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设计(课堂教学用)

合集下载

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真正让习作练笔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2、选择身边值得佩服的人,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做到内容具体,语言通顺。

3、学会评改习作,并在互评互改中感受写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选择具体事例,通过具体的描写,表达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具体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特点以及自己对人物的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习作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审题立意1、师:早就听说四(2)班的同学聪明能干,个顶个的棒,今天我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这是一段绕口令。

出示ppt:门口吊刀,刀倒吊着。

谁来试试?指名说,师说。

第一次就能说得这么流利,我由衷地敬佩这些同学,引出“敬佩”。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都具有令人敬佩的地方。

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练习写《我敬佩的一个人》(板书题目)。

2、ppt出示习作要求,这次习作有什么要求?1、指名读2、学生汇报3、这个人可以是谁呢?4、出示ppt,教师小结:同学们很善于从习作要求中把握信息,这次作文要求写人,是我敬佩的一个人,他(她)可以是熟悉的人,也可以是陌生的人。

重要的是要用具体的事例写清让人敬佩的原因,我们可以概括为:抓品质(特征),具体写(板书)二、确定对象,抓住品质1、“三人行,必有我师”你敬佩的人是谁呢?请在纸上写出来。

2、他(她)长什么样子呢?真想见识一下呀,谁想介绍一下你最敬佩的人?在请大家介绍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位小朋友。

ppt出示文段1:小虎子不但名字帅,长相也帅。

圆圆的脸庞上嵌着一对虎里虎气的大眼睛,看上去是那样有神,他那乌黑的眼珠在眼眶里骨碌碌地转着,是那样的机灵。

高高的鼻梁下面长着一张肉嘟嘟的小嘴,两个深深的小酒窝,印在那活泼可爱的小面孔上。

指名读,你从这段话读明白了什么吗?(运用外貌描写表现了小虎子帅气可爱的形象,我们作文的时候只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也能突出表现物的形象。

课堂教学设计(精选7篇)

课堂教学设计(精选7篇)

课堂教学设计(精选7篇)课堂教学设计(精选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文贵真实”的道理,表达真实情感;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己写作时常范的毛病,提高写作水平;3、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和习惯,乐与和他人交流习作经验,体验习作的成功。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修改*,能与他人交流写作经验。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被叫来这里上课,而且又有这么多的听课老师,大家肯定很紧张,我也是,但我相信我们能上好这节课的,你们说我们行吗?请看;二、作文指导。

1、正确地使用标点。

课件出示:(学生读,教师点拨)住在医院的第三个夜晚,我梦到了活泼开朗的自己,我梦到了健康无病的自己,我梦到了……(这个省略号用得好,让人意犹未尽,可见他是个会写作的人)A、指名读。

B、引导学生联想,练习说话。

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请同学们看看这一句和前一句有什么不同之处?(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的表达效果。

所以,前一句我们再添一句,再用省略号更好,谁来添添?)C、指名添句子。

“哈哈,你那可怕的病魔被我战胜了!”我自言自语地说。

(请看:还是贺浩岚同学的作文,一个感叹号让人感受到了他大病初愈的那种自豪、幸福的感情,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时,一定不要随意使用标点符号,要仔细斟酌,标点用得好会起到景上添花的作用。

2、正确地使用“说”。

说到“说”,我想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话,课件出示:神鸟说:“你带着我走的时候,既不许唉声叹气,又不许闷头不语。

”安妮说:“好啊!”神鸟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安妮说:“好!”神鸟对哈桑说:“虽然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把我捉住,但是您必须回答我一个问题,并且要回答正确,用最简洁的语言。

”“好吧,你快讲。

我是国王,我绝对回答的出来。

”“好,我给你讲一个。

”A、请同学们想想:这两段话,哪一段写得好,好在哪里?如果要你修改你认为应该怎样修改?B、活学活用。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7篇)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7篇)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7篇)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7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

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标①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

会写汇、欣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②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④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课前准备①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资料、图片。

②制作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①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

会写汇、欣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认读生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课件。

2、让学生说画面,从而导入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3、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①初步感知。

a.学生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由读课文。

b.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检查交流。

a.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名读,集体读。

b.重点指导难读的字。

c.指名学生读课文,大家评价。

三、再读感悟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并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②学生读画,教师观察学情。

