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1. 早期诗歌:国风、邶风、楚辞等- 国风:以山川河流、动植物、人民生活等为题材,以畅游山水、游乐自在、明忌悲追等表现手法刻画出儿女情长、田园生活和壮丽山河。
- 邶风:以家庭亲情、爱情及国家问题为题材,以亲情厚重、悲凉萧瑟、社会风尚等表现手法刻画出人性弱点、生活疾苦和社会腐败。
- 楚辞:以爱国之情、抒发个人遭遇、艰难求索和追求自由为主题,以豪放、激昂、激愤等表现手法刻画出个人奋斗、政治抗争和爱国情怀。
2. 宋代诗歌:唐宋骈文转变为自由散文- 唐宋骈文:诗歌通常遵循宫、商、角、征、羽五声,内容受到严格限制,注重音律和韵律的工整。
- 自由散文:突破了韵律和格律的束缚,诗歌不再拘泥于严格的形式,注重表达情感和思想,突出个性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3. 唐代诗歌:杜甫、李白等代表作家的创作风格与特点- 杜甫:以忧国忧民、抑郁愁怨、仰天叹息为主题,以伤感、孤独、悲情的情绪和写实手法刻画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 李白:以豪放、激情、奔放的诗风和广阔、辽远、奇特的意境为特色,以追求自由、陶醉于自然和壮丽山川为主题。
4. 宋元诗歌:以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为主要流派- 边塞诗:以塞北边塞的军事生活、士兵辛苦战斗、边城风情和抗敌英勇为题材,以咏史抒怀、抒发爱国之情、表达自己的遭遇和奋斗意志为主要表现手法。
- 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田园的优美风景、安闲自在、恬静舒适为题材,以描写山川河流的秀丽景色、田园生活的幸福和宜人气氛为主要表现手法。
二、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1.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促进了诗歌创作的社会现实主义倾向,强调真实、直接、自由的表达方式,提倡对传统文化的批评和颠覆。
2. 五四运动和新诗运动: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倡导个人自由和人道精神,在创作风格上强调新意、新形式和新语言,形成了一批有活力和革命精神的新诗作家。
3. 抒情诗:以表达深情、内心的愿望和感受为主要目的,强调自由、个性和情感的独立性,追求真实、简练和直接的表达方式。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鉴赏一首诗歌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高中语文考试中是必考的内容。
在本文中,将对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必考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诗歌的基本元素1. 诗歌的韵律:诗歌是一种有规律的表达方式,韵律是其中重要的元素。
诗歌中常出现的韵律有押韵、格律、节奏等。
2. 诗歌的意象:意象是诗歌中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形象化手法,通过描绘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3. 诗歌的修辞:修辞是诗歌中常用的修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
修辞手法能够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二、诗歌的体裁1. 温婉娴静的田园诗:田园诗是描绘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的诗歌,常用来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2. 雄浑激烈的史诗:史诗是描写英雄事迹和历史事件的长篇诗歌,具有叙事性和史诗性的特点。
3. 悲壮浪漫的抒情诗:抒情诗是表达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的诗歌,情感真挚、内容丰富。
三、诗歌的流派1. 唐诗: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最为常见。
其中,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都是唐诗的经典之作。
2. 宋词: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以抒发爱情和婉约之美著称。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都是宋词的代表作。
3. 现代诗:现代诗是指近现代以来的诗歌形式,具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特点。
胡适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余光中的《乡愁》等都是现代诗的代表作。
四、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1. 对景写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诗人的情感和观点。
2. 抒发感情:通过表达内心的情感,使读者共鸣。
3. 借物抒怀:通过描写特定事物,抒发情感或阐述思想。
4. 比喻和拟人:通过借用其他事物的形象,形容诗中的对象或情感。
五、名家名篇1. 《静夜思》-李白: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表达了诗人在宁静夜晚中思乡的情感。
2. 《登鹳雀楼》-王之涣:这首诗通过描绘鹳雀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壮丽事物的赞美和追求。
诗歌鉴赏总结知识点汇总

诗歌鉴赏总结知识点汇总一、诗歌的形式1. 诗歌的格律诗歌的格律包括韵律和节奏两个方面。
韵律是诗歌中音节的排列规律,包括押韵、偶句、单句等形式;而节奏是指诗歌中音节的重音与轻音的分布规律,包括句子的断句、韵律的变化等。
2. 诗歌的体裁诗歌的体裁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古代诗歌的形式体裁,如词、曲、赋、律等;近体诗则是指近现代诗歌的形式体裁,如诗、词、曲、律等。
二、诗歌的语言特点1. 比喻与象征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两个意义不同但相关的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思想情感;而象征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具象事物的象征意义来表达抽象思想情感。
2. 意象与意境意象是指诗歌中具体形象的描绘,是通过对物象的感性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而意境则是指诗歌中所营造的氛围、情感、意义,是在意象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的一种心理感受。
三、诗歌的艺术特征1. 诗歌的美感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
它可以通过音韵、形象、意境等方面来激发读者的审美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2. 诗歌的意义诗歌是一种具有思想和情感表达功能的文学形式,它通过对生活、情感、思想等方面的表达来传达诗人的情感、思想和人生观念。
