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分析

合集下载

苏州博物馆--设计分析

苏州博物馆--设计分析
入微的建筑细部,并进以几何化效果; · 玻璃屋顶与石屋顶相呼应,是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展
厅,金属遮阳片和怀旧木做构架应用于玻璃屋顶之下,过滤进 入的光线强度,光线层次变化,达到妙不可言的效果。
屋顶奇妙的结 构和光线而产 生的变化效果
四、庭院特色
1. 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个小庭院,布局精巧。(中轴线上北部 庭院最为独到)
二、建筑特色
1. 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 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 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 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 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 分和谐;
组员:杨永尧 赵然 钱鑫瑜 张宇光
五四三二一 、、、、、 感庭建建简 悟院筑筑介 启特风特 示色格色
目 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简介
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1960年建立,位于江苏省 苏州市东北街。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 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 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 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0月建成新馆, 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2. 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 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 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 都恰到好处。
拙政园
忠王府 苏州博物馆
与拙政园 呼应
借助水体
三、建筑风格
风格:“中而新,苏而新” · 屋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与细致

苏州博物馆分析PPT

苏州博物馆分析PPT

馆址变迁
原址为太平天国忠王府, 新馆选址于拙政园、狮子 林之间,与周边环境相融 合。
建筑风格与特点
设计师
新馆由享誉世界的中国建筑大师贝聿 铭设计。
建筑风格
特点
粉墙黛瓦、庭院深深,充分体现了苏州古典 园林的韵味;同时,采用玻璃、钢结构等现 代材料,打造出简约而富有现代感的内部空 间。
融合了苏州传统园林建筑与现代设计 元素,创造出独具魅力的现代苏式建 筑。
业升级。
06 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环境保护理念在运营中体现
建筑设计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与周 围环境相融合,采用自然采 光和通风,减少对环境的影
响。
环保材料
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苏州博 物馆大量使用环保材料,如可 再生材料、低挥发性有机化合
物(VOC)涂料等。
废弃物管理
博物馆制定了严格的废弃物 管理制度,分类收集和处理 废弃物,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
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推广情况
节能设备
苏州博物馆积极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如LED照明、节能空调等,降 低能源消耗。
能源管理
博物馆建立了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通过监测和分析能源消耗数据, 制定节能措施。
新能源利用
苏州博物馆积极探索新能源利用途径,如太阳能发电、地源热泵等,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未来可持续发展目标设定
苏州博物馆分析
目录
• 苏州博物馆简介 • 展览陈列与布局 • 观众服务与设施 • 文化教育功能拓展 • 数字化建设与科技创新 • 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01 苏州博物馆简介
博物馆历史背景
01
02
03
创立时间
苏州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 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解析PPT

苏州博物馆解析PPT
乾隆御制诗玉册
此玉册以白玉制成,上面刻有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字体工整,刀法 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05
苏州博物馆的文化意义与影响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传承
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和教育于一体的综 合性博物馆,承载着苏州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传承 和弘扬苏州文化的重要载体。
创新展示
国际交流与合作
跨国展览
苏州博物馆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开展 合作,举办跨国展览,将苏州的文化 遗产推向世界,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 流。
学术研究合作
苏州博物馆与国际知名学术机构和专 家开展合作,共同进行学术研究、文 物修复和展览策划,提升苏州博物馆 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06
结语
对苏州博物馆的评价与展望
要点一
苏州博物馆在展示方式上不断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观众提供更加生动、立体的展示 体验,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社会影响与价值
社会教育
苏州博物馆通过举办各类教育活 动和讲座,向公众普及历史、艺 术和科学知识,提高社会整体文 化素养。
促进旅游业发展
作为苏州市的标志性文化景点, 苏州博物馆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 客,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 发展。
重点展品突出展示
对于特别珍贵和有代表性的藏品,博物馆采用特别设计的展示方式,如大型展墙、独立展 柜等,以突出展品的特点和价值。
重点展品介绍
文徵明的《山水图》
此画作为文徵明的代表作之一,画面构图巧妙,笔墨苍润,展现 了文徵明高超的山水画技艺。
康熙五彩鱼藻纹盖罐
此罐以五彩绘制鱼藻图样,色彩鲜艳,图案生动,是康熙时期瓷器 工艺的杰出代表。
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与建议

