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9年04月自考(000235)犯罪学(一)学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4月全国自考真题法理学(一)

4月全国自考真题法理学(一)

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理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211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认识论角度,法学可分为()A.国内法学和国际法学B.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C.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D.立法学和法解释学2.认为法是国家权力的产物的法学流派是()A.历史法学B.自然法学C.社会法学D.分析法学3.被恩格斯称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的是()A.德国民法典B.法国民法典C.古希腊法D.古罗马法4.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后,资本主义法律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向是()A.由义务本位转向权利本位B.法律的全球化C.法律的社会化D.法律的法西斯化5.民法法系划分部门法的基础是把法划分为()A.实体法和程序法B.公法和私法C.联邦法和联邦成员法D.一般法和特别法6.首先将正义划分为分配正义和改正正义的学者是()A.柏拉图B.罗尔斯C.亚里士多德D.孟德斯鸠7.社会连带主义法学的创始人是()A.凯尔森B.狄骥C.庞德D.萨维尼8.关于政治与法的关系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政治关系的基本状况是法的状况的重要根据B.政治可以为法的发展提供条件和环境C.政治是阶级社会的现象,法既是阶级社会的现象也是无阶级社会的现象,二者无必然联系D.政治的发展变化,直接导致法的发展变化9.当代中国最主要的法律渊源是()A.执政党政策B.部门法C.制定法D.行政法规10.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而划分国家机关立法权限的制度是()A.立法过程B.立法程序C.立法体制D.立法技术11.公私法逐步混合的现象最早出现在()A.17—18世纪B.18—19世纪C.20世纪中D.20世纪初12.对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的内容进行价值评价的推理是()A.形式推理B.实质推理C.类比推理D.分析推理13.在下列国家中,实行联邦制的国家是()A.法国B.日本C.德国D.中国14.子女应当赡养父母,这是一种()A.公义务B.私义务C.可转让义务D.从义务15.根据权利的效力范围不同,可把法律权利划分为()A.公权利和私权利B.对人权和对世权C.专属权和可转让权D.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16.以下诸项中,不属于...宪法部门的是()A.国籍法B.律师法C.法官法D.民族区域自治法17.划分法的部门的首要标准是()A.人们研究和理解法律的需要B.各法律部门的稳定和平衡C.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性质D.法律调整的专门机制18.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都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A.单行条例B.地方性法规C.地方部门规章D.地方行政法规19.人们按照法律的规定去行为而使法律被遵守、执行或适用,这指的是()A.法律效果 B.法律效益C.法律实效D.法律效力20.20世纪以来,两大法系在对待法律解释的态度上都倾向于对法律的()A.严格解释 B.自由解释C.体系解释D.文义解释21.在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行政机关是()A.国务院总理B.国务院C.国务院各部委D.国务院法制局22.“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句话表明儒家()A.注重德治,轻视法治B.轻权利观念,重义务观念C.主张取消专门司法和法学D.追求司法公正23.法律事实包括事件和()A.物B.不可抗力C.客观条件D.行为24.关于民法法系的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该法系的历史渊源是古罗马法B.该法系又称为大陆法系、法典法系C.属于民法法系的国家主要有法国、德国、印度D.该法系的代表性文献是《查士丁尼民法大会》和《法国民法典》25.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正确陈述是()A.法律责任都是过错责任B.惩罚是法律责任的最主要功能C.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D.法律责任总是导致法律制裁26.所有权是一种()A.私权利B.对人权C.救济权D.专属权27.“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无效”这一规则是()A.授权性规则B.构成性规则C.强行性规则D.任意性规则28.按照解释尺度的不同,法律解释可划分为字面解释以及()A.限制解释和扩充解释B.自由解释和目的解释C.扩充解释和文义解释D.文义解释和体系解释29.在普通法国家中,除制定法外,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还有()A.权威性的法学著作B.判例C.正义和公平概念D.道德30.在我国,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主体包括()A.自治洲、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B.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C.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民政府D.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犯罪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犯罪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犯罪学》试题班级__ 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试题说明:本页为试题纸,请自附答题纸于本页后面。

