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操作十项操作

合集下载

护理操作十项操作

护理操作十项操作

一、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技术操作规程用物:负压吸引器及电插板、治疗盘内盛:各类型号的无菌吸痰管、听诊器、医用垃圾桶、盛%有效氯消毒浸泡液桶、纸巾、手消液。

程序:洗手戴口罩→核对患者姓名、床号、手腕带→解释,听诊双肺呼吸音→调节呼吸机的氧浓度至100%→连接负压吸引器电源→调节负压(成人为300--400mmhg或)→手消→铺无菌单→检查并撕开一次性吸痰管外包装前端按无菌技术取出吸痰管→另一手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放在无菌单上→无负压情况轻轻将吸痰管沿气管送入→遇阻力略上提1cm后加负压→边上提边左右旋转→吸痰过程中观察患者缺氧情况→吸尽气管套管周围分泌物→结束后立即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给予患者100%氧2分钟→消毒液冲洗吸痰管和负压吸引管→分离吸痰管浸泡消毒液中→用纸巾擦尽气管套管周围体液→脱手套→手消→听诊呼吸音→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手消→记录痰液性质及颜色、量→回治疗室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理用物→洗手。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技术操作规程二、鼻饲技术操作规程物物:治疗盘内盛:一次性鼻饲包或一次性胃管、PE手套、润滑剂、治疗巾、压舌板、消毒弯盘一套(内放纱布三块、镊子一把),棉签、胶布、别针、橡皮筋、手电筒、听诊器、20ML注射器和50ML注射器、鼻饲流质(38-40℃)、温开水适量、水温计、手消液、污物缸程序:1、插鼻饲管:报告→处置医嘱并查对→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尾卡、手腕带→告知患者或家属操作目的,并与患者沟通以取得合作→检查鼻腔,口腔内有无活动义齿→听诊腹部→评估环境→手消→回治疗室→洗手、戴口罩→再次备用物→检查一次性用物的有效期→测鼻饲液温度→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位卡、手腕带→治疗盘置于床头柜上、污物缸放于治疗盘外→根据患者病情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昏迷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后仰→清洁鼻腔→手消→治疗巾铺于患者颌下→开包→置弯盘于颌下→准备胶布→蘸润滑剂的棉签→准备20ML、50ML注射器(各一个)→检查并打开一次性胃管包→戴手套→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测量鼻饲管插入的长度→润滑鼻饲管前端→将鼻饲管沿鼻孔插入至10-15CM时昏迷患者操作者则用左手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将鼻饲管插入胃内→用20ML注射器抽吸到胃液确认鼻饲管在胃内→固定鼻饲管于一侧鼻翼及面颊部(靠枕头)→贴鼻饲管标识(注明胃管、留置时间)→一手反折鼻饲管末端→另一手取注射器→抽吸少量温开水(20ML)注入→一次抽50-60ML流质食物或药液缓缓注入→鼻饲完毕→再注入20ML温开水→提起胃管末端使鼻饲液流入胃内→鼻饲管末端反折,纱布包好扎紧或塞紧盖子(用别针固定于患者的衣领上)→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用物→手消→记录→回治疗室按规定处理用物→洗手。

护理操作十项操作

护理操作十项操作

护理操作十项操作护理操作是指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的一系列涉及病人护理的操作。

这些操作具有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十项护理操作。

1.体温测量:通过测量病人体温,可以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体温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体温测量可以通过口腔、腋下、肛门或耳朵等方式进行。

2.血压测量:通过测量病人的血压,可以了解病人的血液循环情况,判断病人是否存在血压异常。

血压测量通常采用袖带式血压计,需要正确佩戴袖带并按照正确的方法测量。

3.注射给药:在护理中,经常需要给病人注射药物。

注射给药可以通过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等方式进行。

在进行注射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注射部位和注射速度等。

4.导尿:对于不能正常排尿的病人,需要进行导尿操作。

导尿可以通过使用尿管引导尿液排出,保证病人的排尿通畅。

在进行导尿时,需要注意卫生、尿管选择和尿液采集等。

5.换药: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可以及时清除伤口分泌物和病原体,促进伤口愈合。