四、诗歌鉴赏的方法1. 整体鉴赏整体鉴赏是指从诗歌的整体结构、意义、语言、节奏等方面来把握诗歌的艺术美感和思想情感。
它要求我们对诗歌的整体结构有全面的理解,从而领会诗歌的主题和内涵。
2. 细节鉴赏细节鉴赏是指从诗歌的语言、意境、形象等细节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诗歌中具体细节的描绘和运用来挖掘诗歌的深层意义,从而丰富我们对诗歌的理解。
五、诗歌鉴赏的实践1. 阅读与品味阅读是进行诗歌鉴赏的基本前提,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够增加我们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升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2. 体验与表达通过对诗歌的品味与体验,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意义和情感,从而更好地进行诗歌鉴赏。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表达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领悟。
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

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一、诗歌的类型与形式1. 诗歌的类型诗歌的类型包括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等。
古体诗是指古代的诗歌形式,包括诗经、楚辞、乐府等;近体诗是指近代的诗歌形式,包括律诗、绝句、词等;现代诗是指现代的诗歌形式,包括自由诗、散文诗等。
2. 诗歌的形式诗歌的形式包括律诗、绝句、七言诗、五言诗等。
律诗是指按照规定的格律和韵律写成的诗歌,如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是指四句的五言或七言诗,每一句都是独立完整的意境;七言诗和五言诗则是按照七个或五个字来组成一句。
二、诗歌的艺术特点1. 抒情性诗歌具有较强的抒情性,能够表达诗人的感情、情感和情绪,将心灵的声音表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2. 意象性诗歌具有丰富的意象,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表现,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强烈的形象感受,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3. 音韵美诗歌注重韵律和音乐性,通过韵律和节奏的组织,使诗歌具有优美的音韵美,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
4. 紧凑性诗歌具有简练、凝练的语言风格,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使诗歌在有限的篇幅内完成文学表达。
5. 象征性诗歌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意象的运用,使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思考。
三、诗歌的鉴赏方法1. 阅读阅读是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通过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意境和情感,感受诗歌的特有魅力。
2. 分析分析诗歌的内容、形式、语言、意象等方面,了解诗歌的结构和特点,分析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3. 比较比较不同诗歌之间的异同,了解不同诗歌的特色和风格,从而加深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4. 联想通过对诗歌内容的联想和想象,将诗歌中的意象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和情感,进一步感受诗歌所呈现的世界。
5. 体验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体验诗歌所带来的美感和情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内涵和精神内在。
四、诗歌的背景知识1.文学史知识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诗歌发展历程,了解不同文学理论对诗歌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典诗歌鉴赏1. 唐诗宋词元曲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唐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代表作品如《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忆江南》。
- 宋词: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
- 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代表作品如《西华山》、《蝴蝶梦》。
2.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比喻手法- 唐诗的意象: 如“烟波江上使人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宋词的意象: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茶杯盈满香泛泛,看指尖生白月圆”。
- 古典诗歌的比喻手法: 如“花前失却消息,天外月孤明”、“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3.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唐诗:以清新含蓄、咏怀忧愁为主要特色,表达心境、抒发情感。
- 宋词:以空灵浪漫、婉约柔情为主要特色,抒发爱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元曲:戏剧性强,情感表达直接、豪放,兼具唐诗和宋词的特点。
4. 古典诗歌的韵律、格律、韵脚- 韵律:指诗句中的声调、音长、重音等读法,使整首诗的朗朗上口。
- 格律:唐诗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宋词的词牌,元曲的五律、七律、八行双调等,是规定诗歌的韵律长度和节奏。
- 韵脚:诗句末尾的音节,如仄韵和平韵。
二、现代诗歌鉴赏1. 新诗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新诗:自由诗、意象诗、写景诗,代表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 现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的特点: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诗人对时代、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的运用、语言的简洁明快、意境的抒发和节奏的变化等。
