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材P39―40)教学目标1、通过创建情境,组织学生根据情境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并运用生活实际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法。
2、在平等的,民主的,富有情趣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主动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合理地运用算法灵活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的进入新知的学习。
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谈话导入:以前我们已经学习过口算加法,今天我们接着探索口算的各种方法。
1、教师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从这幅图上你能知道什么2、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
(男孩要付多少钱女孩要付多少钱)3、你能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吗(1)学生仔细观察图,交流所获得的信息。
(男孩买了什么,女孩买了什么,玩具的单价。
)(2)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3)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学生的观察能力很好。
二、自主探索得出方法通过创建情境,组织学生根据情境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并运用生活实际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法。
1、44+25你能口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板书。
44+20=64 44+5=4964+5=69 49+20=6940+20=60 4+5=94+5=9 40+20=6060+9=69 60+9=692、44+38等于多少,你会算吗?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
44+30=74 44+8=5274+8=82 52+30=8240+30=70 4+8=124+8=12 40+30=7070+12=82 70+12=8244+40=84 84―2=823、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点。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案与反思第【1】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案一、教学内容:二位数不进位加法。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理解二位数不进位加法的概念。
2、学会正确利用计算符号和运算符执行加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准备教学比例牌、彩色笔等小教具。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巩固一位数加法的知识:让学生一起回答一位数的加法问题,将问题用算式记录在黑板上,让学生用大声朗读重复或者跟读,直至学生有把握。
2、引出二位数加法:让学生看着比例牌进行加法计算,在学生的发现、思考和反馈中引出二位数加法的概念。
(二)讲授1、二位数不进位加法规则:对学生进行说明,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在二位数不进位加法中,需要分两步操作,即先各位计算,再个位计算。
2、二位数不进位加法示例:准备几个实例教学(如:24+15),让学生用比例牌完成加法,并写出算式。
然后引导学生设置表内圈中写出结果,在表外圈中同时写出二位数不进位加法的步调,如24+15=4+5=9。
(三)练习1、准备几道二位数不进位加法的习题,让学生按照上述步骤来完成加法的计算,要求学生注意分步处理,遵循正确的运算符规则,分步写出计算步调和计算过程。
(四)总结让学生总结二位数不进位加法规则,要求学生重复总结。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着重于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打破计算的计数和记忆的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注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尝试,总的来说,学生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材第11~13页)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2.会正确地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3.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反思第【1】篇〗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教学反思本节课目标主要是: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习由旧知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方法,向新知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知识迁移,进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该课按照自己的设计比较圆满的完成了。
负责指导我的是常青实验小学魏芳梅老师,一位教艺精湛的市学科带头人。
课后她对我的教学设计、流程、教学能力、及时中肯的评价、临场经验等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也对该课进行了中肯的指导。
我觉得最让人受益匪浅的是:她提出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如:严谨的思维习惯、扎实的解题作业习惯等。
这是我以前没有意识到的。
在学习完笔算减法的方法后,我让学生比较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与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相同点,却没有比较不同点,这不能说不是个遗憾,因为有的孩子是容易不看加减号的,一个数位上加,另一个数位上减。
在本节课中我采取了一次学生合作学习,但放在练习环节,如果放到学习例题时,效果应该更好。
课中小结时不要过于放开,应对从哪一位算起给与一个规范的说法:笔算时从个位算起!她也提出我对主体部分的钻研比较注重,对练习的处理相对毛躁,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及时面批,缺乏对习题的对比引导。
如 98-80=和 98-8=,如果不拎出来让孩子们比一比,这个习题资源就浪费掉了。
对练习形式的处理也不够灵活,只是直接用了书上的练习,在该课快结束时插入一些变化题型,可以一扫孩子们的疲倦,再次刺激学生的兴奋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反思第【2】篇〗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已经工作两个多年头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数学教学不再仅仅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这么简单了,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其思维能力,虽然我面对的是刚步入学校大门的一年级孩子,但是还是要把这种指导思想贯穿在数学教学的始终。
小学数学_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拓宽数的计算的认识渠道。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2、学习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今天老师就带你去海边捉螃蟹、捉大虾。
(课件)师:同学们认真观察信息图,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小红捉了11只虾,小刚捉了23只虾生2:小丽捉了12只螃蟹,小明捉了26只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捉了多少只虾?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口算师:我们这节课解决这两个问题,其他的问题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再来解决。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题,谁来列式?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会算吗?怎样算的?生:先摆出26,是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再摆出12根小棒,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
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有8根,再把整捆的合起来一共是3捆,所以12加26得38。
(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
2、动手操作师: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得出26+12=38,我们还可以用计数器验证一下。
(课件演示拨计数器)3、竖式计算师:今天老师介绍一种新的方法,用竖式计算。
师讲授笔算的写法。
师: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谁能说一说,我们在写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三、巩固练习课本自主练习1-5题。
四、课堂小结:想一想,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什么?五、作业布置:必做题:65页自主练习1、2、3、4、5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应用题。
3.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练习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原理,熟练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一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规律。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发现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例题:23 45 = 68(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解。
(3)师生共同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强调易错点。
(3)学生互相批改,交流计算心得。
4. 应用拓展(1)教师出示应用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师生共同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6.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附录1. 教学课件2. 练习题及答案3. 应用题及答案4. 课后作业及答案5. 教学评价表6. 学生学习档案注:本教案根据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适用于我国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四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如果只要求正确计算得数并不难,但是要求学生又快又准地用最恰当的方法计算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此我觉得本节课的难点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
算法多样化不是一题多解,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体现。