在进行换药操作时,需要注意伤口的清洁、使用无菌操作,并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

6.拔除引流管:在一些手术后或病人临床病情改善后,需要拔除引流管。

在进行拔管操作时,需要注意拔管的时间、方法和观察病人反应,确保拔管操作的安全性。

7.静脉输液:通过静脉输液可以给病人补液、输血、给药等。

在进行静脉输液时,需要选择适当的输液管径、穿刺部位和输液速度,并注意输液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

8.心肺复苏:在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的紧急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心肺复苏操作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和电除颤等。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需要注意操作的节奏、力度和技巧。

9.管道护理:病人使用导管、插管等医疗器械时,需要进行管道护理操作。

管道护理包括清洗、更换、固定等操作,可以预防感染和管道相关并发症。

10.安全护理:在进行其他护理操作时,需要注意安全护理操作。

安全护理包括正确佩戴手套、洗手消毒、正确使用护理器材和保证病人隐私等。

护理操作十项操作

护理操作十项操作

一、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技术操纵规程之司秆蘸矗创作用物:负压吸引器及电插板、治疗盘内盛:各类型号的无菌吸痰管、听诊器、医用垃圾桶、盛0.05%有效氯消毒浸泡液桶、纸巾、手消液。

程序:洗手戴口罩→核对患者姓名、床号、手腕带→解释,听诊双肺呼吸音→调节呼吸机的氧浓度至100%→连接负压吸引器电源→调节负压(成人为300--400mmhg或0.02--0.04mp)→手消→铺无菌单→检查并撕开一次性吸痰管外包装前端按无菌技术取出吸痰管→另一手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放在无菌单上→无负压情况轻轻将吸痰管沿气管送入→遇阻力略上提1cm后加负压→边上提边左右旋转→吸痰过程中观察患者缺氧情况→吸尽气管套管周围分泌物→结束后立即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给予患者100%氧2分钟→消毒液冲洗吸痰管和负压吸引管→分离吸痰管浸泡消毒液中→用纸巾擦尽气管套管周围体液→脱手套→手消→听诊呼吸音→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手消→记录痰液性质及颜色、量→回治疗室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理用物→洗手。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技术操纵规程二、鼻饲技术操纵规程物物:治疗盘内盛:一次性鼻饲包或一次性胃管、PE手套、润滑剂、治疗巾、压舌板、消毒弯盘一套(内放纱布三块、镊子一把),棉签、胶布、别针、橡皮筋、手电筒、听诊器、20ML注射器和50ML注射器、鼻饲流质(38-40℃)、温开水适量、水温计、手消液、污物缸程序:1、插鼻饲管:陈述→处置医嘱并核对→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尾卡、手腕带→告知患者或家属操纵目的,并与患者沟通以取得合作→检查鼻腔,口腔内有无活动义齿→听诊腹部→评估环境→手消→回治疗室→洗手、戴口罩→再次备用物→检查一次性用物的有效期→测鼻饲液温度→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位卡、手腕带→治疗盘置于床头柜上、污物缸放于治疗盘外→根据患者病情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昏迷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后仰→清洁鼻腔→手消→治疗巾铺于患者颌下→开包→置弯盘于颌下→准备胶布→蘸润滑剂的棉签→准备20ML、50ML注射器(各一个)→检查并打开一次性胃管包→戴手套→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丈量鼻饲管拔出的长度→润滑鼻饲管前端→将鼻饲管沿鼻孔拔出至10-15CM时昏迷患者操纵者则用左手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将鼻饲管拔出胃内→用20ML注射器抽吸到胃液确认鼻饲管在胃内→固定鼻饲管于一侧鼻翼及面颊部(靠枕头)→贴鼻饲管标识(注明胃管、留置时间)→一手反折鼻饲管末端→另一手取注射器→抽吸少量温开水(20ML)注入→一次抽50-60ML流质食物或药液缓缓注入→鼻饲完毕→再注入20ML温开水→提起胃管末端使鼻饲液流入胃内→鼻饲管末端反折,纱布包好扎紧或塞紧盖子(用别针固定于患者的衣领上)→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用物→手消→记录→回治疗室按规定处理用物→洗手。

