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5.软件测试作业指导书
软件测试作业指导书

软件测试作业指导书1. 概述软件测试作业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高其测试能力和质量保证水平而设计的。
本指导书旨在指导学生完成软件测试作业,并解释作业的要求、流程和评分标准。
2. 作业要求2.1 任务描述本次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软件系统,并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2.2 功能测试要求2.2.1 环境搭建学生需要搭建适当的测试环境,包括安装所需的软件、配置测试用例数据库等。
2.2.2 测试用例设计学生需要设计一组测试用例,覆盖系统的主要功能,并确保每个测试用例具有较高的覆盖率。
2.2.3 测试执行学生需要执行设计好的测试用例,并记录测试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结果。
2.2.4 缺陷管理学生需要及时发现并记录系统中出现的缺陷,并进行分类和跟踪。
2.3 性能测试要求2.3.1 环境搭建学生需要搭建适当的性能测试环境,包括配置测试服务器、安装性能测试工具等。
2.3.2 性能测试计划学生需要制定详细的性能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目标、测试场景、负载模型等。
2.3.3 测试执行学生需要执行性能测试,并记录测试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和结果。
2.3.4 性能分析学生需要对性能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合理的优化建议。
3. 流程指导3.1 功能测试流程3.1.1 环境搭建根据作业要求,学生需要搭建适用的测试环境,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工具等。
3.1.2 测试用例设计根据系统需求和功能规格说明书,学生需要设计测试用例,并确保用例具有较高的覆盖率。
3.1.3 测试执行学生按照设计的测试用例执行测试,记录测试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结果。
在执行过程中注意记录和管理发现的缺陷。
3.1.4 缺陷管理学生需要根据发现的缺陷进行分类和跟踪,并及时通知开发人员进行修复。
3.2 性能测试流程3.2.1 环境搭建学生需要搭建适用的性能测试环境,确保测试服务器能够模拟所需的负载。
3.2.2 性能测试计划学生需要制定性能测试计划,明确测试目标、测试场景和负载模型。
【参考文档】软件调试作业指导书-推荐word版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软件调试作业指导书篇一:软件测试作业指导书附件1.软件可测试性软件可测试性是指提交测试的软件测试传递项具备可测试的特性,包含:一、软件开发者在各开发阶段提交了完善的软件需求说明书、《软件概要设计》、《软件详细设计》,并保持文档按设计更改控制规范的适时更新;二、在各测试阶段提交《测试通知单》(注明必要的说明和测试要求或条件等)、合格测试项。
三、合格测试项是满足下列条件的软件源代码: 1、已按设计完整编码或已对全部错误完成修改; 2、调试编译合格通过、软件可正常运行;3、除特别注明外,功能、性能按期完成或实现,无明显的低级缺陷;4、相关配置项(如数据库)及配置环境(如硬件及接口)齐全,满足测试要求。
5、实现的功能与软件需求说明书、软件设计说明书一致。
系统测试时提交用户安装版本、提交《用户手册》和《操作手册》且内容与程序逻辑完全一致。
附件2.测试通知单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编程人员:___________测试人员:___________传递项不作测试直接返回编程人员修改并填写“提交修改日期”等栏目。
②全表各栏均需填写。
篇二:软件测试作业指导书软件测试作业指导书质量控制部201X年01月01日目录1.编写目的 .................................................................. (6)2.测试团队构成 .................................................................. . (6)2.1工作职责 .................................................................. (6)2.2角色划分 .................................................................. (6)3.