本试卷为闭卷考试,总分100分,共2题,每题50分,要求每题答案不少于1000字。

试题正文一、论述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与区别?(50分)答:1、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犯罪学与刑法学由它们的目的、也包括研究对象紧紧地联系起来。

为了防止和减少犯罪而与犯罪作斗争是这两个学科的共同目的。

犯罪是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刑法学也不能说不研究犯罪。

但是,它们却是以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方向上各自发展。

两个学科的共同目的,是从终极意义上说的,实际上两个学科的直接目的是有区别的。

犯罪学的直接目的是,探讨犯罪产生原因,寻找有效的犯罪对策,以防止和减少犯罪。

刑法学集中研究一定国家的现行的刑法规范,分析犯罪的法定构成条件,以便正确地适用法律规定的刑罚。

注释刑法学的直接目的是,刑法的准确适用,刑法学是在准确适用刑法惩罚犯罪的前提下来防止和减少犯罪。

刑法学是研究刑法的科学,所以,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犯罪学与刑法的关系。

犯罪学可以为刑法指明方向,而刑法为犯罪学框定了研究的有效范围。

刑法对犯罪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刑法为犯罪学提供了研究犯罪概念的逻辑点;法律所定义的犯罪始终是犯罪学所研究的基本的和主要的对象;刑法和刑法学为犯罪学中的犯罪对策提供了最充分、最明确的刑事法律对策及其实践。

犯罪学对刑法学的作用是巨大的。

犯罪学对刑法和刑法学具有宏观的指导作用;犯罪学对刑法立法、司法和执行都具有全面的影响。

2、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1)刑法学是一门规范性的法律科学,它以成文法为依据,对犯罪现象进行规范性研究,侧重揭示犯罪的法律特征以及犯罪与刑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准确地惩治犯罪。

犯罪学从犯罪发生的过程入手,通过揭示犯罪原因,寻求预防犯罪的方法,以制定预防犯罪的对策体系。

(2)研究对象不同。

犯罪学考试资料(打印版).doc

犯罪学考试资料(打印版).doc

犯罪学复习试卷(一)三、名词解释(24%)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犯罪预防3、犯罪原因4、犯罪条件5、犯罪学6、被害预防四、简答题(32%)1、犯罪被害人研究的意义是什么?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有哪些?3、举例说明犯罪现象的相对性.4、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五、论述题(20%)请分析文化因素对犯罪的影响.犯罪学复习试卷(一)答案三、名词解释: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国家政权、社会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犯罪预防是指是指综合多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

3、广义的犯罪原因包括犯罪的直接原因、犯罪条件及与犯罪相关的因素。

狭义的犯罪原因只指直接引起犯罪产生的现象。

4、犯罪条件是指在犯罪情境中那些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主要包括犯罪工具和侵害对象(人、财、物)等诸要素。

5、犯罪学是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预防犯罪的对策的科学。

6、被害预防,又称之为被害防范,主要指从潜在被害人与既然被害人整体被害现象、被害趋势及各类被害的具体情况出发,为避免各种被害性原因和条件的产生、存在,防止、减少潜在被害人初次受害或既然被害人的再度被害,而在一定时空内由各方采取综合性措施、方法、手段,从而形成的对被害人保护和被害人自身保护相结合的有机过程。

四、简答题:1、答:(一)有助于客观地揭示犯罪现象(二)有助于全面地认识犯罪原因(三)有助于完善预防犯罪的对策体系2、答:(一)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三)属地管理原则3、答:所谓犯罪的相对性,是指对某一行为的犯罪标定具有可变性。