苏州博物馆解析

苏州博物馆解析
文化影响
该经箱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文化艺术水平,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宗教信仰的重视。它对现 代人了解古代文化、传承历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馆藏位置与展示
馆藏位置
宋楠木经箱现藏于苏州博物馆的古代文物馆 中,是该馆的重要展品之一。
展示方式
在展馆中,经箱被放置在专门的展台上,配 以灯光和说明牌。参观者可以近距离欣赏到 经箱的精美雕刻和历史痕迹,感受古代文化 的独特魅力。同时,博物馆还会定期举办专 题展览和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宋楠木 经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馆藏位置与展示
馆藏位置
此图轴现藏于苏州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之一,得到了 良好的保存和展示。
展示
在苏州博物馆的古代绘画展厅中,观众可以欣赏到这一 珍贵的艺术品,领略唐寅的绘画技艺和艺术魅力。
07 调砂汲直壶
历史背景与特点
历史背景
调砂汲直壶是明朝时期的一种瓷器,其历史可以追溯 到14世纪。明朝时期,景德镇的瓷器制造业发展达到 了巅峰,调砂汲直壶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建筑风格与特点
建筑风格
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特 点,采用了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展 现了苏州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建筑特点
以石材为主,屋顶采用青瓦覆盖,整 体色调以白色和灰色为主,给人以清 新、雅致的感觉。
馆藏概述
馆藏数量
超过10万件(套)文物,包括陶瓷、青铜器、书画、玉器、漆器、竹木牙雕等 各类艺术品。
镇馆之宝
明代吴门四家之一文徵明的《石匮书》、清代的《姑苏繁华图》等珍贵文物。
02 五代秘色瓷莲花碗
历史背景与特点
历史背景
五代时期,吴越国在江南地区崛起, 秘色瓷作为吴越王室专用瓷器,具有 极高的历史价值。

苏州博物馆建筑鉴赏

苏州博物馆建筑鉴赏

苏州博物馆建筑鉴赏每次提到苏州博物馆,我的心就像被一只小猫轻轻挠着,痒痒的,总想去那儿逛一逛,品一品它独特的建筑韵味。

记得第一次去苏州博物馆,刚到门口,我就被那别具一格的建筑外观给吸引住了。

它不像传统的博物馆那般庄严肃穆、古板沉闷,而是透着一种清新脱俗的江南灵秀之气。

白墙黛瓦,在绿树的掩映下,宛如一位温婉的江南女子静静地伫立在那里。

那简洁流畅的线条,错落有致的布局,仿佛是大自然的妙手随意勾勒而成,却又恰到好处。

走进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央大厅。

阳光透过屋顶的玻璃天窗洒下来,形成一片片光影,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地面上欢快地跳跃着。

大厅里有一方池塘,池水清澈见底,几尾锦鲤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弋着,时不时还吐个泡泡,似乎在欢迎游客的到来。

池塘边的石头摆放得也极为巧妙,有的像乌龟在晒太阳,有的像青蛙在伺机捕食,给整个空间增添了不少野趣。

我漫步在各个展厅之间,发现馆内的空间设计十分精妙。

不同的展厅通过连廊、庭院相互连接,一步一景,每转一个弯都像是踏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个展厅的角落里,我看到了一座精致的假山。

这假山可不一般,它的纹理细腻逼真,仿佛是从深山老林里直接搬过来的。

我凑近仔细观察,发现石头上还有一些小小的凹坑,像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我不禁想象着工匠们是如何精心挑选这些石头,又是怎样巧妙地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才打造出如此栩栩如生的假山景观。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博物馆的采光设计。

除了屋顶的天窗,墙壁上还有一些巧妙设置的小窗户,它们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使得展品在柔和的光线下更显生动。

而且,这些窗户的形状和位置都与周围的建筑元素相互呼应,有的呈圆形,像一轮明月镶嵌在墙上;有的呈菱形,与旁边的地砖图案相得益彰。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就像是一首无声的诗,一幅立体的画,将江南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的建筑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它不仅仅是一个存放文物的地方,更是一个让人沉浸在艺术与文化氛围中的奇妙空间。

每一次参观,都像是与它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让我对建筑之美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也让我更加期待下一次与它的重逢,再次领略它那独特的魅力。

