验结果对于理解学习和行为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华生行为主义的观点对于教育和临床实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方面,华生认为学生的行为是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和控制的。

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即通过对行为的操作和控制,来改变学生的行为。

这一观点在教育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例如通过奖励和惩罚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表现。

在临床实践中,华生行为主义的观点也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和行为疗法中。

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揭示出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从而帮助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

行为疗法强调通过改变行为来改变思维和情绪,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种基于行为主义观点的治疗方法在许多心理障碍的治疗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华生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行为是通过环境的刺激和反应所形成的。

他的实验研究以及对于教育和临床实践的影响使得行为主义心理学成为心理学发展中的重要学派。

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揭示出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从而帮助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约翰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条件反射与学习

约翰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条件反射与学习

约翰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条件反射与学习约翰·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条件反射与学习约翰·华生(John B. Watson)是20世纪初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条件反射”这一重要理论,对于理解行为的形成与学习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约翰·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重点关注条件反射和学习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

一、条件反射的概念与影响条件反射是指通过接触到的外部刺激与特定的反应之间建立起的联系。

华生在他的研究中使用了实验中的“小阿尔伯特”的案例来证明条件反射的存在和影响。

他通过给小阿尔伯特提供刺激(例如声音)同时伴随着一种恐惧感(例如大声响),逐渐建立了声音与恐惧的条件反射。

这一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在情绪和行为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和学习他人的示范行为形成的,而条件反射则是一种学习和模仿的结果。

这对于后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学习与行为的关系华生进一步将条件反射理论应用于学习和行为的研究,他认为学习是通过建立起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来实现的。

他提出了“刺激-反应-结果”(S-R-R)的学习模式,认为学习是基于外部刺激引发特定行为,而行为的结果会影响后续的学习过程。

在教育领域中,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对于教学方法和学习过程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强调了外部环境对学习和行为的影响,提倡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通过激励和奖励来增强期望的学习行为,以此来促进学习的效果。

三、应用与实践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在临床心理学和行为矫正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行为矫正中,条件反射理论被用于改变和调整个体的有害行为。

例如,通过建立正向刺激与健康行为之间的条件反射,帮助个体树立正面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此外,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也在广告营销和消费行为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个体与产品之间的条件反射关系,营销人员可以设计更加有效的广告策略,引导消费者形成与特定产品相关的购买行为。

华生行为主义

华生行为主义

华生行为主义华生行为主义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的核心观点是个体的行为是由外部刺激所引起的,并且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改变和塑造。

华生行为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期,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提出并发展。

背景理论华生主张,个体的行为是受到环境刺激所影响的,而这些刺激可以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塑造。

他强调了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行为的系统观察和测量,通过这些研究来建立行为和刺激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华生的理论中,行为的形成受到奖励和惩罚的影响。

他认为,行为会受到奖励加强或惩罚减弱,这种反馈可以改变个体的行为模式。

学习方法根据华生的理论,学习是通过刺激-响应-反馈的过程来实现的。

个体对于特定刺激做出反应,如果这种反应受到奖励,那么这种行为会被加强,反之受到惩罚,那么这种行为会被减弱。

在华生的研究中,他提出了各种学习方法,例如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

在经典条件反射中,个体通过关联两种刺激来学习;而在操作条件反射中,个体通过试图达到目标而学习适当行为。

应用领域华生行为主义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尤其在教育和心理治疗方面。

在教育中,华生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和学生行为管理,通过奖励来增强积极行为,通过惩罚来减弱消极行为。

在心理治疗方面,华生的行为主义也被引入,如条件反射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通过改变行为模式来治疗各种心理问题。

总结综上所述,华生行为主义是一种强调学习和训练对行为塑造的心理学理论。

它提出了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原则,并在教育和心理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华生行为主义,可以更好地认识个体行为背后的原因,并运用这种理论来指导实践和改变。