十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理论问答题

十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理论问答题

十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理论问答题一、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1.根据哪些因素调节输液的速度?答:根据病人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输液滴速,一般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

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功能不良者,需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速度宜慢;对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速度可快;一般溶液滴速可稍快,而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压药宜慢。

2.常见的输液反应有哪些?答:(1)发热反应(2)急性肺水肿(3)静脉炎(4)空气栓塞二、呼吸机吸痰技术1.吸痰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答:(1)严格执行无菌制度(2)观察病情(3)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4)插管时不可用负压,吸痰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呼吸道粘膜(5)每次吸痰时间<15s,吸痰前后可增加氧气吸入,以免造成缺氧。

(6)痰液粘稠时,可配合叩击、雾化吸入等方法稀释痰液。

2.气道内吸引不当可引起哪些后果?答:(1)气道粘膜损伤(2)加重缺氧(3)肺不张(4)支气管哮喘患者可诱发支气管痉挛三、简易呼吸器操作1. 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的比例为多少?答: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的比例为2:302. 应用简易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的频率是多少?答:应用简易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的频率:成人为10-12次/分,儿童及婴儿为12-20次/分四、静脉采血技术1. 静脉采集血标本的原则?答:(1)按照医嘱采集标本(2)采集前做好充足准备(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4)掌握正确的采集标本的方法(5)及时送检2. 采集血培养标本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答:(1)一般血培养取血5毫升,对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为提高培养阳性率,采血10-15毫升(2)标本应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3)严紧在输液、输血的针头处抽血,最好在对侧肢体采集。

五、口腔护理技术1. 哪些患者需做口腔护理?答:高热、昏迷、危重、禁食、鼻饲、口腔疾患、生活不能自理者。

2. 高热患者为什么要做口腔护理?答:正常人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均有杀菌作用。

中医十项护理基本操作

中医十项护理基本操作

中医十项基本护理操作1.中药熏洗法目的: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适应症:疮疡、筋骨疼痛、目赤肿痛、阴痒带下、肛门疾病等。

禁忌症:女性月经期、孕妇禁用做浴。

护理及注意事项:1.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2.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3.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4.包扎部位进行熏洗时,应揭去敷料,完毕后换消毒敷料;5.所有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用物:清洁治疗盘、水温计、小毛巾2块、棉垫2块、纱布、持物钳、一次性中单、清洗用的盆、水壶装好药液。

2.中药湿敷目的: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适应症: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

禁忌症: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护理及注意: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2.纱布从药液中捞出时,要拧得不干不湿,过干了效果不好,过湿则药液漫流;3.药液不可过烫,防止烫伤;4.保持敷料湿润与创面清洁,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5.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泡、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处理。

用物:清洁治疗盘、核对医嘱开的中药煎剂并倒适量于量杯中、检查水温计、有效期内灭菌弯盘放镊子2把和纱布3块、有效期内一次性中单。

3.刮痧目的:运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板、铜钱、分币等在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单一方向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从而疏通腠理使脏腑之气通达于处,促使周身气血通畅、逐邪外出,达到治疗目的。

适应症:主要为夏秋之间得各种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症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

禁忌症:体型过于消廋、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禁用此法。

护理及注意事项:1. 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3.刮痧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4.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生冷油腻之品;5.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十大护理操作程序

十大护理操作程序

静脉留置针技术(一)操作程序[评估]1、评估患者: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及局部皮肤及血管情况,向患者解释穿刺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2、评估环境:评估环境是否清洁、符合输液要求,根据情况作好环境准备3、评估用物:用物是否齐备、排列有序、便于操作。

4、操作者自身评估:评估自己对留置针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

[计划]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2%碘酊、75%乙醇、弯盘、静脉留置针贴、一次性输液器、无菌棉签、止血带、胶布、治疗巾、遵医嘱备药液、肝素帽或正压接头。