苏州博物馆分析

苏州博物馆分析
同时作者惯用的几何结构造型,线条硬朗而明快,冲淡了苏州的 委婉,不至于新馆只局限于苏州的古典园林式气氛中。
总的说来,苏博新馆就是现代和传统一次完美的结合,体 现了一个原则: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
附:相关图片
四 合 院 形 态
几 何 体 造 型 地下一层
二、新馆自身解析
1、建筑色彩
为承袭苏州粉墙黛瓦的古典风格,作者仍然借用这种思想,但是却也有 算改变,用灰瓦代替了黑瓦,降低传统白墙黑瓦的对比度。
●与拙政园的统一 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浑然一体, 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 要求。
3、建筑自身处理
●新馆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 博物馆新馆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也是以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 度控制在6米之内; ●新馆使用了近传统四合院的布置形态,门面不算突出,入馆前有 一庭院,宛约而舒朗,正如园林设计总欲言又止,通过布局达到象 征效果。
贝老说: 大门的处理很重要, 大门要有气派, 但又得有邀人 入内的感觉.
大厅顶部的米字形钢结构没有任何支撑,它在风格上和 整体建筑非常协调, 但是这不仅是出于美学考虑,而是结构 的原因。通过精密计算之后,只有这样的几何形体变化才能 进行力的转换, 在这样一个既定空间中承载负荷。
4、建筑采光
●走廊大厅的采光照片
通过对《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学习和对苏州博物 馆的分析,我理解了公共建筑设计中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也能更深入的了解到公共建筑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和进行 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场所,在城市建设中公共建筑所占 据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让我在公共建筑的设计方面有了 新局、要求及相应处理 二、新馆具体解析 三、造型艺术解析
一、总体环境布局、要求及相应处理

《苏州博物馆解析》课件

《苏州博物馆解析》课件

书画艺术
古代绘画
苏州博物馆珍藏了许多古代绘画 作品,这些作品以山水、人物、 花鸟等为主题,代表了古代中国
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
古代书法
馆内还藏有大量的古代书法作品 ,这些作品以楷、行、草、隶等 书体呈现,展现了古代中国书法
的韵味和魅力。
文人画
苏州博物馆的文人画收藏也十分 丰富,这些作品注重意境和情感 表达,是中国文人画的重要代表
《苏州博物馆解析》ppt课件
目 录
• 苏州博物馆简介 • 建筑特色解析 • 馆内展品解析 • 文化意义与影响 • 参观指南与建议
01 苏州博物馆简介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地理位置
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毗邻拙政园 和狮子林等著名景点。
历史背景
始建于1925年,是中国最早的博 物馆之一,见证了中国博物馆事 业的发展历程。
05 参观指南与建议
参观路线与时间安排
参观路线
建议游客从博物馆正门进入,沿着指 示牌先参观古代馆区,再前往现代馆 区,最后到达室外展区。
时间安排
建议游客提前规划好参观时间,避开 高峰期,以便更好地欣赏展品和体验 博物馆的氛围。
注意事项与建议
遵守博物馆规定
游客应遵守博物馆的各 项规定,如禁止吸烟、
屋顶设计
屋顶采用灰色琉璃瓦,继承了苏州传 统建筑的特色,同时又通过现代的几 何线条呈现出简洁明快的风格。
内部结构
01
02
03
空间布局
博物馆内部空间布局合理 ,既有开放的大空间,也 有私密的展示区域,满足 了不同展览的需求。
采光与通风
内部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 采光和通风,利用天窗和 侧窗引入自然光,营造出 舒适自然的观展环境。
功能性区域

苏州博物馆赏析

苏州博物馆赏析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赏析活动收获总结
01 02
深入了解苏州博物馆的历史文化
通过赏析活动,参与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苏州博物馆所承载的丰富历史 文化内涵,包括苏州地区的古代艺术、手工艺、书法、绘画等方面的珍 贵遗产。
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赏析活动不仅让参与者欣赏到了众多精美的文物和艺术品,还通过专家 讲解和互动环节,提升了参与者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文创产品是博物馆传播文化、吸引观 众的重要途径。建议苏州博物馆积极 推动文创产品的开发,结合馆藏文物 和艺术品的特点,设计出具有独特魅 力和实用价值的文创产品。
苏州博物馆作为展示苏州地区历史文 化的重要窗口,应该加强与国际博物 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文化 交流和互鉴。建议苏州博物馆积极参 与国际博物馆协会等组织的活动,与 世界各地博物馆建立合作关系,共同 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03
拓展社交圈子
赏析活动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与其他文化爱好者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拓
展社交圈子,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对未来苏州博物馆发展建议
加强数字化建设
推动文创产品开发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成 为博物馆建设的重要趋势。建议苏州 博物馆加强数字化建设,利用虚拟现 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观众提供更 加沉浸式的参观体验。
加强线上线下融合传播力度
1 2
完善线上服务平台
建立博物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服务平 台,提供展品介绍、活动预告、观众预约等便捷 服务。
拓展线下宣传渠道
利用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以及户外广告等 宣传渠道,扩大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
加强与旅游机构合作
与旅行社、酒店等旅游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将博 物馆纳入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 来参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的封刀之作。

