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解析
苏州博物馆解析

苏州博物馆解析嘿,你去过苏州博物馆不?那地儿可太有意思啦!就像是一个神奇的时光穿梭机,把你从现代一下子就拉回到了古老的岁月,而且还带着一种独特的文艺范,一点儿也不古板。
我记得那次去苏州博物馆,刚走到门口,就被那建筑给吸引住了。
白墙黑瓦,简约又大气,就像一位穿着素色旗袍的江南女子,安静地站在那儿,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韵味。
那墙可不是一般的白,白得干净纯粹,在阳光下还微微泛着光呢。
屋顶的黑瓦排列得整整齐齐,每一片都像是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走进馆内,就像走进了一个迷宫,不过是一个超级有趣的迷宫。
里面的布局错落有致,每个展厅就像一个小世界。
我在一个书画展厅里停了好久,那一幅幅书画就像有魔力一样。
有一幅山水画,那笔触细腻得哟,就像画家是用最细的针在纸上绣出来的。
你看那山上的小树,每一棵都形态各异,感觉风一吹它们就能晃起来似的。
画里的水像是真的在流动,那墨色的深浅变化,就像真的有水波在荡漾。
我凑近了看,都能想象出画家当时皱着眉头、全神贯注作画的样子,他肯定在想:“我得把这山水的灵气都画出来。
” 旁边有个小朋友,踮着脚也想看,还一个劲儿地问他妈妈:“这画怎么这么好看呀?” 他妈妈笑着说:“这是古代大画家的厉害之处呢。
” 那场景,温馨又有趣。
再往前走,有个展厅展示了好多古代的瓷器。
那些瓷器可真是精美绝伦啊!有一个青花瓷瓶,上面的花纹就像活了一样。
蓝白相间的图案,画的是一群古人在花园里赏花呢。
那花儿画得跟真的似的,感觉都能闻到花香。
我围着那个瓷瓶转了好几圈,眼睛都舍不得离开。
就想啊,以前的工匠可真是太牛了,这得花多少心思才能做出这么漂亮的东西啊?这时候有个工作人员走过来,小声地提醒大家不要靠太近,我这才回过神来,嘿嘿,真是看得太入迷了。
从博物馆出来的时候,我还有点舍不得呢。
就感觉自己在里面经历了一场奇妙的冒险,和那些古老的文物们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苏州博物馆就像是一个宝藏盒子,每打开一次,都能发现新的惊喜。
下次有机会,我还得再去好好逛逛,说不定又能发现什么好玩的事儿呢!。
苏州博物馆--设计分析

厅,金属遮阳片和怀旧木做构架应用于玻璃屋顶之下,过滤进 入的光线强度,光线层次变化,达到妙不可言的效果。
屋顶奇妙的结 构和光线而产 生的变化效果
四、庭院特色
1. 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个小庭院,布局精巧。(中轴线上北部 庭院最为独到)
二、建筑特色
1. 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 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 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 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 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 分和谐;
组员:杨永尧 赵然 钱鑫瑜 张宇光
五四三二一 、、、、、 感庭建建简 悟院筑筑介 启特风特 示色格色
目 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简介
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1960年建立,位于江苏省 苏州市东北街。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 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 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 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0月建成新馆, 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2. 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 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 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 都恰到好处。
拙政园
忠王府 苏州博物馆
与拙政园 呼应
借助水体
三、建筑风格
风格:“中而新,苏而新” · 屋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与细致
游览苏州博物馆了解苏州的古代艺术与文化

游览苏州博物馆了解苏州的古代艺术与文化苏州,中国文化名城之一,因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重要承载者之一,苏州博物馆是了解苏州古代艺术与文化的绝佳去处。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亲身体验苏州古代艺术的魅力,并对苏州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苏州博物馆的历史介绍苏州博物馆是苏州市内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
建立于1960年,它扎根于苏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博物馆的藏品中,可以看到苏州的文化积淀和传统艺术的辉煌。
二、苏州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苏州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展现了苏州独特的韵味。