测试流程 .................................................................. (8)3.1测试流程概述 .................................................................. . (8)3.2计划阶段 .................................................................. (9)3.2.1组建测试团队 .................................................................. . (9)3.2.2测试预通知 .................................................................. (10)3.2.3召开测试启动会议 .................................................................. (10)3.2.4编写测试计划文档 .................................................................. (10)3.3设计阶段 .................................................................. . (11)3.3.1测试需求分析 .................................................................. .. (11)3.3.2测试用例设计 .................................................................. .. (13)3.4实施阶段 .................................................................. . (15)3.4.1冒烟测试 .................................................................. . (15)3.4.2测试执行 .................................................................. . (16)3.5 总结阶段 .................................................................. . (17)3.5.1测试结论 .................................................................. . (17)3.5.2自测质量评估 .................................................................. .. (18)3.5.3环境备份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开发与测试技术作业指导书

软件开发与测试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软件开发基础 (3)1.1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3)1.2 程序设计语言 (4)1.3 开发工具与环境 (4)第2章软件测试概述 (4)2.1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 (4)2.2 软件测试的分类 (5)2.3 软件测试流程 (6)第3章需求分析 (6)3.1 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6)3.2 需求获取方法 (6)3.3 需求规格说明书 (7)第4章设计与架构 (8)4.1 软件设计原则 (8)4.1.1 模块化原则 (8)4.1.2 抽象原则 (8)4.1.3 信息隐藏原则 (8)4.1.4 开放封闭原则 (8)4.2 设计模式 (8)4.2.1 创建型模式 (8)4.2.2 结构型模式 (9)4.2.3 行为型模式 (9)4.3 软件架构 (9)4.3.1 分层架构 (9)4.3.2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 (9)4.3.3 微服务架构 (9)4.3.4 事件驱动架构 (9)4.3.5 云计算架构 (9)第5章编码与实现 (10)5.1 编码规范 (10)5.1.1 通用规范 (10)5.1.2 语言特定规范 (10)5.2 代码质量 (10)5.2.1 可维护性 (10)5.2.2 可读性 (10)5.2.3 可靠性 (11)5.3 代码审查 (11)5.3.1 审查流程 (11)5.3.2 审查内容 (11)第6章单元测试 (11)6.1 单元测试概述 (11)6.3 单元测试策略 (12)第7章集成测试 (12)7.1 集成测试概述 (12)7.2 集成测试策略 (13)7.2.1 自下而上集成测试 (13)7.2.2 自上而下集成测试 (13)7.2.3 大棒集成测试 (13)7.2.4 基于功能的集成测试 (13)7.2.5 基于接口的集成测试 (13)7.3 集成测试用例设计 (13)7.3.1 设计原则 (13)7.3.2 设计方法 (14)第8章系统测试 (14)8.1 系统测试概述 (14)8.2 功能测试 (14)8.2.1 等价类划分法 (14)8.2.2 边界值分析法 (14)8.2.3 错误推测法 (14)8.2.4 功能测试用例设计 (14)8.2.5 功能测试执行与缺陷跟踪 (14)8.3 功能测试 (14)8.3.1 