希望通过对华生行为主义的介绍,能够更加了解这一理论的意义和应用,为心理学和教育领域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对华生行为主义的评价

对华生行为主义的评价

Q2、试评价华生的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进步意义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推进了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化进程。

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之前,尽管实验的方法已经应用于心理学问题的研究。

但是,对心理学研究全面客观化和自然科学化的要求和实施还是从行为主义心理学开始。

华生竭力主张用客观化的方法研究人和动物的可观察行为。

这就从总体上强调了研究对象的客观化和研究方法的客观化。

这种主张对于心理学来说,虽然过于偏激,但是,它对于彻底清除传统的意识和内容心理学的主观性、繁琐性、神秘性和因袭性来说,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行为主义使心理学的研究步入了自然科学的范畴。

因此,有些学者将其称之为“行为主义的革命”,这样的评价并不过分。

2.行为主义心理学推动了学习理论的研究。

由于华生主张行为主义的心理学要预测、控制和塑造有机体的行为,而行为的改变和塑造都是通过学习过程实现的。

所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十分重视学习过程的研究。

特别是在华生的倡导下,使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们对条件作用下,反射式学习过程的研究相当深入。

可以肯定地说,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对深化条件反射式学习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3.华生坚决主张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化,反对内省法。

这无疑推动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科学化进程。

它的许多实验技术,如定量刺激技术,行为矫正技术等为研究人类行为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实验手段,为“行为科学”的诞生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行为科学”也成为第一个从心理学中派生出来的科学研究分支领域。

(二)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及学习理论的局限性1.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最大缺陷是将意识及认知等中介过程排斥在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之外,使人的心理过程成为不可知的“黑箱”。

这个致命的错误使他的一些后期追随者们(如被称为新行为主义者的赫尔和托尔曼等人)离经叛道;也使他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科学向心理学提出要求和挑战的时候,显得更加苍白无力,从而不得不将心理学的“霸主”地位拱手让给当代的认知心理学。

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的行为主义

梅耶其的生他理行为早主义期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梅耶(1873-1967)先师从艾宾浩斯学习心理学,后又在斯顿夫和著名物理 学家普朗克的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
梅耶认为,惟一科学的心理学应是远离内省而集中理解他人行为的心理学。 心理学只有采用与物理学相似的客观方法研究他人的行为,才能成为一门 科学。
梅耶的心理学奇妙地熔行为观察和思辨性神
华生的言语报告法曾在心理学界引起丁不少的争论。有人认为华生采 01 用言语报告法是对内省法的妥协与让步,足以表明其行为主义是不彻
底的客观心理学。
实际上,不少心理学家在评论华生的言语报告法时,混淆了内省和自 02 我观察的言语报告。其实,华生所说的言语报告法所报告的只是自己
体内的变化,而不是心理和意识活动,因而并不同于通常所说的内省。
毕生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他对心 理学对象和方法客观化基础上的,以客观的 “刺激——反应”行为公式说明各种心理学 问题,使心理行为化、客观化,最终使心理 学成为一门能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真正 的自然科学。
五、对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首先,华生坚持心理学运用客观的方法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使心理 学获得了与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的客观性,从而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具 有自然科学的特征。
二、心理学的对象
为使心理学成为真正的自然科学,华生明确宣称,心理学必须放弃研究主观的意识和心理而代之以可 观察的客观行为。在他看来,行为是一种可观察到的机体反应,其本质是人和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刺激一反应是有机体所有行为的共同要素。
为便于更好地研究机体的行为反应,华生对反应作了非常具体的描述和分类。首先,根据反应能否直 接观察列将它划分为外显反应和内隐反应。其次,根据反应的发生是否为习得的,把它分为习惯反应 和遗传反应。

华生经典行为主义的作用

华生经典行为主义的作用

华生经典行为主义的作用华生经典行为主义是心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理论,它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列举了华生经典行为主义的十个作用。