新馆选址在苏州古城内,紧依古典建筑和园林—它北倚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东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南对苏州“文化长
廊”起点东北街,西接城市干道齐门路,以一水池为中心。

二、平面功能分布
苏州博物馆是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新馆建筑群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西部的展厅分别由两个中心联系起来 ,东部则布置一个方形露天院落 , 围绕它的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功能房等。

三、周围环境的融合
为充分融入所在街区环境,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沿袭苏州民居粉墙黛瓦的基本元素,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苏州博物馆以地面一层为主,采用地下一层,局部安排二层高度。

三条轴线的布局与忠王府格局十分和谐,而且建筑采用院落式与周边相应,从平面看不出什么差异。

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着拙政园的补园,新旧园林景观融为一体。

四、建筑结构
建筑大量使用玻璃和开放式钢结构,代替了苏州传统的木质材质。

五、建筑内部
1、大门入口
新馆大门为玻璃和金属结构, 既有传统建筑文化中大门的造型元素, 又以现代材料赋予其崭新的风格。

进入后,前厅以较小的空间压缩视角,与后面进入庭院形成强烈的空间对比,有先抑后扬之感。

入口有一条明显的路线将游览者引向山水庭院,有玻璃材质的圆形入口,庭院景色若影若现。

2、中央大厅
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连接着前厅与庭院。

是整个
建筑群的最高高度。

贝聿铭
将中庭设计成八角形,其中,三角形与菱形也是主要的
造型元素,由于形体多变,透
过顶窗照射进来的阳光形成了有趣且微妙的光影效果。

正对入口的是一整面落地玻璃,外面的园林景色一览无余,成为中庭最引人入胜的风景。

两侧的墙面上有两个菱形的窗洞,可以看到外部景观。

3、庭院
庭院巧妙地运用水面,全馆的中心池塘对
岸是拙政园的白墙,白墙之下是贝聿铭“以壁为
纸 ,以石为墨”的石片假山,直曲石桥连着各
个建筑,庭院还有一个现代结构的八角凉亭,整
个庭院极具苏州园林韵味。

4、廊道
廊道利用其狭且长的特点用来连接散落的建筑使之成为整体,在引导
暗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参观流线的导向性更为明确。

廊道中有六边
形的廊窗,由窗取景,使人移步换景,若隐若现,像一幅幅天然装饰画一
样,运用“欲露而先藏,欲显而先隐”的园林技巧。

按照设计中的参观流
线 ,既可观赏精美绝伦的藏品 ,亦可观赏不同角度的建筑景观。

六、与苏州民居以及园林的有机结合
苏州博物馆沿袭苏州民居粉墙黛瓦的基本元素,用白墙灰瓦代替传统白墙黑瓦,屋顶来源于苏州传统坡顶——飞檐翘角。

苏州博物馆为现代博物馆 ,功能的差异决定了空间与苏州传统园林空间相差甚远。

苏州博物馆博运用内聚院落,沿用了苏州园林的内向布局形式。

庭院的池塘、假山、竹林、石桥等将苏州园林风格发挥的淋漓尽致,
七、几何提炼
贝聿铭善于运用几何形态,苏州博物馆新馆外观呈几何形,极具现代特征,新馆屋顶坡度与远处苏州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一致。

在屋顶的处理上使用了不同几何形体反复变幻的手法。

屋顶的框架线有大小正方形和三角形构成。

博物馆里也是到处可见的三角形、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几何图案。

八、光线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聿铭的名言。

苏州博物馆的中央大厅变幻的几何形体屋顶,顶部玻璃
材料做成的采光井使其光影效果很好。

廊道的三角形屋顶全部是由金属百叶和玻璃组成的,阳光透过这些条状结构在墙面上形成了连续的光影图案,让原本单调的走廊顿时生机勃勃,饶有趣味。

由于展出多书画、工艺品可以受一点自然光,展厅有几何形天窗,光线柔和。

九、总结
苏州博物馆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贝聿铭提出的“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思路使之成为一座既有苏州传统园林建筑特色、又有现代建筑艺术的建筑。

苏州博物馆成为苏州古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