2019年自考刑法学真题答案

2019年自考刑法学真题答案

2019年自考刑法学真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器,每小1分,共 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犯罪中属于法定分类中的罪是(B)A.自然犯B.基本犯C.法定犯D.间隔犯2.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B)A.从轻处罚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从轻或者减轻处罚3.如果事实上并不存在危险,而行为人误认存在危险,实施所谓避险行为的,属于(A)A.假想避险B.故意犯罪C.过失犯罪D.意外事件4.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依据是(C)A.犯罪客体B.一般客体C.同类客体D.直接客体5.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原则是(A)A.从旧兼从轻原则B.从旧兼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原则6.刑法为了保护各国的共同利益,防止国际犯罪所采用的适用原则是(D)A.属地管辖原则B.属人管辖原则C.保护管辖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7,在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体系中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是(A)A.有期徒刑B.拘役C.罚金D.管制8,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量刑的主体只能是(A)A.人民法院B.人民法院和检察院C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公安机关 D.检察院在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刑罚体系中,只能外国人适用的刑罚方法是(A)A.驱逐出境B.附刑C.资格刑D.身体刑10.根据我国刑法第 79条的规定,有权决定减刑的机关是(B)A.监狱B.中级以上的人民法院C.人民法院D.司法局11.下列犯罪中,单位和自然人都可以构成的是(C)A.间谍罪B.分罪C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D.叛逃罪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B.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或者单位C.,包括变相吸公众存款D.本罪的对象是不特定的社会公众13.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客观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行为人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B,行为方式为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C.必须为他人谋取非法利益D.受贿数额必须达到“较大的”标准14.关于危险驾驶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在荒野道路上醉酒驾驶构成本罪B.单个人追逐竞驶成立本罪C.吸毒驾驶构成本罪D.在高速公路上逆向追逐竞驶应定本罪15.下列不属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危险物质”的是(D)A.毒害性物质B.放射性物质C.传染病病原体D.易燃易爆物质16.关于贷款诈骗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犯罪对象为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B.犯罪主观方面仅限于直接故意C.客观方面必须使用欺诈方法D.犯罪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17,关于合同诈骗罪的客观方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行为方式包括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B.行为方式包括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C.须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D,只能发生于履行合同过程中18.关于诬告陷害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需人犯罪的事实B.为人必须向司法机关告发C.被诬告陷害的“他人”必须是特定的D.成立本罪要求情节严重19.关于抢劫罪的客观方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劫行为包括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B.抢劫行为必须达到足以压制对方反抗的程度C较大标准D.单纯利用被害人不能反抗的状态取走财物不构成抢劫罪20.关于非法持有毒品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本罪的毒品不折算纯度B.毒达到数量较大C,不明知是毒品而持有也可成立本罪 D.本罪只能由自然人构成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犯罪学考试题目和答案

犯罪学考试题目和答案

犯罪学考试题目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及其原因和对策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

A. 犯罪行为B. 犯罪心理C. 犯罪预防D. 犯罪惩罚**答案:A**2. 犯罪学中的“标签理论”认为,个体之所以成为犯罪者,是因为社会给予了他们“犯罪者”的标签。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

A. 埃德温·萨瑟兰B. 霍华德·贝克尔C. 罗伯特·默顿D. 克里门特·埃特兹奥尼**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犯罪预防的措施之一?()A. 社区警务B. 犯罪情报分析C. 犯罪心理治疗D. 犯罪现场勘查**答案:C**4. 犯罪学中的“社会控制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由于社会控制机制的失效或不足导致的。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埃米尔·涂尔干B. 罗伯特·K·默顿C. 特拉维斯·赫希D. 劳伦斯·科恩**答案:A**5. 犯罪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犯罪分析的主要方法?()A. 地理信息系统(GIS)B. 犯罪模式分析C. 犯罪心理画像D. 人口统计学分析**答案:D**6. 犯罪学中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犯罪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而习得的。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

A. 阿尔伯特·班杜拉B.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C. 菲利普·津巴多D. 罗伯特·阿德勒**答案:A**7. 犯罪学中的“冲突理论”认为,犯罪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权力斗争导致的。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马克思B. 马克斯·韦伯C. 埃米尔·涂尔干D. 罗伯特·默顿**答案:A**8. 犯罪学中的“机会理论”认为,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由于个体遇到了犯罪的机会。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

A. 克里门特·埃特兹奥尼B. 罗纳德·克拉克C. 乔治·费尔巴哈D. 劳伦斯·科恩**答案:B**9. 犯罪学中的“社会结构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由于社会结构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导致的。