1. 研究行为:华生经典行为主义强调对可观察行为的研究和分析,通过观察和记录行为来揭示行为背后的规律和原因。

2. 建立实证基础:华生经典行为主义强调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验证据来支持理论,这为心理学建立起了科学的基础。

3. 解释学习过程:华生经典行为主义提供了对学习过程的深入理解。

例如,帕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阐述了学习过程中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4. 揭示心理疾病:华生经典行为主义通过研究行为的异常现象,揭示了一些心理疾病的成因和治疗方法。

例如,行为疗法是一种基于行为主义原理的心理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治疗焦虑症、恐惧症等疾病。

5. 影响教育实践:华生经典行为主义对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提出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反馈和奖励的重要性,这些观点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

6. 提供行为控制方法:华生经典行为主义研究了行为的控制方法,通过正反馈和负反馈等手段,可以改变和控制个体的行为。

这对于心理治疗、行为管理和行为训练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7. 解释社会互动:华生经典行为主义研究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例如斯金纳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了模仿和观察学习的重要性,对于理解社会行为和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8. 影响市场营销:华生经典行为主义的观点在市场营销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刺激和反应的原理,可以设计出更具吸引力的广告和促销策略。

9. 解释动物行为:华生经典行为主义不仅适用于人类行为,也适用于动物行为的研究。

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生态和进化适应。

10. 指导行为干预:华生经典行为主义的观点对于行为干预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分析和理解行为的原因和规律,可以设计出更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帮助人们改变和调整不良行为习惯。

总结起来,华生经典行为主义的作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在心理学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教育、医学、市场营销等其他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

《华生的行为主义》课件

《华生的行为主义》课件

应的联结,需要更全面的理论框架来解释行为。
情感和情绪的重要性
03
情感和情绪在人类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华生行为主义忽视
这一点,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发展。
05
结论
对华生行为主义的理解与总结
华生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刺激对行为的 影响,认为行为是可预测和控制的, 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行为。
华生主张消除不良习惯和行为,通过 科学的方法进行行为矫正。
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
01
02
03
环境决定论
行为主义认为环境刺激是 决定个体行为的主要因素 。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通过 经验获得的,并通过强化 和惩罚等手段来塑造行为 。
操作条件作用
行为主义认为可以通过操 作条件作用来改变个体的 行为。
02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华生的生平简介
约翰·B·华生(John B. Watson),美国心理 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01
1900年毕业于霍普金斯大学,获硕士学 位。
03
02
1878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卡罗来纳州格林 维尔。
04
1903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 学位。
1908年成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05
06
1913年发表了《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 学》,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 心理学研究行为。
行为主义强调可观察的行为, 并试图通过实验来研究行为和 环境之间的关系。
行为主义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期
行为主义开始萌芽,代表人物是 美国的约翰·华生。
20世纪初期
行为主义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心理学 派别,代表人物包括美国的B.F.斯 金纳和加拿大的唐纳德·赫布等。