3. 新诗派别及代表诗人- 流派:白话诗派、新感觉派、新月派、壁报诗派等。
- 代表诗人:郭沫若、毛泽东、艾青等。
4. 现代诗歌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 现代诗歌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生活、社会问题和思想状况,与现实主义文学有紧密的联系。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

诗歌鉴赏知识点一、读懂诗歌(一)读标题,挖信息标题,通常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
(二)联作者,知人世“知人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读诗歌时,必须注意作者的遭遇、境况,注意作者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
(三)抓情语,明主旨诗歌如果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就应紧紧抓住,这是理解诗情的一(四)读注释,明暗示诗歌后面如果有注释,则注释也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知晓这些信息,会对读懂诗(五)读懂诗歌语言翻译时注意:理解词语的活用、还原错位的语序、补充省略的成分。
(1)词类活用: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无题》)(“镜”,名作动,照镜子)(2)语序颠倒: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成分省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六)借试题,巧理解①四个选项一般是按照诗句顺序对诗歌的逐一解读;②信息量大,包括内容、情感、语言、手法、主旨等丰富信息;③只有一个错误选项,并且大多是在细节上设误。
选项有75%的内容是正确的。
抓住它们,再加上自己的阅读理解,读懂诗歌便已成竹在胸。
二、常见题型题型一:人物形象类(一)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列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总结

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诗歌的基本定义1. 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以音韵和意象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对节奏、音调和韵脚的运用,产生一种美的效果。
2. 诗歌具有高度的文学性,通过对抒情、叙事、描写等元素的运用,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1.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2. 解读诗歌中的典故、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理解诗歌的抒情、叙事、描写等特点。
3. 分析诗歌的音韵结构、韵律格律和节奏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声音美。
4. 对诗歌的意象、比喻、意境进行深入品味,探究诗歌的意境美和心灵共鸣。
三、诗歌鉴赏的重点内容1. 诗歌的主题和意义:通过对诗歌的文字、意境等进行分析,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2. 诗歌的形式与结构:包括诗歌的韵律格律、节奏感、音韵结构等方面的审美特点。
3. 诗歌的意象与比喻:探究诗歌中所运用的意象、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把握诗歌的形象美和意象美。
4. 诗歌的语言与表现:分析诗歌的语言表达和情感渲染,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抒情美。
四、诗歌鉴赏的技巧与方法1. 通读全文,了解诗歌的整体结构和基本内容。
2. 熟悉诗歌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关注诗歌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意象与比喻,品味诗歌的形象美和语言美。
4. 重点品味诗歌的主题和意义,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和思想价值。
5. 注意诗歌的音韵格律和节奏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声音美。
五、诗歌鉴赏的实践与应用1. 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2. 经常参与诗歌欣赏、讨论和赏析活动,提高对诗歌的鉴赏水平。
3. 培养对诗歌的审美情趣和品位,增进对诗歌的喜爱和理解。
4. 关注当代诗歌创作和诗歌翻译,拓展诗歌鉴赏的视野和境界。
总之,诗歌鉴赏是一种富有情感、想象和理性的审美活动,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和深入的思考去领悟诗歌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积累,我们可以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好。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一、诗词体裁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②近体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七律,七绝,五律,五绝)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④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二、诗歌题材、情感分类诗歌的题材可分为:1.写景抒情: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6.羁旅诗: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7.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8.山水田园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9.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如《硕鼠》《伐檀》、罗隐的《蜂》。
10.闺怨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11.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12.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13.饮酒诗:通过描写饮酒歌吟来表现诗人的人生乐趣和感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