(完整)犯罪学(一)自考资料

(完整)犯罪学(一)自考资料

(完整)犯罪学(一)自考资料一、名词解释1、广义犯罪学:P2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2、犯罪学:P4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3、犯罪现象:P4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

4、犯罪原因:P5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现象。

5、犯罪对策:P5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由有效地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及其体系.6、犯罪组织形式:P84指犯罪群体实施犯罪时人员的构成形式.7、犯罪方式:P84指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8、犯罪类型结构:P89指按一定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各种有机结合,是整体犯罪现象中不同犯罪类型的比例关系。

9、犯罪后果:P89指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客观事物的变化,一般是指造成的具有危害性的结果。

10、犯罪动态:P90指犯罪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一般是指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11、犯罪的起伏率:P113指无论犯罪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时起时伏、波浪式发展变化。

12、犯罪的消长率:P114指犯罪的升降主要取决于社会各种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彼此消长.13、犯罪的辐射率:P116指犯罪的诱因、手段、方式通过各种信息载体的传播而被扩散.14、犯罪人:P117指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危害程度达到了刑事法律规定的事实标准的一切人。

15、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P136是产生犯罪的源泉,它由犯罪人的需要。

欲望和客观环境的诱发及刺激因素等构成。

16、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P138它同犯罪行为发生机制、运作机制对犯罪行为的作用方向相反,具有抑制、约束作用。

17、犯罪条件:P147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18、犯罪诱因:P148指引发、影响和刺激犯罪人产生犯罪决意的因素,是客观外在的现象.19、犯罪动力:P156即犯罪发生的内趋力、外诱力及与它们相对应的内控力和外控力等的差力关系的称谓。