四、写字写词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让学生认读,再组词。

②指导书写。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篇2【教学要求】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

会写“他、她”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教学目标:1、用一组较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滴。

2、回忆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将他们表现出来。

教材简析:本课其实是在上一节基础上进一步表现线条,(不规则的点线练习)采用什么材料均可。

教学难点:感受并用不同工具材料表现淅沥的小雨。

课前准备:(1)教师要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雨中人物、景物、动物的特征。

(2)教师、学生共同准备一些雨具展示在教室中。

(3)教师搜集一些有关雨景的照片、录像。

教学活动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并交流雨中实物与平时不一样的地方:在雨中,人们是什么样子的,小动物怎么样了,树木、花草有没有变化,汽车开过积水的路面会出现怎样的景象?用喷壶向打开的雨伞上洒水,引导学生听雨声、观察雨水顺着伞流下的样子;向装有水的水盆里洒水,引导学生看雨滴在水里的样子;向花盆里洒水,看泥土淋雨后颜色的变化。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与众不同的雨景特征。

教师在适当时机出示相应图片、录像对学生进行启发。

(2)建议学生将向要表现的主体画在画面的显著位置,而且要画的大一些,然后再添加与主体有关的背景。

添加背景时,教师出示范作并示范如何“被遮掉一部分”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如:雨伞将人头遮住一部分。

鼓励学生将画面自认为最满意的部分或自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涂色,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用彩纸剪贴、色纸画等形式表现画面。

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回家尝试在深色的纸上用银色中性笔画出雨滴的样子,或用珠子串成串,拴在伞边上,转动伞,感受下雨的情景。

教学评价:1、是否表现出了下雨的主题。

2、是否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表现雨景。

3、能否说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札记:在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人们的反应时,我请一位学生上来学学下雨刮风时的各种声音,另一位学生拿着雨伞配合着声音表演风雨中行走的困难。

学生们表演得非常逼真,其他学生通过观看,发现了在雨中走路的样子与平时的不同之处,在绘画时自觉地将之表现了出来。

回忆以往教学时教师反复强调,学生却不能准确表现人物动态的情况,我深切体会到了教学方式、方法带来的好处。

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课堂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初步掌握生活垃圾分类。

2、培养幼儿不乱扔垃圾,树立环保意识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1、事先布置好的情境:干净整洁的小兔家和脏乱的小熊家。

2、动画《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标志ppt。

3、各类实物垃圾,如香蕉皮、废纸盒、空易拉罐、矿泉水瓶、酒瓶、坏灯泡和杀虫剂、指甲油、电池等。

一次性塑料手套若干。

4、四只自制垃圾分装桶,贴上4种标志。

重点: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难点:初步学会垃圾分类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1、教师:小朋友,乖乖兔和胖胖熊邀请我们去他家参观,一起出发吧。

(教师先带领幼儿参观乖乖兔的家)教师:乖乖兔的家看起来怎么样?幼儿:很整洁很干净。

2、老师:和乖乖兔再见,去胖胖熊家吧。

(带领幼儿来到胖胖熊家)胖胖熊家看起来怎么样?幼儿:很脏很乱,垃圾到处都是。

小朋友,如果经常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身体会怎么样?幼儿:生病。

老师:我们来做环保小卫士吧,帮助胖胖熊把这些垃圾送到垃圾回收站。

老师:胖胖熊的家变得真干净,他非常感谢你们,黄古力也来了看一看他是怎么手垃圾的,请小朋友回到椅子上。

二、播放视频、引出垃圾分类老师: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的垃圾应该分类处理。

垃圾一共分几类?幼儿:四类(教师出示4个垃圾箱)都有什么?垃圾桶都是什么颜色的?(逐一说出)老师:每种垃圾分类都有不同的标志,这是可回收垃圾标志(出示幻灯片可回收垃圾标志)上面有什么?看起来像什么?可回收垃圾包括哪些些?幼儿自由发挥回答问题。

