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分支结构—IF语句

合集下载

C语言分支结构之ifelse语句

C语言分支结构之ifelse语句

C语⾔分⽀结构之ifelse语句前⾯我们看到的代码都是顺序执⾏的,也就是先执⾏第⼀条语句,然后是第⼆条、第三条……⼀直到最后⼀条语句,这称为顺序结构。

但是对于很多情况,顺序结构的代码是远远不够的,⽐如⼀个程序限制了只能成年⼈使⽤,⼉童因为年龄不够,没有权限使⽤。

这时候程序就需要做出判断,看⽤户是否是成年⼈,并给出提⽰。

在C语⾔中,使⽤if和else关键字对条件进⾏判断。

请先看下⾯的代码:1. #include <stdio.h>2. int main()3. {4. int age;5. printf("请输⼊你的年龄:");6. scanf("%d", &age);7. if(age>=18){8. printf("恭喜,你已经成年,可以使⽤该软件!\n");9. }else{10. printf("抱歉,你还未成年,不宜使⽤该软件!\n");11. }12. return 0;13. }可能的运⾏结果:请输⼊你的年龄:23↙恭喜,你已经成年,可以使⽤该软件!或者:请输⼊你的年龄:16抱歉,你还未成年,不宜使⽤该软件!这段代码中,age>=18是需要判断的条件,>=表⽰“⼤于等于”,等价于数学中的≥。

如果条件成⽴,也即 age ⼤于或者等于 18,那么执⾏if后⾯的语句(第8⾏);如果条件不成⽴,也即 age ⼩于 18,那么执⾏else后⾯的语句(第10⾏)。

if 和 else 是两个新的关键字,if 意为“如果”,else 意为“否则”,⽤来对条件进⾏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执⾏不同的语句。

总结起来,if else 的结构为:if(判断条件){语句块1}else{语句块2}意思是,如果判断条件成⽴,那么执⾏语句块1,否则执⾏语句块2 。

其执⾏过程可表⽰为下图:所谓语句块(Statement Block),就是由{ }包围的⼀个或多个语句的集合。

分支结构,if语句、switch语句的用法与区别

分支结构,if语句、switch语句的用法与区别

分⽀结构,if语句、switch语句的⽤法与区别选择结构在程序设计时,经常需要使⽤选择结构在程序中完成逻辑判断和选择功能,这就需要使⽤到选择语句。

Java中的选择语句包括if语句和switch语句。

选择语句⽤来控制选择结构,对选择条件进⾏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选择要执⾏的程序语句,改变程序执⾏流程。

if选择语句if单分⽀选择语句if(条件表达式){⼀条或多条语句;}后续语句;或者//if或者else后如果只有⼀条语句可以省略⼤括号if(条件表达式) ⼀条语句;后续语句;if语句执⾏的过程如下:对if后⾯括号⾥的条件表达式进⾏判断;如果条件表达式的值为true,就执⾏表达式后⾯的语句或后⾯⼤括号⾥的多条语句;如果条件表达式的值为false,则跳过if语句,执⾏后续语句If else双分⽀选择结构if(条件表达式){语句块1;}else{语句块 2;}if-else语句执⾏的过程如下:对if后⾯括号⾥的条件表达式进⾏判断;如果条件表达式的值true,就执⾏语句块1;如果条件表达式的值为false,就执⾏语句块2if-else-if多分⽀选择语句if(条件表达式1){语句块1;}else if(条件表达式2){语句块1;}. . .else(条件表达式n){语句块n;}if-else-if语句执⾏的过程如下:对if后⾯括号⾥的条件表达式进⾏判断;如果条件表达式的值为true,就执⾏语句块1;否则,对条件表达式2进⾏判断。

如果条件表达式的值为true,就执⾏语句块2否则,以此类推;如果所有条件表达式的值都为false,最后执⾏语句块n。

switch语句当选择结构的分⽀越多时,if-else-if语句就会变得越来越难懂。

Java提供了另⼀种多分⽀语句——switch语句。

switch语句是多分⽀的开关语句。

switch(表达式){case常量表达式1:语句组1;break;case常量表达式1:语句组1;break;…case常量表达式1:语句组1;break;default:语句块n}switch语句执⾏的过程如下:将switch表达式的值与各个case后⾯的常量表达式的值⼀⼀进⾏⽐较;当表达式的值与某个case分⽀的值相等时,程序执⾏从case分⽀开始的语句组;如果没有任何⼀个case分⽀的值与switch表达式的值相匹配,并且switch语句含有default分⽀语句,则程序执⾏default分⽀中的语句组;直到遇到break语句或右⼤括号,结束switch语句。