因此,鉴赏古诗词,首先必须把握古诗词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Ⅰ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和审答规范1.鉴赏方法:因形悟神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寻诗两绝句》中的陈居士),也指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
每首诗必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定有诗中人物形象。
诗中的人物形象只是抒情主人公表达情意的途径之一。
古诗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理解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特别抓住诗中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肖像及所处的环境等片段文字,因形悟神(人物形象特点)。
另外,要关注诗人所处的背景及诗人对其的情感态度等。
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①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⑤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2.审题答题规范:两审两答“两审”指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分清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两答”指答题两步骤:①什么形象(中心词应是“形象”);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和形象的意义(联系情感、主旨分析)。
Ⅱ掌握鉴赏景物形象(含意境)的方法和审答规范1.鉴赏方法:融情造境(1)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
诗歌传统意象比较固定,如杨柳代表惜别,月亮代表思乡怀人等。
但在具体诗歌中有变数。
鉴赏景物形象,一要注意景物描写的方式,如动静、色彩,来把握景物特点和诗人的感情;二要抓住意象来分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2)意境意境:意,作者的情感;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
意境指诗歌通过意象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意境和意象的关系,简单地说,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基本单位,而意境则是指全篇作品所营造的整体艺术境界;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而意境则是意象叠加、组合之后的升华。
由于意境一词较为复杂,故在高考中常用“氛围”(偏重外部环境)、“心境”(侧重内心世界)、“境界”(外部与内部的融合)等词语称呼。
2.审题答题规范:细辨析、巧回答“细辨析”指在审题时要仔细辨析意象类试题与意境类试题。
意象类试题常见提问方式有:①请找出××(意象)。
②××(意象)蕴含什么样的情感?③××意象在诗中有何作用?意境类试题常见提问方式有:①请概括诗中描绘的景象(画面)。
②××(句、联、片、全篇)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③该诗是如何营造意境的?“巧回答”指针对这两类题巧妙地回答。
意象类题应是怎么问怎么答。
(详见后面的“微点突破”)意境类题回答则要注意:画面描述题的答题模式一般为:描绘了一幅(某时某地,视题而定)+描述画面+意境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等的)+画面。
(还可接着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答意境营造题,要注意其两种方式:触景生情和融情于景。
答意境(画面)特点,要注意参照以下专业术语: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
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
伤感类: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
婉约类: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
超脱类: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致雅洁。
华美类: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
3.物象的方法和审答规范1.鉴赏方法:因物寻志。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鉴赏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即先要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字词来把握事物的特征,再联系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分析。
2.审题、答题规范:关注提问方式,答题紧扣“物”“志”。
鉴赏物象题的提问方式有两种:一是把物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情意分成两问提问;二是把这两问合成一问,作整体提问,如“该诗(联、阕)描绘了泉的什么形象?”答题一般要扣住“物”与“志”两方面,其一般步骤为:①描述物象的基本特征,②结合实际表现手法具体分析,③揭示物象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情感、志向、节操等)。
什么是意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象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含诗中所写的景和物。
意即作者的情思。
诗歌意象因物象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古诗词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一般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则是“惜时光”“伤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鉴赏古诗形象的要点在于鉴赏意象。
高考考查意象,由浅入深地从三个角度入手:①找意象,②析特点,③说作用。
一、找出合乎题干要求的意象无意象无以为诗。
古诗中使用的意象往往有多个;高考题要求找出意象,都带有一个特定要求;要找准意象,需要吃透题目要求。
再者,最重要的是表述,要采用名词或名词化答法。
不过,最终要看题干要求。
二、分析意象的内涵(特点)①要揣摩把握诗中意象自身特点。
首先,要抓住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特征。
为此,要特别关注意象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
因为不同季节、不同色调所呈现出的特征,尤其是情感特征是不同的。
其次,要抓住“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挖掘其内在的品质特征。