老师:看一看图片,可回收垃圾有什么?教师逐次带领幼儿认识剩下的3个垃圾分类标志,并提出相应问题。

每说一种就放一张幻灯片。

三、实际操作垃圾分类、检查老师:生活中的垃圾需要分类,接下来你们的任务是做垃圾分拣员,将回收站里的垃圾重新归类分拣到4个垃圾箱中,要认真仔细完成。

教师随机指导。

老师:分拣员的工作真辛苦,回收站的叔叔奖励给你们一个环保小卫士的标志。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优秀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五篇】教学设计一:《数的认识与运算》(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认识数字,并能正确书写和念读0-9的数字;- 了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符号和运算规则;-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口算和计算练习;- 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0-9的数字,让他们念读和书写数字,并在黑板上呈现。

2. 理解数字:通过游戏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排序。

然后复习和讲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和大小比较的符号。

3. 认识运算符号:通过讲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让学生理解运算符号的含义和用法。

4. 进行运算练习:以口算和计算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并逐步增加难度。

5. 拓展思维:通过提问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思考和探索,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或问题思路。

6. 小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继续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设计二:《几何图形的认识与分类》(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等,并学会正确书写和念读几何图形的名称;- 能够对常见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属性;- 通过绘制和拼凑,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 发展对几何学的兴趣和几何思维能力。

(2)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几何图形,并让他们念读和书写几何图形的名称。

2. 了解几何图形:通过展示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属性,让学生分组进行图形分类,讲解各个图形的特点和命名规则。

3. 图形绘制:引导学生使用直尺和圆规等工具,自己绘制出几个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进行命名和比较。

4. 图形拼凑:通过给学生一些图形的碎片,让他们进行拼凑,以完成一些复杂的图形,并思考图形的分类和属性。

课堂教学设计(集合15篇)

课堂教学设计(集合15篇)

课堂教学设计(集合15篇)课堂教学设计1【课标要求】1、知道中国历史朝代名称。

2、识记历史朝代更替顺序。

3、探讨朝代更替原因和规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记住朝代名称,重点朝代建立年份、开国者。

2、记住朝代顺序,理解记忆朝代更替歌诀,锻炼学生的速记能力。

3、理解朝代更替的规律及原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历史朝代更替一览表》(以下简称“一览表”),培养学生对朝代及更替的整体认知能力。

2、利用提问探讨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分析能力。

3、通过对原因剖析,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结历史规律及发展变化的原因,学生认识到历史向前发展的必然性,以史为鉴,知兴衰得失,继往开来。

【重点难点】一、重点:朝代更替顺序。

二、难点:朝代更替的原因及规律。

【授课类型】自设专题综合课。

【版本及教材】岳鹿版,涉及七八年级历史共四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复习课本相关内容。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列表法、歌诀法多法结合。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你知道中国哪些朝代?你能完整说出朝代更替的顺序吗?(点学生回答)从同学们的回答可看出,同学们对朝代更替掌握得不够全面和准确,为了便于同学们更全面准确掌握朝代更替顺序、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原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历史朝代更替》。

二、问题引导问:中国第一个朝代的名称是什么?建立于何时?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里?第一个朝代的社会性质是什么?课堂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通过这三首诗,进一步了解李白的创作思想。

2、体会和学习夸张及想象结合的表现手法,能够鉴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作品。

3、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教学重点】1、体会和学习夸张及想象结合的表现手法。

2、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1这个学期,第二小学低年级组精品课程研究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课《假如》,旨在通过磨课研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确定模块开发的起因选择这一模块,并非偶然的兴致,也不是为了应付任务而随便凑合的选择。

我们都知道,《假如》是第六单元“关爱他人”这一专题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优美的现代儿童诗,这首诗充满了童趣、情趣、理趣,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诗中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那颗博大而纯真的心灵。

这篇课文本科组的老师们执教过几次,大家也聆听过不少老师的课堂教学风采,但不可否认的是,呆板的阅读教学处理,“狠狠”地拉大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学完以后,心灵没有并触动,孩子们的理解十分肤浅,我们发觉自己根本没能很好地启发学生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与此同时,我们清楚地感受到,只有深入地钻研,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鉴于上述原由,也为了更好地提高我们学校低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能力,通过级组决议,确定今学期重点研究《假如》这篇课文的教与学,同时确立了研究的3大主题:1.怎样才能让识字、写字教学更省时高效?2.怎样才能更好地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3.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模块开发的实施过程为了让我们的研究变得更有意义,我们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1.查阅网络,借鉴优秀教师的优秀经验我们都知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闭门造车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通过网络、书籍等不同的途径,了解更多老师是怎样处理这一篇课文的课堂教学的。