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的行为主义

桑代克的研究兴趣十分广泛,他是美国哥伦比亚 学派的主要代表,又是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教育 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并设计了心 理测验,为美国教育测验运动的领袖之一。正因为如 此,一些史学家将他划归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但 也有不少人认为他更象行为主义学派的人物,可他本 人却认为他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学派。
华生:“给我一订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定的特殊环境 中养育他们,那么我愿意担保,可以随便选其中一个婴儿,把他 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小偷, 而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天资和他祖先的种族。不 过,请注意,当我从事这一实验时,我要亲自决定这些孩子的培 养方法和环境。”
爱德华· 李· 桑代克 (Edward Lee Thorndike 1874.08.31— 1949.08.09)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 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 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 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 律等。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 席,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阿尔伯特的恐惧形成实验 当阿尔伯特还只有9个月大的时候,研究者把一只白色的老鼠放在他 身边,起初他一点都不害怕;可是,当用一把锤子在他脑后敲响一根钢 轨,发出一声巨响时,他猛地一打颤,躲闪着要离开,表现出害怕的神 态。给他两个月的时间使这次经历淡忘,然后,研究者又开始实验。当 一只白鼠放在阿尔伯特的面前,他好像看到了一个特别新奇有趣的玩具, 伸出手去抓它;就在孩子的手在碰到白鼠时,他的脑后又响起了钢轨敲 响的声音,他就猛地一跳,向前扑倒,把脸埋在床垫里面。第二次试的 时候,阿尔伯特又想用手去抓,当他快要抓住的时候,钢轨又在身后响 起。这时,阿尔伯特跳起来,向前扑倒,开始啜泣。 此后,又进行了几次这样的试验,把老鼠放在阿尔伯特身边,钢轨 在他脑后震响,阿尔伯特对老鼠形成了完全的恐惧条件反应,华生后来 在实验报告中写道: “老鼠一出现,婴儿就开始哭。他几乎立即向左侧猛地一转身,倒 塌在左侧,作四肢撑起身体快速地爬动,在他到达试验台的边缘前,用 了相当大的劲才抱住他。” 更进一步的实验显示,阿尔伯特对其它毛乎乎的东西也产生了恐惧: 兔子、狗、皮大衣、绒毛玩具娃娃,还有华生装圣诞老人戴的面罩。 停止一个多月以后,又对阿尔伯特进行试验,正如研究者所预测的, 他哭了起来,对老鼠和一切展现在他面前的毛乎乎的刺激都感到害怕, 这时候,并没有任何钢轨敲击的声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详细阐述了这一观点,指出不管多么复 杂的习惯也是由一系列反应连结而成。其连 结的关键,是先行反应所产生的动觉刺激成 了后继反应的条件刺激。如果说一系列反应 中的每一个反应原来都是由一定的外部刺激 引起的,那么后一反应的刺激总是紧接前一 反应而出现,恰好符合于条件刺激与无条件 刺激的时序关系。于是,前一反应就成了后 一反应的条件刺激。以后这个反应系列一经 发动,即可自动进行。这样一来,不论多么 复杂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条件反射这一机制而 建立起来。
外显的习惯反应:后天习得,表露于外的反应系统
内隐的习惯反应:后天习,不表露于外,不用仪器或实验的帮助就 不易观察到的反应系统
外显的遗传反应:不学而能,表露于外的反应系统,包括人的各种可 观察的本能和情绪的反应
内隐的遗传反应:不学而能,又难以观察到人体内部的反应系统
研究方法 对象决定方法。行为主义即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自然要采取客观的方法 而反对内省的方法。
实验开始时,研究者向艾尔伯特同时呈现白鼠和令人恐 惧的声音。一开始,艾尔伯特对白鼠很感兴趣并试图触摸它。 在他正要伸手时,突然敲响铁棒,突如其来的响声使艾尔伯 特十分惊恐,这一过程重复了 3 次。一周以后,重复同样的 过程。在白鼠与声音的配对呈现 7 次后,不出现声音,单独 向艾尔伯特呈现白鼠时,你可能已经猜到,艾尔伯特对白鼠 产生了极度恐惧。他开始号啕大哭,转身背对白鼠,向远离 它的方向移动,他爬的飞快,以致研究者不得不冲过去抓住 他,以免他从桌子的边缘掉下来。对于一种物体从没有恐惧 到产生恐惧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
对华生行为主义的评述
贡献
首先,华生的行为主义提出要以行为作 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上要以客观 的观察代替主观意识的内省,主张要从 多方面去收集资料,这样就加强了心理 学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使心理学跻身于 科学的行列。
其次,心理学如果只局限于内省的研究方 法,那么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就无法顺利的进 行。同时心理学对行为的研究也扫除了动物 心理学中拟人论的倾向。因为,华生的行为 主义扩大了心理学的领域。 最后,“心理学的目的就在于预测和控 制人们的行为” 这一观点促进了心理学在生 活中的应用,同时也进一步的促进了心理学 的发展。
方法和结果:
被试艾尔伯特是一名 9 个月大的孤儿,从出生起就一直 待在医院里。研究人员和医护人员都认为他在心理和生理上 都很健康。为了了解艾尔伯特是否害怕某种特定刺激,实验 者给他呈现白鼠、猴子、狗、有头发和没头发的面具以及白 色羊绒棉。研究者密切观察艾尔伯特对这些刺激的反应。艾 尔伯特对许多动物和物体都感兴趣,愿意接近它们,并不时 触摸它们,从没表现出丝毫的恐惧。因为这些东西不引起恐 惧,所以可以将它们看做是中性刺激。 实验的下一步是要确定艾尔伯特对巨大的声音是否会产 生恐惧反应。所有人,特别是婴儿,都会对突然发出的巨大 声音产生恐惧反应。因为这种反应是无须学习就会发生的, 所以巨大的声音被看做是“无条件刺激”。在本实验室中, 实验者在艾尔伯特的身后用锤子敲一根 1.2 米长的铁棒。这 种声音的突然出现,使他受到惊吓而哭泣。
性质
行为主义是有关整个人类自我调适领域的一门 自然科学
研究对象
华生的行为主义体系的基本特点就是否认传统 心理学的对象——心理或意识——而代之以行为, 又将行为归结为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而肌肉 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则归因于外在和内在的刺激。
行为主义又称为“刺激—反应”理论
刺激: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外界环境或身体组织中所发生的变化 反应:由刺激作用于有机体而引起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
二、艾尔伯特经典实验
实验目的:
证明除了原始情绪外的其他情绪可习得
理论假设:
华生提出,假设一种刺激自动地导致你产生某种特定的情绪 反应(如恐惧),倘若这种体验每次重复时都伴随着其他事 物,如一只白鼠。那么,白鼠在你的大脑中与恐惧建立起联 系。换句话说,你最终会条件反射的害怕白鼠。他认为我们 天生并不害怕白鼠,这种害怕是通过条件反射习得的。
历史背景
20世纪初期,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进入了垄 断阶段,它把充分利用人的全部潜力来增进生产效 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利润,最稳定地维持社会秩序, 作为研究秩序,作为研究人的总目的。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心理学应该探索行为的规律。 掌握这些规律就可据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这对 提高生产效率和维持社会秩序来说都是需要的。因 此,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并且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局限
华生以机械唯物论的观点,矫枉过正的 全盘否定意识,贬低脑与神经中枢在心 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片面强调环境与 教育,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 他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上陷入了困 境。
行为主义的学说和研究
本能与动作流学说
环境决定论 外周情绪理论 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 人格学说
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环境决定论
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
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