多分支if语句程序例子

多分支if语句程序例子

多分‎支i‎f语‎句程‎序例‎子‎篇‎一:‎V‎B中‎利用‎I F‎语句‎实现‎分支‎结构‎V‎B中‎利用‎I F‎语句‎实现‎分支‎结构‎1‎)‎什么‎情况‎需要‎使用‎分支‎结构‎如‎果遇‎到的‎问题‎中带‎有满‎足A‎条件‎,去‎干事‎情1‎,满‎足B‎条件‎,去‎干事‎情2‎之类‎的需‎求时‎,就‎需要‎使用‎分支‎结构‎,比‎如说‎,输‎入一‎个值‎,输‎出它‎是奇‎数还‎是偶‎数。

‎这个‎问题‎中,‎如果‎输入‎的数‎满足‎是偶‎数的‎条件‎,就‎执行‎输出‎偶数‎这个‎操作‎(P‎r i‎n t‎“‎偶数‎”)‎,如‎果输‎入的‎数满‎足是‎奇数‎的条‎件,‎就执‎行输‎出奇‎数这‎个操‎作(‎P r‎i n‎t‎“奇‎数”‎),‎这就‎是典‎型的‎分支‎结构‎的需‎求,‎此时‎,从‎编程‎的角‎度,‎就需‎要构‎造一‎个条‎件,‎然后‎通过‎I F‎语句‎来实‎现。

‎‎I F‎语句‎的基‎本语‎法格‎式是‎:‎i f‎条‎件‎t h‎e n‎语‎句1‎部分‎e‎l s‎e‎语句‎2部‎分‎e n‎d‎i f‎(‎这里‎特别‎说明‎一下‎,在‎V B‎中,‎I F‎和语‎句2‎部分‎都非‎常简‎单,‎只有‎一条‎语句‎,而‎且可‎以省‎略e‎n d‎i‎f,‎即写‎成:‎i‎f‎条件‎针对‎上题‎,‎我们‎考虑‎到奇‎数除‎2余‎数为‎的数‎除2‎求余‎数,‎然后‎通过‎判断‎余数‎的值‎来判‎断数‎据的‎奇偶‎性。

‎完整‎的程‎序如‎下:‎d‎i m‎n‎a‎s‎i n‎t e‎g e‎r‎a‎=‎v a‎l(‎t e‎x t‎1‎.t‎e x‎t)‎i‎f‎a‎m o‎d‎2=‎0‎t h‎e n‎p‎r i‎n t‎“‎偶数‎”‎e l‎s e‎p‎r i‎n t‎“‎奇数‎”‎e n‎d‎i f‎注‎意:‎此‎时i‎f‎语句‎也可‎写成‎:‎i f‎a‎m‎o d‎2‎=0‎t‎h e‎n‎p r‎i n‎t‎“这‎种写‎法中‎,省‎略了‎e n‎d‎i f‎其‎实了‎解了‎I F‎语句‎,大‎家可‎以发‎现利‎用比‎如,‎我们‎用汉‎语描‎述刚‎才的‎解题‎步骤‎,一‎般可‎以说‎:‎那么‎就输‎入偶‎数,‎否则‎输出‎奇数‎,刚‎才的‎表述‎中,‎讲到‎如果‎的时‎候,‎就用‎到否‎则的‎时候‎就用‎e l‎s e‎即可‎。

If 语 句

If 语 句

例题1:计算 y x 的值。 ①问题的算法流程图:
②事件过程代码设计: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x As Single x = InputBox("清输入一个非负数:", "数据输入") If x >= 0 Then Print x; "的平方根="; Sqr(x) End Sub
使用单行分支结构的流程图:
②使用双分支If语句:
使用格式a:的双分支If语句:
If x<0 Then y=exp(3*x)+2*x^2 Else y=(sin(x))^2+5* x-3
使用格式b:的双分支If语句:
If x<0 Then y=exp(3*x)+2*x^2
Else y=(sin(x))^2+5* x-3
Else ……
End If
例题4:设计一个程序,接受用户输入的3个整数,然后按 从大到小顺序输出。
①算法: 算法一(采用IF语句嵌套方式)的流程图:
算法二(采用逐次判断的非IF语句嵌套方式)的流程图:
②程序代码:Private Sub CmdInput_Click()
Dim a As Integer, b As Integer, c As Integer
对象 Form
CommandButton
属性 Name BorderStyle Caption MaxButton MinButton Name Caption
属性值 FrmIf 1 If语句的使用 0 -1 CmdInput 请输入X的值
③事件过程代码设计
Private Sub CmdInput_Click()