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老师们查阅了很多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录,也观看了不少教学的视频,更阅读了许多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

通过学习,我们在纷繁复杂的资料里,研究探讨教学的方法、策略,也比较清晰地找到了一些解决一直以来存在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困惑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资料。 • (1)预习——课前、课上
通读课文,综观大意;识字解词,查阅参考资 料;解疑问难;以练促读,完成作业。 • (2)课前谈话(导入) 开门见山;温故知新;投石激浪;妙趣横生
• (3)解题 板书课题;揭示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
● (4)介绍有关资料 介绍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介绍作品的 社会影响;播放音像资料
800多节,所到之处,场场爆满。 ◎魏书生不是作家,却出版了几十本专著,本本畅销。 ◎魏书生从未上过大学,却同时被聘请为几所大学的兼职教
授。 ◎魏书生不是学者,但他的教育思想却作为教育成果在海内
外推广了几十年。
◎魏书生看起来其貌不扬,但他光芒四射: “五讲四美先进个人” “全国优秀班主任” “特级教师”
人有多种差异: (1)性别差异; (2)人格(个性)差异; (3)认知方式差异; (4)智能差异(八大智能)
1.言语—语言智力
•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听、说、读、写的 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 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和情感以 及与人交流的能力。
• 这种智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 家和政治领袖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 表现。
• 训练指语文教学过程中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 为核心的读、听、说、写训练,不是指做习题 (做习题仅仅是训练的一种方式)。
• 第二,关于“四式”
• “三主”思想体现在“自读、教读、作业、 复读”的四种基本课型之中。 “三主”为指 导思想,“四式”为基本教学模式,统称 “导读”。
• “导读”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阅读教学体系。 在此体系中,“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 为主导” ,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表现为训 练形式。
三、建构自己的教学模式
(一)“新课改”的两大理论支柱 (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一)“新课改”的两大理论支柱
• 1、建构主义学习观
• 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或假 说,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不确定性)
• 学习是知识的建构(同化与顺应);是 有意义的合作协商;学习者的建构是主 动的、多元的。
Hale Waihona Puke 2、多元智能理论• 2.教读课
• 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阅读训练。与自 读课相比,两者同样体现着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在教读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明显加强。
• 教读与自读结合方式为:
• 一在自读的基础上,教师收集、分析学生自读 所给予的信息,疑难和重点,给以启发、指导;
• 二先教读,后自读,难度较大或背景复杂的课 文多采用这种方式。
2.音乐—节奏智力
•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 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 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 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 这种智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 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身上有比较突 出的表现。
3.逻辑—数理智力
•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 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 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 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优秀共产党员” “全国青少年德育教育先进工作者”
“特等劳动模范” “全国劳动模范” “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
◎因其成绩卓著,6次与邓小平合影,9次受到江总书记 接见,在全国有38项兼职,先后当选为十三大、十四大、 十五大、十六大人民代表。
钱梦龙教学模式简介
• “三主” “四式”教学模式
• 第一,关于“三主”
• 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在长期的语文的教 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 教学指导思想。
• 学生为主体。
•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认识 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 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阅 读,自求理解,自致其知,从根本改变 教学中单纯由教师灌输知识、越俎代庖 的教法。
5.身体—动觉智力
•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 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 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 感的能力。
• 这种智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 赛车手和发明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6.自知—自省智力
•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 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 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 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 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
• 2、研读过程——感知阶段、分析阶段、综合阶段 • ⑴感知:通读;认识生字生词;了解内容概要和
辨认文章体裁;批划评点和质疑问难。
• ⑵分析:内容要素、结构、主题、写作技巧; 语言特点、重点难点疑点、精彩语段赏析
• ⑶综合:概括中心、总结写作特点 • 3、运用过程 • ⑴熟读课文,理解背诵;拓展迁移,发展能
以及动物之间是否能相互理解的等。 • 这种智力在宗教学家、考古学家、天文学家
和地理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 (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 魏书生: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 测—自结(“六步”课堂教学法)
• 余映潮:板块教学
• 钱梦龙:自读—教读—作业—复读 (“三主四式”教学法)
魏书生与民主教育
8.自然观察者智力
•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人们辨别生物(植物和动物) 以及对自然世界(云朵、石头等的形状)的其 他特征敏感的能力。
• 这种智力在过去人类进化过程中显然是很有价 值的,如狩猎、采集和种植等。这种智力在动 物学家、植物学家和厨师等人的身上有重要体 现。
9.存在智力
•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陈述和思考有关生与死、 身体与心理、世界的最终命运等的倾向性, 如人为何会在地球上出现,在人类出现之前 地球是怎样的,在另外的星球上生命是怎样的,
力。
• ⑵布置作业——指导作业——检查作业
二、不同课型的教学过程
• (一)讲授课 1、层进式教学