否认行为的遗传 华生以为行为最后都可还原为由刺激引起的 反应,而刺激不可能来自遗传,那么行为也不可 能来自遗传。 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 华生认为行为的形成完全来自学习,尤其是 早期的训练。他还认为,学习的决定因素是外部 刺激,外部刺激时可以控制的,控制的最基本途 径是条件反射法。他说:“条件反射是整个习惯 所由形成的单位。”
实验拓展:
研究者随后想要探讨这种习得的恐惧是否会迁移到其他物 体上。在心理学术语中,这种迁移叫“泛化”。如果艾尔伯 特对其他刺激物产生恐惧,那么这种习得的行为就已经泛化 了。一周后,对艾尔伯特的再次测试发现,他仍旧对白鼠产 生恐惧。随后研究者欲测试这种恐惧是否泛化,他们呈现给 艾尔伯特一种与白鼠相似的动物(白兔)。用研究者的话来 说:“消极反应立即出现,艾尔伯特尽可能地远离动物,低 声抽泣,然后大哭起来。我们让他触摸兔子时,他却把脸埋 在垫子里,然后用四肢将自己支撑起来,边哭便爬走了”。 这里要提醒读者的是,在这种条件反射建立之前,艾尔伯特 并不害怕兔子,并且没有让他将兔子与恐惧建立特定的条件 反射。 同一天,研究者依次给小艾尔伯特呈现狗、白色皮毛大衣、 一袋棉花和华生头上的灰白头发。他对所有这些东西都感到 恐惧。在这项最著名的泛化测验中最无耻的一件事是,华生 把一个圣诞老人的面具呈现给艾尔伯特,结果他对圣诞老人 的面具也感到害怕!
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
一、主要观点
1.人有三种基本的情绪,即恐惧、愤怒和爱。恐惧主要 由大声和失控引起,比如器皿落下、重物敲击等;愤怒由于 限制婴儿运动引起,如果用毯子把孩子紧紧的包裹住或者按 住婴儿的头部不准他活动婴儿会发怒;爱是由抚摸、轻拍等 动作会是婴儿安静,产生一种广泛的松弛反应。 2. 情绪反应是我们对环境中某种特定刺激的条件反射。 换句话说,人的情绪反应是习得的。华生相信所有人类行为 都是学习和条件反射的产物。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 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 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 – 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人, 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 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华生
小组成员及分工: 黄燕玉 叶燕虹 卢秀惠 洪艺珍 陈言
他的生平