博物馆建筑采用传统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配以现代化的展示设施,使游客在参观中既能观赏到中国传统建筑的美丽,又能够体验到现代博物馆的舒适与便利。
三、苏州博物馆的展览内容苏州博物馆收藏了大量与苏州历史和文化相关的文物。
在博物馆的陈列馆中,游客们可以欣赏到苏州古代绘画、雕塑、陶瓷等艺术品,这些展品既有苏州地区的特色,又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
同时,博物馆还定期举办特殊主题的展览,向游客们展示更多苏州古代艺术的魅力。
四、苏州博物馆的教育意义苏州博物馆不仅是一个文化古迹的保护者和展示者,还是一个教育的平台。
博物馆设有专门的教育部门,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向学生和公众普及苏州的文化和艺术知识,并传承苏州的传统文化。
学生可以在博物馆中参观展览,参加文化讲座和手工艺制作等活动,使他们对苏州的历史和文化有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
五、苏州博物馆的未来展望苏州博物馆将继续致力于保护、研究和传承苏州历史与文化的瑰宝。
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也将继续更新展品和展览方式,以适应不同游客的需求和兴趣。
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将苏州的古代艺术和文化带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苏州的独特魅力。
六、结语通过游览苏州博物馆,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古代苏州的艺术与文化之美。
苏州博物馆作为苏州历史和文化的宝库,将苏州的古代艺术珍藏于此,为广大游客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苏州独特魅力的窗口。
苏州博物馆解析PPT

此玉册以白玉制成,上面刻有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字体工整,刀法 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05
苏州博物馆的文化意义与影响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传承
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和教育于一体的综 合性博物馆,承载着苏州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传承 和弘扬苏州文化的重要载体。
创新展示
国际交流与合作
跨国展览
苏州博物馆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开展 合作,举办跨国展览,将苏州的文化 遗产推向世界,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 流。
学术研究合作
苏州博物馆与国际知名学术机构和专 家开展合作,共同进行学术研究、文 物修复和展览策划,提升苏州博物馆 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06
结语
对苏州博物馆的评价与展望
要点一
苏州博物馆在展示方式上不断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观众提供更加生动、立体的展示 体验,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社会影响与价值
社会教育
苏州博物馆通过举办各类教育活 动和讲座,向公众普及历史、艺 术和科学知识,提高社会整体文 化素养。
促进旅游业发展
作为苏州市的标志性文化景点, 苏州博物馆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 客,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 发展。
重点展品突出展示
对于特别珍贵和有代表性的藏品,博物馆采用特别设计的展示方式,如大型展墙、独立展 柜等,以突出展品的特点和价值。
重点展品介绍
文徵明的《山水图》
此画作为文徵明的代表作之一,画面构图巧妙,笔墨苍润,展现 了文徵明高超的山水画技艺。
康熙五彩鱼藻纹盖罐
此罐以五彩绘制鱼藻图样,色彩鲜艳,图案生动,是康熙时期瓷器 工艺的杰出代表。
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与建议
苏州博物馆解析

该经箱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文化艺术水平,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宗教信仰的重视。它对现 代人了解古代文化、传承历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馆藏位置与展示
馆藏位置
宋楠木经箱现藏于苏州博物馆的古代文物馆 中,是该馆的重要展品之一。
展示方式
在展馆中,经箱被放置在专门的展台上,配 以灯光和说明牌。参观者可以近距离欣赏到 经箱的精美雕刻和历史痕迹,感受古代文化 的独特魅力。同时,博物馆还会定期举办专 题展览和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宋楠木 经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馆藏位置与展示
馆藏位置
此图轴现藏于苏州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之一,得到了 良好的保存和展示。
展示
在苏州博物馆的古代绘画展厅中,观众可以欣赏到这一 珍贵的艺术品,领略唐寅的绘画技艺和艺术魅力。
07 调砂汲直壶
历史背景与特点
历史背景
调砂汲直壶是明朝时期的一种瓷器,其历史可以追溯 到14世纪。明朝时期,景德镇的瓷器制造业发展达到 了巅峰,调砂汲直壶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建筑风格与特点