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背景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所以对于相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这时学生便需要教师的肯定、激励和引导。
最后让学生自主地去比较、选择和完善自我。
在教学中我打破了传统的计算教学,改变了原由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景动态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和实践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交流、质疑亲历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这个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从中体验了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的情感,注重算法多样化。
课堂中我把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真实的情境再现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联想到的方法也不一样,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并在交流中内化计算方法,完善自己的方法。
同时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多次的验证,从多种算法中选取学生认为简便的计算方法。
在动脑筋猜一猜()+()=43,有多少种答案,你能有序地写出来吗?学生喜欢猜一猜的活动,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可是由于没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充分的激发。
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把自己放在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位置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并及时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及时捕捉信息,使教与学真正容为一体。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二)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这一教学内容选自小学数学第二册加法和减法(二)这一单元本单元是本学期的重点单元之一,约占教学总时间的___%,因此,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工作将有利于顺利达成学段和学期育人目标。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
他们往往容易在计算过程中产生错误,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讲解和强化练习。
在本次教学中,我采取了一些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首先,我给学生解释了不进位加法的概念。
我通过多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运动比赛得分等,帮助学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原理。
我告诉他们,当两个数相加的每一位上的个位数之和小于10时,就不需要进位,直接将个位数相加得到结果即可。
其次,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具体的计算步骤,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例如,将两个两位数竖排写下来,并从个位数开始逐列相加。
我指导学生先计算个位数,然后再计算十位数,最后将结果放在相应的位置上。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位上的数值相加的过程,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另外,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不进位加法的练习题,以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
我鼓励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并逐步增加题目的难度。
我也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次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容易犯的错误。
首先,他们在计算过程中经常忽略了进位的规则。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向学生展示了如何将进位带入计算过程中,从而避免产生错误。
其次,一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没有仔细核对自己的答案,导致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我鼓励学生在每次计算完毕后,进行反复检查,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总体而言,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
我将继续通过反复练习和多次讲解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我还计划在下节课中引入一些拓展的习题和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不进位加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范本(2篇)

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范本今天,我上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整节课下来,我感觉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需要值得自己反思和借鉴。
1、情境的创设由生活中的乘车问题导入。
数学源于生活,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处境生情,以乘车情境作为导入,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同桌的交流,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
由于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很显然提出的乘车方法也就很多,但针对这节课的设计,我只是选择了其中的一组方案进行学习。
情境的导入,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2、探索新知由乘车方案入手,让学生尝试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对于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口算的方法、摆小棒的方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课堂上孩子们基本上应用了口算的方法,只有几个孩子用了列竖式的方法进行了计算,针对孩子的做题方法,只是让孩子展示了口算的算理。
对于笔算,指了一名学生进行了板演,此时让孩子认真观察孩子的笔算方法和过程,并且让板书的学生说了自己计算的过程。
此时的我,有了新的想法,立标课有一定的模式,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竖式的写法也是一种模式,学生的第一感觉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竖式的写法时,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板演,让孩子们接触模式般的印象。
3、展示交流根据板书的竖式,但对于如何计算,便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孩子。
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算法,然后学生展示,在展示的时候,有的学生从个位算起,有的学生从十位算起,对于这些竖式的计算方法,我并没有提示孩子非得从个位加起不行,而是给学生留有了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的计算空间。
在教学进位加法时,学生对于从个位加还是从十位加产生了疑问,有的学生说,从十位加好,有的学生说从个位加好,并阐述了自己的理由(从十位加太麻烦了,个位进的1要加上,还得把十位上的数再擦掉,不如从个位加起方便。
给予学生所说,学生进行了练习,从中体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P8---P10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进位)的加法。
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情境中提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相
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
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全班汇报发现。
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
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
学生说想法及理由。
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
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
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
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练习,实践应用
1、练习二
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五、随堂练习
练习二第1题。
同学们还为贫困地区的同学准备了礼物,请你计算一下每种礼物的价钱?
教学反思:
我认为较好的地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数学密切与生活的联系。
计算在生活中很有用,但单纯的计算又是比较枯燥乏味的。
为此,我把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对此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列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只是变换了一种书写的方法,不会太难。
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尝试。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就请自学课本或请教旁边的同学,培养他们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独立尝试和小组讨论学习后,不需多讲一句,就能把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出来。
如列竖式时个位要对齐个位,十位要对齐十位,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等等。
所以我想,教师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
例如,在学生汇报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时,有几个学生提出也可以从十位加起,这时我应该让学生去尝试,从而发现先算十位再算个位,当个位向十位进1后,就要把十位擦掉重新写,这样比较麻烦,加深学生的印象。
我没有抓住机会让学生想想试试,而是继续按教案进行教学,这说明我在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还不能把课改的理念完全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断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