对于形成新行为这一看法,最适合于行 为主义预测和控制行为的要求。因此,华生 最重视学习问题,他说:“学习这一领域包 括了行为主义者最重要的一群问题。因此借 助于行为的形成,他取得了控制动物活动的 直接途径。” 这便导致了他的教育万能论和 环境决定论。
虽然他这样强烈的否定遗传的重要,强 调教育、训练和学习的影响,但是这在某种 意义上这个学说对反驳种族歧视或种族优越 等反动学说有着积极的影响。
华生的主要著作
1914年《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
——第一本系统地阐述行为主义的专著 1919年《行为主义的心理学》 ——表明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已完整形成 1925年《行为主义讲演录》 ——表明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已走向成熟
《婴幼儿的心理教养》 《行为主义的方法》

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1878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卡罗来纳州格林维 尔城外的一个农庄,他从小是在学校里开始接受教育的。华生承认自己小时不是个好学 生,有点懒、不听话、 好争斗、学业成绩不好,只能勉强升级。只是在进入了当地的伏 尔曼大学后才有所改变。 16岁时进入格林维尔的伏尔曼大学学习哲学,21岁获得哲学硕士学位, 1900年入芝加哥大学研究哲学与心理学,师从教育哲学家杜威、心理学家安吉尔、 神经生理学家唐纳尔森和生物学家洛布。1903年以题为《动物的教育》的论文获芝加哥 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随之出任芝加哥大学讲师和心理实验室主任, 1908年受聘为霍普金斯大学正式教授。尽管华生对芝加哥大学十分留恋,但由于让 他来指导实霍普金斯大学验室,比芝加哥大学给他更丰厚的薪水,这些优越的条件使华 生最终还是来到霍普金斯大学。他在这里度过了他学 术生涯最辉煌的岁月,1913年发表 论文《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正式宣布行为主义的诞生,这篇论文对传统心理学 方法和理论框架提出公开的挑战,并阐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直至1920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美国军事航空服务社少校。 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20年因主持一项有关性行为实验研究,引起家庭纠纷与妻子离婚而被迫辞职并离 开学术界,改行从商,经营广告行业,他发现“新产品的销售曲线的增长与动物或人的 学习曲线的增长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他还用大量时间普及行为主义。他为许多杂志撰 稿介绍行为主义,甚至亲自讲课,传授行为主义心理学。 1947年华生从商界退休,在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农庄中度过他生 命的最后几年。 1957年美国心理学会在授予他荣誉的一段褒奖文字中,把他的工作赞扬为“现代心理学 的形式与内容的极其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是持久不变 的、富有成果的研究路线的出发 点。"华生为得到这种官方的承认而高兴。 1958年9月25日华生逝世,享年80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