建筑风格
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特 点,采用了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展 现了苏州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建筑特点
以石材为主,屋顶采用青瓦覆盖,整 体色调以白色和灰色为主,给人以清 新、雅致的感觉。
馆藏概述
馆藏数量
超过10万件(套)文物,包括陶瓷、青铜器、书画、玉器、漆器、竹木牙雕等 各类艺术品。
镇馆之宝
明代吴门四家之一文徵明的《石匮书》、清代的《姑苏繁华图》等珍贵文物。
02 五代秘色瓷莲花碗
历史背景与特点
历史背景
五代时期,吴越国在江南地区崛起, 秘色瓷作为吴越王室专用瓷器,具有 极高的历史价值。
苏州博物馆建筑鉴赏

苏州博物馆建筑鉴赏每次提到苏州博物馆,我的心就像被一只小猫轻轻挠着,痒痒的,总想去那儿逛一逛,品一品它独特的建筑韵味。
记得第一次去苏州博物馆,刚到门口,我就被那别具一格的建筑外观给吸引住了。
它不像传统的博物馆那般庄严肃穆、古板沉闷,而是透着一种清新脱俗的江南灵秀之气。
白墙黛瓦,在绿树的掩映下,宛如一位温婉的江南女子静静地伫立在那里。
那简洁流畅的线条,错落有致的布局,仿佛是大自然的妙手随意勾勒而成,却又恰到好处。
走进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央大厅。
阳光透过屋顶的玻璃天窗洒下来,形成一片片光影,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地面上欢快地跳跃着。
大厅里有一方池塘,池水清澈见底,几尾锦鲤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弋着,时不时还吐个泡泡,似乎在欢迎游客的到来。
池塘边的石头摆放得也极为巧妙,有的像乌龟在晒太阳,有的像青蛙在伺机捕食,给整个空间增添了不少野趣。
我漫步在各个展厅之间,发现馆内的空间设计十分精妙。
不同的展厅通过连廊、庭院相互连接,一步一景,每转一个弯都像是踏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个展厅的角落里,我看到了一座精致的假山。
这假山可不一般,它的纹理细腻逼真,仿佛是从深山老林里直接搬过来的。
我凑近仔细观察,发现石头上还有一些小小的凹坑,像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我不禁想象着工匠们是如何精心挑选这些石头,又是怎样巧妙地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才打造出如此栩栩如生的假山景观。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博物馆的采光设计。
除了屋顶的天窗,墙壁上还有一些巧妙设置的小窗户,它们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使得展品在柔和的光线下更显生动。
而且,这些窗户的形状和位置都与周围的建筑元素相互呼应,有的呈圆形,像一轮明月镶嵌在墙上;有的呈菱形,与旁边的地砖图案相得益彰。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就像是一首无声的诗,一幅立体的画,将江南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的建筑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它不仅仅是一个存放文物的地方,更是一个让人沉浸在艺术与文化氛围中的奇妙空间。
每一次参观,都像是与它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让我对建筑之美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也让我更加期待下一次与它的重逢,再次领略它那独特的魅力。
苏州博物馆分析

总的说来,苏博新馆就是现代和传统一次完美的结合,体 现了一个原则: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
附:相关图片
四 合 院 形 态
几 何 体 造 型 地下一层
二、新馆自身解析
1、建筑色彩
为承袭苏州粉墙黛瓦的古典风格,作者仍然借用这种思想,但是却也有 算改变,用灰瓦代替了黑瓦,降低传统白墙黑瓦的对比度。
●与拙政园的统一 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浑然一体, 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 要求。
3、建筑自身处理
●新馆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 博物馆新馆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也是以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 度控制在6米之内; ●新馆使用了近传统四合院的布置形态,门面不算突出,入馆前有 一庭院,宛约而舒朗,正如园林设计总欲言又止,通过布局达到象 征效果。
贝老说: 大门的处理很重要, 大门要有气派, 但又得有邀人 入内的感觉.
大厅顶部的米字形钢结构没有任何支撑,它在风格上和 整体建筑非常协调, 但是这不仅是出于美学考虑,而是结构 的原因。通过精密计算之后,只有这样的几何形体变化才能 进行力的转换, 在这样一个既定空间中承载负荷。
4、建筑采光
●走廊大厅的采光照片
通过对《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学习和对苏州博物 馆的分析,我理解了公共建筑设计中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也能更深入的了解到公共建筑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和进行 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场所,在城市建设中公共建筑所占 据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让我在公共建筑的设计方面有了 新局、要求及相应处理 二、新馆具体解析 三、造型艺术解析