主要依照课文的思路进行教学过程的安
排。从课文的标题、开头讲到课文的结尾,
平时的课堂教学多数是这样。
2、板块式教学 也可叫做“分步组合式教学”,就是将一
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 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 “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 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
四种“课型”
• 1.自读课。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目的 的一种训练形式,着眼于有计划地培养自读能 力。
• 分六步走,“六步自读法”: • ①认读。朗读课文,框出生字新词,自查字典、
词典解决。 • ②辨体。辨明文章的体裁,从而根据不同体裁
的特点确定不同的自读方法。 • ③审题。审明题目的语言结构、含义和作者命
• (二)自学辅导课:明确目标——自学——讨论 ——启发——练习——总结。
• (三)讨论课:布置讨论课题——学生讨论—— 师生总结。
• (四)练习课:提出练习任务——指导练习方法—— 学生完成练习——师生共同评析。
• (五)复习课:明确复习任务要求——学生分步复习 ——系统总结归纳——完成巩固练习。
• 这种智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 家和数学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4.视觉—空间智力
•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感受、辨别、记忆、 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藉此表达思想和 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 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 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 这种智力在画家、雕刻家、建筑师、航海 家、博物学家和军事战略家的身上有比较 突出的表现。
• 4.复读课
• 把若干篇已经教过的课文按一个中心组 成“复读单元”,读读、想想、议议、 练练,既温故,又知新。“复读单元” 的重点仍在“读”,通过读找到各篇的 内在联系,从而形成某些规律性的认识。
◎魏书生曾是一名工人,却写了150次报告要求做老师。 ◎魏书生是语文老师,用20个课时就教完200个课时的内
容,且学生成绩好得出奇。 ◎魏书生同时出任几个班的班主任,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到了
他的手上,个个品学兼优。 ◎魏书生曾是中国唯一一位同时担任中学班主任、中学语文
教师的市级在任教育局长。 ◎魏书生巡游讲学海内外, 至今演讲1400多场次、公开课
• 答疑。立足于由学生自己解答疑难问题。由 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然后由教师 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 自测。学生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和难点,以 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自拟一组约需十分钟 完成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评分, 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 自结。
• 每个学生总结自己学习的主要收获。教 师在成绩优秀、中等、较差的学生中, 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讲述自己的学习 过程和收获,使所获得的知识信息得到 及时强化。
题的意图,并点出“题眼”。
• ④发问。就文章内容、表现形式、作者 构思意图分别提出“什么”、“怎样”、 “为什么” ,自问自答,理解文章。
• ⑤质疑。学生思前顾后,统观全篇,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有疑而问,也可无 疑而问,“于无疑处生疑”。
• ⑥评析。经过充分消化,就文章的某一 方面突出的特点做出评论或分析.
魏书生教学模式简介
• 自学六步教学法 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 定向: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并 告诉学生,使之心中有数,方向明确。
● 自学:学生根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自学 教材,独立思考,自己作答案。不懂的 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 讨论:学生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共同 讨论和研究在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寻求答案。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疑 阶段解决。
• 教师为主导。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活动方式主 要是“导”。导,指引导、指导、辅导、 因势利导;也就是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 思维流程、学习心理,正确地引导学生 由未知达到已知的彼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