[实施]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

2、按静脉输液法准备液体。

3、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卧位,选择静脉,确定留置针的规格。

置垫巾于穿刺部位下面,以进针点为中心,用2%碘酊消毒穿刺部位皮肤,直径为6-8cm,备胶布,连接管道,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以75%乙醇脱碘,待干。

4、松动留置针外套管,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示指固定针柄,与皮肤成15°-30°进针,直刺静脉。

5、见回血后,压低角度,将穿刺针再推进0.2cm,以确保外套管也进到静脉内。

6、一手固定针芯,一手拇指与示指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

7、松开止血带,抽出针芯,连接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用无菌透明膜作封闭式固定。

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及时沟通转移患者注意力,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8、将输液器与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连接。

如使用头皮静脉留置针,需在碘酊消毒皮肤待干时,直接连接好输液管、头皮针、肝素帽及头皮套管针穿刺。

9、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滴速。

10、在无菌透明膜上注明穿刺日期。

11、协助患者取舒适题为,将呼叫器放置于患者可触及位置。

12、观察患者情况。

13、封管时消毒肝素帽,将抽取5-10ml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使用边退针、边推注的正压封管方法。

14、如使用正压接头替代肝素帽,可不用封管。

15、再次输液时,消毒肝素帽,将输液针头刺入,打开调节器。

(二)注意事项1、更换透明贴膜后,也要记录穿刺日期。

中医十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

中医十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

目录技术1 耳针法 (1)技术2 艾条灸 (5)技术3 拔罐法 (8)技术4 穴位按摩法 (11)技术5 刮痧法 (15)技术6 湿敷法 (18)技术7 涂药法 (20)技术8 熏洗法 (23)技术9中药塌渍法 (24)技术10中药足浴 (25)技术1 耳针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 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 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 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 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 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 操作程序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 护理及注意事项7.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7.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7.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十项护理操作规程

十项护理操作规程

十项护理操作规程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病患的康复和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护理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下面是十项护理操作规程的介绍,供参考。

1.洗手:洗手是护理操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

在进行任何护理操作之前,护士都必须先洗手,并且要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进行洗手。

洗手的目的是为了消灭细菌,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体温测量:体温是反映人体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进行体温测量时,护士需要使用一次性体温计,并将温度计放入患者口腔、腋下或肛门等部位进行测量。

测量完毕后,要做好消毒处理。

3.皮肤护理:护士需要定期给患者进行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健康。

对于卧床患者,需要做好翻身和按摩的工作,避免压疮的发生。

4.口腔护理:口腔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口腔护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

护士需要每天给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包括刷牙、漱口等。

对于不能自理的患者,需要定期用湿纱布擦拭口腔和舌面。

5.导尿操作:导尿是处理尿液问题的一项重要操作。

在进行导尿操作时,护士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感染的发生。

6.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能够给患者提供所需的液体和药物。

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护士需要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和输液器具,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7.注射操作:注射是给药的一种方式,能够迅速将药物传递到患者体内。

在进行注射操作时,护士需要选择适当的注射针和注射部位,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注射的安全和有效。

8.换药操作:换药是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一项操作,能够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在进行换药操作时,护士要先洗手,并严格按照换药规程进行操作,保持手术器械和伤口无菌。

9.安全护理:安全护理是护士的重要职责之一,要保证患者在医院的安全和健康。

护士需要定期给患者进行安全宣教,提醒他们注意安全事项,并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进行,避免事故的发生。

10.记录和报告:记录和报告是护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技术操作规程用物:负压吸引器及电插板、治疗盘内盛:各类型号的无菌吸痰管、听诊器、医用垃圾桶、盛0.05%有效氯消毒浸泡液桶、纸巾、手消液。