C语言if语句的使用讲解

C语言if语句的使用讲解

C语言if语句的使用讲解C语言if语句的使用讲解if语句(if statement)是指编程语言(包括c语言,C#,VB,汇编语言等)中用来判定所给定的条件是否满足,根据判定的结果(真或假)决定执行给出的两种操作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C语言if语句的使用讲解,欢迎参考~if语句的使用用if语句可以构成分支结构。

它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判断,以决定执行某个分支程序段。

C语言的if语句有三种基本形式。

语句的三种形式1) 第一种形式为基本形式:ifif(表达式) 语句其语义是:如果表达式的值为真,则执行其后的语句,否则不执行该语句。

【例1】#includeint main(void){int a,b,max;printf(" input two numbers: ");scanf("%d%d",&a,&b);max=a;if (maxprintf("max=%d",max);return 0;}本例程序中,输入两个数a、b。

把a先赋予变量max,再用if语句判别max和b的大小,如max小于b,则把b赋予max。

因此max中总是大数,最后输出max的值。

2) 第二种形式为: if-elseif(表达式)语句1;else语句2;其语义是:如果表达式的值为真,则执行语句1,否则执行语句2 。

【例2】#includeint main(void){int a, b;printf("input two numbers: ");scanf("%d%d",&a,&b);if(a>b)printf("max=%d ",a);elseprintf("max=%d ",b);return 0;}输入两个整数,输出其中的大数。

改用if-else语句判别a,b的大小,若a大,则输出a,否则输出b。

分支结构的基本格式

分支结构的基本格式

分支结构的基本格式一、什么是分支结构分支结构是计算机编程中一种重要的控制结构,它根据条件的真假来选择不同的路径执行不同的代码块。

通常情况下,当某个条件满足时,程序会执行一段代码,当条件不满足时,程序会执行另一段代码。

分支结构的基本格式是if-else语句,它能够实现简单的条件判断和流程控制。

二、分支结构的基本语法2.1 if语句if语句是分支结构中最基本的语法,它的基本格式如下:if condition:# 条件满足时执行的代码块statement(s)其中,condition是一个可以返回True或False的表达式或值,如果condition 为True,那么将执行if语句块中的代码,如果为False,则忽略if语句块中的代码。

2.2 if-else语句if-else语句是if语句的扩展,它的基本格式如下:if condition:# 条件满足时执行的代码块statement(s)else:# 条件不满足时执行的代码块statement(s)当condition为True时,执行if语句块中的代码,当condition为False时,执行else语句块中的代码。

2.3 if-elif-else语句if-elif-else语句是if语句的更进一步的扩展,它的基本格式如下:if condition:# 条件1满足时执行的代码块statement(s)elif condition:# 条件2满足时执行的代码块statement(s)else:# 条件不满足时执行的代码块statement(s)当condition1为True时,执行第一个if语句块中的代码,当condition1为False而condition2为True时,执行第二个elif语句块中的代码,当所有条件均不满足时,执行else语句块中的代码。

三、分支结构的应用场景3.1 判断语句分支结构最常见的应用场景之一是判断语句。

通过if语句可以根据条件的真假执行不同的操作,例如:age = 18if age >= 18:print("成年人")else:print("未成年人")上述代码根据age的值判断是否为成年人,并输出相应的结果。

if语句实例解析(猜拳)

if语句实例解析(猜拳)

实例:猜拳游戏
import 命令: 导入模块并使用。
import math
import random
math.sqrt(x)
#求x的平方根
random.randint(a,b) #在【a,b】范围内随机产生一个整数
random.randint(0,2) #在【0,2】范围内随机产生一个整数, #即:在0,1,2中随机选择一个数
computer=“剪刀” if random_number==2:
computer=“布” if computer==guess:
print(“电脑出拳:”,computer, “您出拳:”,guess,”平局!”)
if (computer==“石头”and guess==“剪刀”) or (computer==“剪刀”and guess==“布”) or (computer==“布” and guess==“石头”):
N
用户(布石剪)
Y 输出”用户赢”
结束
guess=input(“请出拳(石头,剪刀或布):”) import random random_number=random.randint(0,2) if random_number==0:
computer=“石头” if random_number==1:
print(“电脑出拳:”,computer, “您出拳:”,guess,”电脑赢!”)
返回
返回
逻辑运算(布尔运算)
假设X为False,Y为True,则:
1. X and Y 返回值为False
2.not X
返回值为True
4. computer==“石头” and guess==“剪刀”