一、总体环境布局、要求及相应处理
《苏州博物馆解析》课件

书画艺术
古代绘画
苏州博物馆珍藏了许多古代绘画 作品,这些作品以山水、人物、 花鸟等为主题,代表了古代中国
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
古代书法
馆内还藏有大量的古代书法作品 ,这些作品以楷、行、草、隶等 书体呈现,展现了古代中国书法
的韵味和魅力。
文人画
苏州博物馆的文人画收藏也十分 丰富,这些作品注重意境和情感 表达,是中国文人画的重要代表
《苏州博物馆解析》ppt课件
目 录
• 苏州博物馆简介 • 建筑特色解析 • 馆内展品解析 • 文化意义与影响 • 参观指南与建议
01 苏州博物馆简介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地理位置
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毗邻拙政园 和狮子林等著名景点。
历史背景
始建于1925年,是中国最早的博 物馆之一,见证了中国博物馆事 业的发展历程。
05 参观指南与建议
参观路线与时间安排
参观路线
建议游客从博物馆正门进入,沿着指 示牌先参观古代馆区,再前往现代馆 区,最后到达室外展区。
时间安排
建议游客提前规划好参观时间,避开 高峰期,以便更好地欣赏展品和体验 博物馆的氛围。
注意事项与建议
遵守博物馆规定
游客应遵守博物馆的各 项规定,如禁止吸烟、
屋顶设计
屋顶采用灰色琉璃瓦,继承了苏州传 统建筑的特色,同时又通过现代的几 何线条呈现出简洁明快的风格。
内部结构
01
02
03
空间布局
博物馆内部空间布局合理 ,既有开放的大空间,也 有私密的展示区域,满足 了不同展览的需求。
采光与通风
内部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 采光和通风,利用天窗和 侧窗引入自然光,营造出 舒适自然的观展环境。
功能性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刘禹坤
20
对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解析就到此为止。
但作为一名建筑系的学生,对于公共建筑设 计的探究才刚刚开始……
公共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 必不可少的场所,在城市建设中公共建筑占 据着重要地位,是否确立了正确的设计指导 思想和善于运用辩证的方法去恰当的处理好 功能、艺术、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则是一 个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做好公共建筑的基础。
通过对《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学习,以及 对公共建筑的解析使我理解了公共建筑设计 中的一般原则和方法,让我在公共建筑的设 计方面有了新的提高。
B刘禹坤
21
B刘禹坤
22
造型、空间等中西元索有机 的结合,图形构成的巧妙转换, 现代空间中国园林意境的营造是 苏博新馆成功实现传统与现代转 换的关键。
B刘禹坤
11
②.色彩
新馆采取了与设计其他城市标 志性建筑物不同的手法,保留了苏 州温和、清淡、俊秀的黑自基调。 为了与周围民居环境协调,博物馆 尽管用的全是现代新材料,但外墙 与内墙都以纯净的白色作为主基调, 仅仅在空间转折处用灰色的线条来 勾勒外形,同时,深灰色石材的屋 面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与苏州 传统的城市色彩肌理相融合,新瓶 老酒,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 增加了新的诠释。
B刘禹坤
8
B刘禹坤
9
①.造型
苏州博物馆新馆外观呈几何形,极具现 代特征,但精妙之处在于从新馆任意房间的 窗户向外看都会发现新馆坡度与远处及更远 处的苏州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几乎不差分毫, 这使得人们首先从图形构成认同达到对传统 文化的认同。
从建筑结构看,现代几何体构成的坡顶 隐含着苏州古建筑传统的斜坡屋顶的基本概 念,三角形、正方形不断的繁衍和重构,西 方古希腊罗马神庙的三角体立方体的构成、 哥特式夸张的三角形、立体主义极简主义艺 术的冷峻理性与苏州传统建筑潜在的三角形、 围墙线形的运动以及建筑的方形空间交织在 一起,西中有东,东中有西,东西方的图形 自然转换,简洁、抽象、有力度,不知不觉 之中完成了中西文化的融 合。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转换
楼房建筑不高,大胆利用了下层空间,不显霸气,就 为了和周围环境一起呼吸。几进递进式 的结构呼应中国传统庭院设计风格,门口一角碎石老松,相映成趣,颇有几分禅意。
B刘禹坤
6
苏 州 博 物 馆 模 型
B刘禹坤
7
五: 苏州博物馆具体解析
新馆建筑总面积:15391平方米,分首层、二层、地下一层。主要有展厅、公共空间、行政 办公区、库房等功能,绿地占地率42.4%。新馆建筑群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大堂和主 庭院;西部为博物馆展厅;东部是行政办公区、教育区和饭店。
B刘禹坤
13
④.建筑空间流线控制及细节设计
通过中央大厅东侧的天窗廊道,进入新馆的东部次展区。廊道尽头设紫藤园和休 憩茶室。其南北两侧安排有图书馆、贵宾厅、博物馆商店和现代艺术展厅等公共空间。 现代艺术展厅位于东路的首层,以便于功能周转,
B刘禹坤
14
新馆大门为玻璃重檐两面坡式金属梁架结构, 既有传统建筑文化中大门的造型元素, 又 以现代材料赋予其崭新的风格.
贝老说: 大门的处理很重要, 大门要有气派, 但又得有邀人入内的感觉.