程序:洗手戴口罩→核对患者姓名、床号、手腕带→解释,听诊双肺呼吸音→调节呼吸机的氧浓度至100%→连接负压吸引器电源→调节负压(成人为300--400mmhg或0.02--0.04mp)→手消→铺无菌单→检查并撕开一次性吸痰管外包装前端按无菌技术取出吸痰管→另一手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放在无菌单上→无负压情况轻轻将吸痰管沿气管送入→遇阻力略上提1cm后加负压→边上提边左右旋转→吸痰过程中观察患者缺氧情况→吸尽气管套管周围分泌物→结束后立即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给予患者100%氧2分钟→消毒液冲洗吸痰管和负压吸引管→分离吸痰管浸泡消毒液中→用纸巾擦尽气管套管周围体液→脱手套→手消→听诊呼吸音→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手消→记录痰液性质及颜色、量→回治疗室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理用物→洗手。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技术操作规程项目技术操作要求分值扣分及原因实际得分准备质量标准20 分评估:1.病情、意识状态及呼吸道分泌物,呼吸机参数2、患者生命体征及合作程度、心理反应55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3物品;备齐用物、放置合理2环境;安全、舒适、整洁、光线充足2体位:仰卧位,头偏向一侧3二、鼻饲技术操作规程物物:治疗盘内盛:一次性鼻饲包或一次性胃管、PE手套、润滑剂、治疗巾、压舌板、消毒弯盘一套(内放纱布三块、镊子一把),棉签、胶布、别针、橡皮筋、手电筒、听诊器、20ML注射器和50ML注射器、鼻饲流质(38-40℃)、温开水适量、水温计、手消液、污物缸程序:1、插鼻饲管:报告→处置医嘱并查对→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尾卡、手腕带→告知患者或诊腹部→评估环境→手消→回治疗室→洗手、戴口罩→再次备用物→检查一次性用物的有效期→测鼻饲液温度→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位卡、手腕带→治疗盘置于床头柜上、污物缸放于治疗盘外→根据患者病情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昏迷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后仰→清洁鼻腔→手消→治疗巾铺于患者颌下→开包→置弯盘于颌下→准备胶布→蘸润滑剂的棉签→准备20ML、50ML注射器(各一个)→检查并打开一次性胃管包→戴手套→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测量鼻饲管插入的长度→润滑鼻饲管前端→将鼻饲管沿鼻孔插入至10-15CM时昏迷患者操作者则用左手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将鼻饲管插入胃内→用20ML注射器抽吸到胃液确认鼻饲管在胃内→固定鼻饲管于一侧鼻翼及面颊部(靠枕头)→贴鼻饲管标识(注明胃管、留置时间)→一手反折鼻饲管末端→另一手取注射器→抽吸少量温开水(20ML)注入→一次抽50-60ML 流质食物或药液缓缓注入→鼻饲完毕→再注入20ML温开水→提起胃管末端使鼻饲液流入胃内→鼻饲管末端反折,纱布包好扎紧或塞紧盖子(用别针固定于患者的衣领上)→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用物→手消→记录→回治疗室按规定处理用物→洗手。

2、灌注鼻饲液并拔管:根据医嘱准备鼻饲液(测水温)、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尾卡、手腕带→告知患者→检查留置管标识(看胃管是否在原位)→询问患者胃部有无不适,观察有无胃潴留(听诊腹部肠鸣音是否正常)→根据病情协患者取舒适体位→颌下铺治疗巾→弯盘放于颌下→打开鼻饲管末端盖子,连接注射器→抽吸胃内容物,确认胃管在胃内→注入少量温开水(20ML)→缓慢注入或滴入鼻饲液或药液→注入少量温开水(脉冲式)→提高胃管末端→反折鼻饲管末端,扎紧→解释(这根胃管的留置时间到了,明天早上我再为他留置一根)揭去固定的胶布→戴PE手套→左手用纱布包裹好近鼻孔处鼻饲管→嘱患者深呼吸,患者呼气后→边拔边用纱布擦鼻饲管→拔到咽喉处时快速拔出→将拔出的鼻饲管置弯盘内→协助患者漱口→清洁患者鼻面部、擦净鼻翼处胶布痕迹→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与患者沟通→整理床单位→手消、记录(鼻饲液的性质和量,拔管时间,患者反应)→回治疗室按规定处理用物→洗手。