功能测试概述 (15)8.3.2 功能测试指标 (15)8.3.3 功能测试方法 (15)8.3.4 功能测试工具 (15)8.3.5 功能瓶颈分析及优化 (15)8.4 安全测试 (15)8.4.1 安全测试概述 (15)8.4.2 常见安全漏洞 (15)8.4.3 安全测试方法 (15)8.4.4 安全测试工具 (15)8.4.5 安全测试策略与实施 (15)第9章验收测试与上线 (15)9.1 验收测试 (15)9.1.1 验收测试概述 (15)9.1.2 验收测试准备 (15)9.1.3 验收测试实施 (16)9.1.4 验收测试通过标准 (16)9.2 上线流程 (16)9.2.1 上线准备 (16)9.2.2 上线实施 (16)9.2.3 上线后评估 (16)9.3 生产环境监控 (16)9.3.2 监控内容 (17)9.3.3 监控工具与策略 (17)第10章软件测试管理 (17)10.1 测试计划与策略 (17)10.1.1 测试目标 (17)10.1.2 测试范围 (17)10.1.3 测试方法 (17)10.1.4 测试流程 (17)10.1.5 测试策略 (17)10.2 测试团队组织 (17)10.2.1 测试团队角色与职责 (17)10.2.2 测试团队人员配置 (18)10.2.3 测试团队协作 (18)10.3 测试工具与自动化 (18)10.3.1 测试工具的选择 (18)10.3.2 自动化测试 (18)10.3.3 自动化测试实施 (18)10.4 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 (18)10.4.1 持续集成 (18)10.4.2 持续部署 (18)10.4.3 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工具 (18)10.4.4 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实践 (18)第1章软件开发基础1.1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是指从软件需求的识别到软件退役的整个过程中,软件开发所经历的一系列阶段。
软件测试与开发工具作业指导书

软件测试与开发工具作业指导书第1章软件测试基础 (4)1.1 软件测试概述 (4)1.1.1 定义 (4)1.1.2 目的 (4)1.1.3 原则 (4)1.2 软件测试生命周期 (4)1.2.1 测试计划 (4)1.2.2 测试设计 (5)1.2.3 测试执行 (5)1.2.4 测试评估 (5)1.3 软件测试方法与策略 (5)1.3.1 黑盒测试 (5)1.3.2 白盒测试 (5)1.3.3 灰盒测试 (5)1.3.4 静态测试 (6)1.3.5 动态测试 (6)1.3.6 自动化测试 (6)1.3.7 功能测试 (6)1.3.8 兼容性测试 (6)1.3.9 安全性测试 (6)第2章单元测试工具 (6)2.1 JUnit (6)2.1.1 特点 (6)2.1.2 使用方法 (7)2.2 NUnit (7)2.2.1 特点 (7)2.2.2 使用方法 (7)2.3 TestNG (7)2.3.1 特点 (7)2.3.2 使用方法 (8)第3章集成测试工具 (8)3.1 Selenium (8)3.1.1 概述 (8)3.1.2 安装与配置 (8)3.1.3 使用方法 (8)3.1.4 注意事项 (8)3.2 TestComplete (8)3.2.1 概述 (9)3.2.2 安装与配置 (9)3.2.3 使用方法 (9)3.2.4 注意事项 (9)3.3.1 概述 (9)3.3.2 安装与配置 (9)3.3.3 使用方法 (9)3.3.4 注意事项 (10)第4章系统测试工具 (10)4.1 LoadRunner (10)4.1.1 概述 (10)4.1.2 主要功能 (10)4.1.3 使用方法 (10)4.2 JMeter (10)4.2.1 概述 (10)4.2.2 主要功能 (11)4.2.3 使用方法 (11)4.3 Gatling (11)4.3.1 概述 (11)4.3.2 主要功能 (11)4.3.3 使用方法 (11)第5章功能测试工具 (11)5.1 Apache Bench (12)5.1.1 功能特点 (12)5.1.2 使用方法 (12)5.2 YSlow (12)5.2.1 功能特点 (12)5.2.2 使用方法 (12)5.3 WebPageTest (13)5.3.1 功能特点 (13)5.3.2 使用方法 (13)第6章自动化测试工具 (13)6.1 Jenkins (13)6.1.1 Jenkins安装与配置 (13)6.1.2 Jenkins插件管理 (13)6.1.3 Jenkins任务创建 (14)6.2 Git (14)6.2.1 Git安装与配置 (14)6.2.2 Git基本操作 (14)6.2.3 Git分支管理 (14)6.3 Selenium Grid (14)6.3.1 Selenium Grid架构 (14)6.3.2 Selenium Grid安装与配置 (15)6.3.3 Selenium Grid测试执行 (15)第7章代码质量检查工具 (15)7.1 SonarQube (15)7.1.1 安装与配置 (15)7.1.3 常用插件 (15)7.2 Checkstyle (15)7.2.1 安装与配置 (16)7.2.2 使用方法 (16)7.2.3 常用配置 (16)7.3 PMD (16)7.3.1 安装与配置 (16)7.3.2 使用方法 (16)7.3.3 规则集 (16)第8章代码覆盖率工具 (16)8.1 JaCoCo (16)8.1.1 概述 (16)8.1.2 安装与配置 (17)8.1.3 使用方法 (17)8.1.4 注意事项 (17)8.2 Emma (17)8.2.1 概述 (17)8.2.2 安装与配置 (17)8.2.3 使用方法 (17)8.2.4 注意事项 (17)8.3 Cobertura (18)8.3.1 概述 (18)8.3.2 安装与配置 (18)8.3.3 使用方法 (18)8.3.4 注意事项 (18)第9章接口测试工具 (18)9.1 Postman (18)9.1.1 概述 (18)9.1.2 安装与配置 (18)9.1.3 使用方法 (19)9.2 SoapUI (19)9.2.1 概述 (19)9.2.2 安装与配置 (19)9.2.3 使用方法 (19)9.3 RESTAssured (19)9.3.1 概述 (20)9.3.2 安装与配置 (20)9.3.3 使用方法 (20)第10章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 (20)10.1 CI/CD基本概念 (20)10.1.1 持续集成 (20)10.1.2 持续部署 (21)10.2 GitLab CI/CD (21)10.4 Docker与容器化部署 (21)第1章软件测试基础1.1 软件测试概述1.1.1 定义软件测试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对软件产品进行操作以发觉软件中的缺陷和问题,并验证软件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与用户期望的过程。
软件开发流程及规范作业指导书

软件开发流程及规范作业指导书第1章项目立项与规划 (5)1.1 项目背景分析 (5)1.1.1 行业现状 (5)1.1.2 市场需求 (5)1.2 项目目标与需求分析 (5)1.2.1 项目目标 (5)1.2.2 项目需求 (5)1.3 项目资源与风险评估 (5)1.3.1 项目资源 (5)1.3.2 风险评估 (5)1.4 项目立项与规划 (6)1.4.1 项目立项 (6)1.4.2 项目规划 (6)第2章需求分析 (6)2.1 需求收集 (6)2.1.1 确定收集方法 (6)2.1.2 确定收集对象 (6)2.1.3 需求收集内容 (6)2.1.4 需求收集注意事项 (7)2.2 需求分析与梳理 (7)2.2.1 需求分类 (7)2.2.2 需求优先级排序 (7)2.2.3 需求分析 (7)2.2.4 需求梳理 (7)2.3 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写 (7)2.3.1 编写模板 (7)2.3.2 编写规范 (7)2.3.3 编写内容 (7)2.3.4 审核与修改 (7)2.4 需求确认与评审 (7)2.4.1 确认方法 (7)2.4.2 确认流程 (8)2.4.3 评审参与人员 (8)2.4.4 评审注意事项 (8)第3章系统设计 (8)3.1 架构设计 (8)3.1.1 确定系统架构模式 (8)3.1.2 确定技术选型 (8)3.1.3 构建系统架构图 (8)3.2 模块划分与接口设计 (8)3.2.1 模块划分 (8)3.2.3 接口规范 (8)3.3 数据库设计 (9)3.3.1 数据库选型 (9)3.3.2 设计数据模型 (9)3.3.3 数据库规范 (9)3.4 系统设计文档编写 (9)3.4.1 文档结构 (9)3.4.2 文档规范 (9)第4章编码实现 (10)4.1 编码规范与约定 (10)4.1.1 通用编码规范 (10)4.1.2 语言特异性规范 (10)4.2 代码编写与自测 (10)4.2.1 代码编写 (10)4.2.2 自测 (10)4.3 代码审查与优化 (10)4.3.1 代码审查 (10)4.3.2 优化 (11)4.4 版本控制与协同开发 (11)4.4.1 版本控制 (11)4.4.2 协同开发 (11)第5章测试策略与实施 (11)5.1 测试计划制定 (11)5.1.1 目的 (11)5.1.2 内容 (11)5.1.3 要求 (12)5.2 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 (12)5.2.1 单元测试 (12)5.2.2 集成测试 (12)5.3 系统测试与验收测试 (12)5.3.1 系统测试 (12)5.3.2 验收测试 (12)5.4 缺陷跟踪与修复 (12)5.4.1 缺陷跟踪 (13)5.4.2 缺陷修复 (13)第6章系统部署与维护 (13)6.1 部署策略与计划 (13)6.1.1 部署目标 (13)6.1.2 部署原则 (13)6.1.3 部署计划 (13)6.2 系统部署与上线 (13)6.2.1 部署准备 (13)6.2.2 部署步骤 (14)6.3 系统监控与优化 (14)6.3.1 监控策略 (14)6.3.2 优化措施 (14)6.4 系统维护与升级 (14)6.4.1 维护策略 (14)6.4.2 升级策略 (14)第7章项目管理 (15)7.1 项目进度管理 (15)7.1.1 进度计划制定 (15)7.1.2 进度监控与控制 (15)7.1.3 进度汇报与评估 (15)7.2 项目风险管理 (15)7.2.1 风险识别 (15)7.2.2 风险评估与分类 (15)7.2.3 风险应对策略 (15)7.2.4 风险监控 (15)7.3 项目质量管理 (15)7.3.1 质量规划 (15)7.3.2 质量保证 (16)7.3.3 质量控制 (16)7.3.4 持续改进 (16)7.4 项目沟通与协作 (16)7.4.1 沟通管理计划 (16)7.4.2 沟通与协作机制 (16)7.4.3 项目会议管理 (16)7.4.4 项目文档管理 (16)第8章软件质量保证 (16)8.1 质量保证策略 (16)8.1.1 质量规划:在项目启动阶段,明确项目的质量目标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质量计划,为项目实施提供指导。