②诗中不少意象由于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以及民族特殊的审美习惯,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内涵,如“柳”“月”“红豆”等,分析时可以联系,但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具体处境和特定心境,尤其是具体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分析意象的作用分析意象的作用,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②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
它多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③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最主要的。
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
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由具体诗歌而定。
④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多表现在咏物诗中。
⑤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有的意象贯穿始终,则往往为线索。
Ⅰ把握思想感情的途径和要诀一、理解、领悟思想感情的三种途径:题材、形象、手法1.题材→思想感情古诗的思想感情与诗歌的题材有密切关系,相同的题材,其情感也有共同之处。
因此,从题材入手切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具体内容详见本章专题一“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部分)2.形象(意象)→思想感情诗歌总要具体描绘形象的,在描绘出的形神兼备的形象(意象)中寄寓作者的主观情感,间接地表情达意。
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景、物是诗人情感的最好载体。
把握古诗中的形象(意象),就能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
(具体内容详见本章考点一“鉴赏古诗的形象”)3.手法(抒情方式)→思想感情试指出下列诗句的抒情方式(如是间接抒情,则要指出具体的抒情方式)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思想感情:年华消逝、壮志难酬(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思想感情:忧国伤时、乱世离愁(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抒情方式:用典抒情思想感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4)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思想感情: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豪情(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思想感情:羁旅异乡之苦(6)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抒情方式:叙事(细节)抒情思想感情:离别之苦、不舍之情(7)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思想感情:边关乡愁(8)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思想感情:亡国之痛(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抒情方式:直接抒情思想感情:蔑视权贵、傲岸不羁(10)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思想感情:美好易逝、青春短暂(1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用典抒情思想感情:厌恶官场、向往田园山水(1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抒情方式:借物抒情思想感情:坚贞不屈、爱国不渝(13)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思想感情:关心、同情百姓疾苦,却无能为力的愧疚(14)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思想感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自然永恒精要点拨理解、领悟思想感情需要注意其抒情方式。
古诗的抒情方式有三种类型: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两种方式相结合。
其中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事、人)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
它主要体现在:①写景句(要抓住景物特征揣摩含蓄之情),②状物句(要抓住双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二是“物”中寄托的情志),③表达有特点的句子(如用了比喻、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要还原其本义;如用了用典、反语等手法,要理解其曲折之情)。
二、理解、领悟思想感情的要诀:抓、品显隐性“情语”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情语”。
(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愁)(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独)(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冷、凉(暗含冷寂)](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孤、独(暗含孤傲)]所谓“情语”,就是诗中能直接或间接表明作者情感的语言。
对于考生来说,能抓住并品读“情语”,是准确、快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最可靠途径,也是一种“看家本领”。
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情语”有显性与隐性之说。
显性“情语”是指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含有“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
显性“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
隐性“情语”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
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情语”,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语言叫“景语”。
如《梦江南》中“摇曳碧云斜”的“摇曳”“斜”就暗示了感情的纷乱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