鼻饲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规程物品:手电筒,血压计,听诊器,棉签,必要时备脚凳,复苏版,屏风或布帘,手消,护理记录单。

流程:发现患者→评估周围环境安全→判断意识同时检查脉搏,时间<10S→双手拍击患者双肩病大声呼唤→呼救(XX,请推抢救车过来,呼叫医生抢救XX床)或请人拨120,记录时间,在病室迅速去枕仰卧(卧于软床者,肩背下垫复苏板),室外仰卧在坚实表面→解开衣扣,腰带暴露胸部→(有口腔分泌物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异物)→快速判断呼吸→判断有无颈动脉搏动(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旁开两横指判断时间为5–10S)→无颈动脉搏动→行胸外心脏按压: →确定胸外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男性为双侧乳头连线的胸骨中点;女性为胸骨下切迹上两横指)→一手掌根部至于胸骨中下1/3处→另一手掌重叠放在手背上两手手指相扣并拢翘起不接触胸壁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快速、有力均匀向下压,使胸骨下陷深度5cm以上→放松时掌根应紧贴胸壁→并使胸廓完全回弹→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按压次数30次,按压平率>100次/min→清理呼吸道→开放气道(仰头举颏法: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的前额用力向后压使头后仰)→口对口人工呼吸→压额手拇指与食指捏闭患者鼻孔→深吸气后张口用双唇紧紧包住患者口唇(口包严)用力吹气1-2s/次,使患者胸部明显起伏→吹气间隙放松捏鼻翼的手→再次捏鼻吹气两次,吹气频率:成人10-12次/min →心脏按压与通气比为30:2→操作5个30:2循环后,在少于2分钟30s时间内完成,再次判断触摸颈动脉有无搏动→若无搏动,继续心脏复苏→若复苏有效,进一步生命支持→撤出按压板→整理衣服,头部垫枕→洗手→记录→继续后期工作。

新生儿沐浴、臀部护理操作规程物品:流水设备(水温38-42℃)、婴儿体重秤、沐浴液、专用沐浴盆、婴儿尿布或一次性尿裤、清洁婴儿衣、睡袋、大毛巾、沐浴毛巾、护理盘(内备75%乙醇、棉签、红臀膏、婴儿润肤油等)、手消液、污物桶、婴儿护理记录单,笔。

流程:报告老师(我是xx,来参加新生儿沐浴、臀部护理操作考试,请指示)---评估环境(关闭窗子,环境清洁安全、调节室温26-28℃,无直接对流空气)→查看婴儿病历(新生儿出生时的apgar评分好,无窒息、无颅内出血、体温稳定、无产伤)→准备用物→铺大毛巾→拿沐浴盆→去病房告知家属新生儿沐浴的目的和方法(目的是清洁皮肤、促进婴儿血液循环、促进生长发育;告诉产妇沐浴的室温水温适宜,让产妇放心宝宝不会着凉,是安全的,洗好澡会亲自把宝宝抱到她身边;询问喂奶时间。