轻松上手——软件测试作业指导书

轻松上手——软件测试作业指导书第1章软件测试基础 (2)1.1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 (2)1.2 软件测试的分类 (3)1.3 软件测试的基本原则 (3)第2章测试用例设计 (3)2.1 测试用例的概念与组成 (4)2.2 等价类划分法 (4)2.3 边界值分析法 (4)2.4 因果图法 (5)第3章黑盒测试 (5)3.1 黑盒测试概述 (5)3.2 功能测试 (5)3.3 功能测试 (6)3.4 安全性测试 (6)第4章白盒测试 (7)4.1 白盒测试概述 (7)4.2 逻辑覆盖测试 (7)4.3 循环测试 (7)4.4 程序插桩 (8)第5章静态测试 (8)5.1 静态测试概述 (8)5.2 代码审查 (8)5.3 代码走查 (9)5.4 静态代码分析工具 (9)第6章自动化测试 (9)6.1 自动化测试概述 (9)6.2 自动化测试工具 (10)6.3 测试脚本的编写与维护 (10)6.4 自动化测试框架 (10)第7章功能测试 (11)7.1 功能测试概述 (11)7.2 压力测试 (11)7.2.1 压力测试目标 (11)7.2.2 压力测试方法 (11)7.3 负载测试 (11)7.3.1 负载测试目标 (12)7.3.2 负载测试方法 (12)7.4 稳定性测试 (12)7.4.1 稳定性测试目标 (12)7.4.2 稳定性测试方法 (12)第8章兼容性测试 (12)8.1 兼容性测试概述 (12)8.2 浏览器兼容性测试 (12)8.3 操作系统兼容性测试 (13)8.4 移动设备兼容性测试 (13)第9章安全性测试 (13)9.1 安全性测试概述 (13)9.2 静态安全性分析 (14)9.2.1 代码审查 (14)9.2.2 代码度量分析 (14)9.2.3 静态应用程序安全测试(SAST) (14)9.3 动态安全性分析 (14)9.3.1 渗透测试 (14)9.3.2 模糊测试 (14)9.3.3 安全性评估 (14)9.4 漏洞扫描工具 (14)9.4.1 Acunetix (14)9.4.2 Burp Suite (15)9.4.3 OpenVAS (15)第10章测试管理 (15)10.1 测试计划与策略 (15)10.1.1 测试目标 (15)10.1.2 测试范围 (15)10.1.3 测试方法与策略 (15)10.1.4 测试资源与时间表 (15)10.2 测试过程管理 (15)10.2.1 测试用例管理 (15)10.2.2 测试执行 (15)10.2.3 测试监控与控制 (16)10.2.4 测试报告 (16)10.3 缺陷管理 (16)10.3.1 缺陷识别与报告 (16)10.3.2 缺陷跟踪与修复 (16)10.3.3 缺陷分析 (16)10.4 测试团队协作与沟通 (16)10.4.1 团队组织与分工 (16)10.4.2 沟通机制与工具 (16)10.4.3 项目协调与支持 (16)第1章软件测试基础1.1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软件测试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对软件产品进行操作以发觉软件缺陷、验证软件功能、功能等是否满足需求的过程。
软件测试工作标准作业指导书

软件测试工作标准作业指导书第1章软件测试概述 (4)1.1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 (4)1.1.1 定义 (4)1.1.2 目的 (5)1.2 软件测试的基本原则 (5)1.2.1 测试的全面性 (5)1.2.2 尽早测试 (5)1.2.3 独立性 (5)1.2.4 重复性 (5)1.2.5 缺陷跟踪 (5)1.3 软件测试生命周期 (5)1.3.1 测试计划 (5)1.3.2 测试设计 (5)1.3.3 测试执行 (5)1.3.4 缺陷管理 (5)1.3.5 测试评估 (6)1.3.6 测试维护 (6)第2章测试计划与策略 (6)2.1 测试计划的制定 (6)2.1.1 目标与范围 (6)2.1.2 测试资源 (6)2.1.3 测试方法与工具 (6)2.1.4 测试进度安排 (6)2.1.5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6)2.2 测试策略的制定 (6)2.2.1 功能测试策略 (6)2.2.2 功能测试策略 (6)2.2.3 安全性测试策略 (6)2.2.4 兼容性测试策略 (6)2.2.5 界面和用户体验测试策略 (7)2.3 测试计划的实施与监控 (7)2.3.1 测试用例管理 (7)2.3.2 缺陷管理 (7)2.3.3 测试进度监控 (7)2.3.4 测试质量保证 (7)2.3.5 沟通与协作 (7)第3章测试用例设计 (7)3.1 测试用例的基本概念 (7)3.1.1 测试目的:明确测试用例的目的,如验证功能、功能、安全性等。