分支结构if语句课件长铁一中卢民

分支结构if语句课件长铁一中卢民
现实生活中,很多事件并非都是按自上
而下的顺序进行的,常常要根据一定的条
引 件进行判断并做出决策,比如“成绩评价”
是依据一定的分数做出判断并评定为“合
入 格”或“不合格”。
引出“分支结构——if语句”。
IF语句格式
格式 一:If <条件> Then <语句> 格式二: If <条件> Then <语句1> Else <语句2>Leabharlann 流程图例题算法分析
例:成绩评价程序设计。 算法: 1、 输入成绩; 2、 把成绩转化为数值赋给a; 3、 如果a>=60成立则结果显示“合格”,否
则显示“不合格”; 4、 结束语句。
程序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A=val(text1.text) If a>=60 then Label2.caption=”合格” Else Label2.caption=”不合格” End if End Su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二节、分支结构—If语句
课型: 新课讲授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使用OptionButton控件。

掌握IF语句的格式和理解IF语句的含义。

学会用IF语句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IF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编程解决生活的事例,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为主,在活动过程中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意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程序设计例子,从而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观。

教学分析
一、重点
掌握IF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二、难点
掌握IF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讲解、演示、操作相结合。

教学环境
多媒体技术平台,局域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教师打开演示文稿,首先展示在学生眼前的是:如果…..,就……
教师讲述: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说如果…..就…..,下面请同学们用如果……就……来造句。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除了同学们说得这些,生活中还有很多,比如,如果你在晚上八点以前没写完作业,就不许看电视;如果今天下雨,就在家,否则就去游乐园等等。

类似的,在vb中有这样的语句,
If X>Y Then
Z=X-Y
Else
Z=X+Y
End if
教师提问:在这条VB语句中,if、then、else对应汉语中的哪些词?
学生回答:if就是汉语中的“如果”,then相当于“就”,else类似于“否则”。

教师讲解:在if后面是一个条件判断,当满足这个条件时,执行then后面的语句;否则就执行else 后面的语句。

2、新课讲解—if条件语句格式及功能
教师讲解:在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需要先对某个条件进行判断,然后根据判断的结果进行不同的操作,这种情况就要用到If语句来实现。

①、格式:if 条件表达式then
语句1
else
语句12
end if
功能:当条件表达式的结果成立时,那么执行Then后面的语句1,
否则执行Else后面的语句2。

②、流程图
③、思考:ⅰ、将如果今天下雨,就在家,否则就去游乐园这句话用if条件语句来表示?
ⅱ、上例中,如果X=8,Y=9,Z的值是多少?
二、任务驱动,构建新知
1、教师展示任务:在超市中购买苹果,若购买10斤以下,则2元一斤,则购买10斤以上,则打8折,请设计一个程序,输入购买的斤数,输出应付款总额。

演示VB程序“超市收银机.exe”,
分析:程序运行时,如果用户输入苹果的斤数在10斤以下,计算机按照2元一斤输出应付款总额,否则按照8折输出应付款总额。

2、建立VB程序:
(1)、建立程序初始界面和设置对象属性
学生操作:完成建立程序初始界面和设置对象属性
(2)、编写代码
教师分析:在编程之前,应该先考虑一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效果,为了实现这些效果,要触发哪些事件,触发事件后程序要给出什么样的反应。

让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程序运行时,用户在文本框中输入苹果的斤数,单击“计算”按钮,计算机输出应付款总额。

算法描述:如果用户输入苹果的斤数在10斤以下,计算机按照2元一斤输出应付款总额,否则按照8折输出应付款总额。

教师提问:如何将本程序的算法描述用If语句来实现,我们先来分析if 条件语句中的条件表达式、语句1、语句2 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条件表达式:Val(Text1.Text) <= 10
语句1:Text2.Text = Val(Text1.Text) * 2
语句2:Text2.Text = Val(Text1.Text) * 2 * 0.8
学生操作:尝试为程序编写代码。

If Val(Text1.Text) <= 10 Then
Text2.Text = Val(Text1.Text) * 2
Else
Text2.Text = Val(Text1.Text) * 2 * 0.8
End If
(3)、调试运行程序
在这过程中,学生的会出现很多错误。

反馈结果:通过多媒体广播系统,展示个别有代表学生的结果。

首先引导学生判断该程序对不对,告诉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不对运行此程序即可;其次,若程序不对,引导学生分析此程序错在哪?为什么会错,这么的错误将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最后提出如何解决?以此帮助部分薄弱的学生重新调整思路,便于更好地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