)→核对产妇的手腕带,新生儿被签→抱新生儿至沐浴室→放在操作台上→核对背签、手腕带→手消→沐浴盆内放2/3盆38-42℃清水→试水温→解开睡袋,再次核对背签、手腕带和性别→观察大小便→脱去尿布裤、衣服(第一次沐浴的新生儿用婴儿油擦去皮肤皱处的胎脂)→称体重→左臂夹住婴儿、手托住头部→右手用小毛巾由眼角内向外擦去分泌物(先对侧后近侧,毛巾昝水后稍拧干再擦)→并洗净面部和耳后(额头,双颊,鼻子,嘴巴,下颌,耳后)→左手拇指和中指按住耳廓折向前方,堵住外耳道口→洗头、颈,并擦干头部水分→将新生儿头颈部枕于操作者左臂手握住婴儿左腿,右手握住新生儿双足踝→轻轻放入盆中→沐浴露涂于新生儿身上(顺序:颈下,胸腹、臂、手、腿、脚、背、会阴及臀部)→右手试流动水水温,清水冲洗干净→大毛巾包裹吸干水分→脐部涂75%的酒精,→臀部涂红臀膏,穿清洁的尿布裤和衣服→核对手腕带、被签,检查字迹是否清晰,脱落者补上→无误后包好睡袋→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理用物(丢体重秤上的一次性治疗巾,铺干净的一次性治疗巾到婴儿秤上,丢大毛巾到污物桶,倒盆里水到水槽)→手消→记录(大小便、皮肤情况)→送新生儿至床旁→再次核对产妇的手腕带,新生儿被签(告诉产妇宝宝的皮肤没什么异常,宝宝现已经睡着了,醒来时就可以喂奶,在护理婴儿方面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随时呼叫我,我会及时来帮你的,瞩产妇好好休息)→回婴儿室洗手,脱口罩。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规程物品:按医嘱备药,0.9%氯化钠注射液即刻盘(无菌盘、弯盘)、75%乙醇、棉签、消毒砂轮、瓶口贴、污物缸、锐器盒、1ml注射器、5ml、2ml注射器,0.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针、手消液、治疗车。

流程:处置核对医嘱→评估与患者沟通→检查药物名称,浓度,澄清度,有效期,根据不同注射目的采取不同操作:1过敏试验:开启需配制的药瓶铝盖中央部分→75%乙醇消毒或消锯消安并掰开→开启消毒0.9%氯化钠注射液封口→按常规取注射器→遵医嘱按皮试药液含量标准配制药物皮肤试验液→再次核对医嘱→放入即刻盘内→携用物至床旁→查姓名,床号,床卡,手腕带, 药物八对→再次询问过敏史→告知患者注射目的与注意事项→安排舒适的体位(坐位或卧位)→选择注射部位:前臂掌面1/3尺侧为注射区域,避开瘢痕和血管→手消→再次核对姓名→75%乙醇消毒皮肤直径>5cm待干→再次核对药液→排气→核对姓名后→一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一手持注射器,示指固定针栓与皮肤呈5°角刺入皮内(表皮与真皮之间)→进针深度以整个针尖斜面进入皮内为宜(可有皮肤表面透视其针孔斜面)→放平注射器右手固定针栓左手注入0.1ml,皮丘呈圆形隆起,皮肤苍白,毛孔变大→迅速拔出针头勿按压→嘱患者无揉擦及覆盖注射部位→再次查对→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告知注意事项及看结果时间注射针头弃于锐器盒内,注射器弃于医用垃圾袋内→整理用物→手消→记录皮试的名称、时间→回治疗室按规定处理用物→洗手。

药物过敏试验20分钟后2人同时判断结果(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无红肿,阳性:局部皮丘红肿,发硬或有伪足,皮丘直径>1cm)→告知患者皮试结果→再次核对手腕带→记录→再次核对医嘱,在医嘱单上记录皮试结果,2人签名及时间。

皮试阳性告知医生并在病历牌、治疗单、床卡上做(+)标识。

预防接种:按医嘱抽取疫苗药液→核对姓名、性别、年龄、疫苗名称、质量→选择三角肌下缘为注射区域→再次核对姓名→75%乙醇消毒皮肤直径>5cm,待干→排气→同上法进针→缓慢注入药液→迅速拔出针头干棉签轻压→再次核对→告知注意事项→手消→记录→整理用物(同上法)。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规程评分标准新生儿复苏技术操作规程物品:新生儿辐射台及预热毛巾、负压吸引装置及各型号吸痰管或是吸球、不间断氧源、听诊器、新生儿自动充气式复苏囊、无菌手套、药品(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等)、各型号注射器、头皮针、棉签、带盖消毒盘内置:大小面罩及气管插管用物。

流程:报告老师→评估(产妇患糖尿病,孕38周,B超提示脐绕颈一周,宫口开全,即将分娩,胎心85/次分,需立即准备新生儿复苏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