(7)3.1.2 测试对象:指明测试用例针对的软件模块、功能点或需求。
(7)3.1.3 测试输入:列出执行测试所需的输入数据,包括有效输入、无效输入和边界输入。
3.1.4 执行条件:描述测试执行的环境、配置、前置条件等。
(7)3.1.5 测试步骤:详细描述测试的执行过程。
(7)3.1.6 预期结果:明确测试执行后预期的输出结果。
(7)3.1.7 实际结果:记录测试执行后的实际输出结果。
软件开发作业指导书

软件项目开发作业指导书一、项目可行性研究公司设计人员根据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设计大的方案和ppt文案,然后指定人员进行的前期调研工作,可行性研究负责人员对产品的市场需求、技术发展、市场定位、功能需求、经济效益、进度需求、风险分析等进行可行性研究,提供产品立项建议,拟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由部门负责人指定市场营销部门配合可行性分析人员,技术负责人协助安排.可行性分析完毕后由综管部组织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由技术研发部进行安排立项工作。
本阶段提交的文档:1、设计文案2、PPT介绍3、项目可行性研究任务书(技术负责人或部门负责人下达)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人员编写)二、立项阶段可行性分析评审通过后,由研发部门经理下达立项任务,指定相关人员填写立项申请报告报批。
报批通过后,由部门经理与技术负责人协商,下达开发任务书,经技术负责人审核确认后,报公司批准。
批准立项后项目进度应以立项申请报告中的阶段进度为准,如果进度要调整,需填写进度调整申请报告报批.本阶段提交的文档:1、项目立项申请报告2、开发任务书三、需求分析阶段承办单位根据交办单位提出的技术要求和相应的软件任务书以及其它有关文件,与交办单位协作,确定详细的软件需求,该阶段完成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经审定和批准后将作为整个软件开发工作的基础列入配臵管理的基线,在本阶段可利用快速原型法使比较含糊的具有不确定性的软件需求(主要是功能)明确化。
能给本公司开发的软件的“需求基线”确定提供一个讨论、进一步完善的基础。
在本阶段,由产品经理负责,其他人员配合,编写产品规格说明书,此说明书面向最终用户和领导,主要描绘产品的形状以及功能、性能、功能特性、性能特性。
由项目经理负责编写系统技术方案书,描述公司初次使用的技术的详细解决方案。
本阶段完毕后对需求分析进行评审,出具需求分析评审报告。
本阶段提交的文档:1、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2、原型分析说明书3、产品规格说明书4、系统技术方案书5、质量记录:需求分析评审报告6、提交的软件:产品的原型(注:如果时间有限,可以只编写原型分析说明书而不作原型)四、开发策化阶段根据项目要求和软件需求,由配臵人员配合项目经理编写本项目的质量保证计划、配臵管理计划和项目综合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5
文件编号:KK-RJ 软件测试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查找出软件中存在的错误,通过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和错误的分布特征,帮助发现软件过程的缺陷,给软件的的设计者提供改进依据,最终实现软件的可靠性要求。
2、适用范围
2.1在完成单元程序设计阶段工作后,经程序编码员自测试已初步奠定了基础,可由质控部进行单元功能测试。
2.2各个单元程序设计完毕且做过调试后,由质控部进行整机全功能测试。
3、职责:
3.1 技术部根据需求期与设计期间产生的技术文档,编制软件测试要求。
3.2 质控部按照产品的功能要求,根据测试规范对其进行测试,检查软件有没有错误(Bug),确定软件是否具有稳定性、可靠性。
3.3质控部在测试结束时,书写《软件测试报告》。
4、作业程序
4.1在产品方案设计阶段,技术部编写软件测试计划;
4.2技术部在产品的设计阶段,进行测试设计,根据需求期与设计期间产生的文档,编写具体测试方案;程序员完成编码并已自测试。
4.3质控部按程序员提供的测试方案,执行测试;
4.4质控部在测试阶段,记录出错统计、Bug说明,编写测试报告,提供给技术部门;
4.5技术部处理完Bug,给出产品的新版本,质控部验证Bug的处理结果,若依旧存在或检测出新Bug,重复4.3-4.5操作;
4.6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若测试不成功,则转至操作4.3;直到测试达到要求,则测试完成。
5、相关文件和记录
5.1 《软件测试计划》
5.2《软件测试方案》
5.3 Bug统计
5.4测试报告
6、软件测试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