B刘禹坤
15
大厅顶部的米字形钢结构没有任何支撑,它在风格上和整体建筑非常协调, 但是这不仅是出于美学考虑,而是结构的原因。通过精密计算之后,只有这样的 几何形体变化才能进行力的转换, 在这样一个既定空间中承载负荷。
B刘禹坤
16
窗是苏州园林中的“眼”,苏州园林的窗有多重功能。采光只是一个方面,其实他还是 借景时裁剪风景的取景框。新馆中菱形,海棠形,六方式漏窗。如同反复出现的旋律,参观者 产生远景如画的错觉,体现“尺幅窗,无心画”的意境,是框景。
B刘禹坤
2
一 :苏州博物馆简介
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与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毗邻,占地面积 15,000平方米,由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其弥补了古物无收藏之地之苦,同时也成为苏州著名 的传统而不失现代感的建筑。
博物馆包括一个占地7000平方米的展览馆,一个容纳200个座位的礼堂,一个古物商店,行政办 公室以及文献资料图书馆和研究中心,另外还有一个空间用作储藏,以及一些中国园林。
B刘禹坤
19
博物馆采用了一层地下室的构 造方式,这样解决了层高对周边古园 林建筑的揉合问题的同时也考虑了建 筑的节能保温效应。落入地下的部分 充分考虑了防水防渗等一系列问题的 影响。
在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中,贝老结 合对环境的揉合,采用地下温室的原 理结整个保温节能给予了另一种的考 虑。地下室有一部分位于中庭水景之 下,在设计中采用了大量的防渗材料, 以保证博物馆的温度舒适,这包括对 参观者以及文物保存的舒适。
B刘禹坤
5
四: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思想
经过一系列的探讨后,苏州博物馆便有了现在的近传统四合院的布置形态。门面不算突出, 入馆前有一庭院,宛约而舒朗,正如园林设计总欲言又止,通过布局达到象征 效果。着眼处是贝 聿铭签名式的几何结构,线条硬朗而明快,冲淡了苏州 的委婉。却用清淡的色彩、简单的线 条 与古典暗合。
B刘禹坤
10
新馆整个运用轻型钢架和混 凝土构筑墙体,黑白相间的中国 元素颜色与现代冷峻的建筑材料 再加上随处可见晶莹剔透的玻璃 天棚。空间封闭而又通透,折射 出禅宗文化、道教文化的深层信 息,参观者尽管在犹如在超级魔 方的现代气息中穿行,却仍然被 东方园林强大的传统文明牵引着, 确立起建筑景观中国文化的主体 性。
B刘禹坤
3
二 : 苏州博物馆选址
规划总平面图
建筑及周边环境平面图
它北倚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东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南对苏州“文化长廊”起 点东北街,西接城市干道齐门路。选址大胆显赫,又蕴涵深刻。
B刘禹坤
4
三: 苏州博物馆面临的文化冲突
苏州是一座有着2 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中国文化南方地域文化的代表。 确定选址后的博物馆却面对着重重压力,当时引起媒体的轩然大波,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消 息如“新馆建在拙政园的心脏上”、“废了忠王府,伤了拙政园”、“救救忠王府,救救拙政 园”等等不断传出,让这个还未开始的工程遇上了诸多批判的眼光。 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独特的文化内涵迫使原本就很重视规划的贝老更加重视这座新建筑与 苏州古城的完美结合问题。
苏州博物馆新馆 设计分析
Suzhou museum Design analysis
B刘禹坤
1
通过一学期对《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的学习,我了解了一些公共建筑的基本 内容以及公共建筑设计的一些的要求, 如功能要求,技术条件的要求以及艺术 形象的要求等。
现在,我就以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 为例,从建馆的地域环境、文化特性、 和建筑设计造型、色彩和新材料、新技 术的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 对公共建筑设计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B刘禹坤
12
③.新材料、新技术
苏州传统建筑为木质梁架结构, 贝聿铭在新馆设计中采用了钢化结 构,再用优质木材为钢结构镶边、 包装。
在屋面材料的运用上,则以现 代材料花岗岩取 代青瓦。
建筑的中庭借鉴传统“老虎天 窗”的做法,但窗户开在了屋顶中 间部位,屋顶形成一个折角,光影 交错,整个空间充满祥和与大气。 走廊由透过天顶造成的线状光书写 着,如同走在了古老的竹帘下,传 统符号在光线中简洁地演绎着现代 的气息。
B刘禹坤
17
在主庭园中,贝先生“亭”的设计也是现代的形式——钢结构、双层、 亭顶为玻璃并覆盖木饰贴面格栅、结构柱上放置照明灯具、亭中部为洗漱台。
B刘禹坤
18
在西部主展厅区, 贝老设计了水幕墙和荷花池.贝聿铭说:“水是用来听的。”按照他的设 计,水从高处顺着暗槽往下流,游客远远就能听到“淙淙”的水声却不知水在何方,直至走 近了,一池荷花方才映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