历年全国自考犯罪学一真题

历年全国自考犯罪学一真题

历年全国自考犯罪学一真题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需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岀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狭义犯罪学分支学科的是扎犯罪生物学B.犯罪经济学C.犯罪控制学D.批判犯罪学2.在犯罪学研究成果影响下,我国积极推进的少年司法制度改革表明犯罪学能够扎认识犯罪成因系统B.指导刑事司法政策C.促进刑事司法体系的变革和发展D.推动犯罪防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3.关于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关系描述不恰当的是扎从犯罪学起源上看,两门学科从未截然分开B.运用社会学理论、方法来研究犯罪成为犯罪问题研究的主流C.犯罪学对犯罪现象研究的深度大于社会学对犯罪问题的研究D.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广度不及犯罪学4.关于犯罪根源于私有制的主张产生于A.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犯罪研究B.中世纪时期的犯罪研究C.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犯罪研究D.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犯罪研究5.边沁学说的核心是扎立法原则B.功利主义C.监狱设计D.完善司法6.以下不属于加罗法洛提岀的自然犯罪的选项是扎杀人B.放火C.重婚D.强奸7.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犯罪学研究现状的恰当描述是扎受前苏联社会科学研究中“左”的思想影响B.广泛开展了犯罪学理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C.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学研究成果丰硕D.以研究经济领域犯罪为要务8.犯罪规律的认识来源于扎思辨研究B.实证研究C.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融合D.批判研究9.自我报告的调查对象更适用于扎老年犯罪B.青少年犯罪C.女性犯罪D.白领犯罪10.美国康萨斯州对警察巡逻的社会效益进行分区分组研究是一种A.调查研究B.实验研究C.文献研究D.实地研究11.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内涵与刑法学意义上的犯罪内涵的关系是A.大于B.等于C.小于D.有交集12.主观上更容易具有习癖性心理的犯罪人类型是扎初犯B.偶犯C.惯犯D.职业犯13.犯罪现象所表现出来的犯罪和犯罪人的特殊性或共性是A.犯罪状况B.犯罪特点C.犯罪规律D.犯罪分布14.犯罪表现形式在纵向上具有历史继承性,在横向上具有一沱的国际共同性,表明犯罪具有A.社会性B.时间性C.法律性D.空间性15.犯罪学表述的犯罪数疑大多采用的是扎发案数B.判决数C.监禁数D.娇正数16.对于“被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承受者”的正确理解是扎从承受者的性质而言,承受者不能是国家B.社会完全可以作为独立的承受者C.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然人D.被害人不能是犯罪行为的间接承受者17•“理想的被害人”是指A.完全无辜的被害人B.罪责轻于加害者的被害人C.罪责大于加害者的被害人D.负完全责任的被害人18.被强奸的女性可能出现“性功能障碍、髙度恐惧、经常在梦中惊醒、经常会再重新经历被害的恐惧”等症状,属于被害后果中的扎物质损失B.身体损害C.精神损害D.被害反应19.司法机关对被害人的置之不理、怠慢、指责、侮辱、权利的忽视可使被害人及苴亲属受到伤害,这种现象属于扎第一次被害人化B.第二次被害人化C.第三次被害人化D.第四次被害人化20.新古典犯罪学派对早期古典犯罪学派给予修正的主要表现是提出了A.绝对自由意志论B.相对自由意志论D.理性选择理论21.以下选项中,符合现代犯罪生物学研究基本理念的是扎认为单一的生物或心理特征可以合适地解释所有的犯罪行为B.不重视犯罪的法律定义C.认为生物或心理特征本身会使一个人犯罪D.研究的范国主要是犯罪人体质因素和犯罪遗传因素22.进行现代犯罪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扎失范理论B.紧张理论C.犯罪生态学理论D.控制理论23.标左理论强调的研究重点是A.犯罪人B.犯罪行为C.犯罪行为如何被认泄D.行为规范如何被确定24.保安处分中的监禁性处分不包括扎收容娇正B.强制劳作D.限制居住25.行刑社会化解决的弊端来自扎死刑执行政策B.监禁刑执行政策C.非监禁刑执行政策D.宽严相济政策26.罪犯娇正作为刑事司法的一项重要制度,起源于A.欧美B.西亚C.东亚D.非洲27.罪犯侨正过程中关注罪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实现,以罪犯复归社会为最终目标体现了罪犯矫正的A.人道化原则B.个别化原则C.教弃化原则D.社会化原则28.关于劳动娇正的阐述,恰当的说法是扎澳大利亚的累进制将罪犯的劳动情况作为考虑娇正表现的内容B.徐国都把劳动娇正放在娇正罪犯的首要位置C.罪犯的劳动主要是为了获取收入D.罪犯从事的主要劳动就是经济上具有广阔前景的工作29.对公众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在“三级犯罪预防理论”中属于扎第一层次预防B.第二层次预防C.第三层次预防D.特殊层次预防30.2018年张学友全国巡演过程中,警方应用人脸识别技术抓获了多斜意欲观看演出的在逃人员,此技术属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措施种类是A.教弃B.防范C.打击D.管理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全国2019年4月自考刑法学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9年4月自考刑法学试题和答案
A.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B.一般主体,只限于自然人
C.特定的公司、企业D.公司、企业
正确答案:B(1分)教材P292
考点:本题考查贷款诈骗罪。
解析:贷款诈骗罪的主体一般是自然人,不包括单位。
客观行为:
(1)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2)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3)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4)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l4.传播淫秽物品罪的主观方面是【 】
A.故意犯罪B.故意犯罪,且具有牟利的目的
C.故意犯罪,且不具有牟利的目的D.故意犯罪,且具有营利的目的
正确答案:C(1分)教材P475
考点:本题考查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解析:传播淫秽物品罪,是指不以牟利为目的,在社会上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情节严重的行为。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但行为人不必出于牟利目的。
9.下列各项关于刑法时效制度的内容,不为我国刑法规定的是【 】
A.行刑时效B.追诉时效
C.追诉时效的延长D.追诉时效的中断
正确答案:A(1分)教材P202
考点:本题考查刑法时效制度的内容。
解析:我国刑法里面没有规定行刑时效。
10.我国刑罚的目的是【 】
A.惩罚犯罪B.打击犯罪
C.预防犯罪D.消灭犯罪
A.10年B.15年
C.20年D.25年
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85
考点:本题考查数罪并罚。
解析:新《刑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
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广义犯罪学较之狭义犯罪学,研究范围增加了
A.犯罪现象
B.犯罪原因
C.犯罪预防
D.犯罪规律
2.对犯罪学属于“正题法则”学科的定位,说明犯罪学研究的是
A.自然科学
B.事物规律
C.行为规范
D.人文科学
3.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研究的犯罪概念
A.前者范围更大
B.范围一致
C.后者范围更大
D.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定量研究方法的优点是
A.推进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性,促进对现象之间关系的精确分析
B.能够比较深入、比较全面地认识研究对象,有助于探讨事物的本质特征
C.可以用来研究十分复杂的犯罪现象和犯罪问题
D.能够用来研究内在的心理问题和其他社会互动过程
5.下列属于加罗法洛的“法定犯罪”行为的是
A.杀人
B.强奸
C.盗窃
D.堕胎
6.意大利犯罪学派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A.运用实证的方法研究犯罪
B.运用思辨的方法研究犯罪
C.运用普查的方法研究犯罪
D.运用演绎的方法研究犯罪
7.犯罪学在新中国的发展起步于
A.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D.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
8.将犯罪原因归结为人的与生俱来的、源自于人类祖先的、被称为原罪的恶的意志,其突出表现在
A.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犯罪研究
B.中世纪时期的犯罪研究
C.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犯罪研究
D.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启蒙思想家的犯罪研究
9.对犯罪统计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官方犯罪统计具有权威性
B.官方犯罪统计避免不了犯罪暗数的存在
C.被害者调查没有瑕疵
D.自我报告的调查对象更适用于青少年犯罪
10.在犯罪学研究的资料收集阶段,关注所选择对象典型性的实地研究方法是
A.个案研究
B.局外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D.非结构访谈
11.对犯罪行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学之犯罪行为概念内容最为广泛
B.犯罪学之犯罪概念内容范围大于刑法学之犯罪概念内容范围
C.刑法学之犯罪概念内容以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为本质属性
D.除罪化行为仍需要犯罪学予以关注
12.与安乐死、高利贷、赌博等属于同一类型的犯罪是
A.卖淫
B.强迫卖淫
C.贩毒
D.制造毒品
1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彻底禁绝了
A.流氓团伙
B.娼妓制度
C.反革命破坏
D.拐卖人口
14.我国改革开放后犯罪现象呈现出最为显著的规律是
A.犯罪数量起伏较小
B.暴力犯罪持续上升
C.犯罪主体变化较小
D.智能型犯罪持续上升
15.对犯罪数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犯罪学研究使用的犯罪数量与其概念范围相一致
B.人们一般常用的犯罪数量都是明数加暗数
C.“漏斗效应”的存在导致人们一般采用警方统计的数量作为犯罪数量
D.警方没有隐瞒犯罪数量的动机
16.对于“被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承受者”这一表述理解错误的是
A.从承受者的性质而言,承受者可以是国家
B.社会完全可以作为独立的承受者
C.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然人
D.被害人是犯罪行为的直接或间接承受者
17.从对被害人所从事职业的研究中,可以直接反映出被害人的
A.人口统计学特征
B.心理特征
C.被害后果特征
D.责任特征
18.斯德哥尔摩模式中,被害人可能发展为犯罪人的角色转换属于
A.报复型
B.认同型
C.堕落型
D.暴力循环型
19.被害人在被害后可能遭受来自媒体的纠缠和报道现象属于
A.第一次被害人化
B.第二次被害人化
C.第三次被害人化
D.第四次被害人化
20.犯罪生物学理论起始于
A.身体形态与犯罪的关系研究
B.家族遗传研究
C.人的神经系统研究
D.染色体异常研究
21.对人的监禁性保安处分措施是
A.强制劳作
B.保护观察
C.限制居住
D.更生保护
22.侦查合理性的完整表述是
A.依法定罪,保护实体正义
B.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C.禁止侵犯人权
D.既保护实体正义,又遵守程序正义
23.罪犯矫正人道化原则不包括的内容是
A.刑罚目的
B.刑罚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